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今天刚刚买了一套汉服女装,包括内衣中衣外衣,求大家告诉我怎么穿,最好有视频
首先确定是汉服,并不是影楼装。再者形制不同,穿法也不同,是怎样的形制呢?
Ⅱ 汉服妇女衣服特点是什么
很多种啊,您想问的具体是那一种?
Ⅲ 真正的古代的汉服女嫁衣是什么样子的
【这件衣服太肥大了,建议参照古装戏(电视剧)里的服饰选择。】
Ⅳ 汉服女装的正确穿法是什么
现如今汉服可以说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火的一个元素了。无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大多都会穿上美丽的汉服。这也证明了汉服文化在不断的兴起,看见这样的事情,确实是让人感到十分欣慰呀!但是汉服的穿法也是颇有讲究的,我们来看一下汉服的穿法。
一、交领
汉服中左侧的衣襟与右侧的衣襟交叉在胸前的时候,就会很自然的形成一个领口的交叉。所以,大家也将这样的形式形象的称为“交领”。 交领的两直线相交于衣中线左右,代表传统文化的对称学,显出独特的中正气韵,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如果说汉服表现天人合一的话,交领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地,地即人道,即方与正。 而袖子,则是圆袂,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这种天圆地方学在汉服上的表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体现。
Ⅳ 汉服女装正确穿法是什么
1、汉服中左侧的衣襟与右侧的衣襟交叉于胸前的时候,就自然形成了领口的交叉,所以形象地叫做“ 交领 ”;
交领的两直线像交于衣中线左右代表传统文化的对称学,显出独特的中正气韵,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如果说汉服表现天人合一的话,交领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地,地即人道,即方与正。而袖子,则是圆袂,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这种天圆地方学在汉服上的表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体现。
2、汉服的领型最典型的是“交领右衽”,就是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侧的衣襟压住右侧的衣襟,在外观上表现为“y”字形,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衽,本义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右衽,反之称左衽。
这就是汉服在历代变革款式上一直保持不变的“交领右衽”传统,也和和中国历来的“以右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
3、汉服中的隐扣,其实包括有扣和无扣两种情况 ,一般情况下是 不显露在外面 , 用带子打个结来系住衣服 。 同时,在腰间还有大带和长带 , 一件衣服的带子有两对,实用性的,左侧腋下的一根带子与右衣襟的带子是一对打结相系,右侧腋下的带子与左衣襟的的带子是一对相系,将两对带子分别打结系住完成穿衣过程。
另外一种是腰间的大带和长带子,它不仅有实用性,而且有装饰性,另外还有象征性意义,象征着权力。多用于宫廷男士权利高低。
(5)汉服衣女扩展阅读:
汉服采用幅宽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然后再 缝合后背 ,成为一条中缝线。 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 , 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衣 。
衽在任脉右侧,故称右衽 。裾的长度分为腰中, 膝上, 足上。根据裾的长短,汉服有三种长度∶ 襦 、 裋 、 深衣 。袖子与襟裾的接缝称为袼 ,袖口称为祛 。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 内衣 )、 中衣 、大衣。
Ⅵ 汉朝女子服饰种类,名称
女子汉服基本结构
汉服大多分为三个种类:
第一种是“上衣下裳”相连在一起的“深衣”制,类似现在的女生连衣裙。
第二种是“上衣下裳”分开的“深衣”制,包括冕服、玄端等,是君王百官参加祭祀重要活动等的正式礼服,类似现在的女性职业套裙装。
第三种为“襦裙”制,主要有齐胸襦裙、齐腰襦裙、对襟襦裙等,一般用于常服,实际上也属于上衣下裳制,咱可以类比为如今女性出席重要场合的礼服。
大多数汉服由布和帛所制作形成,从上到下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个部分。古代人讲求对称,追求规整与圆满,因此服饰的前后具有对称性,在制作的过程中,前襟后襟所使用的布料必须大小相同。
其实汉服并不只是一套服饰,它还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在这里笔者着重为大家介绍服装,古代汉服虽然没有现代汉服颜色这么鲜艳,但上面也有着各色各样逼真细腻的花纹。
汉朝对于服装极其有研究,而汉朝服装的简称“汉服”却与现如今流行的“汉服”被大家所混淆。但笔者相信,这篇文章能够让大家了解到汉朝服装与汉服的不同。
虽然今天兴起了“汉服热”,但这从本质上来说,仍是中国传统文化兴起的体现。它象征着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以及中国古代人民对服装的审美。
Ⅶ 汉服里的中衣到底是什么
这里并不打算讨论正经的学术问题,仅仅想讨论一下结论。古时代一直到明后期,才有今天意义上的内裤出现,名字叫中衣。当然据说中衣的形制也是有讲究的,长多少宽多少,但基本的功能跟今天的内裤已经差不多了。 《红楼梦》大概是最早明确在书里面出现具有这个涵义的“中衣”的词汇的书之一。“宝玉挨打”一段,写宝玉被老爹痛打了一顿,抬回房里,贴身丫环“袭人听说,便轻轻的伸手进去,将中衣褪下。”作为一个与宝玉已经有肌肤之亲的丫环,也只有她才有资格这么做。很快听见宝钗来看宝玉的脚步声,于是“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袷纱被,替宝玉盖了。”一个贵公子,被打到皮开肉绽的程度,也确实难为了。 在中衣明确被定义为underwear之前,非常遗憾,只能说汉服里并没有underwear这个东西,否则一定会像女子的亵衣一样留下记载。而今天所谓的“复兴汉服”,实际上徒具其表。
Ⅷ 古代女子衣服名称。
1、春秋战国——深衣袍服
春秋战国之交,“百家争鸣”的社会环境对服饰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时出现了一种上衣下裳相连的服装 ——深衣。在春秋一直到汉代,曲裾深衣,直裾深衣是深衣的主要款式。深衣承接上衣下裳,是一种根据礼制而制定的衣服,所以一直以来都深受士大夫阶层的喜爱。
圆袖方领,以示规矩,意为行事要合乎准则;垂直背线以示做人要正直;水平的下摆线以示处要公平。
2、汉服——褒衣广袖
汉服自古礼服褒衣博带、常服短衣宽袖。当西方人用胸甲和裙撑束缚女性身体发展时,宽大的汉服已经实现了放任身体随意舒展的特性。
汉服的袖子又称“袂”,其造型在整个世界民族服装史中都是比较独特的。袖子,都是圆袂,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袖宽且长是汉服中礼服袖型的一个显著特点,汉服的礼服一般是宽袖,显示出雍容大度、典雅、庄重、飘逸灵动的风采。
汉服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浓缩了华夏文化的纺织、蜡染、夹缬、锦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
3、南北朝——华袿飞髾
魏晋时期衣冠一秉东汉追求繁华、奢丽的风格,敝屣旁边加以垂饰飘带。服装看起来一场飘逸,这便是彼时辞赋中的“华袿飞髾”。
女子服饰则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表现出优雅和飘逸的风格。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下摆宽松,俊俏潇洒。加上丰盛首饰,反映出奢华糜丽之风。
4、唐——惯束罗衫半露胸
唐代服饰制裙面料多为丝织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别,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下身仅着抹胸,外披纱罗衫,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
齐胸襦裙。这种款式无论身材丰腴还是瘦削都能达到别样的飘逸效果。大袖衫,大气飘逸。充分反映了唐代繁华、恢弘、大气的文化特征,呈现出当时华丽开放的审美风尚。
5、宋——襦裙外穿
宋代的服装,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但与唐朝服装相比,宋朝服装与传统的融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给人的感觉是恢复中国的风格。
Ⅸ 女子穿汉服上街被扒衣服事件是怎么回事
老事情了,08年的时候,当时正是反日浪潮兴盛的时候,有同袍穿汉服去麦当劳吃东西,下面有人在游行,看到楼上有人穿汉服,认成了和服,然后就上去让那个女的把衣服脱下来,说是要烧掉
Ⅹ 描述女子穿汉服的样子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著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汉服,一直被视为华夏文化的代表之一。
它锦衣华裳,天机云锦,在朝代的更替中翩翩起舞。
它飘逸灵动,衣袂翻飞,长风玉立间,才是女神姿态。
当你读到「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步裔裔兮曜殿堂,婉若游龙乘云翔。」
「鸳鸯绣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
你必会沉醉於它的璀璨华美。
那古老的曲裾,朴素的直裾,娇俏的襦裙,每一种款式,都曾风光过、浪漫过,惊艳了岁月。
从形制上看,汉服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和「襦裙」制(襦,就是短衣)。
深衣就是指上下连在一起的汉服,又有曲裾深衣,直裾深衣,直缀深衣和圆领衫袍几种款式。
今天看来,曲裾深衣有著别样的风韵。不论是下摆宽敞的曲裾,还是楚风浓郁的汉代鱼尾式「三绕膝」,都最能体现女子婀娜优雅。
像《汉武大帝》《大汉天子》《美人心计》等影视剧,基本都是曲裾。
直裾深衣不绕襟,衣裾在身侧或侧後方。
圆领袍衫出现很早,但真正流行起来是在隋唐时期,这种服装延续了唐,五代,宋,明,可谓是经久不衰。
襦裙从战国时期就出现了,从战国到明朝的两千多年间,它的长短宽窄有些变化,但是其基本形制并没有变化。
按裙腰的高低,可分为齐腰襦裙、高腰襦裙和齐胸襦裙等。
到明朝时期,袄裙很盛行,最後甚至替代了襦裙。
其实袄裙是齐腰襦裙的一种。
襦裙可以单襦穿著,也可内辅以诃子、抹胸等。外衣可以选择半臂、褙子、比甲、袖衫等。
汉服,它不仅形制多样,更是浓缩了华夏大地,最古老的文明。
那上衣下裳,代表天地阴阳;那圆袖交领,代表天圆地方;那中缝垂带,代表人道正直。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汉服是多少女孩一个美丽的梦。
想要穿上汉服,衣带飘飘,做一回温柔娴静的女神。
汉服,它是璀璨华美的,但同时,它也是寂寞的。
它深藏於岁月的尘埃之下,晨钟暮鼓,静守流年。
在千年的时光中,我只能隔著漫漫的岁月,想你绝代的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