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无法分辨妻子地位。正房是明媒正娶,小妾则是领进门即可,正房与老爷平起平坐,小妾永远不能与正房平起平坐。
此时的时装流行中心早已由苏、扬移至上海。商埠开放的上海华洋并处,五方杂居,成为十里洋场奢靡繁华之地。上海又是妇女寻求解放的重镇。
传教士、商人、革命党人竞相创办女学,掀起了一股女权运动浪潮,寻求解放的社会大气候荡涤着服饰妆扮上的陈规陋习。服装装饰一扫清朝矫饰之风,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马甲的形式出现,马甲长及足背,加在短袄上。
(1)旗袍妾扩展阅读:
论及旗袍风尚的起始时间,通常认为在20世纪民国时期,郑逸梅先生即称 “原来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国后始御之”。至于具体的年份,以往的研究相对比较含糊。周锡保先生和张爱玲女士均以为旗袍的流行在1921年以后,周氏还以1923年的画报等资料推断,所谓旗袍在其时的上海数十人中不过一二。
事实上,以当时上海的新闻界对社会现象敏感程度,一种新式样的风行必然会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是在1925年5月以前的如《申报》等报纸上很难查到有关于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资料为旗袍在1925年的出现提供了佐证。在作为旧帝都的北京,也有记载表明旗袍时尚始于1925年。
㈡ 为什么我看到旗袍第一眼起就不喜欢
我认为旗袍是最难看的服装,谁穿上都难看,象个妓女,姨太太,被男人玩弄的小女人,没有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气质,象只傻傻女人,眼睛里只有男人,只会哭泣的受气的小妾,不是新时代女性。
㈢ 古代小妾穿的旗袍是什么款式
夏商周三代:上衣下裳,束发右衽。
春秋战国:深衣胡服。
秦汉:女子上穿短襦,下穿长裙,膝上装饰长长垂下的腰带。
魏晋:女子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
南北朝:女子头上包白纶巾(是一种配有青丝带的头巾,传说在三国时诸葛亮平时戴此头巾),衣袖长而且窄并加以缕雕花纹,服式以襦裙为主,妇女尤其以着裙为正统。
隋唐:女装主要由裙、衫、帔组成。这时常将衫掩于裙内,所以显得裙子很长。帔又名帔帛,像一条长而薄的披巾。唐代前期女装中还流行卷檐虚帽、翻领外衣等胡服。
宋代:妇女穿裙和衫,这时的衫子多为对襟,盖在裙外。裙较窄,多施细摺,福州黄墓中除出罗裙外,还有开裆裤与合裆裤,可见宋代妇女在裙内着裤。
元代:元代女服分贵族和平民两种样式。贵族多为蒙人,以皮衣皮帽为民族装,貂鼠和羊皮制衣较为广泛。平民妇女穿汉族的襦裙,半臂也颇为通行,唐代的窄袖衫和帽式也有保存。
明代:女子日常穿着“背子”,背子多为合领或直领对襟的,衣长与裙齐,左右腋下开禊,衣襟敞开,两边不用钮扣,有时以绳带系连。贵族女子穿合领对襟大袖的款式,平民女子则穿直领对襟小袖的款式。
清代:满族妇女着满式旗装,她们不缠足,不束裙,皆穿旗袍,有时外加坎肩。汉人妇女仍以上衣下裳为时尚。
㈣ 宣化区历史文化与民间艺术
85785857888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