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原料:旧羽绒服、水盆、水、塑料袋、剪刀
1、将羽绒服的里衬用剪刀剪下来,如果没有里衬这一步可略过!
② 羽绒服里面的羽绒还能拆出来卖吗
羽绒服里其实并没有多少羽绒,拆出来可就不显多了,买不了几毛钱的,除非你的羽绒服特别多,但是还要干净才能卖给收的人
③ 怎样取干净旧羽绒服里的绒
1,准备好旧羽绒服,将它平铺在床上或地上。
④ 羽绒服里的羽怎么取不乱飞
直接在羽绒服缝隙处开一小口,用手小团小团的将羽绒掏出。
羽绒的种类:
鹅绒:绒朵大、羽梗小、品质佳、弹性足、保暖强;
鸭绒:绒朵、羽梗较鹅绒差,但品质、弹性和保暖性都很高;
鹅鸭混合绒:绒朵一般,弹性较差,但保暖性较好;
飞丝:由毛片加工粉碎,弹力和保暖性差,有粉末,品质较次,洗后容易结块
在棉花、羊毛、蚕丝和羽绒四大天然保暖材料中,羽绒的保暖性能最佳。
(4)羽绒服羽可以拆吗扩展阅读:
选购羽绒的方法:
1、含绒量;
含绒量与充绒量是决定羽绒质量的关键,其含绒量一般以70%及以上的为宜,具有一定的蓬松度和轻柔感。充绒量的多少,则涉及羽绒的保暖程度,应根据自己穿着的需要来确定。
2、回弹性;
具体办法是将蓬松的羽绒揿一下,再松开后,迅速回弹,恢复原状的,说明羽绒的蓬松度良好。如含绒量低,掺有一定量的毛片或粉碎毛的,回弹性就差,并感到羽绒拎在手里有沉重感。羽绒制品面里料应具有防钻绒性能。拍一拍,发现钻绒的羽绒制品肯定是劣品。
3、透气性;
羽绒不能钻绒,但也要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如果羽绒的面料、里料、胆料的透气性差,会造成穿着过程中的水汽不易散发,引起潮湿而感到不舒适,并且洗涤后不易晒干。
4、羽绒的气味;
味重刺鼻的羽绒要避免选购。另外,由于在购买羽绒时难以对内在填充物的好坏进行识别,因此消费者不要只图价格便宜,要注意选购知名品牌,注意羽绒上的标记是否齐全,检查厂名、厂址、面料里料的成分含量、洗涤标志、质量等级、执行标准代号等。
⑤ 我的羽绒服不要了,怎么把羽绒取出来
去专门做羽绒服的地方他们有吸羽绒的工具
⑥ 如何拆羽绒服
How to unstitch a down wear?
⑦ 羽绒服可以自己拆开吗
现在也有很多拿着旧羽绒服翻新做成新衣服的,这种店肯定会拆开再缝上的活。如果对自己的手艺不放心,可以去找这样的店帮忙~
⑧ 请问怎么把旧羽绒服里面的羽绒拆出来啊
方法:直接用剪刀沿羽绒服的的针脚剪开,之后小心取出里面的羽绒即可。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工具:剪刀、旧羽绒服。
1、准备好旧羽绒服,将它平铺在床上。
⑨ 中国羽绒服里羽毛是活拔出来还是死的时候
中国所谓的最好的羽绒,80%都是活拔的!场景惨不忍睹!
最好的羽绒都是用手直接从禽类身上拔的,这主要是因为屠宰后的禽类经过清洗和烘干,羽绒的质量会受影响。来自鹅胸脯部分最柔软的、高质量的羽绒都是活拔的,屠宰后拔的价钱只有活拔的五分之一!
报道称:“那些负责拔绒的男女工人拔到麻木,狠狠踩住鹅脚或鹅翼就扯出鹅绒,有时大力得令鹅断翅或断脚。”报道描述说:“工人用两腿夹住鹅,生生拔掉鹅的羽绒。血从裂开的伤口处滴流,可怜的鹅痛苦不堪”。
如果拔完绒后鹅血流不止,他们就用针线粗粗地把伤口缝合,全程都不用麻药。大约5周后,待这些鹅的羽毛长出,这一场景就再次重演。“这一痛苦过程,往往会导致这些动物残废或者死亡。”
文章说,对于很多禽类来说,要经受的痛苦往往不止一次。用来提取鹅肝的灰鹅在养到12周前要被拔1到2次绒,而作为肉食所用的白鹅在养到26周屠宰前,要被拔三次绒。
每只鹅大约可以拔5.3盎司羽绒,这个量足够填充一个普通大小的枕头。而填充一件羽绒衣服则需要3到4只鹅。
在欧洲以及美国,活拔绒是非法的,不过却没有制裁措施来确保法律执行。
美国动物福利协会和瑞典调查节目“揭黑”报道称,活拔鹅绒目前仍然在进行,而且在三大羽绒生产国家――匈牙利、波兰和中国很常见。全世界50%到80%的羽绒都来自这些国家。
报道指出,在波兰、乌克兰、俄罗斯和摩尔多瓦都有专门的生意人,而匈牙利是欧洲最大的羽绒供应国,英国和美国等地大多数的羽绒都来自此地。
“活拔绒”节目公布了34家“承认”生产或销售活拔绒的企业名单,其中有16家是中国企业,并推测羽绒制品中“50%—80%的羽绒来自活拔”。尽管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回应称仅有1%—3%的鹅有可能存在活拔的现象,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高级工程师王敦洲所说:“‘活拔绒’不是中国首创”,但中国羽绒企业将因之深受其害。“活拔绒”不仅见证了企业在生产中对动物福利保护措施的缺失,也解读了接轨国际动物保护理念的滞后。
事实上,目前世界上已经有许多国家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动物福利法规,国际上普遍承认动物们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威胁的自由;生活无恐惧和悲伤感的自由;表达天性的自由“五大自由”。欧洲有关法律也严格规定,“不允许从活禽身上拔取羽绒、羽毛”。
早在2003年,中国的媒体就对此进行过集中的大量的报道和讨论,动物保护组织和专家还就国家立法保护提出了批评和建议。这曾经给了中国公众一次大规模的动物福利保护的启蒙教育。然而,生产企业直到今天也未能与国际接轨,对曝光“活拔绒”似乎还很委屈,更有网友对相关报道责难以至于叱骂。这恰恰说明,中国公众以及商家动物福利保护意识仍然匮乏,而善待生命,尊重与人类一样有感知、有痛苦、有恐惧、有情感需求动物们的权利,更未能成为生活方式和文明生产的程序设定。
事实上,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规过度强调了对野生动物的“资源性”利用,而在动物福利保护方面存在着法律责任不严格、缺乏可操作性的严重缺陷。甚至只对猎捕野生动物等相关行为规定了法律责任及相关的惩罚措施,而对取熊胆等伤害、虐待野生动物的行为却找不到相关的处罚依据,至于保护家禽等方面的法规,更是空白。这也使生产企业无法可依,放任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