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谁能告诉我有关老虎的故事、典故和成语吗
狐假虎威:老虎捉到一只狐狸,要吃它。狐狸说:‘上天命令我做百兽的王,你吃了我就违背了天意。如果你不信,就跟我一块儿走,百兽见了我没有一个不逃跑的。’老虎依了它的话,跟它一块儿走,果然各种走兽见了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百兽是怕自己,还真以为是怕狐狸(见于《战国策 ·楚策》)。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虎卧龙跳:形容字势雄强超逸。语出南朝梁袁昂《评书》:"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白虎复夷:秦汉时西南少数民族中专事猎虎者的称号。白虎﹐白额虎的略语;复﹐免除赋税或劳役。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载:秦昭襄王时,有白虎率群虎为患,秦王悬赏招募有能杀之者封万户侯。于是夷人廖仲药等三人射杀白虎。秦王欲如约,因嫌其夷人,乃改为"复夷人顷田不租"等厚待之,并与之"盟曰:'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夷人安之"。汉代兴起,夷人"亦从高祖定乱有功。高祖因复之,专以射白虎为事",故世人号为"白虎复夷"。
虎溪三笑:佛门传说。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陶潜﹑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后人于此建三笑亭。世传有"虎溪三笑图"﹐盖本此。宋楼钥《跋东坡<三笑图赞>》谓远公卒于晋义熙十二年丙辰﹐时年八十三。陆修静生于义熙三年丁未﹐卒于刘宋元徽五年丙辰﹐去远公之亡正一甲子。修静卒年七十二﹐远公之亡﹐修静才十岁。修静于刘宋元嘉末始来庐山﹐距远公之亡已三十余年﹐渊明之亡亦二十余年﹐故三人不可能同在一起﹐此殆好事者之妄传﹐不可信。
断蛟刺虎: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为民除害。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后以"断蛟刺虎"谓武艺高强﹐行为侠义。
眈眈虎视:像老虎一般地威视着。语本《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雕虎焦原:.《尸子》﹕"中黄伯曰﹕余左执太行之獶而右搏雕虎。"又﹕"莒国有石焦原者﹐广寻﹐长五十步﹐临百仞之溪﹐莒国莫敢近也。有以勇见莒子者﹐独却行剂踵焉。"后以"雕虎焦原"谓壮士履险。
贾虎荀龙:东汉贾彪兄弟三人,并有高名,而彪(字伟节)最优,故天下称曰:"贾氏三虎,伟节最怒。"见《后汉书.党锢传.贾彪》。又东汉荀淑八子,都有名声,时人称为"八龙",见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正始中人士比论"刘孝标注引《逸士传》。后世因以"贾虎荀龙"称文武全才的人。
饿虎吞羊:形容迅猛贪婪。
饿虎扑食:比喻动作迅速而猛烈。也说饿虎扑羊。
二马一虎:方言。犹言马马虎虎。
放虎自卫:比喻寻求保护不当,反而自招祸害。
风虎云龙:比喻圣主﹑贤臣的遇合。
凤叹虎视:形容谈吐文雅,器宇轩昂。
宫邻金虎:谓小人在位,接近帝王,贪婪如金之坚,凶恶如虎之猛。
虎步龙行: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凡﹐如龙虎之姿。
虎视鹰扬:谓雄视高翔﹐甚有威仪。
虎超龙骧: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
虎啸风生:比喻英雄乘时奋起。
甘冒虎口:谓甘愿冒着生命危险。
虎跃龙骧:形容威武雄壮。
虎斗龙争:比喻群雄互相争斗。
虎豹九关:谓天门的门禁森严。
虎子狼孙:比喻凶暴贪残的人。
虎尾春冰:比喻极其危险的境地。
虎略龙韬:兵书的代称。亦指用兵的谋略。
虎窟龙潭:比喻极艰险的境地。
虎踞鲸吞: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
虎头燕颔:形容相貌威武。古之相者说是万里封侯之相。
虎啸风驰:谓事物之相互感应。
虎啸龙吟:形容歌声雄壮而嘹亮
●【虎跑泉】传说唐朝性空和尚到杭州游玩,喜爱南山灵气钟秀,但苦于缺水。南岳童子派了两制老虎跑(刨)土出泉,甘甜爽口,取名“虎跑泉”。
【虎皮羊质】形容羊身上虽然披了一张老虎皮,但是弱的本质并未改变:它仍然是
看到青草很高兴,看到狼就全身战栗。
【如虎而冠】指老虎穿戴人的衣帽,但本性不改。西汉初,众大臣要立齐王为皇帝,
而狼邪王刘泽说,齐王的舅父驷钧为人凶恶暴戾,如冠而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指不进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东汉明帝时,班超出
使鄯善国,了解到匈奴的使节正使鄯善王倒向匈奴。班超在关键时刻召集部下计议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于是,他率部下趁夜袭击烧杀了匈奴使者,鄯善国恢复了与汉朝的友好关系。
㈡ 虎跑虎皮外套
虎跑虎皮外套
㈢ 虎字怎么组词求解!
貔虎
虎貔
虎贲
鸦虎
白虎
马虎
虓虎
虎珀
螭虎
虎兕
狐假虎威
三人成虎
为虎作伥
虎踞龙蟠
暴虎冯河
豺虎肆虐
虎视眈眈
如虎添翼
照猫画虎
㈣ 关于老虎的成语、典故、古诗词、名句
带有虎字的神话、典故和成语、俗语
狐假虎威:老虎捉到一只狐狸,要吃它。狐狸说:‘上天命令我做百兽的王,你吃了我就违背了天意。如果你不信,就跟我一块儿走,百兽见了我没有一个不逃跑的。’老虎依了它的话,跟它一块儿走,果然各种走兽见了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百兽是怕自己,还真以为是怕狐狸(见于《战国策 ·楚策》)。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虎卧龙跳:形容字势雄强超逸。语出南朝梁袁昂《评书》:"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白虎复夷:秦汉时西南少数民族中专事猎虎者的称号。白虎﹐白额虎的略语;复﹐免除赋税或劳役。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载:秦昭襄王时,有白虎率群虎为患,秦王悬赏招募有能杀之者封万户侯。于是夷人廖仲药等三人射杀白虎。秦王欲如约,因嫌其夷人,乃改为"复夷人顷田不租"等厚待之,并与之"盟曰:'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夷人安之"。汉代兴起,夷人"亦从高祖定乱有功。高祖因复之,专以射白虎为事",故世人号为"白虎复夷"。
虎溪三笑:佛门传说。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陶潜﹑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后人于此建三笑亭。世传有"虎溪三笑图"﹐盖本此。宋楼钥《跋东坡<三笑图赞>》谓远公卒于晋义熙十二年丙辰﹐时年八十三。陆修静生于义熙三年丁未﹐卒于刘宋元徽五年丙辰﹐去远公之亡正一甲子。修静卒年七十二﹐远公之亡﹐修静才十岁。修静于刘宋元嘉末始来庐山﹐距远公之亡已三十余年﹐渊明之亡亦二十余年﹐故三人不可能同在一起﹐此殆好事者之妄传﹐不可信。
断蛟刺虎: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为民除害。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后以"断蛟刺虎"谓武艺高强﹐行为侠义。
眈眈虎视:像老虎一般地威视着。语本《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雕虎焦原:.《尸子》﹕"中黄伯曰﹕余左执太行之獶而右搏雕虎。"又﹕"莒国有石焦原者﹐广寻﹐长五十步﹐临百仞之溪﹐莒国莫敢近也。有以勇见莒子者﹐独却行剂踵焉。"后以"雕虎焦原"谓壮士履险。
贾虎荀龙:东汉贾彪兄弟三人,并有高名,而彪(字伟节)最优,故天下称曰:"贾氏三虎,伟节最怒。"见《后汉书.党锢传.贾彪》。又东汉荀淑八子,都有名声,时人称为"八龙",见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正始中人士比论"刘孝标注引《逸士传》。后世因以"贾虎荀龙"称文武全才的人。
饿虎吞羊:形容迅猛贪婪。
饿虎扑食:比喻动作迅速而猛烈。也说饿虎扑羊。
二马一虎:方言。犹言马马虎虎。
放虎自卫:比喻寻求保护不当,反而自招祸害。
风虎云龙:比喻圣主﹑贤臣的遇合。
凤叹虎视:形容谈吐文雅,器宇轩昂。
宫邻金虎:谓小人在位,接近帝王,贪婪如金之坚,凶恶如虎之猛。
虎步龙行: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凡﹐如龙虎之姿。
虎视鹰扬:谓雄视高翔﹐甚有威仪。
虎超龙骧: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
虎啸风生:比喻英雄乘时奋起。
甘冒虎口:谓甘愿冒着生命危险。
虎跃龙骧:形容威武雄壮。
虎斗龙争:比喻群雄互相争斗。
虎豹九关:谓天门的门禁森严。
虎子狼孙:比喻凶暴贪残的人。
虎尾春冰:比喻极其危险的境地。
虎略龙韬:兵书的代称。亦指用兵的谋略。
虎窟龙潭:比喻极艰险的境地。
虎踞鲸吞: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
虎头燕颔:形容相貌威武。古之相者说是万里封侯之相。
虎啸风驰:谓事物之相互感应。
虎啸龙吟:形容歌声雄壮而嘹亮
●【虎跑泉】传说唐朝性空和尚到杭州游玩,喜爱南山灵气钟秀,但苦于缺水。南岳童子派了两制老虎跑(刨)土出泉,甘甜爽口,取名“虎跑泉”。
【虎皮羊质】形容羊身上虽然披了一张老虎皮,但是弱的本质并未改变:它仍然是
看到青草很高兴,看到狼就全身战栗。
【如虎而冠】指老虎穿戴人的衣帽,但本性不改。西汉初,众大臣要立齐王为皇帝,
而狼邪王刘泽说,齐王的舅父驷钧为人凶恶暴戾,如冠而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指不进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东汉明帝时,班超出
使鄯善国,了解到匈奴的使节正使鄯善王倒向匈奴。班超在关键时刻召集部下计议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于是,他率部下趁夜袭击烧杀了匈奴使者,鄯善国恢复了与汉朝的友好关系。
古诗词
1
李白 《相和歌辞·猛虎行》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李贺 《秦王饮酒》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
刘禹锡 《杂曲歌辞·壮士行》
阴风振寒郊,猛虎正咆哮。
李白 《蜀道难》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2
辛弃疾 《念奴娇》
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辛弃疾 《水调歌头》
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
赵善括 《沁园春》
虎啸风生,龙跃云飞,时不再来。
郑元秀 《满江红》
马革裹尸男子志,虎头食肉通侯相。
㈤ "虎"的演变请问谁能告诉我"虎"字的演变历
狐假虎威:老虎捉到一只狐狸,要吃它。狐狸说:‘上天命令我做百兽的王,你吃了我就违背了天意。如果你不信,就跟我一块儿走,百兽见了我没有一个不逃跑的。’老虎依了它的话,跟它一块儿走,果然各种走兽见了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百兽是怕自己,还真以为是怕狐狸(见于《战国策·楚策》)。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虎卧龙跳:形容字势雄强超逸。语出南朝梁袁昂《评书》:"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白虎复夷:秦汉时西南少数民族中专事猎虎者的称号。白虎﹐白额虎的略语;复﹐免除赋税或劳役。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载:秦昭襄王时,有白虎率群虎为患,秦王悬赏招募有能杀之者封万户侯。于是夷人廖仲药等三人射杀白虎。秦王欲如约,因嫌其夷人,乃改为"复夷人顷田不租"等厚待之,并与之"盟曰:'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夷人安之"。汉代兴起,夷人"亦从高祖定乱有功。高祖因复之,专以射白虎为事",故世人号为"白虎复夷"。虎溪三笑:佛门传说。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陶潜﹑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后人于此建三笑亭。世传有"虎溪三笑图"﹐盖本此。宋楼钥《跋东坡》谓远公卒于晋义熙十二年丙辰﹐时年八十三。陆修静生于义熙三年丁未﹐卒于刘宋元徽五年丙辰﹐去远公之亡正一甲子。修静卒年七十二﹐远公之亡﹐修静才十岁。修静于刘宋元嘉末始来庐山﹐距远公之亡已三十余年﹐渊明之亡亦二十余年﹐故三人不可能同在一起﹐此殆好事者之妄传﹐不可信。断蛟刺虎: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为民除害。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后以"断蛟刺虎"谓武艺高强﹐行为侠义。眈眈虎视:像老虎一般地威视着。语本《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雕虎焦原:.《尸子》﹕"中黄伯曰﹕余左执太行之獶而右搏雕虎。"又﹕"莒国有石焦原者﹐广寻﹐长五十步﹐临百仞之溪﹐莒国莫敢近也。有以勇见莒子者﹐独却行剂踵焉。"后以"雕虎焦原"谓壮士履险。贾虎荀龙:东汉贾彪兄弟三人,并有高名,而彪(字伟节)最优,故天下称曰:"贾氏三虎,伟节最怒。"见《后汉书.党锢传.贾彪》。又东汉荀淑八子,都有名声,时人称为"八龙",见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正始中人士比论"刘孝标注引《逸士传》。后世因以"贾虎荀龙"称文武全才的人。饿虎吞羊:形容迅猛贪婪。饿虎扑食:比喻动作迅速而猛烈。也说饿虎扑羊。二马一虎:方言。犹言马马虎虎。放虎自卫:比喻寻求保护不当,反而自招祸害。风虎云龙:比喻圣主﹑贤臣的遇合。凤叹虎视:形容谈吐文雅,器宇轩昂。宫邻金虎:谓小人在位,接近帝王,贪婪如金之坚,凶恶如虎之猛。虎步龙行: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凡﹐如龙虎之姿。虎视鹰扬:谓雄视高翔﹐甚有威仪。虎超龙骧: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虎啸风生:比喻英雄乘时奋起。甘冒虎口:谓甘愿冒着生命危险。虎跃龙骧:形容威武雄壮。虎斗龙争:比喻群雄互相争斗。虎豹九关:谓天门的门禁森严。虎子狼孙:比喻凶暴贪残的人。虎尾春冰:比喻极其危险的境地。虎略龙韬:兵书的代称。亦指用兵的谋略。虎窟龙潭:比喻极艰险的境地。虎踞鲸吞: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虎头燕颔:形容相貌威武。古之相者说是万里封侯之相。虎啸风驰:谓事物之相互感应。虎啸龙吟:形容歌声雄壮而嘹亮●【虎跑泉】传说唐朝性空和尚到杭州游玩,喜爱南山灵气钟秀,但苦于缺水。南岳童子派了两制老虎跑(刨)土出泉,甘甜爽口,取名“虎跑泉”。【虎皮羊质】形容羊身上虽然披了一张老虎皮,但是弱的本质并未改变:它仍然是看到青草很高兴,看到狼就全身战栗。【如虎而冠】指老虎穿戴人的衣帽,但本性不改。西汉初,众大臣要立齐王为皇帝,而狼邪王刘泽说,齐王的舅父驷钧为人凶恶暴戾,如冠而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指不进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东汉明帝时,班超出使鄯善国,了解到匈奴的使节正使鄯善王倒向匈奴。班超在关键时刻召集部下计议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于是,他率部下趁夜袭击烧杀了匈奴使者,鄯善国恢复了与汉朝的友好关系。
㈥ 求杭州虎跑导游词要边走边讲那种!
像我这样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大家游览善卷洞。
现在我们已来到善卷洞门楼前。高大巍峨、气宇轩昂的门楼在绿树翠竹的映衬下,显得古朴、华贵而典雅。著名书法家费新我题写的“善卷洞”三个大字赫然醒目,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让我们进门楼细心漫游这“万古灵迹”。
前面巨大而奇崛的太湖石上镌刻着四个隶书大字“万古灵迹”,这是由宜兴籍著名书画家钱松岩先生写的。善卷洞古在哪儿?一是溶洞形成于一百多万年前;二是这棵被称为原始社会活化石的小叶银缕梅;三是洞的得名。我们还是边走边说吧。
善卷洞得名于四千多年前的尧舜时期,古籍《庄子》载:“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逍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于是不远万里之遥,来到江南这处荒山石洞中隐居,后人就把这个洞称为善卷洞。善卷洞全洞面积约5000平方米,洞内游程800米,共有三层,层层相连;分上、中、下、水四洞,洞洞相通,就像一幢石雕大楼。尤其是“洞中有河,河可通舟;船在水中行,浆往天上撑。”堪称一绝。历来与比利时的“汉人洞”、法兰西的“里昂洞”并称为世界三大奇洞。
现在,大家来到了洞口,一块七米多高的巨石挡住了去路,你可别小看这块石头,它已经是三万多岁的高龄了,而且是每五十年长一公分,一点一点长高的。因为洞顶岩层滴下的水中含有丰富的碳酸钙,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这些碳酸钙就逐渐凝固起来,“滴水穿石”在这儿变成了“滴水长石”。遗憾的是,1957年洞口出现塌方,加固后的洞顶不再滴水,巨石停止了生长。它好像黄河激流中的中流砥柱,因此称为“砥柱峰”,古时也叫“小须弥山”。好,让我们绕过巨石,进洞探奇。
现在我们到了中洞,这个大厅叫“狮象大场”。既然叫狮象大场,就应有狮有象。我们先看狮子,大概因为长时间的站立,它感到十分疲惫,正躺下来休息,还张着大嘴在打哈欠,嘴里露出一对大门牙,侧过的头上只能看到一只眼睛,腰身凹进,臀部突出,尾巴自然地拖在地上,仔细看,身上还长有长长的狮毛,颜色是青色的,真是地地道道的青狮。大家看像不像?像。那就请大家换个角度来看大家。
大象精神抖擞的站着,长长的鼻子拖在地上,象牙、前腿、后腿清晰可见,唯独看不见它的尾巴。为什么呢?原来象王的尾巴又短又小,和它宠大的身躯相比,实在有损它象王的威严,因此它偷偷地把尾巴藏进了山洞。
青狮、大象如此之大,称它们为狮王、象王大概不过分吧。狮王、象王分列两旁,而且脑袋都朝着洞口,既像守卫善卷洞的两名卫士,又像两位好客的主人,欢迎各位的光临。
大家随着我来看一块奇石,我们称它为“多变石”。在不同的角度看,它一会儿像猿猴,一会儿像蛤蟆,一会儿又像狐狸、像海豹……因为洞内的钟乳石都是形象化的石头,一定要站好位置才能看得逼真。用我们的行话讲,叫不说不像,说了看看有点象,角度站得好,越看越像。好,请随我继续向前。
在这石壁上刻有“欲界仙都”四个大字,在佛教教义中,欲界指的是红尘,也就是人类居住的这个花花世界,从字面上解释就是“人间天堂”的意思。这四个字是梁代的贞白先生陶弘景给善卷洞赞语。陶弘景是我国道教中有名的人物,为道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在当时,他有“山中宰相”之称。好,既然这位“山中宰相”都给了善卷洞这么高的评价,那么大家都不要客气,请随我上天堂一游。
朋友们抬头看一下洞顶,上面的岩石似云雾布满了整个山洞,四周白茫茫一片云雾迷漫,雾气腾腾,好似站在海中心一样看不到边,所以上洞称为“云雾大场”。
上洞的特点是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终年温度保持在摄氏23度左右。也许有的朋友要问:上洞是否安装了空调,要不,怎么会保持恒温呢?不是安装空调的缘故,而是靠一块大石头起了一定的保温作用,整个山洞都是由石头组成的,至于是哪一块,朋友们在游览时不妨仔细观察一下,等上洞游览完之后,我再为大家揭开谜底。
请看上面一硕大的蝙蝠正展开双翅向各位飞来,在它的身后还紧跟着一只小蝙蝠。在古代,蝙蝠是被当作一种吉祥物来看待的,有“万福来朝”“五福临门”“福寿双全”之说。
在这小水池旁还长着一棵杨柳树,从树杆中的小窟窿可以看出它已生长了许多年了,可仍显得生机盎然,树枝茂盛,那下垂的柳枝,似乎对各位的到来正表示着热烈的欢迎。
头顶上这片钟乳石和中洞中的“砥柱峰”一样,也是由滴水长成的,不同的是,这片钟乳石现在还在不停地往下滴水,不停地往下生长,假如有哪位不相信的话,不妨拿出尺子来量一下它现在的长度,等五十年之后再来量一次,就可以证实我的话是真是假了。站在这个角度看,这片钟乳石好似一片含苞待放的荷花,朋友们想看荷花开放,就请跟我往前走。
请朋友们往下看,这个景象不由得想起古文《爱莲说》中的描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矣。刚才还是含苞待放的荷花,现在到了水里已竟相开放了,不知可有哪位朋友已闻到了荷花的清香。
实际上,刚才我们看到的只是水中的倒影,下面的水不深,只有十几厘米,可是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幽深,也显得更漂亮了。
请朋友们向我靠拢一点,前面我们讲过,看景要站好角度,否则,就成了糊里糊涂钻山洞了。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匹白马,身上的颜色是白的,因为坐着而看不到它的后腿,现在让我们换一下角度到对面来看一下,看一看它变成了什么?
朋友们先仔细观察一下,这是什么动物,哪位能猜得出来?对,这是一只老绵羊,从它背上隆起的部分来看它像是西藏的牦牛,从它长长的耳朵来看像是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单单从它头部朝下的三角区来看却是一条小金鱼,而从它的整体上看更接近于一只老绵羊。按习惯,马年过去即迎来羊年,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得出这样一副对联:“骏马踏雪归去,灵羊迎春而来”。这块石头因站的角度不样而能看到两种动物,我们称它为“坐马立羊”。
请各位再转身看一下这石壁上有一条黑色条纹,这是一条乌龙,这条龙的尾巴正拖在水池中吸水。上洞其他几个池子里都有水,唯独这个池子里是干的没有水,水都已经让它吸干了,又从它抬起的嘴里喷了出来,“乌龙喷水一条线,喷到空中一大片”。马上这里要下雨了,请大家马上离开,免得淋湿了会感冒。
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大自然这位超级雕塑家给我们画的一副幽默画:狗熊爬树。在这树干趴着一只狗熊,它看见乌龙在喷水,吓得急忙往树上爬,由于这只狗熊平时养尊处优,难免身胖体重,到了关键时刻露馅了,爬了几百万年也没能爬上去,相反地连自己的尾巴却爬掉了。站在树枝上的是一只山鹰,尖尖的嘴巴朝下,好像正在嘲笑这只笨狗熊。不过依我看,这狗熊虽说笨了一点儿,可它这种不屈不挠、努力向上的精神还是值得学习的。
上洞不失为一处拍电影的好地方。《智取威虎山》中的威虎厅就在此取景,当时,这座山雕的虎皮宝座就放在平台中间,栾平就是我们刚才走过来的路上被带过来的。另外,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第八集的黄风洞以及电影《塞外奇侠》等也都是在此拍摄的。
整个山洞是由两棵梅树支撑起来的,请看右侧这棵由上、下两截所组成。这棵梅树为了不使自己被自然界所淘汰,经过几万年的生长,终于长到一起来了,中间有明显的连接痕迹,称为“万古双枚”。“枚”是“梅”的意思。
左侧这棵寒梅,虬根蟠屈,枝叶纷披,其间小枝分披,或孤削似笔,可密聚如林。更为奇特的是上面有只小熊猫,圆圆的耳朵,黑黑的眼睛,两条前腿还抱着一只绣球在玩耍,显得非常活泼、可爱。这只小熊猫自从来到善卷洞后感到这里的生活条件很适合它,就在此长期隐居,再也不愿回到四川老家了。
在神说传说中,天地是由盘古分开的,请看这里有一只肌肉发达的手掌,五指叉开,手心朝上,似乎正用力托住洞顶,我们称它为“盘古托天”。善卷洞的最早形成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这水池中的水比日常所用自来水重百分之三 ,含矿物质较多,晶莹澄澈,万古常清,且可治眼疾。
善卷洞里是山中有洞,洞中有楼,楼上还有楼,现在请朋友信步登高,更上一层,饱览一番上洞全景。
朋友们,在游览上洞之前,我曾说过,上洞能保持恒温,主要靠一块石头起了保温作用,在刚才的游览过程中不知有哪位朋友找到了这块石头?现在到了揭开谜底的时候了,请往前看“一片飞云掩洞门”,这块石头似一片飞云把上洞口给遮住了,只留下一条小小的缝隙,加上它还在上洞的地平线上,阻碍了洞内外的空气对流,这就形成了上洞终年保持摄氏23度的气温。
上洞游览就到此结束了,不过善卷洞的神奇佳景主要集中在下洞、水洞,下面请朋友们随我继续游览下洞。
“百病消除”四个字,原来并非荣毅仁所书,而是由民族资本家荣德生老先生所书。说来,其中还有一段佳话呢!
荣老先生和储南强先生是好朋友,当荣老得知朋友为了整修善卷洞耗尽家产,甚至连夫人的首饰、媳妇的嫁妆都变卖一空时,非常感动,伸出了援助之手,捐赠了洞内所需的全部水泥。1934年当溶洞整修完毕正式对外开外时,储南强先生特邀荣先生前来游玩,荣老非常高兴,尽管当时身体不太舒服,还是应邀而来。没想到,当他上上下下游了一圈之后,就被善卷洞的神奇佳景深深吸引住了,感到心情非常舒畅,连那点不适之感也不治而愈了,一时兴起提笔写下了“百病消除”四个字,可惜的是,原迹在“文革”时当作“四旧”被毁掉了,后由他的儿子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复书于此。在此我也祝各位朋友有病的百病消除,没病的更加康键。
“梯口”是下洞的进口,从这里下去要经过105级台阶,有五层楼深。中洞和下洞原来只有小小的溶洞相通。为了使游客在游览时不走回头路,从1925年开始,每天有20名工匠在这里开凿,整整用了10年时间才打通。在这途中还要经过四道门:风雷门、波涛门、金鼓门、万马门。每当下雨时,下雨声和下洞的流水声经过折射传到这里,产生共鸣,站的角度不同,能听到四种不同的声音,风雷交加,波涛滚滚,金鼓齐鸣,万马奔腾。今天外面是晴空万里,没有下雨的样子。假如哪位朋友有雅兴的话,不如下雨天来领略一下这其中的诗意。
上洞、中洞的特点是高大宽敞,下洞却好像一条狭长的走廊,加上流水潺潺,仿佛来到了另外一个天地,下洞又称“又一天”。
请看前面石壁上有一串香蕉、几只扁豆、一条老丝瓜和玉米、辣椒,下面的是老鹰,就像一位守护神,在看守这些瓜果,只能供各位欣赏,不能品尝。下面还有位老寿星在笑咪咪地看着各位,光光的脑袋,长长的胡须,这叫“寿星开口笑,祝愿各位身体好。”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是我国十大元帅之一的陈毅元帅赞扬青松刚直不阿的品格而写的一首诗,请看前面这棵松树,树干粗壮,枝叶遮天,高大挺拔,树枝上还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雪,但是,它仍不畏严寒,傲然挺立,它称为“通天石松”。
抬头看上面有“华盖顶”三字,这是下洞最高点,距在面有22米,此处还有两尊佛像,一坐一立。善卷洞原来佛像五百余尊,大部分在文革时被当作“四旧”砸掉了,这两尊佛像因放得太高,地势险要,没人敢玩命地爬上去,才幸免于难,得以保留下来。
前面就是洞口,能看见一线光明,却又被洞顶下垂的片片钟乳石挡住,这些钟乳石犹如佛手、幕布一般,所以这里称为“佛水幕”。京剧《盘石湾》中的“蜂窝洞”就取景于此。
掀开幕布,对面石崖上有一道瀑布,水从上面冲击而下,水击石,石抛水,相互冲击,溅起串串飞珠玉液,较之一般的天然瀑布另有一种风韵。主持整修善卷洞的宜兴名流储南强先生曾对此写诗一首:“千涛万浪上边来,倒挂银河笑口开,收入先生肠腑里,荡为湖海郁为雷”,根据这首诗的含义,这座棕亭取名为“滤心亭”,此处不失为一处照像留影的佳景,各位想照像可前去照像,照完后我们再去游览善卷洞的精华处——水洞水晶宫。
在右边石壁上分别悬挂着一口钟和一面鼓。这种钟鼓现在看来并无什么奇特的地方,但是在下雨时就会出现一个奇迹,上面接连不断的水滴在鼓面上,下面一道道浪头撞击在石钟上就会奏出美妙而又动听的乐章,假如把中洞的狮象比作仪仗队的话,那这里就是乐队了。
上洞的荷花品种不凡,花开在上洞,三结莲藕却结在下洞,边上还有南瓜、西红柿。
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水码头,这里也是山洞的心脏,称“壑心”,各位刚才上、下漫游数百米,想必都有点累了,请在“洞庭”处休息一会。
在唐朝时有位叫李蠙的人,年轻时曾择居善卷洞后的碧鲜庵苦读诗书,一天清晨起床后,看见一条龙从水洞里游出,龙头朝着洞口,在呼吸天地间的灵气,李蠙立即写了封奏章给皇帝,说“神龙出现,必是天子祥瑞”。在大门牌楼处有一巨石,上有著名书法家钱松岩所书“万古灵迹”,这四个字就是李蠙对善卷洞的奏称。
中国人民历来是把龙作为至高无上的崇拜物的,这位举足轻重的李蠙先生既然有辞为证,后人也难以分辨,李蠙这一题铭,大大提高了善卷洞的知名度,给善卷洞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同时也给后人整修带来了不少麻烦。
1933年,当地名流储南强先生决心打通下洞、水洞的连接口,无奈石工们迷信千年神龙的传说,不敢大胆施工。凑巧的是德国海京伯马戏团正在上海举行驯兽表演,哄动了整个上海市,储先生知道这个消息后,就托人去跟马戏团联系,希望他们能来捕捉这条白龙,洋先生对龙并不忌讳,只是对于做生意十分精明,认为这条白龙未必能够捕来,捕来之后能不能演出更是个问题,虽说驯兽已有二十多年,狮象都能指挥如意,可捕龙尚属首次,万一有个三长二短砸了牌子可划不来,就婉言谢绝了。
储先生憋了一口气,非要探个真假,他亲自督率石工,夜以继日磨了好几个春秋,终于打通了,他又第一个驾小船在小洞里探险,结果呢?连一条水蛇都没有看见,更别说什么千年白龙了。
从此,水洞隐白龙的神话就只作为传说流传民间了,然而,在这窈窕曲折的水洞里“船在水中行,浆朝天上撑”的幽奥意境,在人们心中终究是个谜,在座的有几位已经忍不住想坐船去看个究竟,下面,各位就随我坐小船来领略一番水洞的意境吧?
朋友们,请坐稳了,现在我们开始游览水洞。
水洞原是一条古老的地下河,长120米,弯弯曲曲有三个转弯,水面最宽处达6米,最深处将近5米,前面滴水莲蓬头,各位要保护好自己的头,千万不要撞个大包带回去作留念。“水头”是水洞岩层最低处,请把头低下,前面水中倒映,五彩缤纷,四壁生辉,水石一色,好似来到神话里的“水晶宫”中。
在前方突出的是一条来自扬子江的鳄鱼,它来到善卷洞后再也没能回得去,一气之下,把眼都急红了。各位看过鳄鱼头,要小心自己的头,旁边有一只老鳌正在休息。“人过鳄鱼头,雪山脚下可行舟”,鳄鱼头旁边有座雪山,山中冰雪融化,中间有条羊肠小道直通山顶。
山洞中划船稀奇古怪,与众不同,别处划船浆在水里划,各位看我手中这根浆却是往上撑的,这叫朝天撑船。
“壁堵疑无路,水迥别有天”,转过九十度直角弯来到二弯,转弯处的角落里有一只轮船,不是东风号,也不是远洋号,是善卷洞里的“石头号”,因为船上的设备太落后,开了四千多年才开出一个轮船头,估计还要再开五万年才能全部开出,到那时欢迎各位再次光临。
各位仔细听那声声滴水,似一首永不停息的“滴水协奏曲”,就像在声声呼唤着那条传说中的白龙,清朝诗人谢方连曾写过一首《善卷小水洞》诗:“石晴闻雨滴,窦冷欲生风,只恐弹琴久,潭深起白龙。”
在欣赏曲折的河弯、陡峭的悬崖、压顶的天穹、千奇百怪的自然造型时,各位可凭借丰富的想象力,想象自己正在游览地下画廊、地下博物馆,或者是地下探险。
离开洞府,拾级而上,石壁上镌刻着古今中外许多游客赞美善卷洞府的诗词歌赋。各位游客不妨一边休息一边吟咏。请看,这儿是有“第二徐霞客”之称的蒋叔南先生游览后的留言:“好书不厌百回游,美人不厌千回看,二洞不厌万回来。”在这面加固的石壁上,原刻有“一片飞云化彩蝶”的诗句,据传,这是缘于梁山伯、祝英台化蝶双飞的故事。
这一座古老的四角碑亭中,碑上“碧鲜庵”三个大字,乃是唐代太宁、凤翔节度使李蠙所书。碑后侧上方是“晋祝英台琴剑之冢”,对面“蝶亭”,依岩而立。过去,在这一带,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为“观蝶节”。这一天,千百对蝴蝶在青山花丛中比翼双飞,其间有一对硕大的蝴蝶于中午时分出现,据传是“梁祝”的精灵所化,双双飞舞,最后绕亭三匝,飞向碧鲜庵后隐去。古有诗云:“清阴寂寞云松路,蝴蝶双飞芳草间。”“蝴蝶凝山魄,花开想玉颜。”
“祝英台读书处”,这是一座一步一景的仿古建筑群,1992年在“碧鲜庵”旧址上重建。让我们进园一观。
坐北朝南的是“英台阁”,下面是梁祝读书、操琴、娱乐的场所,二楼是卧室。英台阁右侧的“英台书屋 ”中陈列着八块漆雕屏风,记述着“草桥结拜”“十八相送”“英台抗婚”等八个小故事。
好,让我们千别梁祝,穿过长廊,再访三位古人。“三生堂”,里面有三尊神像,身材、面貌、胡须,一式一样,右手都握着一卷书。他们是什么人呢?一位是唐代的李蠙,就是写“碧鲜庵”三字的人;第二位是北宋的李纲;第三位是南宋的李曾伯。这三人都曾寄居在善卷寺读书,后来做了大官又都出钱整修寺庙,又因他们三人都姓李,当地老百姓认为他们是一人转三胎,就塑了三个一模一样的神像。有一副对联讲得很形象:“一人转世三宰相,三生造寺一姻缘。”
我们从善卷洞门楼进来,从善卷古寺的山门“华藏门”出去,整个游览到此就结束了,前面是富有地方特色的商品一条街,向西行不远处是号称“江南第一碑”的“国山碑”。
㈦ 虎年灯谜;;;;;、
虎年灯谜
一、新年之夜(猜字一) 夤
二、李广射虎(猜水浒浑名一) 没羽箭
三、虎符(猜成语二) 合二为一 调兵遣将
四、捋虎须用手(猜字一) 虢
五、力托虎头(猜字一) 虏
六、一只虎(猜字一) 蚕
七、虎进棉堆(猜词牌名一) 风入松
八、猜谜好手(猜水浒浑名一) 打虎将
九、虎跑泉(猜字一) 演
再来一组:
1。2010年1月1日(四字常言)虎头虎脑
2。三分月影动(纪年)二0一0
3中风完了终虚脱(动物)虎
4古代谜书(三字常言)纸老虎
5谜途高峰勤攀登(植物,卷)爬山虎
6灯谜适君之口味(四字古代军事行为)虎符合上
7一二条情趣谜(成语,蕉心)三人成虎
8建庙横山上,空前大动作(纪年)庚寅
9母亲忌谈谜事(四字水浒地名,卷)白虎节堂
10孙文并非在丙寅年去世的(俗语半句,掉首格)山中无老虎
11内地灯谜(三字汽车品牌型号)大陆虎
12为谋谜面急煞人(蔬菜品种,粉底)虎皮椒
13庚寅忌远行,远行必入狱(京剧冠量)一出虎牢关
14砍到了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穴位(电视剧)杀虎口
15差点说出一条谜(外经典老电影,卷)虎口脱险
16庚寅年弄瓦(话剧中人物)虎妞
17天下定,浊水清(动物俗称)大虫
18。09年末盼望2010年到来(动物部位二)牛尾巴,虎头
19圣诞摆谜擂(名菜)龙虎斗
20还有一星期就是庚寅年了(08流行词)周老虎
21伍兹打球会动脑(赌具)(违禁词语-已隐藏)
22不喜欢粗俗之谜(四字网站)中文雅虎
23祝各位仁兄2010年事事顺心(男装品牌二)虎都利郎
24喜迎庚寅年(泊号)笑面虎
25猜谜奥妙,以后便知(五字水泊梁山招呼语)打虎将来了
26宝宝生在庚寅年(艺人昵称)乖乖虎
27“庞然大物也,以为神”(反探郦)虎,生肖/注:面出黔之驴句
28“曰:“技止此耳”(水浒人物浑号)没毛大虫
29“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黄飞鸿系列影中人)雷老虎
30常挂置灯谜(系列丛书名,卷)布老虎
31早上不用东洋货币(探郦)节日,元旦
32法力不及武成王(影人)孙飞虎
33庚寅先须贴春联(党史人物)林彪
34庚寅年岁首展望(画家别称)顾虎头
35灯谜评委(四字影视名词,含导演名)管虎作品
36吕布骑虎难下(二字词)吓唬
37几稿之后心无虑(青年演员)高虎
38儿子庚寅呱呱落地(前歌手组合)小虎队/注:队通假坠
39占了李振贵的椅子(四字刑罚)坐老虎凳
40七载考上终发虚,几度发火生是非(民间生活用具俗称)老虎灶
41庚寅球运差,中场真窝囊(成语)虎背熊腰
42回眸已丑,展望庚寅(谜家)张虎牛
43猴子啥时候能称大王?(电影二,4+2)老虎出更,做头
44庚寅旅游打特价(名泉二,2+1)虎跑,惠
45策骑越过杭州天下第三泉(四字常言)打马虎眼
46为柯受良谋谜面(动画片形象一,卷)黑小虎/注:柯受良昵称小黑
47庚寅猜谜到东北(外经典老电影)虎虎虎,注:东北虎借代
48母大虫拒绝行房(多字成语半句)不入虎穴
49冷僻灯谜咱不猜(中药二)虎须,熟地
50老爸丙寅生,丙戌弄嫜未如愿(五字俗语)虎父无犬子
㈧ 对对子:龙井茶对什么
鸭溪窖
字数为3字,
一茶对一酒:
龙对鸭,动物;井对溪,与水关联,且一静一动;茶对窖(窖为酒解)
不知道对不对~
㈨ 杭州虎跑动物园好玩吗
虎跑一般般,至少我不认为好玩。动物园都一样,去过上海北京的动物园的话,就不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