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旗袍的书有哪些
《云裳钗影》
【作者】吴沁江
【书评】
打开本书,似进入一家小小的民间珍宝馆,里面满是各式各样的旗袍和饰品。当人们在苏杭逛旗袍铺为绚烂缤纷的各式旗袍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当人们沉迷于淘宝五光十色的珠宝店而犹豫不决分辨不清的时候,这本小书将给予人们最实用的感官指点和相关的入门知识。因为这里有作者作为一个资深玩家的经验总结。与此同时,读者还会被她的深情和执着所打动。在当今快节奏生活的时代,能平心静气,以平民之资,日积月累,搜寻到这些老物件,实属不易。她又将自己对这些旧物的心境细细记下,形诸文字,拍摄成图,更是“真爱”。自清代到民国再到当代,将那些散落在世间的珠宝服饰,一点点地收入囊中,不为别的,只为内心深处那份对过往的深情和畅想。
《上海名媛旗袍宝鉴》
【作者】宋路霞
【简介】
《上海名媛旗袍宝鉴》汇集了六十件上海名媛穿过的、反映她们半个多世纪以来对服饰美学的理解和追求的旗袍。这些旗袍是物质的,珠光宝气,五彩缤纷,典雅华贵,面料和款式各异,反映了纺织、设计、裁剪、缝纫、绣工等技术方向的变化和演进;同时也是精神的,承载了当时美学、礼仪、时尚、社交、中外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的社会信息。这些诞生于上海滩上最美丽的女性服装,尤其是作为礼服的旗袍,是对中国传统旗袍的成功革新,曾经引领了全国时尚女装的新潮流,因而光彩四射,魅力无穷,历久弥新,备受瞩目。
B. 学做旗袍买什么书,制作与裁剪
上网搜,应该有。市面上基本没此书。这是个传统技术,基本没啥市场就没人出此书了。旗袍的要点就是领和腰身要服贴。另外再就是滚边和纽扣的工艺了。
C. 急求有关旗袍类的书,但不是服装方面的,属于历史范畴,最好是关于旗袍的变化与女性地位之间关系的书!
《旗袍》
●旗袍之源
作为袍服家族中的一员,枣旗袍的发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
旗人之袍与旗袍、枣旗袍不是一个固定的形式,而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把旗袍视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难免有望文生义之嫌。
●悄然过渡
民国初期
20世纪初,中国政治风云跌宕。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剪发辫,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新式旗袍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20世纪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旗袍款式出现倒大袖等变化。
●黄金时代
20世纪30年代
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20世纪40年代
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以说在上世纪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
●灿烂瞬间
20世纪50年代
如果说服装也有流行的话,这个年代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
●冷落时期
20世纪60、70年代
从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传统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灾难。
●辉煌难再
20世纪80、90年代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经远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放后的国土上显得有些落伍了。
D. 有哪些关于旗袍的书籍值得观看或参考
旗袍论然后我觉得。这些书籍还是很值得观看的。也非常吸引我。
E. 有没有关于女主喜欢旗袍的小说
锦绣旗袍
F. 旗袍的图书目录
旗袍的由来
历史上的袍服
清代的旗袍
旗袍的演变
旗袍之美
形之美
工艺之美
质之美
选购适合自己的旗袍
旗袍的选购
旗袍的定制
旗袍的配饰
旗袍的保养
附录:现代旗袍鉴赏
G. 那个知道与旗袍有关的书籍
《中国老旗袍》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 白云 著
ISBN: 7-80206-186-5
定价: ¥220.00
出版日期: 2006-1-1
新唐装
作者:丁锡强
主编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10-1 ISBN:753236687
字数:348000
印次:1
版次:1
纸张:胶版纸
定价:38 元
时尚旗袍——靓六时空
作者:金版 编
出版社:陕西旅游出版社
ISBN:7541820776
印次:1
纸张:胶版纸 出版日期:2006-9-1
字数:11100
版次:2
中国服装大典(精装)
作者:上海市服装行业协会《中国服装大典》编辑委员会 编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11-1 ISBN:780531618X
字数:2000000
印次:1
版次:1
纸张:胶版纸
定价:260 元
旗袍裙的设计及裁剪图
作者 :雨琳马腾
ISBN :7501929467
出版日期 :2001年1月1日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H. 关于旗袍的书籍
《传统旗袍的缝制工艺设计》这种书很冷门的。去特别大的书店,给导购说。让她在库房里帮你翻吧
I. 中国旗袍的有关资料
旗袍真正的前身,我以为是从清兵入关,定都北京,继而统一全国。随着政权的初步稳固,开始强制实行服制改革,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雉发易服浪潮,律令之严性命攸关,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说。至此传统的冠戴衣裳几乎全被禁止穿戴,相传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饰形制只被保留在汉族女子家居时的着装中。庆典场合不分男女都要着袍,各类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龙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从字义解,旗袍泛指旗人(无论男女)所穿的长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缘关系,用作礼服的朝袍、蟒袍等习惯上己不归为“旗袍”的范畴。清朝统治者强调满语骑射,力图保持其固有的生活习俗和穿着方式,一方面要用满族的服饰来同化汉人,同时又严禁满族及蒙古族妇女仿效汉族装束,至清后期,亦有汉族女子效仿满族装束的。满汉妇女服饰风格的悄相交融,使双方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遂成为旗袍流行全国的前奏。
旗袍真正的流行是在30、40年代的上海,此时的时装流行中心早已由苏、扬移至上海。商埠开放的上海华洋并处,五方杂居,成为十里洋场奢靡繁华之地。上海又是妇女寻求解放的重镇。30年代后期的旗袍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作为领导服装潮流的十里洋场中摩登女郎、交际名媛影剧明星等,在旗袍式样上的标新立异,也促进了它的发展,青布旗袍最为当时的女学生所欢迎,一时不径而走,全国效仿。
"旗袍"顾名思义是由清朝时期女性所穿著的服饰演变而来,19世纪中叶,许多沿海大城市如上海,因华洋杂居受西风影响更甚,旗袍便是当时由汉族妇女在穿著中吸收西式服装裁剪方法不断改进而定型的。旗袍中所蕴含着中国文化、花鸟、图绘、手工刺绣,可谓是艺术的结合产物。 所以只要看到旗袍、听到旗袍,都会令人联想起高贵典雅、温柔婉约的中国女性特质。并且在世界服装时尚潮流不断的创新变换当中,旗袍依然有其独特的品味,尤其在近年来,旗袍服饰在时装世界的舞台上,也成为中国女性文化特质的代言
J. 中国旗袍的图书信息
作者:本社 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版次:
页数:
字数:
印刷时间:
纸张:胶版纸
印次:
包装:盒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