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旗袍襟形之间的区别
旗袍的样式很多,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双襟;领有高领、低领、无领,袖口有长袖、短袖、无袖;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还有长旗袍、短旗袍、夹旗袍、单旗袍等.旗袍款式的变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变化,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宽袖形、窄袖形、长袖、中袖、短袖或无袖,襟形款式主要有圆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圆襟旗袍礼服——襟处线条圆顺流畅,直襟旗袍礼服——身材丰满、圆脸型的女性适合这一款式,,可使身材显得修长,方襟旗袍礼服——将襟部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适合不同脸形穿着,琵琶襟旗袍礼服——此外还有双圆襟旗袍、双开襟旗袍等款式.
⑵ 长袍,马褂,和旗袍有什么区别
在清末的京城,一般市民以着长袍马褂为体面,女性则以旗袍为美。
清末时长袍的特点是:长过膝、领为圆,带大襟,有扣襻,袖适中,摆开衩。马褂则是一种对襟、圆领、有开禊带扣襻儿的外罩衣,颜色以黄为贵,俗称“黄马褂”。而一般平民多着蓝、紫、灰色。
今天,在一些电视剧中常有皇上赏穿黄马褂的情节。何谓马褂?殊不知,现在人们在商店里偶见出售的那种对襟的小棉袄,就是当年马褂的翻版。
说到马褂,自然就会联想到骑马。马褂,是当年人们骑马时穿在身上的一种外罩衣。很多人以为它是满族人的服装,其实据史记载,在明朝初年就有汉人在骑马时穿它,当然满族入关后,北京城里就更是四处可见穿马褂的人了。一般说来,在当时对襟马褂多用作礼服,而琵琶襟马褂用作行装。随着时光的推移,马褂逐渐成为京城百姓的常服。
旗袍曾是清朝入关前后八旗妇女的衣袍,在当时,它不仅仅用来御寒保暖,同时也是区别身份等级的象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旗袍不再仅仅是上流社会的经典服饰,也逐渐进入寻常百姓人家。
经过近百年的变迁,清末的旗袍样式在今天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香港、澳门回归期间,北京顶级旗袍制作工坊“双顺”的第三代传人陆德就应香港之邀设计制作了110套旗袍,样式涵盖了旗袍的起源、旗袍的演变和旗袍的创新。在澳门回归后,“小陆服饰艺术团”赴澳门演出时,12名佳丽身穿款式繁多色彩斑斓的旗袍,出现在舞台上和澳门的大街小巷,在海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好看”、“漂亮”,“中国又讲究穿旗袍了!”一时间,旗袍竟成为欢庆回归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伴随着改革开放,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下,京城市民的衣着绽放出绚丽的色彩,而旗袍则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经典服饰被保存下来。今天在喜庆的礼仪,以及大型文化、商务活动中,人们都会看到旗袍的倩影。
⑶ 传统旗袍和现在的旗袍,有什么区别
传统旗袍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衣身宽松,两边开叉,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较为接近。
改良旗袍平肩翘臀,凹凸有致,充分释放了女性婀娜多姿的体态,尽显典雅、高贵气质;亭亭玉立,窈窕玲珑,它充分展现了女性纤柔曼妙的身姿,如风摆俏荷,雨洒芭蕉,极富古典诗情意韵,它融入刺绣、缀珠、团龙、手绘等中西方元素形式和图案,特具有中国特色和西式审美。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 ,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⑷ 旗袍模特基本步要点
1、腿的发力点:首先是模特一位站姿,起步发力点在股直肌,也就是大腿前侧的这块肌肉,先由它发力,带动大腿起来,再由大腿带动小腿,经过屈膝、掩膝,大腿小腿向前迈出,当你的动力腿(也就是脚抬起的这条腿)迈出后,后面主力腿的脚一定要登直,这样走起来比较秀美。
2、脚位:因为旗袍叉开的比较高,所以抬腿的时候,脚离开地面最多一寸左右,不要抬的太高,也不要顺着地面拖过去。
3、手形:旗袍步的手是修长形的,三指合拢,食指稍稍分开,姆指内靠,这样不论从哪个角度看,手形都显得修长。
(4)旗袍台步和晚礼服台步的区别扩展阅读:
一、身高是模特所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女服装模特一般身高在1.72~1.83米之间,如今世界的几位超级名模,如辛迪.克劳馥(Cindy crawford)、何穗等人,身高都在175厘米左右。
二、女广告模特一般身高在1.65米以上。男性模特的身高一般在1.80~1.90米之间,胸围95~110厘米,腰围72~80厘米,臀围92~105体重在70~80公斤之间。
三、和谐的身体比例是模特重要的生理基础,对于人体形式美的体现者模特来说,在评判他们的体形是否和谐时,我们可以以“黄金分割律”来作为参考。
四、对于模特的身材比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1、上下身比例——对模特的要求是下身长于上身。
2、大小腿比例——小腿与大腿比例接近相等或略长于大腿。
3、头身比例——头长为身长的七头半是达芬奇拟的黄金比例,所以现模特比例最好在七头半至九头身为最好,较小的头颅会使身材显得更灵巧。
⑸ 有谁知道模特走台步的几个基本动作
模特的基础训练
一 基本站姿
通过训练使模特学会提气用胸部呼吸,达到模特身体线条有亭亭玉立之感。练习时,背部贴住墙站立(脚跟、小腿肚、臀部、肩胛骨靠在墙上),然后胸向前挺,肩向后、向下用力拢,使两肩尽量往一起靠。
(要求:抬头、挺胸、收腹、立腰、提臀、双腿并拢、双脚加紧、两臂自然下垂。从侧面看,与胸相应的背部是向前弓的,呈S型曲线。)
二 台步
台步,就是模特在T型台上走步。俗称“猫步”,因为模特走台时双脚要在一条直线上行走。
走台时,模特身体要挺起来,要感觉有一种向上拉动的力作用在身上,但不能发硬。脖子要直,头部要正,但不能僵。下巴要平,肩要自然下垂,双手要自然,忌挺腹撅臀,要挺胸收腹提臀。迈步时,出胯带动大腿,然后提膝,以小腿带动脚,走出直线,模特摆臂要自然,练习时以肩关节为轴,两臂自然伸直,前后交替摆动。台步要做到挺而不僵,柔而不懈。切忌内八字或外八字脚。模特练习走步时,要注意头、肩、胯、腿等部位的协调。
1.光脚练习 光脚练习主要是踮脚步训练,在泳装表演时常用踮脚步,因踮脚行走可以保持模特身体高度。
踮脚练习的要领是,行走时脚跟离地,脚尖踮起,身体重心放在脚尖上,慢速一步一步前进。前后脚要踩在一条直线上。大腿、小腿与脚尖要呈直线状。向前迈腿时,要略提胯,步幅可大一些。练习时要保持上身平稳,避免左右摇晃。
2.着鞋训练 着鞋练习有高跟鞋和平跟鞋之分。高跟鞋一般是指鞋跟在10cm以上,高度确定后,鞋跟可先选用粗跟,经过训练适应后,再改用细跟。练习时,要以一字步(猫步)为根基(双腿在一条直线上行走),脚、腿、腰、头、手形成整个身姿韵态,表现和谐的乐感。行走时要有提胯的感觉。古人说:“运上丹田气,精神勇气增”,可见如果小腿用上力气,行走效果会更好。穿高跟鞋行走时脚尖应先落地,穿平跟鞋练习时脚跟先落地,但要有脚尖先着地的感觉,以保证小腿要和大腿在同一直线上,这样表演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3.特殊练习
A.慢步练习 慢步是时装表演中常用的步态,在练习时,要侧重加强身体平衡度的训练。晚礼服、旗袍表演时都需要慢步而行。慢步行走时要注意落地时的身体重心,保持好身体平衡。
B.台阶练习 现在的大型时装表演,往往使用造型台,在台上设置一些台阶,供模特行走。所以,模特在基本功训练时,要加强台阶练习,以掌握要领。
台步随模特着装的款式不同要有变化,如胯部摆动幅度大小、步态平稳或跳跃等。着休闲装、便装(新潮)的台步,跨部摆动可大些,运动装、青春活力装的台步可用跑跳步,也可用具有舞蹈成分的台步,旗袍、晚礼服一般采取慢步,步态要平稳。
4.转身 走台时的转身可分90°、180°、270°、360°、540°或连续转等多种情况,90°、180°、270°、540°转身是改变走台方向时采取。360°、720°转身后行走方向不变。转身练习时要注意重心的掌握,左转以左脚为轴,重心落在左腿上,右转身以右脚为轴,重心落在右腿上。
5.神态 时装模特表演时的神态是通过面部表情和形体姿态共同来体现的。模特在表演过程中,最重要的表情就是眼神。眼神是心理活动的直接反映,它可以表现出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变化。模特对时装的理解通过面部表情直观的反映出来。模特应根据时装的不同风格做出相应的表情。如:礼服的表演,一般以冷面孔给人一种高贵的感觉。表演便装、休闲装时要全身心投入又要给人以轻松之感。在目视前方的同时眼睛适当向两侧观看,要给人一种随意的感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观众交流,以产生应有的共鸣。神态的练习要和台步训练同时进行。三 亮相
时装表演的亮相是指模特在一个短时间的停顿中所摆出的姿势。一般模特在上场、下场转身及台步衔接时使用这种姿势。模特亮相的姿势是静止的姿态,可以集中突出显示时装的优美款式、质地、色彩和风格。观众在感受时装动态美的同时,欣赏到时装在静态时展示出的魅力。模特在表演过程中,可以通过再伸展台不同位置进行亮相,使观众从不同角度欣赏到服装,以向观众展示服装的款式、别出心裁的部位和设计师的构思。
表演中的亮相动作要做得自然协调,恰到好处,切勿矫揉造作。还要注意动作之间的衔接。
亮相的平时训练:
1.亮相的脚位练习 亮相的脚位有多种,基础脚位有两种。一是身体的重心放在一条腿上,非重心腿做一些不同的腿位;二是身体的重心放在双腿上,双腿可做出腿型组合(直立或屈膝分步)。
2.脚位与躯干的协调训练 根据脚位的不同,躯干做一些对应的姿势。单腿重心,一般躯干以侧拧为主。双腿重心,躯干以直线为主。
3.停顿练习 模特在亮相前正在行走,到某个位置停下来亮相,从行走到静止的转化衔接要加强练习。
4.形体线条的练习 模特在表演过程中,通过运用形体线条,可以传达不同风格的服装效果。线条练习主要包括:曲线型练习、垂线型练习、折线型练习。
5.常用动作练习 根据常见的几大类服装做一些常用动作练习。
四 造型
模特造型一般是指在表演过程中,模特一人或多人组合做雕塑性强的亮相姿态。造型与亮相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停顿时间长于后者,动作的幅度前者大于后者。同时,造型由多人完成,通过集体造型可使观众同时看到一个系列的完整效果。
造型的平时训练与亮相基本相同。此外,还要进行群体合作练习和“意念”的练习。
1.群体合作练习 群体造型来源于个人的亮相,要求模特具备良好的亮相能力,并要有优秀的合作精神。训练时要认真听从指导教师的指挥,注意与他人的协调性。
2.造型“意念”的练习 模特造型意念是指模特在造型时把自己的全部思想和念头集中到身体的某个部位,以增加造型特写的效果。
⑹ 旗袍与晚礼服有什么不同
1、定义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晚礼服是晚上20:00以后穿用的正式礼服,又称夜礼服、晚宴服、舞会服。
2、款式
古典旗装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衣身宽松,两边开叉,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较为接近。旗袍的外观特征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征:右衽大襟的开襟或半开襟形式,立领盘纽、摆侧开衩,单片衣料、衣身连袖的平面裁剪等。
晚礼服强调女性窈窕的腰肢,夸张臀部以下裙子的重量感,肩、胸、臂的充分展露,为华丽的首饰留下表现空间。
(6)旗袍台步和晚礼服台步的区别扩展阅读:
挑选旗袍尺寸的方法
1、量体
完美旗袍的第一步是复杂缜密的量体过程,需要收集近20个数据,徐师傅拿到尺寸之后,会根据尺寸判断客人的体型,调节放量,凭借自己的经验,将版样控制在刚刚好的范围内。
用相似材质的面料做好样衣以后,请客人自己再过来试穿,用大头针固定好需要改动的地方,打板的工作才算告一段落。
2、开叉
传统来说,旗袍的开叉高度为双手自然下垂手掌虎口的位置。也可根据个人的喜好,可以调整开叉的高度。但最低不能超过指尖,不然窄裙摆的旗袍将会影响行走。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旗袍
网络-晚礼服
⑺ 旗袍秀表演者走路算猫步吗
猫不猫步要看表演者走得步法!当然旗袍者都是身材好的,又表演多半有猫步,但是没现代时装那么夸张吧!
⑻ 礼服和晚礼服有什么区别
没有区别。晚礼服属于礼服的一种。
礼服分类
1、正式礼服(晚)
又称晚装、夜礼服。一般是下午六时以后出席正式晚宴、观看戏剧、听音乐会以及参加大型舞会、晚间婚礼时所穿用的正式礼服,也是女士礼服档次中最高、最具特色、最能展示女性魅力的礼服。
晚礼服以夜晚的交际为目的,为迎合豪华而热烈的气氛,选材总是采用丝绒、锦缎、绉纱、塔夫绸、欧根纱、蕾丝等闪光、飘逸、高贵、华丽的面料。
色彩总的是倾向高雅,豪华,如印度红、酒红、宝石绿、玫瑰紫、黑、白等色最为常用,配合金银及丰富的闪光色更能加强豪华、高贵的美感。再配以相应的花纹以及各种珍珠、光片、刺绣、镶嵌宝石、人工钻石等装饰,充分体现晚礼服的雍容与奢华。
2、日装礼服(昼)
这种礼服是午后正式访问宾客们所穿的礼服,又称午后正装。它还可以在听音乐会、观看戏剧、茶会和朋友聚会的场合中使用,稍加修饰也能参加朋友的婚礼和庆典仪式等,具有高雅、沉着、稳重的风格特点。
传统的日礼服选择不透明、无强烈放光的毛料、丝绸、呢绒、化纤以及混纺棉料制作。与午服相配的外套称为午后外套,面料选用较厚的绸缎或上好的精纺毛呢料。
日装礼服根据场合的不同,可有与之相适应的搭配方式,如男士用的黑色外套,女士穿着的局部加有刺绣装饰、精工制作的裙套装,裤套装,连衣裙,雅致考究的两件套装等。
传统的日礼服多用素色,以黑色最为正规,特别是出席高规格的商务洽谈、正式庆典等隆重的场合、黑色最能表现庄重、自尊、大方。当然,出席庆典活动的时候,如朋友生日聚会、开张典礼等,气氛热烈而欢快,此时的礼服色彩应鲜亮而明快。
3、准礼服(酒会)
酒会是下午三时至六十朋友之间交往的非正式酒会。在这种酒会上,主人以鸡尾酒与其他的饮料招待客人,席上适当备以点心。鸡尾酒会不提供很多座位,客人手执酒杯自由走动,一般都是站着饮食和交谈。所以,这时候女性的礼服会比较短小精干。
鸡尾酒会礼服所用的面料比较宽泛,只要是垂悬性能较好的、精致美观的华丽大方的都适用,如天然的真丝绸、锦缎、塔夫绸及各种合成纤维、混纺、精纺面料等,一些新型的面料也广泛用于此类礼服。
4、婚礼服(婚纱)
白色礼服是西方女性宠爱的婚礼服形式,白色是新娘的专用色,这种有里到外全身洁白无瑕的装扮象征着戴晴、婚姻的纯洁与神圣。
婚礼服的面料多选择细腻精致的绸缎、轻薄透明的绉纱、绢、蕾丝,或采用有支撑力、易于造型的化纤缎、塔夫绸、山东绸、织锦缎等。工艺装饰采用刺绣、抽纱、雕绣镂空、拼贴、镶嵌等手法,使婚纱生产层次及雕塑效果更好。
(8)旗袍台步和晚礼服台步的区别扩展阅读:
礼服选择:
1、体型礼服
身材娇小玲珑者——适合中高腰、纱面、腰部打折的礼服,以修饰身材比例。应尽量避免下身裙摆过于蓬松,裙摆不能低于膝盖以下。肩袖设计也应避免过于夸张;上身可以多些变化,腰线建议用V字微低腰设计,以增加修长感。
身材修长者——天生的衣架子,任何款式的礼服皆可尝试,尤其以包身下摆呈鱼尾状的婚纱更能展现身姿。
身材丰腴者——适合直线条的裁剪,穿起来较苗条。花边花朵宜选用较薄的平面蕾丝,不可选高领款式;腰部、裙摆的设计上应尽量避免繁复。
2、肤质礼服
白皙型:可选择粉嫩色系的礼服,避免大红、黑丝绒等太厚重的颜色,否则会显不协调感。
黝黑健康型:可选择亮色系,以搭配健康的形象并衬托肤色。应避免选择粉色系的礼服,否则会被黝黑的肤色掩盖。
偏黄肤色:肤色偏黄会令人觉得气色较差,不妨选择中间色系的礼服。除非脸形姣好,一般应避免选择太繁复的礼服。
⑼ 模特走台步的基本动作有哪些
走猫步,掐腰,扭腰,侧身掐腰额,抬腿,甚至有些特定走秀动作也有其它的动作,我很反感有些走秀,模特走到T台中央连一秒钟不到转身回去了,什么动作也没有就转身回去了,这种最无聊!
我曾经十五年前看过一个比基尼秀,倒数第五第四第三个模特穿着一套比基尼,比基尼外面穿着一条和比基尼颜色一样的系带长裙,然后模特走到T台中央,手拉开系带,长裙脱落掉在地上,露出,内裤,这样的动作,然后再摆个造型,这一系列动作持续三秒多,然后模特捡起裙子转身往回走!可后来这类好看的走秀看不到了!我觉得这种玩法可以吸引人眼球,也会把枯燥无聊的模特走秀变得好看又时尚,一举两得!
⑽ 台步和T台步和模特步和猫步意思完全一样吗
台步táibù:通常指戏曲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所走的步法。也指模特走的台步,俗称猫步。走台步最常见的错误就是驼背、高跟鞋没穿好。驼背当然是NG,走起路来姿势丑又没有精神。另外,高跟鞋穿得不对,走起路来就会用小步、迷你步,一样展现不出气势来。台步有很多种走法,例如有时候走台步时会交叉走,那是国外现在很流行的走法,那样腿看起来会比较美。交叉走法也有分大交叉、小交叉,交叉程度太大的话,走起来比较不稳不好看,但是拍照起来比较漂亮。基本上要走哪一种台步,必须看整场秀的风格,搭配不同的衣服和音乐风格,走起来的感觉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