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制服知识 > 曲靖市马龙三中校服

曲靖市马龙三中校服

发布时间:2021-06-15 21:37:04

㈠ 求体现祖国60年变化的小故事

2009年,是我们伟大母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的日子。60年,可谓弹指一挥间!中国,这个13亿人口的国家,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非比寻常的进步。60年的建国改革惠及了每个人的生活。

外婆是祖国的同龄人,她见证着祖国的成长。她经常对我说,你们现在的生活多么的幸福,以前“过年穿新衣”的期盼是她们那个时期的同龄人都有过的愿望,如果能在没有过年时就穿上新衣裳,让邻居羡慕时的那种满足和得意让现在的人不能理解,更不要说现在的我们每个至少都有多套样式和质地都很好且四季分明的衣物了。

食品的供应更是让外婆难忘,买肉凭票是自然的,但绝对没有挑肥选瘦的份儿,更不要说得排上拥挤不堪的露天长队,还要担心轮到自己时没货了。外婆十几岁时最怕的就是让家长吆喝着去排队,常常在接受这个任务时嘴硬地说“宁可不吃肉也不去排队”。四五十年代物资极度匮乏,一块红糖或豆腐乳,甚至是加了点食盐的辣椒面都曾经是分享的零食,而在当时津津有味的吃相一点不逊于现在我们吃到最新上市食品时的兴奋程度,被辣椒麻木过后的畅快也不亚于现在吃火锅后的酣畅淋漓。

六十年前,许多家庭的住房都是老木头房子。每天一早起来,家家都要倒马桶、烧煤炉,生活条件很差。外婆说,她们一家七口人住一间房和一个阁楼,转身都不方便,吃饭要轮流吃,床设计成上下铺。现在,我们家条件好了,三房两厅的房子,煤卫独用,窗明几净。

还有通讯工具的变化。从人力传话,八十年代的手摇式电话,九十年代的BB机,大哥大又成了身份的象征。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每一个人手里都有不止一个手机,无论走到哪里都与对方近在咫尺,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听了外婆的讲述,让我感到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黄金时代,这种幸福和安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维护,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祖国还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㈡ 国庆五百字作文怎么

一个20多米高的旗杆矗立在广场的正中央,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旗杆下面有六百四十盆鲜花将旗杆紧紧围在当中。广场的北面是火炬大厦,大厦前面的天空中,飘着6个挂着条幅的大气球,条幅上写着庆祝节日的标语。广场西边的市政府办公大楼的楼顶正中央也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国旗下悬挂着金色的国徽,楼顶前边有25面刀形彩旗,使大楼变得既庄重又充满了节日气氛。东边是辽宁大剧院、博物馆和电信大楼,虽然从这些建筑物上见不到更多的彩旗和标语,但它们的白、青、绿的色调显得比往日更加洁净。广场的南边布置成一个立体大花坛。它由三部分组成:中心花坛呈圆形,其外部直径达24米,花坛中心为直径15米的圆形音乐喷泉,可随音乐节奏的变化喷出8种水形,中心水柱高度可达15米;中心花坛东侧是一座长10米,宽4米高3米的“庆祝建国55周年”立体组字花坛,它与中心花坛交相呼应;中心花坛南北两侧,各摆一座直径为2米,高为1、8米由鲜花组成的大型花篮。
很多青少年学生争先恐后地照相,一个男中学生敞着怀,手插在腰上,昂着头,挺着胸神气十足;一个小学生穿着校服,手里拿着红色的气球抿着嘴笑;还有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和小女孩,他们都穿着白地红色条纹上衣,蓝色牛仔裤,都拿着弹球和玻璃球,并肩站在一起,两个圆圆的小脸上,露着灿烂的笑容,他们也许是一对龙凤胎吧!
两位青年夫妇推着轮椅,轮椅上坐着满头银发的老奶奶。老人家两眼炯炯有神,虽然没有听到他说什么话,但他那微微的笑脸足以表达了他那愉快的节日心情。
这真是美丽的国家的生日国庆节!

㈢ 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家乡的变化

2008年12月8日,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同志们!1978年12月18日,也就是30年前的今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这次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2008年,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年代。是奥运之年,是建国59周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使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华夏儿女们安居乐业。青藏铁路,一条几乎不可能的铁路,中国人民做到了;火车多次提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奥运场馆建设,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举国上下一片欢呼雀跃……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完成着一个又一个壮举!
下面逐个介绍改革前后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
衣:由于收入低,大多数农户都得紧衣缩食,穿代很简陋,一年四季有棉单两季服装的就算富豪了,爸爸说:“过年时,家里才添一件新衣裳。”妈妈说:“那时家里孩子多,老大穿小了的衣裳给老二,老二给老三……最后在撕成小碎片当补丁。”如今,现在的衣服至少一两百元,而且五彩斑斓,做工技巧提高了甚多。
食:30年前,人们所需的生活用品都是凭票购买,是“计划经济”!现在凭钞票购买,不再实行“计划经济”了。爷爷说:“我小时候,家里人口多,我在家里的孩子中排行第一,家里没粮食加上日本鬼子扫荡,我就去做苦力。一个月或一个星期给几斤小米,这样就够家里人吃得了。”我听后心头一颤想:“几斤小米还要卖劳力换回来,现在买却轻而易举。真是‘天壤之别’呀。”以前,他们很少吃白米饭,甚至吃不到,甚至不能温饱,而现在我们每餐都要吃。以前的人总是瘦瘦的,是因为他们总是吃不饱。他们的主食只是自家种的一些菜和番薯。以前想找个胖子都难,而现在想找个骨瘦如柴的人都难。
住:在住房方面,30年前一家6口人面积在不到40平方旧泥土房里,一家老小起居在一处十分不便,那时做梦也想要一间面积大一点的房子。夏天,晚上到马路上睡;下雨天,就在屋顶上铺上草席,以防漏雨;冬天,全家人都挨在一起,保持温度。现在,住房是高楼大厦,几口人住在90平方米的房子里,十分方便。夏天,空调输送凉气;雨天也不漏雨;冬天,暖炉烘得屋内暖意洋洋。
行:说到“行”,那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从自行车到摩托车,从摩托车到汽车,再从汽车到轮船,再从轮船到飞机……嫦娥一号、神舟七号驶入太空举世瞩目。在今年又会发生怎样的让人激动的时间呢?
中华民族像一个巨人,屹立在世界东方。为了实现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人类的灿烂文化武装自己。学好见设祖国的本领。在明天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我坚信,在我们不懈的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们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继往开来的中华民族会更加辉煌!

㈣ 作文:献给祖国的礼物

我的中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为你衔来一枚橄榄叶,鸽子在崇山峻岭飞过。我们祝福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愿你永远没有忧愁,永远宁静。我们祝福你的生日,我的中国,这是儿女们心中期望的歌……”

1949年10月1日,在东方的土地上,站起了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那就是中国。毛主席在宏伟的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才得到今天的解放。从此,古老的中华民族获得了新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伟大的新时代。

“开国元勋打江山,金戈铁马踏平川;砸碎万恶旧社会,共和千秋永相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来之不易,十大元帅,十名大将身先士卒,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辉煌历史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谱写了崭新的篇章。

战士们视死如归,撰写着一部部抗美援朝的英雄之歌:舍身堵枪口的黄继光,与敌人顽强拼搏的杨根思,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这轰动人民,震撼人心的伟大事迹,将流传千古,永不暗淡。

有人说“时代像一本大书”,而一代伟人邓小平爷爷,就是这书中最精彩的篇章。在七十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起座座山。开辟了一条让人民摆脱贫穷,让民族走向振兴,走向繁荣富强的大道,使十三亿中国人民齐心协力,走向了一曲改革开放的气壮山河的激情,宏伟乐章。改革旧体制,开放强国家,责任承包干劲大,穷村变成富裕村。改革开放如星星之火,迅速燃遍了中国农村大地,低矮的房屋一昼间拔地而起,城市里幢幢楼房欲与天公势比高。走在大街上,每个人手里都握着一部精美的手机,谈笑风生。电视电脑也钻进了每个人的家里,用途广泛,可真是鼠标一点看世界呀!老爷爷老奶奶出来活动了,拄着根拐杖,一脚浅,一脚深,现在城市,农村车水马龙,我们的生活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改革开放就是好,中国走向世界了;互通有无结友好,和谐世界立功劳。”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正在苏醒的东方巨龙已成为世界的骄傲。2008北京第29届奥运会传达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合作,让世界人民微笑着面对中国。奥运五福娃连心一致,敞开宽敞的大门盛情邀请来自海内外、大陆的贵客,一齐说出:北京欢迎你!”这是一个美丽的五环童话,白鸽在长城上展翅飞翔,圣火在华夏大地放射光华,要学运动员去冲刺金牌,要学志愿者把友谊传达。十三亿人民手牵手,心连心,一起歌颂奥运之声,奥运之想。

“天灾无情人有情,全国上下心连心;一方有难八方助,众志成城人定赢。”就在人们喜气洋洋的准备会之前,一场噩耗打破了一个美梦,一场无情的地震降临到大熊猫的故乡------四川。若不是亲眼目睹温总理亲临灾区,我真不愿相信这四面环山的美丽小城,遭逢如此巨大的劫难。山崩地裂,地震犹如一只怪兽,瞬间侵噬着四川的千万生灵。“解放军来了,人们的爱心来了,祖国母亲的呼唤来了”灾区人民从迷茫的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希望。今天,人类已经渴望与地球和谐相处。面对灾难,信奉生于忧患的中国人民,有信心,也有能力战胜任何困难。7.8级汶川大地震,再一次考验了中国意志,这坚强的意志同样使当年的唐山大地震甘拜下风,俯首称臣,而去年的汶川大地震也无法打垮中国之义,神州中国式神龙幻化的山河,每一次地磨洗,都将使我们的山河更加辉煌!

“神五神六载人起,神七谱写飞天诗”。飞天一直是人类悠久的梦想,从嫦娥奔月到敦煌飞天,从凤舞九天到巨龙腾飞,华夏儿女对飞天之梦逐渐成真。2003年10月15日,英雄杨利伟叔叔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向太空,中华民族数千年的飞天梦想拉开了胜利的序幕。随后在2005年10月12日,我国的“神州”六号再次飞上太空;2008年9月25日,“神州”七号相继去太空做客。从此一个孕育了“飞天”传说的浪漫国度,一个诞生了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一个曾饱经风霜的东方大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屹立于国际舞台,世界舞台!

腾飞吧,伟大的东方巨龙!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征程,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中华民族的的崛起,必定让世界为我们自豪!我爱你中国!

㈤ 马龙三中和四中是高中学校吗

马龙三中和四中是中学属于初中。

中学包括初级中学与高级中学,初级中学一般是指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高级中学是指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所以中学可以是初中,也可以是高中。

㈥ 云南曲靖马龙有多少个中学

马龙是个小县,中学很少,只有十家,分别是:马龙一中、马龙二中、马龙三中、马龙县大庄乡中学、 马龙县通泉镇中学、马龙县马过河镇龙县中学、王家庄镇中学、马龙县张安屯乡中学、
马龙县月望乡中学、马龙县马鸣乡中学
至于学生总人数大概有三到五万,确切人数我也不清楚,不好意思了

㈦ 你好,我是王家庄的一名学生,由于王家庄教学质量太差,我想去马龙三中就学,学籍可不可以转

对于学习来讲,除了要对高考复习的时间要统筹安排外,合理安排每日时间,最大效率得提高复习效果尤为重要。以下每日学习计划安排,考生可以参考进行。
早上6点-8点: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一般人来说,疲劳已消除,头脑最清醒,体力亦充沛,是学习的黄金时段。可安排对功课的全面复习。
早上8点-9点:据试验结果显示,此时人的耐力处于最佳状态,正是接受各种“考验”的好时间。可安排难度大的攻坚内容。
上午9点-11点:试验表明这段时间短期记忆效果很好。对“抢记”和马上要考核的东西进行“突击”,可事半功倍。
正午13点-14点:饭后人易疲劳,夏季尤其如此。休息调整一下,养精蓄锐,以利再战。最好休息,也可听轻音乐。但午休切莫过长。

㈧ 祖国61年大变化的资料

楼主您好

今年的变化就不奉上了,网上一搜“10年中国变化”有很多资料 很容易整理
以下是60年的具体资料,请过目

建国60年来,交通运输方面有了重大的改观。街道不拥挤了,变得有秩序了。60年前,“开门就是山,抬头就是坡,迈步就是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60年后,水、陆、空构建的立体交通枢纽网络,让我们“条条道路通罗马”。来自市交委的数据显示,自建国以来,我市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公路里程而言,就增长了5.8倍。我市市民的交通安全观虽有改善,但仍需推广。
据了解,2006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起,比上年下降15.9%。自2000年以来,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首次回落到9万人以下,共造成89455人死亡,比上年下降9.4%。
在我们现代社会中,城市马路不仅仅是人和物位置移动的通道,同时也是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程度的检验场。 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交通安全教育,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交通知识的教育,每个人也严格按照交规出行。
我国虽然也十分重视交通安全和交通文明,但相比较其他国家做得还远远不够。每天,马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自行车、车辆比比皆是。例如,非机动车遇红灯时越线、在车道上逆行、违法载人载物,行人不走人行道、任意跨越护栏、乱穿机动车道等。有的时候我过马路,经常会看见红灯时行人无视信号灯闯红灯,或者绿灯时汽车利用交叉路口时间差不顾过马路的行人加速冲过去等情况。我国交通法规明确规定:“车辆行经人行横道,遇有交通信号放行行人通过时,必须停车或减速让行;通过没有信号灯控制的人行横道时,须注意避让来往行人。”在现实生活中,有交通信号的路口还好一些,没有交通信号的路口根本就是一片混乱的景象,车水马龙,互不相让。在我们这个现代社会中,车辆依法行车,行人依法行路,是交通文明的一部分。另外,交通警察依法管理、文明执法,也是交通文明的另一部分。这两部分同时“展现”在马路上,才能构成完整的交通文明。 1、绚丽多彩的服饰
①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人们把这种服装称作中山装,并把它的款式与孙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则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则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中山装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实际上国民党早已叛变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将近20年。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毛泽东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民装。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
②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
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布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领导人。这位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于是,色彩鲜艳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丽的风景。
在讲求勤俭的年代,美丽的服装大多是家庭制作而来。巧手的姑娘和母亲们按照画报上的服装裁剪式样,自己动手,使军装变得合身,棉布衬衣变得漂亮。而此时的中山装成为中国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那时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则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表现。后来,有人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还有一种稍加改进的中山装,就是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很受人们的欢迎。当时,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就特别喜欢穿这一款式的中山装。以后,国外有人便将这一款式的中山装称作“毛式中山装”。从那时开始,中山装的流行持续了近30年的时间。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画家曾经形象地描绘出“人人一身蓝”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时,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这一身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头的了。当然,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尚。为了表现自己的艰苦朴素,有人甚至将新买的衣服在水中做旧,或者在并未被损坏的衣服上打上几个补丁。这种今人看来相当可笑的行为,但在文革十年中盛行一时。当时的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还有一首歌,也同样飘荡在建国初期的大街小巷:勤俭是咱的好传统呀,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
但是,即使在色彩单一的年代,人们的爱美之心也依然会流露出来,一位摄影师把这种流露称之为“挡不住的春光”,这种自然而然传递出的美的追求,是一个时代留在人们脑海中深深的印记。
③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彩、时尚个性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久违了的爱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在影片中换了多少套衣服,成为当时年轻人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一时期,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时尚,很多人看不习惯,但年轻人却从中找到个性和自我的感觉。
1981年成立的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尽管当时只以“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的名义招生,但令举办者感到意外的是前来报名的人数是预计的四倍。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轰动。西方舆论惊呼:“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来自中国的时装旋风,带给世界一个开放的新形象。
1984年,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美国洛杉机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的时候,北京流行起了运动装。色彩鲜艳的运动装成为爱美的人们首选服装。人们几乎随时随地地穿着运动服,甚至还成为了学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厂服。
90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
2、日益丰富的饮食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①刚建国时期——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
②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票出现了。北京从1960年8月起全市饮食业实行凭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制品、蔬菜也实行限量供应。这一时期票据种类繁多,除了粮、油、布票,还增发了补助豆票、糕点票、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票、节日补助油票,有些地方还发放过煤球票、冰棍票、烟酒糖票、豆腐票。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短缺的时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提问:书上112页人们为什么要使用票证?
生答: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
③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
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一些象征短缺经济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继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动脑筋”: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为什么如今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呢?
生答:因为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人们注意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
3、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
①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
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
②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
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
③改革开放以来——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要,于是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犹如一座新城。
北京从1998年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通过经济适用房,人们理解了什么叫“破旧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厕所,没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房屋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方便的新楼房。
今天,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4、四通八达的交通
①刚建国时期——交通不便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②改革开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车为主
“一五”计划期间兴建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国家整体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自行车,中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③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
在80年代末的中国,出行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因铁路运输能力的不足,当时的铁路客运量每天超载50%,高峰时超出100%,每天有80万人站着乘火车,而全国每年积压的物资则高达1亿5000万吨,南北运输的缺口达6000万吨。
在民国时期,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是京汉铁路,而时代的进步使得它已经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1992年中央作出果断决定:京九铁路三年开通,并且京九铁路的概念已经更新,南端的终点由江西的九江延长到了香港九龙。1993年5月2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开工了。1995年11月16日上午,京九铁路全线铺通。1996年9月1日,比原计划提前四个月,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这条钢铁大动脉跨越九个省市,缓解了南北运输的矛盾,解决了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它把即将回归祖国的香港和北京连接在一起,维护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它穿过多个革命老区,给老区人民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标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1984年12月,沪嘉高速公路开始在上海兴建,并于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同时应该指出学生,便利的交通也带来了城市发展中的环保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问题。要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撰写文章《我看城市交通》。提醒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看到现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这些交通工具也花样繁多,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不仅有普通公交车,还有较为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巴士,车内还安装了空调、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发现出行的来回行程已缩短,道路也变得越来越通畅了……人们的交通观念也大为转变,假日旅游增多,国内游、出国游开始由观光型走向休闲度假型,并且出境旅游变得越来越平民化,选择也越来越多,而且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个性化旅游悄然升温,人们放松心情度假,开始真正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

㈨ 祖国60年的变化500 征文

光辉的足迹
6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2009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60岁生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那时的中国,民生凋敝,经济严重落后,国家事业百废待兴,政府和人民面对一个满目疮痍的中国面孔,并没有畏缩,勇往直前,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恢复了国民经济,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那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许多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开始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它成为我国工业化的起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是极低的。出行用的自行车,人们叫它“洋马”,点火用的火柴,人们叫它“洋火”,钉东西用的钉子,人们叫它“洋钉”。因为那时的中国人没有见过这些新奇的东西,也不会造,都是从西洋传过来的。那个艰苦的年代,我没有经历过,但从我看过的资料片中完全能够体会,当时的中国人民依旧生活在极端贫穷之中。
光阴如水,岁月如梭。时光来到了2009年,我正在电视机前,收看着中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落成的新闻。又是一个重大成就,我开始浮想联翩,我想起了祖国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想起鸟巢,想起了奥运健儿们的英姿,我想起了祖国接连成功发射了神州五号、六号、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想起太空,想起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航天领域举足轻重的一员,我想起了改革开放整整三十年里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年均10%的增幅,想起中国国力,想起中国已经成为这个世界综合国力第六的国家,想起新中国成立的这一甲子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的、不断地提升,想起新中国历史,想起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光辉的足迹!

㈩ 祖国60年的变化有哪些

你好!
勿忘血泪史,扬我中华魂 ——国庆感悟
今年是最值得纪念的一年,在举国欢庆祖国60岁生日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忘记缅怀先烈,重温60年前的血泪史,扬我中华魂。
我们不能忘记,1931年9月18日夜晚,日本关东军炸毁我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我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从此开始了对我国的侵略,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
我们不能忘记,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强行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中国军队拒绝后,便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从此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我们不能忘记,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有30多万中国同胞死于敌人的铁蹄刀枪之下。
我们不能忘记,1941年开始,日本集中一半以上的侵华兵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甚至放毒气和进行细菌战,制造无人区,妄图消灭抗日根据地。
……
我们不能忘记,在这八年抗战中,中国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无家可归的难民达4200万以上,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共达5600亿美元。
60年的硝烟已经散去,但不畏强暴、舍生忘死、万众一心、战斗到底的民族魂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我们更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就会被凌辱的历史教训。
我们更不能忘记,今天的幸福是无数先烈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
我们更不能忘记,现阶段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仍在蔓延,对我国的侵略野心没有终止。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我们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回望历史,在新的时空坐标中再看抗战,在祖国母亲56岁生日的时候抚今追昔具有不同寻常的警示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我国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同时大大改变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使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渐渐走向繁荣,全球竞争力排名在上升,科技教育、国防建设在腾飞,“两弹”成功爆炸了,卫星上天了,万吨巨轮、核潜艇下水了,“银河”计算机运行了,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了……总之,我国的实力在一天天增强。但是,我们不能满足,比起世界最先进国家我们还有一个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奋起直追,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让我们携起手来,勿忘血泪史,扬我中华魂,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共同奋斗。让我们共同祝福祖国母亲永远平安、健康、幸福、快乐。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交通运输日益发达,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日趋多元化。然而,这一现象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交通安全问题。
建国60年来,交通运输方面有了重大的改观。街道不拥挤了,变得有秩序了。60年前,“开门就是山,抬头就是坡,迈步就是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60年后,水、陆、空构建的立体交通枢纽网络,让我们“条条道路通罗马”。来自市交委的数据显示,自建国以来,我市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公路里程而言,就增长了5.8倍。我市市民的交通安全观虽有改善,但仍需推广。
据了解,2006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起,比上年下降15.9%。自2000年以来,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首次回落到9万人以下,共造成89455人死亡,比上年下降9.4%。
在我们现代社会中,城市马路不仅仅是人和物位置移动的通道,同时也是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程度的检验场。 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交通安全教育,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交通知识的教育,每个人也严格按照交规出行。
我国虽然也十分重视交通安全和交通文明,但相比较其他国家做得还远远不够。每天,马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自行车、车辆比比皆是。例如,非机动车遇红灯时越线、在车道上逆行、违法载人载物,行人不走人行道、任意跨越护栏、乱穿机动车道等。有的时候我过马路,经常会看见红灯时行人无视信号灯闯红灯,或者绿灯时汽车利用交叉路口时间差不顾过马路的行人加速冲过去等情况。我国交通法规明确规定:“车辆行经人行横道,遇有交通信号放行行人通过时,必须停车或减速让行;通过没有信号灯控制的人行横道时,须注意避让来往行人。”在现实生活中,有交通信号的路口还好一些,没有交通信号的路口根本就是一片混乱的景象,车水马龙,互不相让。在我们这个现代社会中,车辆依法行车,行人依法行路,是交通文明的一部分。另外,交通警察依法管理、文明执法,也是交通文明的另一部分。这两部分同时“展现”在马路上,才能构成完整的交通文明。 1、绚丽多彩的服饰
①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人们把这种服装称作中山装,并把它的款式与孙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则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则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中山装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实际上国民党早已叛变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将近20年。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毛泽东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民装。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
②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
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布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领导人。这位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于是,色彩鲜艳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丽的风景。
在讲求勤俭的年代,美丽的服装大多是家庭制作而来。巧手的姑娘和母亲们按照画报上的服装裁剪式样,自己动手,使军装变得合身,棉布衬衣变得漂亮。而此时的中山装成为中国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那时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则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表现。后来,有人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还有一种稍加改进的中山装,就是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很受人们的欢迎。当时,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就特别喜欢穿这一款式的中山装。以后,国外有人便将这一款式的中山装称作“毛式中山装”。从那时开始,中山装的流行持续了近30年的时间。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画家曾经形象地描绘出“人人一身蓝”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时,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这一身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头的了。当然,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尚。为了表现自己的艰苦朴素,有人甚至将新买的衣服在水中做旧,或者在并未被损坏的衣服上打上几个补丁。这种今人看来相当可笑的行为,但在文革十年中盛行一时。当时的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还有一首歌,也同样飘荡在建国初期的大街小巷:勤俭是咱的好传统呀,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
但是,即使在色彩单一的年代,人们的爱美之心也依然会流露出来,一位摄影师把这种流露称之为“挡不住的春光”,这种自然而然传递出的美的追求,是一个时代留在人们脑海中深深的印记。
③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彩、时尚个性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久违了的爱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在影片中换了多少套衣服,成为当时年轻人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一时期,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时尚,很多人看不习惯,但年轻人却从中找到个性和自我的感觉。
1981年成立的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尽管当时只以“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的名义招生,但令举办者感到意外的是前来报名的人数是预计的四倍。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轰动。西方舆论惊呼:“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来自中国的时装旋风,带给世界一个开放的新形象。
1984年,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美国洛杉机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的时候,北京流行起了运动装。色彩鲜艳的运动装成为爱美的人们首选服装。人们几乎随时随地地穿着运动服,甚至还成为了学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厂服。
90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
2、日益丰富的饮食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①刚建国时期——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
②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票出现了。北京从1960年8月起全市饮食业实行凭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制品、蔬菜也实行限量供应。这一时期票据种类繁多,除了粮、油、布票,还增发了补助豆票、糕点票、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票、节日补助油票,有些地方还发放过煤球票、冰棍票、烟酒糖票、豆腐票。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短缺的时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提问:书上112页人们为什么要使用票证?
生答: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
③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
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一些象征短缺经济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继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动脑筋”: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为什么如今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呢?
生答:因为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人们注意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
3、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
①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
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
②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
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
③改革开放以来——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要,于是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犹如一座新城。
北京从1998年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通过经济适用房,人们理解了什么叫“破旧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厕所,没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房屋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方便的新楼房。
今天,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4、四通八达的交通
①刚建国时期——交通不便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②改革开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车为主
“一五”计划期间兴建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国家整体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自行车,中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③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
在80年代末的中国,出行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因铁路运输能力的不足,当时的铁路客运量每天超载50%,高峰时超出100%,每天有80万人站着乘火车,而全国每年积压的物资则高达1亿5000万吨,南北运输的缺口达6000万吨。
在民国时期,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是京汉铁路,而时代的进步使得它已经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1992年中央作出果断决定:京九铁路三年开通,并且京九铁路的概念已经更新,南端的终点由江西的九江延长到了香港九龙。1993年5月2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开工了。1995年11月16日上午,京九铁路全线铺通。1996年9月1日,比原计划提前四个月,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这条钢铁大动脉跨越九个省市,缓解了南北运输的矛盾,解决了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它把即将回归祖国的香港和北京连接在一起,维护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它穿过多个革命老区,给老区人民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标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1984年12月,沪嘉高速公路开始在上海兴建,并于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同时应该指出学生,便利的交通也带来了城市发展中的环保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问题。要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撰写文章《我看城市交通》。提醒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看到现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这些交通工具也花样繁多,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不仅有普通公交车,还有较为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巴士,车内还安装了空调、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发现出行的来回行程已缩短,道路也变得越来越通畅了……人们的交通观念也大为转变,假日旅游增多,国内游、出国游开始由观光型走向休闲度假型,并且出境旅游变得越来越平民化,选择也越来越多,而且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个性化旅游悄然升温,人们放松心情度假,开始真正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
十几年前的中国,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只有6.7平方米,很多一家三代挤在一间房子里。今天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超过10平方米。
十几年前,拥有自己的轿车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现在,从1998年开始,中国个人购车比例已经超过50%。城市居民中,每万人拥有轿车达100多辆。
过去,写信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交流方式。如今,电话、手机、传真机、网络,老
百姓的通信方式变得更加快捷。截至今年7月底,中国固定电话用户数已突破2亿户
,手机的用户数也超过1.8亿户,均居世界首位,平均每周至少上网1小时的公民
已经超过4500万人,居世界第三位。今年是最值得纪念的一年,在举国欢庆祖国60岁生日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忘记缅怀先烈,重温60年前的血泪史,扬我中华魂。
我们不能忘记,1931年9月18日夜晚,日本关东军炸毁我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我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从此开始了对我国的侵略,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
我们不能忘记,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强行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中国军队拒绝后,便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从此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我们不能忘记,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有30多万中国同胞死于敌人的铁蹄刀枪之下。
我们不能忘记,1941年开始,日本集中一半以上的侵华兵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甚至放毒气和进行细菌战,制造无人区,妄图消灭抗日根据地。
……
我们不能忘记,在这八年抗战中,中国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无家可归的难民达4200万以上,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共达5600亿美元。
60年的硝烟已经散去,但不畏强暴、舍生忘死、万众一心、战斗到底的民族魂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我们更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就会被凌辱的历史教训。
我们更不能忘记,今天的幸福是无数先烈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
我们更不能忘记,现阶段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仍在蔓延,对我国的侵略野心没有终止。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我们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回望历史,在新的时空坐标中再看抗战,在祖国母亲56岁生日的时候抚今追昔具有不同寻常的警示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我国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同时大大改变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使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渐渐走向繁荣,全球竞争力排名在上升,科技教育、国防建设在腾飞,“两弹”成功爆炸了,卫星上天了,万吨巨轮、核潜艇下水了,“银河”计算机运行了,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了……总之,我国的实力在一天天增强。但是,我们不能满足,比起世界最先进国家我们还有一个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奋起直追,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让我们携起手来,勿忘血泪史,扬我中华魂,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共同奋斗。让我们共同祝福祖国母亲永远平安、健康、幸福、快乐。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95569902.html

与曲靖市马龙三中校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衬衫都用什么面料 浏览:772
袜子与裙子搭配图片 浏览:200
怎么把帽子上印的宣传字去掉 浏览:300
女士黑衣外套搭配图片 浏览:55
洋妞黑丝制服空姐影音先锋 浏览:114
男孩拉裤子怎么回事 浏览:445
夜市女装挂衣服图片 浏览:432
一件长款羽绒服洗多少斤 浏览:726
什么人可穿旗袍 浏览:980
树人中学校服哪里有做的 浏览:369
羽绒服洗后不防水了 浏览:878
红色阔裤配什么外套 浏览:886
学者与旗袍图片 浏览:341
用吹风机吹坏了裤子怎么办 浏览:236
粗线针织衫怎么去 浏览:602
有关描写旗袍的句子 浏览:196
皮衣配羽绒马甲 浏览:504
穿牛仔外套肩宽怎么办 浏览:251
河间二中校服图片大全 浏览:476
春季马甲配什么衣服好看 浏览: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