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女装百科 > 球帝莱旗袍婆婆婚庆装

球帝莱旗袍婆婆婚庆装

发布时间:2021-07-16 05:05:19

⑴ 满族人有什么习俗

习俗:满族人孝敬长辈,注重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

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

满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来客住西炕,长辈多住北炕,晚辈住南炕。

忌讳: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 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⑵ 山东日照结婚习俗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民间婚嫁称“红事”亦称“喜事”。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变。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民间婚嫁习俗

现就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民间婚嫁习俗略举一例。那时婚嫁一般由媒人说亲,父母主亲,男女双方一般不得见面。要经过“传契”、“问口”、“嫁娶”、“看亲”、“回对日”五个过程。“传契”就是给女方送衣服,送钱,也就是说定亲了;“问口”就是听听口气有无变化,送查好的结婚的日子。“嫁娶”就是新娘过门;“看亲”就是女方的长辈在结婚后六日或九日到亲家去看闺女,一般带几身衣裳,几包点心,其目的就是看看男女双方合不合,女的和公婆关系如何;“回对日”也称搬亲、送亲,就是女方从婆家回娘家之后,再从娘家回婆家称之为“对日”,时间一般是一个月。

那时的嫁娶有穷富之别,新娘有坐八人大轿,有坐四人小轿,也有坐木轮车子的。送客有两种,一种是“大客”,一种是“嫁客”。“大客”就是女方的哥哥、弟弟或叔叔、大爷。“大客”腰束红绸条带,手中提个长烟袋。“嫁客”是两名女的,属相必须和新娘相合,不能犯克,一般提着新娘梳洗打扮的化妆品和一个大盒子,里面放上两条鱼称“富贵鱼”、两棵葱、炒米、红糖、稻子、双只烛等。

那时新娘过门一是要晚,俗语说“过门望不见屋笆,越过越发”;二是必须过大门口放的驴鞍子,那时称“大步抄驴鞍子”。一进大门,喜主往新娘身上撒豆秸,大门口还得放上两盆火。在喜房门口,一拜高堂,二拜天地,三夫妻对拜,进到喜房之后夫妻喝合婚酒。

至于新郎贴对子,封窗户,门口放墩子,装饰新房,至今还沿习。闹喜、闹房,因地方习俗不同,也有异同。但总的目的是一样的,就是通过闹喜、闹房,沟通双方的关系,加深彼此之间的爱情,使双方和睦相处,恩恩爱爱,白头偕老。对于筵席也是大同小异,就是看喜,送喜钱,喝喜酒。那时一般是连三日。当日晚请“大客”、“嫁客”(伴娘)、“嫁妆客”(抬陪嫁物品的);二日请亲朋,晚上请“帐子客”并闹房;三日请本村的邻居。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岚山人的婚嫁习俗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岚山人的婚嫁大致有传契、问口、发嫁、过门、看亲、回九等习俗。

传契 传契,相当于现在的认亲。男女双方自由谈恋爱或有媒人介绍,同意婚事后,男方送给女方的同意契约。其间,公公婆婆给未来儿媳妇见面钱,钱的多少不限。同时,男方家摆酒宴,请亲朋好友、叔叔大爷喝酒,至此男女双方的婚姻大事公之于众。

问口 问口,即男方把决定结婚的日期告诉女方,询问女方家同意与否。如果女方家同意结婚,则男方再给女方下聘礼,也就是送彩礼钱。彩礼钱有60元、90元、150元不等,根据男方家庭的经济能力决定。此后,男女双方各自筹备结婚事宜、用品等。

女方家筹备的用品主要有棉被(根据女方家的经济能力做两床棉被或四床棉被不等)、床上用品、自制点心等。男方家准备上头盒子(一种小木箱),里面放两个熟鸡蛋,一根红线,由男方家的晚辈(男孩)提前三四天送到女方家。其中的红线是给女方薅脸用的,薅脸即是开脸,也就是用此红线把女方脸上的汗毛拔掉。此任务一般由女方的女长辈担当。里面的两个熟鸡蛋待到结婚那天捎回男方家,新婚夫妇在洞房里吃掉。鸡蛋,又叫鸡子,此寓意为吉(鸡)祥如意,早生贵子。

男方家还要做抽屉桌子和两个木箱,结婚前两三天送到女方家。女方家做的被子放在桌子上,自制的点心放在箱子里,贴上红纸做封条,结婚那天一并抬到男方家。

洞房设在堂屋的西间(俗称空东不空西)。堂屋(正中间的那间屋)的四壁,悬挂亲朋好友送的帐子—七尺花布。帐子越多,喜主(男方家)越荣耀。

男方家大门两旁放两个火盆。所谓火盆,即两个泥盆子,底层放点草木灰,上面放木柴,新娘过门(进门)时点燃,以驱鬼邪。

新娘乘坐的婚车为独轮车。四十年代为木轮子,五十年代为胶带轮。独轮车的上面用芦苇搭成半圆形,为新娘遮雨挡风。独轮车两旁太窄,为使新娘乘坐舒适,在独轮车的两旁放置戈子(一种用来牵引碌碡的弓形木制器具),上面放蒲团(用苞谷皮做的垫物),以备新娘和一名送客(与新娘属相相宜的女青年)乘坐。

女方家还要选好另一名送客,挑选两名男青年抬桌子,两名男青年抬箱子,两名男青年推拉独轮车。结婚那天,这些人与新娘的一名哥哥或弟弟组成送亲队伍。

发嫁 结婚那天,新娘与一名送客坐在独轮车里,与送亲队伍一起到男方家,称为发嫁。发嫁时,女方父母及亲朋好友送到大门口话别。发嫁的时间以到达男方家时太阳将落山为宜(再婚习俗正好相反,女方到达男方家时,以不出太阳为宜)。

过门 送亲的队伍快要到达男方家时,男方家点燃鞭炮迎接,并且点燃大门两旁的火盆。凑热闹的大人小孩簇拥新娘跨过堂屋门口马鞍进入洞房,称为过门。过门后新婚夫妇吃饺子,喝交臂酒。晚上,一些男女青年、小孩在洞房窗下听门子(即听新婚夫妇悄悄话)。待到夜间十二点左右,女长辈抱起木墩子轻轻地砸洞房大门(称为撂墩子),连砸三遍,边砸边叫着:“今年撂墩子,明年抱孙子。”

看亲 结婚第六天,女方父亲或其他男长辈,提着用四尺见方的红布包着的六条饼干或八条饼干,来到男方家看望,称为看亲。此时男方家备下酒席,隆重欢迎亲家的到来。席间或散席后,女方父亲还要说一些客套话,如:小女过门到您家成了您家的人了,有些家务活不会做或礼仪不周,恳请亲家公亲家母多加调教或严格管教等等。

回九 结婚第九天,新婚夫妇双双回娘家,称为回九。下午新婚夫妇需赶回婆家。蜜月期间的晚上,新婚夫妇的床上必须有人睡觉(俗称不空婚床)。

婚俗的演变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四十年代,新娘结婚时坐花轿,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坐独轮车?熏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文化大革命期间)步行?熏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坐拖拉机?熏现在坐轿车。“文革”期间盛行“旅行结婚”。

八十年代以前,结婚的男方家一般设三天筵席,尤以二日晚请“帐子客”为最隆重热闹。“帐子客”,即送帐子的客人,是新郎的知心要好朋友,因此筵席的规格、档次较高。而现在结婚,多数在大酒店设筵,而且在结婚当天完成筵请任务。

送礼钱也是有讲究的。去男方家送礼钱,只要在蜜月内,哪天送都可以。去女方家送礼钱可就不同了,礼钱需在新娘“发嫁”前的日子送去,发嫁后千万不可送礼钱。即使有较特殊的情况,没能在“发嫁”前把礼钱送到女方家,也只能在以后的日子里,以其它理由、别的方式加以弥补。

“发嫁”、“过门”的时间也完全相反。八十年代前,“发嫁”、“过门”都在下午,而现在则在上午。

⑶ 歇后语大全及答案

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 焦大)
2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 王熙凤)
3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 王熙凤)
4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 王熙凤)
5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 王熙凤)
6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 王熙凤
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 彩霞)
8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 红玉)
9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 李嬷嬷 )
10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 王熙凤)
11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 金钏)
12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 鸳鸯)
13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 鸳鸯)
14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 鸳鸯)
15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 贾珍)
16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 王熙凤)
17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 芳官)
18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 柳氏)
19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 尤三姐)
20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 尤三姐)
21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 王熙凤)
22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 王熙凤)
23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 王熙凤)
24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 王夫人)
25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 鸳鸯)
26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 贾母)
27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 王熙凤)
28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 众人 )
1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 妖怪)
2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 孙悟空)
3皮笊篱——一捞个罄尽(第39回 孙悟空)
4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 猪八戒)
5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 众僮仆)
6尖担担柴——两头脱(第57回 猪八戒)
7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 孙悟空)
8狗咬尿泡——空欢喜(第71回 作者)
9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第77回 作者)
10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 猪八戒)
11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 哪吒太子)
12贩古董的——识货(第86回 小妖)
13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 葛仙翁)
14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 沙僧)
15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 猪八戒)
1贼去了关门——迟了(第5回 周通)
2瓮中捉鳖——手到拿来(第18回 刘高)
3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 阎婆惜)
4花木瓜——空好看(第24回 潘金莲)
5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 郓哥)
6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第24回 王婆)
7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 作者)
8披麻救火——惹焰烧身 (第21回 作者)
9灯蛾扑火——惹焰烧身(第27回 作者)
10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 作者)
11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第62回 蔡福)
12佛面上去刮金——刻薄(第83回 军校)
13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第101回 作者)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
•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八月十五捉兔子 有你过节,无你也过节(比喻有没有无关大局。)
笨狗撵(ni n 追赶)兔子
不倒翁骑兔子 没个老实劲儿
草堆里蹦出个兔子 你也算个保镖
豺狼请兔子的客 没好事
长了兔子腿 跑得快
穿兔子鞋的 跑得快
打了兔子喂鹰 好处给了恶人
打兔子捉到黄羊 捞外快;格外
打着兔子跑了马 得不偿失
大年初一逮兔子 有它过年,无它也过年(比喻微不足多,增减都不影响大局。)
大年三十晚上打兔子 有你不多,没你不少
逮了兔子死了鹰 得不偿失
丢了黄牛撵兔子 不知哪大哪小
丢下黄羊撵(ni n追赶)兔子
饿狼扑兔子 抓住不放
高粱地里放鸟枪 打发兔子起了身
猴子笑兔子尾巴短 彼此彼此;彼此一样
狐狸哭兔子 假慈悲;假慈善
怀揣兔子 忐忑(t
怀里揣着十五只兔子 七上八下
机关枪打兔子 小题大做
见了兔子才放鹰 有利才出征(比喻对自己没利的事不干。)
狡兔撞鹰 以攻为守
叫兔子去拉磨 没有那一套
进网的兔子上钩舶鱼 十拿九稳
开春的兔子 成群结伙
扛着碌碡(liu zhou石磙)撵(ni n追赶)兔子
扣在笼子里的兔子 乱撞乱碰;挤挤撞撞
开着拖拉机撵兔子 有劲使不上(比喻有本事、才能,但因条件所限施展不开。)
癞蛤蟆追兔子 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一步赶不上,步步都紧张
老牛撵(ni n追赶)兔子
老鹰追兔子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老虎吃兔子 一口吞;囫囵(hu lun完整;整个儿)吞
老母猪追兔子 上气不接下气
搂草打兔子 捎带活
满山跑的兔子不回窝 野惯了
鸟枪打兔子 睁只眼,闭只眼
骑兔子拜年 寒碜(h
敲锣撵兔子 起哄
青蛙望玉兔 有天地之别
三眼枪打兔子 没准儿
拾柴打兔子 一举两得;两不耽误
套马杆子逮兔子 瞎胡闹
兔儿头,老鼠尾 不伦不类
兔儿爷(兔头人身的泥塑玩具)打架 散摊了
兔儿爷打架 散摊子
兔儿爷过河 软瘫了
兔儿爷拍胸口 没心没肝
兔死狐悲 物伤其类
兔死还要跳三跳 垂死挣扎
兔子扒窝 安家落户
兔子蹦到车辕上 假充大把势(车把势。赶大车的人)
兔子逼急了 还会咬人哩
兔子剥皮 倒扒
兔子成精 比老虎还厉害
兔子吃年糕 闷了口
兔子打架 小打小闹;上蹿下跳
兔子戴夹板 充大耳朵驴
兔子当牛使 乱套了
兔子的耳朵 灵得很
兔子逗老鹰 惹祸上身;自取其祸;没事找事
兔子跟着马儿跑 望尘莫及
兔子构厥子 没后劲
兔子驾辕 不合套
兔子驾辕马拉车 乱了套
兔子驾辕牛打套 乱了套;乱套了
兔子见了鹰 毛了
兔子叫门 送上门的肉
兔子进磨道 充什么大耳朵驴
兔子靠腿狼靠牙 各有各的谋生法
兔子拉车 不懂那一套;又蹦又跳;连蹦带跳
兔子拉犁耙 力不能及;心有余而力不足;无能为力
兔子满山跑 还来归旧窝
兔子跑到磨坊里 假充大尾巴驴
兔子群里一只虎 庞然大物
兔子生耗子 一窝不如一窝
兔子尾巴 长不了
兔子下儿 与众不同
兔子宴请老虎 寅吃卯粮
兔子枕着猎枪睡 胆大包天
兔子坐上虎皮椅 六神无主
喂兔养羊 本小利长
乌龟撵(ni n迫赶)兔子
武松打兔子 英雄无用武之地
瞎狗逮兔子 碰到嘴上
下雪天打兔子 白跑
羊群里跑出个小兔子 野种
野地里撵兔子 谁逮住就属谁
鹰饱不抓兔,兔饱不出窝 懒对懒
鹰嘴里夺兔,猫嘴里夺鱼 难下手;下不了手;无法下手
抓把兔子草喂骆驼 不是好料
病好打太医(医生) -------------恩将仇报;以怨报德
犊子踢牛婆(母牛) -------------恩将仇报;以怨报德
过河打船工 恩将仇报;-------------以怨报德;好心不得好报
拉完磨子杀驴 恩将仇报;-------------以怨报德
狼吃东郭先生 恩将仇报;-------------以怨报德
念完了经打和尚 恩将仇报;-------------以怨报德;没良心;有用是亲,无用是仇(比喻翻脸不认人。)
下轿打轿夫 不识抬举;-------------恩将仇恨;以怨报德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曹刿论战——一鼓作气;
梁山军师——吴(无)用;
孔明弹琴退仲达——好沉着;
佘太君挂帅——马到成功;
晋国借路攻北虢——唇亡齿寒;
晋襄公放败将——放虎归山;
司马懿父子行军——你要进我要退;
水兵的汗衫——尽是道道;
当了副班长——倒数第一名;
指导员的挎包——盛(成)问题;
新兵上阵——头一回;
催泪弹闹的——假哭;
大校的肩章——豆豆(痘痘)多;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唱戏的转圈圈 走过场(比喻敷衍场面,做给人看,表示有这么回事。)
床上耍花枪 打不开场面
后台锣鼓 见不了大场面
螺蛳壳里做道场 打不开场面
戏台后头的锣鼓 没见过大场面
六月间喝冰水--寒心
半天云里雨——成不了气候
雨后送伞--不领你的情
半天云里的雨——成不了气候
二八月的天气——一冷一热;(忽冷忽热)
八月的天气- 一会儿晴,一会儿雨
半天云里的雨——成不了气候
半天云里吊口袋——装疯(风)

二八月的天气--一冷一热;忽冷忽热
二八的衣服---形形色色
二八的庄稼--青黄不接
八月的天气--一会晴,一会雨
中午太阳现一现,又有三天不见面--还要下雨。
孔明借箭的天气--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大阴天吃凉粉--不看天气
八月的天气 一会儿晴,一会儿阴
草原上的天气 变化多端
二八月的天气 忽冷忽热;冷热无常
中秋的天气 不冷不热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能行风的行风,能下雨的下雨
打响雷不下雨 一场虚惊;虚惊
光打雷不下雨 虚张声势
老天爷不下雨,当家的不说理 奈何不得;无可奈何
晴天盼下雨 没指望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奈何不得;无可奈何;管不着;不由人愿
天要下雨鸟要飞 各随其便
下雨不撑伞 淋(轮)着啦
下雨不戴帽子 轮(淋)到头上
下雨洒街,刮风扫地 多此一举
下雨天背棉絮 越背越重
下雨天出太阳 假情(晴);阴不阴来阳不阳
下雨天打麦子 收不了场;难收场
下雨天浇地 多此一举
下雨天泼街 假积极
下雨天往屋里跑 轮(淋)不到你
下雨天走路 拖泥带水
下雨往屋里跑 淋(轮)不到
包公的上方宝剑 先斩后奏
包公的衙门 好进难出
包公的铡刀 不认人
包公断案 铁面无私
包公放粮 为穷人着想
包公审案子 铁面尤私;六亲不认
包公升堂 尽管直说
包公铡陈世美 公事公办;大快人心
包公铡驸马 刚正不阿;公事公办
包公铡皇亲 法不容人;六亲不认
包公斩包勉 正人先正己
包老爷(包公)办案 明察秋毫
成立皮包公司 做无本生意
开封府的包公 铁面无私
老包(包公)断案 认理不认亲
阿斗当皇帝 软弱无能
阿斗的江山 白送
对着赵云摔阿斗 收买人心
刘阿斗的江山 白送
刘备摔阿斗 收买人心
赵云摔阿斗 收买人心
属灶王爷的谁家锅台都上
灶王爷上天多说好话
大门上的春联一定成对
三十晚上煮稀饭不像过年的架势
大年初一不上供没神
大年初一见面都说吉利话
正月十五贴门神晚了半个月
正月十五打牙祭一年一回
正月十五看花灯走着瞧
正月十五踩高跷半截不是人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3、蚕豆开花--------黑心 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5、打破砂锅--------问到底 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7、虎落平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1、大海捞针--------没处寻 12、竹篮打水--------一场空
13、打开天窗--------说亮话 14、船到桥头--------自会直
15、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6、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7、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9、芝麻开花--------节节高 20、新官上任--------三把火
21、瞎子点灯--------白费蜡 22、兔子尾巴--------长不了
23、偷鸡不成--------蚀把米 24、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5、老虎屁股--------摸不得 26、老虎拉车--------谁敢
27、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2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9、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30、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31、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32、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33、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4、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35、猫哭耗子--------假慈悲 36、饺子破皮--------露了馅
37、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 38、对牛弹琴--------白费劲
39、八仙聚会--------神聊 4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41、板上订钉--------跑不了 42、背鼓上门--------讨打
43、草把做灯--------粗心(芯) 44、竹笋出土--------节节高
45、菜刀切豆腐--------两面光 46、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47、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48、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49、关公走麦城--------骄必败 50、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5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5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53、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5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55、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5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7、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58、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59、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60、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61、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6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63、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6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6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66、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67、歪嘴讲故事--斜(邪)说 68、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69、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0、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
71、赶鸭子上架--------吃力不讨好 72、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73、瞎子戴眼镜--------装饰 74、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75、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7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7、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8、和尚训道士--------管得宽
79、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80、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81、铜钣上钉铆钉---一是一,二是二 82、里弄里扛竹竿--------直来直去
83、苦水里泡黄连--------苦上加苦 84、我解缆,你推船--顺水人情
85、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86、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87、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88、放风筝断了线--------没指望了
89、池塘里的风波--------大不了 90、谈心不点灯--说黑话
91、顶风顶水划船--------硬撑 9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93、东洋人戴高帽--------假充大个 94、到火神庙求雨--------找错了门
95、鲁班门前耍斧--------有眼无珠 96、老太太吃汤圆--------囫囵吞
97、出太阳下暴雨--------假情(晴) 98、挂羊头卖狗肉--------虚情假意
99、担着胡子过河--------谦虚过度 100、唱歌不看曲本--------离谱
101、泰山顶上观日出--高瞻远瞩 102、提着灯笼砍柴--明砍
103、提着马灯下矿井--步步深入 104、跳上舞台凑热闹--逢场作戏
105、推小车上台阶--一步一个坎 106、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107、借了一角还十分--分文不差 108、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109、窗户边吹喇叭——名声在外 110、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111、上鞋不用锥子——针(真)行 112、程咬金的斧头——就这三下子
113、聋子耳朵——摆设 114、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
115、冰糖煮黄莲——同甘共苦 116、八级工拜师傅——精益求精
117、大水淹了龙王庙——不认自家人 118、木匠带枷——自作自受
119、半夜三更放大炮——一鸣惊人 120、飞机上点灯——高明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牛)角抹油——又尖又滑。
老(虎)嘴里拔牙——冒险。 (兔)子尾巴——长不了。
(龙)王跳海——回老家。 打(蛇)七寸——找要害。
(马)尾搓绳——不合股。挂(羊)头卖狗肉——有名无实。
(猴)子照镜——得意忘形。(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狗)捉耗子——多管闲事。(猪)八戒照镜子——里外小是人
刘备访贤——三顾茅庐 关公放曹操——念旧情
孔明斩魏延——借刀杀人关公走麦城——死到临头
关老爷赴会——单刀直人张飞古城骂关羽——误会
曹操杀华佗——以怨报德诸葛亮隆中对策——先声夺人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关公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白娘子喝了雄黄酒——现了原形
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朝着窗外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船头上跑马——走投无路
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有
打破沙锅——问到底
灯盏油干——火烧芯(心)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
丢了西瓜捡芝麻——因小失大
冬水田里种麦子——怪栽(哉)
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蛤蟆跳井——不懂(扑通)
滚油锅里撒了一把盐——炸开了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好泥巴打好灶———好心讨不到好报
猴子捞月亮——白忙一场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脚踩两只船——摇摆不定
九曲桥上散步——走弯路
开封府的包公——铁面无私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孔夫子的砚台——心太黑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老奶奶吃稀饭——无耻(齿)下流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老太婆开了口——一望无涯(牙)
聋子的耳朵——摆设
卢沟桥上的狮子——数不清
鲁智深出家——一无牵挂
猫哭耗子——假慈悲
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
生姜——老的辣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四两棉花——免谈(弹)
寺里起火——妙(庙)哉(灾)
孙大圣听了紧箍咒——头疼
天文台上的望远镜——好高骛远
头顶生疮,脚底流脓——坏透了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下雪天穿裙子——美丽动(冻)人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哑巴打官司——有口难言
一顿能吃三升米——肚量大
岳飞背刺字——精忠报国
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芝麻开花——节节高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坐飞机吹喇叭——唱高调
来自三国的歇后语
曹操转胎—疑心重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黄忠叫阵—不服老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张飞睡觉—不闭眼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梆子改木鱼----这个挨敲的货
一二三四五六七--- 忘(王)八
一个耳朵大,一个耳朵小---猪狗养的
一把粉打在后颈窝---釉子上反了
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
三伏天卖不掉的肉---臭货
三角坟地---缺德
三年不洗口--- 一张臭嘴
三年不屙屎---粪胀(混帐)
大姑娘养的---丑东西
大车拉王八---载你
土地老爷挖了眼---瞎鬼
天上落豆渣---该猪吃
元宵滚进锅里---混蛋一个
天落馒头---狗造化
五百钱分两下---二百五
牛屎虫搬家---滚蛋
头顶上长疮,脚底下化脓---坏透了
东岳庙里二胡---鬼扯
石头放在鸡窝里---混蛋
老肥猪上屠---挨刀的货
老虎拖蓑衣---无人气
有大哥有二弟---你算老几
灰堆里烧山药---都是些灰(混)蛋
芝麻地里撒黄豆---杂种
阴间出赏格---寻鬼
吊死鬼打粉插花---死不要脸
肉骨头敲鼓---荤(昏)都 都
肉骨头吹喇叭---荤(昏)都都
肉锅里煮汤圆---荤(昏)蛋
后背梁长疮骨脐眼流脓---坏透了
豆豉口袋---臭东西
孝弟忠信礼义谦---无耻
披着狗皮---不是人
范进中举---喜疯了
茅厕里题诗---臭秀才
茅房里打灯笼---照屎(找死)
狗打喷涕---三日晴
狗咬叫化子---畜牲也欺人
狗咬皮影子---没一点人味
屎壳郎打哈欠---一张臭嘴
屎壳郎趴在鞭梢上---光知道腾云驾雾,不知道死在眼前
骆驼生驴子---怪种
种地不出苗---坏种
看衣服行事---狗眼看人
看见菩萨屙屎---讲鬼话
高梁撒在粟地里---杂种
铁匠铺的料---挨打的货
望乡台上高歌---不知死的鬼
阎王出告示---鬼话连篇
菩萨的胸怀---没有心肝
雪地画梅---狗脚板
堂屋里挂兽皮---不象话
猫儿攀倒甑---狗得福
强盗画影象---就你那副贼形
跌在竹园里---该扦(千)死
猴子拉稀---坏了肠子了
墙头上跑马---不回头的畜牲
瞎子拉琴---瞎扯
阎王的爷爷---老鬼
怀里揣着十五只兔子 七上八下
蚂蚁爬树 七上八下;接连不断
十五把铡刀铡草 七上八下
十五个吊桶打水 七上八下
肚里钻进二十五只小耗子 百爪挠心
二十五只老鼠咬死人 百爪挠心
生吞蜈蚣 百爪挠心;挠心
猴屁股扎蒺藜(ji li一年生草本植物。果皮有尖刺) 坐立不安
脚长鸡眼臀生疮 坐立不安
裤子里进蚂蚁 坐立不安
屁股长疮脚扎刺 坐立不安
屁股生疮背又痛 坐卧不安;坐卧不宁
请小姨子作伴 不安好心眼
三脚凳子搭床脚 坐卧不安;坐卧不宁
土地爷跟城隍打架 神鬼不安
小偷遇警察

⑷ 满族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满族人民的节日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其中有的具有历史记念意义。如最具民族传统的颁金节,中秋节,二月二龙抬头等。满族人是特别注重礼节的民族。

颁金节

满族节日最具民族传统的是颁金节,即农历十月十日。因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极颁诏废除女真旧名,定满族为族名。因此这一天就成了满族命名纪念日。

春节

旧历正月初一日,为一年之首,停止劳作,合家同庆。家家门上贴对联,按旗属分别挂红、黄、蓝、白不同颜色的彩笺。至夜,祭祀神佛、祖先。多面手合家吃水饺。初一早起在人孩子换上机关报衣放鞭炮,相互拜年祝福。

端午节

每年旧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当日凌晨,家家早起至郊外踏青,采艾蒿、折柳枝。插于门首。食糯米糕。戴香袋、荷包。孩子颈腕拴五色丝绳,穿绣五毒的鞋地、背心。

中秋节

又称八月十五日,是一年中月亮最圆的一天,又叫团圆节。入夜后,家家在庭院中没供桌,供瓜果、月饼,至月到中天,家人团坐拜月赏月。

腊八

腊八为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要熬煮腊八粥。主要以黄米、江米、绿豆、红枣等八种粮食干果熬煮而成。

其它节日 其它节日还有二月二龙抬头、清明节、中元节等。

风俗 满族人的后月的是扁平的,这是满族人的爱好。尤其是东北一省的满族人,他们从扁平脑、袋为美。小孩生下来以后,妈妈们就用小米、高梁米等做成小枕头,让孩子仰睡。其实,我们汉族也有这一习惯。

⑸ 满族风俗习惯

满族生活中有许多忌讳,犯忌则被视为无礼貌。满族不兴戴狗皮帽、吃狗肉,最忌讳别族人戴狗皮帽进家来。西炕不许随便坐人。院中有锁龙杆,不许拴牲口等等。

拓展资料:

饮食民俗:

(1)满族饽饽。满族人喜欢吃粘食,因为粘食耐饿,便于外出射猎活动。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制作精巧,风味独特的各种点心,统称为“满族饽饽”,因此素有“满点汉菜”之说。满族饽饽历史悠久,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栗子面窝窝头”,也称小窝头。

(2)满族入关前有一种筵席叫“饽饽席”,每桌使用面粉80斤,可见规模之大。使用的面粉多为粘面,就是以糯米或大黄米、小黄米为主,掺入适量其他米碴,再用豆沙、果仁、白糖作馅。主要的品种有萨其玛、绿豆糕、苏叶饼、豌豆黄、牛舌饼、打糕、油炸糕、粘豆包等。每到冬天,满族人家一般都要做上几锅粘豆包,冻起来随吃随拿。现在沈阳冬天的集市上仍然经常可以听到粘豆包的叫卖声。

(3)菜肴。满族人特别喜欢吃猪肉、酸菜,而且烹调方法很多。比较有特点的菜肴有吃肉大典、白肉酸菜血肠、火锅、酸汤子等。

(4)遇到喜庆的事情或祭祀时,要设肉食大典。八人为一桌,席间主人端上一方方约十斤左右的猪肉和调好的肉汁,客人不用筷子,而是自己用刀将肉切成块或片,蘸肉汁吃肉,并依次捧碗喝酒,十分豪爽。

⑹ 关于民族风俗的作文六年级

端午节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纪念屈原以身殉国,跳入汨罗江的日子。为了不让鱼虾们把屈原身体上的肉吃掉。人们就用粽叶包裹着糯米,投放到汨罗江里。并且人们也要吃粽子、咸鸭蛋,在家门前挂菖蒲和艾草,还要喝放了一些雄黄的酒,人们还要举行赛龙舟。这不,我们一家人带着外婆、舅舅、舅妈、小表妹去江津中山古镇观看赛龙舟。

经过1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举办赛龙舟的地方——江津中山古镇。因上午下雨,原本在上午的赛龙舟改在了下午(下午是晴天)。爸爸见我对赛龙舟很感兴趣,便滔滔不绝地为我介绍起来:“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船长一般为20—30米,每艘船上约30名划手。有26个划手,1个舵手,2个鼓手,还有1个喊号子的。”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下午,我们走出客栈,来到了河边。河边的吊脚楼悬在岩石上。为了遮挡强烈的太阳光,家家户户的阳台顶上都挂着蓝布。我们走过了石桥,继续向前走去……

“哇!看到龙舟啦!”表妹叫道。“真的是!”你看,龙舟的颜色各不相同:鲜艳的红、明亮的黄、黯淡黑和清爽的蓝。原来,龙舟的颜色是跟据四海龙王的颜色刷的漆来定的。

我们刚一来到河边,划手们就出场了。喝,一个个都非常强壮。并且不同的龙舟上的人都穿着不同颜色的背心。“请参赛选手入座!”裁判员用扩音器叫道。划手们按照序号坐好位置。“1——2——3!出发!”

顿时,鼓声大作,观众的喊声和运动员的呼声汇成一遍,响彻云霄。参赛队员们用力把木桨向后划。紧接着,船慢慢地移动起来渐渐地,渐渐地,每条船都越来越快,好似漂浮在水面上看不出来一丝波纹。渐渐地,渐渐地红色的龙舟慢慢地超过了其它龙舟。黑色的龙舟显然是体力不足了,落后于其它龙舟。啊,只剩下30米了,25米,20米,红色龙舟遥遥领先,蓝色龙舟又追赶上来,两条龙舟不相上下。10米,只剩5米了!呀,蓝色龙舟领先了。最后我不说大家也知道:蓝色龙舟赢了。蓝色龙舟的划手们下船后,都拥抱在一起,表示他们心中的喜悦。看完比赛,我念念不舍地离开了风景如画的中山古镇。

我觉得今年的端午节最好玩、最有趣。因为这一次的端午节让我领阅到了民俗风情。

与球帝莱旗袍婆婆婚庆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浅卡其色针织外套怎么搭配 浏览:864
简单的小制作用纸叠的裤子 浏览:869
起泡胶贴裤子上怎么去掉 浏览:480
品质好的冬天旗袍 浏览:48
女生裙子品牌哪个好看 浏览:733
杏色上衣搭配什么颜色的裤子 浏览:871
打底裤品牌咖色 浏览:441
红色衣里抹胸什么色 浏览:59
公路施工帽子颜色区别 浏览:227
我的小镇家园连睡衣 浏览:65
妈妈好像船红衣 浏览:118
旗袍扇子舞视频教学 浏览:471
羽图案的衬衫 浏览:314
中国乔丹裤子尺码对照表 浏览:933
粗腿的女人穿什么裤子好看图片 浏览:59
明星穿条纹衬衫 浏览:619
羊绒韩版风衣 浏览:876
最近流行的睡衣款式衣服 浏览:840
男士波司登轻薄羽绒服运动版 浏览:366
咖啡色的裙子搭配上衣 浏览: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