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這個漫畫形象是誰畫的
作者見圖
❷ 這是什麼漫畫形象
羅羅布為中國原創的卡通動漫形象,原型是大白蘿卜。2009年1月開始,加一推出了羅羅布的動態QQ表情,廣受網友的熱捧。
❸ 求這兩個卡通形象的出處(頭上戴褲衩帽子的卡通形象)
名字叫(ponandzi)
這是資料:http://ke..com/view/2589495.htm
ponandzi是由Azuzephre創作的2個可愛的EMO卡通人物。
EMO是種音樂風格,也是種生活態度PUNK的分支——情緒朋克,這里指EMO的愛情觀——憂郁消極。
Pon是黃色的男孩,Zi是藍色的小女孩。(在某一幅圖中PON對一朵花說「YOUSHOULDMEETMYGIRLFRIEND.」)
這里指EMO的愛情觀——憂郁消極。
漫畫由Azuzephre網站發布。
它們由美國南加利福尼亞,一位名為JeffThomas的男孩創作。用單幅畫的方式創造出一系列非常溫馨的故事。
❹ 請問有個兔子的漫畫形象,戴五星帽還拿把菜刀的,這是出自哪裡的
那年那兔的那些事
❺ 求一個深紅色頭發,戴長兔耳朵帽的動漫形象,圖片如下,感謝
死神里
毒峰莉露卡
毒峰莉露卡/毒峰莉魯卡 どくがみね リルカ,英文名:Dokugamine Riruka,動漫《死神》中的人物。
出處:動漫《死神》
聲優:豐口惠美
萌屬性:紫紅色頭發、雙馬尾、兔耳、傲嬌
初登場:漫畫第428話,動畫第343話
樓樓,網路的鏈接找到了,在這里哦。http://ke..com/view/5236692.htm#sub5266028
好樓樓,看我這么認真,求採納~~拜託
❻ 這個戴帽子的動漫人物是誰
隱之王
❼ 圖片中這個搞笑漫畫形象是誰 叫啥來的。
豬頭
❽ 一個動漫圖片,6個人,一個帶高帽子、一個帶防毒面具、一個帶狗頭面具、倆個把紙箱套在頭上。這是什麼動
畫師作品,不是動漫:
http://tieba..com/p/3610558571?see_lz=1(33樓)
http://www.gexing.com/shaitu/3132301.html(往下翻)
❾ 有一幅卡通圖是一個人戴著帽子眼鏡,有鬍子,叼著煙,下面還寫著hipster的英文,這人叫什麼
Hipster
究竟是指什麼樣的一群人
?
想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看具體是哪個階段,其代表的意義都是不同的。
記住,
Hipster
代表的是一個政治運動,而不是單純的一類人。
1960
年代、
1970
年代:
嬉皮士起初的角色其實是具有
正面、積極意義
的,只是宣傳方式上很「特別」
。嬉皮士(英語
Hippie
或
Hippy
的音意譯)本來被用來描寫西方國家
1960
年代和
1970
年代反抗
習俗和時下政治
的年輕人。嬉
皮士這個名稱通過《舊金山紀事》的記者赫柏·凱恩普及的。嬉皮士不是一個統一的文化運動,它沒有宣言
或領導人物。嬉皮士用公社式的和流浪的生活方式來反應出他們對民族主義和越南戰爭的反對,他們提倡
非傳統的宗教文化,
批評西方國家中層階級的價值觀
(他們批評政府對公民的權益的限制、
大公司的貪婪、
傳統道德的狹窄和戰爭的無人道性。他們將他們反對的機構和組織稱為「陳府」:
the establishment
)
。
嬉皮士們認為:美國是一個被慣例和陳規所充斥的世界,它已經成為壓制人的個性,迫害個人自由生
活的陳規陋習的總和,只有逃離這個社會,擺脫與現實社會和現實文化模式的種種聯系,才能使個人和美
國社會免於走進死胡同。他們崇尚
無為而治
的簡朴社會,簡單生活,認為這樣才能保證公民個人的尊嚴和
自由。因此,他們從生活做起,掀起「生活的革命」,來反抗主流的、精英的、技術的、物質的社會。
越南戰爭最終成為嬉皮運動全面爆發的導火索。戰爭中數以萬計的美國青年被派往前線沖鋒、殺戮、
流血、
死去……違反民意的越南戰爭,
在年青人當中引起了極大的反思。
在全美校園里,一浪又一浪的反戰
遊行示威此起彼伏。此後不久發生的多宗國民警衛隊槍殺遊行學生的事件無疑再火上澆油。嬉皮運動最終
全面升級。
在
1967
年那個有個被稱作
summer of love(
愛之夏
)
的夏天裡,「Make Love Not Wa
r
」(要
愛情、不要戰爭
)
,
(這里不要想歪了!
)成為了最有號召力的嬉皮口號。
Hipster
的真實面目其實是懷念簡單原始的群居生活,在烏托邦中尋找心靈的歸屬,在頭上插上象徵
愛與和平的花朵,
崇尚純精神、
熱愛生命和大自然、
與人為善的本性,
所以當時他們也有
「花童」
的別稱。
1980
年代,轉折點:
為了維護自身統治,政府不允許嬉皮士得到正面的評價;為了傳統秩序的榮光,宗教信徒寧願嬉皮士
世世代代被唾罵;為了金錢利益,軍火商希望不再有反戰遊行!於是他們抓住嬉皮士的任何一點問題,將
之無限誇大—一群吸毒者、同性戀者、獨立特行者、社會敗類。
(這里不深入討論)
現今:
如今,
美國已經沒有真正的嬉皮士;
而國內,
大人們永遠不希望嬉皮士的出現。
在各國政府的醜化下,
吸毒者、同性戀者、特立獨行者、社會敗類成為常人對他們的形象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