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女装百科 > 旗袍的发现

旗袍的发现

发布时间:2021-07-09 22:08:57

『壹』 旗袍是谁发明的

中国年轻女性的身材较之西方年轻女性,一般更显纤细、秀丽的曲线美,而线条简洁流畅、风格单纯又雍容华贵的旗袍,其最大优点正在于它能恰如其分地呈现出这种中国女性胴体的曲线美。它在符合中国年轻女性的审美需求同时,也因制作上省工省料,着装又很方便的优点,从而显出蓬勃的生命力。

那么,这种富有生命力的旗袍是怎样发展而来来的呢?

旗袍之名,源于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满族被称为“旗人”,他们的着装就被称为“旗袍”。最早的旗袍其基本款式是圆口领,窄袖,向右侧捻襟。下摆四面开衩,带扣绊,束腰带。”一年四季就这一个样式,仅有布科不同之分。这种男女均穿的袍褂服装,因在窄小的油口处,还接有一截止长下短的半月形袖头,形状似马蹄,所以又称“马蹄袖”,也叫“箭袖”。平时

绾起来,冬季行猫作战时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可保暖又不影响拉弓射箭。四面开衩是为了便于上下马。束腰,一则可增加暖意卧;二则出猎时,可将干粮等装入前襟;三则随身带的小刀、匙子、箸努,以及放火镰、火石、火绒的小口袋和皮制烟荷包,都可挂在腰带上。

满族干1644年人主中原后,游猪变为农耕,加以与汉族文化如大领大油等的交流,原有作为民族文化表象特征的旗袍,也自然发生变化。如:不宜于农耕的窄袖油马蹄袖,就变成了喇叭袖;不常骑马、四开衩就改变为两开衩,甚至不开衩;旗袍就成了直筒式的宽袖大袖长袍样式。用料也有变化。以前定都东北盛京后,已由以皮抱为主改为多用棉布,这时,不但仍多用棉布,绸缎料也多起来。男人旗袍虽仍以蓝、黑二色为主,但读书人却有相当一部分人穿白、红、紫色的。至于黄色,因是皇家独尊之色,若用就会被砍头,且可株连九族,所以,民众是忌用的。

妇女的旗袍变化就更大,如圆口领上加了一寸多高的立领制工也精巧得多,不仅在领口、袖头和掖襟上加上了几道鲜艳花边或彩色牙子,且认为越多越美。清末北京地区还曾时兴过“十八镶”(即镶十八道花边),用料等花色品种就更是多样,虽仍为宽袍大袖,但较男式旗袍(后发展为长袍马褂)就显得远为俏丽。

辛亥革命后的改良旗袍,特别五四前后直到 30年代,女学生们常穿的蓝布旗袍,款式又有较大变化:宽松直筒式改为紧腰身;长度改短;两侧开衩的长短不一。30年代以后,旗袍的领子、袖子等处又多有变化,时而高领、时而低领、时而省去领子,袖子又由宽袖变窄袖,长度则有时可及手腕处,有时又短到上臂全裸露。而紧身贴腰显示曲线美的优点则一直保留。再加下摆回收,长及踝骨,就显得十分爽身合体。至于男性的直筒长袍,到40年代,已逐渐被新式服装潮流取代。

80年代以来,这种能显示中国女性曲线美和风格美,既融满汉文化于一体,又注意吸收外来养料的旗袍,人们对它的热度又进一步上升。那开衩甚高,最高可至大腿根部的新式旗袍,随着女性步履的轻移、袍衩的时开时合,大腿的隐而不露,更显出一种既含蓄又开放的飘逸悠然的动态美。随着现代化离不开传统文化观念的进一步深入人心,在我国百花争艳的服苑中,旗袍这朵绚丽的香花,必将更吐馨香。

『贰』 旗袍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旗袍,是旗人之袍,清代满族妇女的主要着装,这是起源,具体发明人没有。清初顺治帝“剃发易服”政策,使汉民族服装退出历史,汉族妇女只能在家里穿汉族服饰,正式场合无论男女一律穿袍,开始旗袍不分男女都称旗袍,特点是上下一线,不开叉。 近代旗袍,民国时结合满汉和各少数民族的服饰有点,改进了满族传统旗袍,现在,旗袍成为中国民族服装的代表,为世界公认。

『叁』 旗袍的起源

http://ke..com/view/.htm?fr=ala0

『肆』 旗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时间具体点。

旗袍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原的?

旗袍,这一被当代国际服装界誉为“东方女装”的代表,如今不仅受到我国广大汉族妇女的爱戴,而且也受到西方欧美妇女的青睐。其实,提起旗袍,它还是起源于十六世纪中期满族妇女的民族服装,至于这种旗袍是谁设计的,又是怎样得以推广的呢?满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传说,从前镜泊湖畔有个满族渔家姑娘,因为长得脸黑俊俏,心灵手巧,人称她“黑妞儿”。她觉得穿着古代传下来的肥大衣裙,打鱼不方便,就自己剪裁了一种连衣带裙多扣拌长衫,既省布合体,又劳动方便。后来,她被选进宫中封为“黑娘娘”,因过不惯官廷生活,穿不惯又肥又大的山河地理裙,就穿起从前自己剪裁的多扣拌长衫。皇上认为她擅自改变官廷服饰有罪,就赶她出宫,并一脚踢中她后心而死去。关东满人听到黑娘娘死的消息,大哭了三天,还穿起她剪裁的那种长袍来纪念她。后来,在旗的妇女认为方便,穿的人多了,就叫它为“旗袍”。说也奇怪,凡穿上旗袍的妇女,都变得十分苗条、俊美,据说那是心灵手巧的黑娘娘在晴中帮助她们打扮哩。

当然,这仅仅是民间传说,但也说明这种满族的民族服饰旗袍由原始的宽腰身直筒式逐渐形成现代汉旗妇女喜爱的线条流畅、贴身合体的流线型旗袍,是经历了多少的漫长演变。最早,旗人穿的旗袍,一般不过脚。只有满族妇女出嫁时,才穿过脚旗袍,作为出嫁礼服。因为,满族贵族妇女都穿高跟木屐,所以,她们的旗袍过脚,以便将脚盖住。清世祖入关,迁都北京,旗袍开始在中原流行。清统一中国,也统一全国服饰,男人穿长袍马褂,女人穿旗袍。以后,随着满汉生活的融合,统一,旗袍不仅被汉族妇女吸收,并不断进行革新。特别随着辛亥革命的风云,旗袍迅速在全国普及。从二十年代未到三十年代初,吸收了西方女装盛行的短袍,旗袍亦随之变短,身长仅过膝,袖口缩口,滚边变窄。三十年代中期,旗袍又渐渐变长甚至曳地,两边的权开得很高,里面衬马甲,腰身变得极窄,以至贴体,更显出女性的曲线。四十年代,旗袍再度缩短,而袖子则短到直至全部取消,几乎又回到二百年前的长马甲时代,所不同的只是更加轻便适体,变成流线型。近年来,旗袍款式又有新的改革,出现了后装袖、有肩缝旗袍,暗褶式开衩旗袍、短连袖旗袍、无袖旗袍等等具有当代开放气息的新款式。

『伍』 旗袍的起源

旗袍是民国的国服,盛行于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中国各地。

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民国之初,剪辫发,易服色,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倒大袖与新样式旗袍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风韵洒满人间。

(5)旗袍的发现扩展阅读: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 ,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 ,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 ,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大陆举行的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多选择旗袍作为礼仪服装。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2届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领导人夫人的服装。

『陆』 旗袍的起源是怎么来的

旗袍(Qipao, Chinese dress, choegasam〕 旗袍起源于满族服饰,兴盛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上海。 旗袍qípáo [chi-pao] 为民国时期中国妇女开始穿着的一种带有传统风格的长衫。其式样从满族妇女的袍子改制而成,故称。 鲁迅《朝花夕拾·五猖会》:“赛会虽然不像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 夏衍《法西斯细菌》第三幕:“ 静子 三十一岁,穿着质素的旗袍,已经完全是一个中年的 中国 主妇了。” 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传统旧时时装,被誉为近代中国女性时装的代表。它以其 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近代中国女性贤淑、典雅、性感、清丽,诠释着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城市女性特有的时尚 性情与气质。

『柒』 旗袍的由来是什么

旗袍是我国一种富有民族风情的妇女服装,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由于满族称为“旗人”,故将其称之为“旗袍”。在清代,妇女服饰可谓是满汉并存。

清初,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而汉人妇女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中期,满汉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日盛,甚至出现了“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的情况,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一些达官贵妇中流行起来。

拓展资料: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 ,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 ,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 ,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清代旗装的裁制一直采用直线,胸、肩、腰、臀完全平直,使女性身体的曲线毫不外露。尽管旗袍改于满族妇女的旗装,但旗袍并不是旗装。旗袍是带有中国特色、体现西式审美、并采用西式剪裁的时装。旗装是满族的民族服饰。

民国旗袍起源的原因,有众多学者和当时的媒介认为,民国初女子为寻求思想的独立和女权的解放,效仿男穿子长袍是一个重要原因。

『捌』 旗袍的起源

旗袍的起源:旗袍,最初即“旗人之袍”。说起它的来历,有这么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传说:清朝入关,满人一统天下,旗人的服饰传入中原。一个叫黑妞的满族渔女,皮肤虽黑但很有光泽,人长得很俊俏,身材又好,被誉为“黑里俏”。她为了方便打鱼,就把原本的大套“一统江山”裙,剪裁成窄小的扣裙便装。后来,这个黑妞被选入皇宫,封为“黑娘娘”。旗袍就是由此流传开来的。最早清朝满族女子的旗袍,有单、夹、衬绒和丝棉袍之分。其特点是腰身宽松、平直,袖口宽大,衣长至脚踝。到了清朝后期,“元宝领”用得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脸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裾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至咸丰、同治年间,镶滚达到高峰时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滚,以至几乎难以辨识本来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装饰之繁琐,几至登峰造极的境地。慈禧太后有一张照片:扮成观世音菩萨的样子,旁边李莲英太监扮成童子。这张照片里面慈禧太后穿了一件旗袍,镶滚嵌烫绣贴盘钉样样俱全,可以说是集旗袍工艺之大成。
1911年辛亥革命风暴骤起,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梏。上海又是妇女寻求解放的重镇,加上西洋文化的影响。旗袍一扫清朝矫饰之风,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三十年代旗袍受西方短裙的影响,衣长缩短,袖口相应缩小,比以前更合身了。到了三十年代中期,旗袍盛行,衣长加长,两边叉开升高,腰身紧绷,显示女性的曲线美。四十年代,旗袍式样趋向于缩短衣长,减低领高,袖长短至肩下2-3寸,甚至没有袖子,外形如流线型。上海女人将旗袍演绎得千姿百态,楚楚动人。

与旗袍的发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白鞋配什么色的裤子 浏览:675
冬天穿靴子配什么裤子好看图片大全 浏览:936
正装蓝色白色衬衫吗 浏览:213
浅灰色中长款外套配什么裤子 浏览:131
羽绒服的制作全部过程 浏览:491
腿长的人夏天穿什么裙子图片 浏览:340
黑色西装陪什么帽子 浏览:447
巴宝莉的风衣为什么那么贵 浏览:168
男朋友生日送皮带是什么意思 浏览:733
这条丝巾多少钱英语怎么说 浏览:893
火影忍者带土穿晓旗袍 浏览:540
男生什么裤子陪粉色衣服好看 浏览:251
用纸折盒子做帽子视频教程 浏览:783
儿童如何快速学会提裤子 浏览:543
白色上衣配什么样的牛仔裤图片 浏览:447
美妙旋律校服 浏览:870
自爆马甲是什么意思 浏览:341
蓝灰色上衣配裤子图片 浏览:345
白色外套配丝袜好看吗 浏览:870
白色衬衫配黑色背带裤好看吗 浏览: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