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做真正意义上的品牌旗袍定制,一定要在中国,上海的旗袍师傅也是国内公认最出色的。但凡跟定制沾边的东西绝对是件费脑子考品味的活儿,尤其对于这个浮躁年代的人们而言。带着自己的对旗袍的期待去定制,自己的要求,打造独一无二的旗袍。
品牌旗袍定制的面料
品牌旗袍定制中最重要的就是选择面料,面料的不同能够直接影响整件旗袍的大感觉,必须了解自己想要的风格。现在有些店铺会推出一些自己设计定制的古布系列,图案手感雅致情趣,令人喜欢,也是十分值得推荐的。面料最好都要求师傅过水,真丝的话通常会缩10%左右。
手工图案
品牌旗袍定制是一定会有精美的手工图案,能体现更多的个人品味和审美情趣。可以绣花,可以手绘,当然也可以绣花加手绘。 传统旗袍最多人定制,绣花的话最好的用光滑有垂感的真丝面料,不能太薄。不推荐织锦缎,太泛滥,没有品质感。
领口款式
品牌旗袍定制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领口十分别致,通常传统旗袍的领口基本是立领式的,根据脖子的长短,可分为一颗扣,两颗扣,或者是三颗扣。如果有美丽的天鹅般的长脖子,三颗扣则非常适合。无扣是较早期女性旗袍的风格,喜欢款式简洁的不妨尝试一下。
2. 海派旗袍上海八大旗袍名店
无论是张曼玉在《花样年华》中流露出的60年代成熟女性的妖娆多姿,还是汤唯在《色戒》中演绎的40年代年轻女性的玲珑秀气,都让所有爱美的女性为之疯狂。女性的衣橱怎么都少不了一件精致的旗袍。想买到称心如意的好旗袍,就不得不提长乐路和茂名路这两条出名的旗袍一条街。只要是老上海,都知道这里的旗袍最地道,工艺最好,许多姐妹在结婚前都会来这购买或定做一套属于自己的婚礼旗袍。在这里,不仅有昂贵的手工旗袍,也有新式的改良旗袍。旗袍品牌也很多,既有中华老字号,也有充满时尚气息的旗袍店。
1. 蔓楼兰旗袍
作为上海最知名的旗袍品牌之一,这家旗袍店的款式多样,做工精致,面料以真丝为主,苏绣旗袍是此店的一大特色。除了婚礼服以外,中式风格的日常装、聚会礼服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2. 龙凤旗袍
中华老字号龙凤旗袍保持着传统的手工工艺,制作而成的旗袍具有传统气息,选料讲究,工艺精湛。
3. 丽古龙旗袍
丽古龙旗袍的各色手工织就的布匹特别,工艺精美。
4. 瀚艺旗袍
除了传统旗袍外,瀚艺旗袍的绣花旗袍也是一大特色。店里的旗袍均出自一些六七十岁的老师傅之手。瀚艺的名气在文艺圈里相当大,经常有各国名人和明星慕名光顾。
5. 名模杜鹃为《VOGUE》拍摄的一套写真中,那几件唯美的旗袍也出自空桥瀚艺之手。
6. 金枝玉叶旗袍店
一家经营传统以及改良旗袍的定制店。老板叶子本人就是一位设计师,常常会借鉴国外时装设计师的灵感,把流行元素应用在旗袍上。
7. 真丝大王旗袍店
面料种类多,质量上乘,价格昂贵。
8. 孙家小姐旗袍店
量身定制,注重前期服务。
9. 辛妮旗袍店
款式多,好多改良旗袍。面料以普通真丝面料、涤面料、织锦缎为多,工艺一般,价位便宜。
(2)上海旗袍师傅扩展阅读
旗袍(qipao, cheongsam)是传统女性服饰之一,在20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时汉族女性参考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时装,是一种东西方文化揉和具象。在现时部分西方人的眼中,旗袍具有中国的女性服饰文化象征意义。
3. 珠海哪里有订做唐装、旗袍的
珠海市忆古情服饰有限公司,是专做唐装旗袍的老字号的店了,是上海师傅量身制作定做。地址:珠海市香洲区香宁一街2号一单元102房,打电话:0756-8229758 2622547 找杨先生联系。
http://dian.koubei.com/50005145/fanginfo.html
4. 在上海做旗袍的师傅一个月能有多少的攻
上海。坐骑口的师傅一个月能有多少功?这个在上海。做做气不好的,一天能赚不少钱。大约就是给老板做。给开工资一个月也就是2000来块钱。
5. 回忆旧上海的“旗袍盛事”
金泰钧,上世纪30年代出生于上海,14岁进入老鸿翔,成为金家第二代中唯一学习服装专业的传人。回忆起那时候的“旗袍盛事”,满头华发的他,脸上浮现出一丝温暖。上世纪30年代的旗袍盛事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鸿翔公司的嫡传后代,尽管已是满头华发,但每每讲述起那段历史,76岁的金泰钧的眼神里总流露出自豪的神情。“鸿翔是中国人的骄傲”,解放前上海就有自己的服装品牌,而当时来鸿翔定做衣服的都是政界、文艺界的名人。14岁进入鸿翔,金泰钧成为金家第二代中唯一学习服装专业的传人。办公室在南京西路上,宽敞而明亮,和他一起办公的还有一位犹太籍设计师,还有一位试衣模特,金老先生的座位就在落地玻璃窗旁,转眼就能看到窗外的商铺和人群。拿着粉笔,从画、到剪,60年过去了,这些过程依然没有变。“时装特别讲究造型立体感,男装一般裁剪完就可以了,而按照规矩,女装样版完成后,还需要简单的缝合,制成样衣。”通常的裁缝一天可以做两套,做完之后让模特试穿,然后进行修正。“我们常常第一天做完后,第二天回来再检查,主要是看细节是不是到位。”从制作工艺上看,上世纪30年代的旗袍逐步发生了变化,袖口、挂肩改小了,腰部、下摆、胸部位置都收紧了,但是长度都还在小腿以下。此外,裁剪的结构,也从平面变成立体的了。说到这里,金泰钧伸手比划了一下:“以前,放在桌子上能摊平的,现在是放不服帖的,最特别的是,当时的旗袍增加了胸省,类似于打了盖,这是很有标志性的,因为在此之前的女性都是束胸,紧紧绑着胸部,而上世纪30年代受到外国文化影响,女性开始突出胸部曲线。”电影明星纱厂女工都穿旗袍30年代的上海已经非常接近国际时尚,能看到国外的Vogue、Harper's、Bazaar等时尚杂志,还有原版的裁剪书,以及正在上海风靡的好莱坞电影。下班之后,金泰钧常常提早到电影院,找个沙发坐下,一边悠闲喝茶,一边观察来往客人的穿着,电影里国外演员的服饰装扮,他会特地记下,回家再把款式画出来。以前的上海,中西裁缝都是分开的,旗袍本来是中装裁缝的专利,但是由于旗袍消费量实在太大,越来越多的做西式服装的专店也开始做旗袍,老鸿翔也是如此。“主要还是为了方便顾客,因为很多人都是里面旗袍,外面穿西式的外套,到了上世纪40年代中的时候,旗袍已经完全西化,延伸为现在的式样,当时的名称为改良旗袍,也叫中西式旗袍,不像现在统称旗袍。”旗袍消费量大到什么程度呢?金老先生说:“几乎所有年龄的女人都穿旗袍,包括小学生,当时的旗袍有棉的、皮的,各种材质,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穿。穿旗袍的不仅是有钱人家,当年,上海的纱厂女工也都穿旗袍多,因为这样比较凉快。”考究的人家在结婚的时候,也一定会换几套旗袍穿。金老先生回忆起自己结婚时候,爱人除了两套礼服之外,中间还换上了4件旗袍,分别绣着梅兰竹菊的图案。爱人一直穿旗袍,直到解放。鸿翔师傅按营业额提成做鸿翔的工人是一份十分诱惑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一大半的营业员都会说流利的英语,他们先要接受3—7年的培训,学会裁剪、缝纫,成绩合格后才能做营业员。收入是按营业额提成算的,如果卖出100件衣服,那么月收入就相当于4.5件的价值。如果换到现在的行情,如果每件服装售价2000元,那么营业员的月收入就是9000元。
在老鸿翔,有一个小组就是负责专门做旗袍,金泰钧清楚记得那个巧手张师傅,率领6-7人的小队专门攻克旗袍。“在鸿翔做衣服,价格很高。”一般的顾客,如果专门做旗袍,会去外面的小铺子,那时候大部分的小裁缝店都是一个师傅带几个学徒的形式,通常没有像样的门店,很多时候是提供上门服务。而来鸿翔做旗袍的多是有钱人家,他们通常会配套着做,比如做一件大衣,再加一件旗袍。“当时做一件长大衣,光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就有20.2元,还不包括面料,所以一件大衣的工钱至少50元,而旗袍价格大概在10-20元,外面的小裁缝店可能只需要4-5元。”虽说在老鸿翔做一件旗袍的价格翻了外面小店几个跟斗,但那时有一种观念一直存在,做旗袍不去龙凤或者鸿翔,那是掉身价的。从做裁缝的父亲这里,金泰钧学习到了扎实的裁剪技艺。他认为裁剪和设计是不可分割的部分。“脱离裁剪与工艺,不可能成为好的设计师,设计师光会画图是不行的。”当时中国的裁剪技术已经非常了不得。金泰钧回忆,有一个英国人前来应聘做裁剪师,还出示了自己在英国获得的专业文凭,要求工资是鸿翔师傅的三倍,金泰钧拿了两张同样的设计效果图,让洋裁缝和鸿翔师傅同台竞技,结果鸿翔师傅早就做完了,洋裁缝还在那边埋头画图。量体步骤:全身上下36处旗袍一定是要纯手工量身定制,仅“量体”步骤就要求测量全身上下36处,纽扣花样更多达数百种。然而随着批量化时装的冲击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目前,传统的旗袍制作技艺已濒临失传,很少有人再能穿到由传统工序制作而成的旗袍了。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身着20多套旗袍、袅袅婷婷的身影打动了不少观众的心。像一阵风吹动人们心中对美的渴求,一袭旗袍总能穿出百样风情。从那时起,旗袍店又扎堆似的遍地开花。虽然申城街头不乏旗袍制衣店,但在上海艺术研究所的专家看来,真正的旗袍一定要是要纯手工量身定制,仅“量体”步骤就要求测量全身上下36处,纽扣花样更多达数百种,以这个标准来看,许多旗袍店的做法明显过于粗糙。鸿翔的老裁缝金泰钧也告诉记者,常见的装饰法主要有镶、滚、嵌、荡、盘、绣、贴等几种,这和现在使用的手法几乎完全接近,比如有一种花式叫做如意头,就非常有技术含量。“我看见过手工最好的衣服,大概有200多个‘如意头’来装饰,但现在估计已经没有人会做了,非常可惜。”“旗袍裁剪适体、做工精良、装饰独特,最是讲究量体裁衣和手工技艺,但因工艺精巧、耗时长久而受到现代成衣化发展的冲击,传统工艺已濒临失传。”高春明这样说道。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负责人张黎明表示,“要保护的并非旗袍本身,而是其制作工艺。我们再不注意对技艺进一步传承和保护的话,几年之后,这些就永远找不到了。”据了解,为旗袍制作工艺“申遗”的包括上海艺术研究所和“中华老字号”企业上海龙凤中式服装等单位,最后结果将于6月9日“文化遗产日”揭晓。此外,上海艺术研究所专家也正趁此次“申遗”的机会,再次梳理旗袍的发展史。这交织着近代与现代历史转型时期社会风尚、审美心理、文化习俗的旗袍,将通过日后举办大型旗袍服饰展的方式,向市民展示蕴涵其中的悠悠文化。据介绍,旗袍原是清朝的旗人着装,立领、右大襟、下摆开衩等特点,非常适合东方人的体形特征。而旗袍的发扬光大,则是和上海联系在一起的。上海艺术研究所所长高春明称,旗袍因“旗人之服”而得名,虽然出现在北方,但“发祥地”却是上海。上世纪20年代,经过改良之后的旗袍在上海女性中流行起来。这种旗袍吸纳了西式立体剪裁方法,特别加入了连衣裙、晚礼服等巴黎时装元素,显示出女性玲珑有致的曲线和曼妙身材,此时,这种旗袍与最早满族的宽大袍服已是大相径庭,除保留原有旗袍的核心元素外,在裁剪、装饰、质地、趣味上的创新,已使古老的服装如凤凰涅槃般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随着设计和手艺的不断改进,旗袍样式日益繁多。三十年代,阮玲玉、胡蝶、周璇等一批电影明星,以及红极一时的月份牌时装美女画、各大报刊杂志的文化传播中,无一不是以旗袍作为重要元素,无形中大大推动了海派旗袍的发展,甚至风靡全国,几乎成为中国女性的标准服装。此后,加上社会审美观念的变迁和生活节奏的变化,旗袍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服饰,仅在一些较为特殊的场合下露露脸,但高贵、典雅的气质象征则一直延续了下来。
6. 上海哪里做旗袍最好
上海的旗袍制作地点众多,但南外滩轻纺面料市场是一个值得推荐的选择。地址位于陆家浜路399号(近南浦大桥),这里不仅面料种类丰富,而且定做的价格相对亲民,大约在300至500元之间。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台湾的居民及外国人常会选择这里制作旗袍。
此外,淮海路长乐路附近也聚集了不少制作中装旗袍的店铺。不过,这里的旗袍价格普遍较高,对于预算有限的顾客来说,可能需要考虑其他选择。尽管价格较高,这些店铺依然提供高品质的定制服务,适合追求时尚与品质的消费者。
选择旗袍制作地点时,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做出合理选择。对于寻求性价比高、面料多样化的顾客,南外滩轻纺面料市场是不错的选择;而对于追求高品质、愿意支付较高价格的顾客,淮海路长乐路附近的店铺同样值得考虑。
无论是哪一种选择,旗袍制作都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需要顾客耐心挑选面料和样式。制作过程中,顾客可以与制作师傅深入沟通,确保最终成品能够完美贴合个人需求。通过精心挑选和定制,每一件旗袍都将成为独一无二的时尚单品。
7. 《师傅》里面的旗袍大长腿是谁
《师傅》里面的旗袍大长腿的扮演者是李博。
在《师父》这段对打戏中,李博穿着短旗袍与对手拼双刀,还全程用腿,而且劈叉动作一个接一个,给人的感觉是角色本身不重要了,那双大长腿才是重点。
该片讲述了南派宗师陈识北上开武馆,由此触发一段民国武林传奇的故事。该片于2015年12月10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人物简介:
李博,字熙然,英文名 Crystal,出生于黑龙江省的她率真而阳光,简单而干脆,热情而豁达。初见这位音乐女博士,被她的美丽优雅,阳光单纯所打动。
她干净的眼神透着坚韧执着,甜蜜的声音里映射清新脱俗,纯净的笑容里透露着蕙质兰心。饱受中国传统音乐传统文化熏陶的她身上蕴含着中国的古韵美。
这样一位佳人为了自己的教师梦多年来的锻炼,练就一身“武艺”,成为了一个不仅会唱歌、会主持、会演戏、会教学、会写作、会科研、做学问“一专多能”人才。
8. 浅谈匠人精神
关于匠人精神,俞敏洪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用心活、用心干、用心经营,用心阐释人生”。
李宗盛这样说:世界再嘈杂 匠人的心绝对是安静的 面对大自然森林的素材 要先成就它,它才能成就我。
可见,匠人精神:是一种做事的态度,专注做一件事,做到尽善尽美精益求精,匠人精神体现了专注与坚持的魅力。
来自于上海的旗袍大师,褚宏生,让中国的旗袍之美名扬国际!被誉为百年上海的旗袍传奇!出生于1918年的褚宏生,16岁开始学徒,从“小裁缝”做到“老裁缝”用了80余年。
经过他密密缝缝的旗袍不下五千件。先后为影后蝴蝶,宋氏三姐妹,杜月笙,巩俐,孟庭苇等等手工缝制旗袍,用孟庭苇的话说:他做的旗袍就像皮肤一样。
褚宏生旗袍店的特点在于对尺寸的精准,就是根据不同客人的身材旗袍进行量身定制手工修改。旗袍最讲究"可身",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窄。
做一件旗袍,需要量衣长、袖长、前腰部、后腰部等26个尺寸,褚宏生的皮尺在客人身上的各个部位游走,量出一套旗袍的尺寸,他眯起眼睛,脑海里已勾画出成衣的模样。
有一次影星巩俐特意安排自己的助理过来找褚宏生做旗袍,她很多通告无法亲自来到店里,助理只拿出一张巩俐拍戏时穿旗袍的照片,褚师傅通过目测决定给巩俐做衣服!在了解了相关的几项数据后,又结合巩俐本人的气质和材料以及对材料的喜好,褚宏生硬是做出了一件让巩俐感到非常合身的海派旗袍!
旗袍匠人褚宏生说自己就是做了一辈子旗袍的"裁缝",他用毕生心力沿袭传统工艺,专注做旗袍,让每一件旗袍不仅体现了女性美,更弘扬出了东方文化,让中国旗袍之美点亮世界。褚老一针一线间旗袍的热爱,对尺寸的精准把握以及谦卑敬业的态度,让我们由衷赞叹,更是用自己的身体力行续写着匠人传奇。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手工制作离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很多大型企业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大量的流水线作业让工人们冷漠和疲惫。甚至机器人的加入让产量年年翻倍,质量却成了“差不多就行了”。
正是这种对产品质量的差不多,让多少矿工失去生命。小张是某国有企业的车间工人,主要给煤矿企业生产液压支架。工作枯燥乏味不说,还有毒有害。无论春夏秋冬,小张和工友们都是穿着厚厚的工作服,里面还要套上保暖衣保暖裤,冬天还好夏天车间里又闷又热,天天出痱子。
这让工人们苦不堪言。由于工厂实行计件制,大家都忙于多出数量,多挣钱,有些时候,并没有严格按照生产工艺生产,想着差不多就行了,也许质检查不出来。事实上,质检部门也是同样的心理,对于出口国外的产品把控严格,层层把关。
而销往国内的尤其偏远地区小矿井的,质检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什么?因为价格低,工厂利润低,自然制作成本也受到了压缩。工人们忙着赚钱,工厂疏于对质量的把控。导致矿井坍塌时,液压支架形同虚设,矿工的生命得不到一丝保障。
试问,质量就是生命只是一句口号吗?对待工作的态度呢,加工的专注到哪里去了?难道基层的工作就不需要匠人精神吗,这样的产品也能贴上中国制造?
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用专注的态度,一流的服务去创造市场价值。这不是一代人的使命,需要一代又一代匠人的传承。
无论各行各业,你是商人,企业家,理发师,还是车工木工,都是匠人精神来打磨自己。不管传统手工制作还是机械化量产,都要让没一件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让中国范儿的名片更闪亮。
工作是一种修行,将毕生岁月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一种信仰,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如果做到需要一种什么精神支撑呢?那无疑是匠人精神,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秉承匠人精神,并世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