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满族人还穿旗袍吗
作为满族人的传统服饰当然有穿的,但也不是都穿。
平时不一定穿,但满族传统节日时有时会穿。
满族分布也广,有些地区穿,有些地区的不穿。
比如生活在北京或其他城市的满族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一定就穿。
又比如生活在满州地区的满族人也有穿或不穿的,没有强制规定非穿不可。
旗袍也分很多种,现在很多人穿的旗袍装就是根据满州的旗袍改制的。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服饰,穿着方面也是同上面的道理一样啊。
这么浅显易懂的问题应该很好理解啊。
Ⅱ 满族明星有哪些纯正的八旗子弟。
满族明星: 关之琳、周海媚、吴京、胡军等。
1.关之琳:1982年便已经出道的香港女星关之琳也是满族人,她的满族姓氏是瓜尔佳氏,出道多年的关之琳在香港电影鼎盛时期给我们演出了N部经典的电影。
2.周海媚:和关之琳一样都是大美人一个的香港女星周海媚,也是满族人,她是满洲镶白旗人。不过周海媚在电影上没多大建树,不过在电视剧方面却取得了很多的成绩。
3.吴京: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6岁开始在北京市什刹海体校练习武术,1989年进入北京市武术队从事专业训练,师傅是吴彬。1991年获得全国武术比赛枪术、对练冠军。1994年获得全国武术比赛精英赛枪术、对练冠军。
4.胡军:满族,1968年3月18日生于北京,中国内地男演员。1987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1991年就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从事话剧表演。
拓展资料:
清代八旗子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由不同民族共同组成的,除了满族、蒙古族和汉族外,还有鄂温克、达斡尔、锡伯等。
“八旗子弟”是什么?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但是年轻人知道的可能不多了。清兵入关以前,17世纪初,努尔哈赤(清太祖)把满洲军队分成了四旗,每一旗,起初是七千五百人(以满人为主,也包括少量蒙、汉等族人)。
后来因为人数一天天增加,又由四旗扩充为八旗。八旗旗色的分别,是除了原来的正黄、正红、正白、正蓝之外,再加上镶黄、镶红、镶白、镶蓝。
这些旗的编制,是合军政、民政于一体的。满洲的贵、贱,军、民,都编了进去,受旗制的约束。
后来,随着军事的发展,又增编了“蒙古旗”和“汉军旗”。三类军旗各有八旗,实际上共为二十四旗。这三旗所属部众统称旗人,后来的满族。原来的本部,由于区别上的需要就专称“满洲旗”了。
Ⅲ 旗袍最先是满族女人穿的吗
旗袍就是满族唯一的民族服装
Ⅳ 有什么之称的旗袍是从满族妇女的服装演变来的
有妓女服饰之称的旗袍是从满族妇女的服装演变来的
有漏大白腿之称的旗袍是从满族妇女的服装演变来的
Ⅳ 旗袍是满人的发明吗
旗袍最初是满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的民族服饰,可以说是少数民族发明的。后来,汉族也开始穿着并改良旗袍,现代旗袍是汉族设计师们在1927年前后创作的。
旗袍,中国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 ,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 ,是民国20年代之后最普遍的女子服装 ,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Ⅵ 旗袍是满族的还是汉族的
旗袍是满族的还是汉族说法不一。
《辞海》中有关于旗袍的注解:“旗袍,原为清朝满族妇女所穿用的一种服装,两边不开衩,袖长八寸至一尺,衣服的边缘绣有彩绿。辛亥革命以后为汉族妇女所接受,并改良为:直领,右斜襟开口,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边开衩,袖口收小。
“旗袍”是专指民国出现的旗袍,还是包括清代“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在内,旗袍概念的界定,和旗袍起源样式一样在学术界颇有争议。
Ⅶ 满族旗袍图片
你是要老照片?还是要现代的?
Ⅷ 旗袍是满族的吗
1、我国自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袍服,但那只是宽幅长袖的长外衣,配以峨冠博带,显得高贵大气,但很不实用。生活中极其不便,只有外出时才穿。
2、满族旗人的袍服瘦身窄袖,既节省材料又便于活动。旗人入关后大家便效仿。
3、到了民国时期,西风东渐,文人们开始重视女性的线条美,便改良一筒到底的裁剪方式,注意耸胸束腰肥臀的窈窕身材的凸显,并以短袖彰显女性的玉臂。综合汉族袍服和旗人袍服的优点,几经改良,就成了现在的旗袍样式。
Ⅸ 明国时期流行的旗袍和清朝满族女子穿着的旗服有怎么样的联系跟区别
实际流行旗袍和清穿着祈福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民国和轻浮都是有着自己汉族和与满足的区别对待
Ⅹ 满族旗袍有哪些样式和特征
满族旗袍 旗袍是满族妇女传统服饰。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开高衩,突出了妇女体形的曲线美。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仪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
旗袍基本与男式相同,只是多一些装饰而已。女式旗袍除也是直立式的宽襟大袖长袍外,下摆及小腿,有绣花纹饰。满族妇女往往在衣襟、领口、袖边等处,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根据季节变化,还可分为单、夹、棉、皮等几种。
社会的发展,男旗袍逐渐废弃,女旗袍则不断演化,由宽腰直筒式逐渐变成了紧身合体的曲线型、流线型,成为代表中华民族的一种女式服装。
是满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着的服饰,它裁剪简单,园领,前后襟宽大,而袖子较窄,四片裁制,衣衩较长,便于上马下马;窄窄的袖子,便于射箭。由于袖子口附有马蹄状的护袖,又称马蹄袖。在满族人逐渐脱离骑射生涯后,马蹄袖已成装饰,而放下马蹄袖仍然是满族人对长者、尊者致敬的礼仪。
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有绣花装饰。随着时代的变迁,旗袍式样的变化也很大,四片裁制也改为两片裁制。旗袍能很好表现妇女的身段和曲线。图为满族妇女在旗袍外套穿的马甲。绣有精致图案。穿旗袍跳宫廷舞的满族妇女。穿着传统满族旗袍的男子,包括带箭袖的长袍和一袭马甲,以及满族男性的帽子。
称“衣介”。分为单,夹,皮,棉四种。这种“衣皆连裳”(古代上为衣,下为裳)与汉族的上衣下裳的两截衣裳有明显区别。它是满族男人喜著的服饰,也叫大衫,长袍。满族男子穿的旗袍,其样式和结构都比较简单,原为满族骑射时穿用的圆领(无领后习惯加一假领),大襟,窄袖,四面开禊,左衽, 带扣绊,束带,适于骑马射猎。满族妇女穿的旗袍,样式美观大方,讲究装饰,领口,袖头,衣襟都绣有不同颜色的花边,有的多至十几道,穿起来匀称苗条,婀娜多姿。有一种女式旗袍叫“大挽袖”,把花纹绣在袖裏,“挽”出来更显得美观。满族妇女所穿旗袍,从样式到做工都十分讲究。在旗袍领口,衣襟,袖边等处镶嵌几道花条或彩牙儿,有的还要镶上18道衣边才算是美。旗袍的样式后来发生了一些变化,开禊从四面改成了两面;下摆也由宽大改为收敛;袖口也由窄变肥,又由肥变瘦,使其穿起来更加合体。现在穿旗袍的已不限於满族妇女了,它已成为各民族妇女普遍喜爱的服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