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帽子知识 > 痰盂当帽子戴

痰盂当帽子戴

发布时间:2022-02-11 04:46:43

㈠ 一熊孩子被痰盂套住头,最后怎么取下来的

2020年9月8日浙江宁波一个一岁半的男童把家中的痰盂当作“帽子”戴在头上,头被卡住取不下来,孩子的爷爷奶奶紧急把孩子报道消防救援站,消防员先用外套包裹住孩子的头部和身体,又拿出一部手机给孩子播放动画片,孩子就从痰盂和头部的缝隙往外看,然后民警使用钳子一点一点的把痰盂撕开一个口子,把痰盂取了下来。最终孩子的头部只受了轻微的擦伤,并无大碍。

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心头宝,一场小小的意外也有可能毁掉一个家庭。小孩子周围的安全隐患非常多,我们经常能在新闻里看到幼童因为意外受伤甚至出现更严重的事故,作为孩子的家长照顾孩子要时刻小心。

㈡ 周星驰带痰盂的哪部电影

【无敌幸运星】

㈢ 作妻拗子不通气烟袋杆 宁死爹不带孝帽 是什么意思

以京津两地为主.....................

天津传统白事风俗分南礼、北礼之别,“大户”与“小康之家”之别。

准备工作就很麻烦,人一咽气(这里指的是丧家老人死亡,够得上大办白事的人而言)丧家马上找到近亲近友研究办理。所有一切准备不外是花钱的路数,包括请、设、找。赁、订、购、制以及其他各项。

顺序:

1.请总管 总管是为了筹备操持好这项丧事的人,他必须有办此种事的经验,并能与社会有关行业联系。还要配备几位副手听总管(有的叫总理)的调遣,以有条不紊地挑起担子。丧家的白事能否办得顺当,与总管关系非常大。
2.设账房 丧家一般是找亲友担当账房。他专管白事当中的各种开支,并设立账目,包括登记亲友送来的奠仪和挽联、祭幛、匾额、花圈、纸活及送的“唪经”等等,其后还要算清开销,付给劳务费。
3.找杠房 第一是要吉祥板(停尸板),叫忤作。此板是大漆描金活、金寿字,架凳两个上面也有金花图案。
4.刻棺木 这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本宅早为老人存好“材”;其二是人死后现由丧家到材铺看成棺或材料,选好原料运至家门口现由材铺工人制作。寿材式样也有南北之分。旧社会的土葬仅在棺材这一项上就要花去很大一部分钱。最讲究而贵重的(也是少见的)为阴沉木,其次是金丝楠木、柏木,一般能说的出的是用杉木十三圆,就是用十三棵杉木刻成一棺。除早已漆好的外,都是白茬入殓,然后再上漆(大漆上一道用炭火烤一次),以后还要在棺头写字(白色扁字),棺后画莲花。
5.找棚铺 白事搭棚分几种。有的只搭平棚,讲究一些的要搭“起脊棚”,带花活。有的搭暖棚,两面包细席,设天井子,吊蓝团鹤天花板。大门口的棚要搭过街楼,起楼子及过脊,挂五彩网。院内棚安装五彩玻璃窗,有的扎月亮门带栏杆,月台(灵台)锦地锦带栏杆,棚内宽敞亮堂,可挂祭幛、挽联及念经时的“水陆”。此外为招待吊唁亲友,在胡同开阔地方搭客座大棚及小灶棚,棚价颇贵。
6.租赁桌椅 白事所用桌椅凳,并在灵桌上摆的五供盘、茶壶、茶碗等用具,要从白货铺租赁。
7.找茶房 大办白事找茶房也很重要,他们表面上是来侍奉客人,但实际是在丧家停灵的若干日子内,一遇唪经等举动就要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茶房必须通晓丧事的程序及各种礼节,又要了解带孝的男性与死者的关系,在唪经、入殓、接三、送路、成服、祭门、发引等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工作”路数。茶房头在这些活动中最应谨慎行事,每一个节骨眼儿上全要做到合乎礼节要求,不能稍有疏忽。主家有几种亲戚如姑太太、姨家太太、舅家等等专门爱“挑刺”。过去有一大家办白事,在茶房服侍孝子行礼和成服的礼节中出现漏洞,结果姑奶奶打了茶房头一个耳光子1所以有些较有名声的茶房头轻易不敢应大户的活。不过他们却赚钱不少,一场大白事下来,他们可分到千数元钱(几个茶房分),他们在每一种活动中都算钱,如送孝服算一份,念经行礼又一份,祭门、送路、接三等等只要有一项活动就拿一份钱。
8.找白货铺 即在白货铺租赁丧事过程中用的东西,如丧榜架,以及出殡时一切旗、锣、伞、扇、雪柳及各种出殡时仪仗用具、用物。
9.请吹鼓手 吹鼓手有两种,一种是吹奏“大乐”的班子,使用唢呐、长号、大鼓、大锣等,其曲牌有“上阿文王序”等;另一种是细乐班子,乐器有笙、管、笛、云锣等,俗称“十番乐”。
10.订扎彩 即扎制纸人纸马等。有的扎制精细,高如真人,着丝、麻、绸等衣服,又有扎金山银山、树木,以及房屋、室内全堂家具等等,都按需要的情况订作。
11.找裁衣店 大家讲究在人还没死预先将孝服赶作好。孝服有区别,本宅应带孝的人孝衣下摆秃茬不收边,外姓亲戚孝服都收边。另外本宅内的男女仆人都给孝衣一件,收边。所有孝服白事过后主家不收回。裁缝店是随来人通知马上现做。
12.订酒席 丧家从大殓起就要预备待客饭食,由本宅厨师做,平日饭不成席,但最少要有八个菜。在最后的唪经、送路、发引的三天中要摆桌待客,有的多至百十桌席,都是山珍海味的上等酒席,分大教、回教席面,也需备素席。这些都是预先在大饭庄请师傅来本宅安灶现作。旧社会还有一些专白吃的人,即使和办红白事的主家不认识,他只要知道,就想方设法溜进去坐下来就吃。大棚内招待的客人多,席面多,谁也不认识谁,因此此等人吃完抹抹嘴头就走,有的吃完了这轮吃那轮,这是常有的情况。
13.零星购置 如小油灯、瓦盆(又叫丧盆,是棺材出堂时孝子摔的盒)、寿罐,用红头绳缠绕,送殡时由主妇抱在怀内;其次如白骨头簪子、白头绳(系头用)等等,不一而足。
14.租白轿、租马车 白轿是为孝妇出殡时乘坐,马车是为送殡的老幼妇女亲友所用。

寿衣

死者的寿衣颇为复杂。民国以来不管死者过去有无“功名”,一般大户人家都按“官服”穿戴(清王朝官服)。男性共穿七件:布质单裤褂一身,绸质月色上有小圆寿字的棉袄裤一身,蓝色绸质寿字长袍一件,绣花平金花袍一件,天素色褂子一件。上衣都没有领子,不钉扣绊,头上戴红缨子官帽,脚穿朝靴,内有棉袜子,戴朝珠。如过去有功名则更麻烦,武官则是武将穿戴。女性也是七件,内穿布裤褂、棉裤袄、大棉袄、氅衣、裙子,外衣都是平金绣花,头戴凤冠,披霞帔,还要莲花坠一个、如意簪一支、九连环一个、镶珍珠耳环一副,上述都是赤金的。其凤冠有用点翠珠花的,九连环有用檀香木制的。
珍珠有它的许多用场,如男女鞋尖上各钉一粒,在人口内含一粒,这种排场也不过是显示其阔绰,别无涵意。再就是所谓“铺金盖银”。黄色绸子寿字棉褥子一件,白绸子寿字寝单一件,另备海褥海被各一件,都是红绿绸绣花平金,上绣海水江牙(涯),分七云、九云,云越多价钱越贵。海被上边有一圆孔,可将死人脸部露出,上再敷陀罗被一件(用黄色绸子上印佛像及往生咒花纹等),再就是头枕、脚枕,都用黄绸子作成,立体、浮贴莲花,并用各色绫子包镶在莲花瓣上。女姓寿衣则为汉装,也有的按清宫皇后服饰扮装。
总之,关于寿衣及附属饰服尽极奢华之能事,不是一般平民百性所能负担的。

布置

1.室内布置 人死之后各屋里所有镜子、悬挂的字画、箱柜上的铜活全用白单子蒙上或糊上,桌上摆的带有彩花的摆设都转向后面,重孝子屋内的床单、门窗挂帘、椅套垫等全部换上白布的,但在孙媳室内要全换上“靠”色布的。
2.外厢布置 所有各房门都用白纸封其中心,像贴春联一般。街门的门框、门心也封白纸。

通报

1.报丧 一切布置停当后,开始向亲友报丧。报丧帖是粉色纸条,以家中老仆人的名义出帖,其内容为:
家老爷(或老夫人、大老爷、大夫人)讳XXX于X年X月X日X时寿终正寝,订于X月X日X时大殓,特此奉闻。家人XXX叩禀
其帖去印刷局(或自己油印)赶印若干份,分送亲友(事先开出“溜子”,按姓名、住址送达),以此迎接吊唁之人。
2.立丧榜 丧榜形似旧式大帽镜,上装一花牙于帽,高约5尺左右,宽3尺,中心用白纸写文,放在大门内。
3.挂佐钱纸 黑漆木杆,头装白铜如意钩,挂上白纸一缕(上琢钱印),每串三条,角相连,下端剪成尖头形(男性)或凹形(女姓)。按死者年岁而定条数。插在木座上,以男左女右置放大门过道。
4.立幡杆 在大门外用三棵杉篙,上涂白粉,男左女右立好,杆顶装一纸糊的“童子骑仙鹤”。
还有一则是:如死者有父母均在世,不封门,不立幡杆,其灵床也不能停在过堂屋,要停在旁屋。

小殓及孝服

1.小殓的程序大体都差不多。有些人家则在老人断气前开始为死者理发、刮脸、净身,女性要梳好头。之后先由孝子孝女替老人穿小衣,外边各层寿衣则由忤作办。
2.领香 人断气后,点燃一股香,由屋内送到大门外,扔在街上。同时烧纸人、纸马、纸轿,意思是叫死人骑马坐轿走。而由床上移到吉祥板上时,也要请“阴阳生”看好方向,此曰“正寝”。寿衣穿好,在其袖内放烧饼一个,左右手各放一金银元宝。
灵前有小桌,上放香炉、烛扦、油灯、白蜡、供果。点上一支倒头香(烧两头),然后一张张地烧纸钱,未大殓不得供饭食,大殓后烧纸才能卷起来烧。
3.“献孝”与“送孝” 献孝是外姓人(亲戚)穿孝,是由孝子或孝妇带着仆人(或茶房)捧一木茶盘,上放孝服,走到人家面前先叩头。茶房一举托盘,穿孝人接过,茶房帮助穿好。另外是向姑老爷或孙姑爷献孝服,
孝子比姑爷辈多大都得跪献,叩头(孝子孝妇见了亲友和吊唁的人行礼,都是双腿跪,其他穿孝的本宅男女行礼是单腿跪)。有句谚语:“孝子头,满街流,见了谁都先叩头。”姑爷辈的人穿漂白布做的常服大褂,黑色线罗马褂,帽子上加一条漂白布箍,腰系漂白腰带,孙姑爷则在背后加一红绒球。
送孝是给未过门的媳妇(XX孙媳)。由家人用托盘一个,上边放一块白布,用红绒线打上十字衬上红线托,送到女方,是一种象征性的孝服。而女方由家人接受,挑开红线,拿去白布,接着放赏钱。如果这些女方在丧家出殡前送上挽帐等奠礼,则丧家要给女方回送一桌上席。
4.丧家孝服分南礼北礼不外是粗白布孝袍,带扎肚子。有的在帽子两旁钉一老钱缀上麻,其他人戴直帽。入殓时孝子的麻要剪掉一寸多长,名曰“请麻”,放在材内。再有用白布封鞋,后跟钉一块红布,其意是为
后辈人“留福”。

入殓前后

如果说上述各项不过都是一些旧社会常有封建余毒的排场,下面再揭露一下种种纯属迷信色彩的“过场”与举动。
1.转咒 这个举动是死者停放妥当后,请来几个和尚在四周转行念经,以示超度亡魂。而和尚也会做生意,如有的庙专门派和尚到处探听察看,只要看到哪一宅外立了幡杆,就抢着去转咒。这以后所有念经活动就得请他们庙的人了,真是在死人身上找财路。
2.迎材 这个节目很简单,棺材入宅时,请一位“全人”老太太,拿着一升高粱和一条红布裤子,材到门口,将两物放入空棺内,高喊“迎财”。同时孝妇们也哭喊“爹(妈)迎财呀!”
3.入碱 所谓入殓先由阴阳生看好时辰,请来的吹鼓手先奏天津大乐。院内摆有旗、锣、伞、扇,一时锣声瘆人,由孝男抱尸头部,孝女抱尸脚部,忤作用五尺长白布兜住中腰,放入棺内。用红包(毛头纸包大草纸)掖紧四周,放随葬晶。再用新棉花盖在脸的四周,叫做“开脸”。再由忤作用银针蘸盆内清水,在脸上虚划一下,名曰“开光”。后用棉花蘸水擦一下嘴、脸。当时孝子、女等都站在棺两旁看着。这时茶房宣布一切停当,请家属过目有无不妥之处,此时亦是向遗体告别。茶房喊:“还有哪位看看?”如无人再看,由忤作放“子
盖”,漆封口,后将大盖浮盖。众人举哀大哭,此时将佐钱纸摘下,放入纸人或纸牛肚内烧掉。
入殓后就开始早晚在灵前供饭。天亮时烧鸡鸣纸,晚黑时烧黄昏纸各一次。在供饭时孝妇等均要哭一阵。在人死后将其所枕的枕头先拆开一小口放在棺材下边,待出殡时将其内之物倒出烧掉,枕皮扔去,这叫“倒枕
头”。
4.烧包 用白纸叠好剪成网状袋,其中装入金银纸锞子,口上插红纸石榴花一朵,每“七”(七天)烧一次,一“七”烧一个,二“七”烧两个,以此类推,直到七“七”为止。
5.接三 死后第二天晚上唪经(男用和尚,女用道士),到子夜(夜十二时)后“送三”。念经者穿上法衣,敲打法器,上门外(或前院)的高台念经,将各样纸活在空地烧掉。与此同时在大门外台后放草席,所有孝子及家属、亲友等都面向西方跪在席上(此举是指死人在望乡台上最后一次看望家中人)。念经的念到一个阶段,家人就大哭一场。接着是“放焰口”。和尚念“召请各路鬼魂”,当念到死者名字,家人举衣。和尚大座扔小馒头,有的其中夹着铜钱。看热闹的小孩抢着捡。硬说是吃了不害怕,纯属迷信之谈。
6.唪经 一般是棺灵在家中停放时间最少三到五“七”(期)(三十五天),最多七“七”,(四十九天)。并非天天念经,都是一“七”一个经。除去在家请的经外,还有至亲“送经”。念一棚经的价钱也不一样,一般说一次要花200至300多元钱(民国时用银元)。
念经这个“节目”也很复杂。这一天庙里先派来送经箱的,事先布置,在棚内摆几张桌子,挂红缎绣花围,桌子放佛像镜框、香炉、蜡扦、各种法器(乐器)。桌前附近挂红缎绣花“欢门”。棚内四壁挂十帧“水陆”,上画十殿阎君。在门外幡杆上挂一布幡。这都是庙里的“排铺”应做的工作。开始是和尚便装(普通和尚服)
坐下念一通,和尚念的一般是金刚经(尼姑同),到下午“烧门子”时,排铺向和尚喊一声“师傅们搭衣”,他们穿上绣花道袍(俗称法衣),披袈裟,吹打法器。
7.烧门纸 将黄昏时,和尚在前,由茶房托一方盘,内放“疏”引路,后面是一些纸活,再后面是带孝的亲戚,最后是本宅人和孝子。这些人排成一列,行经规定的道路,然后到一空地,茶房将托盘交给孝子,点着了“疏”,烧纸活。这些仪式完毕后,和尚仍归本宅或暂回庙,晚上再来放焰口。
8.放焰口 这个项目分两种,一是“接三”之后有一场普通形式的放焰口,另一种形式更为复杂,包括如下三点:①传灯:先在灵台下到经台装两条连贯的铁丝,上安滑轮。灵前放一木仙鹤,其上有一童子拜佛木偶,童子手中托一木盘,可放三盏灯光。前后用白绳拉动,灯光是用黄白色绵纸叠好、剪成菊花形、其中放灯芯(或小蜡烛)。北京办白事也有此习俗,即是在将死人放在吉祥板时就开始“散灯花”,其意义不外是以此引路灯送魂放亮,和天津大同小异。灯花的数目和死人的岁数成正比,每个灯花在绳上行走约二三分钟,速度不能快。孝子一直在灵前跪着,时间很长,有时得孝孙暂时代替。②渡桥。这是从灵前的绳上“跑幡”。③十王座。就是先在院内用桌子搭一大经台,约四张桌子码起来拼凑成台,共四层,有四米来高。念经的和尚均着法衣。四层高处正中坐着“大座”,手拿手铃,头戴五佛冠,两边的和尚各司吹打法器。如法鼓、钹、锣、磬、钟、木鱼、管、笙、笛等,而最下层坐穿黄衣红袈裟的“长老”。孝子还要跪听念经。这都是“北派”的举动,其意义是超度。这其中茶房起着很大作用,他指导着孝子在场内的各种活动。
9.家祭 头道经后,正午家祭,孝子向灵前行三献礼。
10.开吊 家祭后算是“礼成”,此时可以接待前来吊唁的亲友,门外有一组吹鼓手,一遇有客进门,他们就吹一阵,通知宅内。灵台上两边跪着孝子,台中铺着红毡拜垫。客人一上台行礼,台下细乐班开始吹奏(来客有较客气的先将红毡掀起再行礼),台下有家属专等谢客(单腿打扦),来客下台,旁边茶房打钟,细乐停止,由“知客”(招待员)献绢花一朵挂在胸前,陪引至客棚休息。
11.散帖 帖为深灰色或土黄色的折卷,外页印“讣文”二字,内容文字为:不孝男XXX罪孽深重,不自殒灭,祸延
显考讳XXX(妣X母X氏)痛于X年X月X日X时寿终正寝,距生于X年X月X日XX岁,不孝男侍奉在侧,亲视含殓,即日遵礼成服,哀此。讣闻 谨择于X月X日禅经接三
X月X日首七·经送库
X月X日辰刻发引
孤哀子泣血稽颡
(父死称孤子、母死称哀子)
族繁不及备载
这就是送帖的整个内容,封建礼教的又一表现。
12.题主 神主又称“灵书”,是写着死人姓名(有的带官衔)的木牌位。讲究的是用檀香木作的,带座、带木套。先是请书家名士写神主,名曰题主。题写时孝子去孝服、换吉服(青布袍子马褂),跪在桌下的红毡上,写完后叩头送客,然后送上席一桌。
13.点主 仅是在写完的神主上点一笔红点,就要大费周折。点主所请的人要请有功名的文官,称为“点主官”。被请者到丧宅时前边鸣锣开道,着官便衣、坐八抬大轿,另有长随捧官服。到后在客厅更官衣,有“吉人”迎接,孝子穿“吉服”跪迎。在一桌前落坐,两旁有“陪主”。待点主官用新毛笔蘸朱砂在神主的主字上添一红点(也有孝子刺破中指再加个血点的)。陪主二人一司蘸红,一司执笔。此后丧家须送敬仪或席面。

出殓前后

1.送路 整个程序进行到“设宴”、“送路”已接近出殡的前夕。设宴招待客人前面提过,不再赘述。送路,是在晚饭后,前导是旗锣伞扇和死者官衔板,继之是吹鼓手、和尚或道士,由茶房(知客茶房)引导客人前行,后边是外姓亲属、本族直系亲属顺序,最后是孝子由两名茶房架着,手托纸制牌位,走到空旷地方焚烧,和尚吹打一通,完毕后孝子叩头谢客,客散。执事等人返宅吹打到深夜为止,这叫“坐棚”。

2.伴宿 送路归来,凡是近亲友都可在丧家住宿。待到子时辞灵,亲属家人按顺序向灵位行礼,奏细乐,名曰“辞灵”。礼毕还要“扫材土”,此土放在重孝子床褥下。接着是“嵌棺”,即将棺材嵌起一角,下垫一枚铜钱,举哀,棺上寿钉挂一串五彩绸线。
3.捡罐 辞灵的后一项是捡罐。将预备好的寿罐内装五种杂粮,再由孝子等将死者生前爱吃的菜捡点入罐。筷子由茶房拿着,并放一苹果堵口。红布盖面再用红绒线缠绕成网络,放棺头上。这都由茶房操作,待发引时由“全人”将罐放在儿媳妇怀中抱着,坐轿或车送葬。
4.发引 就是出殡。早饭后发引,所来客人吃一顿上席,饭后等着送殡。丧家重孝子都站着吃,表示寝食不安,哀伤已极。
5.参灵 所请的和尚、道士、尼姑、喇嘛、乐队、吹鼓手都一班一班地到灵台前吹奏一遍,名为参灵,其后开始出殡。
6.丧家发引准备 由“全人”准备点蜡压炕(用磁瓶放一苹果)。不到回灵时不得坐炕上。发给本族送殡人两个小馒头,揣入怀内,要准备扶孝妇的人,棺出堂,孝妇哭喊留财,其手不准碰门框。
7.祭门 棺将出门,由茶房将大门关闭,贴白纸两条,此时由“祭门官”(需请有声望的武职官员)向着外边大门行礼。礼毕转头离去,不进内宅,茶房揭纸开门,事后丧家送祭门官一笔厚礼。
祭门后,门外所排列的出殡仪仗队都要按行列顺序经过丧家门前出发,因此大殡中的这些队伍往往排满几条街道。
8.纸活种类 出殡是另一套纸活,最前面是开路鬼、大头鬼。纸制的行列有:卧室全部“家具”,床帐被褥都是真的,还有陈设、古玩,其后是真服装的“男女仆人”、“丫环”、“小童”等,最少是8个,纸人前胸贴上名字,并将其耳、目、口、鼻扎个眼(以示能听看、言)。它们手中都捧着一样东西,如脸盆、梳头匣、水烟袋、痰盂、糕点、鱼肉蔬菜等。有的纸糊马车、汽车,四轮可活动,由人推行。
9.上杠 发引前一天就在门前空地摆好大杠,名曰“亮杠”。起棺时移到大杠。其时对面搭一高台,和尚手持引魂幡念一阵。孝子跪杠前,这时杠工的指挥打“响尺”,说一声“请盆!”孝子用力摔盆,大哭一阵,同时放炮三响。茶房接过引魂幡给孝子杠着,另一手拿“哭丧棒”,开始出街上路。另有专人“撤纸钱”,最好的手艺是一撮纸钱向上一扔后,又高、又撒成满天星,一个个徐落。

出殡

1.仪仗队的阵容和排列顺序按大殡而言,它的顺序是:开路鬼,左右各一大头鬼,铭旌(约4米来高,形如亭子,中挂红绸子,其上钉死者官衔),其后是一对大锣,一班吹鼓手(均着号衣),几对官衔牌,一堂红彩谱,一顶返魂轿(绿呢黑顶),再就是几个“大座”,包括灯亭、炉亭、花亭、香亭、影亭(此亭内放遗像及神主),每个大座前有一堂与亭绣片相同颜色的八顶绣花大伞,八挂香谱。然后是僧、道、尼等。大座是由16人一班抬着,两班人倒,每人发新毛巾一条,打执事的孩子带刘海箍,发新鞋一双。 接着是花圈、挽联、匾额、送殡的亲友、客人、纸活、带孝的亲、族、雪柳、孝子(有用孝幔遮住的)。
2.棺杠 棺杠的情况不一样,视其家势、地位、经济力量而定抬杠的人数。最小的16杠(人)、24杠,稍阔的是32杠,最富或有爵位的有48杠,乃至64杠(两班就是108人),都有双叫响(头儿)打响尺,指挥换肩、停止、前进、换班等动作。此人在行进当中还有一套“行话”以示众人。杠夫穿绿驾衣,黑红平毡帽上插一鸡翎,米黄套裤。
大杠前是一顶大红绣花伞,半副鸾驾(包括木制金瓜、钺斧、朝天凳等)。杠后又是半副鸾驾。最后是丧家内眷所乘的白轿、马车。
整个队伍行进较慢,有时大座还要“路落”,某一大座压住阵角,待前边执事走远,抬起大座在这段一两丈远的路上跑步前进,头儿口喊“落……”,跑起来讲究步子齐,亭子不歪不掂,很是壮观。
3.茶桌 在出殡经过的路线当中,由总管派人与商号联系,在其门口设茶桌,为队伍供应茶水。另有茶房给孝子、内眷等送茶水。
4.路祭 这是由亲友送的一个起脊穿堂路祭棚,行列停棚前,将遗像供桌上,并摆祭席一座。孝子在棚内跪陪行礼,众送殡者顺序拜礼。后回到队伍继续前进,再有“祭棚”同上。
5.留灵谢客 送殡客人可以在留灵谢客之际离去。全程中可停几次。

回灵以后

1.大回灵 殡到留灵谢客,几乎是全部过程已到尾声。
到了坟地,早巳打好穴,棺木卸下,下穴。埋葬后,还有回灵。铭旌、纸活、雪柳等随大杠下地后,其余执事都要回到丧家门前才能散去。神主、遗像由死者的小儿子或孙子请下来,托着安放在住宅内。
2.迈火 大门内放一火盆,由一“全人”拿着冰糖,凡回来的人进门必须迈过火盆,“全人”发给一块糖果。
3.安灵 丧家在棺木出堂后,在原住室备好白围桌以供神主、挂遗像、点烛上香,奏细乐,孝子们叩头行礼安灵。
4.圆坟 葬后3天上午,由孝子、孝女率领家中主要成员带香蜡纸锞到坟地圆坟,祭奠。请一位穿红衣的小姑娘绕坟走三圈,名曰“开财门”。回来后孝子们脱孝服,每人取一个红糖馅的热馒头,名曰“冷手抓热馒头”。

白事程序终结。

下面是转载一篇关于旧时北京满族出殡的文章:
汉执事分为:干三件;三半堂;五半堂;一堂;三堂;五堂;六种。实际上一堂是由两个半堂组成,与舞台上的龙套一样,只是以半堂为基数计算。每半堂有不同三色的幡伞各六把;金执事八对。
五半堂此种执事是规模最大的一种,有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增加花样。铭旌。招魂引路的旗帜,伴宿之日起就立于丧居门前了。立幡时必需按照男左女右,出殡时以16、24、32人抬着在殡前引导,在路中央行走,还要用两名穿孝的杠头打响尺指挥。大的铭旌总高32丈。引路王一对,打道鬼一个。1.8丈高。麒麟喷钱兽一个,从外地传入北京,京烧活称怯货。
五堂半执事:一半堂,幡伞各六把、红地绣花。清道、飞虎、飞龙、飞凤、飞熊、飞豹、飞鲤、飞鳖旗各一对。回避肃静虎头牌各一对。蛤蜊一对。二尺多长的黑白棍。粉棍一对。半个竹筒金簿罩漆。鸣锣各一对。
二半堂,幡伞各六把、蓝地绣花。三尖刀、马蹄刀、偃月刀、象鼻子刀各一对。
三半堂,幡伞各六把、白地绣花。金轮、金螺、金伞、金盖、金罐、金鱼、金长枪各一对。
四半堂,幡伞各六把、青地绣花。瓜、斧、镫、拳、掌、槊、督、钺各一对。
五半堂,幡伞各六把、紫地绣花。官鼓大乐一班,13人。座伞一把,1.2丈高,5寸火焰金顶,黄绸拉幌。围子与官罩花色图案一致。
清音一班,俗称清音锣鼓。2人抬鼓,1人打,4笛合奏,1小锣,还有单皮总指挥,其名称曰:“九福班”。
8人抬影亭一座。座伞一把,2人拉幌。魂轿一乘,绿呢青纱供牌位,8人抬。座伞一把,2人拉幌。香幡、灵人纸活若干。3教僧侣。雪柳12把。
孝属。长子打幡次子抱牌,余者哭丧棒。送殡执绋。除孝属外送殡者均穿漂孝。大杠上扣官罩,照此应48杠以上。后扈,也叫:“后拥”。金瓜执事刀枪若干,5人一组,用湖色绸子连起来,48杠用15人,64杠用25人,以此类推,32杠不用后扈。
送殡轿、车,夫人、儿媳、乘白轿,大儿媳怀抱宝瓶。姑奶奶乘青轿加,小姐乘蓝轿,孙子媳妇乘白轿插石榴花,外孙子媳妇乘蓝轿。帐房轿车上挂蓝白两色绸子,来宾车辆系普通轿车,纸钱车、奠礼车等数辆。
除了满族外蒙汉八旗的旗人都用满礼。蒙藏随满礼但略有不同。1、都噜幡。2、门纛一对。3、曲律八根,按本家旗色为别,红缨为汉军,黑缨为满、蒙。4、黄鹰、细狗、骆驼由四执事带着,秋帽、锦袍、大带、靴子,冬天戴羊皮帽子,反穿羊皮中褂。5、刽子手四名。(官职一品以上者才能用)6、清道、飞虎、飞龙、飞凤、飞熊、飞豹、飞鲤、飞鳖旗各一对。7、回避肃静虎头牌各一对。8、蛤蜊一对。二尺多长的黑白棍。9、粉棍一对。半个竹筒金簿罩漆。10、金执事四对,三尖刀、马蹄刀、偃月刀、象鼻子刀.11、金轮、金螺、金伞、金盖、金罐、金鱼、金长枪各一对。12、瓜、斧、镫、拳、掌、槊、督、钺各一对。13、座伞一把。14日照伞一把。不拉幌。16、座伞一把。17旨意亭。八人抬。18曲柄黄伞。19官鼓大乐十三人。对拉号、四鼓、苏锣、对唢呐、对云锣(九音锣)跟锣,对海笛。贝子以上者均不作乐。20、三教僧侣。21魂轿一乘,绿呢青纱供牌位,贝勒以上者可用黄色。22、座伞一把。23、童子督胜盘。用小孩扮成童子模样举盘,上放生前用过的博古。边行边助哭。24、丧主。青布帽头、白孝衣孝带束手。25大杠。应四十八以上。26、后扈。马队,猎装。金瓜执事刀枪若干,5人一组,用湖色绸子连起来,48杠用15人,64杠用25人,以此类推,32杠不用后扈。27、送殡轿、车,夫人、儿媳、乘白轿,姑奶奶乘青轿加,小姐乘蓝轿,孙子媳妇乘白轿插石榴花,外孙子媳妇乘蓝轿。帐房轿车上挂蓝白两色绸子,来宾车辆系普通轿车,纸钱车、奠礼车等数辆。

㈣ 五官争功台词 写清楚 谁说得 200分追加!!

甲 哎,我来跟大家说个事儿啊,我昨晚作了个梦,我这梦啊!特别奇怪,我梦见我这五官啊,从……
乙 哟!脑袋。
甲 哎。
乙 哈哈!哈哈!
甲 你好,你好!
乙 您还认识我吗?
甲 我可不敢认啦!请问您贵姓啊?
乙 我姓眼。
甲 姓……姓什么?
乙 姓眼。
甲 百家姓有你这姓吗?
乙 头一个就是啊。
甲 哪句呀?
乙 赵钱孙“眼”。
甲 没听说过!赵钱孙“眼”?赵钱孙李!
乙 啊,周吴郑“眼”!
甲 周吴郑王。
乙 冯陈楚“眼”。
甲 你别“杵”啦!你不怕“杵”瞎啦?
乙 不,我……
甲 你叫什么名字吧?
乙 我叫眼睛。
甲 眼睛?
乙 哎,对对!
甲 哎呀,您说这人有叫眼睛的吗?啊?
乙 那你这部分叫什么?
甲 别摸!
乙 不,我就问问。
甲 摸坏了,哪儿配这零件儿去呀?
乙 你这叫什么?
甲 我这是眼睛。
乙 我就是您的眼睛。
甲 您就是我的眼睛?
乙 对对对。
甲 我这眼睛长的跟带鱼似的?你上这儿干吗来啦?
乙 多日不见,怪想您的,我来看看您。
甲 哎哟!谢谢您,您找个地方坐下看。
乙 啊,坐下看。
甲 我接着说我这梦啊。
丙 哟嗬!您在这儿呢?
甲 怎么又来一位?
丙 您好!您还认识我吗?
甲 你也问我这句呀?不敢认啦。
丙 哎哟,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啦!
甲 请问您贵姓呀?
丙 我姓鼻。
甲 啊,姓……怎么这姓都这么别扭啊?姓鼻,百家姓有您这姓吗?
丙 有。
甲 哪句呀?
丙 赵钱孙“鼻”。
甲 去!没听说过!赵钱孙“眼”!咳!“孙眼”他说的!你叫什么名字吧?
丙 我呀,叫鼻子。
甲 鼻子。
丙 啊,我就是您这鼻子。
甲 坏啦!我这鼻子也下来啦!你上这儿干吗来啦?
丙 多日不见,怪想您的,我来呀,闻闻您。
甲 闻我!去去!甭闻啦!坐那儿,坐那儿。
丙 哎,哈哈。
甲 我这梦啊!
丁 哟嗬!
甲 怎么又来一位?你好,你好!
丁 您在这儿呢?您还认识我吗?
甲 怎么全问我这句呀?我不敢认啦!
丁 您真是房顶上开窗户——六亲不认啦!
甲 请问您是谁?
丁 我是您的耳朵呀!
甲 我耳朵也来了。
丁 下来啦!
甲 哎约,您上这儿干吗来啦?
丁 多日不见,怪想您的,我到这儿来听听您。
甲 听我?您坐这儿听!我这个梦啊,
戊 哟嗬!您在这儿呢?
甲 啊。
甲、戊 您还认识我吗?
戊 哎!这位怎么这么大劲儿啊?
甲 我认识您,您不是赵炎嘛。
戊 啊!不……我哪儿赵炎哪?
甲 你不是赵炎吗?
戊 再好好看看。
甲 怎么看……我看不出来了。
戊 您的眼睛怎么啦?
甲 我眼睛在那儿歇着呢!
戊 我呀,姓嘴。
甲 姓嘴?叫什么呀?
戊 叫嘴呀!
甲 你叫嘴嘴?
戊 没听说过!
甲 嘴嘴……
戊 不像话!我姓嘴、叫嘴,全名还是嘴,我就是您这张嘴。
甲 哦!你就是我这张嘴?
戊 不错。
甲 我这嘴可够富态的。
戊 嘴大吃八方嘛!
甲 您上这儿干吗来啦?
戊 这不多日不见,怪想您的,我来啃啃你呀。
甲 哎……你拿我当羊头肉啦?
戊 亲热亲热嘛!
甲 有这么亲热的吗?你们这五官全上这儿干吗来了!
戊 这不给您道喜来啦!
丙 给您哪,祝贺来啦!
丁 祝贺您,取得成绩呀!
乙 祝贺您获得了荣誉。
甲 我有什么荣誉?你们这么祝贺我呀?
丙 哎?这您还不明白吗?
甲 怎么回事儿?
丙 不久之前,您被评为笑星之首。
甲 啊,有这事儿。
合 哎!
丁 我可听说啦!
甲 听说什么?
丁 您还领了这么大一奖状。
甲 您瞧我这耳朵真够灵的。
乙 还发了那么多奖金。
甲 你看见啦?
乙 夜里三点半,您不还数一回。
甲 谁数啦?
戊 不,关键是您有了荣誉,我们想问问:您这荣誉呀,是怎么得来的。
合 哎。
甲 还是我这嘴会说话。荣誉怎么得来的?
合 啊。
甲 上级正确领导,同行的支持,观众们热情的帮助,加上我个人的一点努力。
乙 我呢?
丙 我呢?
丁 我呢?
戊 我呢?
甲 坏啦!就这点荣誉不够也们四个分的。碍着你们什么事啦!
合 嗯?
丙 忘恩负义。
丁 过河拆桥!
乙 念完经打和尚。
戊 吃饱了就骂厨子。
甲 哪儿这么多废话啊!
丙 我可告诉您,脑袋!你所以取得这么大的荣誉,跟我们五官这哥几个发挥功能可有很大的关系。
甲 五官各有各的作用啊。
丙 那您说说,谁的作用大?
丁 谁是五官之首?
乙 谁该立头功?
戊 这头份奖金归谁?
甲 你说这问题我怎么解答?这五官全长我脑袋上,这是有机整体呀!谁头功,谁二功?谁拿头份奖金?我分不清楚啦!
丙 胡说!
丁 放肆!
乙 无理!
戊 撑的!
丙 脑袋!我可告诉你,你所以当上头号笑星,那全仗着我这鼻子给你挺着呢。
甲 跟你这鼻子有什么关系?
丙 太有关系啦!
甲 你说说!
丙 你想啊,我这鼻子是你脑袋上唯一的一个呼吸器官哪,一天一呼一吸达万次以上,我有一天不干活儿,您就受不了。
甲 是啊!你这鼻子就管出气的,你凭什么不干活呀?
丙 白天咱就不说了,到晚上也一样啊。
甲 晚上怎么啦?
丙 你老人家躺在床上睡着了。
甲 休息呀!
丙 眼睛闭上啦!嘴也合上啦!耳朵也歇着啦!
甲 对。
丙 噢,就让我鼻子一个人值夜班啊?人家工厂都讲三班倒!你哪怕让我休息个十分八分的?
甲 你休息一会儿,我就休克了。能休息吗?
丙 再者说了,你从小长这么大,你哪时哪刻离开我鼻子啦?
甲 这倒是,打一生出来就有这玩艺儿,这玩艺儿还原装的。
丙 再者说,我这鼻子还是你脑袋上的嗅觉器官。
甲 怎么叫嗅觉器官?
丙 哎,有我这鼻子,你才能闻出来什么叫香,哪叫臭不是。
甲 得靠我这鼻子来闻味儿。
丙 哎。要没我这鼻子?
甲 啊?
丙 不客气地说:您——饿啦!
甲 怎么样?
丙 您就上厕所啦!
甲 回去!我上那儿干吗去?
丙 您闻不出味儿来呀?
甲 行行,行行,您这鼻子很重要就是啦!
丙 重要。那我得问问你:既然我这鼻子这么重要,那为什么在笑星领奖大会上,你发言的时候,对我这鼻子的功劳,你只字不提呀?
甲 那我怎么提呀?我上来就这么讲:同志们!评我为笑星,主要得归功我的鼻子。锦旗你不用给我,您就挂我这鼻子上……这玩意儿挂得上吗?
丙 反正我鼻子的待遇,您得重新考虑。
甲 鼻子很重要。
乙 胡说!
甲 哎,你怎么啦!
乙 怎么啦?他鼻子重要,我眼睛就不重要吗?
甲 我没那意思。
乙 我眼睛比鼻子重要。
甲 怎么呢?
乙 你的聪明,你的才智,全在我身上才能体现出来。
甲 哎,对啦!人们都这么说嘛,马季聪明?所以聪明,就聪明在那双水汪汪的……小眼睛上啦。
乙 你用我跟观众交流感情,用我表达喜怒哀乐。请问,没我眼睛,你能学文化、学知识吗?没我眼睛,你能表达喜怒哀乐吗?嗯?没我眼睛,你能看到这大千世界吗?嗯?没我
眼睛……嗯!
甲 什么毛病?
乙 就这样,我还得为你的婚事操心。
甲 这眼睛为我的婚事操心?怎么啦?
乙 怎么啦?你们俩第一次见面儿,不是我眉来眼去把她勾住的吗?脑袋!我还告诉你,你们从恋爱到结婚干的那点事儿,我可全看见了。
甲 你瞧我这缺德眼睛。
乙 你要不对我好点,我全都给你说出去。同志们,今天我先说第一回吧。
甲 别!你眼睛很重要,我离不开你。
乙 对啦,你每天下班是谁为您认路的?
甲 对对,真离不开这眼睛。
乙 就是啊!
丙 没关系,没关系!离开眼睛您照样能回家。
甲 不行,没有眼睛我拿什么认路啊?
丙 哎,用我这鼻子,闻着咱们就回去啦!
甲 我长个狗鼻子?像话吗?
乙 不行了,不是!你甭……您就对我好点儿,肯定我就报答您。
甲 怎么报答我?
乙 以后您再办坏事,我睁一眼,闭一眼吧。
甲 我办过坏事吗?
乙 我这眼睛很重要。
丁 胡说!
甲 你怎么啦?
丁 刚才说什么啦,我可全听见啦!
甲 是,你这贼耳朵什么听不见呢?
丁 说什么,眼睛重要,我这耳朵可有可无吗?
甲 我没那么说。
丁 我这耳朵是您脑袋上的信息机构。
甲 信息机构?
丁 靠我这耳朵,给你传递信息,没有我这耳朵?你能听出来什么是音乐?什么是唱歌?什么是唱戏?“汪!汪!汪!”这是什么?
甲 这个听出来啦!
丁 是什么?
甲 这是狗叫唤。
丁 对呀,要是没我这耳朵,你以为你三舅唱戏呢?
甲 去!你怎么说话呢?
丁 从小长到大,听报告、听讲课、听说话、听音乐、听什么离开过我这耳朵?
甲 嘿嘿!对对!耳朵挺重要。
丁 别说这个啦,就连你谈恋爱也没离过我这个耳朵。
甲 您怎么也提这事啊?我跟你耳朵有什么关系?
丁 哟!你们总是亲亲热热,互相吐露爱慕之情,靠什么呀?
甲 靠什么?就靠那嘴来表达。
丁 靠嘴说?……说什么呢?
甲 没听出来。
丁 就是呀!要有我这灵敏的耳朵,你就会听得一清二楚。
甲 说的什么意思?
丁 她说呀!你小心点儿,我爱人在后边儿呐!
甲 哎……像话吗?我第三者插足啊?
丁 反正我对你是俯首贴耳啊。
甲 嗯,耳朵对我不错。
丁 可是你呢?
甲 我?
丁 你对我们三六九等,你对他们什么样?
甲 对他们一视同仁呀!
丁 一视同仁?你喜欢眼睛,给他戴上变色镜,让他臭美去呀!
甲 那是臭美吗?戴眼镜保护点视力。
丁 你给鼻子、嘴戴上口罩。
甲 是啊,讲卫生啊。
丁 给你脖子围上围巾。
甲 是啊,爱护点儿嗓子。
丁 给你脑袋戴上帽子。
甲 戴帽子显得精神。
丁 你给我耳朵买过什么呀?
甲 哎,我还真没给这耳朵买过什么?
丁 不买没关系,可是你不该把口罩带、眼镜腿儿,全勒我耳朵上。
甲 你说,就这么点事儿他还抱委屈呢。
丁 抱委屈!有件事儿你还最对不起我。
甲 噢?什么事儿对不起你?
丁 我们耳朵本来是亲亲密密一对儿,你非得一边一个让我们长期分居啊!
甲 那……俩耳朵搁一边儿,那不成烧卖啦!
丁 你甭管,你说清楚,一定得说……
丙 别哭啦!没完没了,哭什么呀?
甲 他委屈,碍着你什么呀?
丙 他委屈我不管哪?你让大伙瞧瞧,这么会儿,他把我鼻子全都揪红啦!
甲 别揪啦!人家不乐意啦!
丁 你说我耳朵重要不重要?
甲 重要!我离不开你。
戊 胡说!
甲 怎么回事儿?
戊 我没说你,我说他呢!他说什么,我可都听见啦。
甲 听见啦。
戊 不像话!
甲 就是。
戊 他们这叫见荣誉就上。不明白道理,咱们是个整体。
甲 对。
戊 您这脑袋有了荣誉,大伙都有份儿。
甲 您瞧我这嘴说的多好!
戊 哪有为自己争功的?人家真正有功的从来不争功。
甲 有功人家不争功啦!
戊 你看我什么时候争过?
甲 你现在就争上啦?
戊 哈哈,我还用争吗?
甲 你这不争呢吗?
戊 我是什么呀?
甲 你是嘴呀!
戊 我这嘴对你来讲,最重要。
甲 有什么重要的?
戊 没有我这嘴,你说段相声我听听,说!
甲 我拿哪儿说呀?
戊 还是的!靠我这嘴吧?
甲 对对。
戊 你抽根儿烟,还得靠我这嘴。
甲 拿耳朵抽,嘬得进去吗?
戊 你喝点酒,还得靠我这嘴。
甲 对对。
戊 你吃点饭,也得靠我这嘴。
甲 全靠嘴!
戊 你说个瞎话,也得靠我这嘴。
甲 哎……我说过瞎话吗?
戊 反正我这嘴重要。
甲 嘴确实重要。
戊 笑星评比会上,评委说得清楚。
甲 怎么说的?
戊 说您口齿伶俐,那就是夸我这嘴。
甲 对对。
戊 说您吐字清楚,也是夸我这嘴呢。
甲 也是这嘴。
戊 说您嘴皮子利索,也是夸你这嘴呢。
甲 对。
戊 甭说这个,就是你和您爱人搞对象,也没离开我这嘴。
甲 你怎么也提这个事儿?
戊 多新鲜哪?你跟你爱人花言巧语,不得用我这嘴吗?
甲 对,对。
戊 你跟你爱人说点悄悄话,不得用我这嘴吗?
甲 对,是用嘴!
戊 你跟你爱人表示衷心,不得用我这嘴吗?
甲 对……用嘴!
戊 你跟你爱人亲热接吻……
甲 别……别说啦!嘴下留情吧。
戊 我这嘴怎么样?
甲 好,不错,我离不开您这嘴。
丙 我呀,不干啦!
丁 我呀,请探亲假!
乙 我呀,调离!
甲 怎么啦?又怎么啦?
丙 您说我这鼻子,辛辛苦苦的我落什么好啦?啊?你这脑袋偏心眼儿,你竟向着那嘴。
甲 我怎么向着他啦?
丙 嘿!弄点什么好吃的、好喝的,什么鸡鸭鱼肉、山珍海味、桔子汽水儿、奶油冰棍儿,你全塞那嘴里头啦!
甲 我塞你鼻子里头,你消化得了吗,你呀?
戊 行啦!鼻子。他再好吃的东西,我嘴没沾着边儿呢,味儿先让你闻跑啦!你还不知足哪?
丙 哎?我先闻味儿,干吗你那儿流哈喇子啊?
戊 废话!你要伤风,要感冒,这喘气儿,我还得替你顶着呢。
乙 别说啦!你们俩吃香的、闻辣的,我眼巴巴的看着没我什么事儿啊?
丁 对呀!我看还看不见呢?
甲 行啦!没你们俩什么事儿,这里头。
丙 这点好事儿,全落在嘴上啦!
戊 行啦!你们光瞧见我吃香、喝辣的啦!你们谁生个灾,闹个病,喝点苦水、吃个药片,不全塞我嘴里头啦?我说什么啦?
丁 对啦,这耳钉还扎我耳朵上呢!
戊 是啊!把你耳朵扎疼啦,我这嘴还得咧着呢。
乙 是啊,你一咧嘴,我还得挤眼泪哪。
丙 那我鼻子直犯酸,我招谁惹谁啦?
戊 凑合吧。
丙 我问你,你抽烟的时候,你干吗那烟打我鼻子里头走?
戊 废话!你过了烟瘾,我还没找你收烟钱呢?
丙 我收烟钱?
戊 啊。
丙 我还没要你养路费呢?
乙 得。
戊 行啦,眼睛,你不错啦!他们家二十吋彩电就给你买的,我们谁看得见哪?
丁 说得好!说的太棒啦!
戊 还有你耳朵,他们家那几千块钱买的音响,就是你的,我们准听得着啊?
甲 对,对。
丙 瞧瞧,他们全有好处不是。
戊 最可气的就是你鼻子,你不错啦!
丙 我怎么啦?
戊 你站最中间,我们全在边上围着你转,你还不知足,今儿伤风、明儿感冒、后儿闹个鼻窦炎什么的,也搭着他手懒点儿,流点清鼻涕全流到我嘴里啦,你拿我这儿当痰盂啊你!
丙 我再问问你!
戊 问什么?
丙 这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是不是嘴的责任?
甲 是你的毛病。
戊 那你这鼻子麻木不仁、不闻不问怎么说呢?
甲 对。
丁 口若悬河、信口雌黄,就是你这嘴。
戊 行啦!耳朵!你偏听偏信,耳边风,那就是你的毛病。
乙 云山雾罩、造谣生事,说的是谁呀!
戊 你这眼睛也可以啦!那社会上的红眼病就是你传染的。
甲 好!各位,就这么点荣誉,他们自己就打起来啦。
戊 脑袋,我对你有意见。
甲 对我有意见?
戊 嘿嘿。
甲 怎么啦?
戊 你凭什么把我这嘴放在最下边?
甲 是啊,当初它就那么设计来着。
戊 你得把我的位置往上调。
甲 怎么调法?
戊 我这嘴得长你脑瓜顶上去。
甲 这嘴长到这儿来?赶上下雨你不怕存水呀?
戊 我得最高啊!
丙 脑袋!我对您有意见。
甲 你有什么意见?
丙 我不能跟他们在一块儿,我得站最高峰。
甲 好!他也长到这地方来?
乙 脑袋!我高瞻远瞩,我请求上调。
甲 你也上来啦!
丁 脑袋!我耳朵也得必须长你脑瓜顶上。
甲 耳朵也长……我成兔爷啦!
合 就这样吧,好,上面见吧!
甲 别说啦!干吗呢你们?五官全长我脑袋上头,都得听我的!五官分工不一样,得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团结起来才能干出点事儿来呀?照你们这样,自己强调自己重要,不要
你们啦!走!走!众走。走!
甲 回来,回来!
众 怎么又回来啦?
甲 我琢磨过来啦。
众 啊。
甲 你们几位全走啦?
众 啊?
甲 我这脑袋成鸭蛋啦!
众 嗐!

㈤ 这是个笑话

60多年前,一个朋友给我讲了一个笑话,把我笑翻了,后来由于肚子太疼进了医院。医生给我做手术前,问我 为什么笑成这样,我就讲给他听。他听后狂笑不止,最后竟然笑死了。 我被送上了法庭。法官让我把那个笑话讲出来,由陪审团判定是否与过失杀人的事实要件符合,我要求签订免责合同。法官宣布休庭,一天后重新开庭,宣布接纳我的意见。于是,我当庭把那个笑话讲了出来,结果有人笑得敲桌子,有人笑得在地上打滚。后来,当天所有听到这个笑话的人都笑死了。 我瞬间成了名人,各路记者纷纷要求采访我,我知道这笑话讲出去可能构成公共侵害,于是对着镜头,我含糊地说了一番话,大意就是:“理由永远是谎言,信仰永远是自慰。节目播出后,引起巨大反响。可没想到,有一天,几个神秘便衣闯进我的卧室,把我连拖带拽拉到一个黑屋子里。过了好久,一束强光照到我脸上。我勉强睁开眼睛,惊呆了,坐在我面前的人是目前惟一与我一样家喻户晓的人——总统。 总统大致交待了抓我的目的,很简单:把这个笑话录下来,然后送到中东敌对国家的独裁者那儿,笑死他。我只好答应他的要求,同时提出此笑话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可针对平民。总统答应了。 两星期后,总统宣布已经掌握了那个笑话的关键技术,并且在沙漠地区试用成功。这在国际间引起轩然大波,很多国家惊慌失措,国际军事学家将此命名为“笑威慑”。就在此时,东方一个国家突然宣布也掌握了该笑话,原来给我讲笑话的那哥们投靠了该国。于是,我们之间形成了“笑威慑平衡”。 三年后,4月1日,我终日担心的终于发生了:中东一个恐怖组织盗取了那个笑话的原始技术。结果,文明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各国政府惶惶不可终日。联合国只好召开全球首脑大会,最后将4月1日设定为愚人节。 60多年过去了,我已经风烛残年。在离开世界之前,作为历史见证人,我想有必要把这个笑话讲给大家。那天,我朋友给我讲的这个笑话很简单,很短,就一句话: 我曾三过女厕而不入!!

㈥ 找一些歇后语

古董店里的老鼠--碰不得
耗子进老鼠夹--离死不远
和尚庙里的老鼠--听的经卷多
黑天捉老鼠--找不着窟窿
红眼老鼠出油盆--吃里扒外
花花猫主了个灰老鼠--歪种
黄鼠狼拜孤狸--一个更比一个坏
黄鼠狼吃鸡毛--填不饱肚子
黄鼠狼抽了筋--浑身打哆嚎
黄鼠狼单咬病鸭子--倒霉越加倒霉
黄鼠狼挡汽车--自不量力
黄鼠狼的腚--放不出好屁来(比喻说不出好话来)
黄鼠狼的腚--放不出什么好屁来
黄鼠狼的脊梁--软骨头
黄鼠狼的脾气--偷鸡摸蛋
黄鼠狼吊孝--装啥蒜
黄鼠狼蹲在鸡窝里--投机(偷鸡)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比喻表面上亲热和善,实际上居心险恶)
黄鼠狼和鸡结老表--不是好亲(比喻不怀好意)
黄鼠狼间难卦--凶多吉(鸡)少
黄鼠狼见了鸡--眼馋
黄鼠狼看鸡--不怀好意
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比喻信任坏人,给

㈦ 美国把痰盂当高级果篮,LV8200元卖草帽,外国人有多爱“中国风”

我觉得这不是他们爱中国风,而是对中国文化有什么误解。

也不知道是不是现在欧美的设计师没有了创作的灵感,所以开始大量在作品中添加中国元素。问题是你添加就添加吧,你倒是正常点儿啊,全是一些中国人都看不下去的东西,让人都怀疑他们到底是爱中国文化,还是在黑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那么多好的,品质高的他们不学,偏偏学一些特别俗气,俗气到我们中国人自己都不忍直视的东西。

大红大绿的花棉袄、稻草编织的草帽、春运农民工常用的编织袋、福字比斗还大,这些单品一出现就被中国消费者吐槽了个体无完肤,结果他们好像完全不接受教训,还是乐不此彼的继续往艳俗的道路上走。

外国人热爱的“中国风”和我们中国人自以为的中国风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他们流行的中国风往往是我们几十年前喜欢的东西,这样一来,国人有了一种时光倒退的感觉,实在是接受无能。

不管怎么样吧,这总算是一种进步,说明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关注了

㈧ 五官争功的台词

(注:马季演脑袋,冯巩演眼睛,王金宝演鼻子,刘伟演耳朵,赵炎演嘴)

马季:哎,我来跟大家说个事儿啊,我昨晚做了个梦,我这梦啊!特别奇怪,我梦见我这五官啊,从……

眼睛:哟!脑袋。

马季:哎。

眼睛:哈哈!哈哈!

马季:你好,你好!

眼睛:您还认识我吗?

马季:我可不敢认啦!请问您贵姓啊?

眼睛:我姓眼。

马季:姓……姓什么?

眼睛:姓眼。

马季:百家姓有您这姓吗?

眼睛:头一个就是啊。

马季:哪句呀?

眼睛:赵钱孙“眼”。

马季:没听说过!赵钱孙“眼”?赵钱孙李!

眼睛:啊,周吴郑“眼”!

马季:周吴郑王。

眼睛:冯陈褚“眼”。

马季:你别“杵”啦!你不怕“杵”瞎啦?

眼睛:不,我……

马季:你叫什么名字吧?

眼睛:我叫眼睛。

马季:眼睛?

眼睛:哎,对对!

马季:哎呀,您说这人有叫眼睛的吗?啊?

眼睛:那你这部分叫什么?

马季:别摸!

眼睛:不,我就问问。

马季:摸坏了,哪儿配这零件儿去呀?

眼睛:你这叫什么?

马季:我这是眼睛。

眼睛:我就是您的眼睛。

马季:您就是我的眼睛?

眼睛:对对对。

马季:我这眼睛长的跟带鱼似的?你上这儿干吗来啦?

眼睛:多日不见,怪想您的,我来看看您。

马季:哎哟!谢谢您,您找个地方坐下看。

眼睛:啊,坐下看。

马季:我接着说我这梦啊。

鼻子:哟嗬!您在这儿呢?

马季:怎么又来一位?您好!您好!

鼻子:您好!您还认识我吗?

马季:你也问我这句呀?不敢认啦。

鼻子:哎哟,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啦!

马季:请问您贵姓呀?

鼻子:我姓鼻。

马季:啊,姓……怎么这姓都这么别扭啊?姓鼻,百家姓有您这姓吗?

鼻子:有。

马季:哪句呀?

鼻子:赵钱孙“鼻”。

马季:去!没听说过!赵钱孙“眼”!咳!“眼睛”他说的!你叫什么名字吧?

鼻子:我呀,叫鼻子。

马季:鼻子。

鼻子:啊,我就是您这鼻子。

马季:坏啦!我这鼻子也下来啦!你上这儿干吗来啦?

鼻子:多日不见,怪想您的,我来呀,闻闻您。

马季:闻我!去去!甭闻啦!坐那儿,坐那儿。

鼻子:哎,哈哈。

马季:我这梦啊!

耳朵:哟嗬!

马季:怎么又来一位?你好,你好!

耳朵:您在这儿呢?您还认识我吗?

马季:怎么全问我这句呀?我不敢认啦!

耳朵:您真是房顶上开窗户——六亲不认啦!

马季:请问您是谁?

耳朵:我是你耳朵呀!

马季:我耳朵也来了。

耳朵:哎!哎!

马季:哎哟,您上这儿干吗来啦?

耳朵:多日不见,怪想您的,我到这儿来听听您。

马季:听我?您坐那儿听!坐那儿听!

耳朵:好,呵呵。

马季:我这个梦啊,

嘴:哟嗬!您在这儿呢?

马季:啊。

马季/ 嘴:您~还~认~识~我~吗?

嘴:嚯!这位怎么这么大劲儿啊?

马季:我认识你,你不是赵炎嘛。

嘴:啊!不……我哪儿赵炎哪?

马季:你不是赵炎吗?

嘴:再好好看看。

马季:怎么看……我看不出来了。

嘴:您的眼睛怎么啦?

马季:我眼睛在那儿歇着呢!

嘴:我呀,姓嘴。

马季:姓嘴?叫什么呀?

嘴:叫嘴呀!

马季:你叫嘴嘴?

嘴:没听说过!

马季:嘴嘴……

嘴:不像话!我姓嘴、叫嘴,全名还是嘴,我就是你这张嘴。

马季:哦!你就是我这张嘴?

嘴:不错。

马季:我这嘴长得够富态的。

嘴:嘴大吃八方嘛!

马季:您上这儿干吗来啦?

嘴:这不多日不见,怪想您的,我来啃啃你呀。

马季:哎……你拿我当猪头肉啦?

嘴:亲热亲热嘛!

马季:有这么亲热的吗?你们这五官全上这儿干吗来了!

嘴:这不给您道喜来啦!

鼻子:给您哪,祝贺来啦!

耳朵:祝贺您,取得成绩呀!

眼睛:祝贺您获得了荣誉。

马季:我有什么荣誉?你们这么祝贺我呀?

鼻子:哎?这您还不明白吗?

马季:怎么回事儿?

鼻子:不久之前,您被评为笑星之首。

马季:啊,有这事儿。

合:哎!

耳朵:我可听说啦!

马季:听说什么?

耳朵:您还领了这么大一奖状。

马季:您别说,我这耳朵还真够灵的。

眼睛:还拿了不少奖金。

马季:你看见啦?

眼睛:夜里三点半,您不还数了一回?

马季:谁数啦?

嘴:不,关键是您有了荣誉,我们想问问:您这荣誉呀,是怎么得来的?

合:哎。

马季:还是我这嘴会说话。

嘴:我是干什么的呀!

马季:荣誉怎么得来的?

合:啊。

马季:上级正确的领导,同行们的支持,观众们热情的帮助,加上我个人一点努力……

眼睛:我呢?

鼻子:我呢?

耳朵:我呢?

嘴:我呢?

马季:坏啦!就这点荣誉不够他们四个分的。

合:啊?

马季:碍着你们什么事啦!

合:哎?

鼻子:忘恩负义。

耳朵:过河拆桥!

眼睛:念完经打和尚。

嘴:吃饱了就骂厨子。

马季:哪那么多废话?

鼻子:我可告诉您,脑袋!你所以取得这么大的荣誉,跟我们五官这哥几个发挥功能可有很大的关系。

马季:五官各有各的作用啊。

鼻子:那您说说,谁的作用最大?

耳朵:谁是五官之首?

眼睛:谁该立头功?

嘴:这头份奖金……嘿嘿,归谁?

马季:你说这问题我怎么解答?这五官全长我脑袋上,这是有机的整体呀!还谁头功,谁二功?谁拿头份奖金?我分不清楚啦!

鼻子:胡说!

耳朵:放肆!

眼睛:无理!

嘴:撑的!

马季:怎么说话呢?

鼻子:我可告诉你,你所以当上头号笑星,那全仗着我这鼻子给你挺着呢。

马季:跟你这鼻子有什么关系?

鼻子:太有关系啦!

马季:你说说!

鼻子:你想啊,我这鼻子是你脑袋上唯一的一个呼吸器官哪。

马季:是啊。

鼻子:一天一呼一吸达万次以上,我有一天不干活儿,您就受不了。

马季:是啊!你这鼻子就管出气的,你凭什么不干活呀?

鼻子:白天咱就不说了,到晚上也一样啊。

马季:晚上怎么啦?

鼻子:您老人家躺在床上睡着了。

马季:休息呀!

鼻子:眼睛闭上啦!嘴也合上啦!耳朵也歇着啦!

马季:对。

鼻子:噢,就让我鼻子一个人值夜班啊?人家工厂都讲三班倒!你哪怕让我休息个十分八分的?

马季:你休息一会儿,我就休克了。能休息吗?

鼻子:再者说了,你从小长这么大,你哪时哪刻离开我鼻子啦?

马季:这倒是,打一生出来就有这玩艺儿,这玩艺儿还原装的。

鼻子:再者说,我这鼻子还是你脑袋上的嗅觉器官。

马季:怎么叫嗅觉器官?

鼻子:哎,有我这鼻子,你才能闻出来什么叫香,哪叫臭不是。

马季:得靠我这鼻子来闻味儿。

鼻子:哎。要没我这鼻子?

马季:啊?

鼻子:不客气说:

马季:怎样?

鼻子:您—饿了!

马季:啊。

鼻子:您就上厕所啦!

马季:回来吧!回来吧!我上那儿干吗去?

鼻子:您闻不出味儿来呀?

马季:行行,行行,您这鼻子很重要就是啦!

鼻子:重要。那我得问问你了:既然我这鼻子这么重要,那为什么在那笑星领奖大会上,你发言的时候,对我这鼻子的功劳,你只字不提呀?

马季:那我怎么提呀?我上来就这么讲:同志们!评我为笑星,主要得归功我鼻子。锦旗你不要给我,您就挂我这鼻子上……这挂得上吗?

鼻子:反正我鼻子的待遇,您得给我重新考虑。

马季:你鼻子很重要。我离不开你……

眼睛:胡说!

马季:哎,你怎么啦!

眼睛:怎么啦?他鼻子重要,我眼睛就不重要吗?

马季:我没那意思。

眼睛:我眼睛比鼻子重要。

马季:怎么呢?

眼睛:你的聪明,你的才智,全在我身上才能体现出来。

马季:哎,对啦!人们都这么说嘛,说这马季聪明,所以聪明就聪明在那双水汪汪的……小眼睛上。

眼睛:你用我跟观众交流感情,用我表达喜怒哀乐。请问,没我眼睛,你能学文化、学知识吗?嗯?没我眼睛,你能表达喜怒哀乐吗?嗯?没我眼睛,你能看到这大千世界吗?嗯?没我眼睛……嗯!

马季:什么毛病?

眼睛:就这样,我还得为你的婚事操心。

马季:哈!眼睛为我的婚事操心?怎么啦?

眼睛:怎么啦?你们俩第一次见面儿,不是我眉来眼去,把她勾住的吗?忘啦?脑袋!我还告诉你,你们俩从恋爱到结婚干的那点事儿我可全看见了。

马季:你瞧我这缺德眼睛。

眼睛:你要不对我好点,我全都给你说出去。同志们,今天我先说第一回吧。

马季:别说!你眼睛很重要,我离不开你。

眼睛:对啦,你每天下班是谁为您认路的?

马季:对对,真离不开这眼睛。

眼睛:就是啊!

鼻子:没关系,没关系!离开眼睛您照样能回家。

马季:不行,没有眼睛我拿什么认路啊?

鼻子:哎,用我这鼻子闻着咱们就回去啦!

马季:我长个狗鼻子?像话吗?

眼睛:不行了,不是!你甭……您就对我好点儿,您肯定我就报答您。

马季:怎么报答我?

眼睛:以后您再办坏事,我睁一眼,闭一眼……

马季:我办过坏事吗?你眼睛很重要。

眼睛:是是!

耳朵:胡说!

马季:你怎么啦又?

耳朵:你们刚才说什么啦,我可全听见啦!

马季:是,你这贼耳朵什么听不见呢?

耳朵:说什么,眼睛重要,我这耳朵可有可无吗?

马季:我没那么说啊。

耳朵:我这耳朵是您脑袋上重要的信息机构。

马季:信息机构?

耳朵:靠我这耳朵给你传递信息。

马季:对对对!

耳朵:没有我这耳朵?你知道什么是音乐?

马季:没耳朵我就听不出音乐了。

耳朵:什么是唱歌?

马季:听不出来。

耳朵:什么叫唱戏?

马季:不懂!

耳朵:“汪!汪!汪!”这是什么?

马季:这个听出来啦!这是狗叫唤啊。

耳朵:对呀,要是没我耳朵,你以为你三舅唱戏呢。

马季:去!你怎么说话呢?你呀!

耳朵:你从小长到大,听报告、听讲课、听说话、听音乐、听什么离开过我这耳朵?

马季:嘿嘿!对对!耳朵挺重要。

耳朵:还甭说这个啦,就连你谈恋爱也没离过我这个耳朵。

马季:您怎么也提这事啊?

耳朵:那当然!

马季:跟你耳朵有什么关系啊?

耳朵:你们俩热恋的时候,总是亲亲热热,互相吐露爱慕之情,靠什么呀?

马季:靠什么?就靠那嘴来表达。

耳朵:靠嘴说?……说什么呢?

马季:没听出来。

耳朵:就是呀!要有我这灵敏的耳朵,你就会听得一清二楚。

马季:哦,说的什么意思?

耳朵:她说呀!你小心点儿,我爱人在后边儿呐!

马季:哎……像话吗?我第三者插足啊?像话吗?

耳朵:反正我对你是俯首贴耳啊。

马季:耳朵对我不错。

耳朵:可是你呢?

马季:可是……嗯?

耳朵:你对我们三六九等!

马季:我啊?

耳朵:你对他们什么样?

马季:对他们一视同仁呀!

耳朵:一视同仁?你喜欢眼睛,给他戴上变色镜,让他臭美去!

马季:那是臭美吗?戴眼镜保护点视力。

耳朵:你给鼻子、嘴戴上口罩。

马季:是啊,讲卫生啊。

耳朵:给你脖子围上围巾。

马季:啊,爱护点儿嗓子。

耳朵:给你脑袋戴上帽子。

马季:戴帽子显得精神。

耳朵:你给我耳朵买过什么呀?

马季:耳?我还真没给这耳朵买过什么?

耳朵:不买没关系,可是你不该,把口罩跟眼镜腿儿,全勒我耳朵上。

马季:你说,就这么点事儿他还抱委屈呢。

耳朵:抱委屈!有件事儿你还最对不起我。

马季:什么事儿对不起你?

耳朵:我们耳朵本来是亲亲密密是一对儿,你非得一边一个让我们长期分居啊!

马季:那……俩耳朵搁一边儿,那不成烧卖啦!

耳朵:你甭管,你说清楚,你今天一定得给我说……

马季:行了行了……

鼻子:别哭啦!没完没了,哭什么呀?

马季:他委屈,他的碍着你什么呀?

鼻子:他委屈我不管哪?你让大伙瞧瞧,这么会儿把我鼻子全都揪红啦!

马季:别揪啦!人家不乐意啦!

耳朵:你说我耳朵重要不重要?

马季:耳朵重要!我离不开你这……。

耳朵:哎,……

嘴:胡说!

马季:怎么回事儿?

嘴:我没说你,我说他们!

马季:说他们呢?

嘴:他们刚才说什么,我也听见啦。

马季:您听见啦。

嘴:不像话!

马季:就是。

嘴:他们这叫见荣誉就上。他们不明白这道理,咱们是个整体。

马季:对。

嘴:您这脑袋有了荣誉,大伙都有份儿。

马季:您瞧我这嘴说的多好!

嘴:哪有为自己争功的?

马季:就是嘛!

嘴:人家真正有功的从来不争功。

马季:有功人就不争功啦!

嘴:你看我什么时候争过?

马季:你现在就争上啦?

嘴:我还用争吗?

马季:你这不争呢吗?

嘴:我是什么呀?

马季:你是嘴呀!

嘴:我这嘴对你来讲最重要。

马季:有什么重要的?

嘴:没有我这嘴,你说段相声我听听,说!

马季:我拿哪儿说呀?

嘴:还是的!靠我这嘴?

马季:对对。靠嘴!

嘴:你抽根儿烟,也得靠我这嘴。

马季:是啊,拿耳朵抽,嘬得进去吗?

嘴:你喝点酒,还得靠我这嘴。

马季:对对对。

嘴:你吃点饭,也得靠我这嘴。

马季:全靠嘴!

嘴:你说个瞎话,靠……

马季:我说过瞎话吗?你怎么了?

嘴:反正我这嘴重要。

马季:嘴确实重要。

嘴:笑星评比会上,评委说得清楚。

马季:怎么说的?

嘴:说您口齿伶俐,那就是夸我这嘴。

马季:对对对。

嘴:说您吐字清楚,也是夸我这嘴呢。

马季:也是这嘴。

嘴:说您嘴皮子利索,还是夸你这嘴呢。

马季:对对对。

嘴:甭说这个,就是你和您爱人搞对象,也没离开我这嘴。

马季:你怎么也提这个事儿?

嘴:多新鲜哪?你跟你爱人花言巧语,不得用我这嘴吗?

马季:对,对。

嘴:你跟你爱人说点悄悄话,不得用我这嘴吗?

马季:对,是用嘴!

嘴:你跟你爱人表示衷心,不得用我这嘴吗?

马季:用嘴!

嘴:你跟你爱人亲热接吻……

马季:哎哟……快别说啦!这种话怎么都说出去了?

嘴:我这嘴就是有什么说什么……

马季:行行行,你嘴下留情吧。

嘴:我这嘴怎么样?

马季:好,不错,我离不开您这嘴。

嘴:重要吧……

鼻子:我呀,不干啦!

耳朵:我呀,请探亲假!

眼睛:我呀,调离我!

马季:怎么啦?又怎么啦?你们三儿?

鼻子:您说我这鼻子辛辛苦苦的我落什么好啦?啊?你这脑袋偏心眼儿。

马季:我?

鼻子:你就向着那嘴。

马季:我怎么向着他啦?

鼻子:嘿!弄点好吃的、好喝的,什么鸡鸭鱼肉、山珍海味、桔子汽水儿、奶油冰棍儿,你全塞那嘴里头啦!啊?

众:走!走!走!走!

马季:回来,回来!

众:怎么又回来啦?

马季:我琢磨过来啦。

众:啊。

马季:你们几位全走啦?

众:啊?

马季:我这脑袋成鸭蛋啦!

众:哈哈!

(8)痰盂当帽子戴扩展阅读:

《五官争功》是1987年1月28日晚(腊月二十九)进行直播演出的1987年丁卯年度第五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简称央视春晚)上,由马季创作,并与刘伟、冯巩、赵炎、王金宝一起表演的五人群口相声。

该相声采用拟人化的表现形式,通过作者马季的一个梦作为事情起因,用四个演员分别扮作作者的嘴、眼、耳、鼻,并通过它们与作者的争论及它们四方的相互争辩来作为背景来构成包袱随即产生笑料,进而表达该作品的思想主题的,所以显得生动自然又妙趣横生,在新颖的比拟中给人以新的思考。从艺术构思、结构安排、包袱设计与文学品位来看,这是群口相声中的一篇佳作。

㈨ 痰盂被国外当中国传统果篮卖,我国还有什么好物备受外国人喜爱

要说到备受外国人喜爱的中国物件必定要数中国美食了莫属了,在国际上可谓是负有盛名。中国美食的烹饪方式五花八门,有煎、烤、涮、炸、爆等二十八种烹饪方法。好滋味的背后必然是食材和用料的讲究,据统计居民日常常用香料就高达66种之多。现如今更有无数中国连锁餐厅进军海外市场,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那些在国外备受欢迎的中国餐厅。

2018年中国餐饮三巨头之一的沙县小吃走出了国门,美国纽约、法国巴黎、日本东京等地都可以看到沙县小吃的身影。就算不是高峰期,店内的客人也是络绎不绝,毕竟小吃的上餐速度丝毫不慢于汉堡可乐,又在味道上略胜一筹。就连普普通通的蒸饺居然也可以成为店内的销量冠军,由此可见沙县小吃在国外受欢迎的程度。

介绍了这么多走出国门的连锁美食,相信大家也能看出外国友人的喜好了。果然美食是不分国界的,只要是真的好吃大家都会接受。希望也有更多的中国本土餐厅可以走出国门,让外国友人见识见识我们中华美食的魅力。

与痰盂当帽子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春天能穿棉马甲吗 浏览:522
冬线裙子搭配图片大全 浏览:796
衬衫牛仔的绝妙搭配 浏览:63
孕妇裤怎么变成普通裤子 浏览:914
碎花上衣搭配裙子图片 浏览:118
男士衬衫紧身还是宽松好 浏览:573
圆帽子里子怎么做 浏览:479
牛仔外套发黄能洗掉吗 浏览:455
品牌男士卫衣多少钱 浏览:406
黑色的线适合织什么围巾 浏览:722
日本有个叫什么熊的女装 浏览:951
女装饬饬是什么意思 浏览:140
脑袋大的男生穿什么裤子 浏览:710
男生紫色卫衣可以配卡其色裤子吗 浏览:718
矮个子如何搭配长风衣 浏览:632
穿旗袍下面要穿什么 浏览:847
白衬衫搭配什么颜色的裙子 浏览:988
蝙蝠衫衣搭配图 浏览:183
匡威羽绒服尺码偏大吗 浏览:719
皮带大象标志是什么牌子 浏览: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