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国哪一年殖民印度
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开始沦为英殖民地,经过英法七年战争之后,英国的地位并不巩固,它所控制的地方仍然很小,大片土地仍保留在大大小小的土邦王公手中。
1773年英国颁布《调整法》,把孟加拉,马德拉斯,加尔各答三块公司直辖地合为一体,以加尔各答总督为主管官,总督的任命由英国议会决定。1784年议会再颁布《印度法》,规定统治印度的最高权威是政府而不是东印度公司,从而把印度的治理置于政府管辖之下。这两项法律奠定了英国统治整个印度的基础。
在韦尔斯利侯爵任总督期间(1798-1805年),英国在印度迅速扩张。韦尔斯利在土邦王公中打一派拉一派,利用矛盾从中渔利。在3年时间里印度南方已落入英国之手。在北方,它得到莫卧尔王朝首都德里,在中部英国采取分化政策各个击破。到1805年他奉调离任时,大部分印度已在英国控制之下。
随后英国用武力取得对印度西北部的统治。1849年全境被英占领。1857年爆发反英大起义,次年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印度。1876年,维多利亚女王正式加冕为“印度女皇”,标志着英国对印度的全面统治。
② 英国殖民者怎样抢掠印度
1757年普拉西战役标志着英国征服印度的开始。普拉西是孟加拉地区一地名,这次战斗是东印度公司军队与孟加拉王公军队的较量,实际上也是英国殖民者与印度的第一次正式较量。这次战斗的起因是: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修筑了殖民城市——加尔各答,在该地区横征暴敛,除了收缴巨额贡赋外,还设立了100多个贸易站和10多个英国代理店,从事贸易和掠夺活动。这引起了孟加拉人民的反抗。1756年4月,孟加拉的王公西拉吉派兵占领了英国人的代理店,然后进军加尔各答并占领了该地。为了报复,东印度公司调集军队,于1757年6月23日在普拉西与孟加拉王公的军队交火。当时指挥英国军队的是罗伯特·克莱武。他利用收买手段,拉拢地方上的贵族与王公西拉吉争权夺利,分化瓦解了西拉吉的军队,仅以3000人的部队,打败了王公的5万之众。西拉吉战败后被处死,克莱武扶植了一个傀儡政权,自此,英国人实际上成了富饶的孟加拉的统治者,并为进一步侵略和控制印度全境作了准备。
③ 英国殖民印度的全过程。
1757年的普拉西之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征服印度的第 1次重要战役。R.克莱武利用孟加拉封建主集团的内讧,事先收买孟加拉王公西拉吉-乌德-道拉的军事长官米尔·加法尔。
1757年6月23日,孟加拉军队同公司军队在普拉西决战。由于米尔·加法尔率领的孟加拉主力军按兵不动,使得克莱武指挥的3000名军队在决战中得以打败孟加拉王公的18000名纪律松弛的军队。普拉西战役以后,英国侵占孟加拉,并以它为侵略其他地区的基地。
1763年,孟加拉王公米尔·卡西姆不甘心做英国傀儡,起来反抗殖民者。以后,奥德王公和莫卧儿皇帝沙·阿拉姆二世(1759~1806在位)的抗英联军,于1764年在布克萨尔同英军决战,抗英联军战败。英国殖民者侵占恒河下游辽阔富庶的土地。
18世纪下半期,英国对南印度的迈索尔发动 4次侵略战争。
1767年,英军侵入迈索尔,在昌加马和特里诺马利遇到海德尔·阿里的顽强抵抗。英军一度占领迈索尔的 1/3的领土。海德尔·阿里不仅收复失地,而且挺进到马德拉斯近郊,迫使侵略者求和。
1781年,侵略者在波多诺伏战役中击溃海德尔·阿里的大军。
1782年12月7日,海德尔·阿里病死在军营中。蒂普苏丹继承父业,继续抗英。
1790年,侵略者发动新的战争。蒂普苏丹在抵抗失败后同英国签订和约。
1799年,英军第4次大举入侵迈索尔。蒂普苏丹最后在塞林伽巴丹城下阵亡。英军官兵劫掠城市、洗劫国库。
战争结束后,英殖民者把迈索尔中部地区交给迈索尔前印度王公。其余地区被英国、马拉特、海得拉巴瓜分净尽。
(3)英国殖民印度是的帽子扩展阅读:
英国殖民开始于1868年,鼎盛时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都有英国的殖民地。
殖民地是指由宗主国统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利,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地区。广义的殖民地包括虽然拥有行政机关、军队等国家机器;
但经济、军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别国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和保护国,以及委任统治地、托管地,还有殖民主义国家在这些地区设置的“海外领地”、“附属地”、“海外省”等。
从殖民地的性质上来说,大致可分为拓殖型殖民地、资源掠夺型殖民地和商业殖民地三种主要类型,这三种殖民地都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而顺次出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大多数殖民地获得独立,旧的世界殖民体系也不复存在。
④ 英国殖民印度多少年
英国殖民印度的过程非常漫长,从17世纪开始,直到1910年,英国全面殖民印度。
1757~1849年英国政府通过东印度公司进行的一系列侵略印度的战争。印度最后沦为英国殖民地。
⑤ 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对印度的影响
西方殖民势力退出印度时,给新兴独立国家造成的重大遗留问题是——“蒙巴顿方案”。
1947年6月3日,英国政府制定的《印度独立方案》由印度总督蒙巴顿将军公布,此方案又称《蒙巴顿方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属殖民地印度的反英运动发展迅速。英国政府被迫改变其对印政策,准备转让政权并退出印度。1947年3月蒙巴顿担任印度总督,与印度各政党领导人、土邦王公等举行会谈。国大党要求建立在其领导下的统一的印度,穆斯林联盟则要求建立独立的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
1947年7月,英国议会通过《印度独立法》,同年8月14日和15日巴基斯坦、印度先后宣布独立,成为英联邦内两个自治领。英国在印度长达190年的直接殖民统治至此结束。英巴两国独立后,印度组成以尼赫鲁为总理的联邦政府,巴基斯坦组成以列雅格特·阿里汗为首的政府。两国根据独立法案成立制宪会议,各设一个由英王任命的总督,1947—1948年蒙巴顿仍任印度总督,真纳担任巴基斯坦总督。1950、1956年英巴先后宣布成立独立的共和国。印巴分治带来一系列恶果,造成两国的教派大屠杀和统一经济的分割,土邦归属问题尤其是克什米尔归属问题导致印巴战争的多次爆发,使英巴两国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克什米尔问题,是英国在南亚次大陆近200年的殖民主义统治后留下来的一个孽果。
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的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的统称,位于巴基斯坦西北部,印度东北部。500多万居民之中穆斯林占了77%以上,印度教徒近21%,其余则信奉佛教和锡克教。在英国殖民入侵以前,克什米尔与查谟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地区,其中克什米尔是原印度的第二大土邦。1846年,英国殖民主义者为了便于统治,以750万卢比的价钱把克什米尔卖给了身为印度教徒的查谟大君。此举在南亚次大陆播下了“激烈争吵的种子”,穆斯林与印度教徒之间从此纷争迭起,搅得克什米尔地区难得安宁。而英国殖民者则乘机以“仲裁者”的角色,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
百年之后,当二战的硝烟刚刚散去,亚非拉殖民地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民族解放运动。面对印度不断高涨的独立呼声,国力衰落的英帝国被迫作出让步,决定赋予印度“自治权”。然而,英国并没有打算彻底放弃对南亚次大陆的影响力,而是玩起了“分而治之”的把戏。1947年6月3日,就在即将撤离印度前夕,英国首相艾德礼和英印总督蒙巴顿同时在伦敦和德里发表了宣告印度独立的“蒙巴顿方案”。根据该方案,印度被分为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的巴基斯坦自治领和以印度教为主要宗教的印度自治领,而克什米尔等500多个王公土邦在“政权移交”后享有独立地位,也可以自愿加入印巴任何一方。
这个以宗教信仰划线的“分治方案”,不仅进一步加剧了穆斯林与印度教徒的冲突,而且给未来的印巴关系埋下了祸根。两个多月后,巴基斯坦与印度相继宣告独立,而双方对王公土邦的争夺也随即展开。独立之初的印度在实力上处于上风,并藉此将大多数土邦纳入自己的版图之中。但是,在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上,巴基斯坦却不愿忍气吞声,而是决心誓死一争。这不仅仅是因为克什米尔的大部分居民信奉伊斯兰教,而且还因为该地区对于巴基斯坦的安全至关重要。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克什米尔俯瞰着巴基斯坦,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近在咫尺,被称作“戴在巴基斯坦头上的一顶帽子”。巴基斯坦认为如果失去了克什米尔,其侧翼将完全陷于印度的包围之中,从而使巴在与印度的力量对比上处于更为不利的态势。正因为此,巴基斯坦前总统齐亚·哈克曾一语中的地说,克什米尔是巴基斯坦的“生命线”。
因此,在印巴分治时,大批伊斯兰教徒与印度教徒,从祖居的土地上被赶走,流离失所。几十年来,印巴打了三次战争,为了对付敌手,两国并命发展核武器。这都起源于“蒙巴顿方案”。
⑥ 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吗
现在不是,以前是。
1600年英国侵入莫卧儿帝国,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以后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6月,英国颁布《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 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领。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国,同时成为英联邦成员国。
⑦ 印度是不是英国的殖民地
近代是英国的殖民地,
现在早就独立了,
不是英国殖民地。
但是依旧是英联邦成员国
⑧ 印度原来是英国的殖民地吗
1849年3月,英国征服了印度旁遮普,标志着英国完全征服印度,印度全部土地都沦为英国殖民地。
1609年起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沿海建立起移民据点,1757年开始向内陆扩张领土,多数印度邦保持内部事务的自治,但是就必须服从东印度公司的绝对权威。1858年英国政府正式接管印度的统治,印度也逐渐成为英国在全球最重要的殖民地之一,被称作“王冠上的明珠”。1876年起英国君主也被授予“印度皇帝”或“印度女皇”的称号。
1947年印度在分裂为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后独立。
⑨ 印度被英国殖民者统治的历史
西方国家在印度的殖民活动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1600年英国在印度建立东印度公司,按着荷兰、法国也先后入侵印度。1757年6月爆发了印英普拉西战役,印度战败,逐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849年英国占领印度全境。19世纪中叶印度出现宗教和政治改革运动,民族主义政治团体日益增多,1885年12月28日印度国大党成立。1891年4月,英国殖民者制造阿姆利则惨案,致使圣雄甘地领导的国大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不合作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1946年2月,印度水兵在孟买和马德拉斯等地举行反英起义。英国为摆脱危机,派使团访印,并提出建立印度联邦、召开制宪会议、成立临时政府的计划。
1947年6月3日,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同意把英属印度按局民宗教信仰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巴基斯坦自指令包括现在的巴基斯坦国和孟加拉国)。同年8月14日和15日,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分别诞生。印度人民经过长期斗争,终于结束了英国在印度长达190年的殖民统治。1950年1月26日,印度宣布成立共和国。
http://www.yinluyou.com/lishi.html
⑩ 英国殖民印度所造成的影响有哪些
对印度正面:1欧洲的发达文化在那些地方传播很快,加快了印度资本主义社会的进程 。 2 印度全面沦落为英国殖民地之前,是分裂的,有很多的小王国,土藩。历史上只有4个全面 统 一印度的王朝,所以有些印度人自己也不得不认同,英国的殖民化,帮助了印度的统一。负面:1殖民地的发达是建立在对原住民文化的破坏之上的。此外这也和英国的殖民政策以及殖民地分工有关,那些发达的殖民地因为人口稀少多半作为移民和流放犯人的地点使用,而印度由于本身人口众多、文明程度较高,无法作为移民的对象,其辽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使其被作为掠夺资源和劳动力的对象。 2 英国一手造成的印巴分治带来一系列恶果,造成两国的教派大屠杀和统一经济的分割,土邦归属问题尤其是克什米尔归属问题导致印巴战争的多次爆发,使英巴两国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3 对英国正面:1印度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恒河流域土地肥沃,可以说印度即是英国重要的廉价原料产地,也是英国重要的产品倾销地,在经济上印度对于英国有着其它殖民地无法取代的作用。2对华鸦片贸易方面。印度一些地区的环境很适合种植鸦片,而且从印度的港口走水路贩运鸦片到中国也很方便,印度是英国在亚洲最主要的鸦片产地,英国商人贩卖到中国的鸦片几乎都是产自印度的,从鸦片贸易中,英国赚取了大量的中国银圆,而对华鸦片贸易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的一项重要手段。
3地理方面,当时的印度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其它现在与印度接壤的数个南亚小国,当时的英属印度在地理上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扼守着印度洋通往太平洋的交通要道,是英国侵略东南亚的前沿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