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急】浴衣和和服有什么特点和区别吗,最好有个图
和服正装的衿大多数是广衿,也就是比浴衣的衿宽一倍,穿的时候要对折。除了和服正装里的“单衣”以及浴衣,其它和服正装都是有衬里的(胴里和八卦);其中和服礼装还会配有比翼(标注衽幅的那一片看上去是双层的)。注:礼装指的是结婚/观礼等红白喜事时穿的正式礼服。
区分正装里的“单衣”和浴衣呢,①一般看材质来分辨。浴衣以半透明棉/麻质地为主,单衣小纹呢正绢/羊毛/麻混毛/化纤的比较多。如果是絽制的呢,平絽的是浴衣。②单衣小纹袖子的角落的那个弧度和浴衣不一样。浴衣的弧度更大更圆润。③单衣小纹广襟和窄襟各占一半。看广襟有没有被对折缝死,看缝线和缝的手法,应该会和衣服其它地方不一样。④部分单衣小纹内侧在屁股位置有再缝一块布,用来加强遮盖力。
以下是平面图:
这是浴衣:
名称 日文(假名)
衣领 衿(えり)
衣襟 衽(おくみ)
前身顷 前身顷(まえみごろ)
后身顷 後身顷(うしろみごろ)
胴里 胴裏(どううら)
八卦 八挂(はっかけ)
② 浴衣和和服有什么不一样
浴衣(ゆかた)是和服的一种,为日本夏季期间的一种衣着。 浴衣是一种较为轻便的和服。顾名思义,浴衣是与沐浴有关的衣着;在日式旅馆中,浴衣是浸过温泉或沐浴後常见的衣着。浴衣亦常见于日本夏季期间各地祭礼、节日及烟花大会中。 浴衣与和服的区别在于:和服面料高档,穿法极其复杂,而浴衣大多是布料。 浴衣与和服的主要区别就是和服比较正式~浴衣比较随意吧! 浴衣是简易的和服 ,价钱比和服便宜很多日本人到了夏天都会穿浴衣, 一般参加到了比较民风的节日,比如盂兰盆也会穿浴衣。日本的传统服装,现在穿着于正式场合。新年庆典、成人仪式、日本婚礼时需要指定穿着服饰。(根据我理解中国人错误理解和服,熟知的基本是浴服)由于穿着繁琐,被谴责为不切实际的服装式样,但它的优点是赋予衣着者以优雅的风度。 和服分男用、女用、儿童用和单衣、夹衣,有“表着”(外袍)、“下着”(内袍)等种类。和服长度一般齐踝,交领,右大襟,宽袖,留身八口,上下无扣无襻,系腰带,衣上印有家族徽记。————————————————————————————————————————————————————————————————————————————————————————————————————————复制的,自己看吧
③ 浴衣与和服的区别~
和服是日本民族的传统服装,它是在依照中国唐代服装的基础上,经过1000多年的演变形成的。日本人将他们对艺术的感觉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了和服上。
和服种类繁多,无论花色、质地和式样,千余年来变化万千。不仅在男女间有明显的差别(男式和服色彩比较单一,偏重黑色,款式较少,腰带细,附属品简单,穿著方便;女式和服色彩缤纷艳丽,腰带很宽,而且种类、款式多样,还有许多附属品),而且依据场合与时间的不同,人们也会穿不同的和服出现,以示慎重(女式和服有婚礼和服、成人式和服、晚礼和服、宴礼和服及一般礼服)。和服本身的织染和刺绣,还有穿著时的繁冗规矩(穿和服时讲究穿木屐、布袜,还要根据和服的种类,梳理不同的发型)使它俨然成了一种艺术品。设计师不断在花色和质地上推陈出新,将各种大胆的设计运用在花色上,使现代印象巧妙地融入了古典形式之和服的历史:
传说中日本神治时代有位依邪那歧命神,他在举行祓除(用斋戒沐浴等方法初灾求福)之事时,常常脱去上衣、袴、带,裸露身体。据后人考证,传说中描述的神治时代相当於日本的原始社会时期,那个时代日本人生活的遗址现已发现数千处,其分布区域,北起北海道,南至九州,几乎遍布全日本。原始社会的日本人以群体方式过著迁徙不定的生活,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和采集(不要总是想到帝国时代去)。也许就是在那个时代,日本人开始了用动物的皮毛或者树叶加工御寒,走出了裸露的时代。
在绳文式文化时代后期(日本新石器时代,相当於前800-前500年)和弥生式文化时代(日本使用弥生式陶器的时代,相当於前300-300年),日本出现了两种基本的服装式样。一种是套头式圆领衫,造型类似於今天的圆领针织套衫;另一种是对襟式,门襟采用左衽,领尖至腰间,等距两初用细绳系结扣接,袖子为筒形袖,长度在膝以上。与上衣配套的还有袴、领巾、於须比。
袴原指穿在下身遮掩於上衣内的一种裆布,但是这裏的袴是指有腿部连接的类似於裤子的下装。男子有一种称为裳的缠腰,缠腰绕系於上衣,由於系结出现褶裥,使服装产生了一些变化。女子大都穿裳,与男子不同的是,女子裳长及地,形式与今天朝鲜妇女”其玛颇为相似。
领巾一般作为装饰搭挂在两肩,搭挂的形式不限,通常是又个人的爱好决定的。在生产劳动中领巾还时常被用作挽系长袖的带子,或者作替代包袱布之用。在别离的场合,人们挥动著领巾,以示依依不舍的心情,它与后来明治时代流行的以挥舞手帕表示告别的作用是一样的。<BR> 於须比是一种比领巾大且长的一种带状织物,蒙在头晌垂绕至腰间。古代日本妇女忌讳被男子窥容,所以用於须比蒙面。
据《古事记》、《日本书纪》、《植轮图集》、《古语拾遗》等文献记载,日本绳文式文化时代后期和弥生式文化时代的服装已经采用楮布、麻布、棉粗布、藤布、科布等植物纤维材料制作,带子是选用倭文布。服装材料的出现笼罩著神话的光晕,如天日鹫神裁楮织布、日长白羽神自创麻布以利民用。 染色在当时已经比较普遍,据《应神记》载景行天皇时,平民已经知道用茜草染红、靛;染青、荩草染黄、橡果染果黑、紫根染紫。染织品大多无纹,偶有一些印纹,一般都是直接利用树叶花草擦印完成的。所用的植物有月草、燕子草、榛、山、忍冬等。
木屐和布袜: 木屐,类似我们俗称的趿拉板儿,一般板下前后安有两齿,是穿和服时用的一种独特的履物。木屐在中国历史悠久,据说春秋时,晋文公出国流亡19年,即位后封赏追随过他的人,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便与母亲隐居绵山。后来,文公几次请他,他都不出来,文公便烧山逼他,谁知介子推却抱树焚死。文公十分痛惜,用这棵树制成木屐,以作纪念。平时,他总是看著脚上的木屐呼唤:悲乎,足下!如果以这个故事为依据,木屐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中国的文献史书中,也不乏木屐的记载。《急就篇》颜师古注中有屐者以木为之,而施两齿,所以践?quot;之语;黄桑柘屐蒲子履,中央有丝两头系(《古乐府》)之语。《晋书?宣帝记》中还有穿木屐征战的记载:关中多蒺藜,帝使军士二千人,著软材平底木屐前行。在宋代,京师长者都穿木屐,仕女出嫁亦以漆画制的彩屐为妆奁。
日本木屐的起源,与中国木屐究竟有何渊源关系,没有可靠的资料以资判断。但是,动晋时志怪小说《搜神记》中描写中国古代木屐云:昔作屐,妇人圆头,男子方头,盖作意欲别男女也。而日本的木屐式样也多为方形,妇女也常用圆头木屐,而且,日本自古便将木屐写作足下,令人深思中日两国木屐的亲缘关系。
布袜,日本写作足袋。最初的布袜,是由两块布缝合在一起,不分趾,在脚面系带。《大宝令》中,原封不动地引用了汉字的袜字,并且规定,皇子以下著礼服时配锦袜;朝服一品以下五位以上著白袜;无位制服配白袜,可见。只供上层社会的人穿用。江户时代的元禄时期(1688-1704年),中国的带有别扣的钱包传入日本,上面的别扣启发了日本的技工,他们将这种别扣应用在布袜上,免去了原先系带的麻烦,穿用起来更方便了。在古代日本,能穿袜子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镰仓时代,日本政府曾规定穿袜子的期间,只限于从当年的十月十日到第二年的二月二日,即使在这一期间,也只能是年过50岁的老人和经过各级官府特殊批准的人,才有这种待遇,这就是所谓的足袋御免。一直到江户时代,这项规定才被废止。
和服的种类:和服的种类很多,不仅有男女和服之分,未婚,已婚之分,而且有便服和礼服之分。男式和服款式少,色彩较单一,多深色,腰带细,穿戴也方便。 女性和服款式多样, 色彩艳丽,腰带宽,不同的和服腰带的结法也不同,还要配不同的发型。已婚妇女多穿留袖和服,未婚小姐多穿振袖和服。此外,根据拜访、游玩和购物等外出的目的不同,穿著和服的图样、颜色、样式等也有所差异。
留袖和服:女性参加亲戚的婚礼和正式的仪式,典礼等时穿的礼服,主要分为黑留袖和色留袖。以黑色为底色,染有五个花纹,在和服前身下摆两端印有图案的,叫黑留袖,为已婚妇女使用;在其他颜色的面料上印有三个或一个花纹,且下摆有图案的,叫色留袖。
振袖和服:又称长袖礼服,是小姐们的第一礼服,根据袖子长度又分为大振袖,中振袖和小振袖,其中穿得最多的是中振袖。主要用於成人仪式、毕业典礼、宴会、晚会、访友等场合。 因为这种和服给人一种时尚的感觉,所以已婚妇女穿中振袖的也越来越多。
访问和服:是整体染上图案的和服,它从下摆,左前袖,左肩到领子展开后是一幅图画,近年来,作为最流行的简易礼装,访问和服大受欢迎。开学仪式,朋友的宴会,晚会,茶会等场合都可以穿,并且没有年龄和婚否的限制。
小纹和服:衣服上染有碎小花纹。因为很适合用於练习穿著,所以一般作为日常的时髦服装,在约会和外出购物的场合,常常可以看到。小纹和服也是年青女性用於半正式晚会的礼服。
丧服:连腰带在内全部为黑色,丧礼时穿。
婚服:结婚时穿的礼服。
浴衣:沐浴之前所穿。
男式和服:男子和服以染有花纹的外褂和裙为正式礼装。除了黑色以外其他染有花纹的外褂和裙子也只作为简易礼装,可以随便进行服装搭配。
素色和服:这是一种单色和服(除黑色以外),如果染有花纹可以作礼服,如果没有花纹则作日常时装服。
付下和服:袖子,前后身,领子的图案全是自下而上的方向印染的和服总称。比访问和服更轻便舒适。
十二单:乃是古代妇女进宫或节会时所穿的盛装礼服。分为唐衣、单衣、表著等,共十二层
据说,周武王气绝后,有12人小臣分别拿著武王常穿的冕服,分头爬上各处屋顶上面,面向北方大声叫喊:天子回来啊!连叫三声后,又回来把冕服盖在武王身上,希望武王的魂魄可以跟了衣服回来。(想起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裏公瑾死掉后一干人等一边用衣服招魂一边大叫都督归来的情形没有……) 日本也有用衣服招魂的习俗:人们或者在死者的枕边,或者登上房顶朝向高山大海,或者挥动死者衣服大声呼唤死者回来。为死者洗用过的衣服时,要面北而洗,夜半晾晒。洗完晾乾后,必须整整齐齐叠好,收藏一段时间后再用棒敲打几下,生者才能穿用。因此,人们在日常洗衣服时,都绝不朝北晾晒,而且夜间也不挂在外面。
在城市,正月初一,大部分家庭都不洗衣服。古俗,每月的一日、十五日、二十八日,甚至彼岸等祭日也不得洗衣。这固然是节假日需要好生休息,也是畏惧这一天祭祀物件的魂灵飘游而过时附在晾晒的衣服上。新穿刚做好的衣服时,有的地区(如纪州)先将衣服披在柱子上;有的地方(冲绳)要口唱我也千年,柱也千年、衣服单薄,身板结实。即使不先给木柱穿,也要叠好后敲打两下再用。这都是出於担心衣服上藏有某种魂灵的缘故。收藏一段时期后用棒敲打,或者先给木柱穿,从主观愿望来讲,希望起到化解的作用,去灾避邪。
《无何集》载:毋反悬冠,为似死人服,河南沁阳一带有反穿罗裙,另嫁男人的传说。由於死者去的是一个与阳世截然相反的阴间世界,所以死后要反穿衣,反戴帽。日本习俗,人死了下葬时,要左向掩衣襟,意味著死者的一切装束都与生者相反。所以,平时人们穿衣服时,最忌讳领子窝在裏面,或者以后为前,以裏为面。
同样,由於万物有灵思想,人们认为自己穿用的衣服必然寄存有自己的灵魂,把自己穿用的衣服赠给最亲近的朋友,意味著把自己的魂魄也赠给了对方,足见一片诚心。有的人赠衣时,还在兜内放一枚五圆的日币,这是取五圆的谐音,表示御缘(与您有缘)之意,目前还存在的赠买衣服钱、买腰带钱
④ 和服和浴衣的区别在哪里
东经日语认为浴衣是一种较为轻便的和服,两者区别如下:
1、和服面料高档,而浴衣z大多是棉、麻布料。
2、和服穿法极其复杂,浴衣则是浸过温泉或沐浴後常见的衣着。浴衣亦常见于日本夏季期间各地祭礼、节日及烟花大会中。
3、和服比较正式,浴衣可以随意一点。和服穿着于正式场合,比如新年庆典、成人式、日本传统婚礼,那时需要指定穿着服饰。正式和服由于穿着繁琐,被谴责为不切实际的服装式样,但它的优点是赋予衣着者以优雅的风度。
4、和服种类多。和服分男用、女用、儿童用和单衣、夹衣,有“表着”(外袍)、“下着”(内袍)等种类。和服依照四季的不同,从种类、材质、花纹乃至饰品小物有其搭配的规则,特别是修习茶道、花道、舞踊等日本传统技艺者,更是注重时服的传统。
⑤ 浴衣和睡衣有何不同和联系
睡衣是睡觉时候穿的,一般有连身的和分身的。但是都不会一动就开凉肚子。
浴衣湿洗完澡之后穿的,一般是毛巾质地的,可以不用擦身体就直接穿上的。分沾扣的和系带的。基本上就是一披很容易掉或者开,不可以当睡衣用。
另外如果是日本的浴衣的话是一种薄和服,夏天穿的
⑥ 外国电影里有睡衣、晨衣、浴袍,这些有什么区别
如果非要分的话,我觉得睡衣和晨衣应该是一种,晚上穿睡衣睡觉,难道早上还要再换一次晨衣?出门的时候脱下晨衣换上正装?不太靠谱。
而浴袍我觉得可能偏向毛巾质感的,因为洗完澡之后身体是干的,需要一定的吸水性,如果像睡衣一样丝绸的,薄的,舒适的,那湿掉之后黏在身上很难受吧。
⑦ 浴衣与和服有什么区别呢~~~
和服是统称,当然一般也特指晴着,浴衣是夏天(尤其是夏祭花火大会时穿的衣服)
从外表也很容易分辨,晴着是裹来裹去好几层的,浴衣就一层而已。
⑧ 怎么选择浴袍和睡袍.
1.面料:选择以纯棉针织类比较好,柔软吸水保暖,也通用。
2.色彩:选择比较素雅或浅色的睡袍、浴袍为主,能够起到安目宁神的作用。
3.尺码:根据自己的嗜好选择
睡袍和浴袍的区别
1、睡袍:主要是用于睡觉的服饰,较柔软,有助于入睡。
2、浴袍:用于沐浴后使用的较短的袍服,吸水性好,使身体的水分干的比较的快。
面料上的区别:
1、睡袍面料:多选用柔和淡雅色彩及文静秀气的小碎花图案,选用面料常为纯棉织物或高档丝绸,比较的光滑、亲肤性比较好。
2、浴袍面料:一般是选用吸水性比较好的面料,采用毛巾料或高档竹纤维的比较多。
相同点:
1.都是袍服,面料都比较容易吸水。
2.都是睡前睡后的服饰,根据自己喜好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