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旗袍起源于中国
是的。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贰』 旗袍对中华民族的意义
楼主喜欢旗袍吗?和我一样!我的空间里传了不少旗袍的照片,有兴趣,可以去踩踩哦!
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它以其 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 性情与气质。
起源
旗袍起源于中国上海。
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是贵族的衣饰,现代意义的旗袍,诞生于20世纪初叶,盛行于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女性服装的代表。行家把上个世纪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全国各地。当时上海是上流名媛的福地,她们热衷于游泳、打高尔夫、飞行术、骑马,奢华的社交生活和追赶时髦,注定了旗袍的流行。由于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后来出现了“改良旗袍”,从遮掩身体的曲线到显现玲珑突兀的女性美,使旗袍彻底摆脱了旧有模式,成为中国女性独具民族特色的“国服”。
旗袍的美是一种典雅而高贵的美,这种由旗袍内涵所决定的文化品位限制了它的普及、大众化,同时它对穿着者的要求也十分苛刻,这不仅仅表现在对身体的要求上,同时也表现在对穿着者内涵及气质表现上,而且,旗袍的出现对背景、环境、气氛要求特别讲究,我们不能设想一个菜贩身着旗袍脚趿拖鞋的模样,这是对美的糟塌,我们同样也不能接受一个身着旗袍的女人不停地挖鼻孔和吐口水。旗袍的美是一种距离的美,一种静止的典雅美。
历史
20年代——倒大袖与新样式。
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30年代——黄金时代(i)
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40年代——黄金时代(ii)
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说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
20年代以后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50年代——也有过灿烂的一瞬
1956年,据说前苏联的某领袖人物到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人的服装要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新面貌,于是,政府号召“人人穿花衣裳。”这时出现的旗袍比以往增添了健康自然的气质。不妖、不媚、不纤巧、不病态,符合当时"美观大方"的标准,而且更为实用……
60、70年代——被冷落的20年
从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传统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灾难。
80、90年代——辉煌难再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经远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来开放后的国土上显得有些落伍了。不过,在80、90年代却出现了一种具有职业象征意义的"制服旗袍"。为了宣传和促销等目的,礼仪小姐、迎宾小姐以及娱乐场合和宾馆餐厅的女性服务员都穿起了旗袍。
审美
旗袍的京派与海派 京派与海派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海派风格以吸收西艺为特点,标新且灵活多样,商业气息浓厚;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
……
关于“旗袍”的内容还有好多好多,实在打不完了,介绍你一个网址,上去看吧!很详细的!!
http://ke..com/view/.htm
『叁』 旗袍为什么代表中国
旗袍明显是旗人穿的才叫旗袍,旗人满清八旗。。什么传统服饰,胡说八道。。
『肆』 中华服饰这么多,为什么旗袍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符号
因为我们中华民族一直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所以这个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也许我们看不懂藏文,也许我们弄不明白苗族的巫术或者学习到新疆舞的精髓,到了觉得能一眼看出各个民族文化在服饰上的体现。因为它是最简单也是最吸引人的,站在众多服饰文化中,唯独旗袍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符号,这不仅是因为它沿用至今的缘故。
东方女性并不是以精致的面孔或者是魔鬼的身材出名的,都怪你,是更多的水种,清水芙蓉般的女性曲线美。这种美不像是给你一种眼前一亮的牡丹那样的明艳,而是越久越见其香的一株桂花,或者一抹茶香,而旗袍则符合东方女性的曲线美。她对于前身和后腰以及下摆的设计,正好符合东方女性三点的美。最后,其他不像其他民族服饰那样繁重,穿起来也比较的方便,所以正是以为这种简单,才能在历史潮流中一直存在吧。
『伍』 191.旗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服饰。旗袍是:( ) A.左襟压右襟B....
191.旗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服饰。旗袍是:(A)
A.左襟压右襟;
B.右襟压左襟。
『陆』 旗袍代表中国什么象征
旗袍是清朝旗人女服演变过来的,民国官妓、院妓、街妓所著,旗袍是妓服,与曰本的和服同义。
『柒』 很多人说旗袍是中华文化不可替代的象征,你认为呢
有人就要问了,遥想民国时期,摩登一点的女子几乎人人都穿旗袍,那么,那些旗袍如今还有没有呢?
服饰不容易保留,时光荏苒,数十年后,当年的旗袍的确已很少保存下来了。
可是南京民俗收藏家高松先生就藏有数十件珍贵的民国旗袍,不仅如此,高松还收藏数个民国女子用过的小拎包。旗袍和拎包搭配在一起,讲述着发生在古城南京里的一幕幕“花样年华”。
高松给我们看了一些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南京老照片,那个岁月,南京街头——太平路、新街口、夫子庙的女子,几乎人人身着旗袍,衬托出迷人的曲线,透露出隐隐的性感。
而长期生活在南京的宋美龄、沈慧莲、蒋碧微等民国著名女子们,她们在公共场合也往往以旗袍示人。高松说,这些民国名媛身着的,也多为在南京本地定制的旗袍。
高松所说的“南京本地旗袍风格”,可以诠释为端庄、大方、得体,“这与当时南京作为首都的社会风气和时尚风向有关,西洋的文化虽然对南京有浸染,但却不像上海滩那样‘欧风劲吹’。
因此,欧美女装的潮流不太容易在南京本地旗袍的设计和制作中体现出来,体现得最多的反而是浓浓的民族风味!”高松说。
太艳丽的旗袍其实不多
不过,细细品鉴,高松收藏的旗袍中依然有不容易看见的时尚元素,“你看,这些旗袍摆在这里,似乎很平常,但只要上了窈窕女子的身体,便能够通过领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长、开衩的高矮,来展现女人的曼妙曲线。”
高松说,南京留存至今的旗袍虽然不多,但依然可以分为多种款式,比如,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领有高领、低领、无领;袖口有长袖、短袖、无袖;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等等。
『捌』 为何说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饰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大陆举行的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多选择旗袍作为礼仪服装。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2届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领导人夫人的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