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驾驭旗袍的美眉,都是美女。旗袍对于体型的要求是很高的。
当然个人气质以及肤色也是有要求的。
② 中国旗袍历史时间及创始人
一、旗袍发展的历史
清朝男人的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此风在康熙后期雍正时期最为流行,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代中期始,满汉各有仿效,至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盛,甚至史书有“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之记载。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达官贵妇中流行。妇女服饰的样式及品种至清代也愈来愈多样,如背心、一裹圆、裙子、大衣、云肩、围巾、手笼、抹胸、腰带、眼镜......,层出不穷。
1840年以后进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袭着中国本土文化,许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都会,因华洋杂居,得西文风气之先,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
旗袍是中华女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装。说到传统,人们总要想到封建主义的保守 、 封闭,还有封建主义对妇女的各方面的禁锢。数千年来,中华女性的着装是严肃的。直到现在,严肃而正规的“职业女装”仍然占据着中国女性服装的主要地位。
二、旗袍的发展的过程
服装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样。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 腿以及手足,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完美整体。旗袍的审美,似乎可以从这里谈起 。
(1)旗袍之源~~“枣”(Zao三声)旗袍,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发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
旗人之袍与旗袍枣旗袍不是一个固定的形式,而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把旗袍视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虽看似无大错,但却难免有望文生义之嫌。
(2)民国之初旗袍开始了悄然过渡和发展。
民国20世纪初,中国政治风云跌宕。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剪辫发,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都在为新式旗袍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3)民国初期20年代出现的倒大袖与新样式。
民国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30年代旗袍迎来了它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本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民国的30~40年代,旗袍迎来了它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说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而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50年代里~~旗袍也有过灿烂的一瞬间,那是因为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如果说服装也有流行的话,那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化。
(5)在中国的60年中叶~70年代是旗袍被冷落的20年。
从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一场浩劫,也是旗袍经历的灾难期。
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80~90年代旗袍已是辉煌难再了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经远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来开放后的国土上显得有些落伍了。
③ 《旗袍旗袍》的王九州是谁
听说是按照上海斧头帮帮主王亚樵的原型来刻画的这个人物和故事。
④ 07年有一部旗袍的电视剧
是邱心志和田海蓉主演的《旗袍》,现在网上找不到可以观看的视频
邱心志-饰演林文宣
田海蓉-饰演秀秀
程前-饰演阿多
关晓彤-饰演叶雨稠
孟广美-饰演杨青梅
孙晶晶-饰演秋海棠
马季-饰演汤老板
王雅捷-饰演叶雨稠
午马-饰演叶顺天
叮当-饰演少年阿多
民国初年的某一天,一群匪徒冲进江南乌泽小镇的林家,以平判乱党之名进行满门抄斩,睡梦中的林家小少爷林文宣被—个大他十岁的童养媳秀秀冒死救出火海,并亲眼目睹了父母被杀之场面......
在之后的流浪与乞讨的生活中,五岁的林文宣又与秀秀失散,不得已被卖进戏班学艺,苦不堪言。
多戕的命运并不因他的苦难而停止。辗转在馄饨店学徒的林文宣又被邻家的旗袍店所吸引,之后遇上旗袍大师叶顺天,天生聪慧的文宣对旗袍情有独衷,终于大师收他为徒。在天份与勤奋中,林文宣成为了当年上海滩红极一时的旗袍大师,也因此与秀秀相逢并得到过宋美龄亲书牌匾奖励......
至此,生意兴隆的春水坊旗袍店,招徕同行的嫉妒,一封匿名信又将他推入生命的再次波折,逃回乡下的文宣忍受着失去少年戏班之两小无猜,而后在上海相遇相爱的小雪(秋海棠),忍受着已是姐姐的秀秀的再次失散,娶了叶师父之女,那个一直深爱他却得不到父亲支持的叶雨稠为妻......
在一场牢狱劫难之后,他携妻回到乡下,痛苦于失去亲友的文宣不再做旗袍而是开了家馄饨店。抗日战争爆发,日本的铁蹄踏进了乌泽,为了拒绝为日军队长小野之妻定做旗袍,文宣当夜砍断手指明志。闻讯而来的小野急将他送医院救治,但为时已晚,小野对此很懊悔。凭借小野对文宣的愧疚和好感,文宣为已是游击队长的秋海棠提供日军情报......终于在一次拔据点战斗中,小野和其妻被秋海棠部所歼,小野夫妇临死将其子托付文宣,在没有选择的前提下,他收养了日军孤儿......
抗美援朝时,文宣领导的被服厂为前线立下大功......
文革中,遗孤因揭发家藏四旧“旗袍”而使文宣失去了深爱他的妻子雨稠,精神崩溃的雨稠裹着红布以为旗袍而投河自尽......
深爱文宣,又做过歌女的抗日英雄秋海棠在文革中因历史原因而遭迫害,最终身着珍藏的文宣当年亲手做的白旗袍跳楼身亡......
文宣再次被劳改......
解放前与阿多阴差阳错前往美国的秀秀已嫁大卫、琼斯。因其中国情结,女儿在改革开放时,专来大陆寻亲林文宣,终于在新疆某农场,已是暮年霭霭的文宣依然用当地一种韧草编衣,被艾丽娅发现,此时,当日本遗孤得知自己身世时痛悔不已,双膝跪地,深深忏悔......
往事如烟,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已被岁月送走......
上海隆重举行时装发布会,身着各色旗袍的模特们向人们展示着中国旗袍的高贵、内敛、挺拔而又含蓄的东方之美。
而一代大师林文宣在演绎旗袍之中,付出了自己对美的向往与体现,对爱的诠释与执着,对情的深沉与奉献,对义的秉承与坚持的中华男子之美......
⑤ 谁有艾达王穿旗袍的图片。注意,是旗袍。不是那一套红色套裙哪一件
迅雷离线搜索
⑥ 有没有旗袍起源的故事
旗袍,最初即“旗人之袍”。说起它的来历,有这么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传说:清朝入关,满人一统天下,旗人的服饰传入中原。一个叫黑妞的满族渔女,皮肤虽黑但很有光泽,人长得很俊俏,身材又好,被誉为“黑里俏”。她为了方便打鱼,就把原本的大套“一统江山”裙,剪裁成窄小的扣裙便装。后来,这个黑妞被选入皇宫,封为“黑娘娘”。旗袍就是由此流传开来的。最早清朝满族女子的旗袍,有单、夹、衬绒和丝棉袍之分。其特点是腰身宽松、平直,袖口宽大,衣长至脚踝。到了清朝后期,“元宝领”用得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脸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裾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至咸丰、同治年间,镶滚达到高峰时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滚,以至几乎难以辨识本来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装饰之繁琐,几至登峰造极的境地。
1911年辛亥革命风暴骤起,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梏。上海又是妇女寻求解放的重镇,加上西洋文化的影响。旗袍一扫清朝矫饰之风,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三十年代旗袍受西方短裙的影响,衣长缩短,袖口相应缩小,比以前更合身了。到了三十年代中期,旗袍盛行,衣长加长,两边叉开升高,腰身紧绷,显示女性的曲线美。四十年代,旗袍式样趋向于缩短衣长,减低领高,袖长短至肩下2-3寸,甚至没有袖子,外形如流线型。上海女人将旗袍演绎得千姿百态,楚楚动人。
⑦ 2009年2月上故事会封面女子是谁,就是穿着类似旗袍,然后做了个恭喜发财的动作。
呵呵,怎么这么关心这个问题啊,具体是谁还真不太清楚,故事会到是每期都买。应该是当地的一位知名演员吧。
⑧ 中国第一个设计旗袍的人是谁
杨成贵先生被誉为“中国旗袍设计第一人”,1995年世界妇女代表大会时在北京为参会的三十多位中国女部长、女市长制作的旗袍备受赞誉;曾为蒋经国夫人蒋方良、日本高松宫亲王妃、韩国总统夫人等政要名媛设计制作旗袍……
PS:宋美龄.她有9000件旗袍,也是她把旧式旗袍改为现代旗袍的.
⑨ 一部老电影,其中有一段是,一个穿旗袍的女的,抓一个戴眼镜老头的裆部。求电影名
西游之女妖王
7.9分
主演:苏桐钱雪夷李乐樊浩
导演:贾凯
类型:喜剧魔幻其它
时长:64分钟
年代:2017
地区:内地
简介
⑩ 旗袍的起源
旗袍是民国的国服,盛行于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中国各地。
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民国之初,剪辫发,易服色,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倒大袖与新样式旗袍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风韵洒满人间。
(10)故事会旗袍王扩展阅读: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 ,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 ,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 ,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大陆举行的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多选择旗袍作为礼仪服装。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2届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领导人夫人的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