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女装百科 > 抗战时期的旗袍大妈图片

抗战时期的旗袍大妈图片

发布时间:2025-08-28 03:33:42

㈠ 越南的习俗是什么

风俗习惯
1.穿戴
越南人穿着朴素。在农村,京族男女常穿着褐、黑或白的短袖无领对襟上衣(南方多穿黑白两色),下穿黑、褐色宽脚长裤。平时在家多赤脚或穿木屐,外出时穿“抗战鞋”(用旧橡胶轮胎做的凉鞋,因在抗法时期制做穿用,故称“抗战鞋”),也有的穿胶鞋。在重大节日和喜庆时,妇女多穿淡黄、淡绿或粉红色的窄袖旗袍,黑色或白色的丝绸宽裤脚长裤。在大城市生活的越南人,男的穿制服或西装。在越南各族的男子中有纹身的习惯,京族和傣族有纹水中蛟龙的习俗。
饮食
越南人的生活习惯与中国广东、广西和云南省区的一些民族相似。他们吃饭用筷子,喜吃生冷酸辣食物,食粮以大米为主,爱吃粳米,也吃杂粮。肉类有猪、牛肉和鱼,尤其喜欢用鲜鱼加工成“鱼露”。“鱼露”是京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料。蔬菜以空心菜为主,也种白菜、黄瓜、南瓜等。农村的京族、傣族等民族和城镇的部分居民有嚼槟榔果的嗜好。
居住
在农村,京族大都住篾席糊上黏土作墙壁,以木头或竹竿当柱作梁和稻草盖顶的平房,富裕的住房用砖砌和以瓦盖顶的房子。芒族、岱族、傣族、侬族住木头结构的高脚屋,楼上住人,放置家庭用具和谷物,楼下是牛厩或鸡栏、鸭栏,也是舂米和放犁耙家具的地方。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禁忌有:不准进入村寨附近的坟土、鬼林,更不能在鬼林砍柴拾柴带进村里;不能触动村寨中的神树(龙树)、寨门、村中心石、中心柱及屋里的供台(神台)和烧火用的三角架;在祭寨时,村里持有绿树枝等标志,不能进村和出村;家里有人生病、生小孩或祭鬼时,门口持有绿树枝,外和不能进入;楼上的人,不能在正对楼下的人头顶上走动。
有些民族,每个村有村的忌日,在忌日这一天,不准砍柴、动土和劳动。不能住供祭和青年谈恋爱的公房。不能靠中柱坐立,也不能在中柱上或门上钉钉子。傣、佬、瑶等少数民族,忌在家持白色蚊帐、盖白色被面的被子。傣族不准女人从前门进家(怕有月经冲犯了家鬼)。瑶族不吃狗肉,死狗埋在水源上游全村要搬走。芒族不吃麂子肉,不准带麂子、麂肉进村。占族中的旧尼人忌吃猪肉,加非尔人忌吃牛肉。高棉族忌用左手行礼、进食、递物和接物。南方山区有的少数民族忌说主人的庄稼长得好,认为说了会变坏。此外,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山区,森林里有蜜蜂,看上去像野峰,实际是有主人的,不能乱动。
婚丧
按照越南颁布的婚姻法,越南实行一夫一妻制,规定男的20岁,女的18岁才能结婚。男女青年到了结婚年龄,在农村,一般要通过媒人介绍,然后男女双方见面相亲,最后由男女双方父母决定,如同意,男女青年必须到乡政府进行结婚登记,领取结婚证后正式举行婚礼即成夫妻。傣族青年人要结婚则需人赘,入赘时间一般为8年,8年后才能正式举行婚礼。
越南人死后的丧葬仪式基本和中国汉族一样,有土葬和火葬两种形式,大都用木棺土葬。在城市和一些少数民族也实行火葬。苗族和南方山区少数民族很重视葬礼。人死后要停丧家中,让亲友凭吊后才下葬。南方山区个别少数民族还要给死者身上涂酒,按头东脚西方向停丧和下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工矿企业和部队的人死后的葬礼一般从简,团体送葬并开追悼会。
礼仪
越南人很讲究礼节。见了面要打招呼问好,或点头致意。对长辈称大爹、大妈或伯伯、叔叔,对平辈称兄、姐,对儿童称小弟、小妹,对群众称乡亲们、父老们、同胞们(只在本国人之间用)。在国家机关、工作单位和越军部队里,一般称同志,但在最熟悉的人之间,也有称兄道弟,而不称同志。见面时,通行握手礼,苗、瑶族行抱拳作揖礼,高棉族多行合十礼。京族人不喜欢别人用手拍背或用手指着人呼喊。外人到他们家时,不能用脚指物,席地而坐时不能用脚对着人,不能从坐卧的人身上跨过去,不能睡在妇女的房门口和经常来往的过道上,不准进入主人的内房。在少数民族家中,绝对不能到姑娘住的房间里。有些少数民族住竹木高脚屋,习惯在楼上席楼坐卧。进屋要脱鞋,否则认为是看不起主人。年青人对老人特别敬重。在北方京族家里,由最老一辈的男人作主,南方的京族由最老一辈的女人当家,凡事一般都得征求他们的意见,只要他们同意的事,其他人一般不会表示异议。和老年人同行,如要超过去,应先打个招呼,表示先行走一步。傣族、佬族家中有一条凳子专供老人坐,青年人和外人不准坐。
有些少数民族很好客。客人来到他们的家中,常用本民族最喜爱喝的酒和爱吃的生冷酸辣等食物待客。因此,客人即使不合胃口,也要尽量地吃,否则会被认为是看不起主人。南方山区少数民族,喜欢在节日喜庆时邀请客人一同喝坛酒,即轮流用管子从酒坛里吸酒喝,第一轮(即轮流吸的第一口)不能拒绝,否则认为是扫兴、失礼。第一轮以后,如不想喝,以双手抱拳向右肩举一举,表示谢谢不再喝了(吃饭时也是这样)。
主要节日
越南的主要节日分为民间传统节日与重大政治性节日和纪念日。
民间传统节
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盘古节和送灶王节等。春节是越南民间最盛大的节日。夏历正月初一日为春节。按照越南的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日的“送灶王节”开始,就算进入春节了,届时,各家女主人都要赶制新衣,连日准备年货,还要清扫房屋。除夕晚上,全家吃团圆饭,燃放鞭炮。春节主要吃用苇叶包的糯米粽子。越南人清明节主要是祭祖扫墓;端午节是夏历五月初五,主要内容是吃粽子;中秋节是夏历八月十五,主要内容是吃月饼。中秋节以儿童活动为主,所以中秋节又叫儿童节。“送灶王节”在腊月二十三日,每到这个节日,人们在灶王神位前烧化纸钱,并供以麦芽粘糖。
重大政治性节日和纪念日
越南重大政治性节日和纪念日主要有:
1月27日 越美巴黎协定签字日(1973年)
2月3日 越南共产党(前称印度支那共产党、越南劳动党)成立日(1930年)
3月19日 全国抗美日(1950年)
3月26日 胡志明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日(1931年)
4月30日 越南南方解放日(1975年)
5月7日 奠边府大捷纪念日(1954年)
5月19日 胡志明诞辰日(1890年)
7月21日 越南南北统一日(1976年越南统一国会决定改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7月20日 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签字日(1954年)
8月19日 “八月革命”纪念日(1945年)
9月2日 越南国庆日(1945年)
9月3日 胡志明逝世纪念日(1969年)
12月22日 越南人民军建军节(1944年)

㈡ 旗袍曾是民国女子的最爱,如今,小镇大妈也迷恋上了旗袍秀

可能是骨子里喜欢古典的韵味,唐诗宋词,寥寥数语便勾勒出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就如旗袍,含蓄、内敛、古典、文艺,最能衬托出东方女性的美,妙不可言。总觉得穿旗袍的女子与江南有关,也许江南女子的小巧灵秀与温婉,江南烟雨的如梦似幻,这种穿越时空之门的梦幻淡雅,太适合旗袍的气质。

戴望舒《雨巷》里那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姑娘,总是隐隐约约地浮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她从悠长悠长寂静的雨巷,撑一把油纸伞袅袅婷婷,朦朦胧胧的背影,走在高高窄窄的巷子里,小巷深处有神秘的耶稣光,一直向光的深处走去。我想那该是一位充满神秘而魅惑的女子,骨子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妩媚,带着忧郁,带着旧时光的味道。这丁香姑娘一定是身穿一袭玲珑的旗袍,才能在一场雨中把诗人那迷茫,惆怅的情愫演绎得那么凄美。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服饰特征,旗袍是民国女子的最爱,是城市的,是小资的。小镇里以前也是有过穿旗袍的女子的,她们温婉,风情,有一种那个年代丰富的底蕴和内涵。轻颦浅笑地走过小镇清晨的青石板,走过县后弯弯曲曲的街角,走过烟雨江南的司前古巷,走过了小镇的繁华与落寞。朋友的母亲曾是一位浦江大户人家的小姐,听他说,他母亲就是著着旗袍,穿着高跟鞋,跟随她的丈夫来到大山深处的小镇,从此再也没有回去,和父母一诀永别。在朋友家喝茶,偶尔提及,他的神情有一些落寞,在袅袅的烟雾和茶水的氤氲里,紧蹙着眉头,他数次有想去浦江寻找母亲那边亲戚的念头,但又不知从何找起,也打听了不少人,但岁月里那些长长短短的故事,全沉淀在了旧时光,不会泛起。

我以前并不知道旗袍,不知道女人还可以有那种风韵。小时候看到女人穿得最多的是大襟的衣裳,是军绿色和蓝灰色,再后来是月白粉红,再再后来有了碎碎花花的裙子,觉得已是春光明媚,夺人眼目。看到穿旗袍的女子应该是在小时候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那种素雅的袍子,配齐耳的短发,清爽利索。事隔多年,早已记不清出现在故事的哪个片段,却怎么也不会忘记那身着旗袍的女子,那无法复制的风韵,那渐行渐远修长柔美的倩影。

王家卫导演的《花样年华》,用一袭袭旗袍演绎了情节故事和时间的流逝。张曼玉饰演的苏丽珍,穿着华美的旗袍,身段婀娜,体态修长,漫步在潮湿的小巷,旗袍在她身上有了别样的灵魂,仿佛浑然一体。剧情里,为她量身定制了二十几套旗袍:蓝底大红花,黄底红蓝圈,棕色波纹,青蓝格子,翠棕水墨,暗色彩虹,流光溢彩,黑色蛇纹,翠绿菱格,黄色水仙,染橙黄花,藕粉波纹,白底水墨,白底蓝花,蓝底黄绿花,棕底黄白花,不同颜色,不同款式,配合不同场景,冷艳,忧伤,雍容,端庄,如行云流水熨帖在女人身上,尽显东方女性古典的娴静、清雅、成熟、温婉的气质。淡淡暗香和微微惆怅弥散在举手投足间,一颦一笑都是深深的寂寞与思念,带给人们一场绝美旗袍的视觉盛宴。

张爱玲曾说: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语言,随身带着一种䄂珍剧。临水照花的张爱玲是极其喜爱旗袍的,她笔下也刻画出一个又一个活色生香的旗袍女郎。可以是如雍容华贵的牡丹,也可以是如清雅脱俗刚出水的青莲,抑或是深夜幽静小巷深处倚门斜靠,指间燃着烟,轻吐一口烟圈,然后转身走进深院的风尘女子。张爱玲曾有一张穿着旗袍仰头向上的黑白图片,我一位客居南宁爱好文学的女同学,也有类似造型的一张,如不细辩,会以为是张爱玲,确有几份神似。

最能穿出旗袍韵味的是阮玲玉,她留下的那些穿着各种旗袍的黑白照片,配上她那一双似有千言万语,却又欲说还休的媚眼,特有的削肩,柳腰,柔软气质,旗袍穿在她身上真正有了风情万种生命的张力。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与那个时代完全契合。旗袍的美在于这韵味,在举手投足间女人柔美风情温婉的韵味,无论是妖娆还是素雅,性感或是妩媚。高挺的衣领,古老的手工盘扣,把女人的美体包裹得严严实实,却又勾勒得凹凸有致,两侧的高衩让迷人的春光却忽隐忽现,呈现出极至的柔美和妩媚,玲珑尽现。也许极致的性感从来都不是裸露的,而是像含羞带怯的欲露还掩的初荷,在若隐若现中让人有无尽的想象空间。

广场舞风靡后,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一股怀旧旗袍风也悄然兴起,小镇一群大妈迷恋上了旗袍,组成了旗袍秀的队伍,排练,走台,和旗袍相配的道具花伞,团扇,绣花布鞋,置办得一应俱全,也学着那电影中的那一袭袭旗袍,想把自己的身材勾勒得如诗似画,娴似娇花照水,行如弱柳扶风。我为她们去拍过几次,梁家山的丛林,上黄的古村落,西溪有流水旁,十里荷花深处,却总觉得不尽如人意。这让我想到《潜伏》里翠平刚到天津和余则成合作时首穿旗袍、高跟鞋时的窘态,山野的气质驾驭不了风情的旗袍。旗袍需要恬静的容颜,修长美丽的身段,没有流动的线条,没有内在的气质,就不会有优美的韵致。

她们的旗袍都是淘宝上买的,统一的色彩和款式,批量均码的那种。其实真正的旗袍是要用心做成,我觉得刚成熟的少妇穿才是绝配。妙处是要美得恰到好处,并且要构思细腻协调,不能肥一丝一毫,也不能瘦一丝一毫,与身体曲线完全吻合,方能展现旗袍那种特有的韵味。和旗袍相伴的应是高山流水的古筝,轻盈低转的团扇,溢出墨香的古装线书,潺潺流水的竹间小溪。但她们似乎不讲究这些品味,她们像对待广场舞一样对待旗袍,别人的眼光并不会妨碍她们的热情,她们大胆地在街上走,在河边照,在茶山上秀,在广场上舞,录成短视频,制作抖音,不亦乐乎。或许每个女人心中都有一个旗袍梦吧,不管自己的身材和模样是否适合。或许她们是真的喜欢并爱上了旗袍,爱上旗袍的内敛与安静,只是并未懂得旗袍的内涵与韵味。

她们努力地学着,现在有了些韵味。旗袍秀作为大山里的一道风景,游走在了西溪、南门码头,秀在了古街,行在山间水边,为小镇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远远地看,那一袭岁月的优雅,从古典走向现代,宛如朵朵开在初夏的荷花。深夜,看着为她们拍摄制作的视频画面,她们行走在小镇的青山绿水间,还是有美的意境。我给她们的视频配上一些文字,为这方秀美的山水,人间的桃花源,为热爱生活的她们:

遇见你,江南风荷

霓裳羽衣,花钿玉笄

遗落在江南的葫芦宝地

我著素色旗袍相契

渺渺烟波上淡月村墟里

圆润的双肩是东溪西溪

尘封葫芦口的巽峰塔

檐铃在梵音中叮叮响起

我走进这一方秀美的盆地

远处袅袅炊烟,野藤疏篱


凤凰扣下的风姿在广场工笔

香云纱的垂坠晕开杨柳岸堤

秋风拂过芦苇西溪

笛声金黄了杏叶太平


我忆起戴望舒的雨巷

都市繁华过后在青石板独行

缕缕丁香的姑娘带着油纸伞

朔江而上撑到天晴

遇上溪水婆娑的午溪

莲步轻移,流苏盈盈

弥散开小镇典雅安祥气息


淡淡雅雅的气质洇开了水墨

粉红玉白的荷花渲染了身影

古老的城墙团扇开青苔底色

临水照花,花动一城春色

音符般律动的采茶姑娘

氤氲着竹篁外的茶青


一曲江南春里,风荷大地

蔚蓝的天色下穿过拱辰门

我在南门码头等你

通济桥的黛山倒影中

再吟一首雨霖铃,再没有无语凝噎

驻足司前古街回望旧时岁月

宣平景色都滚边进袖口衣襟

款款走过黄昏走过天明


流淌千年的宣平溪边杨柳依依

一念杏黄,一念荷起

如钩的新月,载不动古镇芳华

阑珊的灯火,把小镇细细梳理

在这场旗袍秀中,我是把这千年的江南小镇,在新城镇建设后越来越美的身姿,也幻化为心中那现代而不失传统古典美的旗袍女子了。愿岁月静好,旗袍倾城,山河依旧。

作者简介:韩剑锋,爱好摄影、写作,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㈢ 公交车上大妈不注意形象,穿个旗袍,坐在位置上,腿叉开,正对我都漏光了,好呃新,我赶紧挪位置

那是别人的穿着爱好
你讨厌可以离远一点
有一些人是不太注意自己的着装的

㈣ 杭州大妈买旗袍穿过后退货被商家拒收,商家难道不该兑现七天无理由退货吗

武汉的这名大妈在购买旗袍之后退货被商家拒收,商家的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因为商家都应该兑现7天无理由退货,这是每个消费者的权益,商家在没有收到货物检查之后就拒收大妈退回来的旗袍,这种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法,大妈有权利向平台投诉卖家的这种行为。


当我们在购买的货物时选择7天无理由退换的时候,卖家予以拒绝的话,那么就可以去第三方平台让客服介入处理这件事情,通常退货或者换货是买家先与卖家沟通好,如果双方沟通无法达成一致的话,那么才能够请第三方客服来处理这件事情,第三方的客服如果介入处理的话,就会给买家一个满意的答案,所以当我们退货遇到卖家拒签收货物的时候,就一定要去寻找第三方客服平台来让他们处理这件事情。在我们退货的时候,也尽量在退货的包装内装上买家名称,买家联系电话,退货单号等重要信息,这样子卖家在收到退回来的货物时,就可以第一时间来找到是哪个买家退回来的货物,更快的给买家退款。

㈤ 因女儿结婚买旗袍,杭州大妈事后退货被拒收,商家对此有何回应

现在网购很流行,无论是中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喜欢去网上购物,非常方便,一键下单,但与此同时,网购也暴露了很多弊端,比如说,很多商家分明承诺了七天无理由退货,但是很多时候,商家却会拒绝退货退款,杭州就有一位郑女士,因为女儿要结婚,就在网上购买了一件红色旗袍,但试穿之后发现有点大,不太合身,就想要退款,而商家却以商品有损坏被弄脏为由,拒绝退货退款,而郑女士坚称旗袍脏了坏了肯定不是自己弄的,她只是试穿了一下而已。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事情到底如何,我们一起来看下。

郑女士要求退货退款,但商家怎么也不同意,这事也惊动了网购平台的管理小二,而管理小二也支持商家不退款,旗袍是真丝的,如果郑女士真的是穿着它去参加女儿婚礼的话,很容易被刮坏的,网友要求郑女士提供女儿婚礼视频,但郑女士却迟迟未提供。

㈥ 旗袍奶奶重新定义“中国大妈”,集体穿旗袍走秀,看上去有多惊艳

相同年龄的人总是有很多相似之处,在穿衣方面也是如此。年轻人追求个性和时尚。对于中老年母亲,奶奶服装是对中国母亲的默契。在每个人的记忆中,一定有那些“中国阿姨”,他们戴着丝巾,穿着明亮却俗气。尽管同一代人中的大多数人具有相似的审美品味,但也有一些人敢于尝试并拒绝接受旧的奶奶。一群时尚且造型优美的旗袍奶奶用自己的形象重新定义了“中国阿姨”。在图片中,他们在时装秀上一起穿着旗袍。尽管它们有一头白发,但又高又直,而且在70多岁时令人赞叹。

旗袍的经典风味更加符合奶奶的白发色。怀着复古的精致感,白发已成为一种时尚元素。令人耳目一新的红色,只要不是太亮,中老年人也可以穿上红润而优雅的感觉。奶奶的深色印刷也精美而优雅。大多数相似年龄的人都有相似的时尚品味。曾经的“中国姨妈”是一种审美上的默契。但是旗袍奶奶的惊人外观使人们不仅可以看到老式的奶奶感觉,而且还可以看到更明亮,更精致的中老年人服饰,旗袍非常推荐的魅力单品。

与抗战时期的旗袍大妈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抗战时期的旗袍大妈图片 浏览:751
羊羔马甲和羽绒马甲哪个更保暖 浏览:558
校服个性化修改 浏览:603
不束脚的裤子适合马丁靴不 浏览:461
韩剧男士卫衣搭配图片 浏览:913
浅粉红色的裤子配什么衣服 浏览:140
女装帽子制图 浏览:677
尼日利亚最大的帽子市场 浏览:570
粉色土味外套 浏览:832
江苏句容高中校服 浏览:447
世界帽子大品牌 浏览:746
学生校服用到的国家标准 浏览:672
在白墙上画帽子涂鸦 浏览:660
今冬没件羊羔外套怎么行 浏览:151
羽绒服的利润一般在多少 浏览:763
旗袍裁剪培训哪里好 浏览:18
仿牌女装衬衣批发拿货 浏览:144
蓝色打底粉色外套怎么搭配 浏览:701
户外戴什么帽子好 浏览:318
网名马甲格式可爱 浏览: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