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帽的話,兩個尖對腦門兒和後腦勺,不要橫著
㈡ 穆斯林服飾特點有哪些
穆斯林的服飾特徵主要表現在頭部。伊斯蘭教把婦女頭發列為羞體,必須遮蓋起來。所以,穆斯林婦女要戴「蓋頭」(也叫搭蓋頭),即一頂大帽子,把頭發、耳朵、脖子都遮在裡面,只露出臉部。從頭頂垂到肩上,或披到背心處。目前這已成為穆斯林婦女所喜愛的裝飾。在我國西北地區,穆斯林少女戴綠色的;已婚的中年婦女戴黑色的;老年婦女則戴白色的,在伊斯蘭教國家,婦女除了戴「蓋頭」外,一般還都要戴面紗等。新疆阿爾泰牧場的哈薩克族穆斯林姑娘,一般都穿白花綢布荷葉裙,外套是紫色絲絨坎肩,在頭戴的圓形小花帽上,有的綴著一束貓頭鷹的羽毛帽纓。這是因為哈薩克族牧民,把貓頭鷹的羽毛看作是幸福、勇敢和堅定的象徵。
穆斯林的男子出於作禮拜叩頭的需要,多帶無沿小帽。這種小帽又名「禮拜帽」或稱「回回帽」。平時,也有戴這種小帽的,有黑、白兩種顏色。在我國西北地區,已作為穆斯林的民族服飾。有的在小帽上另用白毛巾或白布裹頭。俗有「纏頭回回」之稱。清真寺的教長、阿訇,作禮拜時身穿「准白」或「格密素」(即小領長衫),頭戴「太斯塔爾」(阿拉伯語,意為「纏頭」)。在戴太斯塔爾時,留在後背的一端,要折成尖形,並且要左右分出層次,帶有花紋。由於教派的不同和地區的不同,穆斯林頭上戴的無沿小帽也有不同,有的教派是戴有角的,有五角帽、六角帽和八角帽等、到了冬天。一些穆斯林不喜歡戴棉帽子。上頭仍然戴一頂小白帽,耳朵上戴一對綉花的青耳套,衣服一般是穿雙襟白襯衫,有的穿白褲子和白布縫制的襪子。穆斯林婦女喜歡在衣服袖口、褲腳和鞋幫上綉花;也喜歡戴耳環。有的姑娘在七、八歲時就要佩戴耳環。同時。婦女還喜歡戴手鎖、戒指、簪子等金銀首飾。寧夏的回族穆斯林婦女,還有點額和染指的習俗。
㈢ 穆斯林手工鉤帽子花樣5000
在美國芝加哥穆斯林聚居的地區﹐穆斯林青少年中流行一首通俗易懂的歌﹐歌詞很簡單﹐是很有節奏感的韻文詩詞﹐可以隨心哼成悅耳的歌曲。 歌詞大意是﹕「我是穆斯林﹔感到無比自豪。 我喜歡這樣與眾不同﹔吃不同﹐穿不同﹐連名字都不同。 任憑你們對我各種引誘﹔我信仰堅定﹐不會變心。 真主給了我力量﹔意志特別剛強。 不論走到哪裡﹔都有伊斯蘭的光亮。」 因為這首歌是押韻的白話詩﹐無法照樣翻譯成中文﹐所以向讀者介紹英語原文如下。 文字很通俗﹐一般中學水平的英語都能讀得明白﹐如果不譜成歌曲﹐練習朗誦英文也能朗朗上口。
I'm a Muslim for all to see,
So very glad and proud to be.
Your temptations try to turn my head,
But I have chosen Islam instead.
Sure I am not like all the rest,
I don't eat pork, wear a mini dress.
I am special, I'm not the same,
My appearence is different, even my name.
Allah gives me strength, He makes me strong,
He guides me right when I go wrong.
I am a Muslim for all to see,
Islam guides me wherever I be.
加拿大多倫多市伊斯蘭學院的一位高級講師謝赫艾哈邁德·庫蒂先生聽到這首歌後有所感觸﹐專為此歌寫了一篇文章﹐說明為什麼我們穆斯林要承認自己與眾不同﹐而且要為此感到自豪。 伊斯蘭是真主的正道﹐適合於世界上任何人﹐伊斯蘭信仰建立在理性認識﹑精神順從和身體力行三個方面的個人行為。 信仰伊斯蘭的人就是穆斯林﹐在西方社會﹐他與一般的人相比在很多方面不完全相同﹔以下就是伊斯蘭和穆斯林的與眾不同之處。
1﹑伊斯蘭是真主下降的天啟宗教
伊斯蘭的信仰全部來自真主的啟示﹐是現代世界上最純潔的宗教﹐沒有任何一點人為的編造和修正﹐而我們所看到的其它宗教都曾被人修正過。
2﹑伊斯蘭的經典是永恆的真理
在尊貴經典【古蘭經】中沒有毫無根據的神話故事﹐【古蘭經】中的歷史教訓﹑真主的警告和制度法典對任何時代的人都能適用。 伊斯蘭的真理是對全人類的指引﹐直到世界末日﹐全體人類接受真主審判的那日﹐是非的根據就是這部經典中闡明的真理。
3﹑任何時代的科學研究都能證明【古蘭經】的真理
有史以來﹐任何尋求真理和研究科學的人都沒有發現【古蘭經】中有違背事客觀存在的地方﹐證明了這部經典是真主頒降的事實。 【古蘭經】中記載著對許多自然現象和動植物世界的各種正確解釋﹐目的是要人們敬畏真主﹐保護大自然。
4﹑真主啟示提倡理性﹐尊重知識
【古蘭經】要求伊斯蘭的信士們努力學習知識﹐思考宇宙和萬物的奧妙﹐提高認識真主的覺悟﹐因此﹐伊斯蘭把真知的學者提升到天使的高尚地位。
5﹑伊斯蘭的信仰和行為都很容易
伊斯蘭的信仰和穆斯林的行為規范都是人人都能做到的簡易活動﹐適合於各民族﹑性別和年齡。 有一般理智的人都能理解伊斯蘭﹔任何職業的人都能做到穆斯林的功修。
6﹑伊斯蘭的規則符合人性的特徵
伊斯蘭的信士必須遵守伊斯蘭的制度﹐所有的制度和規則都有利於人的健康和家庭和睦。 信仰伊斯蘭使人更加明智﹑健康﹑善良﹑寬容和開朗﹐成為社會上高尚的人。
7﹑伊斯蘭的制度維護全社會的健康
伊斯蘭要求信士愛護家庭﹑教育子女﹑勤奮勇敢﹑是非分明﹑性格溫和﹑關心他人﹑不飲酒﹑不吸煙﹑慷慨施捨﹐接濟貧苦和孤寡。 每個穆斯林的行為要為真主負責﹐也為全社會負責﹐促進社會的穩定﹑和諧與和平。
8﹑聖行是穆斯林的行為准則
穆斯林的社會習慣簡單﹑制度統一﹑行為有規范﹐一切依據先知穆聖的教誨和示範。 全世界的穆斯林都遵照同一制度﹐一切行為都根據聖訓遺教﹐都有據可查。
9﹑伊斯蘭的信仰只承擔個人的責任
伊斯蘭的創造論中不存在其它宗教的「原罪論」﹐而強調每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每個人憑著自己的理智和能力敬畏真主﹐服務社會﹐行善功﹐不為任何人承擔責任。
10﹑伊斯蘭教導穆斯林重視實踐效益
伊斯蘭的一切教導都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沒有玄妙的空想﹐沒有抽象的修煉﹐反對脫離社會的苦行僧﹐把利於社會列為善功﹐努力奮斗使自己健康﹐造福社會。
11﹑忠誠與理性的緊密結合
伊斯蘭信士忠誠於真主﹐信仰真主的經典﹐服從真主的使者。 這是忠誠與理性的雙重品格﹐生活中的一切問題都能在伊斯蘭的經典和聖訓中得到滿意的答案﹐因此﹐穆斯林對生死和生命的意義有全面的認識﹐理解生存的目的。
12﹑穆斯林對人類一視同仁
伊斯蘭信士把全人類視為同一祖先的弟兄姐妹﹐一視同仁﹐所有的人一律平等﹐人的差別只在敬畏真主和信仰的品級﹐沒有種族主義偏見﹐也沒有狹隘民族主義的隔閡。
13﹑伊斯蘭保障人類的自由
伊斯蘭社會沒有階級和種族歧視和壓迫﹐人人都應當獲得思想﹑信仰﹑生活的自由﹔各人都有自己的分工和責任范圍﹐如男人和女人﹑官員和工人﹑學者和戰士﹐各守崗位﹐各盡所能。
14﹑穆斯林社會有成功的先例
先知穆聖根據真主的啟示給人類展示了模範的社會﹐在那個理想的社會中有自由﹑平等和公正﹐一切順其自然﹐人格受到尊重。
15﹑穆斯林崇拜真主不用代理
每個伊斯蘭的信士都是真主的直接僕人﹐相信真主大能無邊﹐時刻關心著每一個人。 因此﹐穆斯林不必求人幫助向真主禮拜和祈禱﹐免受中間階段的宗教剝削﹐在真主面前人人平等。
總結以上十五種現象﹐說明我們穆斯林與眾不同﹐感到特別自豪。 加拿大多倫多市新近歸信伊斯蘭的一位穆斯林弟兄說﹕「我們自從歸信伊斯蘭成為穆斯林之後感覺到判若兩人﹐同以前大不一樣。 過去我的生活沒有規則﹐醉生夢死﹐暈頭轉向。真主恩賜我認識了穆斯林弟兄們﹐他們引導我歸信伊斯蘭正道﹐從那時起﹐生活一天同一天不一樣﹐看到了生命的目標﹐精神煥發。 真主啟示我看到了光明﹐我每天禮拜和沉思﹐認識逐漸深刻。」
【古蘭經】說﹕「真主欲使誰遵循正道﹐就使誰的心胸為伊斯蘭而敞開﹔真主欲使誰誤入迷途﹐就使誰的心胸狹窄﹐(要他信道)﹐難如登天。 真主這樣以刑罰加於不信道的人。」(6﹕125)
(阿里譯自Islam Online﹐A True Muslim Proudly Cries by Asif﹐10/08/2002﹐伊光編譯)
㈣ 穆斯林戴白帽子的步驟及圖片,
沒有步驟,網上搜索回族圖片
㈤ 穆斯林和猶太人的小帽
穆斯林的服飾,包括帽子沒有統一的規定,也不分教派的區別,只是因為各個地區或者國家的習慣不同,而不同,比如沙特人基本不帶帽子,而是纏頭巾,或者披頭巾,埃及人只有阿訇(教長)才帶帽子,系一個紅線的,代表尊貴。 伊朗的帽子特別,纏頭巾很大,習慣而已,中國人一般是小白帽,纏頭巾也只是禮拜時候帶,,新疆人的帽子是他們的特殊,自己做的。你能看到,所以沒什麼教派之分。馬來西亞是船型的帽,喜歡而已。
至於猶太的人的小帽,一般是拉比(宗教人士)常帶,或者禮拜時候戴。他們的帽兒和穆斯林有區別,穆斯林什麼式樣顏色都可以。。猶太人一般就是黑或白,而且小小的一般只有手掌大小,在頭上正常是戴不住的,所以他們用針別在頭發上,免得掉下來,大概是這樣子。
㈥ 回族人戴的小帽子叫什麼
回族男子戴的無檐小白帽,亦稱「回回帽」或「禮拜帽」。有白、灰、藍、綠、黑五色,分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來戴。
一般春夏秋季戴白色帽最多,冬季戴灰色或黑色。帽子的樣式因教派和地區不同而有差異。如哲赫忍耶教派的回民愛戴六角尖頂帽,六瓣表示堅信六大信仰,帽圓表示萬教歸一。除了白帽外,清真寺里的阿訇、滿拉和篤信宗教的回族老人則喜愛戴纏頭。
回族婦女一般都頭戴白圓撮口帽,戴蓋頭(也叫搭蓋頭)。無論在泉州、廣州、海南等沿海地區,還是在內地,一般都是綠、青、白三種顏色,有少女、媳婦、老人之分。一般少女戴綠色的,已婚婦女戴黑色的,有了孫子的或上了年紀的老年婦女戴白色的。
綠蓋頭清俊嬌麗;白蓋頭干凈持重;黑色蓋頭素雅端正。大都選用絲、綢、喬其紗、的確良等高中檔細料製作。老年人的蓋頭較長,要披到背心處;少女和媳婦的蓋頭比較短,前面遮住前頸即可。
㈦ 帽子有幾種分別叫什麼
帽子的種類帽子的品種繁多, 按用途分:有風雪帽、雨帽、太陽帽、安全帽、防塵帽、睡帽、工作帽、旅遊帽、禮帽等;接使用對象和式樣分,有男帽、女帽、童帽、幼兒帽、少數民族帽、情侶帽、牛仔帽、水手帽、軍帽、警帽、職業帽等;
按製作材料分,有皮帽、氈帽、毛呢帽、長毛紱帽、絨絨帽、草帽、竹斗笠等;按款式特點分,有貝雷帽、鴨舌帽、鍾型帽、三角尖帽、前進帽、青年帽、披巾帽、無邊女帽、龍江帽、京式帽、山西帽、棉耳帽、八角帽、瓜皮帽、虎頭帽等等。
帽子的大小以「號」來表示。帽子的標號部位是帽下口內圈,用皮尺測量帽下口內圈周長,所得數據即為帽號。「號」是以頭圍尺寸為基礎制定的。
帽的取號方法是用皮尺圍量頭部(過前額和頭後部最突出部位)一周,皮尺稍能轉動,此時的頭部周長為頭圍尺寸。根據頭圍尺寸確定帽號。
(7)穆斯林帽子款式擴展閱讀
帽子的由來:
原始人把獸皮、樹葉蓋在頭上以保護頭部,產生了帽子的雛形。《後漢書·輿服志》有「上古穴居而野處,衣毛而冒皮」的記載。中國古代的帽,主要有冠、冕、弁、巾幘、襆頭、盔等品種(見圖)。世界各國帽的歷史也很悠久。
歐洲古代男子多戴兜帽和無邊帽,女子多戴面紗和頭巾。古代歐洲和小亞細亞農村,習慣戴家庭製作的草帽或其他植物纖維編的帽。雅典和羅馬的傳統手工藝者常戴橢圓形帽頂的氈帽。
在羅馬,這種帽子是庶民的一種標記。海狸皮帽14世紀在弗蘭德斯流行,以後流傳到法國和英國等地。英國的圓頂硬禮帽,創始於1850年。
19世紀後半葉美國流行軟氈帽。在拉丁美洲和美國西部流行闊邊帽,它是一種帽邊在邊緣處向上捲起的高頂氈帽或草帽。
地中海東南岸一帶流行土耳其帽,其形制是平頂,無帽檐,圓錐形。阿拉伯人傳統頭飾是色彩鮮艷的穆斯林頭巾。日本有傳統的絲質塗黑漆的坎墨雷帽。在熱帶地區,人們戴軟木盔以免日曬。
㈧ 穆斯林為什麼戴帽子
男子拜功的衣服有三件:長袍,下擺,頭巾。完美這三件衣服在教法看來是:木四太(哈兒)不(受喜悅的)。意思就是說:即使沒有戴頭巾(代斯大類)做禮拜同樣是許可的,並且絲毫不影響拜功的質量!同時,值得提及的是:廣大中國回回所謂的帽子:號帽(所謂號,即標志也,意思就是戴上帽子就知道此人是回族),可以說和聖人日常所用的頭巾(也做纏頭,波斯語名:代斯大類)有著天壤之別,所以要說戴號帽就是遵聖行,未免太過牽強!
中國人,一貫熱衷於咬文嚼字,糾纏於盤根錯節的細小問題,殊不知:本末倒置!類似帽子的事情還有:禮拜是否可以不穿襪子,殯禮拜是否可以不穿鞋,諸如此類。
《古蘭》早已教導我們:最好的衣服是敬畏!帽子戴的多麼端正,衣服穿的多麼華麗,動作多麼標准,這一切不過是外在的修為,於信仰而言,無實質幫助!
聖人*也說:安拉不看你們的外表和財富,安拉注重你們的內心和善行!
總而言之:關於禮拜能不能戴帽子這種類似的話題,只是觀念上存在問題,在教法里沒有分歧!務須將其列入教法問答的范疇!
——這樣的回答好!
中國大部分「伊瑪目」在領拜時、用白沙布或是頭巾纏繞在頭上,把這種做法稱為聖行(السنة )這是歷史上通訊落後、語言的障礙造成的。這是波斯人(伊朗人)的風俗習慣 。我們的貴聖(願主賜他福、安)頭上搭的頭巾是披在後背和兩肩上的,並沒有將頭巾纏繞在頭上。因此它不是聖行 。 證據後附 。 伊斯蘭教最早是由伊朗人傳入中國的。因此我們長用的一些宗教用語都是伊朗語。例如:乎達,阿訇,邦克,阿布代斯,乃瑪子,邦目達,撇什尼,迪格爾,薩目,胡夫坦等,都是伊朗話 。這些話大部分穆斯林懂 。可是要用阿拉伯語說出來、有些伊瑪目(領拜人)都聽不懂 。因此我們把伊朗的風俗、誤認成聖行並不奇怪 。 另我在阿拉伯五個國家學習,工作了十八年,沒見過一個阿拉伯人像伊朗人那樣把頭巾纏繞在頭上禮拜 。只見過阿富汗人、巴給斯坦人、印度的穆斯林、東南亞的穆斯林用頭巾把頭纏起來 。仿照伊朗、或是其它國家穆林的著裝、只要不違犯伊斯蘭教規、那也沒什麼過。但是你不能無根據、將它說成「 聖行 」 。 下面將各大聖訓集有關「貴聖」戴頭巾的原文抄錄給大家以便查證:六大聖訓合訂本:穆斯林聖訓集904頁【3312】艾卜達吾德聖訓集1520頁【4077】乃薩尼益聖訓集2429頁【5348】依卜努馬傑聖訓集2692頁【3587】塔吉聖訓集第一冊169頁第一行、哈來瓦尼益傳述:我聽門弟子、جعفر 的太爺說:我的確看到「安拉」的使者在講台上搭著黑頭巾,他將頭巾的兩端垂在自己的兩肩上。
數年前在西北的時候,我帶著一個親戚的小孩去一個禮拜寺做主麻,剛做完兩拜慶賀拜,身後有人一聲大喝:「小孩,怎麼不戴帽子?!」我回頭一看,是一位老人,一臉的詫異和驚奇。我溫和地說:「他才七歲,來學習做禮拜的。」我當然不便說戴帽子與否與禮拜成壞無關之類的話。那位老人雖然驚異未定,但也似乎若有所思,不再說什麼。我想,這不能怪那位老人,因為曾幾何時,在穆斯林的觀念中,禮拜中戴帽子(哪怕是小孩)成了頭等大事,而大批穆斯林子弟不來禮拜似乎不是什麼問題。西北的許多地方,即使不禮拜,也不允許脫帽;阿訇、曼拉(學生)和哈吉不戴帽子幾乎被認為是大逆不道。 但他們的人格怎樣,品位如何,很少有人關心。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些犯了重罪的人,赴刑場時「鄭重其事」地戴上一頂白帽,不知是顯示其「悲壯」呢,還是希望白帽在真主那裡替自己說情呢?
㈨ 世界上有很多穆斯林,為何有些穆斯林是戴白色的帽子,有的是像毛巾一樣的布裹在頭上。他們打扮代表什麼
帽子的顏色不是問題,很多帽子不一樣,有的是圓的,有些事六角的····這些就是由於,教派不一樣!而裹布在帽子上,那是模仿穆罕默德(色倆目)聖人,是聖行。
㈩ 回族人為什麼頭戴著白色帽子
回族人戴的白的帽子叫回回帽也稱「禮拜帽」。是回族人的一種服飾習俗。
回族男子戴的無檐小白帽,叫回回帽也稱「禮拜帽」。回族的民間傳統男帽。流行於全國各回族聚居區。是一種以白、黑色為主的無沿小圓帽。白色帽在春夏季戴用,用棉布或白線製作。黑色帽在秋冬季戴用,用呢絨或毛線製成。回族在禮拜磕頭時,前額和鼻尖必須著地,戴無沿帽行動更為方便,遂發展成為一種服飾習俗。
回回帽從顏色上看,通常有白、灰、藍、綠、紅、黑等顏色,有的是純色,也有很多帶伊斯蘭風格花邊或圖案、文字的,如星月圖案、阿拉伯文的「真主至大」、「清真言」等,可根據季節和場合的不同選擇戴那種合適。一般春夏秋季戴白色帽最多,冬季戴灰色或黑色。最尋常的還是以白色為尋常帽式,結婚的新郎多戴紅色帽子,以示喜慶。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是中國人口較多的一個少數民族,總人口10586087人(2010年,不包括台灣省),當代回族通用漢語,不同地區持不同方言。關於回族分布總體上看,主要表現為「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因為信仰伊斯蘭教,回族每年主要過三個重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節日均以伊斯蘭教歷計算。
回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學術界一般認為回族大致形成於明代,而元代是回族形成的准備時期,明代是回回民族最終形成的時期。回族人民具有反壓迫斗爭的光榮傳統,各地回族還以不同的形式參加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為回族人民的徹底解放指明了方向。
不論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回回民族在歷史上都涌現過不少傑出的人物,對當時人民生活和生產建設都作出了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