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界十大名牌衣服是什么
也一直和朋友们再讨论这个问题
有两种意见:
一、唐纳·卡兰(donnakaran)的创始人是一个外表平和貌不惊人的女子,为了使其服饰王国走向多元化,在1984年和丈夫联手创立了自己的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产品:dkny、dknyclassic、dknaactive、dknyjesns,对纽约所汇聚的不同文化及其独特的生活气息作了一个全新的诠释。dkny以更前卫、更时尚、更休闲的手法描绘了纽约不同文化、不同生活方式的时代气息,以截然不同的语言体现dkny独特的魅力。 4Xi Q8 "C
y9@j-m &
二、路易·威登创立于1854年,现隶属于法国专产高级奢华用品的Moet Hennessy Louis Vuitton集团。创始人是路易·威登本人。 2p 7;v7)y
从设计最初到现在,印有LV”标志这一独特图案的交织字母帆布包,伴随着丰富的传奇色彩和雅典的设计而成为时尚之经典。100年来,世界经历了很多变化,人们的追求和审美观念也随之而改变,但路易·威登不但声誉卓然,而今保持着无与伦比的魅力。 #1}%=nAsi
:]8A ;` G}
三、夏奈尔是一个有80多年经历的著名品牌,夏奈尔时装永远有着高雅、简洁、精美的风格,她善于突破传统,早40年代就成功地将“五花大绑”的女装推向简单、舒适,这也许就是最早的现代休闲服。 S c} R s
夏奈尔最了解女人,夏奈尔的产品种类繁多,每个女人在夏奈尔的世界里总能找到合适自己的东西,在欧美上流女性社会中甚至流传着一句话“当你找不到合适的服装时,就穿夏奈尔套装”。 ) R 5 [a O
CSWA/#&8>
四、著名意大利服装品牌范思哲代表着一个品牌家族,一个时尚帝国。它的设计风格鲜明,是独特的美感极强的先锋艺术的象征。其中魅力独具的是那些展示充满文艺复兴时期特色的华丽的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款式。这些款式性感漂亮,女性味十足,色彩鲜艳,既有歌剧式的超平现实的华丽,又能充分考虑穿着舒适性及恰当地显示体型。 . p'M cCV=
范思哲以金属物品及闪光物装饰的女裤、皮革女装创造了一种介于女斗士与女妖之间的女性形象。 D= 5 %lL
4/ S3hH
五、迪奥品牌一直是华丽女装的代名词。大v领的卡马莱晚礼裙,多层次兼可自由搭配的皮草等,均出自于天才设计大师迪奥之手,其优雅的窄长裙,从来都能使穿着者步履自如,体现了幽雅与实用的完美结合。迪奥品牌的革命性还体现在致力于时尚的可理解性;选用高档的上乘面料如绸缎、传统大衣呢、精纺羊毛、塔夫绸、华丽的刺绣品等。而做工更以精细见长。几十年来,迪奥品牌不断地为人们创造着 “新的机会,新的爱情故事”。在战后巴黎重建世界时装中心过程中,迪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CqGO %DY
\ l5G
六、gucci传奇自karl Lagerfeld接管Chanel以来,最吸引人最令人震惊的要算是tom ford接手gucci的故事了。时尚必备:古孜尽管时装牌子令人眼花缭乱,风格却一向被商界人士垂青,时尚之余不失高雅,这个意大利牌子的服饰一直以简单设计为主,尤其是今季的男装,剪裁新颖,弥漫着十八世纪威尼期风情,再融入牛仔、太空和摇滚巨星的色彩,让豪迈中带点不羁,散发无穷魅力。 L1@<7?@X
n7 n-u c
七、创始人Valentino garavani瓦伦蒂诺·加拉瓦尼1932年出生于意大利,1960年在罗马成立了瓦伦蒂诺公司,1968年-1973年瓦伦蒂诺公司被肯通(kenton)公司接管,1973年瓦伦蒂诺重新购回了公司。瓦伦蒂诺曾获奈门—马科斯奖、意美基金会奖。富丽华贵、美艳灼人是瓦伦蒂诺品牌的特色。瓦伦蒂诺喜欢用最纯的颜色,其中鲜艳的红色可以说是他的标准色。精瓦伦蒂做工十分考究,从整体到每一个小细节都做得尽善尽美。瓦伦蒂诺是豪华、奢侈的生活方式的象征,极受追求十全十美的名流所忠爱。 k% N$ eO$
~Hx>y n94e
八、PRADA可谓说是一个老字号,但由于它的出品追求完美,所以无论老少,对此品牌的认知度绝不逊于其它任何牌子。要回溯Prada的历史,必须从二十世纪初谈起……Prada草创于20世纪初,因当时活络的商业贸易与交通商旅频繁,创立人Mario Prada开始制造一系列针对旅行的手工皮件产品,并于1913年开设一间精品店。1978年Miuccia Prada与其夫婿Patrizio Bertelli共同接管Prada,带领Prada迈向全新里程碑。 oHV! >K_D
/ k O%aN
九、GUESS品牌由来自法国南部的马西亚诺兄弟创立。他们将浪漫热情的法国设计与风格融进了他们对美国西部文化的理解与鉴赏之中。GUESS诞生于1981年,成立时只是一家牛仔裤制造商,现在已发展成当今世界最受认可及最具影响的知名品牌之一,在五大洲均有代理和分销商。有着专为男士、女士、儿童及家庭设计服装和配件的GUESS,将主人的精致生活品质诠释得淋漓尽致。 6mIRa(6V
> pq=5H a&
十、创始人 giorgio armani (乔治·阿玛尼)1934年出生于意大利学习医药及摄影专业,曾在切瑞蒂任男装设计师,1975年创立乔治·阿玛尼。曾获奈门-马科斯奖、 全羊毛标志奖、生活成就奖、美国国际设计师协会奖、库蒂·沙克奖等奖项。乔治·阿玛尼现在已是在美国销量最大的欧洲设计师品牌,他以使用新型面料及优良制作而闻名。
永远的经典--夏奈尔 (GabrielleChanel)
有人说:拥有“夏奈尔”,一直是这个世纪女人的美丽梦想。有人说:在世纪末的今天,还有哪个品牌能得到一家三代:祖母、母亲、孙女的同时钟爱,那首先是“夏奈尔”……
二、
Louis Vuitton:典雅巴黎气质
如果去法国,除了要到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大多数人还会在路易威登的旗帜店前驻足浏览。LV一百五十年来崇尚精致、品质、舒适的“旅行哲学”,以旅行箱起家的Louis Vuitton,获得了众多尊贵人士的追捧与爱戴……
三、
Dior:法国时装文化的最高精神
Dior, 在法语中 意味“上帝”与“金子”的组合,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现代女性的追求—— 性感自信,激情活力,时尚魅惑!1946年创立于巴黎Dior女装是华丽优雅的典范,从好莱坞明星英格丽
『贰』 西装的起源
据说当时是西欧渔民穿的,他们终年与海洋为伴,在海里谋生、着装散领、少扣、捕起鱼来才会方便。它以人体活动和体形等特点的结构分离组合为原则,形成了以打褶(省)、分片、分体的服装缝制方法,并以此确立了日后流行的服装结构模式。
也有资料认为,西装源自英国王室的传统服装。它是以男士穿同一面料成套搭配的三件套装,由上衣、背心和裤子组成。在造型上延续了男士礼服的基本形式,属于日常服中的正统装束,使用场合甚为广泛,并从欧洲影响到国际社会,成为世界指导性服装,即国际服。
现代的西服形成于19世纪中叶,但从其构成特点和穿着习惯上看,至少可到追溯17世纪后半叶的路易十四时代。
十七世纪后半叶的路易十四时代,长衣及膝的外衣“究斯特科尔”和比其略短的“贝斯特”,以及紧身和体的半截裤“克尤罗特”一起登上历史舞台,构成现代三件套西服的组成形式和许多穿着习惯。究斯特科尔前门襟口子一般不扣,要扣一般只扣腰围线上下的几粒,这就是现代的单排扣西装一般不扣扣子不为失礼,两粒扣子只扣上面一粒的穿着习惯的由来。
(2)男士风衣的由来扩展阅读:
中国第一套国产西装诞生于清末,是“红帮裁缝”为知名民主革命家徐锡麟制作的,徐锡麟于1903年在日本大阪与在日本学习西装工艺的宁波裁缝王睿谟相识,次年,徐锡麟回国,在上海和王睿谟开设了王荣泰西服店定制西服。
王睿谟花了三天三夜时间,全部用手工一针一线缝制出中国第一套国产西装,在当时的情况下,其工艺未必超得过西方国家的制作水平,但已充分显示出“红帮裁缝”的高超工艺,成为中国西装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先行者。
“红帮裁缝”发轫于清末民初-宁波作为当时最早与国外通商的口岸城市之一,不少裁缝曾为外国人(又称“红毛”)裁制过服装,“红帮”之名由此而来。“红毛”最初是对荷兰人的称谓,后来泛指欧洲人。
在老上海,“红帮”指的是西式的服务业或修造业。“红帮裁缝”是近现代中国服装史的主体,它有一条长长的历史轨迹,在老上海提起宁波人,很多人立即就会想起当年那些在上海滩扬名立万的“红帮裁缝”。
在中国服装史上,“红帮裁缝”创立了五个第一:中国第一套西装,第一套中山装,第一家西服店,第一部西服理论专著,第一家西服工艺学校。
西装的故事
有一年秋天年轻的子爵菲利普和好友们结伴而行,踏上了秋游的路途。他们从巴黎出发,沿塞纳河逆流而上,再在卢瓦尔河里顺流而下,品尝了南特葡萄酒后来到了奎纳绎尔。
想不到的是,这里竟成为西服的发祥地了。
奎纳泽尔是座海滨城市,这里居住着大批出海捕鱼的渔民。由于风光秀丽,这里还吸引了大批王公贵族前来度假,旅游业特别兴旺。来这里的人最醉心的一项娱乐是随渔民出海钓鱼。
菲利普一行也乐于此道,来奎纳泽尔不久,他们便请渔夫驾船出港,到海上钓鱼取乐去了。鱼一旦上钓,要将钓竿往后一拉,这里的鱼都挺大,菲利普感到自己穿紧领多扣子的贵族服装很不方便,有时拉力过猛,甚至把扣子也挣脱了。
可他看到渔民却行动自如,于是,他仔细观察渔民穿的衣服,发现他们的衣服是敞领、少扣子的。这种样式的衣服,在进行海上捕鱼作业时十分便利。
就是说,敞领对用力的人是十分舒服的,也便于大口地喘气;扣子少更便于用力,在劳动强度大的作业中,可以不扣,即使扣了也很容易解开。
菲利普虽然是个花花公子,但对于穿着打扮,倒有些才能。他从渔夫衣服那里得到了启发,回到巴黎后,马上找来一班裁缝共同研究,力图设计出一种既方便生活而又美观的服装来。
不久,一种时新的服装问世了。它与渔夫的服装相似,敞领,少扣,但又比渔夫的衣服挺括,既便于用力的,又能保持传统服装的庄重。新服装很快传遍了巴黎和整个法国,以后又流行到整个西方世界。它的样式与现代的西装基本上相似。
『叁』 古代男子的衣服名字
布衣 青衿 缙绅 簪缨 章甫 缝掖 冠、弁、冕, 帻(zé) 袷(qìa)、复 复襦 裘 袍
襺(jián) 胄 裼
『肆』 小说中古代男子的服装类型
走在街上,迎面走来一个模样俊俏的小生,身姿瘦削颀长,生的极为好看,身上着了一件挑绣菱花的淡色袍子,玉带束腰,银丝穿梭织就着繁复的花纹,高领盘扣,缀着玲珑玉子,气质高贵典雅,略高的领子将那雪色的脖颈微微掩藏着,许是冷的缘故,小生揪着领子,微缩着脖子,一双灵动的眼睛笑意满满的打量着热闹的街……
猜测朋友是要写女扮男装么?所以写的一段也是女扮男装的,也不知道你需要的是什么背景。
一般有高领的衣服在古代就是清朝什么的,南北朝时候虽然也有封脖子的那种,但是盖不住喉结。你可以选择穿着宽大的斗篷,风衣(古代宽大的那种)脖子周围有柔然的毛绒之类的呀,或是可以用布围着,伪装。要知道,古时候冷的时候也会围脖子的哟。
答得不好,见谅。
『伍』 有哪些服装品牌其历史由来以及为什么喜欢,求2000字的文章
Chanel
创始人:Gabrielle Chanel
成立年代:1910年
发源地:法国巴黎康朋街
Chanel大片
Chanel格纹外套
1883年出生于法国西南小镇Saumur的Gabrielle Chanel创造了一个时代的时尚奇迹,从一家小小的帽子店起家,她开创了现在囊括女人从头到脚所有配饰、化妆品的奢侈品牌。1905年,22岁的Chanel小姐在不同的歌厅和咖啡屋卖唱为生,起了一个艺名“Coco”,而这名字从此相伴她一生,甚至成为其经典款香水的名字。在跟随富有的赛马主人 Etienne Balsan出入名流圈时,名媛戴的如“派饼”的帽子引发了Chanel设计帽子的兴趣。1910年,在另一位情人Boy Capel的资助下,Chanel在巴黎康朋街Cambon 21号开设了第 一家帽子店,并为自己的帽子定义为“Chanel Mode”,其简洁而富有魅力的设计和在上流社会中如鱼得水的交际能力,为她带来了不错的名声和滚滚的财源。1914年,Coco Chanel为了进军高级成衣界,在巴黎开设了两家时装店,Chanel品牌正式走上传奇的征途。Chanel 的设计一直保持简洁高贵的风格,多用 Tartan 格子或北欧式几何印花、粗花呢 等布料,舒适中透着自傲的典雅。除了经典的双C Logo,Chanel钟爱的山茶花、斜纹软呢、双色鞋,也成为Chanel区别于其他品牌的标识。
LV-历史回顾
Louis Vuitton
创始人:Louis Vuitton
成立年代:1854年
发源地:法国巴黎Rue Neuve Des Capucines 4号
Louis Vuitton 1854年结婚,同年做出建立自己的公司的重要决定。夫妻俩在尊贵地段Rue Neuve Des Capucines 4号(即今天的Rue des Capucines)开设店铺,选址跟梵登 广场(Place Vendome)及后来兴建的歌剧院仅咫尺之遥。1858年,Louis Vuitton推出一款全新产品——方便运输的平盖白杨木行李箱。此行李箱表面覆以优质灰色防水Trianon帆布 ,角位以金属包边,装上手挽及托架,表面的榉木条以铆钉钉牢。新设计不但能保护衣物及易于携带,更标志着流芳百世的Louis Vuitton行李箱及现代旅游文化的正式诞生。
LV一起去探寻旅行的意义
Louis-Vuitton-的荒原诱惑
1872年,Louis Vuitton公司业务如日方中,市面却出现各式各样的仿制品,Vuitton为了打击抄袭情况,便在灰色Trianon帆布中加入红白条纹图案。他的儿子Georges Vuitton于1880年接掌公司业务,其后于1888年推出更复杂的啡白格子新图案,并相间地印上L.Vuitton标志字样,令他人难以仿效。超过一世纪之后,这款方格图案更成为另一经 典——Damier系列的创作灵感。
1896年,Georges Vuitton认为要给予品牌产品一个一致的形象标志,遂花了几星期不断创作图案主题草图。这时期日本美学风潮在欧洲大行其道,他选出的最后定稿亦深 具传统日本徽章的意味:由圆圈包围的四叶花卉、四角星、凹面菱形内包四角星,加上重叠在一起的LV两字(Louis Vuitton名字缩写)组成独一无二的Monogram图案组合。公司于 1897年将Monogram图案帆布设计注册,1905年更将之注册为品牌。
Salvatore-Ferragamo广告大片
Ferragamo
创始人:Salvatore Ferragamo
成立年代:1927年
发源地:意大利佛罗伦萨
Salvatore-Ferragamo皮具
很多人听到Salvatore Ferragamo时,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就是装饰在皮件上的金色扣环 ,名为“Gancino”。这一独特标志的意义已经超出其本身,频频出现在Ferragamo 的配饰和服装制品上,是Ferragamo品牌的象征。意大利语中,“Gancino”一词指用来悬挂或钩牢各种物品的小型金属扣。上世纪70年代,Salvatore Ferragamo夫妇六位儿女中的 大姐菲安玛为母亲设计皮包时,就是将“Gancino”用做皮包的扣子。1958年出版的一份德国报纸上也刊登着一幅皮包照片,这款由Salvatore Ferragamo夫妇设计的皮包赫然带有 极其相似的装饰物。“Gancino”的起源至今仍是谜团。公司内部流传的说法是该设计的灵感源自Palazzo Spini Feroni古堡的锻铁大门,这座建于中世纪的古堡是菲拉格慕集团位 于佛罗伦萨的总部。但更有可能的情形是,“Gancino”的创意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用于作为品牌的独特象征,当时“意大利制造”产品的大发展催生出各种形状和大小各异的标 志和商标。但无论是何起源,“Gancino”已被逐渐应用到菲拉格慕的各种皮革配饰和鞋品中,并于上世纪80年代声名鹊起,最终在优雅风格和实用功能之间成功取得平衡。
Tod’s广告大片
Tod's
创始人:Deigo Della Valle
成立年代:1978年
发源地:意大利马尔凯
Tod’s集团**及执行官Diego
Tod's品牌的诞生时间不过二十多年,但是创立Tod's品牌的Diego Della Valle家族却已经拥有百余年的制鞋历史了。品牌原名“J.P. Tod's”,该名字并不是创始人的名 字或昵称,而是创始人Deigo Della Valle在翻阅波士顿电话薄时看到的一个词,觉得这个词的发音在任何语言里都很好听,而且有点传统英语腔调,容易让人产生跟英国贵族有关 的联想,于是选定这个词为品牌名称。几年后,“J.P.”两个字母被去掉,成了如今大家更为熟悉的Tod's。配合这个名字,Tod's的品牌Logo上画了两只形象化的狮子,给人更清 楚的皇家贵族想象。
Valentino时装秀
Valentino
创始人:Valentino Garavani
成立年代:1959年
发源地:意大利罗马
Valentino-Garavani
1959年,Valentino Garavani通过Condotti公司在罗马的展览会推出了自己首次设计的100多款时装,获得不错反响后,第二年迅速在罗马开设其首间工作室,成立 Valentino公司。1967年,Valentino获得等同时装界奥斯卡的“Neiman Marcus Award”奖项,而一众影星和名流都成为他的忠实顾客,如Jacqueline Kennedy Onassis、Liz Taylor及Princess Margaret。1968年,Valentino的“White Collection”率先引领Monogram潮流,品牌的“V”字图案开始于衣料、配饰及纽扣上随处可见。
Versace大片
Versace
创始人:Gianni Versace
成立年代:1978年发源地:意大利米兰
Gianni-Versace
Versace对古文明一直非常向往,他那些艳丽而充满异域风情的色彩灵感均来自于希腊、埃及、印度等文明古国,而他的缪斯女郎更是曲线性感的狂野神秘类型,所以选用 希腊神话中的“蛇发女妖Mesa”作为品牌Logo。传说中,Mesa的头发由一条条蛇组成,发尖是蛇的头,虽然她美貌诱人,但见过她的人都会瞬间石化。这种诱惑的致命吸引力 或许正是Versace所追求的永恒魅力。
Ermenegildo-Zegna
Zegna
创始人:Ermenegildo Zegna
成立年代:1910年
发源地:意大利Trivero(阿尔卑斯山脉Biella地区的一个小镇)
1910年,刚满18岁的Ermenegildo Zegna在他的家乡——著名的纺织与面料生产基地Trivero创办了Lanificio Zegna(杰尼亚羊毛工厂)。年纪轻轻就有魄力开办实业工厂, 基于当时的历史环境来看,是非常有魅力的。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好的面料都产自英格兰和苏格兰,再加上伦敦著名的裁缝街Savile Row,可以说,英国对当时的世界顶级面 料市场实现了垄断。Ermenegildo Zegna认为意大利悠久的文化与历史,应当拥有与之相当的顶级面料,因此他立志要将他的产品立足于高品质的男装面料上。同时,他对品牌的推 广非常看重,率先在面料上缝上自己名字的标签便是创举,以向世人宣告这些精美的面料出自意大利人Ermenegildo Zegna之手,这个传统保留至今。
1960年,Ermenegildo Zegna先生宣布退休,他的两个儿子Angelo Zegna和 Aldo Zegna(于2000年逝世)继承父业。他们领导公司向成衣市场进军,并把男士服装的发展路线 定位在世界顶级男装市场,并带领公司又逐步开发了针织、配饰和运动装系列。1972年,为了满足日益高涨的市场要求,杰尼亚推出了“量身定制(SU MISURA)”服务,为客人量体 裁衣,制作最合身的顶级西服。因为这项服务的开拓,杰尼亚吸引了一大批技艺高超的裁缝,整个集团的发展又上台阶。
Burberry旧广告
Burberry
创始人:Thomas Burberry
成立年代:1856年
发源地:英国南部汉普夏郡
1891年,为迎合日渐增长的产品需求,Thomas Burberry于伦敦Haymarket 30号开设以Burberry为名的**店。除零售**店外,Burberry在伦敦设有货仓,并在Golden Square设有批发部门。至此,印有Burberry商标的布料及服装便正式开始分销全球。1912年用在纹章学中意指“前进”的拉丁词“Prorsum”注册了新商标,用以区分代表传统的 Burberry London品牌,同时也反映了Burberry在生产和研究方面的不断创新。
Burberry橱窗
1912年,Burberry伦敦 Haymarket 店迁移至英国总部现址Haymarket 18?22号。在那时期,Burberry的伙伴都意识到需要能突显Burberry产品特色的标记,因此设计了手持 盾牌的骑马武士标志,更于全球注册成为Burberry的商标。武士装束源自1904年的Wallace系列,武士代表着尊贵,盾牌象征“保护”,而锋利的长矛则代表着Thomas Burberry在 研制全天候布料上的创意精神。
Burberry大片
1924年创作的Burberry Check“Nova”——是代表Burberry的格子图案。此格子图案首次出现是用于风衣的内里上,而于1967年注册成为商标后更广泛用于其他产品,如雨 伞及行李箱等等。
『陆』 中国传统服饰历史文化悠久,具体的来历和特色是什么
【由来】汉服,又称汉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约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 (公元17世纪中叶)这四千多年中,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自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礼法的继承,到了汉朝形成完善的衣冠体系并普及至民众,还通过儒教和中华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汉人、汉服、汉语、汉俗由此得名。日本、朝鲜、越南均曾颁布法律效仿汉衣冠制度。
【特点】交领、右衽、系带
【作用】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四千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四书五经中的冠服系统,以儒教圣经《诗经》、《尚书》、《周礼》、《礼记》、《易经》、《春秋》、大唐《开元礼》、二十四史舆服志和其他经史子集为基础继承下来的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汉服体系展现了华夏文明的等级文化、亲属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轻庶、重长轻幼以及儒家的仁义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服饰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别贵贱的作用,为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的礼服。除去国家大事的礼仪,普通汉人的家礼包括冠婚丧祭四礼。四书五经对汉服礼服有详细的描述。
一、汉服的由来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
在未有考古实物支持的年代之前,汉服最早的出现应该是殷商时期。
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后又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殷商以后,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时,服饰制度逐渐形成。周代后期,由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特别是百家学说对服饰的完善有着一定的影响,诸侯国间的衣冠服饰及风俗习惯上都开始有着明显的不同。并创造深衣。冠服制被纳入了“礼治”的范围,成了礼仪的表现形式,从此中国的衣冠服制更加详备。客观上的汉族人某些历史阶段的民族服装例如汉化旗装/旗袍/马褂等绝对不可以被称作“汉服”,因为它们与真正的汉服没有正常的演变衔接过程。
二、汉服的五大基本特点
(1)历史性
虽然剃发易服的暴力强制已经消失,汉服趋向于复兴,但已不可能成为常服。因为,为了减少交流阻力,落后民族习惯于按发达民族的习惯改变外貌。
(2)传承性
传承性即汉服历史具有传承性。在这漫长的时间中,汉服历史的发展一直遵循着代代相传,世世相袭的特点,这体现了汉服历史发展的传承性。
(3)多样性与同一性
多样性与同一性是指汉服款式的多样性与汉服型制(或样式)的同一性。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事物,汉服从来就不是一种款式,“上衣下裳”,“深衣”,“襦裙”等丰富多彩的款式体现了作为一种悠久的民族服饰应有的多样性。虽然汉服历来款式丰富,但汉服的基本形制(或样式)“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的特点却是千古未便的,这就是汉服的同一性。同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是汉服的一大特色。
(4)完备性
完备性是指汉服自身内部体系的完备性。经过千年的发展,汉服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服饰了,它不但内部种类丰富,工艺考究,而且汉服的配饰也非常繁多而丰富。
(5)相融性
相融性是指汉服与传统文化的相融性,汉服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经被视为正宗传统文化的象征了,而且汉服本身就处处体现着传统文化,汉服与传统文化是和谐的一家。
三、汉服的作用:
汉服是服装,还是汉族文化的体现
『柒』 古代男女的服饰有什么讲究么
1、汉服
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民族服饰。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汉族)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自炎黄时代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代的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已全面完善并普及,汉人汉服由此得名。 随后各朝代的汉服虽有局部变动,但其主要特征不变,均是以交领右衽为基本特征。
2、唐装
唐装(亦属于汉服)唐代的汉服,多特指对襟上衣、齐胸襦裙加上披帛的女子装束。男子装束则多为圆领袍衫。 我们现在总说到的衣裳二字,其实衣是衣,裳是裳,衣是上身穿的,裳其实是指现代所说的裙子,衣与裳分开。这种妇女的服饰不是连衣,而是分两截的穿法一直延续到明末。 上衣的穿法基本上是右衽交领或对襟系上带结,下面的裙子围起来系上长长的裙带,上衣或者掖里面或者自然的松散着,后来这种松散的上衣不断加长,一直覆到膝盖部,就后来发展成了宋代的褙子。 P.S. 现代因APEC兴起的“唐装”是以清朝马褂为原型的时装,与汉服及唐朝没有任何关系。
3、清装
戏曲演出中的清代服饰。康熙年间已有清装在戏曲舞台上出现。如孔尚任的《桃花扇》,其最后一出《余韵》,剧本注明:“副净时服扮皂隶暗上”。“时服”就是清朝服装。这出戏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由金斗班首先演出。但戏曲运用清装是受到过许多限制的。乾隆年间曾禁止“演学本朝服色”的戏演出(见江西巡抚郝硕奏折,《史料旬刊》第22期)。嘉庆年间也发生过副宪下令夺优人冠珊瑚顶的事件,认为优人亵渎朝廷“名器”(焦循《剧说》)。所以,反映在乾隆末年《扬州画舫录》所记的“江湖行头”以及道光年间平署《穿戴提纲》中,清装都很少。清末出现了一批清代故事戏,清装的增加仍然不多。除了上述的原因外,还由于戏曲的装扮历来不注重表现某朝某代的历史细节的具体性。近百年来保留在传统衣箱中的比较明显的清装,也就是马褂、箭衣、纬帽等有数的几种,并且作了不同程度的艺术加工。
4、元朝服饰
元代的服装制度与辽金相似。 元代是由蒙古人统治,所以元代的服饰也比较特别。蒙古人多把额上的头发弄成一小绺,像个桃子,其他的就编成两条辫子,再绕成两个大环垂在耳朵后面,头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质孙服」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紧、比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这种衣服很方便上马下马。 元代的贵族妇女,常戴着一顶高高长长,看起来很奇怪的帽子,这种帽子叫做「罟罟冠」。她们穿的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角,一般的平民妇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 男服服饰: 冕服: 天子衮冕服。 皇太子衮冕服。 公服:行礼时百官所穿的。 常服:元代上层主要服装。 元朝 留辫束发 元朝并没有完整的冠服制度。蒙古人入主中原后仍保持其生活习俗,但同时又受汉族的影响,服饰日趋华丽。 元代服装以长袍为主。官员和士庶的日常服装多为窄袖长袍。另外,在元代大宴活动中,天子百官要穿统一颜色的服装,称为「质孙服」,据古籍记载,天子的质孙服款式繁多,冬服有 11 种,夏服有 15 种。 这个时期的妇女也穿长袍,而汉族妇女则以襦裙为主。由於蒙古民族的风俗习惯影响,在元代,男子流行留辫发和髡发,其特徵是先用刀剃开两道直线,脑后头发全部剃去,左右两侧留出辫发或随意散落披肩。
5、明朝服饰
明朝服饰属于汉族传统服饰体系,在经过元代蒙古人统治之后,明朝恢复汉族的传统,明太祖朱元璋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明代许多男子流行的发式都是明太祖首创的。比如「网巾」,有象征国家法令齐全的意思,「四方巾」象征国家太平,还有「瓜皮帽」,它几乎被现代的西方人当作中国典型的帽子了。服饰发展到明代,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前襟的纽扣代替了几千年来的带结。但是纽扣并非始于明代,从元代的辫线袄子腰围部分曾经见到过钉纽扣的形式。纽扣的使用也是一种变革,体现着时代的进步。
随着等级制的产生,上下尊卑的区分,各种礼仪也应运而生。反映在服饰上,有祭礼服、朝会服、从戎服、吊丧服、婚礼服。这些服饰适应于天子与庶民,甚至被沿用于商周以来的二千年封建社会之中。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间不全遵周之制度。七国崛起,各自独立。其中除秦国因处西陲,与其它六国在衣冠制度上有差异外,其它六国均因各诸侯的爱好和奢俭,以及当时兴起的百家争鸣之风,在服饰上也各显风采。春申君的三千食客中的上客皆着珠履;平原君后宫百数,婢妾被绮觳;卫王宫的卫士穿黑色戎衣;儒者的孺服长裙褒袖、方履等等。
汉初服饰,与民无禁。西汉虽有天子所服第八诏令的服饰制度,但也不甚明白,大抵以四季节气而为服色之别,如春青、夏赤、秋黄、冬皂。汉代妇女的日常之服,则为上衣下裙。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北方各族入主中原,将北方民族服饰带到了这一地区。同时,大量民族服饰文化也影响和同化了北方民族的服饰。妇女的日常衣服仍以上身着襦、衫,下身穿裙子。襦、裙也可作礼服之内的衬衣衫。
隋统一全国,重行厘走汉族的服饰制度,然而也难以摆脱其由北向南统一而带来北族服饰形制的影响。只是到了唐代帝国的建立,才以其长时期的统治,加上其强盛的国力,令其服饰制度上承历代制度,下启后世冠服制度之经道,同其社会一样,呈现出繁荣景象。唐人与西北各民族的交往频繁,各民族同唐人杂居内地的也很多,因此,唐人穿胡服的装束常会在该时代的文物中见到。
宋代北方大片土地沦为女真族贵族统治领地,服饰文化也因其政治和经济因素而发生交互影响。《续资治通鉴》记载:“临安府风俗,自十数年来,服饰乱常,习为边装……”可见南宋京都也尚北服。宋代妇女的日常服饰,大多上身穿袄、襦、衫、背子、半臂,下身束裙子、裤。其面料为罗、纱、锦、缕、毅、绢。尤其是裙子颇具风格,其质地多见罗纱,颜色中以石榴花的红色最注目。褶裥裙也是当时裙子中有特点的一种,有六幅、八幅、十二幅不等,贵族妇女着裙的褶裥更多。
元代是蒙古族入关统治中原的时代。其服饰既袭汉制,又推行其本族制度。
元朝初建,也曾令在京士庶须剃发为蒙古族装束。蒙古族的衣冠,以头戴帽笠为主,男子多戴耳环。然至元大德年间以后。蒙、汉间的士人之服也就各认其便了。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帝国后,先是禁胡服、胡语、胡姓,继而又以明太祖的名义下诏:衣冠悉如唐代形制。明朝的皇帝冠服、文武百官服饰、内臣服饰,其样制、等级、穿着礼仪真可谓繁缛。清代男子的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此风在康熙后期雍正时期最为流行。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代中期始,满汉各有仿效,至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盛,甚至史书有“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之记载。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达官贵妇中流行。妇女服饰的样式及品种至清代也愈来愈多样,如背心、一裹圆、裙子、大衣、云肩、围巾、手笼、抹胸、腰带、眼镜……层出不穷。184o年以后进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袭着中国本土文化,许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都会,因华洋杂居,得西方风气之先,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外国衣料因价廉渐为人所欢迎,费工费时,工艺考究的滚、镶、嵌、绣等传统手工艺渐渐地衰落,西方缝纫方式开始流行起来。尤其是女性的时装,由于缝纫精致、款式合乎时代潮流,影响尤大。风行于本世纪2O年代的旗袍,脱胎于清代满族妇女服装,是由汉族妇女在穿着中吸收西洋服装式样不断改进而定型的。
清代男子的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此风在康熙后期雍正时期最为流行,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代中期始,满汉各有仿效,至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盛,甚至史书有“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之记载。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达官贵妇中流行。妇女服饰的样式及品种至清代也愈来愈多样,如背心、一裹圆、裙子、大衣、云肩、围巾、手笼、抹胸、腰带、眼镜......层出不穷。
1840年以后进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袭着中国本土文化,许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都会,因华洋杂居,得西文风气之先,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
风行于本世纪20年代的旗袍,脱胎于清代满族妇女服装,是由汉族妇女在穿着中吸收西洋服装式样不断改进而定型的。当时沿无专业服装研究中心,服装式样的变化以过千家万户,在时代风尚的影响下不断变化。
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20多年,款式几经变化,如领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长、开衩的高矮,使旗袍彻底摆脱了老式样,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来束胸裹臂的旧貌,让女性体态和曲线美充分显示出来,正适合当时的风尚,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青布旗袍最为当时的女学生所欢迎,一时不径而走,全国效仿,几乎成为20年代后期中国新女性的典型装扮。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作为领导服装潮流的十里洋场中摩登女郎、交际名媛影剧明星等,在旗袍式样上的标新立异,也促进了它的发展,其中如交际花唐瑛等人,最早在上海创办的云裳时装公司便是。自30年代起,旗袍几乎成了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民间妇女、学生、工人、达官显贵的太太,无不穿着。旗袍甚至成了交际场合和外交活动的礼服。后来,旗袍还传至国外,为他国女子效仿穿着。
服装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徵,一种符号,它代表个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使人人各守本份,不得僭越。因此,自古国君为政之道,服装是很重要的一项,服装制度得以完成,政治秩序也就完成了一部份。所以,在中国传统上,服装是政治的一部份,其重要性,远超出治服装在现代社会的地位。
按说服装,对人类来说,蔽体御寒是它的首要功能。但是人类服装文明,自走出了唯一实用目的时代以后,它的功能就复杂了。尤其在中国,自古,服装制度就是君王施政的重要制度之一。
促使服装发挥它的功能,达到它「天下治」的目的,最重要的因素在服色。服色有两大功能:一是区别身份地位;二是表示所处的场合。古代政府对全天下的人,都有规定的服色,尤其,天子、诸候至百官,从祭服、朝服、公服至常服,都有详细规定,他们几乎是穿着制服,因穿制服的人,多属上层阶级,是人们企羡的对象,因此制服服色强烈地影响一般的流行服色。时代不断变迁,中国文化中不断加入外来文化,流行服色也会反过来影响制服服色,在这两种服色文化互相激荡的结果,产主了这段看似变化不大,事实上又有翻天覆地改变的服装史。古代的服装,依穿着场合,主要可分为:礼服、朝服、常服叁类,每类又可分几种,原则是地位愈高的人,得以穿的种类愈多,可以用的颜色愈多。就让我们看看中国之服装史吧……
●周朝以封建制度建国,以严密的阶级制度来巩固帝国,制定一套非常详尽周密的礼仪来规范社会,来安定天下。服装是每个人阶级的标志,因此服装制度是立政的基础之一,规定是非常严格的。
商周时代的服饰:
商周时代的服饰,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领开向右边;下身穿「裳」,裳就是裙;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用来遮蔽膝盖,所以又叫做「蔽膝」。
春秋战国的衣服,是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这种衣服叫「深衣」。还有一种「单衣」,是没有里子的宽大衣服。他们头上还戴「帻」;帻是用来包住头发的头巾,不让它们披散下来。
这个时期,游牧民族所穿的短衣、长裤、靴子,也传进外国,这种帅气的服装穿着起来,行动的确是方便多了。
◎男服服饰:
冕服:礼服中最专贵的一种,冕服均在祭典中穿着,是主要的祭服。其服式主要由冠、衣、裳、蔽膝等要件所组成。冕服的主体是玄衣、衣裳上面绘绣有章纹,而在最隆重的典礼时,穿九章纹冕服。衣裳之下,衬以白纱中单,即白色的衬衣,古代衬衣通常是白色。下身前有蔽膝,天子的蔽膝为朱色,诸侯为黄朱色。鞋是双底的,以皮革和木做底,鞋底较高,周代天子,在隆重典礼时穿赤色的。
弁服:其隆重性仅次于冕服,衣裳的形式与冕服相似,最大不同是不加章。弁服可分为爵弁,韦弁、冠弁等几种,它们主要的区别在于所戴的冠和衣裳的颜色。
玄端:为天子的常服,诸侯及其臣的朝服。
深衣:古代凡是服礼都是上衣下裳不相连,惟此种衣裳是上下相连,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所以称为「深衣」。
◎女服服饰:
?衣:为王后从王祭先王的俸祭服。
?翟:为王后从王祭先公和侯伯夫人助君祭服。是青色衣,画?翟纹十二章纹,?翟羽色亦为五采。
阙翟:为王后助天子祭群小神和子男夫人从君祭宗庙祭服。是赤色衣,刻赤色缯的翟纹。
鞠衣:为王后率领命妇祭蚕神告桑的礼服,亦为诸候之妻从夫助君祭宗庙的祭服。
展衣:又称?衣为王后礼见王及宴宾客的礼服,亦是卿大夫之妻从夫助君祭宗庙的祭服。
禄衣:为王后燕居时的常服,亦为士之妻从夫助祭的祭服。
纯衣:为贵族之女的嫁衣。
●秦汉时代,在中国服色是一个重要阶段,也就是将阴阳五行思想渗进服色思想中,秦朝国祚甚短,因此除了秦始皇规定服色外,一般的服色应是沿袭战国时代的习惯。
男服服饰秦始皇规定的大礼服是上衣下裳同为黑色祭服并规定衣色以黑为最上,又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着绿袍一般庶人着白袍。
女服服饰秦始皇喜欢宫中的嫔妃穿着漂亮的及以华丽为上。由于他减去礼学,对于嫔妃的服色,是以迎合他个人喜好为主。不过基本上仍受五行思想支配。
●历经秦朝的严苟政治,刘邦以平民得天下,力求予民休息,一般制度多无太大改变,冠服制度,也大都承袭秦制。直至东汉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备的规定。
汉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直身的单衣?、襦?短衣?、裙。汉代因为织绣工业很发达,所以有钱人家就可以穿绫罗绸缎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长裤,贫穷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汉朝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袍,裙子的样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男服服饰:
礼服:汉朝的祭祀礼服,承袭了秦代的废除「六冕」,以一种冕服为祭天地明堂之礼服的办法。
冕冠服:为最尊贵的祭祀礼服,是天子及三公诸候、卿大夫祭天地明堂之时穿着。
长冠服:为夫子和执事百官,用在祭宗庙及各种小祀,如五岳、四渎、山川、社稷等典礼穿者。
委貌冠服:相当于周代的冠弁服。为公卿诸候大夫行大射礼于辟雍的时候穿着。
皮弁冠服:此种冠服为大射礼时,执事者穿着,衣裳为缁麻衣,皂领袖、素裳。
朝服:自秦开始以袍作为朝服,汉代从皇帝至贱更小吏亦以袍作为朝服,也是主要常服。亦即是深衣制的袍服,不过因不同身份的人戴的冠不同而有不同之名称。汉代的朝服,服色是随着五时色,即春青、夏朱、季夏黄、秋白、冬黑。朝服均是衬以告缘领袖的中衣。
◎女服服饰:
庙服:相当于周代的?衣,是女子礼服中,地位最尊贵的一种。太皇太后、皇太后之入庙服,皇后之谒庙服,其服色是皂下。
蚕服:相当于周代约鞠衣。每年三月,皇后帅领公卿诸侯夫人亲蚕礼时穿着。
朝服: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后,皆以蚕衣为朝服。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服装史的大变动时期,这个时候因为大量的胡人搬到中原来住,胡服便成了当时时髦的服装。紧身、圆领、开叉就是胡服的特点。
◎男服服饰:
礼服:除了北周以外,最大礼服祭服,仍只有一种,与汉代大致相同,惟衣裳主色稍有差异。
平冕服:各级的形式、服色大致相同,唯衣裳上的章纹,天子用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等九章,九卿以下用华虫等七章,天子用刺绣文,公卿用织成文。
北周冕服:北周武帝汉化政策相成功,大力推行中国古代的周礼之制,因此北周的服色制度多根据周礼而定。
委貌冠服:为公卿行卿射礼之礼服。衣黑而裳素,中衣以皂缘为领袖。
朝服:同于汉代,天子与百官之朝服以所戴之冠来区别,亦都有五色朝服,不过汉代平时常朝以皂朝服、绛服为多,而魏晋南北朝则以绛朝服为主。
通天冠服:魏晋南北朝,各王朝均以此服为天子的朝服,也是次等的礼服。着绛纱袍,皂缘中衣,黑鞋。
远游冠服:为皇太子及诸王所服,着朱衣,绛纱袍,皂缘白纱中衣,白曲领。
百官冠服:以绛纱为主。但陈制较复杂,百官位高者以朱衣为朝服,位卑者,则以皂衣为朝服,皂白纱缘中单。
品色衣:天台近侍及宿卫之官,皆着五色衣,以锦绮馈绣,名曰品色衣。
常衣:主要是裤褶服,用途非常广,可以做朝服、军服、便服、从贵族到庶民均用到它。
◎女服服饰:
皇后谒庙服:是女性官服中,最隆重的礼服,也是皇后的嫁服。
入庙佐祭服:为妃、嫔、命妇之祭服。在晋及南朝宋、陈均为皂上皂下。
亲蚕服:为皇后行亲蚕礼之礼服,均为青上缥下。
助蚕服:为妃、嫔、命妇助皇后行亲蚕礼之礼服,在晋及南朝陈为缥上缥下。南朝宋为青上青下。
朝服:以上三朝均以为女性之朝服。
比周礼服:女性官服与男性官服同样,非常复杂,用色亦多,与前述朝代大不相同●到了隋唐,虽然在最隆重的礼仪服装仍跟上传统,但是穿得最多的官式常服,却有了新面貌,闹到了后代服色制度的另一个传统。因此这是服饰史上的重要时代。
隋唐时,一般人是穿白色圆领的长衫,低下阶层穿的是用麻、毛织成的「粗褐」。隋代女子穿窄合身的圆领或交领短衣,高腰拖地的长裙,腰上还系着两条飘带。唐代的女装主要是衫、裙和帔;帔就是披在肩上的长围巾。还有特别的短袖半臂衫,是套穿在长衫外面。唐代初期的妇女还喜欢穿徂领的小袖衣、条纹裤、绣鞋等西域式的服装,她们的头上还戴着「幂离」、「帷帽」。隋唐的女装,以红、紫、黄、绿四种颜色最受欢迎。
◎男服服饰:
冕服:祭服,最隆典礼礼服。自天子至百官均服之。
朝服:为次于冕服的第二等礼服。
通天冠服:天子之最隆重朝服。
远游冠服:为皇太子及亲王的最隆重之朝服。
具服:亦称朝服。
公服:为次于冕服、朝服的第三等礼服。
弁服:天子在朔日受朝时服之,皇太子在朔望视事时服之。
公服:皇太子在五月常朝、元日冬至受朝时服之。
平巾帻服:戎装的公服。
乌纱帽服:为天子及皇太子视朝、听讼和宴见宾客的服装,以乌纱做帽。
黑介帻服:没有公职的士人,在朝见受诏时穿着。
常服:为使用最多的一种服装。
黄袍:天子开始常穿黄色袍。
品服:以不同服色来分别品官之职位高低的传统。
◎女服服饰:
大礼服:
?衣:最隆重的大礼服。
?翟:皇太子妃最降重的大礼服。
常礼服:
青衣:皇后礼见皇帝时穿着的。
朱衣:皇后宴见宾客时穿着的。
钿钗礼衣花钗礼衣:归嫁礼服。
●宋代的服装,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只是与传统的溶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给人的感觉是恢复中国的风格。
宋朝时侯的服饰宋朝的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衣服是黑白两种颜色。
当时退休的官员、士大夫多穿一种叫做「直掇」的对襟长衫,袖子大大的,袖口、领口、衫角都镶有黑边,头上再戴一顶方桶形的帽子,叫做「东坡巾」。
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很像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
◎男服服饰:
冕服:宋朝开始减少冕服的种类,大典礼穿非冕服的情形,就经常出现。
朝服:宋代在劲下加上特别的装饰谓之「方心曲领」。
公服:宋代以常服为公服。
◎女服服饰:
礼服:其服色大致与唐代相同。
常服:均以大袖上衣,长裙、霞帔为常服。
元代的服装制度与辽金相似。
●元代是由蒙古人统治,所以元代的服饰也比较特别。蒙古人多把额上的头发弄成一小绺,像个桃子,其他的就编成两条辫子,再绕成两个大环垂在耳朵后面,头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质孙服」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紧、比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这种衣服很方便上马下马。
元代的贵族妇女,常戴着一顶高高长长,看起来很奇怪的帽子,这种帽子叫做「罟罟冠」。她们穿的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角,一般的平民妇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
◎男服服饰:
冕服:
天子衮冕服。
皇太子衮冕服。
公服:行礼时百官所穿的。
常服:元代上层主要服装。
●朱元璋统一天下,明代开始整体上大致恢复汉人衣冠,从唐代吸收了胡人习惯以后,发展出的汉人衣冠。
明代的男装,大人多穿青布直身的宽大长衣,头上戴四方平定巾,一般平民穿短衣,裹头巾。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种六瓣、八瓣布片缝合的小帽,看起来很像剖成半边的西瓜。本来是仆役所戴的,但是因为戴起来很方便,所以就普遍流行起来。这就是清代「瓜皮小帽」的前身。
明代的贵妇多是穿红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妇女只能穿桃红、紫绿及一些浅淡的颜色。平日常穿的是短衫长裙,腰上系着绸带,裙子宽大,样式很多,像百褶裙、凤尾裙、月华裙等。
◎男服服饰:
冕服:从宋代起皇帝几乎只穿一种冕服。
朝服:有通天冠服、皮弁服、朝服等。
公服:百官的正式办公服。均用到它。
常服:恢复唐宋时代的常服糸统。
◎女服服饰:
礼服:
?衣:为皇后受删、谒庙、朝会时穿着。
翟衣:为皇后的第二礼服。
礼服:品官命妇的大礼服。
●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时代,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也是在进入中国后,保留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朝。乾隆帝亦属好大喜功、浮慕好名之君,但他能清楚意识到,是承袭一套己涵在衣冠制度中的政沾理论,而不必是外观形式,方能传国长久。乾隆朝制定详细的冠服制度,并图示说明,以后子孙也能「永守勿愆」。
清代的衣服长袍马褂,早先是富贵人家才穿的服饰,到后来普遍了,变成全国的一般服饰,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小帽,颜色是外面黑,里面红。满族妇女穿的旗袍,早期是宽宽大大的,后来才变成了有腰身,在旗袍外面再加上一件「坎肩」(背心)。她们的鞋子也很特别,是一种花盆式的高底鞋。至于汉族妇女的服饰,则和明代差不多。
◎男服服饰:
礼服外褂:因纹饰不同而分别官阶衮服:为皇帝穿着。
龙褂:为皇子所照。
补服:依纹饰不同而分别官阶。
朝服:最隆重的大礼服。
吉服:清代的礼服,次于朝服是为吉服,用于吉庆典礼时穿着。
常服:清代之服装制度,唯对常服,规定甚小。
◎女服服饰:
朝服:皇后的朝服则是朝裙、朝袍、朝褂,三件方为一整体。
吉服:由外褂与袍组成。
『捌』 中国传统服饰的来历与特点
1、来历:
夏商周时期,中原华夏族的服饰是上衣下裳,束发右衽。河南安阳出土的石雕奴隶主雕像,头戴扁帽,身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腰束大带,扎裹腿,穿翘尖鞋。
这大体反映了商代服饰的情况。周初制礼作乐,对贵族和平民阶层的冠服制度作了详细规定,统治者以严格的等级服装来显示自己的尊贵和威严。深衣和冕服始于周代,这两种服制,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特点:
中国传统服饰的主体形式是前开型的大襟和对襟式样。前开衣最早起源于中国,形成于黄帝时代。中国传统服饰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两种形制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交叉使用,相容并蓄。女子穿上衣下裳式样的较多,男子多穿上下连属的袍衫。
(8)男士风衣的由来扩展阅读:
发展到现代:
步入21世纪后,随着加入世贸,成功举办奥运会,中国的崛起,中国梦的诞生,中国的民族文化开始复兴,人们开始重新深思传统服饰。东亚其他国家日韩等国为何穿着他们自己民族服饰过节日?而且是中国服饰汉服分支演变的,而我们自己的却被淡忘。随之而来的便是“汉服复兴”。
汉服运动,是「汉服文化复兴运动」的简称,属于华夏文化复兴、现中国文化复兴运动中积极的一部分。当然汉服复兴也是一波三折,2010年成都汉服女孩在德克士被一个无业游民社会混混当成和服要求烧掉,后报警解决。
目前妨碍中国汉服复兴的也分两种类人,一种是汉族人害怕自己强迫穿,另一种是非汉的少数民族怕影响到自己。网特和别有用心之人从中挑拨危害中国民族团结,大家要小心。※其实汉服复兴运动,不是强迫每一个非汉族人或每一个汉族人穿,全是自由自愿穿,穿也分两种,一种是重大节日穿,另一种是作为日常服饰穿。
日常服饰也分两种,改良的现代版和复古经典传统版。现在大学汉服社也有喜欢汉服的少数民族穿,包括满族、蒙族、回族、维族等都有同袍爱好者。
从2003年11月22日,“壮志凌云”(王乐天)身穿汉服上街,成为第一个被报道身穿汉服公开走上街头的人开始。2012年2月04日方文山于台北发布《致汉服同袍千言书》。2015年4月25日中国汉服博物馆在青岛开馆。[3]汉服复兴越来越被国人所接受和认可。2018年中国华服日节日确立。
『玖』 中国传统服饰的来历和特色
一、来历
民族服装在特定的社会生活及自然环境中形成,符合民族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意识。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在未有考古实物支持的年代之前,汉服最早的出现应该是殷商时期。
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后又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
殷商以后,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时,服饰制度逐渐形成。周代后期,由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冠服制被纳入了“礼治”的范围,成了礼仪的表现形式,从此中国的衣冠服制更加详备。客观上的汉族人某些历史阶段的民族服装例如汉化旗装、旗袍、马褂等绝对不可以被称作“汉服”,因为它们与真正的汉服没有正常的演变衔接过程。
二、特色
中国传统服饰设计抽象、更鲜明、更具标识性夸张、更强烈,也更具有自由度。
民族服装在特定的社会生活及自然环境中形成,符合民族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意识。其民族特征主要表现于服装的造型、款式、色彩、材料和服饰件等方面。
民族服装形象的设计提炼应该更抽象、更鲜明、更具标识性。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思维模式应为浪漫性能动的构思方式,具有敏锐的形象感知能力。
民族服装的审美特征较其他戏剧形式对更夸张、更强烈,也更具有自由度。在造型和色彩上,抽象与夸张是其最鲜明的特征。
民族服装的造型较其他戏剧形式对适应演员动作的要求更严格,对演员在大幅度动态的要求更高,表现在材料上也具有更大的空间。
(9)男士风衣的由来扩展阅读:
传统服装汉服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
上衣下裳制,相传起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易·系辞下》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这一传说可以在甘肃出土的彩陶文化的陶绘中,得到印证。这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
上衣下裳的服制,据《释名·释衣服》载:“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避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上衣的形状多为交领右衽,下裳类似围裙的形状,腰系带,下系芾。这种服制对后世影响很大。
衣裳连属制,古称深衣,始创于周代。《礼记·深衣》注称:“名曰深衣者,谓连衣裳而纯之以采也。”深衣同当代的连衣裙结构类似,上衣下裳在腰处缝合为一体,领、袖、裾用其它面料或刺绣缘边。
深衣这一形制,影响于后世服饰,汉代命妇以它为礼服,古代的袍衫也都采用这种衣裳连属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