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给人的印象是端庄典雅。长发卷起,精致的立领,曼妙的身姿,柳叶般纤细的腰肢,白皙修长的玉腿,总能让人眼前一亮。如果你想穿出旗袍本身的味道,你必须坐直,多注意一些细节。旗袍女人一直很温柔,甚至更谦虚。让我们看看应该注意哪些细节。
如果夏天阳光太强,那么戴着折叠的花伞,就会增加戴望舒《雨巷》中手持油纸伞的紫丁香般女孩的朦胧美。还有一件事特别重要,那就是穿旗袍的时候必须带包,但是不能把包背在肩上。旗袍强调整体美感,背在身上非常难看。如果你穿旗袍,你就需要选择优雅漂亮的手袋。
B. 请问办护照女同志可以穿旗袍吗
办护照的
女同志
可以穿旗袍!
公安局办护照的人员不会管你穿什么!只要不有伤风化就行。他们只要符合要求的照片,照片只照头部,
不必担心
旗袍的问题!
C. 中国女人穿旗袍是从什么年代开始的
清代男子的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此风在康熙后期雍正时期最为流行,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代中期始,满汉各有仿效,至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盛,甚至史书有“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之记载。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达官贵妇中流行。妇女服饰的样式及品种至清代也愈来愈多样,如背心、一裹圆、裙子、大衣、云肩、围巾、手笼、抹胸、腰带、眼镜......,层出不穷。
1840年以后进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袭着中国本土文化,许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都会,因华洋杂居,得西文风气之先,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
风行于本世纪20年代的旗袍,脱胎于清代满族妇女服装,是由汉族妇女在穿着中吸收西洋服装式样不断改进而定型的。当时无专业服装研究中心,服装式样的变化以千家万户,在时代风尚的影响下不断变化。
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20多年,款式几经变化,如领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长、开衩的高矮,使旗袍彻底摆脱了老式样,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来束胸裹臂的旧貌,让女性体态和曲线美充分显示出来,正适合当时的风尚,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青布旗袍最为当时的女学生所欢迎,一时不胫而走,全国效仿,几乎成为20年代后期中国新女性的典型装扮。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作为领导服装潮流的十里洋场中摩登女郎、交际名媛影剧明星等,在旗袍式样上的标新立异,也促进了它的发展,其中如交际花唐瑛等人,最早在上海创办的云裳时装公司便是。自30年代起,旗袍几乎成了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民间妇女、学生、工人、达官显贵的太太,无不穿着。旗袍甚至成了交际场合和外交活动的礼服。后来,旗袍还传至国外,为他国女子效仿穿着。
D. 穿旗袍的女生能有多性感
女生穿着旗袍可以衬托出女生的优雅静美,颜色静谧,光泽华丽,彰显出应有的奢华气度,而且女生的身体在旗袍的包裹下更展现出女生的曼妙身姿,让人看着特别的性感,举手投足,带着倾城的姿态,演绎极致的女人味。
E. 女同志穿旗袍讲究的是“九翘三弯”,那九翘三弯,是哪九翘,哪三弯啊
上海老裁缝曾经说过:“这女同志穿旗袍,讲究的是九翘三弯。”或许很多人都想了解何谓九翘三弯。因为这是穿旗袍的精要所在。你的身材再好,如果不懂旗袍,也只能说是你套着一件旗袍在身上,而不是穿着。穿着旗袍诸多讲究,不愧是我们的国粹。其实我们论坛没有一个人能够明确说出何谓九翘三弯,只不过有几种意见,我们来分析下。
第一种说法:九翘是眉毛2、睫毛2、嘴角2、双脚后跟、下巴,三弯八成是胸部、小腹、臀部。这种观点似乎有些不妥,面部的表情占了九翘的六层了。当一位优雅的女士穿着一袭旗袍的时候,面部的表情被人注意的多吗?回答是否定的。旗袍讲究一个整体效果。面部表情到位也只能说明你的神态还不错。
第二种说法:九翘:眼眉、嘴、头发、胸部、臀部、股、小腹、脚跟;三弯: 胸、腰、腿。我以为这种说法贴切了许多。一个自信的女人是什么样子的,大家完全可以想象的出来。我认为有句话很不错,就是旗袍穿出了女人的自信。自信的表现应该和九翘三弯相吻合,不过由于旗袍的特殊,有些细节或许还得再来研究。
第三种说法:服装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存在的,旗袍也一样。女性的头-颈-肩-臂-臀-腿-腰-胸以及手足,构成啦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完美整体。因此九翘是:头-颈-肩-臂-臀-腰-腿-胸以及手足。旗袍的领呈弧形左右对称,上通唇下联胸襟因此三弯是:衣领-胸襟-双开叉(下摆)。
其实我是最认同第三种说法。九翘,我认为基本上就是头部,颈部,肩,手臂,臀部,腿,腰,手以及最重要的胸。接受过形体训练的高级礼宾员就应该知道,从头到脚,首先头部要正式前方,颈要直,不可弯曲。双肩要放平,不能往前弯,尽量往后靠。手臂方便,配合肩部向前突出。一般来说两手要合并一起。臀部要翘,这样才能完美的体现出曲线。腿部的翘我理解为膝盖翘。而腰的翘也是要配合臀部。一个“S”型的曲线,胸部,腰部和臀部是三个端点。能否表现出动人的曲线,这三点尤其重要。那么谈到了腰,臀,最重要的是胸部。胸部可以说是女性最迷人的地方。双峰耸肩,自信女人。
旗袍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高领。高领也成为了旗袍的标志性特征之一。一般来说,就算看不到一套衣服的全身,如果看到领子是高领,那么八成是旗袍了。旗袍的高领让人不得不抬头。如此一来,自信,就被迫表现了出来。不过也正因为高领,女士在穿着旗袍的初期会觉得非常不适应。那么旗袍本身的特征也决定了穿着的讲究。所以衣领作为了“九翘三弯”的三弯之一。这一点是毫无疑问。胸襟和双开叉的下摆是旗袍的另外两个基本特征。对于是否是三弯之一,本人也不是非常清楚。这里还需要请教专家来解开这个疑惑了。
F. 求一个女的穿着旗袍拿着扇子遮一小部分脸的图(要看起来霸气!)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tn=imagedetail&ipn=d&word=%E9%81%AE%E8%84%B8%E6%89%87%E5%AD%90&ie=utf-8&in=12827&cl=2&lm=-1&st=-1&pn=0&rn=1&di=247433940900&ln=1998&fr=&&fmq=1378557906065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ist=&jit=&objurl=http%3A%2F%2Fwenwen.soso.com%2Fp%2F20091212%2F20091212163903-77157180.jpg
G. 旗袍平时穿可以吗有什么讲究吗
旗袍平时也可以穿的,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
现在的旗袍,少了几丝隆重正式,多了几分随意闲适,大可不用一提旗袍就抱着只能欣赏远观的态度,敬而远之。在穿着旗袍的时候,要想将旗袍穿得更得体。
穿旗袍体型不能太瘦。现在的人追求以瘦为美,很多人更是拼了命的减肥,但是过度减肥不仅对身体不好,而且从美观上来讲,太瘦的人反而只有骨感了。穿旗袍就适合稍微圆润一点的身材。
穿旗袍要淡妆,不适合浓妆、夸张妆容。脸部适当淡妆修饰更能凸现穿着旗袍的美丽,所谓淡妆就是通过恰到好处的方法,强调突出自己面容本来所具有的自然美。妆色清淡典雅,自然协调,是对面容的轻微修饰与润色。
传统的中式服装搭配耳饰是非常经典的,面对这样挑人的大红旗袍,大概也只有一代不老女神林青霞能完美驾驭。而能与此旗袍交相辉映的无疑是青霞教主耳畔的硕大珍珠耳饰,典雅大气隔着屏幕扑面而来。
身着旗袍的女人有一种别样的韵味,无论是大家闺秀的端庄还是小家碧玉的清纯,或者是优雅妇人的温婉,一袭旗袍都可以诠释得淋漓尽致。
旗袍对人和身材的要求非常高,不是什么人都穿都好看的。
身材最好的是肩宽腰细胸部坚挺饱满,五官端正秀丽,气质优雅举止文静的女性穿是最美的。旗袍必须紧贴身体,不能松松垮垮的,必须像皮肤那样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才好看。旗袍展示的女人凹凸玲珑的身材,旗袍显示的是女性的端庄文静秀气。
旗袍是中国独有的具有典型中国风的传统女性服装,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穿上旗袍的女性可以展现自己凹凸有致的身材和婀娜曼妙的身姿。
旗袍是最能体现中国女性,优雅柔美韵味的服装,那份东方神韵,宛若古典的花。
开放在时光深处,任凭光阴的打磨,仍旧存留着那份独特味道。
多少女子都梦想着,有一袭华美的旗袍,得体地穿在身上,风姿绰约,尽显妖娆。
就像有一段随心的爱情一样,舒适地存在着,亦是一种安然。
复古与典雅,精致而高贵,这是对旗袍的真实写照,经典的,往往也是不易过时的,迄今为止,反倒是成为新一轮的时尚之选,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对气质的要求。
长款丝绸旗袍裙文字复古旗袍,穿出你的气质与美丽。清新高雅的款式,让每个人都喜爱的装扮,形成腿长的视觉效果。精致的花纹,显得优雅大方,贴身的剪裁,完美映衬身形,展现女性身体曲线的优美。
旗袍在所有人的眼中大概是天生就拥有着一种优雅温婉又带着性感的气质,浑身上下都笼罩着一股古典温婉的气息。
H. 为什么女人穿旗袍最美
您好。应该是旗袍的剪裁、设计、各方面都很匠心,女人穿上之后展现出女人凹凸有致的身材。传统而复古、从而显得更加立体和美丽。跟现在的快时尚是两种不一样的美。谢谢!
I. 请问女的穿的叫旗袍,男的穿的叫什么啊
男的穿的是长袍马褂。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 ,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国民政府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公布的《服制条例中》正式将蓝长袍、黑马褂列为“国民礼服”。长袍马褂是一种男性服饰名,为男性传统服饰,由长袍与马褂两部分组成。
长袍,为大襟右衽、平袖端、盘扣、左右开裾的直身式袍,这种没有马蹄袖端的袍式服饰在清代原属便服,称为“衫”、“袄”,又俗称“大褂”。马褂,对襟、平袖端、身长至腰,前襟缀扣襻五枚。马褂原为清代的“行装”之褂,后逐渐成为日常穿用的便服。
(9)女同志穿的旗袍扩展阅读:
民国建立后,前后约曾颁布过三个全民性的服饰制度,分别为民国元年的《服制案》、民国三年的《祭祀冠服制》、民国十八年的《服制条例》,另有汪伪政权的《国民服制条例》。
民国元年(1912),北洋政府制定了一个《服制案》,公布了男女礼服条文,男款礼服较为繁杂,分大礼服和常礼服,常礼服又分为甲乙两类,其中大礼服和甲种常礼服再细分为昼用和晚用两种,均以西方的燕尾服、晨礼服等服饰为蓝本;乙种常礼服则为长袍和马褂组合的套装,来自晚清的男子便服。
民国三年(1914)曾公布过有《祭祀冠服制》,为根据古经书臆造的祭服(“士庶”祭服可通用乙种常礼服),带有浓厚的以等级尊卑为特征的帝制时代舆服制度色彩,国民政府时期被废除,此不详叙。
到民国十八年(1929),国民政府又重新制定了一个《服制条例》,条文由礼服、制服和附则三章构成并有附图。此条例台湾地区一直到2000年之后才被正式废除。
J. 国民时期女人穿旗袍里面穿什么
穿丝袜把。不过那个时候的丝袜没有现在做的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