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在頭上
戴孝也叫穿孝。戴孝是死了人的標志。由於輩數不同,「孝」的規格也不一樣。死者的親生兒女謂之孝男孝女都穿重孝(也叫大孝),即頭戴白孝帽,身穿白孝衫、白筒褲、白綁腿、白布綳鞋。長子的孝帽後綴三大朵籽棉和麻團等。有的後邊戴個象徵性的麻辮子。閨女和媳婦的孝都用白布包頭,頭布是用極長的麻絲系著,披上肩上,甚至拖到地上。有的還用孝衫裹身,謂之重孝。孝布長短均有定規,如五服以外都是一個普通孝巾或者只是頭上一個白箍。但個別地方也有披麻穿孝衫的。女婿孝只是一根白腰帶(有的地方只是一個孝帽)。孫子孫女輩的孝,都是一條白帶箍,在孝箍上分男左女右綴一塊紅布,如果是重孫子輩,在孝箍上分男左女右綴上一綠布。
Ⅱ 披麻戴孝的習俗
1、孝男身穿麻衣,頭戴麻帽,腳穿草履,腰扎草繩。如果這孝男已送給別人做繼子,則不戴麻帽扎頭白,腰扎白帶加一條紅帶以示區別,如果有孝子外出不在家,應將這一套放在竹籮中,以示親臨。
2、孝孫穿黃麻衣,戴黃帽,腰扎白帶;侄孫也是黃衣不戴帽;曾孫穿綠衣、戴綠帽;侄孫也是綠衣,不戴帽。
3、女婿奔喪,早先岳家要為他剪制一件白袍。閩劇小方卿唱道里唱道:「儂丈夫身體又高又大,白袍要有七尺剪。」現在簡化了,每人剪一塊六尺白布掛在身上就算是白袍了。
4、外甥、內侄輩,視喪家能力,可剪可不剪。男人中長輩不能為小輩帶孝,只有妻子死了,丈夫可為他掏長杖。這長杖長度齊眉,所以又叫齊眉杖。
5、未出嫁女子在家為父母帶孝,只是穿白衫,扎藍帶,頭戴黃花;已出嫁的為父母戴孝,穿白衫扎白帶,頭戴黃花;為翁姑帶孝,要隨丈夫穿白衫加罩麻衣,腰扎白帶,戴白花;為丈夫帶孝要全身縞素(即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