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漂亮,
长袍马褂繁琐,
所以就慢慢的退出历史舞台了。
2. 为什么民国时期女人穿的衣服比男人的好看,比如旗袍就很好看但是长衫唐装中山装就很难看
现在的中式男装很洋气,又叫青年装。。老中青学生娃娃都可以穿。。好帅气的
3. 清朝末期男子长袍马褂,满族女子的旗袍,汉族女子的上衣下裳制服
有照为证--看清朝末期的服饰这里谈论服饰,以“有照为证”为原则,俾与“老照片”之名相符。
清初,在“男从女不从”大原则下,汉族妇女的服饰仍然沿袭明代旧制,以衫裙为主。满族妇女则保持了入关前的古老习俗。乾隆年间,满汉女装相互渗透,大襟、右衽,短而窄的袄裙渐渐取代衫裙,成为女子服装中的主流。
嘉庆以后,女子服装了无生气,变化甚少,袄裙似乎成了唯一的女装,与男子长袍相仿。这种波澜不兴的惨状,才女张爱玲曾发过如下感叹:“我们不大能够想像过去的世界,这么迂缓,安静齐整——在满清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
一代又一代的人穿着同样的衣服而竟不觉得厌烦!”长袍与短袄:夫妇的盛装合影
4. 请问女的穿的叫旗袍,男的穿的叫什么啊
男的穿的是长袍马褂。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 ,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国民政府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公布的《服制条例中》正式将蓝长袍、黑马褂列为“国民礼服”。长袍马褂是一种男性服饰名,为男性传统服饰,由长袍与马褂两部分组成。
长袍,为大襟右衽、平袖端、盘扣、左右开裾的直身式袍,这种没有马蹄袖端的袍式服饰在清代原属便服,称为“衫”、“袄”,又俗称“大褂”。马褂,对襟、平袖端、身长至腰,前襟缀扣襻五枚。马褂原为清代的“行装”之褂,后逐渐成为日常穿用的便服。
(4)旗袍女长衫男扩展阅读:
民国建立后,前后约曾颁布过三个全民性的服饰制度,分别为民国元年的《服制案》、民国三年的《祭祀冠服制》、民国十八年的《服制条例》,另有汪伪政权的《国民服制条例》。
民国元年(1912),北洋政府制定了一个《服制案》,公布了男女礼服条文,男款礼服较为繁杂,分大礼服和常礼服,常礼服又分为甲乙两类,其中大礼服和甲种常礼服再细分为昼用和晚用两种,均以西方的燕尾服、晨礼服等服饰为蓝本;乙种常礼服则为长袍和马褂组合的套装,来自晚清的男子便服。
民国三年(1914)曾公布过有《祭祀冠服制》,为根据古经书臆造的祭服(“士庶”祭服可通用乙种常礼服),带有浓厚的以等级尊卑为特征的帝制时代舆服制度色彩,国民政府时期被废除,此不详叙。
到民国十八年(1929),国民政府又重新制定了一个《服制条例》,条文由礼服、制服和附则三章构成并有附图。此条例台湾地区一直到2000年之后才被正式废除。
5. “旗袍”最早是男子的象征,后来为什么成为女性专属
在民国服饰史上,旗袍可以说是一笔最惊艳的“糊涂账“。
民国时期,孙中山喊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可反讽的是,不久便兴起了旗袍。曹聚仁曾在《上海春秋》一书中说:“前清亡而旗袍兴,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变化”。
大约到1934年左右,旗袍从革命回归古典,既摆脱西化的模范,也摆脱对旗人妇女的模范,成为时人需求的袍子。
与此同时,象征勇武的男子旗袍,却在新的时代里成为了文雅之袍,甚至文雅到酸腐如孔乙己的长袍。再后来,男人穿长袍,就仿佛女人穿裙子一般,具有女性的特征了。
6. 长衫与旗袍的区别。
旗袍是过去的富家小姐太太穿的, 30-40年代,好多男人上衣是长衫, 一般女佣也穿长衫 '
款式不同,质地不同.
7. 男人可不可以穿女人旗袍,戴胸罩
可以穿,我就带了胸罩,穿旗袍在街上逛,乘公交,坐地铁,逛超市,逛旗袍店等,很舒服,很满足,没什么,只要敢做第一次,以后就胆子大了,放松自我,给自己的爱好一个愉快的心情,不要压抑自己,那样更痛苦。
8. 女生旗袍男生配什么衣服
女生配旗袍,男生就配中山装,是一个年代的衣服,版型看起来相当搭配。
旗袍,中国女性的传统服装 ,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中山装是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服装。很多著名人物如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都常穿着中山装。由于中国著名政治人物毛泽东经常穿着中山装示人,所以西方人称呼中山装为“毛装”(Mao Suit),但中国却从未有如此称呼;日本人称呼中山装为“人民服”。
9. 唐装女士叫旗袍男士的叫什么
世俗的来看,唐装就是旗袍马褂。对外国人来说,中国特色的衣服都是唐装,从旗袍马褂到肚兜,戏曲服饰、舞蹈服饰,等等等等……男女的都叫旗袍,有时候还套马褂。唐装是一个集合,旗袍是唐装裏面的一个元素。
10. 女人穿的款式叫旗袍,男人穿的款式,不能也叫旗袍,那叫什么呢
女人穿的款式叫旗袍,
男人穿的款式叫中山装,
或者西装,唐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