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年服装行业如何
于中国服装行业而言,2019年是充满挑战与考验、快速变革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结构调整的改革压力,我国服装行业在发展环境面临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整体保持了行业的平稳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服装产量为287.8亿件,同比下降8.5%;2018年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22.7亿件,同比下降22.6%。2019年1-6月,规上服装企业服装产量104.1亿件,同比下降1.1%。
2014-2019年H1中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服装产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成本:企业综合成本居高不下
由于用工、融资、税收、原材料、能源等成本费用的持续增长,企业综合运营成本不断提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1-6月,我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成本费用同比增长2.04%,增长幅度仅比营业收入增幅略低0.11个百分点。从成本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变化来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逐年下降,而服装行业的该项比重呈现了不断上升的态势,成本费用的快速上涨进一步挤压了服装企业的利润空间。
2. 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怎么样
枫桥经济实力雄厚,全镇拥有工业企业5007余家,规模以上企业86家,其中市级规模企业17家,苗子企业9家,上市企业2家,省级以上品牌37只,从业人员4.2万余人。基本形成以纺织服装、机电(汽配)制造两大产业集群为支柱,针织、塑料、建材等产业协同发展的多元化经济格局。
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2.8亿元,销售收入138亿元,国内生产总值46.4亿元,工业性投入13亿元,自营出口2.69亿美元。
服装业是枫桥的支柱产业。全镇拥有服装规模企业40家,年销售超亿元企业5家,集聚了步森、开尔、情森、海魄等一批全国同行业中有较高影响力、知名度的规模企业。品牌拥有量在全国镇乡中居领先地位,有中国驰名商标4只、中国名牌产品3只、中国出口重点扶持品牌2只、国家免检产品8只、中国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1只, 32家企业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衬衫名镇”,被国家服装检测中心命名为“中国名优衬衫之乡”。近年来,枫桥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切实加大对服装产业的培育提升,以“企业集群化、产品系列化、设计高端化、市场多元化、效益扩大化”为统领,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致力打造“中国服饰名城”,现产品不断丰富,以生产中高档衬衫、西服、西裤为主,并向休闲服、T恤等多元化系列产品发展;产能不断扩大,具有日产衬衫13万件,西裤1.5万条,西服1500套的生产能力。
枫桥纺织业具有相当规模。现有企业3980多家,其中年销售5000万元以上的纺织企业7家,纺织机械2万余台,具有年产各类布料8亿米的生产能力。产品品种丰富,有衬衫布、牛仔布、装饰布等。目前,内、外销形势良好,内销主要以与服装企业配套为主,外销主要以中东国家和欧洲市场为主,前景十分广阔。
机电制造业发展迅猛,在枫桥工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现有机电制造企业369家,其中有天立环保、齐鲤光电、东星科技等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骨干技术企业10多家,上市企业1家,从业人员4600人,2011年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近30亿元。枫桥汽配业主要生产载重汽车制动阀系列产品,品种齐全、质量领先,生产销售量占国内同类产品的70%以上,近年来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一些企业产品出口到东南亚、南美、中东、俄罗斯、非洲等国家地区,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汽车制动阀系列生产基地,被业内喻为“制动阀之都”。
展望十二五,枫桥镇坚持“主攻工业、决战工业”不动摇,继续以市“6+2”产业体系为指导,全力构建竞争力强、特色鲜明的现代工业产业集群。
3. 中国最大的服装加工基地在哪里
中国最大的服装加工基地为宁波。
截止2012年,宁波市拥有各类服装生产企业3000余家,年产服装近15亿套,占全国服装总产量的13%以上,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中国服装品牌基地和出口服装品牌基地。并且涌现了雅戈尔、杉杉、罗蒙、唐狮、洛兹、太平鸟、培罗成等26个中国驰名商标和20个中国名牌。
在“2010-2011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中,申洲、雅戈尔、维科、杉杉、博洋、中鑫毛纺、布利杰、康尔、甬南、爱伊美、狮丹努、三邦线业等多家企业均榜上有名。服装是宁波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产业综合实力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有全国最大的西服和衬衫品牌企业。
其中,服装、针织以及家纺这三大类产品,在全国产业最集聚、总量最大、最有优势和最有影响力。
(3)中国规模以上衬衫生产扩展阅读:
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40亿元,同比增长3.3%。规模以上服装企业(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调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204家,主营业务收入194.24亿元,同比增长9.06%。宁波服装企业的效益持续高增长,赢利能力继续回升,利润总额19.89亿元。
纺织服装产业既是宁波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又是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领先全国的时尚产业。产业链完整,产品结构也比较合理,有明显的产业集群优势。长期以来,对发展宁波经济、促进劳动力就业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宁波已成中国最大服装生产基地 年产服装近15亿套
4. 我国纺织工业的现状前景
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产业之一,纺织业近年来依靠科学发展观,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一、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纺织行业向更强迈进
“十五”期间,纺织行业在推动科技进步、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方面亮点频现,并取得了突出成就:行业的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2005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分别达到1231亿元和690亿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了104.6%和133.5%。与此同时,全行业的资产负债比2000年下降了5.2个百分点,行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由34412元/人提高到51099元/人,纺织工业的市场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
国内装备制造技术的提高和国际先进技术装备的加快引进,使行业装备和技术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十五”期间,我国国产成套设备基本达到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水平。棉纺行业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比重超过50%,比“十五”初期提高了20个百分点。
多年来制约纺织行业产业升级的印染后整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国产印染面料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十五”期间,国内纺织面料出口以年均19%的速度增长,5年扩大了1.4倍,出口服装的面料自给率从“九五”期间的50%提高到“十五”的70%,带动了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这些数字是纺织业近几年取得的成就的量化体现,而成就的取得有赖于全行业成千上万企业的不懈努力和孜孜追求。
“这5年,是中国纺织行业发展最快、步子最大的5年。行业在发展速度、技术进步、质量效益、市场活力、融入全球化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绩,这进一步证明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完成中国工业化的最后15年,纺织工业仍将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2006年1月召开的全国纺织工业发展与改革工作会议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的总结令人振奋。 二、在新型工业化道路自主创新,成功“亮剑”
然而,即使在最亮眼的业绩面前,中国纺织行业仍然面临着提升竞争力的巨大压力。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十五”期间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可以发现,尽管纺织行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严峻问题。行业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还大多处于加工供货的低端环节,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自主品牌的实力薄弱,行业体制和机制存在问题较多,生产方式、经营管理机制和产业链整合控制力还不适应纺织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此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贸易摩擦等也是纺织行业在发展中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在令人警醒的差距面前,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只有加大研发投入,攻克核心技术,提高品牌贡献率,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有所作为。
在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项目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同时,年产20万吨聚酯四釜流程工艺和装备研发暨国产化聚酯装置系列化、PA6/PE共混海岛法超细纤维及人造麂皮的系列化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热塑性高聚物基纳米复合功能纤维成形技术及制品开发3个纺织项目也荣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高分子制版感光材料项目则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近年来,纺织行业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项目获得国家奖项。
山东鲁泰纺织有限公司开发出的300支纯棉色织衬衫,单品价格高达5000元,代表了当前纺织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平。全国最大的无梭布织造生产基地——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以无结纱比重达到100%、精梳纱比重达到85%、无梭布比重达到80%的技术实力,提前实现了棉纺行业“十一五”规划目标。
2006年,中国纺织机械行业新产品产值达到114.42亿元,同比增长了41.33%,积极发挥着装备行业对纺织业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年产15万~20万吨的大型聚酯成套装置,不仅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而且万吨单位投资从8500万元下降到1300万元,使化纤行业在国产装备的武装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纺织行业在产品开发、设计和织造工艺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纺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也得到了提高。“山东鲁泰的高档色织衬衫能够拥有世界1/3的市场,一靠科技,二靠品牌。”鲁泰集团董事长刘石祯道出了自主创新、成功“亮剑”的真谛。三、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国家战略推动行业发展
2007年是国家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重要一年,也是纺织行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年。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对人均GDP增速达到6.6%的预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可以预见,“十一五”期间纺织行业将存在更大的增长空间。
在解读国家“十一五”规划时,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高度概括了国家战略对纺织行业的推动作用: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促进纺织工业由大变强,这是国家对纺织工业发展的要求;支持高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和以优势产业为重点的“走出去”战略,使得纺织工业成为我国新时期在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中最有提升潜力的竞争性行业;
针对国家科技进步指导性攻关目标,纺织行业已经确定的“28+10”攻关项目,包括新材料、新工艺、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以及重点应用基础科研项目攻关。一系列以自主创新、产业升级为主攻方向的发展目标和蓬勃实践,都表明“纺织的好日子刚刚开始”。心得体会:作为纺织系的一名学子,我目前最关心的是纺织工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它关系到我以后能否在纺织行业更好地发展下去,和所学的知识能否更好地运用出来。现在看到纺织技术不断在创新,品牌不断地升级,连制约纺织行业产业升级所遇到的问题都能很好地解决,并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甚至还获得了国家科学的最高奖项,心理挺高兴的。这说明了我国纺织现状挺好的,前途光明,并不断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还起到了引领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完成中国化的最后15年的促进作用。
5. 义乌除了供应全球三分之二圣诞树还供应什么
美媒称,距上海以南高铁1小时车程的义乌据称生产全世界近三分之二的圣诞装饰品。义乌是一个内陆城市,人口约120万。根据杭州海关的月度记录,在2016年9月到2017年8月之间,义乌周边的600余个工厂和作坊生产了价值30亿美元的圣诞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