① 學完了《方帽子店》你明白了什麼道理像這樣的故事你還知道哪些
一、道理:
《方帽子店》這篇童話故事通過講述方帽子店老闆一成不變地只賣方形帽子,以至於自己家的帽子賣不出去而成了古董。
這個故事提醒人們事物是發展的,不是一成不變的。要適應時代的變化,才能更好地生存。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世界一天天在改變,那些不舒服的方帽子,慢慢地成為古董。
二、相關的故事:
《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方帽子店》、《漏》、還有《棗核》。
(1)向帽子和腦袋這樣的故事擴展閱讀
一、《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內容:
講述了兩個性格截然相反的人物的故事:急性子的顧客在幾天內不斷變化縫制新衣的要求,想盡快穿上新衣,而慢性子的裁縫卻始終不緊不快地應對,嘴上滿口答應,但其實布仍在櫃子里,還沒有裁料。
二、《方帽子店》內容:
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家帽子店只做方帽子,從來沒有做過別的帽子。直到有一天人們覺得方形的帽子又奇怪又不舒服。於是人們嘗試著做圓帽子像碗一樣扣在頭上,很舒服。
再後來在方帽子店的對面開了一家各式各樣的帽子,卻沒有方的。人們逐漸的進入新帽子店,方帽子店的方帽子慢慢地成為古董。
② 華羅庚與帽子之間有什麼故事
出生在一個擺雜貨店的家庭,從小體弱多病,但他憑借自己一股堅強的毅力和崇高的追求,終於成為一代數學宗師。
少年時期的華羅庚就特別愛好數學,但數學成績並不突出。19歲那年,一篇出色的文章驚動了當時著名的數學家熊慶來。從此在熊慶來先生的引導下,走上了研究數學的道路。晚年為了國家經濟建設,把純粹數學推廣應用到工農業生產中,為祖國建設事業奮斗終生!
華爺爺悉心栽培年輕一代,讓青年數學家茁壯成兒使他們脫穎而出,工作之餘還不忘給青多年朋友寫一些科普讀物。下面就是華羅庚爺爺曾經介紹給同學們的一個有趣的數學游戲:
有位老師,想辨別他的3個學生誰更聰明。他採用如下的方法:事先准備好3頂白帽子,2頂黑帽子,讓他們看到,然後,叫他們閉上眼睛,分別給戴上帽子,藏起剩下的2頂帽子,最後,叫他們睜開眼,看著別人的帽子,說出自己所戴帽子的顏色。
3個學生互相看了看,都躊躇了一會,並異口同聲地說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
聰明的小讀者,想想看,他們是怎麼知道帽子顏色的呢?為了解決上面的伺題,我們先考慮「2人1頂黑帽,2頂白帽」問題。因為,黑帽只有1頂,我戴了,對方立刻會說自己戴的是白帽。但他躊躇了一會,可見我戴的是白帽。
這樣,「3人2頂黑帽,3頂白帽」的問題也就容易解決了。假設我戴的是黑帽子,則他們2人就變成「2人1頂黑帽,2頂白帽」問題,他們可以立刻回答出來,但他們都躊躇了一會,這就說明,我戴的是白帽子,3人經過同樣的思考,於是,都推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看到這里,同學們可能會拍手稱妙吧。
後來,華爺爺還將原來的問題復雜化,「n個人,n-1頂黑帽子,若干(不少於n)頂白帽子」的問題怎樣解決呢?運用同樣的方法,便可迎刃而解。他並告誡我們:復雜的問題要善於「退」,足夠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學好數學的一個訣竊。
③ 沒頭腦和不高興的故事全文
故事全文如下:
有兩個孩子,一個叫「沒頭腦」,一個叫「不高興」。「沒頭腦」做起事來丟三落四,總要出些差錯。「不高興」總是別別扭扭,你要他往東,他偏往西。別人勸這兩個孩子改掉壞脾氣,他們都不以為然,為幫他們改正缺點,暫時把他倆變成了大人。
「沒頭腦」當了工程師,「不高興」做了演員。「沒頭腦」設計了一座999層高的少年宮大樓,樓造好後,才想起沒設計電梯,結果孩子們為了在這個大樓上看戲,要帶著鋪蓋、干糧爬一個月的樓梯,這不但害了別人,也害了設計師自己,因為「沒頭腦」也參加了少年宮開幕式。
「不高興」在開幕式這天演「武松打虎」,他扮演老虎,戲演到緊要關頭,他的老脾氣又來了,本來老虎應該被武松打死,可是他偏不高興死,反而把武松打得東逃西躲,二人一直打到台下。台下的「沒頭腦」正看得納悶,「不高興」卻打到了他的身上,於是「沒頭腦」在前邊跑,「不高興」在後邊追,兩個人從樓上滾到樓下,跌得腰酸背疼。通過這次教訓,兩個人決心改正自己的缺點。他們仍舊變回到兒童時代。
《沒頭腦和不高興》是著名的動畫片,拍攝於1962年, 出品公司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沒頭腦和不高興》講述了兩個孩子,一個叫「沒頭腦」,一個叫「不高興」。
「沒頭腦」做起事來丟三落四,總要出些差錯。「不高興」總是別別扭扭,你要他往東,他偏往西。別人勸這兩個孩子改掉壞脾氣,他們都不以為然,為幫他們改正缺點,暫時把他倆變成了大人。
(3)向帽子和腦袋這樣的故事擴展閱讀:
1、幕後花絮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國內翻譯界大部分人都在翻譯《牛虻》、《斯巴達克斯》等革命作品。任溶溶擅長英文和俄文,又偏偏最喜歡翻譯兒童文學,他因此成了全國少數幾個專門翻譯兒童文學的當家人。
對於原創作品太少的情況,《人民日報》出了篇社論,希望文學界多寫兒童文學,老舍等一批老作家們開始寫一些兒童文學作品,情況才稍稍開始好轉。在出版社無限渴求原創作品的背景下,任溶溶早期偶然的創作,竟然成為出版社趨之若鶩的佳品。
當時,作為出版社編輯的任溶溶經常要往少年宮跑,給小朋友們講故事。他本來講的都是翻譯故事,沒想到講得多了,竟然自己頭腦里也跑出了一些故事。後來那篇被看作中國兒童文學代表作之一的《沒頭腦和不高興》,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誕生。
2、作品評價
這部動畫的意義是想告訴當時的小朋友不要做沒頭腦和不高興那樣的人,他們是沒有出息的,他們是沒有未來的。可是現在再看一看,有的沒頭腦和不高興就在我們的身邊,有的甚至掌握財權。他們做的某些事情和動畫里的驚人相似,造了千層樓卻沒有電梯,扮演老虎卻追著武松打。
其結果可想而知,到少年宮的小朋友們爬了一個月的樓卻看到的不是一場戲劇而是鬧劇。勞民傷財不用說的,那些所謂的為民服務的」豐功偉績"卻讓老百姓寒透了心。
④ 三年《帽子和鳥窩》一課講述了什麼故事
一個小朋友的帽子被松鼠帶到了樹上,小朋友第二天來取帽子的時候發現,帽子已經被小鳥當做了窩,小朋友愛護小鳥,放棄了帽子。
帽子和鳥窩
山坡上有一片青青的草地。一群小男孩兒在草地上翻哪滾哪,痛痛快快地耍鬧著。直到報時鳥叫「不早了,不早了」,他們才想起已經是下午了,於是就一窩蜂地跑下山去。
突然,翔翔一摸腦袋,驚叫起來:「帽子!我的帽子丟在草地上了!」
大家又爬上了山坡,幫翔翔去找帽子。還好,帽子還在草地上。咦(yí)!那是什麼?蹲在帽子里,朝孩子們一探頭,又一探頭。孩子們嚷(rǎng)起來:「松鼠!一隻大松鼠!」
孩子們的叫聲太大,把松鼠嚇跑了。松鼠跑得太慌張,腰被帽子上的綢(chóu)帶纏(chán)住了。它一跑,帽子也被拖走了。孩子們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樹林里。松鼠更慌了,急忙爬上一棵松樹,帽子也被帶到樹上去了。
孩子們望望拖著帽子蹲在樹上的松鼠,撓撓腦袋,無可奈(nài)何地下山去了。
第二天,翔翔找了幾根又細又長的竹竿(gān),約了他的小夥伴,走進松樹林,要把松樹上的帽子挑[tiǎo]下來。他們走到那棵松樹下面一看,松鼠不在了。這回,那隻大松鼠可沒有再把帽子帶走,綢帶掛在樹枝上,帽子像一隻籃子似的吊(diào)著。
翔翔和小夥伴舉起又細又長的竹竿,就想去挑帽子。忽然,一隻美麗的鳥兒銜著幾根乾草,飛進帽子里。「這只鳥要干什麼?」「它要在帽子里做窩。」「做窩?是要下蛋嗎?」「下了蛋,是要孵(fū)小鳥嗎?」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
翔翔說:「我不要帽子了!讓鳥兒在裡面做窩吧!」
「聽翔翔的,我們聽翔翔的!」
孩子們丟下竹竿,又一窩蜂地跑下山去。
⑤ 帽子的故事閱讀答案
1.帽子(就這兩個字,題目都說是帽子的故事)
2.時間順序,條理清晰。文章有三層,第一段結尾劃一層,第四段結尾畫一層,(第一層講的是安娜頭發掉光了要帶帽子,但是太顯眼了,/第二層講的是老師讓同學們都帶一頂帽子,安娜對此忍俊不禁/第三層講安娜擺脫了心理障礙,開始快樂生活)
3.班主任鄭重宣布這句話,是為了照顧安娜,讓全班同學都帶一頂帽子,讓安娜的帽子不再那麼顯眼,這句話體現出了老師的和藹可親,關心學生。
4.因為他帶著那頂帽子,害怕被同學嘲笑,但是他不知道所有的同學都帶上了一頂帽子。
5.(你這里沒有第7段)在結構上起到總結全文,內容上(我沒看到7段)
⑥ 帽子的故事!!
世界是個大家庭,有了愛當然就會很溫暖,有些人的動力是愛,有了愛就有了動力有了希望,有了動力就能克服困難,愛的作用很大。
這句話沒深意,而且這句話不全面。
⑦ 個個草包和帽子和腦袋的感想是什麼
讀了帽子和腦袋我的感想是,安徒生機靈的回敬道,那個路人的嘲笑。
⑧ 帽子的故事 作文
從前,有一頂帽子,它很漂亮,並且非常可愛,白色的線縫底子上綉著淡紫色的幾何圖形.
帽子的名字叫小白,(第一天成為魔法帽子的時候,它給自己起的名字),它是被施過魔法的,它是一頂魔法帽子,小白喜歡在路上搖搖擺擺地走著,一邊用甜滋滋的聲音對過路人說:"請給我一枚硬幣吧,我會給你帶來快樂的"過路人忍不住從口袋裡掏出一枚硬幣,放到帽子里,不管大人和小孩,不管男人和女人,誰不希望一頂魔法帽子給予自己快樂哪.小白得到許多硬幣,它就這樣搖搖晃晃像喝醉酒一樣在大街上溜達著,他一晃身體,「叮叮咚咚」,他覺得這是世界上最美麗的音樂,直到有一天,它走在一條小巷裡,突然身後傳來一個尖銳的聲音:"把你的硬幣給我一些吧!",小白嚇了一跳,原來是一隻流浪鼠,小白上下打量一下它,他的脖子上也掛著一個臟兮兮的小瓶子,小白滿不在乎地對他說:「走遠點,你這個乞丐!你配和我說話嗎?」流浪鼠聽後生氣地對小白說:「你難道不是個乞丐嗎?如果你不是乞丐,你要這么多硬幣干什麼,而且你還騙大家能給大家帶來快樂。」說完流浪鼠就丟下小白走開了,小白呆住了,他怔怔地來到路邊坐在路邊,他覺得心中彷彿有什麼被抽走了,那叮叮咚咚的聲音好象不再動聽了,這是一個小女孩走到他的身邊,小女孩輕輕地對帽子說:「你的硬幣可以給我幾枚嗎,我一直想要那本書!」說著,女孩用纖細的手指指了指馬路對面一家商店,雖然女孩的聲音很輕,小白還是嚇了一跳,但他還是同意了,女孩開心地去拿帽子里的硬幣,但是怎麼也掏不出來。原來小白長期在路上過夜,沙塵落在帽子上面,遇到下雨的天氣,雨水和塵土和成了泥巴,到乾燥的天氣泥巴和帽子的線團粘乎在一起,變成了結實的垃圾層就掏不出硬幣了,帽子又呆住了,突然他猛地朝路邊的一根釘子撞去,嘩啦啦硬幣掉了出來,女孩的眼淚也落了下來。他把帽子帶回了家,帽子終究是一頂魔法帽子,他很快就使自己恢復了原樣,但是他不能走路,不能說話了,可他還會思考啊,他覺得自己很幸福也很充實。
⑨ 送人一頂高帽子講的是什麼故事
俗話說得好,「高帽子不嫌多」。在關鍵時刻對症下葯地送上一頂真正管用的「高帽子」,可以獲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唐貞觀八年劍南道巡查大使李大亮出巡,發現一個叫李義府的人才學出眾。於是舉薦其才,對策中第,補為門下典儀。由此,李義府便躋身於朝廷。在此期間,又得到黃門侍郎劉洎和侍御史馬周的賞識,此二人又合力向唐太宗舉薦。唐太宗召見他,令他當場以「詠鳥」為題,賦詩一首。李義府脫口吟道:「日里揚朝彩,琴中聞夜啼。上林如許樹,不借一枝棲。」李義府的詠鳥詩充分流露出他想做朝官的急切心情。唐太宗聽後頗愛其才,便說:「與卿全樹,何止一枝!」授予他監察御史,並侍晉王李治。晉王立為太子,他又被授予太子舍人。因其文翰不凡,與太子司儀郎來濟被時人並稱為「來、李」。
李義府曾寫《承華箴》上獻,文中規勸太子「勿輕小善,積小而名自聞。勿輕微行,累微而身自正。」還說:「佞諛有類,邪巧多方,其萌不絕,其害必彰。」
看來,李義府正是一個厚黑大師,自己本就是一個佞邪之輩,卻能大義凜然地發表一篇宏論,這正是在自己的「黑心」上蒙一層仁義道德的作法。太子將此箴上奏,太宗很欣賞,下詔賜予李義府帛四十匹,並令其參與撰寫《晉書》。其實這是一種最高明的「捧」和「恭」,因為這里隱藏著這樣一種邏輯,我是一個正人君子,主子非常敬重我這樣的正人君子,那麼,你的德行修養自然也很高了。
太子李治繼帝位,李義府升為中書舍人。後兼修國史,加弘文館學士。李義府的青雲直上,頗引起朝臣們的注意,特別是他由劉洎、馬周引薦而來,又與許敬宗等相連結,虛美引惡,曲意奉迎,長孫無忌奏請高宗貶他到壁州做司馬。詔令尚未下達,李義府已有所聞,急忙向中書舍人王德儉問計。王德儉是許敬宗的外甥,其貌不揚,詭計多端,善揣人意。他向李義府獻計說:「武昭儀方有寵,上欲立為後,畏宰相議,未有以發之。君能建白,轉禍於福也。」
於是,李義府馬上行動,當王德儉在中書省值宿時,李義府代替王德儉值夜,立即上表高宗,謊稱立武昭儀為皇後是眾望所歸,請廢王皇後,立武昭儀為後,高宗聞後正合心意,馬上召見了李義府,不僅賜給他寶珠一斗,還將原來貶斥到壁州的詔令停止不發,留居原職。武昭儀也秘密派人向他表示感謝。不久,李義府與許敬宗、崔義玄、袁公輸等人結為武昭儀的心腹。是年七月,李義府又超升為中書侍郎;十月,王皇後廢為庶人,立武昭儀為皇後,十一月,李義府又自中書侍郎拜為中書門下三品,監修國史,並賜廣平縣男爵。
向皇上奏報「立武昭儀為皇後是眾望所歸」,這頂「高帽子」送的正是時候,真是一條妙計得逞,立即青雲在上。
厚黑教主李宗吾曾說過,切不可只聽到「厚黑」兩字,便卻實行,這樣會碰得頭破血流,如此,還不如作個斗升小民更自在了。這里最重要的是取決於你的臉皮的厚度,因為,拍馬獻媚確實有侮自己的人格,所以很多人無法堅持到底。看來,這一策略能否管用,關鍵看你能否徹頭徹尾地「厚臉黑心」。唐朝最初是嚴禁宦官干政的,但到了唐中宗時,宦官人數急劇增多,達數千人。由於中宗無能,韋後干政,宦官中開始出現有權力的人,大宦官開始干政。到了唐玄宗開元末年,宮中的宦官競多至三千人,其中五品以上的宦官就有一千多人,其中還有人到了三品將軍的職位。唐玄宗李隆基早年英明勇武,頗有明君風度,但到了晚年,昏庸霸道,只圖享樂,不思進取,多任用宦官把持實權,政治日趨腐敗。
尤其是高力士,由於從小就與唐玄宗有交情,後又得以親自服侍唐玄宗,再加上十分乖巧,深受唐玄宗的寵信,以至須臾不離,言聽計從。開元末年以後,百官奏章都要經高力士過目,朝中小事悉委高力士全權處理,大事才奏知唐玄宗。李林甫、安祿山、高仙芝等人的將相之位,都是靠高力士一人薦舉而得。高力士簡直成了唐玄宗權力的化身,太子稱他為「二兄」,諸王公稱他為「阿翁」,駙馬稱他為「阿爺」。高力士財產之多也極驚人,京城內外最好的田地和房屋,幾乎一半屬高力士私人所有,不要說公卿,就是王侯也無法同他相比。
高力士雖是太監,卻硬要過娶「妻」之癮。一次,他看到京城小吏呂玄晤的女兒特別美貌,就要「娶」她為妻。呂玄晤一聽,真是喜從天降,呂玄晤在做了高力士的「岳父」後,果然吉星高照,官運亨通,自己升了大官,兒子們也紛紛沾光,佔有了肥缺要職。只是苦了他的女兒,在屈辱和壓抑下,很快就香消玉殞了。
「高夫人」的死訊傳出,真如喪了國母一般,舉國為動,爭相前往祭弔的人們相望於路。舉行喪禮這一天,從高力士的家到墓地,路上擁得水泄不通,真可謂是千古一景!
高力士權傾朝野,巴結他的人也就不絕於途。但因想投靠他的人太多,一般人就很難引起高力士的注意。於是,一名叫程伯獻的金吾大將軍想出一條妙計,在高力士生母死時,他披麻戴孝,號啕大哭,其悲痛欲絕之狀,真乃感天地泣鬼神。高力士被這飛來的「孝子」所感動,不久就升了他的官。
「多送高帽子」不是沒有風險的:送的時機對不對?「帽子」大小合不合適?等等,都可能導致無法預料的後果。常言說,伴君如伴虎。晚唐時,沙陀部落酋長李克用,出生時即瞎了一隻眼睛,他生性殘酷,人稱「獨眼龍」。一天,他叫一位名叫孫源的畫家替他畫一幅肖像。畫家想了想,畫成一幅右臂執弓,左手捻箭,歪著頭,閉著一隻眼,好像正在檢查箭桿彎直的樣子。這張畫一則表現了他威武的神情,二則掩蓋了他一隻瞎眼的缺陷。由此可見,厚黑處世者必須懂得乖巧,必須學會腦筋急轉彎,必須有應變之才。
清初的高士奇,浙江錢塘人,出身微賤,人很聰明,學問也很好。他在科場不得意,僅僅是個秀才,因為成績優異,隨後又取得了監生的名分。但他既沒有考上舉人,更談不上考取進士,又沒有什麼親戚朋友當了大官為他援引。在這種情況下,他想在封建官場中飛黃騰達,是非常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然而就是他,後來竟成了康熙皇帝的寵臣,勢傾朝野,招權納賄,積累了萬貫家私。他的發跡一方面靠的是機遇,另一方面是他的學問,但最重要的還是他的乖巧。
康熙初年,高士奇這個窮監生自己背著行李來到北京。他想找個家庭教師當當,維持生活。但他根本無法接近那些達官貴人,於是想了一個辦法。自己寫了幾十副對聯,分送給那些達官貴人的僕人。這一招果然見效。當時有一個滿洲貴族,姓納蘭,名明珠,任內務府總管大臣。高士奇寫了副對聯送給明珠的門房,這個門房見高士奇的字寫得很好,又是一個窮監生,要求不高,於是就請高士奇到家裡教自己的兒子。有一次明珠要寫幾封信給外省的官員,匆促之間找不到代筆的人,這個門房就向明珠介紹了高士奇。明珠對高士奇的文筆非常欣賞,於是就讓高士奇到內務府充當書寫。以後二十年間,明珠的官職由總管而尚書,由尚書而內閣輔臣;高士奇也隨著明珠的升遷而升遷,由充任書寫事務,而正式供俸內廷,由供俸內廷又被任命為詹事府錄事,由錄事再升任內閣中書。他不是進士出身,卻被康熙特授為額外翰林院侍講,又轉正式翰林院侍講學士,入值南書房,兼《大清一統志》副總編。
康熙特別喜歡高士奇的捷才敏思,善解人意。有一次,高士奇扈駕南巡,隨康熙來到杭州西湖靈隱寺,靈隱寺的和尚請求康熙寫一塊「靈隱寺」的廟名匾額。康熙提筆寫「靈」字。
繁體字的「靈」,上邊是個「雨」字頭,康熙把上面的「雨」字頭寫大了,下面的筆劃又多,不好寫下去。康熙正在躊躇,高士奇在自己的手掌上寫了「雲林」兩個字,假裝上前為康熙磨墨,偷偷地把掌心向著康熙,於是康熙就寫成:「雲林」。「雲」字下面筆劃少,當然好寫多了。所以後來靈隱寺又稱雲林寺,實際上是高士奇所擬,康熙所書,至今匾額猶存。
康熙來到靈隱寺的大雄寶殿,當時宰相明珠也陪侍在側。康熙笑著對明珠和高士奇說:「今兒個咱們像什麼?」明珠沖口而出,說:「三官菩薩」。高士奇馬上跪奏說:「高明配天」。康熙對高士奇的回答滿意極了,對明珠說:「你還要多讀書呢!」「三官菩薩」指福、祿、壽三星,明珠的回答很不得體,把自己與皇帝等同起來。高士奇的回答卻是說:「我,高士奇,他,明珠,共同在陪侍你這位天子。」所以叫「高明配天」。高士奇的回答很巧妙,很有學問,而且語帶雙關,反應敏捷,奉承皇上,不露媚意,當然贏得了康熙的喜愛。
康熙來到鎮江的金山寺,寺僧也請求賜一塊匾額。康熙想了好久,沒有想出恰當的題字。高士奇用紙條寫了四個字送呈給康熙,康熙展開一看,上面是「江天一色」。康熙點頭稱贊,就照高士奇所擬寫上。後來康熙游蘇州的獅子林,見獅子林結構巧妙,風景幽勝,奇山異石,曲廊流水,亭台樓閣,層出不窮,不禁隨口說了一聲:「真有趣!」他又想題幾個字,但懶得去想了,回頭對高士奇說:「你看這兒題幾個什麼字好?」高士奇跪奏道:「皇上剛才已經題過了,臣不敢再擬。」康熙說:「我哪裡題過了?正因為沒有題,才要你代擬。」高士奇說:「皇上剛才不是說『真有趣』嗎,去掉中間的『有』字,保留『真趣』兩個字,不是很好。」康熙大喜,立賞高士奇金如意一隻,白銀五百兩。
高士奇受到康熙的寵愛,不僅是由於他的學識,他的機敏,更是由於他的乖巧奉承。有一次,他陪侍康熙在南苑打獵,康熙的坐騎突然亂蹦亂跳,險些把康熙摔下馬來。眾侍衛連忙上前勒住馬,扶康熙下來,到行宮休息。康熙一肚子不高興,滿臉慍色。高士奇知道了,故意把自己的衣服弄上許多污泥濁水,一副狼狽不堪的樣子,來到康熙身旁侍立伺候。康熙問他:「你怎麼這副模樣?為什麼衣服這么臟不換洗。」高士奇跪奏道:「剛才臣被馬摔下來,跌到污水溝里,現在還心有餘悸。」康熙聽了不覺大笑:「你們南方人如此文弱,我的坐騎剛才亂蹦亂跳,我不僅沒有摔下來,還控住了呢!」高士奇就是這樣善揣君意,他使康熙感覺到自己的騎術還是頂不錯的,沒有被馬摔下來,於是就由不高興轉變為高興了。
高士奇在康熙身邊三十多年,他所做的官都沒有什麼政治實權,只是跟皇上很親近,因此政治上他沒有干什麼大壞事。這一點說明康熙畢竟還是一個英明的君主,他只是喜歡高士奇的學問和聰明,把他當成一個文學侍從之臣而已。高士奇卻利用康熙對他的寵愛,結交大臣,接受賄賂,收羅黨羽,獨立門戶。這樣自然引起別人的嫉恨和公眾的譴責,結果他遭到了左都御吏的彈劾。彈章中列舉了高士奇四大罪狀,請求康熙將他明正典刑。其中有一條是很有說服力的:「高士奇以一個窮監生的身份,隻身來京師,現在只要問他擁有的財產有多少,就可以知道他招權納賄的實情。」
康熙果真拿這些問題來問高士奇。高士奇免冠磕頭跪奏:「臣蒙聖上洪恩,位居近侍,因此地方上的總督巡撫,朝廷內的部院大臣,許多人都送來許多禮物。臣收受這些禮物之後,從沒有在皇上面前為這些送禮的人講過一句話。因此這些禮物對送禮的人來講,沒有起到應起的作用;而對臣來講,臣認為這些禮物都是皇上洪恩所賜,所以臣受之而無愧,望皇上明察。」
於是,康熙對他未加處分,沒有免他的官,沒有抄他的家,僅僅勒令退休,讓他回到杭州那所豪奢的別墅西溪山莊享清福去了。
⑩ 巧妙回答的故事。
英國著名劇作家肖伯納到莫斯科旅遊,在街上遇到了一位聰慧的小女孩,十分投緣,便站在街頭天南地北的和她聊了很久,臨分別時,肖伯納說:「回去告訴你媽媽,今天你在街上和世界名人肖伯納聊了很久。」小女孩看了一眼,也學著他的口氣說:「回去告訴你的媽媽,你今天和漂亮的蘇聯小姑娘安娜聊了很久。」我們不能不為小姑娘的機智所稱道,並從中受到深深的感悟:一個人不管有多大的成就或多高的地位,對任何人都不能不平等對待。
國共兩黨談判期間,國民黨代表在以周恩來、王若飛為代表的中共代表團義正詞嚴、咄咄逼人的氣勢下,理屈詞窮、惱凶成怒:「和你們共產黨談判真是對牛彈琴。」「對,牛彈琴!」巧妙的反戈一擊,不僅充滿機趣,也包含智慧。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寫了一部著名諷刺作品《鍍金時代》立刻引起轟動,在記者招待會上馬克不禁脫口說道:「美國國會議員中有些人是狗婊子養的」。報上連篇累牘加以報道。有些美國議員紛紛抗議,要求馬克在報上公開道歉。馬克答應了,於是在報上公開發文:「日前,小的在宴席上信口雌黃,說美國國會議員中有些人是狗婊子養的,議員先生們對此大加問責,細細考慮,此言確有不妥,現修改如下:美國國會議員中有些人不是狗婊子養的。」妙極!妙極!如此智慧之語焉能不引人注目。
唐伯虎為一老婦祝壽,兒女歡天喜地,恭請唐伯虎為之寫祝詞:伯虎也不推辭,提筆寫到:「這個女人不是人」,一言既出,老婦臉現怒色。「九天仙女下凡塵」,由怒變喜。「生兒個個都是賊」,兒女皆驚,恨上心頭。「偷來蟠桃獻至親」,結語一出,眾人歡娛。真是一波三折,充滿機變,令人嘆為觀止。
安徒生是丹麥著名童話作家,盡管受到孩子們的喜愛,但有些人就是不喜歡他。有一次,一個紳士見到安徒生,譏笑他:「安徒生,你腦袋上面的玩意兒,能算個帽子嗎?」「你帽子下面的玩意兒,能算個腦袋嗎?」語氣一致,詞語移易,令人為之捧腹。
解縉入朝為官後,很多同朝大臣妒其才華,經常為難他。在金鑾殿里,有明太祖朱元璋的一對玉桶,作為傳國之寶,誰也動不得。一天,幾個大臣指著其中一隻玉桶對解縉說:「都說你膽大,看敢不敢打掉這只玉桶?」只聽「哐啷」一聲,解縉把一隻玉桶打碎了。朱棣大怒,責問解縉打碎玉桶的原因。「為了萬歲的江山,我打掉了一隻玉桶。因為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只有一統(桶)江山,哪有二統(桶)江山?如果有二統(桶)江山,國家怎得安寧?」朱棣拍案:「對呀!打得好!」幾個大臣又圍住解縉:「解大人,要是你敢打破第二隻玉桶,就算真有本事。」解縉說:「這有何難?」說罷,把剩下的一隻玉桶也打掉了。朱棣大怒:「解縉,你剛才說只有一統江山,現在你為什麼把剩下的一隻玉桶也打掉了?」解縉奏道:「玉桶江山,脆而不堅,鐵桶江山萬萬年。為了陛下皇業永固,還是打掉玉桶換成鐵桶吧,這樣江山就會像鐵桶一樣,萬代相傳了。」解縉的話說到朱棣的心坎上,他立即下令鑄一隻大鐵桶放在金鑾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