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叫小凤仙装
“小凤仙装”也是一种旗袍,由清代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正是由周海媚扮演的清末名妓小凤仙穿着而出名
『贰』 蔡锷与小凤仙的故事
蔡锷(1882年~1916年)湖南邵阳人,字松坡。他是我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功勋卓著的历史人物,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杰出军事家。他一个人在20世纪初期干了两件了不起的大事,且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一是1911年10月底组织领导了昆明“重九起义”;二是1915年12月底发动和领导了讨袁护国战争。其诗文为他赢得了一代儒将的声名;其旧闻轶事,广为民间流传,妇孺皆知……
关于蔡锷于小凤仙的一段情,开始蔡可能有“狎妓”以麻痹袁的意味,但人都有自身弱点,饮食男女在所难免,何况民国初年政府大员纳妾嫖妓也是寻常事。蔡锷当时33岁,小凤仙17岁,两情相悦,英雄美人悱恻缠绵成了千古美谈,民间亦多有传说。从蔡锷赠小凤仙两联中可看出俩人的一番真情:
不信美人终薄命;由来侠女出风尘。
其地之凤毛麟角;其人如仙露名珠。
相传蔡锷病逝日本福冈大学医院,消息传到北京,在中央公园公祭蔡锷时,小凤仙身披黑纱,送有挽联:
九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怜他忧串余生,萍水相逢成一梦;
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1982年云南大学教授石鹏飞回上海老家探亲路过长少时特拜谒蔡锷墓,诗曰:“南天剑起一麾雄,湘水麓山唱大风。十万万人今共拜,知音岂独小桃红。”另有一番深意。
正史之中并没有关于小凤仙的记载,甚至连她的生卒日期都没有能说清楚,她曾是名动公卿的名妓。
她曾帮助共和名将蔡锷将军逃离袁世凯的囚禁,更因为与蔡锷的那段至死不渝的爱情而被人传颂,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段爱情被拍成名叫《知音》的电影。
1915年末,蔡锷称和小凤仙游玩并趁机逃离北京,回到云南,通电讨袁。次年1月,蔡锷率军出征,称帝仅83天的袁世凯在内忧外患中死去。同年11月8日,患喉结核的蔡锷在日本病逝,年仅34岁。
小凤仙得知此讯,痛不欲生,书写挽联:“谁识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蔡锷的离世带给小凤仙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那以后,小凤仙不知所踪。
小凤仙在沈阳最后的爱与哀愁
1949年,她隐居沈阳。成为4个孩子的继母。1954年,她在沈阳离世。
1998年,孩子们才知道,继母“张洗非”原来就是小凤仙。
在沈阳的大东区和皇姑区两地,找到了陪伴过小凤仙度过最后岁月的三位老人———李有才夫妇和李桂兰。
小凤仙是李有才和李桂兰的继母,李桂兰和小凤仙共同生活了5年。三位年龄加起来已有200多岁的老人回忆着尘封了50多年的往事……
李桂兰认为,小凤仙嫁给自己父亲的原因是,“早在建国前,我父亲李振海就是大帅府的工作人员,小凤仙总去看望赵四小姐,我父亲完全有可能那时候就认识了小凤仙。两个人有个最大的共同爱好,就是特别爱听评书。”
1949年,丧妻的李振海娶回了小凤仙。刚进门的小凤仙立刻成了4个孩子的母亲。
这个新过门的母亲与周围的女人有着那么多的不同,“吃穿坐行就透着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李桂兰的哥哥李有才回忆说。那时候李有才20多岁,“那时,我已经参加工作,很少回家,和继母接触最多的就是妹妹李桂兰。”
“爱美,整洁,不爱干活。”是李桂兰总结小凤仙的最大特点,“刚建国的时候,大家都穿得很土气,可是她特别爱穿旗袍,而且在旗袍一侧别着一个小手帕。”
看着与众不同的继母,李桂兰忍不住好奇:“你为什么要把手帕别在旗袍旁边呢?”对于类似的问题,小凤仙只是浅浅一笑,从不作答。
可是,总有小凤仙欲言又止的答案。“继母特别喜欢一张照片,她总是拿出那张照片静静地看,看照片时也从不忌讳我们,那是她和一个年轻将军的照片。”70多岁的李桂兰回忆,“照片里的男人很英武,肩上有着很大的章,衣服上还有很多金黄色的穗。我就问她,‘这是谁啊’,她还是淡淡地一笑回答,‘这是一个朋友’。”
李桂兰家里的生活来源完全靠父亲在支撑,生活困难可想而知,即使这样,小凤仙依然过着悠然的生活。
“她干得最多的活就是洗自己的衣服,从来不做饭,但是生活却很有规律,每天早晨自己出去遛弯的时候,都会在外面吃过早饭。”对于这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继母,李桂兰从不敢心生埋怨,“因为无论从哪看,她都是一个不一般的人。”
小凤仙和梅兰芳见面,证实了李桂兰的猜测。1951年初,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率剧团去朝鲜慰问赴朝参战的志愿军,途经沈阳演出,下榻于当时东北人民政府交际处的招待所。小凤仙和梅兰芳联系之后,得以见面。
“第一次还是我带继母去的,因为那时我在政府工作,可惜第一次没有见到梅先生。第二次,继母带着妹妹李桂兰去看望梅先生。即使那次,我们也还不知道,继母就是小凤仙。不过看到梅先生对她的客气,隐约猜到,继母决不是普通人。”李有才回忆说。
那次见面后,梅兰芳托人解决小凤仙的工作问题,小凤仙被安排在省政府幼儿园里工作。
1954年春,小凤仙患上类似于老年痴呆和脑血栓的病症。最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陪伴小凤仙的是李有才的妻子佟桂英。
在小凤仙患病之前,佟桂英就已嫁进李家。“婆婆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也是一个要求进步的人,那时候,无论街道组织什么活动,婆婆都积极参加,有时候还拉着二胡唱上一段,宣传党的政策。”
佟桂英同样看过小凤仙的那些照片,而得到的答案始终只是:“婆婆淡淡地一笑。”
患病后的小凤仙,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红颜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谁也不能将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邋遢女人和那个倾国倾城的小凤仙联系起来。想来,短暂清醒之间的小凤仙是无比痛苦的。
对于小凤仙准确的死亡日期,李桂兰的回忆是,“应该是在1954年的3月份,不过,那时候我正好怀孕,所以没有去参加她的葬礼。”
或许是50多年的时光流逝,让一段记忆变得斑驳陆离,李桂兰的哥哥就有着与妹妹不同的回忆,“葬礼我去了,父亲把继母最喜欢的照片放进棺材里,其他的都烧掉了,我记得应该是秋天的时候。”
很难判断,小凤仙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自幼被卖到青楼,当然不幸,结交蔡锷,维护共和,斗智袁世凯,这些本来不应该是一个弱女子所应承但的重任。她和蔡锷之间的爱情,宛如一幅充满激情的油画,厚重而又热烈,不求被人接受,只求于己回味。
其实,小凤仙根本不会在乎后人如何猜测她,因为早在几十年前,视小凤仙为红颜知己的蔡锷,就已经给出小凤仙和所有世人一个答案了,蔡锷送给小凤仙一副对联中这样写道:“不信美女终薄命,从来侠女出风尘。”
『叁』 小凤仙最后的命运是什么
小凤仙自蔡锷将军去世后,遂离开八大胡同,隐姓更名。
她先嫁给东北军的一位师长,从北京移居沈阳。后来可能是那位师长死了,她遂改嫁给一位姓陈的厨师,住家于沈阳市皇姑区寿泉街三胡同的一座平房里。因为她丈夫姓陈,四周邻居们都称她“陈娘”,但对她不平凡的身世一无所知。她没有工作,靠丈夫的收入养家度日,生活很是拮据。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11月,人民解放军占领沈阳。这年小凤仙已48岁。她丈夫在东北人民政府的总务处工作,可能还是厨师。 她自己也要靠劳动吃饭了,先是进一家被服厂做工,以后到东北人民政府统计局出收部一位叫张建中的人家做保姆。她改名叫张洗非,不知此名是否有深意。她的生活仍较拮据。
1951年初,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率剧团去朝鲜慰问赴朝参战的志愿军,途经沈阳演出,下榻于东北人民政府交际处的招待所。小凤仙闻讯,很想见见这位昔日在北京的旧相识,并求得他的帮助,遂写了一封信寄给梅。信中写道:“梅先生,若寓沈阳很久,如有通信地址,望企百忙中公余之暇,来信一告。我现在东北统计局出收部张建中处作保姆工作。如不弃时,赐晤一谈,是为至盼。”
数日后,小凤仙接到梅兰芳邀请相见的回信,高兴非常,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衣服,打扮得像过节一样,赶去招待所见梅。 这时的小凤仙已年过五十,人老珠黄,又生活拮据,饱经忧患,故人显得很憔悴。她见到梅兰芳,一番寒暄后,便向梅谈了自己的出身家世和沦落烟花的经过,以及与蔡锷相识并帮他逃离北京袁世凯虎口的情况。当她讲到蔡将军到云南后就再没有给她来过信,以及在讨袁护国战争中喉疾加剧,去日本就医逝世时,声音哽咽,泣不成声。
梅兰芳关切地询问她此后的生活情况,她感慨万分,讲了她三十多年来的颠沛流离以及目前的生活艰辛。梅安慰她说:“你的生活问题,我跟交际处商量一下。人民政府一定会照顾你的。”当天,梅宴请了小凤仙,离别时还送给她一笔钱。
梅兰芳把小凤仙托他解决生活问题的事,托付给东北人民政府交际处的李桂森处长,并写信通知小凤仙与李桂森联系。小凤仙接到梅兰芳来信通知后,即去找交际处的李桂森处长。经李桂森处长介绍,小凤仙被分配到一家政府机关学校当保健员,于1951年6月23日正式上班,成为国家工作人员。人到五十,有了国家编制的正式工作,为此,小凤仙十分高兴,于6月28日特地写信给梅兰芳表示感谢。梅兰芳接小凤仙信后,未再与其通消息,并遵小凤仙嘱,对其身世与行踪守口如瓶,仅将此事告知其秘书许姬传与近代史专家荣孟源。
数年以后,荣孟源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分子”,梅兰芳则在1961年病故。在政治压力日益加大的情况下,小凤仙的情况再也无人知晓,也再无人敢于过问了。小凤仙被人间遗忘了。好在她有了国家单位,自己认真工作,从不过问是是非非。退休之后,有了退休工资,有了单位宿舍。
在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正处在“文革”动乱之中,小凤仙已是七十多岁了,丈夫已死,孤苦伶仃。 她曾被好心的邻居、沈阳低压开关厂女工刘长青接到家中住了一段时间。这期间她心情开朗,常常眉开眼笑。只是有一次,她听到收音机里播放戏曲,内容是当年蔡锷与小凤仙的往事,她面容痛楚,泣涕涟涟。刘长青见状,急忙握住她的手,细问缘由。在一声声关切的询问之下,这位被称作“陈娘”的慈祥老人才情不自禁地口吐真言:“那戏中之人就是我!”她向刘长青讲了自己的身世,并再三叮咛,千万不可外传。
1976年,小凤仙终于走完了自己曲折的人生道路,以76岁之龄病故。她是栽倒在自家平房旁的公共厕所里,是突发性的脑溢血。人们把她抬进医院急诊室,但抢救无效而死。
(3)小凤仙旗袍扩展阅读:
小凤仙成名于上海。走红于北平,无疑是民国初年的风云人物。适革命英雄蔡锷为袁世凯所困,与小凤仙两情相绻,仗义巧施脱逃之计,蔡旋与革命党结合,起义反袁,促成二次革命成功。她的传说在民间广泛流传,脍炙人口。其爱国义举,先后编成电影(《知音》)、电视,普受欢迎。
『肆』 金银线褂、龙凤褂、珠褂、小凤仙旗袍、小凤仙礼服……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小凤仙,秀和 之类的是二房进门时穿的!金银线褂分,小五福,中五福,大五福,褂后,褂皇!看名字就知道价钱!珠褂是机器配塑料玻璃之类的平价!
『伍』 小凤仙、旗袍、裙褂、唐装的区别
一、产生时间不同。
1、唐装是唐朝时期产生的。
2、裙褂是明朝时期产生的。
3、旗袍是民国时期产生的。
4、小凤仙是旗袍的一种,也是民国产生的。
二、款式不同。
1、唐装的款式,为汉族服饰系统中一种款式,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代表有齐胸襦裙、唐圆领袍、交领襦裙等。
2、裙褂是对襟立领马面裙款式的衣服。
3、旗袍的款式很多,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双襟;领有高领、低领、无领;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等。
4、小凤仙也是旗袍的一种。
(5)小凤仙旗袍扩展阅读:
清代旗袍
在浓厚的清朝封建礼教氛围中,想要妇女如现代一般外露曲线是不可能的。清代旗装的裁制一直采用直线,胸、肩、腰、臀完全平直,使女性身体的曲线毫不外露。尽管有观点认为旗袍改于满族妇女的旗装,但旗袍并不是旗装。旗装是满族绵延至今的民族服饰。
旗装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衣身宽松,下摆不开衩,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较为接近;在袖口领口有大量盘滚装饰。黄色是皇家独尊之色,民众是忌用。旗装色彩鲜艳复杂,用料等花色品种就多样,喜用对比度高的色彩搭配。
在领口、袖头和掖襟上加上了几道鲜艳花边或彩色牙子盘滚设计。旗装是一种平面服饰,盘滚成为旗装除面料外的唯一设计空间,因而以多盘滚为美。
清末曾时兴过“十八镶”(即镶十八道花边)。清代旗装纹样多以写生手法为主,龙狮腆麟百兽、凤凰仙鹤百鸟、梅兰竹菊百花,以及八宝、八仙、福禄寿喜等都是常用题材。
『陆』 关於“小凤仙”服饰
小凤仙 乃清末民国初年名妓,小凤仙装就是一种旗袍,旗袍是我国一种富有传统风情的妇女服装,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因此小凤仙装应算是清代服饰。
如果你的感觉比较小巧玲珑,不妨尝试一下,甜美之中,不失大方,可以增添新娘子的含蓄美,必定为你引来不少羡慕目光。
『柒』 拜堂穿小凤仙还是旗袍好
个人认为拜堂的时候还是应该穿旗袍更好,这样更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更符合拜堂成亲这个习俗,况且旗袍也是非常美的
『捌』 小凤仙和旗袍有什么不同
性感的旗袍
在多款民族婚纱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旗袍,它在近代主宰了中国女人服饰二三十年一直流行至今。相对于比基尼的大胆性感,旗袍拥有一种隐约的性感,它将女性的s型身材完美展现出来,而这种性感往往更是一种致命的诱惑。
身段娇小玲珑的东方女性,最适合穿着代表我国文化的旗袍,更让老一辈的宾客感觉到新媳妇的贤良淑德。假若新娘子的现代感较强,可选择风姿绰约的旗袍,华丽却不显张扬;假若配上素色暗花的旗袍,文静中不失妩媚。
唐装与小凤仙
唐装是近期引人瞩目的新星。在民族服装里,它属于性感、开放的类型,在古韵之中充分衬托出新娘子的娇美、迷人,而且非常华丽气派。而身材较为丰满的女性选择唐装更有助于展现自己的丰韵!
剪裁如此娇媚的小凤仙装及秀禾装大有小家碧玉的感觉,如果你的感觉比较小巧玲珑,不妨尝试一下,甜美之中,不失大方,可以增添新娘子的含蓄美,必定为你引来不少羡慕目光。
『玖』 中国旗袍为什么叫小凤仙
原因:
“小凤仙装”也是一种旗袍,由清代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正是由周海媚扮演的清末名妓小凤仙穿着而出名。
旗袍是民国时期的妇女时装,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由于满族称为“旗人”,故将其称之为“旗袍”。 从顺治、嘉庆年间屡次颁布的禁令中,满族女子违禁仿效汉族妇女装束的风气之盛。
至清后期,亦有汉族女子效仿满族装束的。满汉妇女服饰风格的悄相交融,使双方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遂成为旗袍流行全国的前奏。
(9)小凤仙旗袍扩展阅读
样式变迁
旗袍历经百年的演进,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的变化,演绎出多姿多彩的样式,让人目不暇接。20世纪30、40年代旗袍发展的黄金时代,样式变化多且非常丰富。
旗袍的襟、领、袖、裙摆等部位风格别样:襟有圆襟、方襟、长襟等;领有上海领、元宝领、低领等。
袖子有长袖、短袖,有挽大袖、套花袖,还有喇叭形的倒大袖,在袖口镶、绣、滚、荡各种纹样,十分别致;裙摆除了长短变化,还增加了鱼尾形、波浪形等裙摆款式。
『拾』 锅炉工找了个懒后妈,爱穿旗袍唱戏曲,为何44年后继女才知她是小凤仙
1949年,已经是耄耋老人的李桂兰依然记得那一天,当时的父亲,领着一个穿着旗袍的女人带回了家中,对着14的她说,这是你的继母张洗非。
事情的发生并没有任何的征兆。李桂兰的父亲昔日李振海,是大帅府的办公人员,在解放后安排工作,来到沈阳大东区的工厂当一名工人,李桂兰有着三个弟弟妹妹,母亲去世后,父亲并不曾提到续弦的话题,因此这个叫做张洗非的女子,更是让她感到好奇。
她先是嫁给了东北军一个姓梁的旅长,二人生活多年,却没有留下后人。而小凤仙和李桂兰的父亲,也应该是这一段时间认识,在此之后,她再度嫁给了李振海,并且在这里,度过了自己最后的一段人生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