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男装百科 > 国外有名夏威夷衬衫

国外有名夏威夷衬衫

发布时间:2025-10-05 21:25:58

Ⅰ 你们谁知道《泰坦尼克号》中男主角JACK的档案啊

姓 名: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英文名: Leonardo Wilhelm DiCaprio
身 高:182cm
出生地:美国好莱坞
生 日:1974年11月11日

随着《泰坦尼克号》旋风般地席卷全球,好莱坞年轻的电影演员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一时成了全世界新男性的象征。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1974年11月11日降出在美国洛杉矶市的一个富裕的家庭里。细心的影迷一定发现他的名字和画家达芬奇的名字一模一样,其实他的名字是他尚未出生时就起好了的。当时他身怀六甲的母亲与父亲一起去意大利旅行,参观了当地一家博物馆举办的莱昂纳多-达芬奇的画展。参观期间肚子里的宝贝踢了妈妈几脚,似乎也对这位画家的画感兴趣。因此妈妈就给他预留了一个名字“莱昂纳多”,期望他以后会有出息。

莱昂纳多的母亲艾莱琳是个德国人,他的一头金发和清秀的脸型便是母亲遗传所致。他的父亲出生于爱尔兰。莱昂纳多一出生,他的父母便已离异,但幸运的是,父母的离异并没有给他的成长产生任何不得影响。他一直和母亲住在一起,周末则和父亲一起度过。而他父亲也一直在关心着他,他到外地拍片时他的父亲就一直陪着他。同时,即使离异后,莱昂纳多的父亲和母亲也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亲密状态。

老迪卡普里奥是个不折不扣的嬉皮士,充满着乌托邦的梦想。年青时代的他在纽约街头过着放荡的反潮流式的生活。在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许多影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这种反叛的影子。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父母从小对他疼爱有加,他们送他上贵族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可是,他对学习一直提不起兴趣,尤其是数学。因此,最终他还是走上了影视这条路。虽然出道时间并不长,但莱昂纳多第一次走上荧屏却很早。5岁时他就参加了电视剧《Romper Room》的拍摄,12岁时在历经了50次面试后,不懈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他得到了第1份职业演员的工作,一部短短的小汽车广告。14岁时有家代理商接受了他,并推荐他拍摄了电视剧《Santa Barbara》和《The New Classic》。1990年,16岁的他参加了著名电视剧《成长的烦恼》的拍摄,在片中扮演一个无家可归的少年----路克。莱昂纳多在这部电视剧中无可挑剔的表演甚至抢去了主角的风头。莱昂纳多在该部电视剧中的成功,标志着他在影坛上的真正崛起,此后,他的片约不断,一步一个脚印,逐渐走向成功。1991年,他接连拍摄了《异形III》、《外星追逐令》,1992年又拍摄了《带毒的常春藤》。

1993年,莱昂纳多参加了《这个男孩的生活》的拍摄,在片中饰演一位受继父虐待、内心无比压抑、痛苦的少年形象。他的演技首次受到公众和媒体的关注。同年,他还出演了《恋恋情深》中的一个弱智儿亚尼。片中的他不爱讲话,常常是眉头深锁,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纯朴自然的表演,为初涉影坛的他赢得了1994年奥斯卡最佳期男配角奖的提名,而此时,他才19岁。

1995年,莱昂纳多在《蓝球日记》中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吸毒作家形象。当时他正处于尴尬的年龄,有时看起来已是一个20岁的成年人,有时仍流露出小男孩的稚气,而这也正符合了角色的需要。他在片中将一位对现实不满而沉缅于毒品的青年刻划得有血有肉、维妙维肖,因此而获得电影金像奖提名,并被誉为“瑞凡-菲尼克斯的继承人”。

同年,他又得与大牌明星金-哈克曼和莎朗-斯通合作出演西部片《致命快感》。当时已经红得发紫的好莱坞性感女神莎朗-斯通宁愿减低自己的片酬,指定莱昂纳多在该片中与她演对手戏,出演剧中镇长之子雷米。莎朗-斯通对20来岁的莱昂纳评价极高,她曾多次表示:这个年轻演员是我见过的演员中最有天赋的一个。莱昂纳多也没有辜负莎姐姐对他的厚望,他把该人物身上那种少年枪手的狂妄和无畏精神用其与父辈极其冲突的性格表现得浑然一体、淋漓尽致。之后,他又相继拍摄了《全蚀狂爱》和《亲亲坏姐妹》。在《全蚀狂爱》中他饰演了同性恋诗人兰波,亦广受好评。在《亲亲坏姐妹》中,他饰演了一个身患绝症的男主角,一个叛逆的小鬼头。虽然片中戏不少,但夹在二个演技派大腕之间,他也难有什么抢眼的演出。

《不一样的天空》中的弱智儿亚尼,《蓝球日记》中的吸毒少年杰米和《全蚀狂爱》中的忧郁兰波对莱昂纳多的演艺生涯影响甚大,这些角色确立了他影坛“最佳边缘人”的至尊地位。1996年,在现代激情版《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他又塑造了一个崭新的“罗密欧”的形象。在这部充满性暗示和暴力的旧瓶装新酒式的莎士比亚名剧中,他的表演被评论界称为具有“毁灭性”,融狂躁不安、反叛精神和多愁伤感于一体的“罗密欧”,使他成为好莱坞“最沉郁、最富伤害性、最深情的男明星”。全世界的少女都奉这个神经质的现代“罗密欧”为梦中情人。莱昂纳多也因此片而荣膺柏林电影展最佳男主角奖。

但真正令莱昂纳多名声响誉全球,令他身价大增的还要是在1997年他担纲《泰坦尼克号》男主角之后。此片获7项奥斯卡大奖,打破了美国和世界各地的票房记录。莱昂纳多也因在此片中的完美表演而成了“世纪末的票房炸弹”,象旋风般席卷了全球,年轻英俊、充满朝气的他以一个活泼可爱的大男孩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其实在拍摄此片时,导演卡梅伦对莱昂纳多并不是十分满意。他曾对莱昂纳多发出了最后通牒:“我知道你以往的角色大都是过度忧郁,有点神经质,但是在这部片中绝对不行。”莱昂纳多最终听取了卡梅伦的劝告,出色地塑造了他的第一个“正常人”的角色。确实,对一个演员来说,没有比演一个清新、纯朴、简单的人物更难演了。在本片中,莱昂纳多的演出相当投入认真,充满了好奇与热情。一张稚嫩的脸庞下,隐约可见令人着迷的性情。莱昂纳多成了新一代偶像的代言人。

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合作过的女演员也对他评价很高,她们认为他独具魅力,光芒四射,而又为人善良。在充满暴力、弱肉强食,社会危机使得个人主义膨胀的时代,莱昂纳多代表了新一代的男演员形象:宽宏大量,乐于与人交往,给社会带来了一些积极的东西。

2000年,莱昂纳多在其新片《海滩》(“Beach”)中饰演一个酷爱畅游网路世界寻找刺激的美国年轻人,并决定到泰国寻找在网路上得知的人间天堂----海滩。影片反映的主题是:自然不是人类想改造就能改造的!影片在泰国第一次公演就激起了当地环境保护人士的众怒,认为影片在拍摄过程中对当地菲菲岛造成了环境破坏。莱昂纳多一直声称没有破坏环境,并刻意投身做环保先锋,访问美国总统克林顿,大谈环保问题,以推动环保活动。但随着《海滩》一片在世界各地的上映,拍摄地泰国却迎来了数不清的年轻旅游者。他们都象片中的主人公理查德一样,肩背双肩包,跑到泰国来亲眼目睹这里天堂一样的海水和沙滩,极大地带动了泰国的旅游业。

最近莱昂纳多正在罗马拍摄由大导演马丁-史柯西斯执导的黑帮史诗《纽约黑帮》(The Gangs of New York),但由于迟到被马丁痛斥一顿。现在莱昂纳多胖得都看见双下巴了,他接下的下一部影片是由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强尼-艾克》(Jonnhy Eck),他不仅要一人分饰强尼和他的哥哥两角,还要挑战演技,演一个没有下半身的畸形儿,希望莱昂纳多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获奖情况:
1996年获柏林电影展最佳男主角奖
1995年获电影金像奖提名
1994年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提名

主要影视作品:
2000年《纽约黑帮》
2000年《海滩》
1998年《铁面人》
1997年《泰坦尼克号》
1996年《亲亲坏姐妹》
1996年《罗密欧与朱丽叶》
1995年《赤子本色》
1995年《致命快感》
1995年《蓝球日记》
1993年《这个男孩的生活》
1993年《恋恋情深》
1992年《带毒的常春藤》
1991年《外星追逐令》
1991年《异形III》
1990年《成长的烦恼》

Ⅱ 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相关资料

古老的剑桥高街原有四个名称:圣约翰街,三一街,国王大道,特兰平顿街。它北起都铎时代的门楼,南至菲茨威廉博物馆,国王学院雄伟的礼拜堂位于正中。这条街的核心部分是国王大道,一条真正的王家林阴大道,至少在非旅游旺季的时候如此。平常时拥挤是不可避免的。这里是小城风景如画的中心。议事堂,大圣玛丽教堂,国王学院礼拜堂—在这一建筑群落中,古典式和中世纪风格混合在一起。可是,如果没有国王学院礼拜堂的那棵大树,建筑再辉煌也是多么冷清呀。
那些用砖头和桁架建成的房屋,建于18世纪和19世纪。商店、咖啡店、住房—国王大道上没有一座出名的房子,但全部加起来就为对面的学院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背景。在国王大道上可以买到报纸、泰迪熊和长袍,在雷德和阿米斯公司可以买到各种颜色的领带,在普利玛微拉画廊里可以买到当今最好的手工艺品。从前人们一天中至少在国王大道上相遇一次,那是学院之间的新闻交易所,大学的政策在这里制定。“请记住这一点,”1908年,弗朗西斯·康福德在他的《大学教育微观学》里写道,“办事的人是2~4点在国王大道走来走去的人,一生中天天如此。” 敲掉国王学院礼拜堂两端的几座小塔,它的比例会更加合适!
—约翰·拉斯金,1849年
一条石墙沿着国王大道延伸,美丽的尖塔将它分成一段段,仿佛墙后是忽必烈汗的皇宫似的。透过花格窗的窗棂,内院绿草茵茵。就连门楼外维多利亚时代的邮箱都有一个小圆顶。倚放着自行车的墙上写着“禁放自行车”。燕子不顾每天潮水般的游客,在门拱里筑巢。这是国王学院的古典式门廊。游客当然改由礼拜堂北门进出。这里就连后门都很气派。约翰·贝奇曼说国王学院是所有剑桥学院中和牛津最相似的,他这么讲不是没有理由的—这是一个牛津人所能说出的最恭维的评价。
该学院全称为“被祝福的玛丽和圣尼古拉斯的国王学院”,它由亨利六世创建于1441年,比伊顿公学晚几个月。当年刚满19岁的国王创建这两所学院,是在效仿威廉·威克姆。在那之前70年,威克姆将牛津的新学院和温切斯特的一所高级预备中学联系在了一起。
直到1861年,国王学院只招收伊顿公学的学生。精英们还享有既不必参加通常的大学考试也不受官方代理人的权威管制的特权。国王赋予了国王学院的人一种特殊的地位,这种特殊地位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叶。这没有使他们更让人喜欢,而是增强了他们的假绅士魅力。
如今国王学院总强调它的不信奉英国国教的自由传统。它1973年就开始接受女生,是剑桥最早接受女生的学院之一。如今,偏偏是这块从前的伊顿飞地来自公立学校的学生比例最高(80%左右)。
国王学院接受少数族裔学生也早于和多于其他学院。教师和学生同样重要,这是国王学院的风俗。这一自由和友善的精神也是使徒俱乐部及布卢姆斯伯里俱乐部的特点,没有谁描写得比小说家福斯特更透彻的了,他是国王学院的院士,他说他宁愿出卖他的国家也不会出卖他的朋友们。如果在学院初建时说这句话会要了他的命。
章程里规定,国王学院应招收70名院士和学生,10名牧师,6名普通教徒,16名唱诗班男童和一位院长。院长不叫Master,而叫Provost。当时它是剑桥规模最大的学院,要创建这么大的学院需要地皮。整个城区被拆除了,包括它的教区礼拜堂—一下子拆光了,而计划的新建筑直到几个世纪之后才完成。一开始只建成了礼拜堂北面的老大院,也是后来的学堂。随着国王在玫瑰战争中倒台,也就没有资金建完他的学院了。
1515年,这座礼拜堂奇迹般地竣工了,又过了200多年,国王学院才又大手笔地制定计划—又是只实现了一部分:正对大门的吉布斯楼。詹姆斯·吉布斯,议事堂的设计师,设计了这座空着的长形配楼,使用的是浅色波特兰石,符合古典建筑艺术的理性精神(1724~1732年)。石墙底层上方是琴室,平直、沉稳的檐尾,顶楼带栏杆—跟相邻礼拜堂异常灵活的、高耸的哥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只有凯旋门式的通道、三角门楣和半圆形窗为对称的正面带来一些张力,它的简约也是因为预算有限。
1946年10月25日,在这座楼里,两位伟人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发生了争执。“有哲学麻烦吗?”卡尔·波珀问道,他是道德学俱乐部邀请来的演讲者,而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抓起了消防火钩。他真的这么做了吗?由这件传奇式事件引出了哲学史上最长最离奇的注脚。今天,这个房间是两位国王学院院士的工作室—女经济史学家埃玛·罗思柴尔德和皇家天文学家马丁·里斯男爵。
吉布斯设计的大院本应有两座独立的配楼,而不只是一座。又过去了一个世纪,国王学院的入口大院才建成了今天的模样。威廉·威尔金斯,当时最伟大的学院建筑师,于1824~1828年修建了南楼和食堂,屋顶有两座尖塔,东侧对着大街,是门楼和颂经台。这堵墙的护墙上方建有哥特式尖顶,好像它们是从礼拜堂屋顶攀爬下来似的,墙上建有垂直的大窗户,轻巧,透明,低矮得不至于破坏眺望学院礼拜堂的视线。中间是门楼,一座新哥特式精品,建有圆顶和尖塔。虽然这座垂直线礼拜堂和大门的建筑时间相隔了300多年,但在整体上显得一致、和谐,是建筑师的一大成功。谁还会怀念威尔金斯想在内侧建造的回廊呢?
直至1970年去世,他生命中最后的20年福斯特都住在国王学院的入口大院里。他是学院的圣人,教师和学生们前来拜访他,而他根本不再是个弗吉尼亚·伍尔夫所描写的“腼腆的小老鼠”了。他的小说《莫里斯》描写了一段剑桥的同性爱情故事。在詹姆斯·艾弗瑞以其改编的影片里,院士们还排着长队走向食堂里的高桌。当我坐在那里时,高高的新哥特式搁栅平顶下的自助食堂里一片忙碌,再没有人穿着长袍了,高桌被撤除了。陪伴我的退休院士哈尔·狄克逊说道:“我们自夸是平等主义者。”老熟人们从食堂贴有墙裙的墙上俯视着我们,那是英国的第一任首相罗伯特·沃波尔男爵和他的儿子霍拉斯。
在哈尔·狄克逊博士从前在这里经常遇到的同事当中,有诺贝尔奖得主、生化学家弗里德利克·桑格,历史学家诺埃尔·安南,马克思主义者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或托尼·布莱尔的老师、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在这里也能见到一位穿短裤着夏威夷衬衫的年轻院士—法语教师安迪·马丁,他描写冲浪,就像罗兰·巴特描写日常生活一样。走廊和会议室里挂满国王学院名人的肖像,很多来自布卢姆斯伯里圈子(女厕所里还有印度小雕塑)。 国王学院的图书馆也是威尔金斯设计的,拥有藏书近13万册,专门收藏中世纪和东方学手稿,另有一位经济学家收藏的图书珍本。凯恩斯没有子嗣,当他1946年去世时,他将哥白尼、牛顿、莱布尼茨、笛卡儿、伏尔泰、弥尔顿的作品初版留给了他的学院—一座欧洲思想史的珍贵图书室;凯恩斯光是18世纪出版的康德作品就收藏了约50个版本,对于他来说,阅读就和呼吸一样自然。
自入国王学院学习以来,凯恩斯就收集图书。图书馆背后维伯院里他的住所满墙绘有裸体男舞者和摘葡萄人,是他的朋友邓肯·格兰特和瓦内萨·贝尔所画。霍斯特尔花园是院士花园(1949年)边上的一个住宅区,地面的花卉和静物写生地面砖也出自他们之手。
布卢姆斯伯里艺术家们的数千信件和照片,收藏在学院图书馆的现代档案中心—从罗杰·弗赖伊到艾伦·图灵这些国王学院毕业生的手稿,到福斯特和鲁珀特·布鲁克的差不多全部遗稿都包含其中。不排除曾经的历史系学生萨曼·拉什迪有一天会将他的小说打印稿赠给这家档案馆,如今它的阅览室里甚至已经挂着伦敦戈登广场旁凯恩斯住处的绘画门了。 大学生草地是国王学院的剑河草地,牛群在草地上吃草。福斯特的小说《最长的旅行》开头,有几名国王学院的学生发表哲学议论:“母牛活着……无论我是身在剑桥、冰岛或死去,母牛都将活下去。”我们从威尔金斯的剑河桥(1819年)走进后园。一条略有弯曲的椴树林阴道沿着它的优美线条领我们穿过草地。到处开满了银莲花、风信子、蓝星星、水仙花、棋盘花。河畔草地里,第一丝新绿在忽闪。但独一无二的是,即使没有春天的五彩缤纷,自18世纪以来,从后园眺望国王学院的景致都没有变化:吉布斯楼、礼拜堂、克莱尔学院的老大院,它们坐落在那里,保持着绿色和高贵的距离。这是那条国王学院的唱诗班男童每天都走的路,他们从路对面的学校去学院礼拜堂参加晚祈祷。
1446年7月25日,在雅各布节这一天,国王亨利六世为学院礼拜堂举行了奠基礼,时人一定比我们今天更觉得它宏伟。只有大教堂和宫廷礼拜堂具有类似的荣耀。这座礼拜堂是学院创始人的一座弥撒礼拜堂,但它首先是教会的一座纪念碑,反对当时的威克利夫教派教徒及其他异教徒。历经70年之后,国王学院礼拜堂终于完工了,它是英国后哥特式的标志,影响远远超出了剑桥,是改革前王室庇护人最后的教会大建筑。
国王学院的门卫们称他们的礼拜堂为“棚屋”。柯勒律治赞美它的“超越感官直觉的美”,威廉·特纳用画笔描摹它,威廉·华兹华斯献给它三首诗。只有来自牛津的建筑界泰斗约翰·拉斯金发牢骚,说剑桥的宝贝看上去像一张倒置的桌子,四条桌腿朝天。对于20世纪30年代的墙壁攀爬者来说,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国王礼拜堂东北塔的垂直陡壁了。谁能将一把伞或一辆自行车固定在高高的塔顶,就会有和从前的石匠站在摇晃的脚手架上类似的胜利感。 修建国王礼拜堂的工人有时多达200多人,这对于一座当时只有约5000居民的城市来说是相当多的了。这是怎样的建筑啊:从1446年一位兰开斯特国王时代开始动工,1461年因玫瑰战争中止,1477年又由约克家族的胜利者续建,1485年重新中止,最后由都铎家族出色地完成。像通常一样,人们先建东墙,用的是约克郡的灰白色含镁石灰岩。礼拜堂西部的后建部分使用的是北汉普顿颜色较深的、乳白色的威尔顿石。不光是从石头的更换,从风格上也能看出建筑中断过。西面部分扶垛上装饰有很多都铎玫瑰、吊门、香根茑尾和徽章动物,不同于早期的东面部分。但是,尽管有这种区别,尽管建筑时间拖得很长,尽管前后领导这项工程的至少有4位建筑师,但总体效果却是再统一不过了。
在对静态的神奇信仰中,这座礼拜堂取消了承重墙和窗户的分隔,约翰·贝奇曼称它是一座“石头和玻璃”的水晶宫。桁架结构像一张蜘蛛网,柔弱地撒开在窗户、墙壁和屋顶上方,连成一个高高的长房间。墙壁不负重,除了轻盈的自身外它们似乎什么也不承载。房间里光线充裕,一片亮堂。两侧半柱的肋木伸出来,在我们头顶高高地分叉成一个拱顶,几乎毫不费力地成扇形展开。这个扇形拱顶跨度12米,长88米,高24米,一气呵成,没有中断。这项伟大的工程成果将明朗的结构同高品位的装饰结合在一起。搭建如此宏伟的穹窿,这在当时是大胆设计,还要在扇子折处,在垂直肋木的菱形里嵌进冠石,而冠石本身就已经重达一吨,由一块巨石雕出玫瑰和吊门,作为交替的都铎徽章。整个拱顶重1875吨,全部重量被引导向外,由4座角塔和22根扶垛分担。一排贯通的侧堂掩盖了粗壮扶垛的深度,扶垛的尖塔矛尖似的竖在屋脊上,戳向天空。
承蒙国王学院的一位院士帮助,我得以进入礼拜堂的扇形拱顶。西北塔里的一道旋转楼梯连接着沿着侧墙的一条狭窄通道,巨大的橡木屋梁就架在这堵墙上。紧靠梁下是一个幽暗的房间,其波浪形起伏不平的地面就是扇形拱顶的背面。置身于橡木肋木和石头屋顶之间,我觉得自己就像是陷身鲸鱼腹里的约拿。这一拱顶奇观有个名字:约翰·瓦斯泰尔。有证据表明,他从1485年起就住在国王礼拜堂的建筑工棚里了。被认为是其作品的有坎特伯雷大教堂中央塔楼里的扇形拱顶和彼得堡大教堂的复古式圣坛。他的代表性作品在剑桥。亨利六世的建筑师雷金纳德·伊利原先计划的是一座枝胁拱顶,约翰·瓦斯泰尔1512~1515年以这座巨大的扇形拱顶完成了礼拜堂,这也是英国最大的扇形拱顶。 瓦斯泰尔和他的石匠托马斯·斯托克顿还承建了侧堂的大多数拱顶、有很多塑像的大门和角塔和雕工精湛的徽章—总共有近400块石徽章:玫瑰、王冠、吊门和花卉、博福特夫人的灰狗、都铎时代的威尔士龙。亨利六世绝对不会同意这种装饰的。他的整座礼拜堂理应像东面一样简约。但亨利八世让前室成了他自家的徽章宝库:一座宏伟的国教门厅,也是都铎家族的荣誉堂,作为新王朝,它的统治尚未稳定,必须更加炫耀它的徽章。将徽章强行用于建筑是一种典型的西班牙特点,因此艺术史家戴维·沃特金认为,“也许是亨利八世和阿拉贡的凯瑟琳1509年联姻的结果。”
华丽的黑色橡木圣坛橱是国王赠送的礼品,它将前厅和圣坛分隔了开来。这里恰到好处地隔断了超长的房间,增强了它的吸引力。读经台的进口像一座罗马凯旋拱,上面是管风琴(17世纪晚期),两位天使站在它的横线脚上,吹奏闪光的长号—多么巧妙的安排啊!风格反差也非比寻常:哥特式建筑中间是文艺复兴风格的木雕艺术、圣坛橱和圣坛椅。精雕细刻的立柱、壁柱、地面砖、圆拱、古典式形状隔开了众多近乎矫揉造作的塑像和图案。在早期文艺复兴风格中,其质量在英国是绝无仅有的。那些木雕匠人是来自意大利、法国还是荷兰呢?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留下了王室的名字缩写HR和RA,亨利八世1533年娶了第二个妻子安妮·博林,1536年让人将她斩首了—识别圣坛橱制作日期的有用依据。
和木雕活不同,制作礼拜堂窗户的合同保存了下来,合同上写有艺术家的名字。伯纳德·弗劳尔,王家的玻璃装配师傅,他1515~1547年绘制了国王礼拜堂的玻璃画。这是亨利八世时代最完整的一组教堂窗户。二次大战期间它们被一块块拆下藏放,后来又花了5年工夫重新安装上去。从风格上看,这些玻璃画体现了从哥特式向文艺复兴的过渡;从圣像学角度看,它们还完全遵循着中世纪的传统。24幅舷窗的上面部分,讲述的是《旧约》里的故事,下面部分描绘的是《新约》里的情节。西窗的末日审判图和绘有基督受难和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情节的大东窗遥相呼应。一切都非常感人,具有艺术史价值。一座侧堂里的一幅画真正触动了我:克雷吉·艾奇逊1994年创作的《耶稣受难》,这是最原始的永恒孤独的一个密码,淹没在色彩的激情之中。一位擦窗工在礼拜堂前厅的玻璃上刻下了他的个人信息:“约翰·布莱克莫尔1747年清洗这些窗户。” 后来刻上去的则是:“它们又需要清洗了。”
恰恰是国王学院礼拜堂里观众喜欢的那幅巨大的鲁本斯作品,引起了专家们强烈的抗议。该画是1634年为弗兰德的一座修女院所画,后被威斯敏斯特伯爵获得,1959年拍卖出的300万马克高价打破了当时的纪录,而它的新主人将它捐赠给了学院。这些“崇拜”方法,本来是很好的。但由于这幅画太大,东窗安不下,因而院士们让人拆除具有历史意义的主祭坛,也拆掉了墙裙。从此以后,就在神圣家庭的上方,这幅巴洛克彩画杰作和都铎式玻璃画进行着一场大胆的斗争。但我们必须公正地讲:发生在礼拜堂另一端的是一场较大的美学灾难—礼拜堂前厅里的纪念品商店。
无疑,国王学院礼拜堂需要钱,仅每天的日常费用就达1500多欧元。酸雨和汽车废气对墙体的损害越来越大。随着不断的风化,维护问题和维修费用也在增长。几年前,那时还可以免费参观,人们将捐赠投进大门旁的一只包铁皮的橡木箱里(现陈列在侧堂的礼拜堂展览室里)。据说,为了建成学院礼拜堂,亨利七世用这只箱子向剑桥捐钱。那里的人早就在利用一种特有的经济来源了—唱诗班男童们的金嗓子。 国王学院的唱诗班比这座礼拜堂历史更久。在创建学院的那一年,即1441年,亨利六世规定,要求每天由6名普通教徒和16名“举止高雅谦虚的”男童在国王学院礼拜堂里唱弥撒曲。他们已经照做550多年了。16名男童身穿伊顿公学的校服,头戴大礼帽,身着燕尾服,于5点半来参加晚祈祷。格兰格路50号的国王学院学校是为4~13岁的孩子开办的男女混合预备学校。在那里,除了唱歌外他们还学习自我约束、忠诚和毅力这些传统道德。
在英国圣公会里早就有女性担任牧师了。可如果国王学院的唱诗班里有女孩呢?难以想像。没有哪位女高音歌手能达到这种颤动的男童声音,这种介乎天使和太监之间的无法模仿的音质。那升入国王学院的扇形拱顶里的,是一种水晶样透明的最高音,一个声音的魔术师,它在即将发生声变前发挥到极致。望着坐在唱诗班椅子里的天使少年,在无烟的瑞典蜡烛的光芒映照下,这一切都让我们迷恋。达尔文在他的回忆录中说,上大学时他常去国王礼拜堂参加晚祈祷,他在天籁之室里被感动了,“有时邀请唱诗班男童去我的房间演唱”。
中世纪以来,英国的大教堂和学院就培训唱歌的男童,他们的声音被教会的作曲家编进复调作品里,尤其是在都铎时代,那是一种英国独有的、至今都还充满活力的声乐文化。国王学院之声使当时形成的这一完美音乐臻达了超凡脱俗的地步。每学期晚祈祷时在礼拜堂里总会找到一席之地,但一年中总有一次会很拥挤,头天晚上就会看到带睡袋的人在学院大门外排长队。国王学院的圣诞之夜音乐会有1.9亿的听众,还不包括礼拜堂里的1500名幸运者。这要感谢英国广播公司,自1928年以来,当一个清脆的独声唱起那些著名的诗句时,全世界都能收看到现场直播。对于英国人来说,“国王学院的赞歌”是圣诞庆典必不可少的,就像火鸡在美国一样重要。
亨利六世的唱诗班男童是一项民族出口物资,和摇滚业其他的男孩组合一样由经纪人操作,推向市场。他们周末外出举办音乐会,夏天去国外巡回演出,每年出3张新CD。在一个世俗化的社会里,这种教会音乐越来越受欢迎。从这所学院及其唱诗班里涌现出了重要的音乐人:奥兰多·吉本斯,他13岁时在这里演唱;指挥家约翰·艾略特·加德纳;现任阿尔德堡音乐节经理的作典家托马斯·埃兹以及戴维·科迪埃和劳伦斯·扎佐这样的男高音。

与国外有名夏威夷衬衫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国外有名夏威夷衬衫 浏览:257
深色睡衣掉 浏览:241
粉色格子娃娃衫搭配什么裤子 浏览:711
冬天开暖气穿什么睡衣 浏览:996
男士橘色皮鞋配什么裤子好看吗 浏览:542
吊带针织衫搭配什么外套好看 浏览:915
男士卡其色牛仔裤怎样搭配图片 浏览:185
显腿细长的裤子 浏览:603
湛江海滨党校校服 浏览:583
防爆外套外观女 浏览:958
人黑酒红色的衣好看图片大全 浏览:886
白色外套内搭白色效果图 浏览:577
广州潮牌服装货源批发代发 浏览:518
淘宝卡宾羽绒服怎么样 浏览:584
女生说相声穿旗袍 浏览:854
浅黄上衣配啥颜色裤子 浏览:958
帽子上的球球怎么做图解 浏览:628
清新区第三小学新校服 浏览:229
大陆明星条纹衬衫街拍 浏览:849
竖条纹衬衫连衣裙图片 浏览: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