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拉裤子的话,应该对孩子进行一个正确的指导的呀,告诉他,如果肚子不舒服的话,要及时的上厕所的
2. 托班幼儿因拉裤子被老师批评该怎么办
首先,老师这样的做法肯定是错误的,很容易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以后更为害怕上厕所。但也要考虑孩子拉裤子,是偶然行为还是超出了他年龄段的不应该再发生的行为,是不是孩子的成长期哪里出了问题。爱乐祺倡导根据孩子的生长特点及敏感期,适时引导孩子的行为,让孩子融入集体环境,提前适应幼儿园生活。
3. 如何让培养托班幼儿良好的大小便习惯
我们班是九月份刚收托的小班孩子,新入园的初期,还处在分离和焦虑期,哭闹期,时常会把大小便落在裤子里,作为老师,我们一方面要提醒照顾好宝宝,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家长的指导工作。 琪琪小朋友是班上最小的孩子,活动中我就及时提醒她,想要大小便时,说出来“我要小便,大便。”有时候宝宝说肚子疼,告诉家长不要忽视,可能是或者需要大便,要鼓励孩子及时说出来。大多数小朋友上完厕所都对我说:老师,帮我提裤子。针对这一情况,我就利用集中活动时间,教小朋友一起学,自己提裤子,自己脱裤子,反复练习。经过几天的练习,孩子们都学会了自己脱,提裤子,也养成了良好的大小便习惯。晚上,老师和家长做了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盥洗设备和作息习惯,以配合教育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虽然这只是工作中的一件小事,但我觉得,透过现象看本质,孩子们在家里什么事情都是大人一手包办,甚至家长送孩子时都说“老师,我家孩子不会提裤子,你帮助她提上。”我觉得这是家长观念上的问题。纲要要求我们,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要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应该教会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也要加强家长的工作,多给家长一些教育孩子的理念,配合好幼儿园的工作。
4. 托班社会《裙子.帽子.裤子.上衣》教案
会计
5. 如何培养托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一)在一日生活中训练幼儿自理能力的行为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将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训练自理能力的行为。例如,在每次洗手时幼儿都会边念儿歌边挽袖子"洗小手,打肥皂,手心搓,手背搓,手指交叉搓一搓,冲冲水,冲干净,甩一甩,擦毛巾,比比谁的小手最干净。"通过儿歌的学习,孩子们在洗手时都能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还有穿衣服的儿歌:"小手握成拳,钻钻钻,嗨!"穿裤子的儿歌"两座山洞前边站,两列火车向里钻,呜的一声开过去,两个车头又见面。"这些顺口又好玩的儿歌在幼儿的念诵中,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并帮助解决了自理技能的学习难点,使幼儿很快的便掌握了自理能力的方法。 (二)在区域活动中练习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1.在生活区的练习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为了便于幼儿更好地探索生活,更好地掌握技能知识。我们就在区角中为幼儿准备了许多这样的材料:比如提供塑料珠子、动物线板、鞋带、衣服、裤子,让孩子进行穿珠子、穿线板的练习,提高手眼协调性;提供蚕豆、勺子,让孩子掌握拿勺子的正确方法;提供衣服,让孩子练习拉拉链和扣纽扣,提高生活服务能力;提供拼图玩具,锻炼孩子的耐心和思维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练习,同时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在角色区练习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如爸爸妈妈常常会带着孩子去超市购物,在购物中孩子会很清楚父母怎样与售货员交易;头发长了,爸爸妈妈带孩子去理发。这都是孩子看到的,甚至参与过的事情,因此在幼儿园开展的角色游戏中,孩子就会把自己在平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及亲身经历的,统统在游戏中通过逐步想象反映出来。例如在观察贝贝家的活动中发现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妈妈马诗怡在和客人玩,这时,爸爸陶政宇正抱起娃娃,忙着给娃娃洗头发,然后,他拿起剪刀开始帮娃娃剪头发,马诗怡看见了连忙拿出镜子说:"宝宝,看看漂亮吗?" 陶政宇和马诗怡都笑起来。角色游戏让孩子体验了生活中的乐趣,同时也为孩子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 我们秉承陶行知先生的大教育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纲要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们必须端正教育观念,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进步。为此,我们主要采用家长会、家园联系册、家教之窗、日常交流、观摩、亲子活动等方法,加强家园配合。我们班很多孩子都是隔代教育,溺爱无比,我们不只教育幼儿的爸爸妈妈,对祖辈更是要提出严格的要求。做到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到一致,以免幼儿产生"依赖"祖父母的习惯。很多家长在与我们交流时提到:"没想到我们的孩子有这么能干,是我们小瞧了孩子,也耽误了孩子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书本是死书本。"可见生活教育有多么重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有效的,这是个漫长的过程。让我们放开关爱的双手,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相信孩子,经过锻炼他们一定会像初升的太阳绽放耀眼的光芒!
6. 如何培养托班幼儿能自主的上厕所
托班幼儿在新入园的初期,还处在分离焦虑、哭闹的时期,时常会有尿湿裤子或者大便拉在裤子里的情况,作为老师,我们一方面要提醒照顾好宝宝,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首先,教师要定时提醒和照顾幼儿及时大小便,尤其在活动后、进餐前和午睡时等几个关键的环节,因为很多宝宝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入园后新奇的刺激更加让宝宝忘记了大小便,因此,老师的提醒很重要。 其次,对家长进行宣传和幼儿入园前的指导,建议家长在家对宝宝进行大小便训练,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大小便习惯,以便幼儿入园后减少因大小便不是带来的精神压力。具体做法有: 1.告诉宝宝:想要大小便的时候自己能够说出来“我要小便、大便”。有时候宝宝说肚子疼,家长不可忽视,可能是孩子需要大便的征兆,要鼓励他表达出来并及时排便。 2.叫宝宝自己学习脱裤子、提裤子。有的宝宝尿裤子是因为穿了不合适的裤子,自己解不开造成的。因此,家长给孩子穿合适的衣服,对宝宝适应幼儿园生活尤为重要。男孩子可以穿前面开裆的裤子,女孩子穿全裆裤,但也要加强脱、提裤子的习惯。 3.了解宝宝的排便规律,鼓励宝宝主动去排便。每当宝宝排便成功后,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鼓励。宝宝排便的规律最好调整在宝宝回家后或入园前。 4.有意识得训练宝宝不憋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孩子有时贪玩会憋尿或大便,这是家长应及时提醒宝宝按时排便,养成定时自主的排便习惯,宝宝就不会长时间憋尿或者尿裤子了。 5.注意规范宝宝的排便行为。如:不随地大小便,要在马桶或便池里。 此外,老师和家长还要多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盥洗设备和作息习惯,以配合教育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通过日常排便训练,可帮助宝宝排便系统的正常发展,有利于宝宝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