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女装百科 > 棉旗袍外罩

棉旗袍外罩

发布时间:2021-06-28 10:02:00

旗袍的面料有哪几种

丝绸、棉、棉麻、锦缎、乔其立绒、金丝绒等等,目前又有真丝双绉、绢纺、电力纺、杭罗等真丝织品。

Ⅱ 高档旗袍面料有哪些

1、真丝面料的旗袍
真丝是旗袍的主要制作面料之一,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柔软细腻,光泽温柔。拥有顺滑的手感和良好的垂坠感,丝质的旗袍整体充满了奢华贵气,很适合出入正式场合。

2、香云纱面料的旗袍

香云纱为原生态传统面料,以桑蚕丝为原料,属于比较高端的品种。穿着它做成的旗袍,走动会产生沙沙声,还具有防水防晒的优点,色泽古朴怀旧,经久耐穿,手感又挺爽柔润,非常适合有古典韵味的知性女子。

3、丝绒面料的旗袍
丝绒是一种又轻又保暖的面料,手感丝滑,柔韧,亲肤,与人体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利用丝绒制作出的旗袍更是旗袍中的经典,最能展现东方女子神韵。丝绒旗袍不但面料看上去比绸缎旗袍温柔很多,保暖功能也是更胜一筹。粗略可见的肌理和质感显得厚重,很适合秋季穿着。

4、棉麻面料的旗袍

棉麻面料就是由棉和麻纤维混纺而成的一种面料。做成旗袍,款式既朴素又大方,也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手感柔软,质朴,穿着舒适,不同于丝质旗袍的光芒万丈,更显韬光养晦,凸显少女感,也适合日常穿着。

Ⅲ 锦丝棉面料的旗袍好吗

锦丝面料做旗袍非常好看。第四年了,面料比较垂比较光滑,这样做起来的旗袍非常有幸非常好看。

Ⅳ 做旗袍用什么布料

做旗袍的材质:制作旗袍的有布料,丝绸、锦缎等,目前又有真丝双绉、绢纺、电力纺、杭罗等真丝织品。棉布料不适合做旗袍。

近代旗袍进入了立体造型时代,衣片上出现了省道,腰部更为合体并配上了西式的装袖、旗袍的衣长、袖长大大缩短、腰身也越为合体。 现代旗袍是是式样简洁合体的线条结构代替精细的手工制作。

旗袍的样式很多,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双襟;领有高领、低领、无领;袖口有长袖、短袖、无袖;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还有长旗袍、短旗袍、夹旗袍、单旗袍等。旗袍款式的变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变化。

(4)棉旗袍外罩扩展阅读:

现代旗袍的外观特征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征:右衽大襟的开襟或半开襟形式,立领盘纽,摆侧开衩,单片衣料,收腰,无袖或短袖等。

开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征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旗袍的京派与海派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海派风格以吸收西艺为特点,标新且灵活多样,商业气息浓厚;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

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演变,旗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装。经典相对稳定,而时装千变万化。但时装设计师常从经典的宝库中寻找灵感,旗袍也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之一。

旗袍是近代兴起的中国妇女的传统时装,而并非正式的传统民族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有焕然一新的现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加之可欣赏度比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价值。

现代穿旗袍的女性虽然较少,但现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传统韵味,同时又能体现时尚之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Ⅳ 江姐身穿旗袍外罩毛线背心的服装样式曾被人称为“江姐式”。

我来帮你支招,仿古式;蓝色棉布做旗袍,手工毛衣或搭一件薄绒衣。

现代式;用蓝布做旗袍。沙布面料做外套

我就这磨想的,因为我也扮演江姐。

Ⅵ 旗袍的材质主要有哪些

旗袍的材质对于中国的传统服饰——旗袍,其材质当然也被我们中国这样的丝绸大国,面料之乡充分的里样拉。其中主要有:真丝旗袍、织锦旗袍、丝绸旗袍、丝绒旗袍、棉布旗袍、改良旗袍、绸缎旗袍等。 对于夏天的旗袍首先是真丝旗袍,由于材质的特殊性质,在夏天旗袍穿着在身上不仅仅要体现女性完美、迷人的身材,还要能抵挡夏日的酷暑烈日。对于真丝,这样穿着在身上吸汗能力很强,不粘身体,透气性好,绝对把舒适和美观这2个服装最重要的元素融合在了一起,应该是爱漂亮MM的首选了。 另外再推荐丝绒旗袍,过去六七十年代的时候还没有如此好的面料,那时的冬天爱美的女性就只能穿着绸缎旗袍来显示自己迷人的身姿。但是如今高科技发达的今天,丝绒是一种又轻又保暖的面料,用它来制作旗袍不但面料看上去比绸缎旗袍薄了很多,但是它的保暖功能却是更胜一酬,这样就让那些希望在人人都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冬天也能体现自己玲珑可人的身材的MM有了追求的目标。另外这里想告诉爱美的女人,如果确实是严寒的时候你完全可以在旗袍外搭配一件风衣,这样不仅能体现出一种复古的怀旧情怀,还能抵御寒冷,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在这里想说一下改良旗袍,虽然旗袍是中国服装的国粹,但是现在世界都在说小,只能叫做世界村,那么任何的服装是没有界限的,旗袍也在为了适合更多的人而自身进行着改变。旗袍改良首先是把单一的款式上只有一件装改为套装,一式两件,上为一件上衣,下为一个及膝筒裙,上衣可以是以黑色为主,在袖口及衣领部分配于红色,或者是全红的套装,让少女们更加活泼可爱。有的甚至还可以让上班族的白领们也穿出中国风味来,让你在办公室成为焦点。另外除了长袍,适合寒冬的旗袍还有其他的一些选择,比如棉袄,就是一种很实用的旗袍,可以御寒,而款式方面就比较单调,比较传统,中年的女性可以选择这一类的旗袍。甚至连儿童的旗袍在这些地方都可以看见,大都以浅色为主。因此不要以为旗袍是女性的专利,在一些店铺还可以为男士订制褂子,到时可以一家大小都是旗袍打扮,别有一番味道。除了旗袍,你还可以选择与旗袍相衬的绣花鞋,红红的刺绣布面高跟鞋,是新与旧的结合,或者索性选择完全旧式的平底绣花鞋,红红黄黄的。还可以选择一个绣花的小坤包,是完全手缝的,那精致的程度只叫你惊讶不已,而价钱却不怎么高。 对于旗袍的种种改良,起宗旨当然就是让更多的人爱上中国的特色,中国的旗袍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世界。

Ⅶ 旗袍外面搭什么外套好看

旗袍外面搭配一件针织面料的薄衫更好看,因为旗袍很衬身材,外套太厚重,整个人看起来比较臃肿,所以薄衫是最好的选择。

Ⅷ 旗袍一般使用什么布料

做旗袍的材质:制作旗袍的有布料,丝绸、锦缎等,目前又有真丝双绉、绢纺、电力纺、杭罗等真丝织品。

棉布料不适合做旗袍。

(8)棉旗袍外罩扩展阅读 :

旗袍样式繁多。

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具有适应现代生活的机能性。

既有西方流行的影子而不同于中国传统袍服,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象征的新时尚流行和服装审美的特点,可为中西服饰交融的设计典范。

旗袍,中国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是民国20年代之后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Ⅸ 请问那种清末民初的那种象旗袍一样的袄叫什么阿

满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其服饰高雅华丽,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并对中国的服饰文化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 由于寒冷的生活环境和射猎生活的需要,过去满族人无论男女,均多穿“马蹄袖”袍褂。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以后,“旗人”的装束,便成为“旗袍”(满语称“衣介”)。 清初,旗袍的式样一般是无领、大襟、束腰、左衽、四面开衩。穿着既合体,又有利于骑马奔射。出猎时,还可将干粮等装进前襟。这种旗袍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个是无领。努尔哈赤为统一衣冠,曾厘定衣冠制,规定“凡朝服,俱用披肩领,平居只有袍”。即常服不能带领子,只有入朝时穿的朝服方可加上形似披肩的大领;二是在窄小的袖口处还接有一截上长下短的半月形袖头,形似马蹄,俗称“马蹄袖”。平时绾起来,冬季行猎或作战时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起到了类似手套的保暖作用,又不影响拉弓射箭,故又称之为“箭袖”(满语称之为“哇哈”)。满族入主中原以后,“放哇哈”成为清朝礼节中的一个规定动作,官员入朝谒见皇上或其他王公大臣,都得先将马蹄袖弹下,然后再两手伏地跪拜行礼。 旗袍的外面还习惯套一件圆领、身长及脐、袖长及肘的短褂。因这种短褂最初是骑射时穿的,既便于骑马,又能抵御风寒,故名“马褂儿”。清初,马褂儿是八旗士兵“军装”,后来在民间流行起来,具有了礼服和常服的性质,其式样、面料也更加繁多。满族人还喜欢在旗袍外穿坎肩。坎肩一般分为棉、夹和皮数种,为保暖之用。样式有对襟、琵琶襟、捻襟等多种。 而作为有清一代“时装”的满族女式旗袍,则多有发展。当初在北京等地曾盛行“十八镶”的做法,即镶十八道衣边才算好看,样式也变成宽袍大袖;辛亥革命后,旗袍样式由肥变瘦;在20世纪30代初受西方短裙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30年代中又加长,两边开高衩,并突出曲线美;40年代又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用料广泛,棉、毛、丝、麻和各种化纤衣料均可。旗袍除有长、短袖之分之外,还分皮、棉、单、夹数种,便于在不同季节穿用。经过不断改进的旗袍,一般样式大致为:直领,窄袖,右开大襟,钉扣绊,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侧开叉;讲究做工和色彩搭配,大多在领口、袖口和衣边上绣有各色图案的花边。如此既衬托出女性身材之美,又显得文雅大方。具有东方色彩的旗袍现已成为中国妇女普遍喜爱的中式服装。 旗袍和“旗头”、“旗鞋”等搭配起来,就构成了满族妇女典型的传统服饰装束。 “旗头”指的是一种发式,也称发冠。类似扇形,以铁丝或竹藤为帽架,用青素缎、青绒或青纱为面,蒙裹成长约30厘米、宽约10多厘米的扇形冠。佩戴时固定在发髻上即可。上面还常绣有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花朵、缀挂长长的缨穗。“旗头”多为满族上层妇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结婚时方以为饰。戴上这种宽长的发冠,限制了脖颈的扭动,使身体挺直,显得分外端庄稳重,适应于隆重场合。 “旗鞋”款式独特,是一种高木底绣花鞋,又称“高底鞋”、“花盆底鞋”、“马蹄底鞋”等。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后镶在鞋底中间脚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状通常有两种,一种上敞下敛,呈倒梯形花盆状。另一种是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马蹄。“花盆底”和“马蹄底”鞋由此而得名。除鞋帮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木跟不着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绣或串珠加以装饰。有的鞋尖处还饰有丝线编成的穗子,长可及地。这种鞋的高跟木底极为坚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无损,还可再用。高底旗鞋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中青年女子穿着。穿这种高底鞋走起路来显得姿态优美。老年妇女的旗鞋,多以平木为底,称“平底鞋”,其前端着地处稍削,以便行走。 满族的帽子种类较多,主要分为凉帽和暖帽两种。过去,满族人常戴一种名为“瓜皮帽”的小帽。瓜皮帽,又称“帽头儿”,其形状上尖下宽,为六瓣缝合而成。底边镶一约3厘米宽的小檐,有的甚至无檐,只用一片织金缎包边。冬春时一般用黑素缎为面,夏秋则多用黑实地纱为面。帽顶缀有一个丝绒结成的疙瘩,黑红不一,俗称“算盘结”。帽檐下方的正中钉有一个“标志”,称“帽正”,有珍珠、玛瑙的,也有小银片、玻璃的。相传这种帽最早始于明代初期。因其为六瓣缝合,取“六合”,即天地四方“统一”之意,故盛行起来。满族入关以后,受中原文化影响,也取其“六合统一”之意,开始戴用此帽,而且颇为流行。现在,在有关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电视、电视剧中,我们仍能经常看到它的影子。 早期满族男人多穿双脊脸的叫做“大傻鞋”的一种便鞋。鞋面多用青布、青缎布料。鞋前脸,镶双道或单道黑皮条。鞋尖前凸上翘,侧视如船型。妇女除“旗鞋”和平底便鞋(平底鞋鞋面上皆绣花卉图案,鞋前脸多绣有“云头”)外,还有一种“千层底鞋”。“千层底鞋”用多层袼褙做鞋底,故得此名。鞋面多为布料,一般不绣花卉等图案,多在劳动中穿用。 还有一种很有特点的鞋,叫乌拉(靰鞡)鞋,多为满族百姓冬季穿用。用牛皮或猪皮缝制,内絮靰鞡(乌拉)草,既轻便,又暖和,适于冬季狩猎和跑冰。 满族妇女是脚穿旗鞋,身着旗袍,头带旗头;满族男子一般也是穿长袍,只是长袍外面常罩上一件坎肩(马甲)。 满族的女式旗鞋,称为“寸子鞋”,亦称“马蹄底鞋”。鞋底中间即脚心部位嵌上3寸多厚的木头,用细白布包上,木跟不着地的地方,常用刺绣或穿珠加以装饰,因鞋底平面呈马蹄形,所以得名;还有一种鞋的底面呈花盆形状,称为“花盆底鞋”;老年妇女和劳动妇女所穿旗鞋以平木为底,称为平底绣花鞋,亦称“网云子鞋”。满族的女鞋,表面都有绣花,而袜子多为布质,袜底也纳有花纹。 男式旗鞋是满族及爱新觉罗家族具有民族特色的鞋,又叫“兀拉”,是用兽皮或家畜皮制成。帮底相连,形状前平后圆,口方,前脸上聚皮纳褶,四周安有六个小耳,穿皮条或麻绳系紧。冬季鞋内放兀拉草,轻便、暖和。贵族则穿靴,上朝穿方头朝靴,平时穿一种薄底短筒轻便靴,俗称“快靴”,也叫“爬山虎靴”。还有一种家制布鞋,大多是厚底、素帮、圆口或方口式,鞋脸上镶着皮条制成的单梁或双梁。 旗袍是满族最有特色的服装。满语为“衣介”,也就是长袍的意思。男子的旗袍是无领(也有圆领的)捻襟、窄袖(也称箭袖、马蹄袖)扣绊、两面或四面开衩、束带。箭袖或马蹄袖,平时挽起,冬季打猎或作战时放下,覆盖手背,用以御寒,后来成为清朝礼节中的一个规定动作。开衩本是为了上下马方便,后成了区分等级的标志。皇族宗室开四衩,官吏士俗开两衩。还有一种便服,不开衩的袍,俗称“一裹圆”。 坎肩是满族男子服装特色之一。坎肩(又称背心、马甲),是一种无袖短衣。有单、夹、棉、皮等几种。满族猎户多穿毛朝外的皮坎肩。女子的坎肩多用布制,四边镶有彩条。另外,满族坎肩的样式也很多,常见的有对襟直翘、对襟圆翘、捻襟、琵琶襟、一字襟、人字襟等。还有一种多纽扣的马甲,称为巴图鲁坎肩。坎肩也正是以这种独有的魅力,流传至今,成为各民族人民喜爱的一种服饰。 女式旗袍基本与男式相同,只是多一些装饰而已。女式旗袍除也是直立式的宽襟大袖长袍外,下摆及小腿,有绣花纹饰。满族妇女往往在衣襟、领口、袖边等处,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根据季节变化,还可分为单、夹、棉、皮等几种。 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旗袍逐渐废弃,女旗袍则不断演化,由宽腰直筒式逐渐变成了紧身合体的曲线型、流线型,成为代表中华民族的一种女式服装。 满族人的发式是继承了金代女真人之习俗。男子发式是“半剃半留式”, 这与满族先民女真人的“辫发垂肩,留脑后发”有一定承袭关系。满族妇女“辫发盘髻”的习俗,也是来自女真遗风。“两把头”是满族妇女最具有代表性的发式,即将头发夹于头顶,分成两绺,结成横长式的发髻,以高髻为尚。再将后面余发 成一个“燕尾”式的长编髻,压在后脖领上,使脖颈挺直,加之穿高底旗鞋,走起路来分外端庄、文雅。 清代中期以来,满洲贵族妇女盛行顶戴“大拉翅”(旗头)。它是由“两把头”的发式发展而来的。 满族男子一般戴礼帽。大凡礼帽,一般都在顶珠之下装有短翎管,用来佩饰羽翎。日常满族男子戴的,还有圆形瓜皮便帽。

Ⅹ 我想做旗袍不知道那个面料的好

1、日常穿用可选用花素全棉府绸或涤棉细布制作的旗袍,既朴素又大方。日常生活中的旗袍就是要简单实用。

2、用织锦缎、古香缎等面料做成的旗袍,花型典雅,富有民族气质,有气质的新娘一定要试一下这种旗袍,会让你更加古典迷人。

3、采用针织涤纶缝制的旗袍,则具有挺括、平整、光滑、端庄之感,且价格适宜。光滑面料的旗袍会在太阳下闪着光,有一种神秘的感觉。

4、真丝印花绸、柔姿纱等面料做成的旗袍,穿着舒适、凉爽、大方,显得自然、俏丽。还有一丝霸气在里面。

5、其实旗袍也分高、中、低三个档次,价格从几千元到几十元不等。旗袍价格高低的关键,在于面料和做工。用真丝、亚麻等面料制作的旗袍价格相对便宜,通常几百元就能买到,而用绸缎、蕾丝等面料制作的旗袍,价格较高,要上千元一件。

6、旗袍面料的种类不是很多,面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旗袍的价格,面料知识价格的一种原因,相同的面料旗袍的价格是不一样的,这就和师傅的做工有很大的关系,要问旗袍的哪种面料好,这是没有绝对的回答的,只有你喜欢的才是好的,如果你有足够的金钱可以找一个技术高超的师傅给你做,但这个价格是非常的昂贵。

(10)棉旗袍外罩扩展阅读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大陆举行的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多选择旗袍作为礼仪服装。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2届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领导人夫人的服装。

与棉旗袍外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瑞格牌羽绒服 浏览:820
木美羽绒服 浏览:3
女式外套新款羊剪绒 浏览:419
阆中多维校服 浏览:719
莲塘一中校服 浏览:639
穿低匡威配什么裤子 浏览:392
男士韩式丅恤中袖小领衬衫 浏览:816
胖人穿衬衣搭什么裤子好看图片 浏览:559
女生穿裙子的里面穿什么裤子 浏览:269
款儿童羽绒服 浏览:15
小马甲写的书 浏览:689
机车款外套贴身好还是宽松好 浏览:253
怎么样织小宝宝衣 浏览:776
韩国女生风衣都是什么牌子的好看 浏览:873
雾蓝灰羽绒服配什么颜色裤子好看 浏览:626
男生什么衣服配校服好看 浏览:398
织围巾上的图案好看图片欣赏 浏览:13
土褐色风衣 浏览:621
淡粉色的衣服搭什么裤子好看 浏览:20
哺乳期多少文胸够用 浏览: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