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指民營企業靠在某個單位,或靠在某個地方(一般是國家或集體性質的)
B. 民營企業面臨的法律風險有哪些
(一)產權風險。產權風險是困擾民營企業的第一個法律問題。從法律角度講,產權是人們對某種具有使用價值的資源的所享有一系列權利,其本質是排他的。產權的排他性,導致法律風險的潛在。產權中的法律風險是我國民營企業中的普遍現象。很多民營企業的產權並不清楚,尤其是戴紅帽子的企業更不清楚,還有的民營企業是屬於家族的,也存在產權問題。
(二)企業設立的法律風險。一些民營企業從開始設立就留下了法律風險。這種風險一部分是由於國家對民營企業政策上的限定,也有一部分是由於民營企業故意而致。這些企業可歸納為以下幾種類型:1.「夫妻店」公司。公司注冊為夫妻倆所有,公司財產與家庭財產混同,使得公司失去了獨立人格,最後可能要以家庭財產來承擔公司債務。2.幼子公司。即以未成年的子女的名字注冊為股東,這是法律所不允許的,這種公司一開始就是無效的。3.「影子」公司。即實際出資人與名義上的股東不一致,當兩人出現矛盾時,兩人和企業都面臨法律風險,實際出資人的權益可能受到損害,名義股東可能要承擔注冊資本不實、不到位或者抽逃資本的法律風險。4.借貸公司。一些企業名為投資,實為借貸,不參與經營,不承擔公司經營風險,約定每年保底分成,這也是法律所不允許的。
(三)融資中的法律風險。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成為近年來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既難以通過銀行貸款方式獲得間接融資,又難以通過資本市場獲得直接融資。民營企業在缺乏正規、有效融資渠道的情況下,只好尋求民間借貸、集資、違規借貸等方式籌資,有的民營企業甚至靠拖欠貸款來獲得正常經營所需資金,這就造成了一些潛在風險。有的企業為了融資而借高利貸,一旦遇到資金周轉困難,便可能被逼債,鬧個家破人亡。還有的企業為了多貸款,製造虛假文件騙取貸款,最後被定為貸款詐騙罪。
(四)商業秘密和知識產權風險。民營企業的商業秘密缺乏保障,是民營企業最擔心的問題之一。一些民營企業經常發生這樣的情況: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營銷人員在公司工作一段時間以後,掌握了公司的技術秘密或者其他商業秘密,然後跳槽或被高薪挖走。跳槽時他們就會把技術秘密,甚至把一些客戶關系也帶走。對於廣告企業、展覽企業、高科技企業而言,商業秘密的泄漏或丟失,往往會造成一個企業走向衰敗甚至死亡。知識產權的問題也正在嚴重威脅著民營企業。最近幾年,中國民營企業在海外連續遭遇知識產權的伏擊。
(五)勞動爭議風險。勞動爭議產生於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各自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義務之間的沖突,主要表現為三方面:一是因企業開除、除名、辭退職工和職工辭職發生的爭議;二是因執行國家有關工資、保險、福利、培訓、勞動保護的規定發生的爭議;三是履行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有時勞動爭議還和商業秘密保護、反不正當競爭結合在一起。
(六)合同法律風險。現代社會商業貿易活動中,每一項交易背後都有合同法律關系的存在,中小民營企業不大重視合同簽訂前的風險防範。有些民營企業簽訂合同很輕率,也不存在董事會合同審批制度和總法律顧問把關制度,從而導致糾紛增多,矛盾出現後損失難以彌補。
C. 掛靠集體企業形成的"紅帽子"企業"摘帽"應注意哪些問題
紅帽子企業,一般是實際由自然人出資,但是「掛靠」在國有或集體單位名下,等級為國有或集體性質。一般情況下只需要有權單位出文確認即可。
D. 紅帽子linux企業版 五大服務的配置(除wins)
哥們,你是不是太強悍了點啊!配置過程全都寫出來,我估計可以出書了。而且redhat Linux只有4大服務,DNS,apache,ftp ,samba。就是這四大服務。請問下你說的五大服務還有哪個一個服務啊。
E. 有關紅帽子企業適用法律法規司法解釋都有什麼
你所承包的企業本身就是集體所有制,在承包經營期間,你可以取得承包的利潤,不能處理企業資產或者在合同約定之外佔有企業資產,否則,構成犯罪.
F. 集體所有制企業改制後,處置資產安置職工剩下的錢如何分配
我國的集體所有制企業情況比較復雜,如果單純按法律規定」集體所有制企業是財產屬於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實行共同勞動、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組織「,但實踐中,大多集體企業的投資人不是所謂的勞動群眾,有國有企業或國有單位,也有個人投資,更有很多集體企業是名義集體,實際個人掛靠,俗稱」紅帽子企業「。因此,集體企業改制中要清產核資和產權界定,確認投資人和權屬。那麼,最終剩餘財產的當然歸投資人所有。
G. 什麼是紅帽子企業
所謂紅帽子企業,是指由私人資本投資設立,而又以公有制企業(包括國有和集體企業)的名義進行注冊登記的企業,或者掛靠在公有制企業之下的企業,即名為公有制企業實為私有制企業。
紅帽子企業是一個歷史現象,必須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改革開放前,中國只有清一色的公有企業,即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沒有私有企業,而且是公有化的程度越高越好。改革開放開辟了市場化的進程,私人可以進入某些領域置產興業,但在當時的環境下,出於多方面的原因,有的領域不允許私人進入,而私人又要進入,有的是私人經營政治風險太大,戴一頂公有的紅帽子作為保護,於是,有的掛靠在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之下,作為後者屬下的二級單位;有的則以國有或者集體企業的名義注冊登記。於是出現了一大批名為公有企業實為私人企業的紅帽子企業。這些企業在增加就業、促進增長、創造社會財富以及推動中國改革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績和貢獻。因此,紅帽子企業的存在和發展,既是中國社會的一種進步,同時又造成了中國社會的嚴重扭曲。它掩蓋了事物的本質,造成了社會經濟生活秩序的混亂,引起了不必要的社會紛爭和沖突,以至於我們今天還要討論和解決紅帽子企業的產權問題。
人常說,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這里的合理並不包含任何價值判斷,而只說是有道理的。盡管私有制符合人們的天性,是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條件,但是,當著人們從公有制無比優越、私有制是萬惡之源的思想和語境中剛剛走出來的時候,私人企業的風險和私人企業家的不安是非常明顯的,更何況,當時人們對私人企業的冷眼看待,公有企業處於主導地位,國家的法律仍然寫著公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而私有制企業只是一種補充。因此,為了減少經營的政治風險,私人企業家只好委曲求全,把自己的兒子寫上別人的姓氏,找一頂紅帽子戴上。對於私人企業家來說,這是環境使然,是一種理性的選擇。對於當地政府及其官員而言,既能發展地方經濟,又能增加政績,甚至還可以藉此得到一筆資產,自然也是樂意為之。紅帽子企業的存在和發展再一次說明,事物的發展不是筆直的,而是曲折的,中國的改革就是在扭曲中前進的。
現在,改革已經走過了半個世紀,新的憲法修正案已經寫入了保護私有財產的條文,紅帽子企業的產權問題自然也到了脫帽正名的時候了。這對企業的經營和國家經濟的發展是有利的。有人說,紅帽子是懸在這類企業頭上的定時炸彈,拆除炸彈引信的過程存在著巨大的危險,這話頗有一些道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紅帽子企業有三種情況:一種是已經成功摘掉紅帽子的私人企業,如很多鄉鎮企業以及聯想等,這類企業一般都經營得比較成功。一種是仍然戴著紅帽子而繼續經營的企業,這類企業的產權問題並未解決,其產權糾紛有可能隨時引爆頭上炸彈。另外一種是炸彈已經引爆,既炸毀了企業,又炸毀了企業家,私人產權遭到剝奪和侵吞,有的變成所謂「公有企業」,有的變成另一些人的私人企業,有的還在勉強經營,有的已經破產垮台。這類企業的產權問題並沒有解決,而且必須解決。我們現在討論的紅帽子企業的產權問題指的就是後面這兩類企業。
第一類企業為解決紅帽子企業的產權問題做過很多努力,甚至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也為今天解決第二類企業的產權問題,積累了經驗,鋪平了道路。第三類紅帽子企業的產權問題另文討論。
筆者以為,解決這類紅帽子企業的產權問題,應以有利於企業發展,有利於各方合作,本著妥協、互惠、各方接受的原則來解決,不一定非要爭個你是他非,黑白分明。
第一, 既然是紅帽子企業,最初的投資當然是私人資本,這是必須明確的。
第二, 企業經過多年的經營,其資產可能已經有了很大的增值,現在來明晰企業產權,就要考慮現有產權如何分配的問題。在坐下來談判討論以前,首先要請真正的中介機構,對現有資產進行公正的評估。
第三, 產權分割的原則應根據各方(包括出資人、經營者和政府部門)在資產增值中的貢獻。這里的麻煩或者關鍵在於政府部門和參與企業的官員,如有的紅帽子企業的董事長可能是政府官員。如果政府和官員的確在企業發展中出了力,提供了幫助,如爭取貸款,減免稅收,動員資源等,就應當承認他們的貢獻。如果既未提供具體幫助,也未故意與企業為難,只是紅帽子給企業提供了某些經營保障,也可象徵性地給予補償。以免由此而為企業以後的經營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至於補償的方式,既可以是股權,也可以是其他方式。
第四, 在企業為摘掉紅帽子而與政府進行的談判中,為了保持公正,達成妥協和合作,不妨請與雙方均無利害關系的社會人士參與。達成協議後,應履行正式手續,並重新注冊登記。
第五, 盡管法院裁定是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但在中國目前的環境條件下,這種方式最好在雙方商定以後使用。應盡量避免因此爭持不下而對簿公堂。這可能無異於炸彈爆炸。
H. 產權清晰的產權清晰標準的應用
產權清晰標准,為判斷某種形式的產權是否清晰提供了基本的條件。依據前述的產權清晰標准,可以對各種不同形式的產權進行分析,並就其清晰與否及清晰度如何做出判斷。
(一)不同形式產權的清晰度分析
1、單一主體產權的清晰度分析
單一主體產權是指某一產權的主體是單一的自然人或虛擬人。
單一自然人主體產權,是指某一單個的自然人擁有某項財產(比如說汽車)或某個企業的全部的產權。在這種產權形式下,由於主體為單一的自然人,不存在與其他主體分割、界定產權的問題,因此,這是一種最簡單的主體清晰、權屬關系清晰的產權。
單一虛擬主體的產權,情形則相對復雜。如果隱藏在虛擬主體後的是單一的自然人,則產權關系也很清晰,但在形式上不如第一種情形清晰;如果隱藏其後的是非單一的自然人,而是多個自然人,或者是另外多個虛擬主體,或者是自然人與虛擬主體的混合,則要根據涉及的主體數量以及產權的界定與歸屬程度才能判斷其清晰度。通常的情形是,涉及的主體數量越多,產權的清晰度越低;產權界定與歸屬越粗略,產權的清晰度越低。
虛擬主體產權,通常都是不清晰的產權。但是,如果虛擬主體產權內部有清晰的產權界限,則等於將不清晰的產權進行了清晰化,虛擬主體產權也可以是清晰的產權。因此,集體產權是否清晰,取決於在集體內部是否有清晰的產權界限。國有產權則可以看作是一種集體化程度最高的集體產權,其是否清晰也取決於是否有清晰的內部產權界限。在目前我國的國有產權基本上都未作內部界定的情況下,按照國有等同於全民所有的理解,國有產權的清晰度無疑是最低的。
2、多主體產權的清晰度分析
多主體產權就是共同產權,也就是同一財產產權有不止一個產權主體。顯然,與單一主體產權的清晰度取決於主體的清晰度不同的是,在共同產權下,產權的清晰度主要取決於主體間產權界限的清晰度,同時也受到主體清晰度的影響。
此外,多主體產權還有一種形式,即自然人主體與虛擬主體相混合的產權。然而,不管何種形式的產權,只要依據產權清晰的判斷標准,分析產權中的產權主體清晰狀況與產權內部的權屬關系清晰狀況,就可以比較准確地判斷出一項產權是否清晰以及清晰的程度如何。
(二)不同清晰度的產權的效率分析
基於產權清晰與產權效率的影響關系,就可以根據各種形式產權的清晰狀況對其效率狀況做出判斷。具體到企業產權來說,不同產權構成的企業,通常具有不同的產權清晰度和不同的效率狀況。其中,國有企業的普遍性低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產權主體不清晰這一制度性缺路導致的。企業產權及其清晰度與效率的關系可以概括列表如下:
企業產權構成狀況與企業形式、產權清晰度、效率之間的對應關系 企業產權構成 企業形式 企業產權清晰度 企業效率 單一自然人產權 個人獨資企業 最高 最高 無內部界定的單一集體產權 集體企業、鄉鎮企業 較低 較低 有內部界定的單一集體產權 紅帽子集體、鄉鎮企業 較高 較高 單一國有產權 國有企業 最低 最低 有內部界定的多個自然人產權 家族企業、合夥企業、公眾公司 較高 較高 無內部界定的多個自然人產權 家族企業、合夥企業 較低 較低 有內部界定的多個虛擬主體產權 不同法人出資的合資企業 較高 較高 無內部界定的多個虛擬主體產權 較低 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