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清朝官兵衣服上为什么印有“勇”和“兵”
“勇”代表什么军队?
“勇”代表的时候后娘养的军队,在雍正和乾隆年间如果发生什么战事之后,八旗兵营不够用的时候,就会临时在当地乡村招募勇士组成军队,等待战争结束之后立刻就会把这些招募的勇士遣散,继续回家和家人团聚,他们并不是清朝的正是的军队。
后来在清朝末期的太平天国,曾国藩才正式的把乡勇定为国家军队,自此之后才开始发放粮饷,被称为是勇营。从那以后勇”基本代替了“兵”,称为了清朝的军事力量。其实说白了就是拿着国家粮饷的民间武装力量。
“兵”代表什么军队?
“兵”是清代国家的常备武装力量,包括八旗军和绿营军,八旗军分为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这些都是大清的正规军,直接隶属皇帝,八旗兵为世兵制,这些都是从满族男性16岁以上挑选出来的。但是入关以后,由于和皇室血缘亲近,地位崇隆,受到了特殊优待,逐渐变的腐朽不堪。绿营军是清朝入关后新招的汉人部队,而新招的军队是以绿旗为标志的,所以被称为绿营兵。
这两个军队使用是一样的,但是也有主次之分的,朝廷还是最倚重的是八旗兵,八旗兵大部分守护京师安全,这也是国家最精锐的军队,他们守护京师的安全。
绿营兵则是在全国各地分布,其实绿营兵的数量要远远超过八旗兵的,我们在看电视剧中那些清朝的大军基本都是绿营兵,八旗兵基本是守护在京师不动的。
所以总结起来就是这两个字的区别就是,“勇”是汉人为满人效命的部队,但属于后娘养的,有事你就上,没事你就一边呆着,好吃好喝的基本没有你的份。“兵”是大清朝的自己人,享受荣华富贵的都是这些满人。
B. 清朝的士兵衣服上都有兵、勇、卒,这代表了什么呢
“卒”的话,可能很多伙伴会觉得,这是因为在象棋里面,是为了区分双方的棋子,才另外取个名字,叫”卒“。也许这只是一方面的,要说只是为了区分的话,那完全可以用棋子的颜色分开就行,一方棋子是黑色,另一方棋子是红色,不就行了吗?”卒“的另一个意思就是在州县里驻扎的称为卒,比如看管监狱的,一般是”卒“。
C. 清朝士兵服上兵和勇两个字 ,他们的差异有多大
历朝历代的官服、军服都是体现等级差别的,地位不同,颜色、规格大不相同。
清朝士兵的军服背后有“兵”字和“勇”字的区分,看似一字之差,实际上他们的地位有着云泥之别。
大清军队的“兵”最初有两种,一为八旗兵,一为汉兵。
八旗兵是满清入关之前的嫡系部队,主要由满族、蒙古族人组成,也有少量的汉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人等。
大清朝正规军待遇高,却不堪一击,毫无战斗力,朝廷有难,要靠临时组建的军队来排忧解难。
这些“勇”兵待遇低,而战斗力强,朝廷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打算提高“勇”兵待遇,可惜大清日暮西山,一切都晚了。
D. 清朝士兵衣服上“兵”和“勇”有什么差别
我们经常会在一些关于清朝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上面看到一些兵士的衣服上面有兵和勇这两种字,而且这个字的位置都是在衣服的背后。这其实就是两种不同的军队,建立制度不一样,性质也不一样,听命的对象也是不同,待遇更是天差地别。
而“勇”也是兵的一种,在雍正之后,如果国家发生了战争就会让地方官员就地取材,临时招募一些军队,但是战争打完就会立即解散,所以这不是国家的正式军队。直到清朝末年曾国藩才将这种兵士定为正是兵士,称为勇营。从那以后勇就代替兵成为了国家军队主力。而且这种军队只听命于自己的长官。但是还是由国家分发军饷。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E. 终于知道清朝军服上的“勇”和“兵”的区别了
八旗兵和绿营兵是清代前期的国家正规军,称为经制兵。八旗、绿营都是一种世兵制度,兵皆世业,军士当兵吃粮,一家多口要靠俸饷度日,由于饷额有限,难于维持生计,其中旗营尤甚。旗人生齿日繁,且养尊处优,而兵额固定,乾隆年间竟出现八丁一兵,又不准从事其他职业,生活日益窘迫。为照顾旗人生活,清政府只得扩大兵额,入营成了一种救济手段,甚至老人、儿童也列名兵籍,兵员的质量难于保证;另外,由于训练松弛,纪律涣散,战斗力江河日下。从入关后,八旗已开始腐化,至康熙年间,平定三藩之乱时,八旗兵已朽不可用。乾隆、嘉庆年间,镇压白莲教起义时,绿营的腐败也暴露出来。在两次鸦片战争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八旗、绿营成了强弩之末。于是近代勇营制度起而代之。
近代勇营制度由曾国藩创建于镇压太平天国之时,清代以往也有勇营,只是一种临时召集,辅助正规军作战的武装,而近代勇营却是一支独立作战的正规军。曾国藩创办的湘勇(也称湘军)是一种与绿营制度根本不同的新型军队,它采取野战军体制,不同于绿营的分区固定防守。以后又创设水师,军制与陆师相仿。另外,湘军与后起的淮军、楚军在兵役制度方面则由募兵制取代了八旗、绿营的世袭征兵制,且其将帅权力很大,可以说是集管理、指挥、财务大权于一身。军队亦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较高的战斗力。
F. 大清朝军服上的“兵”和“勇”有什么区别
首先要说一下,清军的兵和勇虽然有区别,但是电视剧里那种胸口一个“兵”或者“勇”字的服装,仅仅是道具,并非真正的清军军服。清军的士兵军服的胸口确实有字,这些字的正式名字叫补子。不过补子里可不是简单的一个“兵”或者“勇”字,而是有着严格的规定,要写明这个士兵属于哪个部队。在清末太平天国运动以后,各地督抚为了镇压起义军,自己筹饷练兵,军服的款式也变得多样化,胸口的补子形式也有所变化,不过一样要写明士兵的基本信息。首先我们来看一张补子的照片,补子像电视剧里常见的圆形,里面详细的写明了穿这身军服的士兵是属于礼字右营中哨六队的亲兵,一目了然。
因此像电视剧里哪种,清军胸口一个大圆圈,圆圈里一个“兵”或者“勇”字的军服,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只是道具师的杰作而已。
G. 清朝士兵的衣服有何讲究,为何有的绣着兵有的绣着勇
在我们看电视剧时,会发现无论是乾隆时期还是康熙时期,清朝士兵的衣服上都有一个“勇”字。其中还原了不少当时的各种人物形象,而清朝官兵便是其中最常见的人物了。而最为出名的,便是众所周知的清朝八旗兵了。
而衣服上绣着“勇”字的,则是满清的民间军队,也就是清朝的后备军。在战事众多,八旗兵与绿营兵不够用的时候,朝廷便会在民间挑选身强力壮的青年组建成这样一支临时军队。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军队,在有战争的时候,他们便是士兵,而在和平的时候,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百姓。
“勇”字士兵大量出现在清朝的中后期,因为当时的清朝大小起义不断,而正式军队却又萎靡不振,士气低下。“兵”听从的是统治者的指挥,而“勇”听从的是自己指挥者的命令,这也是二者的不同之处。
H. 清朝军服上的兵和勇区别在哪
如果是喜欢看清代剧的读者,相信对清代的服装,也是印象深刻,在不少底层服装中,清政府往往喜欢使用一个汉字来辨别身份,比如囚犯的囚服上有个囚字,捕快上有个“捕”字,但是说起清朝部队,不少人或许会感到迷惑,一些清兵军服上写的是“兵”字,一些写的却是“勇”字,两者区别在哪?实际上,勇字见了兵字得绕道而行,就让我们来好好分析一下吧!
随着清末新政的推行,最终勇营也被袁世凯所训练的新军所取缔啊,和八旗绿营一起,逐渐退出了历史帷幕。
I. 清朝军服上的“兵”和“勇”,区别在哪
如果是喜欢看清代剧的读者,相信对清代的服装,也是印象深刻,在不少底层服装中,清政府往往喜欢使用一个汉字来辨别身份,比如囚犯的囚服上有个囚字,捕快上有个“捕”字,但是说起清朝部队,不少人或许会感到迷惑,一些清兵军服上写的是“兵”字,一些写的却是“勇”字,两者区别在哪?实际上,勇字见了兵字得绕道而行,就让我们来好好分析一下吧!
随着清末新政的推行,最终勇营也被袁世凯所训练的新军所取缔啊,和八旗绿营一起,逐渐退出了历史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