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种斜领的上衣是什么款式
(单肩)斜肩吊带背心
2. 什么叫开领衣服
开领衣服:就是中间靠脖子的位置有打开的领子的衣服。
点击查看: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F%AA%C1%EC%B7%FE
3. 编织前开领毛衣的方法
在毛衣的编织过程中,后片的开领往往都很浅,只要几行;但是,就是这几行,两边的开领就要2根线;如果衣衣织好后,不准备拆的,那是无所谓几个头几根线,但是如果穿过几次后,或者不喜欢款式了、或者小了,想要拆洗重织的姐妹,就希望接头越少越好。
今天,教大家一个开领、斜肩不断线的方法。
我把步骤付诸到实物的编织过程中。(注意:不断线的织法需要运用引退针法,引退针法图解附后。)
假设后片的肩:17针*2 后领28针 总计62针;领窝只要6行的深度,则斜肩分5,6, 6减针;领窝按2,2减针;(领窝的深度和针数视姐妹们所需调整):
第一行:先在正面织17(肩针)+4(开领)=21针;
第二行反面折返:(靠领窝边)第一针用引退针法滑针(在相邻的针上绕一圈后把第一针滑针第二针开始织);
第三行:正面织19针,到领窝边留下2针;
第四行反面折返:第一针引退针滑针,织到边上还剩5针时停针,右肩第一次留针;此时针上还有14针;
第五行正面:第一针引退针滑针,织到领窝边再留2针,此时针上还有12针;
第六行反面折返:第一针引退针滑针,织到边上第二次留针留6针,此时针上余6针
第七行正面:第一针引退针滑针,然后继续织,并往右侧织:肩部6针+刚才领窝的2次留针领窝的针4针+领窝的其余针数及左肩的针
(注意:引退针的绕针这时要把它压在相邻针的后面)
第八行反面折返织21针,
第九行正面:第一针引退针滑针,然后织到边上左肩第一次留针5针;针上余16针;
第十行反面折返:第一针引退针滑针,然后织到领窝边留2针;针上余14针;
第十一行正面:第一针引退针滑针,然后织到边上再留6针,针上余8针;
第十二行反面折返:第一针引退针滑针,织到领窝边再留2针;针上余6针;
这是12航后的正面。
第十三行正面:第一针引退针滑针,把肩部前两次的留针一并挑起,同样注意绕针的隐藏;
第十四行反面织法:织完左肩针+领窝针+右肩针=62针(领窝的针可以在这行织的过程中直接平收;也可以留针,用于领子的直接编织)。
注意:采用不断线方法织衣,在开挂后的行数要减少2行,比如说:本来要60行后开始开领,现在只要58行就行了,第7行和第14行就是整片长度中行数。
4. 服装在制板时!横开领和竖开领是怎么得来的!
1.横开领就是从侧颈点到侧颈点(point to point)量.(侧颈点即领肩点)
2.直开领就是从服装在脖子下部的接口处垂直量起。
对不起,不能输入更多字了。
5. 什么是半开领T恤
开领T恤,就是前领口开叉15公分左右。 一般都有各种领款,如小翻领.衬衣领.立领等。开叉处有单排扣型和拉链型。 希望能帮到你. 查看更多答案>>
6. 今年流行斜领衣服麼
当然不会,有自己的个性才是最好的,像去年流行韩版,今年流行英伦,满大街都是那种款,看的都审美疲劳了,再好看的衣服穿的太多也不好看了
7. 毛衣编织中什么叫横开领,直开领,有图解吗
横开是后领最宽处的宽度,直开是前领的深度,从肩膀最高点算起、明白不?不明白,再看我名字可以找到我问我
8. 古人衣服开襟方向有讲究吗
古人衣服开襟方向是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右衽。
汉服中左侧的衣襟与右侧的衣襟交叉于胸前的时候,就自然形成了领口的交叉,所以形象地叫做“交领”;交领的两直线像交于衣中线左右代表传统文化的对称学,显出独特的中正气韵,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如果说汉服表现天人合一的话,交领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地,地即人道,即方与正。
汉服的领型最典型的是“交领右衽”,就是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侧的衣襟压住右侧的衣襟,在外观上表现为“y”字形,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
衽,本义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右衽,反之称左衽。这就是汉服在历代变革款式上一直保持不变的“交领右衽”传统,也和和中国历来的“以右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
另外一种作为“交领”补充的是“直领”和“盘领”。直领就是领子从胸前直接平行垂直下来,而不在胸前交叉,有的在胸部有系带,有的则直接敞开而没有系带。
这种直领的衣服,一般穿在交领汉服外面,像罩衫、半臂、褙子等日常外衣款式中经常运用。盘领是男装中比较多见的一个款式,领型为盘子状的圆形,也是右衽的,在右侧肩部有系带,在汉唐官服中采用,日常服中也有盘领款式。
“右衽”和“左衽”:
上古时代,上衣多为交领斜襟,中原人崇尚右,习惯上衣襟右掩,称为右衽;而北方诸族崇尚左,衣襟左掩,是为左衽。除了上衣左衽以外,胡服的下衣和足衣也与中原服饰明显有别。
右衽(yòu rèn)是汉服始终保留的特点。因此右衽成为汉族的象征符号之一。所以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说要是没有管仲,我们就得沦为蛮夷那样,穿着左衽的衣服,披散着头发。
另外,左衽也被用来指死者,在陪葬的壁画和绘画先人的画像中,使用左衽,以示阴阳有别。
服饰左衽是周边落后民族相对于汉族在服饰、文化和生产生活上存在显著差异的外在表现;在华夏文化中,人们认为生者衣襟左衽是对华夏传统文化与精神的背离,或用“左衽”表示落后、野蛮的异族;
在儒家“尊王攘夷”思想基础上,“左衽”更被视为家园遭入侵、占领,甚至国家被异族灭亡、华夏文明沦落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