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羽绒服执行标准GB和FZ哪个更好
这两个标准对应的产品不同,GB的标准是指运动服,FZ的标准是指休闲服。
标准号:GB/T 22853-2009(现 行)
中文名称: 针织运动服
发布日期:2009-04-21 实施日期:2009-12-01
引用标准:GB/T 250;GB/T 251;GB/T 2910;GB/T 2911;GB/T 2912.1;GB/T 3920;GB/T 3921;GB/T 3922;GB/T 4802.1;GB/T 4856;GB 5296.4;GB/T 5713;GB/T 6411;GB/T 7573;GB/T 8170;GB/T 8427;GB/T 8629;GB/T 8878;GB/T 14576;GB/T 14801;GB/T 17592;GB 18401-2003;GB/T 19976;FZ/T 01026;FZ/T 01031;FZ/T 01053;FZ/T 01095;GSB 16-1523-2002;GSB 16-2159-2007;GSB 16-2500-2008;FZ/T 01057.1;FZ/T 01057.2;FZ/T 01057.3;FZ/T 01057.4;FZ/T 01057.5;FZ/T 01057.6;FZ/T 01057.7;FZ/T 01057.8;FZ/T 01057.10;GB/T 1335.1;GB/T 1335.2;GB/T 1335.3
起草单位: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针织品分技术委员会
标引依据: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9年第5号(总第145号)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针织运动服产品的号型、要求、检验规则、判定规则、产品使用说明、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针织运动服的品质。
标准号:FZ/T 73020-2012【现 行】
中文名称: 针织休闲服装
发布日期:2012-12-28 实施日期:2013-06-01
代替标准:FZ/T 73020-2004
引用标准:GB/T 251,;GB/T 1335.1,;GB/T 1335.2,;GB/T 1335.3,;GB/T 2910.19,;GB/T 2910.18,;GB/T 2910.17,;GB/T 2910.16,;GB/T 2910.15,;GB/T 2910.8,;GB/T 2910.14,;GB/T 2910.23,;GB/T 2910.101,;GB/T 2910.24,;GB/T 2910.5,;GB/T 2910.4,;GB/T 2910.6,;GB/T 2910.7,;GB/T 2910.9,;GB/T 2910.3,;GB/T 2910.13,;GB/T 2910.12,;GB/T 2910.1,;GB/T 2910.11,;GB/T 2910.10,;GB/T 2910.22,;GB/T 2910.2,;GB/T 2910.21,;GB/T 2910.20,;GB/T 2912.1,;GB/T 3920,;GB/T 3921-2008,;GB/T 3922,;GB/T 4802.1-2008,;GB/T 4856,;GB 5296.4,;GB/T 5711,;GB/T 5713,;GB/T 6411,;GB/T 7573,;GB/T 8170,;GB/T 8427-2008,;GB/T 8629-2001,;GB/T 8878,;GB/T 14576,;GB 18401,;GB/T 17592,;GB/T 19976-2005,;GB/T 23344,;FZ/T 01026,;FZ/T 01053,;FZ/T 01057.5,;FZ/T 01057.7,;FZ/T 01057.8,;FZ/T 01057.6,;FZ/T 01057.10,;FZ/T 01057.1,;FZ/T 01057.2,Tr
起草单位:国家针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归口单位: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针织品分会
标引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2年第70号;行业标准备案公告2013年第2号(总第158号)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针织休闲服装的产品号型、要求、试验方法、判定规则、产品使用说明、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以纺织针织面料为主要材料制成的针织休闲服装的品质。
2. 羽绒服要有什么标志的才正正的是羽绒服
一看面料:面料的好坏最直观、也是很有学问的。羽绒服面料应具备防绒、防风及透气性能,其中尤以防绒性最为紧要。防绒性能的好坏,取决于所用的面料的纱支密度。一般来说,全棉防绒布面料表面有一层蜡质,耐热性强,但耐磨性差;防绒尼龙绸面料耐穿,防绒性好,但怕烫怕晒。相比之下,选购TC面料的羽绒服较好。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羽绒服以尼龙塔夫绸和TC布为主,一般纱支密度在230T以上,250T为最佳,230T以下则很难保证绒毛不外钻。在识别面为时,先看其薄厚,一般情况薄者为稀,厚者为密;其次是用手拍打,如有绒毛飞出,密度必在230T以下;再次是握住衣服某一部位稍加用力揉搓,如无细小的绒丝钻出,密度当在250T;因尼友稠面料有一层涂料,其处理以亮、滑润、均匀为好。
二看绒质:羽绒服填充料多以鸭、鹅羽绒为主。一般以选含绒量多的为好。按目前内销产品填充料的规格标准,含绒量是50%,其中一半是像蒲公英样的绒朵,另一半是6cm长的细毛片。也就是说填充料中允许有一定的毛梗子。
从绒色上看,羽绒有纯白绒和花绒两种,若选购浅色面料的羽绒服,应选内装纯白绒的,否则穿在身上有脏感。有的羽绒服为降低成本,采用鸡撕绒或粉碎裂绒,所谓鸡撕绒,就是从鸡毛上把毛撕下除去毛梗,粉碎绒则是将毛梗粉碎的碎末。这样的羽绒服可以通过掂分量、看蓬松度、摸手感分辨出来。
将蓬松的羽绒服放松铺平,用手按压,随即松开,看羽绒服是否迅速恢复原状。如果不能恢复原样或恢复较慢,说明绒质较差,含绒量较低,其中可能掺有一定量的毛片或粉碎片。这种回弹性差的羽绒服,拎在手中有沉重感。
用双手揉搓羽绒服,看是否有毛绒钻出。如果有大量毛绒钻出,说明面料不防绒。由于羽绒具有柔滑的特性,有少量的绒丝从线缝中溢出也是正常的。
用鼻子靠近羽绒制品,深呼吸数次,避免选购那些味重刺鼻的商品。但由于羽绒是动物的羽毛,有一定的气味也属正常。
三看做工:羽绒服做工要求较高,稍有疏忽即会影响质量。缝纳密度应适宜,过疏易磨损开线,过密易致残布料,且影响蓬松、保暖程度。缝纳处因针眼而有一些飞丝带出,在所难免,但如有较多、较长的毛片不断钻出,则属质量问题。选购羽绒服时,要看缝合处是否结实,有无漏绒现象;拉锁、铜扣是否完整、顺畅;羽绒服里、面是否平伏等。
四看辅料:羽绒服辅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穿着效果。金属扣松紧应适宜。拉链一般为铸塑拉链,轨道应光滑,在选择时要着重检验其回扣效果,即将拉链拉上一段后应没有自然下滑的现象。
五要试穿:选购羽绒服装一定要试穿一下,特别是胸围要大小适中,内穿毛衣一件,一再穿上羽绒服,要感到既不紧也不松才适合穿着。
3. 好的羽绒服的挑选标准
1、到售后服务规范的大中型商场,购买知名企业生产的产品。
2、羽绒服上的各种标记应当齐全,有厂名、厂址、面料和里料的成分含量、羽绒的种类及含绒量、充绒量的指标等。
3、含绒量与充绒量适宜。羽绒服的含绒量一般在70%以上为宜;充绒量的多少,则涉及羽绒服的保暖程度,应根据自己穿着的需要来确定。
4、回弹性强。将蓬松的羽绒服按一下再松开,迅速回弹、恢复原状的,说明羽绒的蓬松度良好;如含绒量低,掺有一定量的毛片或粉碎毛的,回弹性就差,并感到羽绒服拎在手里有沉重感。
5、羽绒制品面料、里料应具有防钻绒性能。由于羽绒具有柔滑的特性,有少量的绒丝从缝线中溢出是正常的。
6、羽绒服要具有一定的透气性。不要选购味道太重、刺鼻的产品。
(3)服装工业常用标准羽绒服扩展阅读:
羽绒服重要指标
1、充绒量:充绒量不是衡量羽绒品质的指标,它是指一件羽绒服填充的全部羽绒的重量。一般户外羽绒服的充绒量根据目标设计的不同在250-450克左右。
2、含绒量(down content):含绒量是羽绒里面绒的比例,一般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户外羽绒服的含绒量一般在80%以上,这个数据表面其中绒的含量是80%,羽则占到20%。
3、蓬松度(fill power):蓬松度是度量羽绒保暖程度的重要指标。如一盎司的羽绒所占的空间为600立方英寸则称该羽绒的蓬松度为600。
羽绒的蓬松度越高,说明在同样充绒量下的羽绒可以固定更大体积的空气层来保温和隔热,所以羽绒的保暖性越好。蓬松度在国内不是一个硬性指标,而且测量的相对误差也较大。
4. 羽绒服执行标准Q/KSSZ2一2018是合格品吗
这是安徽省某食品厂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其完整的编号名称为:
Q/FZL 0001S-2018《调味面制品》。
本标准规定了调味面制品的术语与定义、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产品召回管理、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第三章定义产品的生产、销售、检验。
标准编号Q/FZL 0001S-2018中各组成部分的含义:
Q/ —— 企业标准代号;
FZL —— 企业代号;
0001 —— 四位顺序号;
S —— 食品安全标准标志;
2008 —— 年号。
5. 羽绒服一般用什么面料
⑴、防水型涂层(覆膜)面料
这类面料有点类似于冲锋衣面料,具有防水透湿的性能,一般用于高山专业型羽绒服。但不同的是,面料整体会比冲锋衣面料更加轻薄柔软一些。
另外因为羽绒服一般在寒冷环境下使用,针对的主要以冰雪的固态水的融水为主,因此面料耐水压的要求不会像冲锋衣那么高,而且大多数采用防水面料制成的羽绒服是不用压胶。
⑵、高密度防水面料
本身织物的密度就很高,一般在290T以上。然后再通过高温融合表层织物以减小织物空隙的后期处理工艺,提高防绒性。
面料的轻薄、柔软程度是所有羽绒服面料里面最高的,同时具有防风、防泼水、透气性能。
⑶、普通梭织面料加防绒布一般采用密度较低的尼龙或者涤纶,在制作羽绒服的时候,在面料里侧添加防绒布,可以起到防绒的作用,防绒性能不错。
(5)服装工业常用标准羽绒服扩展阅读
大部分的户外羽绒服都具有一定的防风性。透气是户外服装的统一要求,但是却往往会忽视羽绒服面料透气的重要性。一件不透气的羽绒服在高山上产生的结果往往是致命的。
增强羽绒面料的防绒性有三种方式:
一是在基布上覆膜或者涂层,通过薄膜或涂层来防止漏绒,当然首要的前提是透气的,并且不会影响面料的轻薄和柔软程度。
二是将高密度织物通过后期处理,提高织物本身的防绒性能。
三是在羽绒面料里层添加一层防绒布,防绒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衣的品质。
羽绒服的面料的轻薄程度将直接影响一件羽绒服的整体重量,而且柔软的面料,对于本身就臃肿的羽绒服而言,会增强羽绒服穿着的舒适度。
另外一方面,轻薄柔软的面料有助于更好的发挥羽绒的蓬松度,因此保暖性也会更高。
6. 羽绒服的最新执行标准是什么
衡量羽绒的重要指标(1)、充绒量:充绒量不是衡量羽绒品质的指标,它是指一件羽绒服填充的全部羽绒的重量。一般户外羽绒服的充绒量根据目标设计的不同在250-450克左右。 (2)、含绒量(down content):含绒量是羽绒里面绒的比例,一般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户外羽绒服的含绒量一般在80%以上,这个数据表面其中绒的含量是80%,羽则占到20%。 (3)、蓬松度(fill power):蓬松度是度量羽绒保暖程度的重要指标,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盎司(30克)羽绒所占体积立方英寸的数值。如一盎司的羽绒所占的空间为600立方英寸则称该羽绒的蓬松度为600。羽绒的蓬松度越高,说明在同样充绒量下的羽绒可以固定更大体积的空气层来保温和隔热,所以羽绒的保暖性越好。蓬松度在国内不是一个硬性指标,而且测量的相对误差也较大。 羽绒服面料基本要求(1)、防风透气:大部分的户外羽绒服都具有一定的防风性。透气是户外服装的统一要求,但是很多驴友却往往会忽视羽绒服面料透气的重要性。一件不透气的羽绒服在高山上产生的结果往往是致命的。 (2)、防绒:增强羽绒面料的防绒性有三种方式,一是在基布上覆膜或者涂层,通过薄膜或涂层来防止漏绒,当然首要的前提是透气的,并且不会影响面料的轻薄和柔软程度。二是将高密度织物通过后期处理,提高织物本身的防绒性能。三是在羽绒面料里层添加一层防绒布,防绒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衣的品质。 (3)、轻薄柔软:在装备轻量化的今天,羽绒服的面料的轻薄程度将直接影响一件羽绒服的整体重量,而且柔软的面料,对于本身就臃肿的羽绒服而言,会增强羽绒服穿着的舒适度。另外一方面,轻薄柔软的面料有助于更好的发挥羽绒的蓬松度,因此保暖性也会更高。 (4)、防水:主要针对专业型羽绒服,在酷寒环境下直接外穿的,羽绒服的面料要直接代替冲锋衣使用。
7. 国家标准羽绒服的含绒量该怎么标
我国羽绒服的国家标准规定:“羽绒服的‘含绒量’不得低于50%,充绒量允许偏差规定为-5%”。
决定购买一件羽绒服的时候,一定要先看看衣领上系着的产品标签,含绒量低于50%的就要注意了,已然不符合国家羽绒服装规定的最低标准。
(7)服装工业常用标准羽绒服扩展阅读:
含绒量常见误区:
含绒量不等于充绒量。
含绒量表现着羽绒服装填充物的质量好坏,是个强制性的规定。而充绒量为填充物的薄厚既重量。
在保证“含绒量”的条件下,南方一般成人羽绒服的“充绒量”应达到100克以上,北方一般羽绒服的“充绒量”应达到200克以上,这样羽绒服才能起到较好的保暖效果。
但从市场调查的情况来看,很多品牌的羽绒服“含绒量”都达到90%左右,但“充绒量”远远低于100克,所以消费者在选择羽绒制品时一定要注意甄别上述两个“绒量”的概念。
正规的品牌正品羽绒服,标称含绒量80%的,意思就是80%朵状羽绒(鹅鸭),另外的20%是填充用小羽毛(鹅毛片8公分左右,鸭毛片6公分左右)。
这个毛片不是常看到的做羽毛球、羽毛扇那种刀翎,而是二层或三层的毛片,专门用作填充,也可以单独填充羽绒枕、羽绒被、羽绒垫等等。
国内市场上很多从事羽绒服翻新及生产劣质低档羽绒服的,多用填充用绒,毛片作假,绒用回收绒、飞丝、扫地毛的现象比比皆是,摸上去软软的,毛片不用完整的小羽毛,而用刀翎切割打卷软化,越是杂牌子这种添假现象越严重。
购买时应当注意,羽绒服并不是软的就好,摸不到小羽毛的很多都是假货。
8. 羽绒服标签上安全执行标准GB/T1272-2010C类能穿吗
可以,
中国国家标准用统一的代号“GB”,即国标二字的汉语拼音略语,其中内部标准代号为“GBn”。纺织工业部标准的代号为“FJ”,指导性技术文件的代号为“FJ/Z”,参考性技术文件的代号为“FJ/C”。编号是采用顺序号加年代号,使用阿拉伯数字,中间加一横线分开。
如GB2-79,代表第2号国家标准,1979年批准发布。日本国家标准的代号为“JIS”,其中纺织标准另加“L”作为代号,后编以顺序号。联邦德国国家标准的代号为“DIN”,法国国家标准的代号为“NF”,英国国家标准的代号为“BS”,苏联国家标准的代号为“ΓΟСΤ”,其中纺织标准不另加代号,直接编以顺序号。
美国国家标准的代号为“ANST”,其中纺织标准另加“L”作为代号。美国纺织方面的国家标准中,大都采用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和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家协会 (AATCC)的标准。
美国还有一个联邦标准,代号为“FS”,其中纤维产品另加代号“L”,丝绸、呢绒另加代号“V”,针织品另加代号“JJ”,服装与制服另加代号“BBB”,布匹另加代号“CCC”,纺织产品另加代号“DDD”,纺织试验方法另加数字编号“196”。
这些国家纺织方面的国家标准最多的达500多个,少的也有200多个。也有一些国家联合成立某一专业的国际标准组织,如国际人造纤维标准化局(BISFA)、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国际毛纺织工业组织(IWTO)等,都颁发了一些有关的纺织标准。
9. 服装安全技术类别 C类和B类有什么区别 哪个差 一般羽绒服是哪类的
1,对应的衣服种类不同。
B类型是可以直接皮肤类的产品,C类是不可直接皮肤的产品,C类通常都是用在外套类型的服装,根据我国强制性国家标准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对纺织品服装提出的基本安全技术要求中,第四章产品分类,第一节有明确规定产品分为3类:
A类:婴幼儿用品;对应类型为尿布、尿裤、内衣、围嘴、睡衣、手套、袜子、外衣、帽子、床上用品。
B类: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对应类型为文胸、腹带、背心、短裤、棉毛衣裤、衬衣、(夏天)裙子、(夏天)裤子、袜子、床单。
C类: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对应类型为毛衣、外衣、裙子、裤子、窗帘、床罩、墙布、填充物、衬布。
2,安全技术标准不同。
不同级别也意味着对一些有害物指标的限量完全不同,A级最严,如对甲醛的要求,A级的标准是≤20mg/公斤,而B类则是≤75mg/公斤,C类为≤300mg/公斤。
因此,综合所述,C类比B类差,羽绒服属于外套,通常适合C类。
第五章第二节规定,婴幼儿用品应符合A类产品的技术要求,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至少应符合B类产品的技术要求,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至少应符合C类产品的技术要求,其中窗帘等悬挂类装饰产品不考核耐汗渍色牢度。
婴幼儿用品必须在使用说明上标明"婴幼儿用品"字样。其他产品应在使用说明上标明所符合的安全技术要求类别(例如:A类、B类或C类)。产品按件标注一种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