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女装百科 > 茶园旗袍活动

茶园旗袍活动

发布时间:2021-06-12 06:15:26

1. 为什么中国人穿旗袍进行日常活动的人很少

我觉得什么样的时代有什么样的服装特点,日常服装的特点要求服饰要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为大多数的人日常所能接受和适用的。


穿旗袍上街其实跟穿lo没啥区别,不是什么日常大众的服饰,贵+产量少+风格略显隆重,可能整条大街上就你一个人这么穿,所以别人会多看几眼,但是很多人都是看过就算了的,长得美或者特别丑可能再偷拍一下。可见其实穿旗袍逛街也并没有真的奇葩到人人侧目的地步。

2. 中国旗袍小镇的首届中国旗袍会团体大赛

美丽苏州湾迎来了一千多名旗袍文化爱好者。首届中国旗袍会团体大赛颁奖晚会在阅湖台举行。这是中国吴江投资贸易洽谈会的重要一环,2015吴江太湖新城中国旗袍小镇座谈会、吴江太湖新城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说明会、金秋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等一系列活动精彩纷呈。20个签约项目,近210亿元签约金额。 在太湖新城分会场的各项活动中,“文化创意”成为了鲜明主题。其投资说明会上签约的16个项目,与旗袍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旗袍会总部、国内外知名旗袍企业、高校研究中心纷纷落户,中国旗袍会自主品牌红颜雅韵、大师工坊钱小萍宋艺坊、吉祥斋、龙凤旗袍、东北虎、蔓楼兰等,均在国内外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据介绍,今年,吴江太湖新城与中国旗袍会联手,在盛家厍历史街区倾力打造中国旗袍小镇。该小镇占地480亩,总投资22.3亿元,投资说明会签约的16个项目将第一批入驻。 10月17日下午,来自全球的12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代表汇聚吴江会议中心,参加了吴江太湖新城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说明会。
作为苏州市的现代南部新城区,吴江太湖新城正与江苏省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融合互动,成为全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该区自2010年启动建设以来,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00多亿元,区内基础设施全面建成,功能配套日臻完善。同时,依托新城与度假区的吸附作用,优化招商引资结构,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集群效应明显,已形成了金融产业园、总部经济区、苏州湾软件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新兴产业模块。
基于吴江太湖新城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不少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都对吴江太湖新城满含憧憬,本次签约的亨通太湖主题乐园项目,投资额为50亿元,将涉及旅游、互联网、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

3. 旗袍与茶文化的美文

旗袍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显露着修养,体现着美德,演化为天地间一道绚丽的彩虹。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憧憬、美的风韵洒满人间。
一部旗袍的发展史,承载了中华近代文明,展现了中国女性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
1929年,中华民国政府确定旗袍为国家礼服之一。

旗袍之溯源

旗袍在历史上是贵族的衣饰,现代意义的旗袍,诞生于20世纪初叶,盛行于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女性服装的代表。顾名思义,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然而,有证据证明,旗袍源于一种叫做枣旗袍的袍服,其发源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旗人之袍与枣旗袍不是一个固定的形式,而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因此,把旗袍视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虽看似无大错,却难免有望文生义之嫌。
20世纪初,中国政治风云跌宕。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剪辫发,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新式旗袍的延生创造了条件。

旗袍之发展

在浓厚的封建礼教氛围中,想要妇女如现在一般外露曲线是不可能的。传统旗袍的裁制一直采用直线,胸、肩、腰、臀完全平直,女性身体的曲线毫不外露。尽管旗袍改于满族妇女的袍子,或称旗装、旗服,但旗袍并不是旗装。旗袍是带有中国特色、体现西式审美、采用西式剪裁的时装。旗装是满族妇女的民族服饰。旗装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衣身宽松,两边开叉,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较为接近,在袖口领口有大量盘滚装饰。黄色是皇家独尊之色,民众忌用。旗装色彩鲜艳复杂,用料等花色品种多样,喜用对比度高的色彩搭配,在领口、袖头和掖襟上加上了几道鲜艳花边或彩色牙子盘滚设计。由于旗装是一种平面服饰,盘滚成为旗装除面料外的唯一设计空间,因而以多盘滚为美。清末曾时兴过“十八镶”(即镶十八道花边)。清代旗袍纹样多以写生手法为主,龙狮腆麟百兽、凤凰仙鹤百鸟、梅兰竹菊百花,以及八宝、八仙、福禄寿喜等都是常用题材。
二十世纪初盛行内穿喇叭型宽大袖子的短袄,外套前后摆及地的无袖长马甲。此后旗袍在边、袖、襟、领等处作了一些改动,增加了装饰,出现繁复的变化,但仍保持旧式旗袍马甲的平直宽大风格,袭用传统的直线裁制方式,显露不出女性的窈窕身段。
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旗袍在长短、宽窄、开衩高低以及袖长袖短、领高领低等方面的改动尺度有所反复。1929年,受欧美短裙影响,原来长短适中的旗袍开始变短,下摆上缩至膝盖,袖口变短变小。后来又有校服式旗袍,下摆缩至膝盖以上1寸,袖子采用西式。这一改变遭非议,1931年后,旗袍又开始变长,下摆下垂。三十年代中期发展到极点,袍底落地遮住双脚,称为“扫地旗袍”。原先能遮住手腕的旗袍袖子缩短至肘部。以后袖长越来越短,缩至肩下两寸,1936年后几乎无袖。
清代旗装不开衩,出现旗袍后,旗袍在缩短袖子时也悄悄在左边开低衩。后来衩越开越高渐渐及膝部高到大腿。由于有人反对,袍衩一度回到膝盖以下。但舆论压力一减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后流行大开衩旗袍。
传统旗袍是上下一条直线,外加高高的硬领。三十年代初期,袍腰开始日积月累地收缩,到1934年后,女性身材的曲线终于全部显露出来。高耸及耳的领子也逐渐变矮,后来有的成了无领旗袍。
建国之初,人们对衣着美的追求已完全转化成了对革命工作的狂热。旗袍所代表的悠闲、舒适的淑女形象在这种氛围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间…… 50年代旗袍也有过灿烂的一瞬。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如果说服装也有流行的话,那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到1956年,据说前苏联的某领袖人物到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人的服装要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新面貌,于是,政府号召“人人穿花衣裳”。这时出现的旗袍比以往增添了健康自然的气质。不妖、不媚、不纤巧、不病态,符合当时“美观大方”的标准,而且更为实用。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旗袍被冷落了20年。进入80年代,一直有人预测旗袍将会流行。那个年代,女性的理想形象有所改变,高挑细长、平肩窄臀的身材为人们所向往。最能体现这种完美身材的旗袍有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照说当年大受青睐的旗袍会再次回到人们当中。但出人意料的是,旗袍并未再度流行,而是只有少数人在穿,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经远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开放后的国土上显得有些落伍了。
不过,在80、90年代却出现了一种具有职业象征意义的“制服旗袍”。为了宣传和促销等目的,礼仪小姐、迎宾小姐以及娱乐场合和宾馆餐厅的女性服务员都穿起了旗袍。这种旗袍千篇一律,多用化纤仿真丝面料,色彩鲜艳,开衩很高,做工粗糙。这实在有损旗袍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人们为了区别自己的身份,更不敢贸然穿旗袍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最能衬托中国女性身材和气质的中国时装代表――旗袍,再一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国外有不少设计大师以旗袍为灵感,推出了有国际风味的旗袍,甚至是中国旗袍与欧洲夜礼服的结合产物。

旗袍之审美

服装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样。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 腿以及手足,构成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完美整体。旗袍的美是一种典雅而高贵的美,这种由旗袍内涵所决定的文化品位限制了它的普及、大众化,同时它对穿着者的要求也十分苛刻,这不仅仅表现在对身体的要求上,同时也表现在对穿着者内涵及气质上,而且,旗袍的出现对背景、环境、气氛要求特别讲究。旗袍的美是一种距离的美,一种静止的典雅美。
经过多年的修正与改良,旗袍已经成为一种能很好体现女性曲线美的服装,用最中国的布料,丝绸、锦缎,做成最中国的服装,穿在发髻高挽身段窈窕的中国女子身上,那种东西方审美观的完美结合、东方的神韵,令人叹为观止。旗袍在这里,已超脱了一般意义上的服装而成为一种象征。
旗袍并非已经湮灭失传的历史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有焕然一新的现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加之可欣赏度高,因而极富有收藏价值。现代穿旗袍的女性虽然不多,但现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传统韵味,同时又能体现时尚之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近十几年来,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在国际时装舞台频频亮相,风姿绰约有胜当年,并被作为一种有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社交礼仪场合。


旗袍与配饰

油纸伞、香扇是旗袍的重要配饰,身穿古典旗袍,一手执香扇,一手撑把油纸伞,款款的步伐,雅致的身影,古典的气韵,是东方古典美的化身。

旗袍与身材

旗袍线条明快流畅,剪裁贴身得体,面料柔软,可最大限度地体现女性曲线美。做工考究、面料高档的旗袍成为女性在正式场合最隆重的选择。旗袍是集温柔、典雅、高贵、端庄于一身的服饰,如果不了解其穿着礼仪的话,就会闹出笑话来。
旗袍是凸显身材的衣物,但并不是非得标准身材才能穿好,不同的体型有自己的特点,只要注意一些细则,旗袍一样可以穿得雍容华贵。
脖子粗的人:
应选无领型的旗袍。如果领型开得略深,既可以避免立领妨碍脖子的活动,又可以引长脸型。
脖子细长的人:
旗袍的美很多时候就表现在领上,细长的脖子正好用立领来美化,又显出领子的美。两者相得益彰。
身材娇小的人:
可选开长襟的形式,中间一道竖的线条,给人在视觉上以修长感。
身材略胖的人:
可选上身贴身突出线条,下身略加宽松形似长裙的款式,既有民族的风采,又有西方礼服的风度。
不宜穿旗袍的人:
旗袍不宜当上班服,不宜穿着旗袍上下公交车,或是骑自行车,旗袍的庄重典雅与户外的嘈杂拥挤气氛不协调。

旗袍之面料

真丝:适合做婚礼等大场合的礼服式旗袍。
织锦:适合做传统旗袍。
进口布料:适合做毛领、毛袖、下摆中长的中西结合式旗袍,搭配条披肩便更完美了。
平绒:适合做高高的领子(8厘米左右),不加边,下身摆刚过膝盖,配上靴子,非常前卫。

京派与海派

“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学不像,等到学到三分像,上海已经变了样。”这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流行于世的歌谣,形象地反映出上海在当时的服装界占有多么显要的领先地位。
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可以说,到这时中国才有了真正的时装,现代意义上的时装。外国衣料的源源输入,各大报刊杂志开辟的服装专栏,还有红极一时的月份牌时装美女画,都无疑推动着时装的产生与流行。而各大百货公司、丝织和服装商,也纷纷举办时装展览和表演,邀请各类明星、名太、名媛穿着新奇的服饰。旗袍正是这些时装中的一大派别。
30年代旗袍流行的发源地并非在北京,而是在已成为全国时装中心的上海。其时,欧美服饰的最新款式仅隔三四个月就会流行到上海来,而全国各地又以上海为楷模,竟相跟随效仿,乐此不疲。由于旗袍的修长适体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所以在上海滩倍受青睐。而加入西式服装特点的海派旗袍,也就自然很快从上海风靡于全国各地。这样,作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为30年代旗袍的主流。
30年代旗袍的款式有两个特点:“中西合璧,变化多端”。当时爱美女性旗袍穿着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局部西化,也有在旗袍外搭配西式外套。局部西化是指领和袖采用西式服装做法。如西式翻领、荷叶袖、开叉袖、还有下摆缀荷叶边、或缀不对称蕾丝等夸张的样子,但这仅是一些明星和贵妇的社交礼服,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将旗袍和西式服装搭配起来穿。比如:在旗袍外穿西式外套、裘皮大衣、绒线衫、背心等,在脖子上系围巾,或戴上珍珠项链,显得大方而别致。
当时修长而收腰的旗袍配上烫发、透明丝袜、高跟皮鞋、项链、耳环、手表、皮包,都是最时尚的装扮,女性角色的扮演得到了充分的强调。后来,还出现一种改良旗袍,就是在剪裁中加入很多西式剪裁方法,从而使旗袍更合体、更实用。旗袍,成为中华民族别具一格的“国服”了。
京派、海派之称,最早出现于几十年前的旧中国文坛。海派一词是当时北京一些进步作家的发明,用以批判上海的某些文人及文风。京派是相对海派而言的。再往后,京派和海派便分别象征着两种对立的文化了。京派是传统的正宗;海派是对传统的标新,是中西结合的产物。
如果说,海派风格以吸收西艺为特点,标新立异且灵活多样,商业气息浓厚的话,那么,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虽然“京派服装”的提法并不常见,但这种服装风格相对于“海派”肯定是存在的。旗袍的京派与海派就各有其鲜明的个性。
京派旗袍不如海派旗袍那样具有流行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女性除了穿长裙就是穿旗袍,式样并不丰富,不似海派服装常翻常新。上海的新款至少四五个月后才会出现在北京,其中特别洋化和大胆的则不会被接受。尽管如此,北京女性的旗袍还是日渐受到海派旗袍的影响,摆线随之抬高或降低,不过时间上滞后一些罢了。
京派和海派实际上是各有千秋。京派如大家闺秀,海派如摩登女郎;京派是古典,海派就是浪漫。但随着历史变迁,具有现代特点的海派逐渐成为主流。海派旗袍的廓形一直流传至今没有什么改变。中国妇女的传统形象也与之紧密相联,难以割离了。

旗袍的设计
(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提供)
1. 素雅大花,露肩、露背
2. 红色抹胸,绿色拖地鱼尾裙,在接缝处镶嵌着红色穗子,更具有动感,撞色相搭配
3. 黑色与黄色地拼接,结合刺绣、亮片

4. 中国旗袍大赛的首届红颜雅韵杯“旗袍情·中华美”环球大赛

中国旗袍会“同心圆梦美丽中国行”首届“旗袍情·中华美”环球大赛于2014年12月24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并获得巨大成功,开创了以“挖掘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重要内容的赛事活动,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赞扬,受到各界人士热情关注,意义非凡。
本次大赛推出了中国旗袍会的形象大使——世界著名芭蕾舞蹈家邱思婷

“同心圆梦,美丽中国行”的活动是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国资委、全国政协等国家四部委指导下开展的一项大力发展和扶持民族文化的活动,全球华人齐心协力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本次大赛具有开创性的突破:开创了“国服设计、绣品展示、旗袍走秀”三项大赛同台竞技的先例;开创了以“一位海外华侨讲述母亲的故事”贯穿全场的先例;开创了以“至尊、华丽、优雅为各年龄段”竞赛的先例,让整场大赛高潮迭起,精彩纷呈。
本次大赛是在中国旗袍会各地分会经过三个多月的初赛、复赛之后的总决赛,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分会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挖掘出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对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具有重大意义。大赛现场通过母亲为旅居海外的女儿亲手制作旗袍嫁衣的故事,回忆与母亲在一起的时光,从小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母亲一起坐在树下,依在母亲的怀中,母亲为我梳辫子,教我背诵《三字经》《弟子规》母亲为即将出嫁的女儿精心准备着,她要把世上最好的礼物送给最心爱的女儿。那是一件最美最经典的旗袍,她有一个好听别致的名字--红颜雅韵。用祖传的“堂纺叠绣”创造一个奇迹。书写一段传奇。女儿懂母亲的用意,婚纱的特质张扬性感,而旗袍的内涵包容、内敛。只有学会包容才能拥有幸福,才能拥有自信与快乐!母亲,您放心!女儿明白,无论我在哪里,都是您华夏的儿女;无论我走到哪里,行李箱中总有一件母亲刺绣的旗袍与我永远相依相伴。”此情此景让现场观众深受感动。

5. 世界吉尼斯旗袍秀的活动意义

活动旨在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全世界了解欣赏东方女性婉约之美,了解中华旗袍文化的博大精深。挑战“世界吉尼斯旗袍秀”活动在同一时间在全球范围内举行,并已申请吉尼斯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中国旗袍会全球将近420个分会场、近15万的女性身着旗袍走向世界。
据了解,中国旗袍会倡议把5月16日作为中国的“旗袍文化节”。每逢此日,该协会都将在全球举办与旗袍文化相关的系列活动,弘扬中华文化传播的正能量。

6. 中国旗袍大赛的介绍

中国旗袍会“同心圆梦美丽中国行”首届“旗袍情·中华美”环球大赛于2014年12月24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并获得巨大成功,开创了以“挖掘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重要内容的赛事活动,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赞扬,受到各界人士热情关注,意义非凡。

7. 旗袍美女茶园走起想发朋友圈怎么写说说

茶园踏青,古典装旗袍走秀,迷倒众生相!😁️

8. 想给旗袍派对取个主题名称

最美国服趴

9. 武夷山旗袍会成立仪式

5月19日,中国旗袍会走进武夷山暨武夷山分会成立庆典活动在武夷山4A级景区——茶博园成功举办。
2016年5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旅游日,我局根据国家、省、南平市旅游局《关于组织开展2016年“中国旅游日”活动》的要求,围绕“旅游促进发展,旅游促进扶贫、旅游促进和平”活动主题和“爱旅游•爱生活”口号,结合本市旅游资源特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突出大众性和群众性,创造性地在旅游当日开展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时尚元素相结合的大型旗袍展示show。
武夷山生态环境优美,旅游清新雅致。近年来,武夷山围绕旅游业三个转变,积极推动“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艺术”的融合发展,大力提升旅游城市的品位和软实力。武夷山的清新之风与旗袍的典雅之美,二者有着合者交融之美,特别是当武夷茶遇上旗袍,张显了休闲旅游的古典美、意境美、时尚美与气质美。
中国旗袍会武夷山分会的成立,这不仅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展示和推介武夷山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历史文化的良好机会,并将又是武夷山一道亮丽的风景。

10. 茶人服与旗袍的区别

茶人服,即茶服,始于汉,是一种有着千年历史,专适于茶事活动的职业服装。一般以苎麻、粗布制作,具有宽简、质朴、舒适、大方的特点。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 ,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与茶园旗袍活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迪士尼女童睡衣 浏览:786
孔刘女装的综艺叫什么名字 浏览:725
男生l是多大码裤子 浏览:673
上海阿德科特校服 浏览:434
上下针织帽子起多少针 浏览:866
飘代女装短袖职业 浏览:816
绿颜色妇女裤子图片 浏览:263
腰粗怎么买裙子啊 浏览:992
范斯男鞋如何搭配裤子 浏览:345
白马甲配哪种衣服好看 浏览:122
宜州区德胜中学学生校服 浏览:943
蓝色西装配金色衬衫 浏览:456
灰白棉袄配什么裤子 浏览:679
淘宝网秋冬女装外套 浏览:363
牛仔外套口袋被 浏览:895
找钩针马甲的花样图案 浏览:106
宽松短款羽绒服怎么配裤子 浏览:641
宝宝牛仔外套配什么裤子好看 浏览:894
蓝白色鞋子配衣 浏览:316
羽绒服好臭怎么办 浏览: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