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女人衣裳,司马懿到底穿没穿
穿了。情况是诸葛亮为了激司马懿出战,送女衣给他,暗讽他不是男人,营里将领一看,主将都被嘲讽说不是男人了,各个大怒,司马懿不管,然后还穿给营内诸将看,说挺合身的.......然后和诸将说他本人都没生气,他们气个P啊,就是不准出战.......
曹操和刘备最具喜感!因为发展到最后,两人都活成了对方当年的模样。如晚年时的曹操,明明得到了汉中,司马懿和刘晔都劝趁机进攻西川。可曹操却说出了“得陇望蜀”,表示人心不能太贪!
这种话刘备曾说过,曹操进攻荆州时,刘备带着百姓来到荆州城下,当时诸葛亮劝刘备,赶紧趁机夺荆州,可刘备却叹“吾不忍也”。
再说明白些就是,如今的诸葛亮,是代表着三国时期,最后的那抹理想光芒。随着诸葛亮星落五丈原,整个三国便坠入到了功利和冷血时代——司马懿就是代表!
㈢ 三国演义里司马懿是不是没穿女衣啊
司马懿穿了女衣。
《三国演义》第130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
诸葛亮用粮草引诱司马懿来攻,司马懿上当,被困上方谷,差点被烧死,最后侥幸逃脱,此后再也不敢出战,诸葛亮为激怒司马懿出战,遣使者送巾帼素衣给司马懿,司马懿受之,并当着使者面穿上问使者咋样。
(3)司马懿女装原文扩展阅读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人物评价
司马懿在世的时候,在魏国威望是相当之高的,即使毌丘俭、文钦在其死后讨伐司马师,檄文中依然对司马懿有“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等赞誉。史书上称其使“天下欣赖”“天下大悦”。到晋朝初年,司马炎在太康年间做到了“天下无穷人”的太康之治,至司马遹被传像司马懿,而能在当时“誉流于天下”。
㈣ 老版三国演义中 诸葛亮送司马懿女人衣服羞辱他是哪一集
你好,是76集,两军对峙五丈原时,司马懿死守不出,诸葛亮由于长途奔袭,不能久战,因此心急如焚。于是诸葛亮送了一件女人衣服给司马懿,来羞辱他象女人一样。望采纳。
㈤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送司马懿女人衣服那个片段的标题
第103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
诸葛亮见司马懿坚壁固守、不肯出战,便命杨仪亲赴魏营见司马懿,并送上战书、艳服以侮辱其守城不战的行为。司马懿非但不怒,反而奉劝诸葛亮清心寡欲。
相峙日久,蜀军粮草告罄,诸葛亮坐卧不安。面对日益严重的春荒,诸葛亮命王平率军劫司马懿的粮草,王平不辱使命,蜀军大获而归。
魏帝曹睿降旨宣布免去司马懿的大都督之职,并命其月内对蜀作战取胜。司马懿决定派十万精锐攻打诸葛亮祁山大营,欲引诱驻守上方谷的守军增援。
魏军久攻祁山大营,蜀军危急。魏延率军从上方谷引兵救援祁山大营,魏军不久溃败。司马懿率军转攻上方谷,蜀军败退,魏军最终进入上方谷。
诸葛亮大喜,命蜀军点燃上方谷中的粮草,魏军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司马懿自知劫数难逃,命部下可以投降蜀军。就在魏军上下一片哀鸿的危机时刻,上天突降大雨,魏军转危为安。
司马懿等人也就侥幸的逃脱了。在上方谷上的诸葛亮看到此情此景不由的深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因为此事对诸葛亮的打击很大,致使诸葛亮一病不起,诸葛亮夜观星象自知身体不好不久于人世,所以想要用祈禳之法(使代表自己的星宿归位)救自己的命。
就设下四十九盏明灯的法阵,向上天再借二十年,可是被不知情的魏延闯入,四十九盏灯被风吹灭,不久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
(5)司马懿女装原文扩展阅读:
上方谷天降大雨的科学解释:
上方谷入口窄,腹地阔,两边高,中部低,这种地形不利于空气流通,一旦谷内起火,气温开始升高,贴近地面的空气迅速受热膨胀上升,上层及周围冷空气则收缩下沉,形成强烈对流的山谷风,因此出现了狂风大作的现象。
同时,当谷底大量热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空气中的水汽又因气温降低而凝结成云雾,再加上柴草燃烧所产生的大量烟尘随空气上升到天空后,又为水汽凝结提供了理想的凝结核,从而加速了水汽的凝聚。
这些云雾中的小水滴互相碰撞合并,体积就会逐渐变大,最终导致大雨倾盆的局面,浇灭了上方谷的大火,司马懿才得以脱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上方谷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三国演义
㈥ 受辱穿女装又耗死诸葛亮的司马懿,历史原型是哪样的
诸葛亮为了激司马懿出战,送上女装侮辱他。没想到司马懿竟真的穿上了女装,还带领魏军在渭水河边朗诵起了《出师表》。他吟诵时表情严肃、气势逼人,仿佛在展示自己绝不出战的决心。吟诵后,他向对岸的诸葛亮深鞠一躬,这一弯腰,是对河对岸这位对手、知音、师长的诚挚敬意。
他身后的魏军将士在朗诵时同样神情庄重,司马师甚至忍不住落泪。古人赞颂《出师表》“鬼神泣壮烈”,如此能感动鬼神的忠义,足以超越阵营、国家的限制,感染到魏国的将士们。所以面对敌军将领时,魏军将士的眼中没有讽刺、挑衅,反而是肃穆、庄重,想必他们也对《出师表》中的拳拳爱国心肃然起敬。
㈦ 历史上司马懿有没有女装过
诸葛亮为了激司马懿出战,送女衣给他,暗讽他不是男人,营里将领一看,主将都被嘲讽说不是男人了,各个大怒,司马懿不管,然后还穿给营内诸将看,说挺合身的.......然后和诸将说他本人都没生气,他们气什么啊,就是不准出战.......
㈧ 新三国92集使者送女人衣服给司马懿说的是什么
司马懿兵败上方谷,困与大火之中,幸亏天降大雨,救了其父子三人的性命。于是他坚守不出,任凭蜀军怎么挑战,只是按兵不动。诸葛亮无奈,派人送去一套白色的女装和头巾,并附送书信一封,讽刺司马懿:“既为大将,统领中原之众,不思披肩执锐,以决雌雄,乃甘窟守土巢,谨避刀箭,与妇人又何变异哉?今谴人送巾帼素衣至,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倘耻心未泯,犹有男子胸襟,早与批回,依期赴敌。”司马懿看过书信,心中大怒,却强作笑颜:“孔明视我为妇人耶?”接过衣物,厚待来使,继续坚守。这件事《三国演义》作了相当精彩的描写,史书上亦有记载。
㈨ 文言文翻译 司马懿与诸葛亮
翻译:
司马懿和诸葛亮两军对峙一百多天,诸葛亮几次挑战,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派人送给司马懿女人的服饰,司马懿大怒,上书请求交战,皇帝派卫尉辛毗手持使节担任军师来制约司马懿。
护军姜维对诸葛亮说:“辛佐治持使节到了,敌人肯定不会出战了。”诸葛亮说:“司马懿本来就没有出战的意思,所以坚持请求出战,是为了向部下示威(激励士气)。将军在部队中,皇帝的命令也可以不接受,如果他真能够战胜我,何必要不远千里去请示呢?”
原文:
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此文出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写作背景:
《通鉴》由司马光总其大成,协修者有刘恕、刘攽、范祖禹3人。刘恕博闻强记,自《史记》以下诸史,旁及私记杂说,无所不览,对《通鉴》的讨论编次,用力最多。
刘攽于汉史、范祖禹于唐史,都有专深的研究。他们分工合作,各自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由司马光修改润色,写成定稿。其中是非予夺,一出于光。
《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书中记载的历史由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一直到959年,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为止。
是司马光以为君亲政,贤明之道为出发点所编写成的一本巨著,所谓“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在横跨中国16个朝代,一共1362年的历史中,详近略远,隋唐五代371年,占全书40%,史料价值最高。很明显的他多次着墨在其中的贤明政治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等。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字公实,后改君实,原号迂夫,后改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㈩ 司马懿女装之辱的经典台词
在下参军杨仪,奉我家丞相之命,前来拜见魏国大都督。
丞相命在下,送来战书一封,礼物一件。
我家丞相说了,大都督大而勇,智而壮,立身巍如泰山,皮厚赛过城墙,水火不侵,喜怒无形,因此大都督你断不会迁怒来使啊。
战书: 亮久慕仲达神勇,统领万众之师,不料君竟然萎缩首尾,苟全性命。藏于土窟之中,与女人何异。亮特此赠送巾帼艳服至,若不出战,请君拜而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