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星光大道老金全名叫什么
原名贾静源艺名金金!安徽人,京剧科班出身!
『贰』 和贝多芬一样的人有谁
贝多芬为“乐圣”,其他享有世界美誉的音乐家如下:
1、“钢琴诗人”弗里德里克·肖邦
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2、“音乐之父”巴赫
以器乐作品(例如勃兰登堡协奏曲和戈德堡变奏曲)以及人声音乐(例如圣马修激情和B小调弥撒)而闻名。自19世纪巴赫复兴运动以来,他通常被视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3、“音乐神童”莫扎特
莫扎特乐于接受传统曲式,并对其作巧妙的运用。他在音乐史上的重要性在于重塑并定义了古典音乐,不同于巴赫的均衡完美、贝多芬的桀骜不驯。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
4、“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海顿
海顿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一生共创作了100余首交响曲、80余首弦乐四重奏、30部左右的歌剧,以及弥撒曲和宗教礼仪曲、康塔塔、清唱剧等。
5、PS:“乐圣,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
『叁』 2008上海黄金大奖赛时刻表
9月20日
2008年上海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项目与运动员名单
男子100米
迈克尔·弗拉特 牙买加
哈里·埃基内斯 英国
内斯塔·卡特 牙买加
罗纳德·波格农 法国
马克·伯恩斯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吉姆·柯林斯 圣基茨和尼维斯
胡凯 中国
张培萌 中国
陆斌 中国
男子200米
罗德尼·马丁 美国
布莱丹恩·克里斯帝安 安哥拉
布莱恩・津加伊 津巴布韦
克里斯蒂安·马尔克姆 英国
马龙·德沃尼西 英国
采明·道格拉斯 荷兰
李明轩 中国
赵嘉欢 中国
于亮亮 中国
男子400米
安吉洛•泰勒 美国
迈克尔·马修 巴哈马
博沙恩·杰克逊 美国
加里·基卡亚 刚果
LJ·凡·扎尔 南非
周杰 中国
张崇 中国
姜波 中国
男子800米
维弗雷德·邦盖 肯尼亚
弗雷德·耶哥 肯尼亚
阿迈·拉劳 摩洛哥
杰奥夫瑞·罗诺 肯尼亚
罗伯特·拉特豪厄斯 荷兰
加斯图斯·科尔齐 肯尼亚
慕布莱尼·穆劳德兹 南非
那比尔·马迪 阿尔及利亚
戴夫·坎贝尔 伊朗
杰奥福瑞·科贝特 肯尼亚
李翔宇 中国
唐宝军 中国
夏秀东 中国
男子5000米
西里斯·西恩 埃塞俄比亚
丹尼尔·科曼 肯尼亚
费克勒·切尔克斯 埃塞俄比亚
芒阿塔·恩地瓦 肯尼亚
伊萨克·松戈克 肯尼亚
杰姆斯·卡利亚 卡塔尔
托马斯·朗格斯瓦 肯尼亚
麦克·齐根 肯尼亚
斯拉司·基布鲁托 肯尼亚
本杰明·基布拉加特 乌干达
史迪芬·基布罗蒂奇 乌干达
萨勒·瓦加·贝通那 埃塞俄比亚
李维·马特波 肯尼亚
乔司派·贝特 肯尼亚
马修·基索里奥 肯尼亚
布阿布代拉·塔里 法国
约瑟夫·考斯根 肯尼亚
乔纳森·科门 肯尼亚
马吉福 中国
秦川 中国
男子110米栏
戴龙·罗伯斯 古巴
大卫-奥利弗 美国
马塞尔·范·德·威斯滕 荷兰
莫里斯· 维格诺 牙买加
瑞恩·威尔森 美国
格利高里·塞多克 荷兰
罗伯特·科隆堡 瑞典
谢文俊 中国
纪伟 中国
洪啸峰 中国
男子跳远
马辛·司塔尔扎克 波兰
萨利姆·斯迪里 法国
安德里·马克哈尔切夫 乌克兰
米吉尔·帕特 美国
法布里斯·拉皮埃尔 澳大利亚
肯塔·贝尔 美国
提亚哥·蒂亚斯 巴西
翁永峰 中国
苏雄峰 中国
于震威 中国
男子跳高
莱纳斯·托恩布莱德 瑞典
凯特·莫法特 美国
安德列·斯尔诺夫 俄罗斯
杰西·威廉姆斯 美国
托拉·哈里斯 美国
亚历山大·舒斯托夫 俄罗斯
阿尔桑德罗·塔罗提 意大利
杰曼•梅森 英国
唐纳德·托马斯 巴哈马
迈克尔·比利内克 波兰
王臣 中国
徐欣 中国
张树峰 中国
男子三级跳远
顾俊杰 中国
吴波 中国
谢遵鹏 中国
FUJIBAYASHI Nobuaki JPN
仲敏维 中国
朱书靖 中国
SOGAME Shin-ya JPN
陈金森 中国
男子铅球
托马斯•马耶夫斯基 波兰
克里斯蒂安·康特维尔 美国
亚当·尼尔森 美国
加瑞斯·约翰逊 美国
迪兰·阿姆斯特朗 加拿大
丹·泰勒 美国
米兰·哈波拉克 斯洛伐克
姚永光 中国
许中楠 中国
王广甫 中国
女子100米
维罗尼卡·坎贝尔 牙买加
托里·爱德华兹 美国
奥鲁达莫拉·奥萨耶米 尼日利亚
戴比·福格森 巴哈马
查德拉·斯特鲁普 巴哈马
劳瑞·威廉姆斯 美国
詹尼特·科瓦克 英国
陈珏 中国
蒋兰 中国
女子400米
谢莉卡·威廉姆斯 牙买加
凯丽·索瑟顿 英国
罗斯玛丽.怀特 牙买加
谢瑞法.洛伊德 牙买加
阿纳斯塔西娅·卡帕钦斯卡亚 俄罗斯
克里斯汀.奥鲁格古 英国
王金萍 中国
郑智慧 中国
黄美玲 中国
女子1500米
吉里特.布尔卡 埃塞俄比亚
梅塞莱切.梅尔卡姆 埃塞俄比亚
伊比蒂萨姆.拉克霍沃德 摩洛哥
伊琳娜.杰拉加特 肯尼亚
爱斯玛瑞沃克.贝克勒 埃塞俄比亚
海伦.科里瑟罗伊 英国
索尼娅.罗曼 斯洛文尼亚
埃瑞娜.丽丝钦斯卡 乌克兰
琳达.科杰卡 波兰
珍妮特.杰普克塞盖 肯尼亚
南希.拉加特 肯尼亚
安娜.蜜莘科 乌克兰
安娜.杰库布扎克 波兰
马莉莲·奥克罗 英国
奥尔加·科耶基娜 俄罗斯
刘青 中国
金源 中国
女子100米栏
道恩•哈佩尔 美国
尼克尔.戴比 美国
塞拉.克莱斯顿 英国
丹妮尔.凯瑞瑟斯 美国
坎迪斯.戴维斯 美国
叶弗婕尼亚.斯尼格 乌克兰
海利亚丝·方丹 美国
刘静 中国
王丽 中国
蒙园 中国
女子400米栏
塔莎.丹弗斯 英国
蒂法妮·罗斯· 威廉姆斯 美国
希娜.托斯塔 美国
安娜斯塔丝亚·拉布茜约克 乌克兰
安娜· 杰森 波兰
叶卡特瑞娜.比科尔特 俄罗斯
伊芙婕娅·伊萨克娃 俄罗斯
王辉 中国
丁洁琴 中国
女子撑杆跳
叶莲娜.伊辛巴耶娃 俄罗斯
范妮萨·博斯拉克 法国
斯特茜·德拉吉拉 美国
达吉雅娜·波诺娃 俄罗斯
卡罗琳.希金斯特 德国
斯韦特拉娜·费奥法诺娃 俄罗斯
埃里卡.巴托里娜 美国
娜斯蒂佳·瑞思琪-瑞尔贝格 德国
李玲 中国
高淑英 中国
女子三级跳远
弗朗索瓦•姆邦戈 喀麦隆
塔蒂安娜•莱贝德娃 俄罗斯
雅格丽·萨维格尼 古巴
莉丽雅.库吕克 乌克兰
奥克萨娜·乌德莫托娃 俄罗斯
安娜.皮耶提克 俄罗斯
奥尔加.萨拉杜哈 乌克兰
玛瑞加.塞斯塔克 斯洛文尼亚
徐婷婷 中国
李倩 中国
以上并不是最终的运动员名单,近期可能仍有变更,敬请关注上海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官方网站
『肆』 黄美廉故事
黄美廉六岁时,她还无法走路,妈妈听说患有脑性麻痹者到二、三十岁仍是在地上爬,妈妈无法想象她的未来,绝望的想把她掐死,再自杀。
奇妙的是,当爸爸妈妈悉心照顾她,且不断为她祷告时,她的四肢渐渐有力了,会自己吃饭、会自己站立,虽然一拐,一拐,但总算可以跨出人生的第一步。
童年,她因无法像别的小孩子一样,自由自在的玩耍、奔跑,还要面对许多异样的眼光,一些小孩会嘲笑她,用手、石头或棒子打她,看她气得发抖或哇哇大哭,那些小孩子就越发得意。
在这些坎坷的生长过程中,父母亲的爱的扶持、和来自她所信的耶稣所赐的力量,带她渡过生命中每一个难关。另一位恩师--小学二年级的班导马治江老师,在她小小心灵中,给她鼓励与支持,使她拾回信心,这些都是她深觉感恩的。
(4)金娅海伦女装大衣扩展阅读:
黄博士的故事还有许多:
台湾的黄美廉女士,是一位先天性的脑性麻痹患者,全身布满不正常的高张力,且无法言语。
但是,黄美廉女士却靠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对人生无比的乐观,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她不仅在美国南加州大学拿到了艺术博士的学位,还到处办自己的画展,现身说法,告诉人们对生命的热爱。
『伍』 张海迪热爱生命的故事。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1991 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 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和孩子们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 1995 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1997 年被日本 NHK 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1983 年 5 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陆』 张海迪,安徒生,爱迪生海伦凯勒的童年
海伦凯勒! ~她是一个聋盲哑
1880年6月27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
1882年1月因患猩红热致盲致聋。
1887年3月安妮·沙利文成为凯勒的老师。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02–1903撰写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译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4年6月以优等成绩大学毕业。
1908–1913 著《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应邀去好莱坞主演电影。
1924年成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
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
1930年旅游英国。
1931–1933年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访问法国、南斯拉夫、英国。
1936年10月20日老师安妮·沙利文去世。
1942–1952年出访欧、亚、非、澳各大洲十三国。
1953年美国上映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著《老师:安妮·沙利文·梅西》 荣获哈佛大学荣誉学位
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1960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颁布“海伦·凯勒”奖金。
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1968年6月1日与世长辞。
海伦凯勒延生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塔斯比亚城。她天生聪明伶俐,出生不到六个月,便能清楚地说出「tea」(茶)、「water」(水)等几个单字,对周遭事物的感受性更是敏锐。
刚满周岁那年,一天傍晚,母亲趁太阳西下以前,放了一盆热水为海伦凯勒擦洗身子。可是,当母亲自浴盆把海伦凯勒抱了起来,放在膝盖上,正想拿条大毛巾替她包裹身子的时候,海伦凯勒的目光,突然被地板上摇晃不定的树影给吸引了过去。她好奇地看著,看得很入神,眼珠子动也不动一下,而且还忍不住伸长小手扑了过去,好像非得揪住它不可。
当时,母亲虽然已经注意到海伦凯勒的眼神,但是看在母亲的眼里,树影不过是平常又自然的现象,没什麼好大惊小怪的。所以,她万万没有想到海伦凯勒会使出这麼原劲儿往前倾,结果不小心一溜手,竟让海伦凯勒滑倒在地,哇哇大哭个不停。母亲知道女儿受了惊吓,飞快地将海伦凯勒搂进怀里,连哄带骗了好一阵子,海伦凯勒才安静了下来。
事隔不久,母亲一个人静静回想这件事情发生的经过,她发现海伦凯勒的观察力似乎特别灵敏。通常一个周岁大
的婴儿,应该是懵懵懂懂的,对什麼事情都没有企图深入了解的倾向,可是海伦凯勒却别有细腻的之思,甚至於想用自己的肢体去感受变化的奇妙。当然,跟大人比起来,海伦凯勒的表现并不成熟,如果跟其他的婴孩相比,可就不能不算特殊了。
而为人父母的,能幸运地生下一个天赋优异的小孩,当然是得意洋洋罗!每逢亲朋好友到家里做客,不谈起女儿也就罢了,一旦话题转到海伦凯勒身上,母亲心满意足的喜悦,就会自然而然地从言谈中流露了出来。
但是这份喜悦到底能持续多久呢?当父母亲正兴高鸟烈畅谈海伦凯勒美好未来的当儿,海伦凯勒却莫名其妙生了一场大病,这场大病不但夺走了父母心中的希望,更使海伦凯勒变成一个看不见、也听不见的小女孩。
可怜的海伦凯勒,该如何去面对一个没有光线,没有声音的世界呢?这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通常教育一个五官健全的孩子,已经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了,更何况海伦凯勒又瞎又聋!也许,父母亲他们可以猜测、也可以想像海伦凯勒的心情,但是他们绝对无法体会,就如同海伦凯勒无法体会正常人的生活一样,他们真的无从体会。
起先,父母亲采用实验的方法,一次又一次地尝试,虽然他们失败过无数次,但是日子久了,也摸索出不少要领,他们除了被动地猜想海伦凯勒的比手画脚,有时也教导海伦凯勒凭藉肢体动作,表达喜怒哀乐。
另外,海伦凯勒也学习运用触觉去感受周遭的事事物物。就这样一点一的累积,四、五年以后,大凡孩子们用眼睛、耳朵能感受的,海伦凯勒都能以触摸的方式领略。只是父母亲不是残障教育的专家,所以海伦凯勒学到的肢体语言,只有父母才看得懂,至於外人可就很难说了。
向来关心女儿的父母亲,也一直挂心这个问题,尤其他们想到自己终有年老体衰的一天,到时候要是海伦凯勒仍然不能跟外人沟通,那海伦凯勒往后的遭遇,将是非常悲惨的。於是,在海伦凯勒七岁那年,他们从外地请来一位受过专门训练的苏利文老师。
苏利文老师跟海伦凯勒很投缘,她们认识没有几天就相处融洽,而且海伦凯勒还从苏利文老师那里学会了认字。
一天,老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了「水」这个字,海伦凯勒不知怎麼搞的,总是没法子记下来。老师知道海伦凯勒的困难处在哪儿,她带著海伦凯勒走到喷水池边,要海伦凯勒把小手放在喷水孔下,让清凉的泉水溅溢在海伦凯勒的手上。接著,苏利文老师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水」这个字,从此海伦凯勒就牢牢记住了,再也不会搞不清楚。
不过,苏利文老师认为,光是懂得认字而说不出话来,仍然不方便沟通。可是,从小又聋又瞎的海伦凯勒,一来听不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二来看不见别人说话的嘴型,所以,尽管她不是不能说话的哑巴,却也没法子说话。
为了克服这个困难,苏利文老师替海伦凯勒找了一位专家,教导她利用双手去感受别人说话时嘴型的变化,以及鼻腔吸气、吐气的不同,来学习发音。当然,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不过,海伦凯勒还是做到了。 盲人作家海伦凯勒,除了突破官能障碍学会说话,更奉献自己的一生,四处为残障人士演讲,鼓励他们肯定自己,立志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海伦凯勒这份爱心,不但给予残障人士十足的信心,更激起各国人士正视残障福利,纷纷设立服务机构,辅助他们健康快乐的过生活。
张海迪:
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张海迪的故事] [凤凰卫视主持人鲁豫与张海迪的对话——真实美丽张海迪(节选)] 20多年过去了,今年就要47岁的张海迪,在人们心目中的光环似乎渐渐消去。经历了癌症的折磨,爱情婚姻的争议,死亡的挑战,……依然坦然面对鲁豫。她会说些什么…… 张海迪:最早大家知道我的名字的时候,我才26岁,今年就要47岁了,20多年过去了,时间是真的很快,但是当时那些我有时候回想一下,我就觉得像做梦一样,而且想想还是觉得像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鲁豫:你还记得当时你被神话的最厉害的那段时间,你大概每天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张海迪:每天生活不得安宁,我当时每天收到的信,都是用麻袋来装的,一麻袋一麻袋的送到我的单位,送到我的家里,那个时候一点没有办法,而且在我家里,就是成批成批的人,有的多则上百,少则几十个,或者是几个人,每天都去,我们一定要见见海迪,我看她一眼行吗?鲁豫:但是从外人看来,比如从我看来,有一天,张海迪好象就从我的视线消失了,然后就很少听到她的消息。就感觉慢慢地,你不知道你自己主动就淡出我们的视线,还是外界在慢慢远离你。到底是一种双向选择,还是纯属你个人的选择?张海迪:大概,我觉得是双向,因为首先是我觉得是我个人的。我个人我觉得我应该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特别是我选择了这个职业,作为作家,是应该在幕后工作的,而不是在前台。因为我不是一个演员,我不是去演戏,我不需要登舞台,因为我的工作应该是大家看不见的,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当大家看不见我的时候,可能正是我在事业的长河里艰难跋涉的时刻。那么在这个宣传媒体上,他们对一个人物的宣传,对我来说,应该是比较长久的了。一直到现在还经常有什么一个版一个版地写海迪了或者是怎么样。但是,当时到了1986年,这个情况会好了一些。 (解说)1991年,张海迪接受医生诊断,得知鼻部患有黑色素癌。于是,她经历了生命中第6次大手术。鲁豫:那手术过程很痛苦吧?张海迪:非常痛苦,应该说是从剥离到缝合这段时间,因为这么一点点地方,上海最好的医生为我治疗,已经是作了最大的努力,而且这么一点地方缝了四十多针。很小很小的针,虽然那个线很细但对我来说好像是拉一根麻绳。但是作为一个女性,我觉得,我承受了男性都难以承受的那种痛苦。这种痛苦不仅仅是皮肉的,最重要的是精神的。当时作完手术以后我的手也很凉,也有些颤抖,但是我没有叫一声。我出来的时候,我爱人正在外面等着我,他的手我这么一摸,比我还凉。后来我就跟他讲,我说我有一种感觉,如果我要是在白色恐怖时期被敌人抓了去,我什么也不会说,我说你会说吗,他说我也不说。我说不,你会说。那个时候不能笑了,因为脸上太疼了,不能笑了,但是我自己知道我能够忍受世界上最难以忍耐的痛苦。鲁豫:你那个时候一滴眼泪都没掉过吗?张海迪:没有,从小到现在从来没有因为病痛而掉过眼泪。我这个人是非常富有感情的,但是从来没有因为病痛掉过眼泪。总是因为别离,离开了自己亲人,离开朋友,然后什么什么,眼泪汪汪,就这样。大家等一下可以吗,我是看着表上厕所。鲁豫:我发现海迪身上有一点超出常人,那就是对时间的敏感。由于她从胸部以下,身体完全没有知觉,所以必须非常严格的遵守时间。每隔两个小时,必须要使用一次洗手间,而每一次她并不需要旁人的提醒,也不需要上闹钟,好像身体里面已经有了一个自然的生物钟,到时间就会提醒她。海迪告诉我说,这是她用了40年的时间,养成的一个习惯。 (解说)手术后,张海迪身体状况差到了极点,但她依然坚持就读吉林大学哲学系,攻读研究生课程。两年后,获得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坐着轮椅的哲学硕士。鲁豫:42年跟疾病一直这样相伴,不知道一种什么感觉,一种什么状态?张海迪:有的时候我自己想想,偶尔也有热泪盈眶的时候,自己为自己感动。因为什么呢,有的时候,这么想想,哎呀,特别是有时候我跟我妈妈聊起来。有时候就讲说,妈妈你说,我如果当时病了,我坚持十年,二十年,我都可以坚持,三十年我也可以坚持。真的,如果我能够坚持四十年的话,我觉得真的是非常非常不容易,因为我要战胜很多别人根本就看不见的东西。那么就是得克服很多别人根本想象不到的困惑和障碍。鲁豫:但是你为什么没有放弃呢?张海迪:没有放弃是,每天都想想放弃,但是每天又把它拾起来。我觉得又把生命的火焰,就是已经将要熄灭的火焰,小心翼翼地,就像我前几天跟他们讲的,我说我自己每天都想放弃,又像一团小火焰一样把它拾起来。这个小火种我吹一吹,我又让它变成我心灵的篝火,越吹越大,越吹越大,让它继续燃烧。鲁豫:一直以来,张海迪被人们视作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我们心目当中总觉得英雄和常人不一样,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七情六欲。但张海迪和每一个平凡的女性一样,从小就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充满了追求。当然她品尝过爱情的幸福,也遭受过失恋的打击。不过她说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解说)1970年,张海迪跟随父母,来到山东聊城莘县农村。在那里,少女时代的张海迪情窦初开,有了初恋。张海迪:有一天我喜欢一个男孩子,那个男孩子非常非常喜欢我,就是在我们那个小小的县城里。但是就是经历了这么几年之后,大概,这个是我没有想到的,有一天就是他忽然带着一个女孩子到我家,一直到现在我都记着那个女孩子。那是个冬天,她穿着一件当时很少见的,因为她从外地来,穿着一件很少见的毛大衣,毛毛领子,是这样子的我就觉得就像冬妮娅穿的那种,那个衣服一样,因为我们那个地方当时很冷的。他进来了以后说,啊,海迪,这是我的表妹。那天还是一起去看电影,他们推着我去看电影,他就告诉我这是他的表妹。但是当时我非常敏感的就是看了这个女孩子,她真的也非常漂亮,那么健康。就是从这天以后,我的感觉就是,我喜欢的那个男孩子,他真的疏离了我。在这个时候我才感觉到什么呢,我就觉得,真的那个地方太小了,那个我的残疾太重了。那么就是说他在做现实的,和想象中的爱情决择的时候,他必定要偏向社会世俗的一些方面,我能理解。我愿意把这痛苦自己咀嚼掉,我相信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我就不会痛苦了,果真是这样。经历了非常大的痛苦。后来以至于于我做什么事情还像以前一样。有的时候我的朋友推我去看电影,去露天剧院去看电影。看电影的时候,我这个朋友去了,我真的很想看看他,很想在看他一眼。但不一定是面对面的,面对面是不可能的,他不敢对我的眼睛,我更不愿意看见他的眼睛,我愿意远远的默默的看一看。后来就是我的朋友推着我,就是走过一个胡同的时候,正好他在胡同紧那头,我这么一看,他跟那个女孩子,就是他的表妹走在一起,我心里当时真的像,你知道吗,什么叫针扎。鲁豫:我明白那种感觉。张海迪:我真的知道是针扎的感觉,我们每个女性,我觉得应该经历那样疼痛,爱情真的是,就是像莎士比亚说的,爱情就是让人尝遍天下所有的滋味,如果真的一开始就是甜蜜的话,不经历这种疼痛的话,一个女性她就不是完整的。鲁豫:那后来呢,除了感情这种疼痛,感觉其他的滋味尝过吗?酸甜苦辣你应该都尝过,包括甜美。张海迪:甜美的确是有过,这里面还有就是我经历的。像我有一个男性的朋友,当时去看我的时候,他给我留下一句话,让我就想了,就是想了好几年,他说,海迪,他说,等我下次再来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真的你获得了幸福,就这么一句话,当时我们都非常的隐晦。后来几年之后,他在很远的地方,也是知识青年,在黄河军马场,在那个地方,这件事情我极少跟别人说。过了一些年,有一天他给我寄来一封信,这封存信里面夹了个照片,这个照片看了以后,我接着就撕了。鲁豫:为什么?张海迪:因为(照片上)他跟一个女性站在一个台阶上,一个楼房的台阶上,他站的高一点,女性站的低一点。他后面写的什么呢,就是说,海迪,我已经结婚了,我的爱人是做什么什么的。他非常非常平淡的就说这样的话,而且还寄给我这样的照片,我想他很可能期待我的祝福。而他对我来说,就好像一颗子弹,一下子,不说是一颗子弹吧,就像一把利剑一下子扎了我一下,就是那种疼痛就是甚至让我全身都猛的一下子抽搐了,让我就从那个幻梦中一下子回到了现实,并且一瞬间会觉得现实是非常的冷酷,是如此冷酷。我一次一次的追求,一次一次的又失掉了。 (解说)张海迪的丈夫是王佐良,在山东师范大学教外语。两人的结合是在1982年。他们没有举行婚礼,一切都在都在平静中度过,如同现在一样。鲁豫:记得在90年代初期的时候,报纸上曾经有过一阵子争论,张海迪到底应不应该结婚,对于这些争论张海迪自己是一笑至之,她说早在1982年,她家喻户晓之前,就已经结婚了,经历过将近20年的婚姻生活,我们以外人的角度来看,如果不是那张轮椅,这对夫妇跟中国千百万平凡的夫妇没有太大的差别。鲁豫:在见张海迪之前,我心里一直有点顾虑,我怕她不愿意谈到自己的情感经历和家庭生活,但海迪非常的坦率,在做这个访问的时候,海迪的先生和妹妹都在家里,海迪也完全不避讳我们,不时指挥自己的老公帮自己垫一下垫子,或者倒一杯咖啡,我能够感觉到海迪是这个家庭的中心,倒不是因为全家人由于她的病情,而要围着她转,而是海迪身上就有这样一种力量,把周围的人凝聚在一起。 (解说)张海迪夫妇没有孩子。10年前,他们收养这只小狗,取名“板凳”。夫妻俩对它疼爱倍至,让人觉得它就是他们的孩子。鲁豫:关于张海迪,我听到过这样两种声音,有的人说,像她这样一个聪明的有才气的女子,却要承受身体上这么大的痛苦,老天实在是太不公平了。但也有人说,张海迪什么都有了,有名气,有地位,出了那么多书,还要求什么呢。但海迪跟我说,她愿意放弃所有这一切,只希望能有一个健康的,正常的身体。我想这一点普通人是很难理解的。海迪在一起我们谈到了死亡,我问她如果自己来撰写自己的墓志铭,她会写些什么?海迪说,她会这么写,这里躺着一个不屈的海迪,一个美丽的海迪。
安徒生:
他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尔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终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于朋友——商人麦尔乔家中。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早期主要撰写诗歌和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
“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此后数年,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这样的童话集。其后又不断发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渐搁笔。近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
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柒』 关于一部我小时侯看过的国产动画
少年英雄历史上有很多
砸缸救人的司马光
铲除鳌拜的少年康熙等等
下面给出一个具体例子供参考
[解题过程]
少年英雄周公瑾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群雄纷争的三国时期,英雄人物风起云涌。但有一个人,潇洒倜傥,卓绝不凡的名垂青史,他就是周瑜。
周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帮助孙策创建江东大业,屡战屡胜。吴郡人民看到周瑜年轻有为,英俊潇洒,都亲热地称他为周郎。
战功累累、屡战屡胜孙策临终前嘱咐孙权:“外事不决问周瑜”可见周的能力不同一般。在征讨江夏太守黄祖的战斗中,周瑜屡立战功,灭了这支队伍,成为东吴最有威望的人。
曹操攻取荆州后,实力大大强于东吴,东吴有些人就主张归顺投降,但周瑜极力主战,并指出曹军外强中干,有四个致命弱点。并和刘备联合最终在赤壁打败曹军,使曹操多年囤守北方不敢南下。作为赤壁之战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周瑜将随这一著名战役名垂千古。900年后,苏轼还在江边凭吊:“...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少年英雄,英年早逝公元211年,周瑜在出征的路上生病死去,时年36岁。孙权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换上丧服,亲自为他料理后事,悲痛万分。大家纷纷回想起周瑜一生的累累战功以及他开朗的性情,宽宏的气度,待人的和气和谦虚,不禁激起对这位英年早逝的一代英雄深深的怀念之情。《三国演义》中对周瑜的一些描述是欠缺历史依据的。
『捌』 她的名字是海伦(用英语怎么说。)
其实你有空的时候可以找一些资料来练习,参加英语角都是不错的练习方法!如果要找英语学习中心 我都是工作.好.下班九点后才回家上线ABC天丅英语中心上课 不过学英语是个长久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它需要不断地积累才行;多听、多读、多记、多练,每天如此,持之以恒,相信过段时间 你会惊奇的发现自己的英语有很大的进步..霍金,张海迪,史铁生张海迪,1年秋天在济南出生。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网电修理工.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1年,《中国青年》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介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张海迪的故事][凤凰卫视主持人鲁豫与张海迪的对话——真实美丽张海迪(节选)]0多年过去了,今年就要岁的张海迪,在人们心目中的光环似乎渐渐消去。经历了癌症的折磨,爱情婚姻的争议,死亡的挑战,……依然坦然面对鲁豫。她会说些什么……张海迪:最早大家知道我的名字的时候,我才岁,今年就要岁了,0多年过去了,时间是真的很快,但是当时那些我有时候回想一下,我就觉得像做梦一样,而且想想还是觉得像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鲁豫:你还记得当时你被神话的最厉害的那段时间,你大概每天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张海迪:每天生活不得安宁,我当时每天收到的信,都是用麻袋来装的,一麻袋一麻袋的送到我的单位,送到我的家里,那个时候一点没有办法,而且在我家里,就是成批成批的人,有的多则上百,少则几十个,或者是几个人,每天都去,我们一定要见见海迪,我看她一眼行吗?鲁豫:但是从外人看来,比如从我看来,有一天,张海迪好象就从我的视网消失了,然后就很少听到她的消息。就感觉慢慢地,你不知道你自己主动就淡出我们的视网,还是外界在慢慢远离你。到底是一种双向选择,还是纯属你个人的选择?张海迪:大概,我觉得是双向,因为首先是我觉得是我个人的。我个人我觉得我应该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特别是我选择了这个职业,作为作家,是应该在幕后工作的,而不是在前台。因为我不是一个演员,我不是去演戏,我不需要登舞台,因为我的工作应该是大家看不见的,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当大家看不见我的时候,可能正是我在事业的长河里艰难跋涉的时刻。那么在这个宣传媒体上,他们对一个人物的宣传,对我来说,应该是比较长久的了。一直到现在还经常有什么一个版一个版地写海迪了或者是怎么样。但是,当时到了1年,这个情况会好了一些。(解说)11年,张海迪接受医生诊断,得知鼻部患有黑色素癌。于是,她经历了生命中第次大手术。鲁豫:那手术过程很痛苦吧?张海迪:非常痛苦,应该说是从剥离到缝合这段时间,因为这么一点点地方,上海最好的医生为我治疗,已经是作了最大的努力,而且这么一点地方缝了四十多针。很小很小的针,虽然那个网很细但对我来说好像是拉一根麻绳。但是作为一个女性,我觉得,我承受了男性都难以承受的那种痛苦。这种痛苦不仅仅是皮肉的,最重要的是精神的。当时作完手术以后我的手也很凉,也有些颤抖,但是我没有叫一声。我出来的时候,我爱人正在外面等着我,他的手我这么一摸,比我还凉。后来我就跟他讲,我说我有一种感觉,如果我要是在白色恐怖时期被敌人抓了去,我什么也不会说,我说你会说吗,他说我也不说。我说不,你会说。那个时候不能笑了,因为脸上太疼了,不能笑了,但是我自己知道我能够忍受世界上最难以忍耐的痛苦。鲁豫:你那个时候一滴眼泪都没掉过吗?张海迪:没有,从小到现在从来没有因为病痛而掉过眼泪。我这个人是非常富有感情的,但是从来没有因为病痛掉过眼泪。总是因为别离,离开了自己亲人,离开朋友,然后什么什么,眼泪汪汪,就这样。大家等一下可以吗,我是看着表上厕所。鲁豫:我发现海迪身上有一点超出常人,那就是对时间的敏感。由于她从胸部以下,身体完全没有知觉,所以必须非常严的遵守时间。每隔两个小时,必须要使用一次洗手间,而每一次她并不需要旁人的提醒,也不需要上闹钟,好像身体里面已经有了一个自然的生物钟,到时间就会提醒她。海迪告诉我说,这是她用了0年的时间,养成的一个习惯。(解说)手术后,张海迪身体状况差到了极点,但她依然坚持就读吉林大学哲学系,攻读研究生课程。两年后,获得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坐着轮椅的哲学硕士。鲁豫:年跟疾病一直这样相伴,不知道一种什么感觉,一种什么状态?张海迪:有的时候我自己想想,偶尔也有热泪盈眶的时候,自己为自己感动。因为什么呢,有的时候,这么想想,哎呀,特别是有时候我跟我妈妈聊起来。有时候就讲说,妈妈你说,我如果当时病了,我坚持十年,二十年,我都可以坚持,三十年我也可以坚持。真的,如果我能够坚持四十年的话,我觉得真的是非常非常不容易,因为我要战胜很多别人根本就看不见的东西。那么就是得克服很多别人根本想象不到的困惑和障碍。鲁豫:但是你为什么没有放弃呢?张海迪:没有放弃是,每天都想想放弃,但是每天又把它拾起来。我觉得又把生命的火焰,就是已经将要熄灭的火焰,小心翼翼地,就像我前几天跟他们讲的,我说我自己每天都想放弃,又像一团小火焰一样把它拾起来。这个小火种我吹一吹,我又让它变成我心灵的篝火,越吹越大,越吹越大,让它继续燃烧。鲁豫:一直以来,张海迪被人们视作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我们心目当中总觉得英雄和常人不一样,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七情六欲。但张海迪和每一个平凡的女性一样,从小就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充满了追求。当然她品尝过爱情的幸福,也遭受过失恋的打击。不过她说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解说)10年,张海迪跟随父母,来到山东聊城莘县农村。在那里,少女时代的张海迪情窦初开,有了初恋。张海迪:有一天我喜欢一个男孩子,那个男孩子非常非常喜欢我,就是在我们那个小小的县城里。但是就是经历了这么几年之后,大概,这个是我没有想到的,有一天就是他忽然带着一个女孩子到我家,一直到现在我都记着那个女孩子。那是个冬天,她穿着一件当时很少见的,因为她从外地来,穿着一件很少见的毛大衣,毛毛领子,是这样子的我就觉得就像冬妮娅穿的那种,那个衣服一样,因为我们那个地方当时很冷的。他进来了以后说,啊,海迪,这是我的表妹。那天还是一起去看电影,他们推着我去看电影,他就告诉我这是他的表妹。但是当时我非常敏感的就是看了这个女孩子,她真的也非常漂亮,那么健康。就是从这天以后,我的感觉就是,我喜欢的那个男孩子,他真的疏离了我。在这个时候我才感觉到什么呢,我就觉得,真的那个地方太小了,那个我的残疾太重了。那么就是说他在做现实的,和想象中的爱情决择的时候,他必定要偏向社会世俗的一些方面,我能理解。我愿意把这痛苦自己咀嚼掉,我相信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我就不会痛苦了,果真是这样。经历了非常大的痛苦。后来以至于于我做什么事情还像以前一样。有的时候我的朋友推我去看电影,去露天剧院去看电影。看电影的时候,我这个朋友去了,我真的很想看看他,很想在看他一眼。但不一定是面对面的,面对面是不可能的,他不敢对我的眼睛,我更不愿意看见他的眼睛,我愿意远远的默默的看一看。后来就是我的朋友推着我,就是走过一个胡同的时候,正好他在胡同紧那头,我这么一看,他跟那个女孩子,就是他的表妹走在一起,我心里当时真的像,你知道吗,什么叫针扎。鲁豫:我明白那种感觉。张海迪:我真的知道是针扎的感觉,我们每个女性,我觉得应该经历那样疼痛,爱情真的是,就是像莎士比亚说的,爱情就是让人尝遍天下所有的滋味,如果真的一开始就是甜蜜的话,不经历这种疼痛的话,一个女性她就不是完整的。鲁豫:那后来呢,除了感情这种疼痛,感觉其他的滋味尝过吗?酸甜苦辣你应该都尝过,包括甜美。张海迪:甜美的确是有过,这里面还有就是我经历的。像我有一个男性的朋友,当时去看我的时候,他给我留下一句话,让我就想了,就是想了好几年,他说,海迪,他说,等我下次再来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真的你获得了幸福,就这么一句话,当时我们都非常的隐晦。后来几年之后,他在很远的地方,也是知识青年,在黄河军马场,在那个地方,这件事情我极少跟别人说。过了一些年,有一天他给我寄来一封信,这封存信里面夹了个照片,这个照片看了以后,我接着就撕了。鲁豫:为什么?张海迪:因为(照片上)他跟一个女性站在一个台阶上,一个楼房的台阶上,他站的高一点,女性站的低一点。他后面写的什么呢,就是说,海迪,我已经结婚了,我的爱人是做什么什么的。他非常非常平淡的就说这样的话,而且还寄给我这样的照片,我想他很可能期待我的祝福。而他对我来说,就好像一颗子弹,一下子,不说是一颗子弹吧,就像一把利剑一下子扎了我一下,就是那种疼痛就是甚至让我全身都猛的一下子抽搐了,让我就从那个幻梦中一下子回到了现实,并且一瞬间会觉得现实是非常的冷酷,是如此冷酷。我一次一次的追求,一次一次的又失掉了。(解说)张海迪的丈夫是王佐良,在山东师范大学教外语。两人的结合是在1年。他们没有举行婚礼,一切都在都在平静中度过,如同现在一样。鲁豫:记得在0年代初期的时候,纸上曾经有过一阵子争论,张海迪到底应不应该结婚,对于这些争论张海迪自己是一笑至之,她说早在1年,她家喻户晓之前,就已经结婚了,经历过将近0年的婚姻生活,我们以外人的角度来看,如果不是那张轮椅,这对夫妇跟中国千百万平凡的夫妇没有太大的差别。鲁豫:在见张海迪之前,我心里一直有点顾虑,我怕她不愿意谈到自己的情感经历和家庭生活,但海迪非常的坦率,在做这个访问的时候,海迪的先生和妹妹都在家里,海迪也完全不避讳我们,不时指挥自己的老公帮自己垫一下垫子,或者倒一杯咖啡,我能够感觉到海迪是这个家庭的中心,倒不是因为全家人由于她的病情,而要围着她转,而是海迪身上就有这样一种力量,把周围的人凝聚在一起。(解说)张海迪夫妇没有孩子。10年前,他们收养这只小狗,取名“板凳”。夫妻俩对它疼爱倍至,让人觉得它就是他们的孩子。鲁豫:关于张海迪,我听到过这样两种声音,有的人说,像她这样一个聪明的有才气的女子,却要承受身体上这么大的痛苦,老天实在是太不公平了。但也有人说,张海迪什么都有了,有名气,有地位,出了那么多书,还要求什么呢。但海迪跟我说,她愿意放弃所有这一切,只希望能有一个健康的,正常的身体。我想这一点普通人是很难理解的。海迪在一起我们谈到了死亡,我问她如果自己来撰写自己的墓志铭,她会写些什么?海迪说,她会这么写,这里躺着一个不屈的海迪,一个美丽的海迪。1年月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1年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韩国出版。1年度中国作协庄重文文学奖;1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1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1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1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1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1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00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00年1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00年10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00年1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00年1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00年1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1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1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了哲学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着一条道路。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的孩子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1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年她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出残疾人。张海迪先后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11年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1年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称号;1年获聊城地区“三八红旗手”称号;1年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1年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年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1年山东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1年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1年中宣部授予“优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称号;10年山东团省委授予“十大出青年”称号;11年中国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1年济南市政府记大功一次;1年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并再次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1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模范员文艺工作者”称号;1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1年被日本NHK评为“世界五大出残疾人”。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001年被新华社《》杂志评选为“二十位最具影响女性”。1年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出代表。代表作品:《向天空敞开的窗口》、《轮椅上的梦》。你写错别字了,是“史铁生”。史铁生,1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年开始创作,1年和1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老屋小记》和《务虚笔记》获得《作家》1年十佳小说奖。1年当选北京作协主席。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和其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
『玖』 张海迪我的祖国全文
张海迪写的《我的祖国》全文是:
《我的祖国》
作者:张海迪
祖国是什么?也许这是每一个孩子都曾经问过的。我很小的时候也问过我的父亲和母亲,中国就是我的祖国。
可是祖国的概念在我幼小的心中依然模糊,直到有一天父亲和母亲带我去看电影《上甘岭》。片中那优美的旋律深深打动了我: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从此我会唱这支歌了,我也慢慢懂得了祖国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祖国就是广阔的田野、宁静的村庄、密密的树林、绿色的山峦、清凉的小河,祖国就是宽阔的马路、高高的楼房、美丽的公园,还有那些勤劳善良、热情真诚的人们。
有一天母亲带着我坐火车去远行,当火车隆隆驶过黄河铁桥,我看见黄河像一条金色的巨龙从天而降,奔向远方……那一刻我发现大地是那样辽阔、天空是那样高远。
后来我当了作家,我用自己的笔写我生活中的故事,也写壮丽的雪山、浩瀚的沙漠、缥缈的星空。我渐渐懂得了,祖国不仅是我生长的土地,是我感受温暖与亲情的家园,祖国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体,我是其中之一。我为她学习,为她工作,为她创造。当我在欧洲学习和工作期间,祖国更是我常常魂牵梦萦的地方。每当唱起“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的泪水就情不自禁地流下来,仿佛黄河汹涌的涛声就在耳畔……
远在他乡更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长江、黄河从青藏高原逶迤而下,不舍万里,奔向大海。珠穆朗玛峰巍峨屹立在世界屋脊,任凭狂风把头顶的雪雾洒向天边。太平洋的波涛轻轻拍击着宝岛的礁岩,仿佛在亲密地和大陆喃喃私语……
祖国的历史悠久绵长,就像黄河、长江历经千年风雨、千回百转一往无前。回望亘古绵延的历史长河,亿万次锤炼的民族精神就像珠穆朗玛峰一样傲然挺立气冲霄汉。
当孔夫子面对流水感叹生命的消逝,屈原忧国忧民抚剑悲吟,司马迁忍辱负重奋笔疾书,中华民族的血液里就已经被注入了永恒的力量——信仰、责任、关怀、无私。
当李白畅游山水、纵情高歌,杜甫执笔沉思、仰天悲唱,他们给中华民族的子孙留下的,不仅是光焰万丈的诗篇,而且是传承千载的精神——激情、想象、热爱、博大。
当李清照悲切吟哦,岳飞怒发冲冠,他们让我们记住的不是仇恨、不是抱怨、不是叹息、不是畏缩、而是坚韧无畏、勇往直前的宝贵品格。
我们有无数的词语赞颂先辈们在民族灵魂中熔铸的崇高、坚定、克己、宽容、和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我们的祖先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的瑰丽词句,是一个民族的宽广胸怀,也是我们今天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念支撑!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写下这些文字,畔仿佛又听见了那支歌: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9)金娅海伦女装大衣扩展阅读
1、《我的祖国》简介:
《我的祖国》是一部走近今日读者、饱含激情的爱国主义读物,一部以全景式视角反映今日中国辉煌成就的图文读本。全书包含梦想的土地、激情的国家、和谐的家园、希望的社会四个部分,以14个关键词:梦想、尊严、开放、力量、创造、旋律、追寻、速度、激情、和谐、温暖、融通、气象、希望结构文本,既宏阔又微观地阐述这些民族特质在推动祖国进步和繁荣方面具有的意义、价值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