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女装百科 > 全球化对旗袍文化的影响

全球化对旗袍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9-11 19:07:24

『壹』 旗袍文化内涵

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是贵族的衣饰,现代意义的旗袍,诞生于20世纪初叶,盛行于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女性服装的代表。行家把上个世纪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全国各地。当时上海是上流名媛的福地,她们热衷于游泳、打高尔夫、飞行术、骑马,奢华的社交生活和追赶时髦,注定了旗袍的流行。由于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后来出现了“改良旗袍”,从遮掩身体的曲线到显现玲珑突兀的女性曲线美,使旗袍彻底摆脱了旧有模式,成为中国女性独具民族特色的时装之一。 经过多年的修正与改良,旗袍已经成为一种能很好体现女性曲线美的服装,用最中国的布料,丝绸、锦缎,做成最中国的服装———旗袍,穿在发髻高挽身段窈窕的中国女子身上,那种东西方审美观的完美结合、东方的神韵,令人叹为观止。旗袍在这里,已超脱了一般意义上的服装而成为一种象征,为什么它会成为永恒的时装经典,答案也正在这里。 旗袍的美是一种典雅而高贵的美,这种由旗袍内涵所决定的文化品位限制了它的普及、大众化,同时它对穿着者的要求也十分苛刻,这不仅仅表现在对身体的要求上,同时也表现在对穿着者内涵及气质表现上,而且,旗袍的出现对背景、环境、气氛要求特别讲究。旗袍的美是一种距离的美,一种静止的典雅美。 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显露着修养,体现着美德,演化为天地间一道绚丽的彩虹。愿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憧憬、美的风韵洒满人 间。 旗袍是中华女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风格时装。说到传统,人们总要想到封建主义的保守 、 封闭,还有封建主义对妇女的各方面的禁锢。数千年来,中华女性的着装是严肃的。直到现在,严肃而正规的“职业女装”仍然占据着中国女性服装的主要地位。 凤冠霞帔,母仪天下,如果说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传统把妇女的最高期望值定到这里 , 那么最能说明一切奥妙的关键字眼就是“表 现”。把美好的体貌表现出来的唯一媒介 是好的服装。 人类文明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女性的服装也随着历史不断改变。比起科技带给世界 的巨大变化,人体却顽强地保持了原状,这虽然不能算是奇迹,却为服装发展史、提供了可能。 服装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样。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 腿以及手足,构成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完美整体。

『贰』 旗袍的传统文化知识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很多我们现在年轻人都不曾了解到的文化历史。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旗袍的文化历史。

1、旗袍的起源

旗袍最早是来源于满族,属于满族的代表性服装,后来被不同民族的女性演绎,一直流传到现在,旗袍是一种非常女性化的服装,特别的好看。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影响越来越大,旗袍在现在也是一种兴起的服饰。

近十几年来,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在国际时装舞频频亮相,风姿绰约有胜当年,并被作为一种有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社交礼仪场合。

2、旗袍的文化

旗袍,作为中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论,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亦是最为当今世人所认可和推崇的中国服饰之代表。旗袍不仅拥有独特的形式美感和装饰美感,更是传统中国多民族和多元文化不断交流、融合的例证与产物。

旗袍,中国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

近几年旗袍风开始火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国粹的东西,很多明星也是带起了旗袍风,例如:张予曦、宋轶等人,她们穿起来像是画里出来的一样,很美。

曼妙的身段

旗袍是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就袍服的演变过程看,袍服的演变史就是一部民族的融合史,文化的交融史。旗袍不是完全的古典,更多的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苏醒,一种怀旧情怀。

纤细的腰身

旗袍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它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虽然现在已很难看见身着旗袍、左手执油纸伞、右手执香扇的雅致美女款款而步,但那唯美的景象至今很多人依旧向往。

『叁』 旗袍的文化意义

旗袍是中国的国粹,旗袍的整体效果简约大方,唯美温婉,可以完美衬托出女人的美丽和气质,旗袍也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服饰。

『肆』 旗袍文化是什么

旗袍文化:

旗袍是民国的国服,盛行于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中国各地。

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风韵洒满人间。

民国文化女性的名字,总伴随着她们的旗袍照,例如宋氏三姐妹、吴健雄、吴贻芳、林巧稚、阮玲玉、周旋、张爱玲、林徽因、萧红和丁玲等。

珍贵文化遗产——苏州评弹的女演员的服装也依然是旗袍,其它传统说唱艺术如大鼓和评书等也多以旗袍为女演员传统服装。历史悠久的香港小姐,香港华裔小姐,亚洲小姐和广州西关小姐选举中,她们期间或最后必定会穿旗袍。

(4)全球化对旗袍文化的影响扩展阅读

1、婉约美

作为典型展现女性婀娜身材线条的服饰,穿上旗袍的女人们浑身被紧紧包裹着,走路的时候不能大步流星,只能慢慢地扭动着纤细的腰肢,小碎步款款前行。

举手投足间,属于女性的柔软与美丽便一览无遗。在中国的历史上,古典妇女们给人的印象都是柔到了极致,婉约清丽,含蓄内敛,十足水做的美人儿。

而旗袍的出现,则是让这些弱质纤纤的美人们不露痕迹地将自己的美与气质展现出来,或清纯,或妖艳,或俏丽,或贤淑,或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总之,旗袍演绎出了各种女人的美与婉约来。

2、曲线美

穿着旗袍对于女性身材的凹凸有致,呈现出一种玲珑的曲线美。这对于娇小的东方女人来说,塞进旗袍里的自己仿佛一下子变挺了,自信十足,因为不管是身材还是气韵,都是这件或简约或华美的旗袍给彰显出来。

相较之下,外国的女人穿起旗袍来实在差得太多了,要么肩膀过宽,要么手臂太粗,要么就是屁股太大,总给人一种那里不对劲的地方,破坏了旗袍原有的美感。

旗袍在设计上遵循上紧下松的原则,既能展现出东方女人的体态美和精致的脸庞,同时又很好遮掩了窄肩膀不够圆润等身材缺陷,对于东方的女人们来说,实在是难得的美衣。

3、含蓄美

看似紧实包裹着女性身体那神秘不可侵犯的旗袍,高贵又典雅,然而那一抹高开叉的设计却泄露了人内心最隐秘的愿望,将女性修长优美的腿部悉数展露。

伴随着小碎步,那道若隐若现的美好风景也让人不由得心猿意马起来。旗袍将东方别具特色的性感与含蓄美演绎到极致,无时无刻不展现出女人们楚楚动人的身姿。

『伍』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旗袍有什么作用

旗袍是民国的旗人之袍,诞生于20世纪初叶,盛行于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上个世纪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中国各地。当时上海是上流名媛,高级交际花的福地,她们热衷于游泳、打高尔夫、飞行术、骑马,奢华的社交生活和追赶时髦,注定了旗袍的流行。由于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后来出现了“改良旗袍”,从遮掩身体的曲线到显现玲珑突兀的女性曲线美,使旗袍彻底摆脱了旧有模式,成为中国女性独具民族特色的时装之一,但是并非汉族的民族服装 ,这是一直存在的一个误区。 旗袍以其 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 性情与气质。 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显露着修养,体现着美德,演化...展开

清朝建立八旗子弟兵,他们的后宫佳丽穿的一种服装,既是旗袍,上世纪30--40年代在旧上海旗袍达到鼎盛。解放后一度被看为是旧社会的产物,被封杀了40年,到上世纪90年代重新被国人看好,目前在江南有它的广阔市场,在西方和唐装一样代表中国的古典服装,是国人的脸面。

『陆』 从旗袍的兴衰分析世界时尚流行趋势和中国文化的关系

自己总结的~~~全旗袍发展过程 是最简短版的 不能再简了~~

有五个历史阶段了
一,清初为瘦长紧窄小袖素简的旗女之袍(封建文化特色代表)
二,清末至民国初 也就是20年代及其以前 旗袍已变得宽大繁褥(封建文化特色
代表)
三, 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的黄金时代,也是近代中国女装最为光辉灿的 时期。全世界女性们所钟爱的旗袍,就是以30年代旗袍为典型的。而30年代的旗袍,就是以海派旗袍为楷模的。(辛亥革命 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碍,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桔服装走向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变革,已经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代表新生中国)
四,新中国成立之后,大陆穿旗袍的女性急剧减少。(社会主义,文化反对资本化,旗袍被视为资本文化代表 被禁)
五,改革开放后,再次流行。(思想解放,旗袍作为中国文化代表,被重新推向世界)

下面是民国至今旗袍发展历程 与文化流行 比较长 给你参考参考~~

民国之初——悄然过渡过的旗袍。
20世纪初,中国政治风云跌宕。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剪辫发,易服色,摧枯拉朽,推翻了满族封建统治者,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新式旗袍的延生创造了条件。辛亥革命后“达拉翅”、“花盆底”等旗女的特征装束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
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清朝冠服就此成为绝唱。1920年前后,新文化运动的春潮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
这一时期,上海成为以女性妆饰的新展示台,追求服饰的新颖时髦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时髦女子对政治与服饰流行有着双重的敏感。
受日本式服装影响,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文明新装"开始流行,女学生与女教师爱着的黑色裙成为时尚。
20年代——倒大袖与新样式。
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30年代——黄金时代(i)
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40年代——黄金时代(ii)
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说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
20年代以后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进入30年代后,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称经典之作,使得以后的旗袍始终难以跳出该种廓形,只能在长短、胖瘦及装饰上略作变化而已……
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旗袍,被称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实际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旗袍文化完成于30年代,30年代是属于旗袍的黄金时代。
可以说到这时中国才有了真正的时装,现代意义上的时装。外国衣料的源源输入,各大报刊杂志开辟的服装专栏,还有红极一时的月份牌时装美女画,都无疑推动着时装的产生与流行。由于旗袍的修长适体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所以在上海滩倍受青睐……
而加入西式服装特点的海派旗袍,也就自然很快从上海风靡于全国各地。这样,作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为30年代旗袍的主流,我们所讲的30年代的旗袍也就是海派旗袍了。
30年代后期出现的改良旗袍又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已迥然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
建国之初,人们对衣着美的追求已完全转化成了对革命工作的狂热。旗袍所代表的悠闲、舒适的淑女形象在这种氛围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间……
50年代——也有过灿烂的一瞬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如果说服装也有流行的话,那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
到1956年,据说前苏联的某领袖人物到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人的服装要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新面貌,于是,政府号召“人人穿花衣裳。
这时出现的旗袍比以往增添了健康自然的气质。不妖、不媚、不纤巧、不病态,符合当时"美观大方"的标准,而且更为实用……
60、70年代——被冷落的20年
从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传统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灾难。
80、90年代——辉煌难再
整个80年代,一直有人预测旗袍将会流行。尤其是80、90年代,女性的理想形象又有所改变,高挑细长、平肩窄臀的身材为人们所向往。
作为最能体现这种完美身材的旗袍有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照说当年大受青睐的旗袍会再次回到人们当中。但出人意料的是,旗袍并未再度流行,而是只有少数人在穿……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经远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来开放后的国土上显得有些落伍了。
不过,在80、90年代却出现了一种具有职业象征意义的"制服旗袍"。为了宣传和促销等目的,礼仪小姐、迎宾小姐以及娱乐场合和宾馆餐厅的女性服务员都穿起了旗袍。
这种旗袍千篇一律,多用化纤仿真丝面料,色彩鲜艳,开衩很高,做工粗糙。这实在有损旗袍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人们为了区别自己的身份,更不敢贸然穿旗袍了……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理想形象又有所改变。高挑细长,平肩窄臀的身材为人们所向往。而作为最能衬托中国女性身材和气质的中国时装代表--旗袍,再一次吸引了人们注意的目光。国外,还有不少设计大师以旗袍为灵感,推出了有国际风味的旗袍,甚至是中国旗袍与欧洲夜礼服的结合产物。

『柒』 旗袍的社会地位,文化象征

10近代革命之前,中国没有时装可言。清代的几百年,因为“人分五等,衣分五色”,人们按照严格的身份、等级穿衣着色,一代一代穿着被规定好的同样的衣服都不能烦。
20西方的入侵不仅带来了大炮,也带来了现代观念和时尚,受此影响的服装革命像是做减法,减去繁琐的节外生枝的装饰,减去多余的无意义的造型,逐渐露出人本来的面貌和精神来。
3020年代至30年代,旗袍盛极一时。名流明星为了时髦和动人更是挖空心思,旗袍腰身由宽变窄,袖子由长变短,衣身忽长忽短,衣衩忽高忽低,别出心裁的“旗袍花边运动”,又给旗袍镶上亮丽、艳俗的滚边。更新潮的摩登女郎,以西式衣裙概念进一步改良旗袍,西式长短外衣裹着勾勒出人体线条的旗袍,滚着毛皮边的斗篷披在袒胸露背的连衣裙外,唯恐不能显露出美人的妖娆体态和刻意的甜腻。
40文雅体贴的中式长衫和严谨肃穆的西服,基本采用黯淡的灰色、褐色、深蓝,一举取代了满化男装的花哨、臃肿。
50新中国建立,使中国历史在整整半个世纪的特别时刻发生了最重大的转折。沉浸在翻身幸福中的新中国人民,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改造中山装:明兜改暗兜,七扣改五扣,翻领的角尖一点,领口大一点,把紧扣的喉头解放出来。(作为新中国创始人和领袖的毛泽东很喜欢这种改进了的中山装,于是人民又称其为“毛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建国初期中国百姓服装真实写照。
60一场红卫兵“破四旧”运动,横扫了美丽。男女老少,春夏秋冬只能穿“老三色”:蓝、黑、灰;“老三装”:“毛服”、青年装、军便装。军装这个最具革命意味的草绿色时尚迅速绿遍全国,草绿色军帽、帆布挎包、军用宽皮带、毛泽东像章、语录本也连带成了配套的装饰品。
70“一年土二年洋,三年穿上的确良”,这句熟悉的话语定会唤起现在40多岁的人许多亲切难忘的记忆,这曾是人们多年的“戒严”生活有了新的可能性的征兆。透过这句谴责农村人进城忘恩负义的话,我们还发现“的确良”这个初级的化纤产品,竟是70年代时尚的代名词。尽管“抵制奇装异服”的禁令依然未解除,但劳动服、拉链衫、风雪衣、顺褶裙、碎褶裙已悄然成风。
80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国人民的服饰观,开始由犹豫、兴奋、狂热、盲目向冷静、选择、思考不断地转移着。注重衣冠礼仪的中国百姓,从起初怕露富发展到了开始讲究用衣装营造富有形象。毛料制服当道,追求国外名牌成时尚,但多年来缺乏美育的年轻人在穿衣戴帽上选择了跟风模仿之捷径。
90进入90年代,现代文化激流给人们带来了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审美方式的重新检视。中国百姓对于世界、人类、历史、民族、传统的反省,表现在服饰上,服饰开始摆脱种种外在的羁绊,而具有独创性和多样化。各种具有独创勇气和灵感的个性化服饰,日渐成为时尚。

『捌』 旗袍的文化历史及意义

起源于上海,风行于20年代,是民国时期中国妇女开始穿着的一种带有传统风格的长衫,脱胎于清代满族妇女之袍,故称之为“旗袍”。它承载了中国服饰文化的文明,显露出了中华女性的修养和个人美德。

与全球化对旗袍文化的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牛仔裤美女白衬衫视频 浏览:825
男士风衣经典颜色好看吗 浏览:12
蓝色马甲大衣搭配什么裤子 浏览:342
红色短款尼外套搭配什颜色围巾 浏览:65
校服萝莉被艹 浏览:860
元宝围巾织多少针 浏览:549
铁路学校制服可以 浏览:786
黑色上衣配深蓝色裤子好看 浏览:33
军绿飞行员外套配什么裤子 浏览:62
牛仔外套和衬衫搭配男 浏览:673
新款冬季男装长袖衬衫 浏览:911
蓝裤子时间长颜色变红怎办 浏览:666
穿了睡衣过了年 浏览:567
第一乐章女装大衣价格 浏览:974
re0手游旗袍拉姆怎么玩 浏览:493
帽子轮廓图怎么做 浏览:544
一岁儿童帽子品牌及商品 浏览:726
精英马甲基因 浏览:175
莉佳丽女装专卖店怎么去 浏览:609
全棉复古女装上衣短袖 浏览: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