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坂东玉三郎的求学中国
舞台上的“坂东版”杜丽娘出神入化,地道的苏白、纯正的昆腔、恰到好处的节奏,婉转动人,但事实上,就在两年前,坂东玉三郎还是一句中文都不会、一点昆曲基础都没有。坂东玉三郎说起自己结缘昆曲和《牡丹亭》的前后,觉得多少有些阴差阳错。“其实,我最早是被牡丹亭的故事吸引,我喜欢这个美丽的关于梦的故事,我想把它带回日本,移植到歌舞伎表演。”2007年,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的帮助和安排下,坂东玉三郎来到中国观看昆曲《牡丹亭》,在苏州,他对昆曲名家张继青的表演“一见钟情”,于是开始跟随张继青学习昆剧杜丽娘的表演技巧。
在苏昆学习时间日久,坂东玉三郎被这门古老的中国戏曲艺术深深牵绊,苏州昆剧院朝夕相处的伙伴们开玩笑说,与其把《牡丹亭》移植到歌舞伎,不如就自己演昆剧吧。坂东玉三郎回想起这些说,“当时不知道怎么了,自己就心动了,于是说,那就合作演一出吧。”
中日版《牡丹亭》于是被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张继青特地灌录了唱词和念白,寄到日本让坂东玉三郎学习。而为了学会这门全新的艺术,对中文一窍不通的坂东玉三郎采用注音法进行记忆,并对照录像中的口型反复练习。每天,他都要打一个半小时的国际长途电话给导演,请导演为他讲解每一句唱词的意思。而进入排练场合成的时候,他硬是用“耳朵”记住了柳梦梅扮演者俞玖琳表演的每一个细节,以使自己和他在台上的合作“天衣无缝”。
更让中方工作人员惊异的是,坂东玉三郎还翻出了《论语》、《孟子》和《老子》、《庄子》,一本一本地读,他说,他就是要加深下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张继青对此感慨万千,她说:“坂东玉三郎是一个了不起的演员,他对艺术非常执著,自我要求非常严格。他的表演,让身边其他演员都显得渺小。”但坂东玉三郎则显得异常谦虚:“我只是一个初学者,只能是努力而又努力地想办法接近它,但距离表现昆曲之美的要求,还差得很远。”
2008年3月6日至25日,坂东玉三与中国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合作的中日版昆曲《牡丹亭》及歌舞伎《杨贵妃》在京都南座公演20场,并在同年5月6日至15日在北京湖广大戏楼演出10场,开创了中日艺术交流的新篇章。
在中日版昆曲《牡丹亭》执行导演靳飞看来,这也是此版《牡丹亭》最大的亮点,“坂东的演出使这一经典焕发出独特的美感,昆曲的舞台魅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一个不会中文的日本人能喜欢上中国古典艺术,而且能透彻地理解剧中唱词的意义,唱念都做到完美,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素昧平生,何因到此?”
中国文化的魅力无法阻挡。
在研究昆剧、京剧的同时,玉三郎也十分爱好中国的文学与电影,《论语》《孟子》和《老子》《庄子》,他是一本一本地读,还笑说看不懂哪行就先空着,等找到老师再看。当他读完时,颇有感慨的说:我好像有点懂杜丽娘的心态了。在电影方面,除了一些戏剧电影,被歌舞伎艺术晕染了半个世纪,坂东玉三郎的举手投足都有着优雅的气息,他谈吐悠缓,分寸有致,始终带着淡淡的微笑,即使神韵间难免有女性化的痕迹,但却绝不会让人有任何龌龊的想法。和他交往过的人,都说这是一个无比纯净的人,无论是舞台上还是生活中。平时的日子,坂东除了白天在排练厅度过,晚上在剧场演出,临睡前半个小时接受专业医师的按摩,几乎没有任何个人生活和社会活动。
作为日本最好的歌舞伎艺术大师,他在日本几乎人尽皆知,地位尊崇。而作为这门日本传统艺术的代表人物,坂东并没有满足于这个传统的舞台。他多次走出日本,走出东方,和西方艺术进行融合。他和现代舞大师贝嘉合作,和中国大提琴家马友友合作巴赫灵感音乐电影中的第五部作品《追寻希望》。坂东玉三郎说,他从未想过要改变歌舞伎的传统,但他只是希望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互融,超越文化的界限,让更多人了解歌舞伎艺术。 很多看过坂东玉三郎表演的中国观众说,看过了他那种美,终于了解了梅兰芳的美。而事实上,坂东玉三郎半生都痴迷梅兰芳,他和梅兰芳的渊源更可延续到父辈。
许多人认为,坂东玉三郎的扮相与我国的京剧大师梅兰芳相似。事实上他也确实与中国文化有不解之缘。早在上世纪20年代,坂东的祖父十三世守田勘弥就与访日的中国京剧大师梅兰芳同台演出,守田家族也因此与京剧结缘。坂东玉三郎年少时,便常常听父亲谈起中国京剧和梅兰芳大师,因此从小就深受梅兰芳影响。他不仅在家中挂着梅兰芳的剧照,还阅读了大量与梅兰芳有关的资料。20岁时,父亲问他将来想演什么,坂东玉三郎答道:“除了歌舞伎,还想演京剧《杨贵妃》。”幼小的坂东玉三郎当时遭到了父亲的呵斥,认为他信口开河,但是这没有阻挡他追寻梅兰芳足迹的想法。1987年,坂东玉三郎专程到北京,向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学习了京剧《贵妃醉酒》,把其中的台步和水袖,应用到了他后来出演的歌舞伎《玄宗与杨贵妃》中。时隔22年,坂东玉三郎又和中国戏曲结缘。他甚至笑说:“当初,梅兰芳学习昆剧以滋养京剧,现在我却把从梅葆玖那里学习得来的京剧元素再还给昆曲,这确实很有意思。”而对于梅兰芳,他至今仍然有着特殊的感情:“梅兰芳当年对我们家族乃至对于日本歌舞伎界的影响,延续了几十年,至今仍在。”时隔22年,坂东玉三郎又和水磨昆曲结缘,令人惊奇的是,在那张涂着日本歌舞伎特有的厚厚白粉妆容的杜丽娘的脸孔下,竟在眉来眼去间,水袖翻飞中让观众找到了当年梅兰芳大师留下的神态……难怪戏曲专家章诒和观赏之后也不禁赞叹 ——“梅兰芳的精神在日本”。 昆曲融入日本美
这次的《牡丹亭》采用“全男旦”的形式,坂东玉三郎将携两名中国青年男旦饰演杜丽娘。其中坂东出演《惊梦》、《离魂》两折,中国国家京剧院的刘铮出演《写真》,《游园》则由正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就读的董飞担纲。
“玉三郎对两位中国青年男旦的培养不仅限于戏,更有对男旦的严格、特殊的要求。”著名昆曲艺术家许凤山表示,能看到从前男旦“以老带新”的传统在玉三郎和两位中国青年男旦之间变成现实,中国戏曲的传统在此次中日艺术家的合作中得到延续,让人感到欣慰。
作为参演的另一方,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表示,与青春版《牡丹亭》相比,中日版《牡丹亭》更向传统回归。“坂东玉三郎并不是用歌舞伎的东西来改造昆曲,而是认真地按照昆曲的套路演昆曲。”蔡少华说。
坂东玉三郎说,相对于场面宏大的歌舞伎表演,昆曲的表演空间更小,艺术品格也更加内敛,但却具有极大的张力和艺术感染力,这使他在演出中甘愿卸下多年的歌舞伎表演经验,一心向昆曲的传统表演方式回归。
然而,玉三郎并不仅仅是依葫芦画瓢,而是多方面吸取营养来塑造心中完美的杜丽娘。他的演唱多使用头腔共鸣,近于程砚秋的“脑后音”,而身段富于舞蹈的造型美,也与程派风格极为相似。在《离魂》一折中,他为杜丽娘加上了在临死前向母亲再拜的动作,又将母亲和春香轻轻推开。在靳飞看来,玉三郎在《牡丹亭》中融入的“日本美”,独具匠心。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两大文化遗产碰撞出新火花
今年3月6日至25日,中日版《牡丹亭》曾在日本京都南座剧场公演20场,获得巨大成功。演出场场爆满,每场演出结束后,观众都报以20多分钟持续不断的掌声,平均每场演出要谢幕4次。拥有600年历史的中国昆曲,在作为歌舞伎发源地的南座剧场大放异彩,吸引了许多日本观众的目光。
“坂东玉三郎使昆曲的欣赏群体走出了华语人群。在日本的演出,使很多日本观众接触到了我们的艺术。”蔡少华说。作为昆曲的国际传承人和推广人,坂东玉三郎正在推动中国昆曲走向世界——这也是中日版《牡丹亭》在演出之外更加深远的意义。
5月6日至15日在北京湖广会馆的演出中,由坂东玉三郎亲自指导苏州昆剧院青年演员周雪峰排演的歌舞伎《杨贵妃》也将同时上演。歌舞伎《杨贵妃》将使用中文唱词,由中国演员演唱,同时由中国演奏员使用中国乐器伴奏。这是日本歌舞伎诞生400年来,首次使用非日语唱词为演出伴唱,并由非日籍演员承担演出任务。
昆曲和歌舞伎这两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在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的第三十个夏天,在北京古老的戏台上,碰撞出新的火花。
B. 坂东玉三郎出演了哪些作品
坂东 玉三郎 ばんどうたまさぶろう TAMASUBURO BANDO 代数:五代目 屋号:大和屋 定纹:花かつみ、のし菱 生辰:昭和25年(1950) 4月 25日 本名:守田 亲市 出身:东京都 血型:B型 [编辑本段]曾获奖项 1970年(昭和45年)3月:芸术选奨新人赏受赏 1971年(昭和46年)ゴールデンアロー赏 1981年(昭和56年)松尾芸能优秀赏 1985年(昭和60年)1月:第三回都民文化栄誉赏受赏 1991年(平成3年)仏シュバリエ勲章中国文化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号 1992年(平成4年)泉镜花文学奖特别奖 [编辑本段]相关书籍 『真夜中のノート』(サンリオ) 『玉三郎の邦楽ジョッキー』(日本放送出版协会) 『玉三郎舞台の梦』(新书馆) [编辑本段]写真集 『女形玉三郎』(讲谈社) 『玉三郎』(妇人画报社) 『坂东玉三郎-冬の旅ヨーロッパ古都を歩いて』(讲谈社) 『坂东玉三郎の世界』(朝日新闻社) 『坂东玉三郎ONNAGATA』(平凡社) 『ナスターシャ』(ぴあ) 『坂东玉三郎の宇宙』(ダンスマガジン増刊新书馆) 『山鹿八千代座坂东玉三郎华丽に舞う』(NTT出版) 『监督坂东玉三郎梦の女』(NTT出版) 『坂东玉三郎ひかりの中で』(松竹) [编辑本段]ビデオ作品集 『坂东玉三郎舞踊集』10巻 『东京蜃気楼』(イメージファクトリーアイエム) [编辑本段]后援会 坂东玉三郎メンバーズ TEL 03-3543-7701 〒104-0045 中央区筑地4-3-4 第二アワヤビル5F [编辑本段]详细资料 日本歌舞伎演员,女形 出生于料亭家庭,幼年时因为歌舞伎演出吸引而立志从艺。 昭和32年12月以『寺子屋』的小太郎役初登台,39年6月以十四代守田勘弥的养子身份,在歌舞伎座上演的『心中刃は氷の朔日(しんじゅうやいばはこおりのついたち)』后袭名五代目坂东玉三郎。 作为杰出的歌舞伎演员,克服疾病等诸多困难,磨练升华技艺,当之无愧的成为一代艺术大师,有着“歌舞伎的奇迹”的赞誉。在美国,英国,法国,欧洲,中国台北等进行的海外公演,使世界了解到歌舞伎艺术的魅力。 不仅在歌舞伎方面造诣颇深,还广泛涉足各个艺术领域,舞蹈,演奏,电影,舞台剧,其导演的电影曾入围柏林电影节。 2008年3月6日至25日,坂东玉三与中国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合作的中日版昆曲《牡丹亭》及歌舞伎《杨贵妃》在京都南座公演20场,并在同年5月6日至15日在北京湖广大戏楼演出10场,开创了中日艺术交流的新篇章。 在中日版昆曲《牡丹亭》执行导演靳飞看来,这也是此版《牡丹亭》最大的亮点,“坂东的演出使这一经典焕发出独特的美感,昆曲的舞台魅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一个不会中文的日本人能喜欢上中国古典艺术,而且能透彻地理解剧中唱词的意义,唱念都做到完美,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素昧平生,何因到此?” 中国文化的魅力无法阻挡 许多人认为,坂东玉三郎的扮相与我国的京剧大师梅兰芳相似。事实上他也确实与中国文化有不解之缘。 他生于日本歌舞伎世家,其祖父曾与梅兰芳同台演出。幼时的玉三郎就常常听父亲讲述中国京剧和梅兰芳,对中国戏曲和文化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1987年,已是日本歌舞伎著名女形(男旦)的玉三郎专程来到北京,向梅葆玖学习京剧《贵妃醉酒》的台步、甩袖程式。在这个过程中,他得知《醉酒》深受昆曲影响,而昆曲产生的时间,与日本的能乐和歌舞伎差不多。从此,他对昆曲产生了浓厚兴趣。2007年,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的支持下,玉三郎来到苏州,观看原汁原味的昆曲《牡丹亭》,并向中国昆曲名家张继青学习“杜丽娘”一角。 《牡丹亭》几乎是每个昆曲旦角演员的必修课,但真正能演好杜丽娘的少之又少,直到今天只有梅兰芳、蔡瑶铣、华文漪、张继青等少数几人得到认可。为了演好《牡丹亭》,坂东玉三郎很早就开始了解中国文化,他读了《论语》、《孟子》、《庄子》和《老子》,几乎每天打一个半小时的国际长途电话到北京,让靳飞给他讲解《牡丹亭》每一句唱词的意思。 对于一个不会中文的日本人来说,学习昆曲的最难之处莫过于语言的掌握。为了学习苏州话,玉三郎对照张继青灌录的唱词和念白,用注音法强行记忆,反复练习,家里的电视总是在播放张继青的口型录像。为了在演出中为杜丽娘配上一副圆润的嗓音,已经20年不食肉的玉三郎特意“开戒”吃肉。 在看了玉三郎版的杜丽娘之后,张继青感慨道:“坂东先生是一个伟大的演员,他在台上的表演让其他的演员都显得生嫩了。” “是哪处曾相见,相看俨然” 传统昆曲也可融入“日本美” 这次的《牡丹亭》采用“全男旦”的形式,坂东玉三郎将携两名中国青年男旦饰演杜丽娘。其中坂东出演《惊梦》、《离魂》两折,中国国家京剧院的刘铮出演《写真》,《游园》则由正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就读的董飞担纲。 “玉三郎对两位中国青年男旦的培养不仅限于戏,更有对男旦的严格、特殊的要求。”著名昆曲艺术家许凤山表示,能看到从前男旦“以老带新”的传统在玉三郎和两位中国青年男旦之间变成现实,中国戏曲的传统在此次中日艺术家的合作中得到延续,让人感到欣慰。 作为参演的另一方,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表示,与青春版《牡丹亭》相比,中日版《牡丹亭》更向传统回归。“坂东玉三郎并不是用歌舞伎的东西来改造昆曲,而是认真地按照昆曲的套路演昆曲。”蔡少华说。 坂东玉三郎说,相对于场面宏大的歌舞伎表演,昆曲的表演空间更小,艺术品格也更加内敛,但却具有极大的张力和艺术感染力,这使他在演出中甘愿卸下多年的歌舞伎表演经验,一心向昆曲的传统表演方式回归。 然而,玉三郎并不仅仅是依葫芦画瓢,而是多方面吸取营养来塑造心中完美的杜丽娘。他的演唱多使用头腔共鸣,近于程砚秋的“脑后音”,而身段富于舞蹈的造型美,也与程派风格极为相似。在《离魂》一折中,他为杜丽娘加上了在临死前向母亲再拜的动作,又将母亲和春香轻轻推开。在靳飞看来,玉三郎在《牡丹亭》中融入的“日本美”,独具匠心。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两大文化遗产碰撞出新火花 今年3月6日至25日,中日版《牡丹亭》曾在日本京都南座剧场公演20场,获得巨大成功。演出场场爆满,每场演出结束后,观众都报以20多分钟持续不断的掌声,平均每场演出要谢幕4次。拥有600年历史的中国昆曲,在作为歌舞伎发源地的南座剧场大放异彩,吸引了许多日本观众的目光。 “坂东玉三郎使昆曲的欣赏群体走出了华语人群。在日本的演出,使很多日本观众接触到了我们的艺术。”蔡少华说。作为昆曲的国际传承人和推广人,坂东玉三郎正在推动中国昆曲走向世界——这也是中日版《牡丹亭》在演出之外更加深远的意义。 5月6日至15日在北京湖广会馆的演出中,由坂东玉三郎亲自指导苏州昆剧院青年演员周雪峰排演的歌舞伎《杨贵妃》也将同时上演。歌舞伎《杨贵妃》将使用中文唱词,由中国演员演唱,同时由中国演奏员使用中国乐器伴奏。这是日本歌舞伎诞生400年来,首次使用非日语唱词为演出伴唱,并由非日籍演员承担演出任务。 昆曲和歌舞伎这两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在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的第三十个夏天,在北京古老的戏台上,碰撞出新的火花。
C. 求坂东玉三郎先生的资料
简介 坂东 玉三郎 ばんどうたまさぶろう TAMASUBURO BANDO 代数:五代目 屋号:大和屋 定纹:花かつみ、のし菱 生辰:昭和25年(1950) 4月 25日 本名:守田 亲市 出身:东京都 血型:B型 [编辑本段]曾获奖项 1970年(昭和45年)3月:芸术选奨新人赏受赏 1971年(昭和46年)ゴールデンアロー赏 1981年(昭和56年)松尾芸能优秀赏 1985年(昭和60年)1月:第三回都民文化栄誉赏受赏 1991年(平成3年)仏シュバリエ勲章中国文化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号 1992年(平成4年)泉镜花文学奖特别奖 [编辑本段]相关书籍 『真夜中のノート』(サンリオ) 『玉三郎の邦楽ジョッキー』(日本放送出版协会) 『玉三郎舞台の梦』(新书馆) [编辑本段]写真集 『女形玉三郎』(讲谈社) 『玉三郎』(妇人画报社) 『坂东玉三郎-冬の旅ヨーロッパ古都を歩いて』(讲谈社) 『坂东玉三郎の世界』(朝日新闻社) 『坂东玉三郎ONNAGATA』(平凡社) 『ナスターシャ』(ぴあ) 『坂东玉三郎の宇宙』(ダンスマガジン増刊新书馆) 『山鹿八千代座坂东玉三郎华丽に舞う』(NTT出版) 『监督坂东玉三郎梦の女』(NTT出版) 『坂东玉三郎ひかりの中で』(松竹) [编辑本段]ビデオ作品集 『坂东玉三郎舞踊集』10巻 『东京蜃気楼』(イメージファクトリーアイエム) [编辑本段]后援会 坂东玉三郎メンバーズ TEL 03-3543-7701 〒104-0045 中央区筑地4-3-4 第二アワヤビル5F [编辑本段]详细资料 日本歌舞伎演员,女形 出生于料亭家庭,幼年时因为歌舞伎演出吸引而立志从艺。 昭和32年12月以『寺子屋』的小太郎役初登台,39年6月以十四代守田勘弥的养子身份,在歌舞伎座上演的『心中刃は氷の朔日(しんじゅうやいばはこおりのついたち)』后袭名五代目坂东玉三郎。 作为杰出的歌舞伎演员,克服疾病等诸多困难,磨练升华技艺,当之无愧的成为一代艺术大师,有着“歌舞伎的奇迹”的赞誉。在美国,英国,法国,欧洲,中国台北等进行的海外公演,使世界了解到歌舞伎艺术的魅力。 不仅在歌舞伎方面造诣颇深,还广泛涉足各个艺术领域,舞蹈,演奏,电影,舞台剧,其导演的电影曾入围柏林电影节。 2008年3月6日至25日,坂东玉三与中国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合作的中日版昆曲《牡丹亭》及歌舞伎《杨贵妃》在京都南座公演20场,并在同年5月6日至15日在北京湖广大戏楼演出10场,开创了中日艺术交流的新篇章。 在中日版昆曲《牡丹亭》执行导演靳飞看来,这也是此版《牡丹亭》最大的亮点,“坂东的演出使这一经典焕发出独特的美感,昆曲的舞台魅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一个不会中文的日本人能喜欢上中国古典艺术,而且能透彻地理解剧中唱词的意义,唱念都做到完美,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素昧平生,何因到此?” 中国文化的魅力无法阻挡 许多人认为,坂东玉三郎的扮相与我国的京剧大师梅兰芳相似。事实上他也确实与中国文化有不解之缘。 他生于日本歌舞伎世家,其祖父曾与梅兰芳同台演出。幼时的玉三郎就常常听父亲讲述中国京剧和梅兰芳,对中国戏曲和文化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1987年,已是日本歌舞伎著名女形(男旦)的玉三郎专程来到北京,向梅葆玖学习京剧《贵妃醉酒》的台步、甩袖程式。在这个过程中,他得知《醉酒》深受昆曲影响,而昆曲产生的时间,与日本的能乐和歌舞伎差不多。从此,他对昆曲产生了浓厚兴趣。2007年,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的支持下,玉三郎来到苏州,观看原汁原味的昆曲《牡丹亭》,并向中国昆曲名家张继青学习“杜丽娘”一角。 《牡丹亭》几乎是每个昆曲旦角演员的必修课,但真正能演好杜丽娘的少之又少,直到今天只有梅兰芳、蔡瑶铣、华文漪、张继青等少数几人得到认可。为了演好《牡丹亭》,坂东玉三郎很早就开始了解中国文化,他读了《论语》、《孟子》、《庄子》和《老子》,几乎每天打一个半小时的国际长途电话到北京,让靳飞给他讲解《牡丹亭》每一句唱词的意思。 对于一个不会中文的日本人来说,学习昆曲的最难之处莫过于语言的掌握。为了学习苏州话,玉三郎对照张继青灌录的唱词和念白,用注音法强行记忆,反复练习,家里的电视总是在播放张继青的口型录像。为了在演出中为杜丽娘配上一副圆润的嗓音,已经20年不食肉的玉三郎特意“开戒”吃肉。 在看了玉三郎版的杜丽娘之后,张继青感慨道:“坂东先生是一个伟大的演员,他在台上的表演让其他的演员都显得生嫩了。” “是哪处曾相见,相看俨然” 传统昆曲也可融入“日本美” 这次的《牡丹亭》采用“全男旦”的形式,坂东玉三郎将携两名中国青年男旦饰演杜丽娘。其中坂东出演《惊梦》、《离魂》两折,中国国家京剧院的刘铮出演《写真》,《游园》则由正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就读的董飞担纲。 “玉三郎对两位中国青年男旦的培养不仅限于戏,更有对男旦的严格、特殊的要求。”著名昆曲艺术家许凤山表示,能看到从前男旦“以老带新”的传统在玉三郎和两位中国青年男旦之间变成现实,中国戏曲的传统在此次中日艺术家的合作中得到延续,让人感到欣慰。 作为参演的另一方,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表示,与青春版《牡丹亭》相比,中日版《牡丹亭》更向传统回归。“坂东玉三郎并不是用歌舞伎的东西来改造昆曲,而是认真地按照昆曲的套路演昆曲。”蔡少华说。 坂东玉三郎说,相对于场面宏大的歌舞伎表演,昆曲的表演空间更小,艺术品格也更加内敛,但却具有极大的张力和艺术感染力,这使他在演出中甘愿卸下多年的歌舞伎表演经验,一心向昆曲的传统表演方式回归。 然而,玉三郎并不仅仅是依葫芦画瓢,而是多方面吸取营养来塑造心中完美的杜丽娘。他的演唱多使用头腔共鸣,近于程砚秋的“脑后音”,而身段富于舞蹈的造型美,也与程派风格极为相似。在《离魂》一折中,他为杜丽娘加上了在临死前向母亲再拜的动作,又将母亲和春香轻轻推开。在靳飞看来,玉三郎在《牡丹亭》中融入的“日本美”,独具匠心。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两大文化遗产碰撞出新火花 今年3月6日至25日,中日版《牡丹亭》曾在日本京都南座剧场公演20场,获得巨大成功。演出场场爆满,每场演出结束后,观众都报以20多分钟持续不断的掌声,平均每场演出要谢幕4次。拥有600年历史的中国昆曲,在作为歌舞伎发源地的南座剧场大放异彩,吸引了许多日本观众的目光。 “坂东玉三郎使昆曲的欣赏群体走出了华语人群。在日本的演出,使很多日本观众接触到了我们的艺术。”蔡少华说。作为昆曲的国际传承人和推广人,坂东玉三郎正在推动中国昆曲走向世界——这也是中日版《牡丹亭》在演出之外更加深远的意义。 5月6日至15日在北京湖广会馆的演出中,由坂东玉三郎亲自指导苏州昆剧院青年演员周雪峰排演的歌舞伎《杨贵妃》也将同时上演。歌舞伎《杨贵妃》将使用中文唱词,由中国演员演唱,同时由中国演奏员使用中国乐器伴奏。这是日本歌舞伎诞生400年来,首次使用非日语唱词为演出伴唱,并由非日籍演员承担演出任务。 昆曲和歌舞伎这两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在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的第三十个夏天,在北京古老的戏台上,碰撞出新的火花。
D. 董飞的人物生平
1996-2002年就读于陕西安康中学;
2002-2006年就读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日本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6年至今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专业戏剧戏曲学,研究方向中日戏剧对比和戏曲美学;
2006年8月20日拜师梅兰芳大师亲传弟子、梅派名家李毓芳老师为师;
2007年9月作为特邀戏曲指导参加中央芭蕾舞团一级编导舒均均代表作五步曲芭蕾舞剧《光》,指导《梁祝》芭蕾男旦表演;
2007年9月进入电影《梅兰芳》剧组并在《一屡麻》中饰演丫鬟春兰;
2007年10月和昆曲大师张继青先生学习昆曲《牡丹亭》;
2007年11月正式参加中日版昆曲《牡丹亭》排练;
2008年2月27日随苏州昆剧院赴日本京都开始在南座剧场为期25天的公演,场场爆满,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
2007年,日本国宝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来华访问,这位被日本人称为歌舞伎“奇迹”的戏剧大师,倾情于中国传统戏曲的杰出代表——昆曲,并希望寻找到一位中国的男旦与其共演一段 《牡丹亭》。年轻的董飞在这次的演出中脱颖而出。
那时,董飞还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在读戏剧学硕士。从众多的候选演员中胜出之后,他被安排在苏州昆剧院开始接受近一年的昆曲培训。2008年3月6日到26日,《牡丹亭》在日本京都连演近1个月,6万张票在全团出征日本前就已经全部售空,并创下了中国剧团在日本演出的最高价。于是,董飞觉得,自己为男旦艺术所承受的一切辛劳怨闷,在挑帘亮相的一刹那都不再重要了。
男旦演员,作为这样一种精致的存在,在当代社会的确是可遇不可求的。或许男旦的发展应该顺其自然,但无论是男旦还是女旦,只要经得起舞台和观众的检验,就是好旦角,就有其存在和发展的道理。面对董飞,记者怀着期待,相信观众们也怀着同样的期待。
E. 从古至今,除了四大名旦之外,还有哪些男旦是唱京剧的或昆曲的。(包括现在的,都有哪些)
当代的年轻男旦比较有名的有 胡文阁(梅葆玖大师的弟子) 刘铮(主攻张派) 董飞(京剧兼昆曲)还有杨磊,着重介绍一下杨磊,这是新中国京剧界唯一一个经历过科班训练的男旦。现在在国家京剧院工作,主攻程派青衣,颇有赵老(赵荣琛)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