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帽子知识 > 宋朝诰命夫人帽子

宋朝诰命夫人帽子

发布时间:2021-06-08 06:09:31

⑴ 历史上的一品诰命夫人是什么意思这个封号有多大权力

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中,印刷的有一副《虢国夫人游春图》,这个虢国夫人就是唐玄宗时期的一品诰命夫人,她是什么身份呢?杨玉环的三姐!图中另外两位一品诰命夫人分别是韩国夫人、秦国夫人,也都是杨玉环的姐姐。由此可见,唐朝的一品诰命夫人多少都有皇亲国戚的影子。那么历史上的一品诰命夫人是怎么分封的?到底拥有多少特权呢?

综上所述,一品诰命夫人是指外命妇制度里的首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称呼,一般来说这种诰封都受到丈夫或者儿子的影响。他们的特权是比较大的,每一个品阶的诰封、赦封都是如此,但宋朝以后也出现了混乱,比如“妻享俸禄,妾受封号”、还有“安人四千、孺人二千”的明码标价。所以并不是每一个获封的女子都能完全享有特权,在朝廷正规诰赦的体制里,点明“依礼支破”的才可视为正途。

⑵ 宋朝开始封赠官员母亲妻子,册封诰命夫人有规定的是何时期

诰命夫人”,是明、清两朝对受到皇帝诰封的二品以上官员的妻子或母亲的特有称呼。

对官员的妻子或母亲进行封赠,始于宋代。

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徽宗定外命妇封号为九等:“曰国夫人,曰郡夫人,曰淑人,曰硕人,曰令人,曰恭人,曰宜人,曰安人,曰孺人”:使相、三公、三师、王、侍中、中书令等任宰相之职之母或妻可封一等“国夫人”。

枢密使、光禄大夫、太子少保、节度使等未就任宰相职的二品官员以上之母或妻可封二等“郡夫人”。

权六曹尚书、御史中丞等未就任宰相职的三品以上官员之母可封三等“淑人”或四等“硕人”。

太中大夫、中大夫、将作监等未就任宰相职的四品以上官员之母或妻可封五等“令人”。

中散大夫、团练使、马军都指挥使等五品以上官员之母或妻可封六等“恭人”。

朝奉大夫、奉直大夫、国子司业等六品以上官员之母或妻可封七等“宜人”。

朝奉郎、符宝郎、殿中侍御史等七品以上官员之母或妻可封八等“安人”。

通直郎、宣议郎、太常博士等八品以上官员之母或妻可封九等“孺人”。

明代建立后,延续宋对外臣妻或母的封赠制度,并将其加以完善。自明代开始,几品官员的妻或母能获封几品的命妇称号被明确规定,《明史·职官志》言:“一品曰夫人,后称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即一品妻或母可封“一品夫人”,二品妻或母可封“夫人”、三品妻或母可封“淑人”、四品妻或母可封“恭人”、五品妻或母可封“宜人”、六品妻或母可封“安人”、七品妻或母可封“孺人”。此外据有关史料记载,明代八品妻或母可封“八品孺人”、九品妻或母可封“九品孺人”。

最后,诰命夫人犯罪,地方官员无权处置,只有上奏皇帝、皇后,由他们发落。而即使皇帝、皇后决定要处置她,要先剥夺其封号,然后地方官才有权惩办她。

当然,诰命夫人虽有特权,但却并无权力,身为女子的她,是既不能干政,也不能出来从政,只能是在家老老实实的相夫教子,虽有些特权,但碰到硬骨气的官员,即使是七品芝麻官,也丝毫不怕她。

不过呢!诰命夫人毕竟是皇帝亲自册封的,是朝廷名正言顺册封的二品以上的品级,象征的是皇帝的恩宠,朝廷的重视,因此明、清两代官员都希望有朝一日能让自己的妻子被册封为诰命夫人,以此光耀门楣。

比如康熙朝盛京提督周培公,他在替康熙皇帝招降王辅臣后,康熙皇帝问他要什么奖赏,他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康熙皇帝能诰封自己的母亲,图海在上书中也说道:“差去招抚王辅臣之周昌、乃七品录用职官。随振武将军吴丹、来在潼关。臣知其人才能、带至平凉军前。臣与参赞军务诸臣会商、欲遣周昌前往招抚、而周昌欣然应命、并无难色。遂给以参议道衔。临行之时、周昌诉伊父亡时、母孙氏、剜目破面、触棺尽节而死。未蒙旌表。今情愿为国捐躯、表扬母氏。语毕。遂冒矢石、挺身入城。将皇上浩荡之恩、与招抚之意、尽行宣布。往来数次。实获成功。伏乞皇上俯念周昌为母舍身之孝、为国忘躯之忠。敕谕该部、旌表周昌之母。优加恩恤、以酬周昌之功。则人知鼓励、远近咸服矣。”最后他的母亲就被诰封为贞烈恭人。“周昌之母孙氏、著遣官致祭。给银建坊旌表”。

⑶ 求唐宋内命妇等级制度

对一品至五品的官员称诰,六品至九品称勅。一般都用“锡之诰命”“锡之勅命”诰和勅用不同的玺印。
一品是夫人,二品也是夫人,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是孺人,八品是八品孺人,九品是九品孺人。
要是因为子孙的功绩而封夫人的,要前面加太字。
在古代,“夫人”有时也是对妇女的一种敬称。无论官职大小通称妻为"孺人"的情形不多。

古代中国的官宦贵妇而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夫人——在周代“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到汉代,列侯的妻子称“夫人”,列侯死,子复为列侯,称“太夫人”。汉代皇帝的妾也称“夫人”。唐代诸王的母或妻及妃,文武官一品和国公的母或妻及妃为“国夫人”;三品以上官员的母或妻为“郡夫人”。宋一品、二品官员之妻皆封“夫人”。清代则封宗室贝勒至辅国将军之妻为“夫人”。
在古代,“夫人”有时也是对妇女的一种敬称。
现在,“夫人”一词已常被用来作为朋友间问候的客套词。

淑人——宋徽宗时定制。文官正、从三品的祖母、母、妻各封淑人。明清制三品及宗室奉国将军之妻为淑人。

硕人——妇人封赠之号。宋政和初年定命妇等级,大夫以上封硕人。

令人——宋制,内命妇有奉恩令人等封号,为正六品。外命妇之号有九等,令人居第五等,大、中大夫以上的妻子封令人。

恭人——在令人之下,自中散大夫以上至中大夫之妻封之,充为六品。明清为四品官之妻的封号。清又以奉恩将军之妻为恭人。

宜人——宋代正和年间始有此制,文官自朝奉大夫以上至朝议大夫,其母、妻封宜人;武官官阶相当者同。元明后,改依其子或夫官品受封,元代七品封宜人,明清五品封宜人。

安人——在宜人之下,自朝奉郎以上至朝散大夫之妻封之。明清则为六品官之妻的封号。

孺人——据《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宋代为通直郎以上之母或妻的封号,则为七品官母或妻的封号。旧时也通用为奴人的尊称。

上述贵妇人的称谓,按宋代政和二年定命妇的等级由下而上的排列是:孺人、安人、宜人、恭人、令人、硕人、淑人、夫人。

清朝:http://tieba..com/f?kz=220761354

⑷ 诰命夫人 的品级有哪些。

“诰命夫人”只授予一品、二品官员的直系女性亲属、妻室,三品淑人、四品恭人、五品宜人、六品安人、七品之下称作孺人,无封无品叫娘子。

诰命夫人主要出现于唐朝、宋朝、明朝与清朝,一般来说,一定级别的官员的母亲、嫡妻能够有机会被授以诰命。

封妻指的是朝廷以诰命的方式封赏官员的正妻,叫做诰封。除了官员的正妻之外,诰封的对象也包括官员的母亲和祖母。被诰封的后宫妃嫔与官员女眷统称为命妇,有内外之别。

诰封的等级是对应官员的品级,一品至五品称为诰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从夫品级,故世有“诰命夫人”之说。



(4)宋朝诰命夫人帽子扩展阅读

诰命文书、敕命文书不同于一般文书,它是写在当时非常贵重的丝织物上面的。

诰命敕命为卷轴形式,分为苍、青、黄、赤、黑五种颜色;按照官品等级的高低,它的图案和轴头也有严格区别。

明代规定,亲王郡王用册,亲王生母封夫人给诰命,图案为云凤锦。镇国将军及夫人用玉轴,辅国将军及夫人犀牛角轴,奉国将军及淑人抹金轴……。

文官一品云鹤锦,夫人鸾锦,俱用玉轴;二品狮子,夫人,俱用犀牛角轴;三品四品瑞荷,淑人、恭人芙蓉,俱用抹金轴;五品瑞草,宜人四季花,俱用角轴;六品、七品、安人俱用葵花乌木轴,八品、九品同样用葵花乌木轴。

武官一品至七品俱铠甲葵花引首,抹金轴。诰命的织文,文官用玉箸篆,武职用柳叶篆。诰命织文为“奉天诰命”,敕命织文为“奉天敕命”,都有升降龙盘绕。

⑸ 北宋一品诰命夫人是谁

老太君佘赛花。

佘太君或称折太君,名赛花,云中(今山西大同)人,折德扆之女。宋代名将杨继业(杨业)之妻。曾祖父曾任后唐麟州(今陕西神木县北十里)刺史,隶属李克用;祖父折从阮,公元930年后唐明宗授他为府州(今陕西府谷县)刺史。父折德扆,后汉隐帝特任府州团练使。

据清代兵部尚书毕沅《吴中金石记折克行碑》中记载:折恭武公克行神道碑,在府谷县孤山堡南,叙折太君事,世以此碑为折太君碑。考折太君,杨继业妻折德扆女也,墓在保德州南折窝村。折太君即是历史上的佘太君。佘姓是后来说书人以讹传讹,用了同音字所致。

(5)宋朝诰命夫人帽子扩展阅读:

大佘太的传说

如今的内蒙古大佘太原来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的古战场。宋朝时,佘王城就设在这里。传说宋朝名将杨继业攻打佘王城时与佘王的女儿佘赛花(即佘太君)在战场上交锋不分胜仗。真是不打不相识,他俩在战场上渐渐产生了感情,并私定了终生。

由于这层关系,佘王就投靠了大宋。后来,佘王城被辽国萧太后攻破。多年后,佘太君领兵出征,先锋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宋军夺回此地,佘太君在此重新筑城。为了纪念佘太君,后人管佘王城叫作佘太城。

十二寡妇传说:

多年来在准格尔地区一直流传着一个十二寡妇在十二连城曾经各守一城的传说。这传说中所说的十二寡妇,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杨家将》里征西的十二寡妇。《杨家将》里说,宋仁宗时,西夏大军进犯,忠勇的杨宗保率兵迎敌,结果中箭身亡,其子杨文广也被困于绝地。

噩耗传来,已经100岁高龄的佘太君毅然上朝请缨,率领杨门女将出征,一举击败西夏大军,班师回朝。传说中,佘太君率领十二寡妇征西时在十二连城与西夏军队交锋。

当时,杨家十二寡妇率兵各守一城,与西夏军队展开血战。由于杨门女将个个武艺高强,又占据了“进可攻、退可守”的十二连城,所以最终打败了西夏大军。

佘赛花死因:

关于折太君的年龄,根据历史记载为76岁。而民间传说都是一百多岁,有的还牵扯上了包青天。其实折太君去世时,包拯还只是个孩子,那时才11岁。

历史上对于折太君怎么去世的并没有记载。在那个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宋代能活到76岁,也就说明她是善终的。

另外,折太君一家虽然尚武,但折太君真正上疆场打仗的事应该是后人的想象。这也是折太君在历史的记载不足梁红玉多的根本原因所在。

⑹ 宋代诰命夫人怎么封

诰作为王命文书开始于西周。如《尚书·周书》载有《大诰》、《汤诰》、《康王之诰》等篇,是周王用以告诫臣工的文书。秦废不用。汉代偶一用之,不为常式。唐代大除授、大赏罚用制诰。据史书记载, 从宋代开始,凡文武官员的迁改职秩、追赠大臣、贬乏有罪、封赠其祖父妻室,都用诰命。 元代封赠文书有宣命和敕牒之分,一至五品官用宣命,六至九品官用敕牒。明沿宋制,封赠一品至五品官员授以诰命。 诰命敕命文书 诰命敕命文书不同于一般文书,它是写在当时非常贵重的丝织物上面的。明代的诰命敕命是由工部所属的神帛制敕局,后称南京织染局织造(清代的诰命敕命由江宁织造制成)。诰命敕命为卷轴形式,分为苍、青、黄、赤、黑五种颜色;按照官品等级的高低,它的图案和轴头也有严格区别。明代规定,亲王郡王用册,亲王生母封夫人给诰命,图案为云凤锦。镇国将军及夫人用玉轴,辅国将军及夫人犀牛角轴,奉国将军及淑人抹金轴……。文官一品云鹤锦,夫人鸾锦,俱用玉轴;二品狮子,夫人,俱用犀牛角轴;三品四品瑞荷,淑人、恭人芙蓉,俱用抹金轴;五品瑞草,宜人四季花,俱用角轴;六品、七品、安人俱用葵花乌木轴,八品、九品同样用葵花乌木轴。武官一品至七品俱铠甲葵花引首,抹金轴。诰命的织文,文官用玉箸篆,武职用柳叶篆。诰命织文为“奉天诰命”,敕命织文为“奉天敕命”,都有升降龙盘绕。 清代诰命敕命由翰林院撰拟,经内阁 大学士奏定之后,按品级填给。其文字采用满汉合壁书写,满文行款从左至右,汉文行款从右至左,合于中幅而书年月日。年月各按奉旨、奉诏日期书写。钤盖“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凡遇袭封,世袭有数次者及世袭罔替者,每袭一次,都要增写在原给诰命、敕命之后,如增写已满,则重新填写,送宫中内阁用“宝”,并与原诰敕一同发给官员。 希望对您有帮助,望采纳,您的采纳将是我们回答的动力

满意请采纳

⑺ 古时候的诰命夫人分为几类,当时有什么样的特权

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中,印刷的有一副《虢国夫人游春图》,这个虢国夫人就是唐玄宗时期的一品诰命夫人,她是什么身份呢?杨玉环的三姐!图中另外两位一品诰命夫人分别是韩国夫人、秦国夫人,也都是杨玉环的姐姐。由此可见,唐朝的一品诰命夫人多少都有皇亲国戚的影子。那么历史上的一品诰命夫人是怎么分封的?到底拥有多少特权呢?


其实这个诰命夫人就是“命妇”的延伸,所谓的命妇,最早是指皇帝的后妃,皇后与皇帝一样无品阶,而妃嫔则与臣下一样分为不同品级,册封时就相当于诰命。皇后之下是四妃,起初四妃只是象征皇帝后宫的人数规制,并不称为妃。比如汉朝的时候,皇后之下是四夫人,夫人之下是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这些称呼对应的不同品阶,比如四夫人分为昭仪、婕妤、娙娥、容华,其中昭仪的爵位最高,堪比诸侯王,视为丞相。所以在内宫之中,四妃之首相当于一品诰命,只不过皇帝的女人,不能这么称呼而已!

综上所述,一品诰命夫人是指外命妇制度里的首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称呼,一般来说这种诰封都受到丈夫或者儿子的影响。他们的特权是比较大的,每一个品阶的诰封、赦封都是如此,但宋朝以后也出现了混乱,比如“妻享俸禄,妾受封号”、还有“安人四千、孺人二千”的明码标价。所以并不是每一个获封的女子都能完全享有特权,在朝廷正规诰赦的体制里,点明“依礼支破”的才可视为正途。

⑻ 宋朝诰命夫人俸禄跟朝官一样吗

诰命又称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所谓诰是以上告下的意思。古代以大义谕众叫诰。
古代一品至五品的官员称诰,六品至九品称勅。
诰命夫人跟其丈夫官职有关。有俸禄,没实权
明清时期形成了非常完备的诰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员授以诰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从夫品级,故世有“诰命夫人”之说。
只是荣誉职衔,只是跟其丈夫官职有关。有俸禄,没实权。(家权除外~~)
对一品至五品的官员称诰,六品至九品称勅。一般都用“锡之诰命”“锡之勅命”诰和勅用不同的玺印。
一品是夫人,二品也是夫人,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是孺人,八品是八品孺人,九品是九品孺人要是因为子孙的功绩而封夫人的,要前面加太字。
荣誉职衔,没有俸禄,没有实际权力。
有官品之分,四品诰命夫人很高了。
汉代以后王公大臣(即官在“执政”以上人)之妻称夫人,唐、宋、明、清各朝还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称诰命夫人,从高官的品级。
在明清之际,五品以上的官员,如果功绩超群都有机会得到皇上的封赠命令,就是这里所说的诰命。而六品以下的官员所得到的则被称为敕命。《清会典》中载,诰命针对官员本身的叫诰授;针对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时,存者叫诰封,殁者叫诰赠。清代诰命用五色丝织品精制,书满汉文,皇上钤以印鉴。通览之下,色彩绚丽,有一股华贵喜庆的气氛。

⑼ 宋朝包拯的夫人是谁

包拯有两个夫人:

1、李氏,包拯原配,早卒。

2、董氏,包拯继室,后封永康郡夫人。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

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

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

(9)宋朝诰命夫人帽子扩展阅读: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的夫人董氏是一位有名的贤内助。包公清廉的一生离不开她的默默支持,“包青天”的荣誉中有董氏一半的功劳。

董氏出身于官宦之家,自幼读书识字,知书达理。她与包拯成婚后,对包拯说:“大丈夫当为君上效力,家里自有我来照料双亲,我会像对亲生父母一样侍奉他们,你放心去应试吧”。

于是,包拯留下贤惠的妻子照料父母,赶赴京城参加考试。后来,包拯考中进士,被派去做知县。由于父母年迈不愿远行,包拯毅然辞官回家侍奉双亲。

为尽孝心而抛弃官位,包拯此举不仅没有惹恼妻子,反而赢得了妻子的敬重。董氏理解丈夫“先尽孝后尽忠”的想法,心甘情愿地陪伴丈夫奉养双亲。

11年后,包拯的双亲都过世了,包拯才出任知县,踏上仕途。这期间,董氏无怨无悔地伴其左右。 在包拯从政的岁月里,董氏不但在生活上悉心照料包拯,在政治上也常常扶助、支持他。

包拯经常当面向宋仁宗秉直谏言,一次在朝堂上,包拯因为一件事说话太激动,唾沫星子喷到了宋仁宗的脸上。虽然宋仁宗没有当面责怪他,但包拯退朝后想起朝堂上的事,不免闷闷不乐。

善解人意的董氏了解到原因后,回后堂穿上诰命夫人的服饰,庄重地对包拯说:“你是为国家说话,就是皇上怪罪下来,我也愿和你一起受罚。只希望你今后在朝堂上继续为国家、为百姓直言面谏”。

一席话,董氏深明大义、外柔内刚的性格展现无遗。 因此可以说,包拯清廉一生、誉满朝野的背后,有着董氏不可忽视的功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包拯

⑽ 宋代命妇穿什么

宋代服饰总体来说可分官服与民服两大类。官服又分朝服和公服。朝服用于朝会及祭祀等重要场合,皆朱衣朱裳,佩带和衬以不同颜色和质地的衣饰,还有相应的冠冕。公服是官员的常服,式样是圆领大袖,腰间束以革带,头上戴幞头,脚上穿革履或丝麻织造的鞋子。庶民百姓只许穿白色衣服,后来又允许流外官、举人、庶人可穿黑色衣服。

宋代的服装,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只是与传统的溶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给人的感觉是恢复中国的风格。 宋朝时侯的服饰宋朝的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衣服是黑白两种颜色。 当时退休的官员、士大夫多穿一种叫做「直掇」的对襟长衫,袖子大大的,袖口、领口、衫角都镶有黑边,头上再戴一顶方桶形的帽子,叫做「东坡巾」。 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很像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 男服服饰: 冕服:宋朝开始减少冕服的种类,大典礼穿非冕服的情形,就经常出现。 朝服:宋代在劲下加上特别的装饰谓之「方心曲领」。 公服:宋代以常服为公服。 女服服饰: 礼服:其服色大致与唐代相同。 常服:均以大袖上衣,长裙、霞帔为常服。 宋朝服饰有自身的特点。官服多为大袖衫,头戴直角冠帽,采用不同颜色的服装来区别官员级别;贵族妇女的时髦礼服则是大袖衫。另外,宋代妇女的常装是一种称为「背子」的外衣,其特点是对襟、直领、两腋开衩,衣长过膝。上至后妃,下至百姓都可以穿著,可见其流行程度。 【详细资料】南宋女人讲究服饰打扮,即使是贫家女子也有一两件锦衣罗裙几样头饰。“两浙妇人皆事服饰口腹,而耻营生。”(《鸡肋编》南宋:庄绰),“都民土女,罗绮如云,盖无夕不然也。”(《武林旧事》南宋:周密),“里巷妇女以琉璃为首饰。都人以碾玉为首饰。有诗云:京师禁珠翠,天下尽琉璃。”(《宋史五行志》元:脱脱等) 南宋女人佩带首饰比起唐朝有更多花样,更多新奇妙美。“如官巷之花行,所聚花朵、冠梳、钗环、领抹,极其工巧,古所无也。”(《都城纪胜》南宋:灌圃耐得翁),“都城内外,侵晨满街叫卖楸叶,妇人女子及儿童辈争买之,剪如花样,插于鬓边,以应时序。”(《梦粱录》南宋:吴自牧),“元夕节物,妇人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灯球、销金合、蝉貂袖、项帕,而衣多尚白,盖月下所宜也。”(《武林旧事》南宋:周密),“花影乱,笑声喧。闹蛾满路,成团打块,簇着冠儿斗转。”(《瑞鹤仙》南宋:康与之),“花艳艳,玉英英。罗衣金缕明。闹蛾儿簇小蜻蜓。相呼看试灯。”(《阮郎归》南宋:洪瑹),“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青玉案》南宋:辛弃疾)。南宋的贵族女人更是珠光宝气竟相互斗美攀艳,“有善女人,皆府室宅舍内司之府第娘子夫人等,建庚申会,……俱带珠翠珍宝首饰赴会,人呼曰斗宝会。”(《梦粱录》南宋:吴自牧) 南宋女子追赶时髦、追求新颖稀奇,装束常变幻,“女妇装束,数岁即一变,况乎数十百年前,样制自应不同。如高冠长梳,犹及见之,当时名大梳裹,非盛礼不用。若施于今日,未必不夸为新奇。”(《清波杂志》南宋:周煇)在南宋何止爱美的女子就是少数男子也穿奇装异服,“自淳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梦粱录》南宋:吴自牧),“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僭侈,未合古制。”(《宋史五行志》元:脱脱等) “金翠为妇人服饰,不惟靡货害物,而侈靡之习。”、“士庶家竞以胎鹿皮制妇人冠,山民采捕胎鹿无遗。时去宣和未远,妇人服饰犹集翠羽为之,近服妖也。”(《宋史五行志》元:脱脱等)南宋女子臭美臭得不走常规,什么都敢穿什么都敢用。宋朝女人也太不像话了,士庶家的女子戴什么皮毛穿什么羽毛,爱美爱得竟连累走兽飞禽,破坏生态环境。 “妇人小儿,服饰华炫,往来如云。”(《武林旧事》南宋:周密),“这就是南宋的女人华丽炫美真实的写照。 唐朝只有极少数宫廷里的或贵族女子才称得上华丽,而广大的士庶、里巷、贫家女子衣着朴素,华丽全然与她们无关。“闻妇之道。以贞、顺、静、专为礼。若夫矜车服耀首饰。族出讙闹以饮食观游。非妇人宜也。”(《河间传》唐:柳宗元),“任礼耻任妆,嫁德不嫁容。”(《静女吟》唐:孟郊),“女为狐媚害即深,日长月长溺人心。”(《古冢狐》唐:白居易),“平生不识绣衣裳,闲把荆钗亦自伤。”(《贫女》唐:李山甫),“绿窗贫家女,寂寞二十馀。荆钗不直钱,衣上无真珠。”(《贫家女》唐:白居易)。 宋朝汉族男子服饰服沿袭了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这两种传统服饰式样。 这种就是圆领式样,相比唐朝宋朝男服这种式样的袖口变的宽大。

与宋朝诰命夫人帽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衣尺码48是多大码 浏览:967
旗袍代表了女性优雅 浏览:421
宽松外套配西裤 浏览:178
彼女动漫穿灰色裤子 浏览:872
手套怎么用 浏览:520
自定义帽子品牌及商品 浏览:962
羽绒服门禁左右有什么区别 浏览:831
小香风短外套配阔腿裤 浏览:22
男短款风衣穿什么鞋 浏览:790
漫画怎么画领带 浏览:139
男士牛仔裤保暖 浏览:5
工装外套的布料是什么样的 浏览:989
古装公主裙童装批发 浏览:141
果绿色圆领外套怎么搭配下装 浏览:152
宝宝裤子怎么量裤长 浏览:477
裤子开线临时 浏览:798
男粉丝表白女装大佬 浏览:613
睡觉旗袍 浏览:24
迪丽热巴代言阿迪达斯穿的外套 浏览:437
铜氨丝的裤子怎么样 浏览: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