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母亲的手”阅读答案
11.文意把握:找出文中评价母亲的手的短语,并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至大完美。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爱戴之情。
12.内容概括:围绕“手”,文章主要选择了哪几件事情来描写母亲?简要概括。
为了我碗中剩饭揪拧惩戒我。买水默默地洗衣。督导检查我们的作业。冬夜里在炉火旁缝补衣袿。
13.句意理解:怎样理解画线的句子“一本本,一页页,在她指间如日历般翻过去”?
这句话的意思是母亲毫不放松地检查我们的作业,一页页,一天天的坚持不懈。
14.细节赏读:文中两次提到戒指,一次是“总是将无名指上那枚结婚戒指小心取下”,另一次是“那枚结婚戒指竟显得稍许松大了”,这两处细节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第一处细节表现了母亲对戒指的珍视小心;第二处细节表现了母亲的手因常年劳累变得瘦小了。
15. 情节探究:文章第二三段中,母亲为了剩饭的一点小事狠狠地惩戒了我,还“气结饮泣”,有了觉得母亲的举动有点小题大作,你怎样看待母亲的行为?
不是小题大作,这件事关乎孩子勤俭节约的美好品德,特别是在家境艰难的时候。母亲的认真正是严格教子的表现。
2. 《语文老师的帽子》阅读答案
1、给第二自然段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可是,他看了画竟笑起来:“既然大家都想看看我的头,那我就遵命了。可看了以后,你们须用文字把我的头描写下来。”说完,他真的脱下帽子。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1)、取而代之:乌黑的头发被一个个鸡蛋大小的燎泡代替了。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如何是好。(2)、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第二、三自然段为第二段,第四、五、六自然段为第三段。3、作者写《语文老师的帽子》想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4、假如你也是这个班的学生,听了班主任的话后,你会怎么想?老师为了他人奋不顾身,是多么伟大啊!他虽然失去了头发,但仍然是最美的老师。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1、,。“,。,。”,。2、(1)疙瘩代替了老师那乌黑的头发。(2)觑:看。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3、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第二——第五自然段为第二段,最后一个自然段为第三段。4、对老师的敬佩之情。5、老师对不起,你所做的一切让我们感到很内疚,你是我们的好老师。
3. 课外阅读(二)轻轻的一声叮咛答案
1、将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划去。
正确:霎、已、遗、清
2、从文中找出几对近义词。
( 叮咛 )—( 叮嘱 ) ( 温暖 )—( 温馨 )
3、把文中空缺的标点补上。
, , “ ” :
4、文中写了哪些人物的叮咛或嘱咐,用“ ”画出来。
老大娘,同事的母亲,马来西亚的母亲,我的母亲,我的女友
5、 四至七自然段中的“我”与文中其它地方出现的“我”是不是同一个人?两个
“我”分别是谁?
四至七自然段中的“我”与文中其它地方出现的“我”不是同一个人。
分别是:作者和那篇母性文章中的“我”
4. 语文老师的帽子的阅读答案
我们的语文老师真有趣。他,大约四五十岁,身穿一(yíyì)套洗得发白的工作服,慈(详祥)的脸上强装着严肃的样子。最叫人好笑的是,这么热的天,他却戴着一顶黄军帽。
这一天,第二节课的铃声一响,教室里静得出奇。语文老师诧异地看了我们一眼,走上讲台,一低头,这才发现讲台上放着一幅画。这时,我们都()起来,那画上内容我们早知道了:一个光头的人,正拿着帽子往头上戴,旁边写着:请老师拿下帽子。语文老师低头看着画。我们笑了一阵都停下来,屏住气等待他(),然后拂袖而去。可是他看了画竟笑起来既然大家都想看看我的头那我就(遵尊)命了可看了以后你们须用文字把我的头描写下来说完他真的脱下帽子
呀,这叫什么头啊!一个疤挨着一个疤,像癞蛤蟆的疙瘩一样……大家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
后来,我们的班主任替我们解了心中的谜。
原来,我们的语文老师年轻时也有一头漂亮的头发,乌黑乌黑的还带着自然弯曲呢。一次家属区失火,为救出邻居家的孩子,他冲进熊熊大火。当他抱出孩子时,一头昏倒在地。头上乌黑的头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鸡蛋大小的燎泡……以后,语文老师就()地戴着帽子。
听了班主任的话后,我们都低下了头,隐隐感到不(búbù)安和内疚,上次那幅画的作者刘东抽泣起来……
1、给第二自然段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⑴取而代之:⑵面面相觑(“觑”qù的意思是看,瞧):
3、用斜线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字或拼音。4、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成语。
5、刚读到短文的题目时你有那些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刘东画的那幅画,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同学们“心中的谜”是指什么?
8、假如你也是这个班的学生,听了班主任的话后,你会怎么想?
答案
1、可是,他看了画竟笑起来:"既然大家都想看看我的头,那我就遵命了,可看了以后,你们须用文字把我的头描写下来."说完,他真的脱下帽子。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⑴取而代之:某物。某人取代了某人、某物原先的位置。⑵面面相觑(“觑”qù的意思是看,瞧):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3、划掉第二个划掉“详”划掉“尊”划掉第一个
4、哄堂大笑大发雷霆长年累月
5、为什么语文老师要戴帽子?
6、刘东画的画的内容是一个秃顶的人,正拿着帽子往头上戴。
7、同学们心中的迷有两个:一个是为什么这么热的天,语文老师却带着一顶黄军帽?二是语文老师头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疤?
8、听了班主任的话后,我会想:语文老师是因为救人,头上长出燎泡,才带着个黄军帽的,而我们还嘲笑语文老师,叫老师脱掉帽子,我们真是不应该。
5. 母亲阅读题的答案
17.选文中与母亲有关的事,都带给“我”深刻的感受。请补全下面的表格。(4分)
与母亲有关的事情带给“我”内心的感受
母亲领我去紫金山挖荠菜①
②幸福
母亲在我离家时靠吃催眠药入睡③
我接到母亲去世的长途电话④
18.选文第②段画线内容能否去掉?请说出你的理由。(4分)
19.选文第③段画线语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0.请品析选文第④段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4分)
21.结合选文内容,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把无形的母爱描写得具体可感的。(不超过100个字)(6分)
17.①陶醉 ②妈妈炖海带排骨给我吃 ③心痛(痛苦)④自责(懊悔)
18.示例一:不能(1分);用台湾美食家蔡澜对妈妈做的菜的评价能够衬托出“我”对妈妈做的海带炖排骨一菜的感受(1分);这种共性促使“我”探究出其中的三个原因(1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赞美了母爱的细致入微,表达了作者在痛失母爱后的懊悔、自责之情(1分)。
示例二:能(1分);台湾美食家蔡澜对他的妈妈做的菜的评价与“我”对妈妈做的海带炖排骨一菜的感受在情节上的关联不大(1分);去掉后,行文思路更简洁,衔接更顺畅(1分);去掉后,文章的主旨仍能得到充分表达(1分)。
19.动作(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动作和心理的细节描写,只答细节描写不给分。)(2分);形象地写出了我在夜间离开家时与母亲告别的动作和心理特点(1分);表达了我既不忍惊扰母亲又依依不舍的矛盾心理,可见我对母亲依恋之深(1分)。
20.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把母亲比成了易碎品(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随时可能离开我们的特点(1分);作者意识到:能够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一定要珍惜(1分)。
21.写法2分;后三点中,答出其中的任两点即可给满分。
示例一: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2分);母爱凝聚在荠菜上(2分);母爱浓缩在排骨海带汤中(2分);母爱呈现在我离家时母亲吃的催眠药上(2分)。
示例二:作者通过具体详尽地叙事来刻画母爱(2分);跟母亲去紫金山挖荠菜时,母亲的夸赞和奖赏,令“我”陶醉(2分);母亲给“我”炖排骨海带汤,这道融化着母爱的家常菜,让“我” 感受到幸福(2分);“我”每次离家,母亲靠吃催眠药入睡,表现了母亲对我的不舍之情(2分)。
6. 苏珊的帽子阅读答案
海伦老师为什么要让所有的同学都要带着自己最喜欢的帽子到学校来,而且越新奇越好? 2.为什么苏珊会常忘记了自己还戴着一顶帽子,而同学们似乎也忘记了? 3.在你我为苏珊感到高兴之时,你还从海伦老师那里学到了什么?
答:海伦老师为什么要让所有的同学都要带着自己最喜欢的帽子到学校来,而且越新奇越好, 海伦老师之所以要让所有的同学都要带着自己最喜欢的帽子到学校来是为了保护苏珊的自尊,让同学们和苏珊自己觉得苏珊和同学们没什么两样,使她不至于被同学歧视。
为什么苏珊会常忘记了自己还戴着一顶帽子,而同学们似乎也忘记了?
答:因为有了老师用心良苦的安排,让同学们觉得戴帽子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了,所以同学们及苏珊自己对戴帽子的举动也习以为常了。
7. 《语文老师的帽子》阅读题答案
1、给第二自然段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可是,他看了画竟笑起来:“既然大家都想看看我的头,那我就遵命了。可看了以后,你们须用文字把我的头描写下来。”说完,他真的脱下帽子。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1)、取而代之:乌黑的头发被一个个鸡蛋大小的燎泡代替了。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如何是好。(2)、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第二、三自然段为第二段,第四、五、六自然段为第三段。3、作者写《语文老师的帽子》想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4、假如你也是这个班的学生,听了班主任的话后,你会怎么想?老师为了他人奋不顾身,是多么伟大啊!他虽然失去了头发,但仍然是最美的老师。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1、,。“,。,。”,。2、(1)疙瘩代替了老师那乌黑的头发。(2)觑:看。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3、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第二——第五自然段为第二段,最后一个自然段为第三段。4、对老师的敬佩之情。5、老师对不起,你所做的一切让我们感到很内疚,你是我们的好老师。
8. 《母亲的寻找》阅读答案
12.母亲为了使儿子明白做人的最简单的道理:“欠下的债总是要还的”。(或:为了使儿子懂得做人要诚信的道理,为了使儿子懂得自己应该肩负的责任。意对即可。2分)母亲找到了儿子复苏的人性;母亲找到了回归到儿子身上的善良;母亲找到了陌生人对自己的关爱;母亲找到了母爱的巨大力量;母亲找到了信念和毅力的巨大作用。(答对一点给一分,只答母亲找到了儿子不给分。2分)(共4分)
13.米勒呆怔了一会儿;米勒的心像被什么猛击了一下;米勒被震撼了;留下这位老妇,我会好好照料她的;看着垂下头的米勒;“不错!”米勒哽咽起来,嗫嚅着说,“如果鲁卡那个混蛋知道,他一定会无地自容,也一定会自首的。”米勒也早早起来了,他没有再劝阻,只是在胸前画了个十字,目送着渐渐远去的车影。(写对三句即可,3分)
14.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好心人鲁卡的坚定信念:老妇的儿子在母亲爱心的召唤下,在母亲人格魅力的影响下必将幡然悔悟。(3分,意对即可)
15.答题要点:
(1)采用第一人称。(1分)
(2)羞愧、自责、懊悔以及对鲁卡的感激。(2分)(共3分。视想象的合理性和语言表达的流畅程度按0、1、2、3四档给分)
16.(1)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永恒的爱。
(2)母爱的力量是巨大,母爱往往能创造奇迹。
(3)做人要严守道义,要敢于负责,否则就伤害了他人和自己的母亲。
(4)陌生人的善举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5)信念和毅力的作用是巨大的。(共3分。每答出一点得1分。意对即可)
9. 妈妈一歪头冲我笑了笑,帮我系好口带上帽子 短文中表示妈妈动作的词语有哪些
这是妈妈的爱,妈妈看一个孩子,眼睛里充满着爱也形容了每个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