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本关于旗袍的小说,分多个故事。里面有一个为了喜欢的旗袍与裁缝私奔的贵族女子,这本书名是什么
旗袍 这也是个电影啊,只是不太火,作者实则不清。但关于旗袍的小说还是不少的...
❷ 《旗袍》txt全集下载
旗袍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海岸线文学网,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大雨磅礴的黄昏,我独自一个人坐在窗口看雨。这个时间一般没有顾客,下雨的今天更是空无一人。一丝若有若无的音乐回荡在大厅里,我捧了一杯热茶,看着玻璃上的雨一滴一滴滑下。
在我27岁的时候,放弃了优越的工作开了一家旧衣店,专门回收一些精美的旧衣,整理后出卖。店铺不大,也不在繁华闹市区。店铺外面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树,晴天时候会有金色的阳光透过树隙洒到店里。我的衣服要价都很高,但是从不还价。呵,衣服也待有缘人,我有自己的积蓄,并不靠这个店生活,我只是为旧衣和热爱旧衣的人牵一条线。不过,近年来渐有返古迹象,大家对旧衣青睐有加。
天气渐渐凉了,已经初秋。我穿着对襟的旧旧的棉布上衣,感觉有些凉意。起身加了一些热茶,我缩在沙发发呆。
这个天气,大概比较适合两个人躲在暖暖的家里,两手相牵,看电视,看书,或者什么都不做,泡壶热茶相对无语的依偎。实在不适合独自一个人闷坐看雨。呵,可是……
❸ 关于旗袍的书有哪些
《云裳钗影》
【作者】吴沁江
【书评】
打开本书,似进入一家小小的民间珍宝馆,里面满是各式各样的旗袍和饰品。当人们在苏杭逛旗袍铺为绚烂缤纷的各式旗袍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当人们沉迷于淘宝五光十色的珠宝店而犹豫不决分辨不清的时候,这本小书将给予人们最实用的感官指点和相关的入门知识。因为这里有作者作为一个资深玩家的经验总结。与此同时,读者还会被她的深情和执着所打动。在当今快节奏生活的时代,能平心静气,以平民之资,日积月累,搜寻到这些老物件,实属不易。她又将自己对这些旧物的心境细细记下,形诸文字,拍摄成图,更是“真爱”。自清代到民国再到当代,将那些散落在世间的珠宝服饰,一点点地收入囊中,不为别的,只为内心深处那份对过往的深情和畅想。
《上海名媛旗袍宝鉴》
【作者】宋路霞
【简介】
《上海名媛旗袍宝鉴》汇集了六十件上海名媛穿过的、反映她们半个多世纪以来对服饰美学的理解和追求的旗袍。这些旗袍是物质的,珠光宝气,五彩缤纷,典雅华贵,面料和款式各异,反映了纺织、设计、裁剪、缝纫、绣工等技术方向的变化和演进;同时也是精神的,承载了当时美学、礼仪、时尚、社交、中外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的社会信息。这些诞生于上海滩上最美丽的女性服装,尤其是作为礼服的旗袍,是对中国传统旗袍的成功革新,曾经引领了全国时尚女装的新潮流,因而光彩四射,魅力无穷,历久弥新,备受瞩目。
❹ 三件皮袍儿童故事说明了什么
这个东西估计没有专门的吧?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胭脂路那里有很多做旗袍的~(搭车的话就到胭脂路站或者粮道街站下)
你可以去问问看~希望对你有帮助~
❺ 旗袍的故事
旗袍是女性服饰之一,源于满族女性传统服装,在20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汉族女性改进,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不属于汉服(即华夏衣冠)体系。民国以后,上海、北平等地的汉族女性在其基础上予以改良。1949年之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认为封资修象征大量毁坏。
旗袍起源
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民国之初,剪辫发,易服色,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倒大袖与新样式旗袍的延生创造了条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黄金时代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是中国旗袍最灿烂的时期。尤其是三十年代,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基本完成旗袍文化走向经典的过程,四十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 经过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演变,旗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装。经典相对稳定,而时装千变万化。但时装设计师常从经典的宝库中寻找灵感,旗袍也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之一。
风姿再现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旗袍曾有过灿烂的一瞬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服装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 从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六年,中华传统文化的遭遇浩劫,旗袍文化也被冷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放之初,被冷落了三十年之久的旗袍文化显得有些落伍。近十几年来,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在国际时装舞频频亮相,风姿绰约有胜当年,并被做为一种有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社交礼仪场合。
旗袍轶事
海伦·福斯特·斯诺是《西行漫记》的作者斯诺的遗孀。此书记录了他与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时期的会晤。一九三一年海伦第一次去上海时,年仅二十三岁。海伦的好友波莉在全美到处为中国为“工合”筹款,宋庆龄得知后送了她自己的旗袍并嘱咐波莉在全美各地演讲时穿上。斯诺夫妇到 宋美龄与旗袍达菲律宾继续为中国为“工合”筹款,波莉将旗袍又送给了斯诺夫妇。1998年3月17日,58年后,这件漂亮的旗袍从美国回归中国,回到了北京后海北沿四十六号"宋庆龄故居"。
宋美龄衣橱内的旗袍件数,大概现今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无人出其右者。宋美龄的旗袍件数多,和有一个勤奋的裁缝师傅,有着相当密切的关联。这位裁缝师傅叫张瑞香,是一位男性裁缝师。张瑞香所以受到宋美龄那样爱护的原因,无非是因为手工细巧、忠心耿耿。张瑞香几乎每天都在不停赶工,为宋美龄制作旗袍,他大约每两三天就可以做好一件旗袍,做好后,张瑞香就把新旗袍捧到宋美龄面前邀功。宋美龄一般只是大略看一眼,就命人拿到自己的衣橱里妥为保管,然后便再也没见她穿过,因而,宋美龄的旗袍大概穿来穿去,总是那几套,不会有太多的更换。张瑞香除了过年除夕那天休息外,其它时间都在做衣服,而且只为宋美龄做;加上一些大小官太太们为了投其所好,送宋美龄的东西多半有衣料,这些绫罗绸缎,就够张瑞香一年忙到头。宋美龄的超大型衣柜,便成为世界最大的旗袍储藏室。
❻ 旗袍的图书目录
旗袍的由来
历史上的袍服
清代的旗袍
旗袍的演变
旗袍之美
形之美
工艺之美
质之美
选购适合自己的旗袍
旗袍的选购
旗袍的定制
旗袍的配饰
旗袍的保养
附录:现代旗袍鉴赏
❼ 那个知道与旗袍有关的书籍
《中国老旗袍》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 白云 著
ISBN: 7-80206-186-5
定价: ¥220.00
出版日期: 2006-1-1
新唐装
作者:丁锡强
主编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10-1 ISBN:753236687
字数:348000
印次:1
版次:1
纸张:胶版纸
定价:38 元
时尚旗袍——靓六时空
作者:金版 编
出版社:陕西旅游出版社
ISBN:7541820776
印次:1
纸张:胶版纸 出版日期:2006-9-1
字数:11100
版次:2
中国服装大典(精装)
作者:上海市服装行业协会《中国服装大典》编辑委员会 编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11-1 ISBN:780531618X
字数:2000000
印次:1
版次:1
纸张:胶版纸
定价:260 元
旗袍裙的设计及裁剪图
作者 :雨琳马腾
ISBN :7501929467
出版日期 :2001年1月1日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❽ 有没有旗袍起源的故事
旗袍,最初即“旗人之袍”。说起它的来历,有这么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传说:清朝入关,满人一统天下,旗人的服饰传入中原。一个叫黑妞的满族渔女,皮肤虽黑但很有光泽,人长得很俊俏,身材又好,被誉为“黑里俏”。她为了方便打鱼,就把原本的大套“一统江山”裙,剪裁成窄小的扣裙便装。后来,这个黑妞被选入皇宫,封为“黑娘娘”。旗袍就是由此流传开来的。最早清朝满族女子的旗袍,有单、夹、衬绒和丝棉袍之分。其特点是腰身宽松、平直,袖口宽大,衣长至脚踝。到了清朝后期,“元宝领”用得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脸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裾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至咸丰、同治年间,镶滚达到高峰时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滚,以至几乎难以辨识本来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装饰之繁琐,几至登峰造极的境地。
1911年辛亥革命风暴骤起,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梏。上海又是妇女寻求解放的重镇,加上西洋文化的影响。旗袍一扫清朝矫饰之风,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三十年代旗袍受西方短裙的影响,衣长缩短,袖口相应缩小,比以前更合身了。到了三十年代中期,旗袍盛行,衣长加长,两边叉开升高,腰身紧绷,显示女性的曲线美。四十年代,旗袍式样趋向于缩短衣长,减低领高,袖长短至肩下2-3寸,甚至没有袖子,外形如流线型。上海女人将旗袍演绎得千姿百态,楚楚动人。
❾ 旗袍的改良历程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每次读到戴望舒的这首《雨巷》,脑海之中逐渐的会浮现这样一个画面:一位打着油纸伞穿着旗袍的江南女子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这样一位穿着旗袍的丁香姑娘,怎不惹人怜爱呢!说起旗袍,它是中国女性的传统服饰之一,源自于满族女性的传统服饰。
第二件事是宋庆龄的“旗袍”漂流记。《西行漫记》的作者斯诺的遗孀海伦在1931年来到上海的时候,她好友波莉在美到处为中国为筹款 ,宋庆龄知晓之后便送了她自己的旗袍,并让波莉在美各地演说之时穿上 ,后来波莉又将旗袍又送给了在菲律宾为中国继续筹款的斯诺夫妇。在58年之后,这件意义非凡的旗袍又回到了它的祖国 ,回到了它主人的故居。
❿ 关于旗袍的书籍
《传统旗袍的缝制工艺设计》这种书很冷门的。去特别大的书店,给导购说。让她在库房里帮你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