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帽子知识 > 和帽子有关的小发明

和帽子有关的小发明

发布时间:2022-01-30 18:30:27

⑴ 有趣的帽子故事导入

我这里有一顶神奇的帽子,只要戴上它,瞬间有了所有的超能力,什么都会,不会唱歌会唱歌了,不会跳舞的人会跳舞了

⑵ 宋代帽子为什么有两个长翅这帽子又是谁发明出来的呢

我们看古装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官员上朝的剧情,每个朝代官员所穿的衣服都是不同的,因为统治者的思想和喜好不同,所以讲究的习惯也就不同,但是在这么多朝代中,只有宋朝官员的帽子最特别,他们的帽子两边都有一根长翅延伸出来,这种帽子叫做长翅帽,其实在官员日常生活中是不会穿戴的。

据说这种帽子的由来还要追溯到赵匡胤时期,一般来说我们都认为朝廷上的氛围是十分严肃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皇帝也会有镇不住场的时候,毕竟这么多人在同一个地方,还都会有自己想要说的话,因此朝堂纪律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

但正因为赵匡胤轻视武官,后来的皇帝都不敢违背先帝的命令。才导致朝中不满声渐大,发生了后来的"靖康之耻",外族入侵,朝中却毫无招架之力,甚至连皇帝都被掳走,这便是赵匡胤只顾及拉拢文官的后果,或许唐朝藩镇之乱是一个极端,但赵匡胤的做法完全是走了另一个极端,不过真正能做到深谋远虑、顾全大局的皇帝,在历史上又有几个?

⑶ 七年级的简单实用的科技小制作小发明要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和原创性!

制作不倒翁
方法一
[材料]:乒乓球、胶皮球、白乳胶、碎布或碎彩纸,橡皮泥
[制作过程]
(1)将胶皮球的顶端开一个直径为3厘米的孔,从孔口向球底部装进相当于球体三分之一左右橡皮泥做不倒翁的身体。
(2)用白乳胶把乒乓球粘到胶皮球的小圆孔上,做不倒翁的头部。
(3)用布角或彩纸剪出不倒翁的五官和四肢分别帖在头和身体上。
方法二
[材料]米、碗、筷子、卫生纸、鸡蛋
[制作过程]
(1)用筷子在鸡蛋的顶端上戳一个洞,用筷子搅乱蛋清与蛋黄,让蛋黄和蛋清流进碗里去,用水冲洗、用卫生纸擦干。
(2)往鸡蛋刚戳破的小洞里倒进一些米,再倒点胶水,让米固定在鸡蛋里面的一端。
(3)用彩纸做了一顶圆圆的小帽子。
(4)把小帽子粘到鸡蛋顶端的洞口上。
(5)给不倒翁画上一张脸、眼睛、鼻子、嘴巴。
方法三
[材料]硬纸片、乒乓球、钢珠或玻璃球、彩笔、美工刀、乳胶
[制作过程]
(1)用纸片制作一个圆柱形圆桶。
(2)将乒乓球平分成两半,先将其中一半粘在圆筒的一端。
(3)将钢珠或玻璃球(钢珠或玻璃球可以在里面自由滚动)放在圆筒中,然后将另一半乒乓球粘到圆筒的另一端,把小熊猫的身体组装好。
(4)在圆筒的外面画上自己喜欢的动物头像。
一个会翻跟头的小动物就做成了,将它竖直放到一个页面上,轻轻一推,它就会翻着跟头往前走。

做小鼓嘛~
制作方法:(1)取一只空的瓶子(如:冰红茶),剪掉两头留下中间一段.(要1、2分米的样子吧,反正要中间部分)

(2)取玩具的气球(就是那个吹的,要大一点,好看一点的颜色吧),剪掉吹的那个口子,留下大的一部分。蒙在剪好的瓶子的两头绷紧,(要注意别弄坏了,也可以多买一个,以防万一)并用细绳扎牢.用一个短点的筷子,(可以用皱纹纸包一圈,做装饰)轻轻敲击气球的膜,就会振动发声,小鼓做好。
(3)取一个小漏斗(可以用硬纸片做),罩在小鼓一头的气球的膜上,这时用手轻轻扣击另一头的皮膜,使漏斗口对准点燃的蜡烛就会发现蜡烛的火焰倾斜抖动,甚至熄灭。

带刷子的干净橡皮擦 写错了字,要用橡皮擦。擦完后,纸上总会留下不少碎屑。不管是用手拍还是用嘴吹,都不卫生而又麻烦。做一块干净橡皮擦就不会这样麻烦了。 材料:大橡皮、废毛笔。 工具:剪刀、胶水。 制作方法: 1.在橡皮的一头挖一个浅浅的小圆孔 2.把废毛笔的笔头拆下来,洗净晾干。 3.把毛笔头的尖端剪去,使它变成一把小刷子 4.把毛笔头嵌进橡皮的小圆孔里,用胶水粘牢 好,干净橡皮擦做成了。每当擦完橡皮后,你就可用刷子轻轻地把纸上的碎屑“扫”拢,再倒进废纸篓里。

自制潜水艇,一个饮料瓶,盖子个和瓶身各扎个孔,用针筒通过一段管子连在盖子的孔上,将瓶子里放进适量的水,在把瓶子放水槽里,抽拉针筒,筒里要有气,不然起不来的,瓶子就会上下浮动的

⑷ 和帽子有关的成语

网络成语词典,直接查询“冠”即可
示例:
美如冠玉——原比喻只是外表好看。后形容男子长相漂亮。
面如冠玉——比喻男子徒有其表。也用来形容男子的美貌。
沐猴而冠——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
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被发缨冠——来不及将头发束好,来不及将帽带系上。形容急于去救助别人。
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衣冠楚楚——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衣冠禽兽——穿戴着衣帽的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象禽兽一样卑劣的人。
勇冠三军——冠:位居第一;三军:军队的统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优孟衣冠——优孟:春秋时楚国著名的的演杂戏的人,擅长滑稽讽谏。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场演戏。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白面儒冠——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超今冠古——冠:超出众人。超越古今。

⑸ 帽子是怎么由来的

帽子的发明来自于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对权力和地位的重要认识。奴隶社会时期,帽子一开始只是在官僚统治阶层普遍使用,它的装饰和标识作用,象征着统治权力和尊贵地位。这时的帽子应该叫“冠”和“冕”,只有帝王和文武大臣可以佩戴,不同样式的帽子标示其地位和权力的大小。清朝末年,西洋文化的传入,西洋的帽子文化传入才使“帽子”在社会上普遍流行起来。在现代社会“帽子”可以说在向历史的“反方向”发展,它不再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成为一种装饰品和防热御寒的工具。

⑹ 能帮我想一个小发明吗比如保温杯双层不烫手、再比如帽子上有灯就可以看见前面、谢谢 最好多多!等待佳音

有发明思想的人都会申请专利的,楼主醒醒吧,别做梦了,天下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

⑺ 帽子是怎样起源和发展的

据《后汉书•舆服志》载:“上古衣毛而冒 皮”,《释名》云:“冒,帽也。”《尚书大传》载: “成王问周公曰:‘舜之冠何如焉?’周公曰: ‘古之人有冒皮而勾领者。’”帽即“头衣”、 “首服”。在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出 土的有陶笄、骨笄、骨簪等,说明这个时期已 有束发甚至戴冠的冠帽了。冠帽的产生源于防暑御寒的需要,人们 把一大片树叶盖在头顶遮日或防雨,把一块 皮毛包在头上防冻,就是最初的“帽子”。成 语“衣冠楚楚”、“冠冕堂皇”中的“冠”、“冕” 指的就是帽子。但是古时的冠帽不同于现在 的帽子,它只有狭窄的冠梁遮住头顶的一部 分,不像现在的帽子盖住头的全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阶级和 等级的差别,这种差别随之在冠帽上明显地 反映出来。于是,冠帽之间有了贵贱等级之 分,贫贱无身份的人不准戴冠帽。周代后期封建制度初兴时,冠帽上的等 级区分走向系统化,冕服制中已有六冕,弁 服中已分三弁。《礼记》、《周记》、《仪礼》等书 中,关于冠帽制度的记叙更多由简到繁,不 同等级在不同场合要戴不同的冠帽。如帝王专用的“冕”,它前低后高,表示 恭敬,前面用丝线遮面,目的是目不斜视, 两旁用丝线挡住耳朵,表示不听谗言,成语 “视而不见”和“充耳不闻”便由此而来。皇 子继承皇位,才能加“冕”。而平民百姓只能 戴头巾。据记载,用来当帽子用的头巾本来 是平民百姓劳动时擦汗用的,后来才被当 做帽子褒在头上。冠帽除了反映阶级和等级的差别外,还 同世俗礼仪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在古代,贵 族子弟20岁时要举行隆重的冠礼,表示已 成年,因此后世用冠作为达官贵人的代称。 又如,在汉朝,冠有十几种之多,分别供不同 身份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下使用。再如,现代 人们用脱帽礼表示礼貌,但在我国古代,脱 帽是无礼的行为。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 说,张旭酒醉后当着王公的面,竟脱帽露顶, 这在当时是有失体统的不雅行为。我国各民族的帽子更是五彩缤纷、种类 繁多,极具民族特色。很多独具特色的帽子 已成为识别民族的重要标志。如维吾尔族的 小花帽、蒙古族的狐皮帽、土家族的织锦毡 帽、裕固族的喇叭形红缨帽、阿昌族的扁筒 式包头、瑶族的雉尾包头等等。另外,辽金人 多戴皮帽,元人多戴盔式礼帽。而现在的帽子,其划分阶级和等级的功 能已经弱化,也不与世俗礼仪有着太大的联 系,其主要的作用是防寒保暖和装饰打扮。

⑻ 帽子是谁发明的

在中国据说是华夏始祖黄帝首先发明了帽子。奴隶社会时期帽子一开始只是在官僚统治阶层普遍使用,不是为了防热御热,而是它的装饰和标识作用。象征着统治权力和尊贵地位。这是的帽子应该叫“冠”和“冕”,只有帝王和文武大臣可以戴帽子,标示其地位和权力的大小,形成一种科层官僚秩序,就是所谓的中国古代冠冕制度,《释名》曰“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可见只有士以上的人才可以带帽子,其他平民百姓都没有戴帽子的权利。最初的时候皇帝戴的叫“冕”,士大夫戴的叫“冠”,后来互用,皇帝戴的一律叫“通天冠”当然还有其他细化的规定。春秋战国时期,像孔子,孟子这样的大学者也不能戴帽子,而是用“帕头”裹头,而且教育学生要树立“轩冕之志”,轩是车子,冕是帽子,就是当官走仕途,可见当时坐车子和戴帽子是官员仅有的的特权。一般平民老百姓只可以用“巾”把头发束起来,穷人可以说是披头散发或者用麻绳把头发束起来。 帽子作为统治阶级内部地位和权力的标示和象征,虽经历朝历代的转变,可以一直没有改变过,样式起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标识更加细化,更加精确,直到清朝结束,民国建立才被取消。 随着社会的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冠冕开始流行于民间的儒人雅士。晋人陆机《幽人赋》中有“弹云冕以辞世,披霄褐以延伫”。这时北方的胡人带来一种真正的“帽子”,“皮帽”,但是因为普遍“汉化”并没有流行起来。隋唐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风气逐渐开放,特别是盛唐时期的开放风气,帽子特殊象征逐渐淡化,但是仍作为一种地位的象征逐渐下流向于民间:一般的读书人和有钱商人及其子弟可以戴帽子,但是仍有区别,有规定的样式,有典型的书生帽和商人帽,在五代和宋时期比较流行。一般老百姓还是用布把头发束起来包裹起来,叫“方巾”。元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帽子开始逐渐流行中原,有皮帽,毡帽,元朝皇帝戴的帽子也有也是珍贵的皮毛做的上面镶有珍珠。明朝的建立,又恢复了汉人的“冠冕”制度。清朝入主中原以后,帽子可以真正流行起来,上至皇帝,下至贫民都可以带帽子。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西洋文化的传入,西洋的帽子文化传入才使“帽子”在社会上普遍流行起来,上至官僚商人,下至车夫乞丐,在影视剧中可以看到出席宴会头戴高贵礼帽的绅士以及头戴毡帽拉黄包车的车夫,甚至用帽子放钱的乞丐。帽子普及了,它的实用价值开始起作用。 在古代女人可以说不戴帽子的,女子十五岁便束发戴笄,用“巾帼”在后面挽头发或者把头发包扎定型。当然除了一些少数民族的节日庆典时戴帽子,但那只是一种装饰品。古代戴帽子的女人有两种一时皇后贵妃和公主之类的贵族妇女,有戴“凤冠”“花冠”之类的特权。还有一些有官位的侍女也戴帽子,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唐朝时曾在上层贵族妇女中流行过从胡人那儿传过来经过改进的帽子叫“帷帽”,四周有纱缦围绕,用来防沙,“遮脸”,防止陌生男人偷看自己的“女人”,相当于今天的伊斯兰地区妇女的黑纱。中国女人普遍带帽子的传统是从清末开始的,是学习西洋女性的,各种凉帽,挡风帽,起初也可以说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后来体现的便是彻底的装饰品和实用价值。 从帽子的起源和演变,完全体现的是男权社会权力和地位,以及这种历史发展和逐渐瓦解的历史。 关于帽子的文化,我们可以分为两大派,一是官僚文化可,以用“乌纱帽”概括。唐人杜佑《通典》云“隋文帝开皇初,尝着乌纱帽…”,乌纱帽后来就成为中国官僚文化的象征。另外是民间文化,可以用“绿帽子”概括。 “乌纱帽”文化有:轩冕之志,树立当官的理想;冠冕堂皇,庄严正大,很有气派;弹冠相庆,相互祝贺高升;衣冠楚楚,很有气质和风度;衣冠禽兽,貌似高尚的虚伪小人;怒发冲冠,发怒到极点;张冠李戴,颠倒了地位。沐猴而冠,比喻小人的无知无礼的丑态。这些成语可以说很很好地体现了“帽子”的权力,地位,正统,美好的象征意义,跟统治阶级,跟男人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是帽子中的官僚文化,男权文化。 “绿帽子”的民间文化,只有跟女人联系在一起,是作为女人对男人的“不忠”,对男人地位的挑战的反面教材来出现的,也是对女人的警告,不要给丈夫戴“绿帽子”。 从帽子的历史演变来看,中国最初的冠冕不能算作是“帽子”,帽子是从胡人那儿传入中原以后,经过改进才流行起来的。现代帽子则是从西洋直接传入的。 在现代社会“帽子”可以说在向历史的“反方向”发展,不再是地位和权力和象征,成为一种装饰品和防热御寒的工具,戴一种新潮的帽子成为时尚女性的一种追求美的体现,男人反而很少戴帽子,最多是休闲帽子。 不可否认的是帽子在一些特殊行业和狭小领域仍旧是一种象征和标识别,甚至是权力的象征,比如军帽和警帽和医生护士戴的白帽子,学位帽,宗教人士带的帽子等。安全头盔则是专业护头用的

⑼ 帽子的由来或者历史

一、帽子
据史书《玉篇》记载: “巾,佩巾也。本以拭物,后人着之于头。”由此可见,巾原是劳动时围在颈部擦汗用的布。由于自然界中风沙、酷热,寒流对人类的袭击,人们将巾从颈部逐渐裹到了头上。在保暖、防暑,挡风,避雨,护头等实用功能的基础上,逐渐演变成为帽子的形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帽子逐渐具有装饰人体的美观功能。在历代服饰的演变中,衣冠配套构成了中国传统衣着风尚的一大特点。
二、历史:堂皇的冠、冕
在形容衣着端庄体面的成语中,如“冠冕堂皇”和矗衣冠楚楚”等都强调了“冠”在服饰中的首要地位和重要作用。
所谓的“冠冕”是指我国古代帝王,官吏们戴的礼帽。古代的冠并不象今天的帽子,将头顶全郎盖住,它只有狭窄的冠梁,遮住头顶的一部分,两旁用丝线系在领下,并打结固定住。古代的男子,从二十岁起就开始戴冠,戴冠时,要首先举行矗冠礼”,以表示成年的开始。
“冕”的出现要早于“冠”。 “冕”的顶部,有一块长形冕板,前低后高,称作“冕”,表示恭敬。冕的前沿,一般用彩线穿成若干串珠玉,名叫“冕旒”。串珠垂面,使目不斜视。冕旒的数量以及所用的材料,是区别贵贱尊卑的标志。冕冠的两旁,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等物,以便于发髻相系。另在两耳之处,各垂一颗珠宝遮耳,称为“充耳”。表示不听信谗言。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们参加重大祭祀典礼时所用的冠帽。除此之外,在皇子继位时,也要进行加冕(见图l—1)。
现在人们的衣着习惯,以脱帽表示礼貌。而在我国古代,脱帽则是无礼冒犯的举动。 “脱帽露顶王公前”,这在当时是很失体统的。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服饰配套。在历代的礼制中就讲究一个人的衣帽要整齐,要“衣冠楚楚”,也就是说,一个人身上穿的和头上戴的都要搭配合体,特别是对头上戴的“冠”非常重视,把“冠”放在服饰中的首位,认为“冠”可以显示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在千姿百态的服饰中,如果忽视帽子的配套,那么,即使址精关绝伦的服装,也会黯然失色。因此,在服饰结构上,衣冠一体,不可分割,已构成我国传统的服饰风尚。

⑽ 10种以上的小发明

多用拔火筒

我家煤球炉要用拔火筒拔火,每次用完,火筒很热.我想,应该利用这
些热,替人们做事.因此,我在拔火筒外,焊了一个水壶.这样,火也拔起
来了,壶里的水也烧热了,又省煤,又有热水用.

车永
烧不烫的锅耳

用普通铝锅烧饭,当炉火很旺的时候,火苗会把锅耳烧得很烫,甚至把
锅耳烧坏.
为了使火苗烧不着锅耳,我在锅耳下边缠上一圈铁丝,再把一块铁片剪
两个缺口,插在锅耳下方的铝片上.铁片里端卡在锅沿下边,铁片中部有铁
丝支着,就掉不下来了.
这块铁片可以挡住火苗,使火苗烧不着锅耳,端锅再也不烫手了.

姚永仙
锅盖挂钩

从锅里盛饭时,往往要把锅盖放在桌子上,这样容易烫坏桌面,或把蒸
馏水流到桌子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设计了一种锅盖挂钩.像图示那样,
先找一块圆木塞,粗细要和锅盖钮的内径差不多.再用铅丝弯一个钩,钩的
直端插到圆木塞里,把木塞塞入锅盖钮里.掀开锅盖,就可以把它挂在锅沿
上,又方便,又卫生.

王振平
不掉盖的水壶

一般的水壶,冲开水时,壶盖往往容易掉出来,烫人.用手抵住壶盖,
也不安全.
我在水壶口两端边缘上,将铝片剪开,折成两个弯卡.然后在壶盖上锉
两个缺口.当灌满冷水后,把盖上缺口对准弯卡盖下,旋转一个角度,盖就
卡住不会掉了.这样灌开水时就放心了.

涂大船
防掉盖子的水壶

我很愿意帮妈妈做家务事,但却害怕灌开水.因为我家的铝壶盖子很松,
开水快倒光的时候,盖子常常会自己翻下来.滚热的蒸汽正好冲到手上,烫
得我好疼.
后来,学校号召我们搞小发明.我想:能不能想个办法,使壶盖在灌开
水时不掉下来呢 经过反复琢磨和实验,终于想出了这个既简单又有效的办
法.在一根3—4寸长的铝片或铁片的一端卷一个筒,穿一根铁丝,先弯一个
铁丝方框,再把方框紧紧绑在壶梁上.灌水时,壶梁倾斜,铝条自动下垂,
正好把壶盖压住,壶盖就翻不下来了.

田 波
防烫的小垫圈

刚做好的菜很烫,直接放在桌上,容易把桌子或塑料桌布烫坏.我制作
了一个小圆环,把碗碟放在圈上,就不会烫坏了.
找一块比较硬实的纸板,剪成宽3厘米的长条,弯成一个圆圈,用订书
钉把两端钉在一起.最好比菜碗或碟子的底圈稍大一点.然后,我在圆圈上
开一些小孔.
滚烫的菜碗放在小圈上,热空气从小孔里散出来,不会烫坏桌子和桌布.
你担心纸圈经不住碗的重量吗 我曾做过试验,把小圆圈放在椅子上,
一个人坐上去也压不坏呢.

刘 革
方便箅

现在农家做饭也用上了铝箅[bì] 子.算下煮面条或米粥,算上蒸菜很方
便.但它也有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往锅里下米和面时,须端出箅子;一家
人若不一起吃饭,为了让晚吃饭的人能吃上热饭,就要把饭菜都温在锅里,
盛饭时,把箅子端上端下,挺麻烦.
我设计了一个方便箅.在原来的箅子上靠近边缘处挖一个能客下勺子的
孔,在孔上面安一个小铝箅,小箅上拴一圆坏,便于掀开,它的边缘要能灵
活地固定在大箅上.这样,要盛面条或粥,只要打开小箅就可以了.
方便的淘米器

你帮过妈妈淘米煮饭吗 淘米简单,倒水就麻烦了.一不小心,米就会
流失,不但浪费,妈妈还会皱眉头说:"唉!真是越帮越忙!"
怎么办,动个脑筋吧!用粗铁丝围成饭锅大小的圆圈圈,上面加半圈铁
丝网(网眼应比米粒小).你看!这一来就不怕米流失了.要注意,粗铁丝
的缺口不要绑住,使用的时候才能伸缩自如!
给油瓶戴"围巾"

妈妈炒菜,每次倒油以后,总有些油顺着瓶颈往下流.油瓶放到哪里,
就在哪里留下一圈油迹.油容易沾灰,所以油瓶表面沾满了灰尘,很不卫生.
我想出了一个办法:拿一块布条缠在橡皮筋上,做成一个圆环,套在瓶
颈上.这样,油流到外面,马上被布条吸收了,不会再流下去.从此油瓶外
面和放油瓶的地方总是干干净净的.隔一段时间,要把布条换下来洗一下.
这种办法还可以用到酱油瓶或其他瓶子上.

王晓辉
自动瓶盖

妈妈烧菜的时候,倒油倒酱油总要两只手操作.一只手拿瓶子,另一只
手取下瓶盖,很不方便.
我设计的自动瓶盖(如图),用一条铁片,一截铅丝和一个螺母就可以
制成.倾倒油瓶,重力使螺母下垂,自动揪开瓶盖;油瓶直立,重力使螺母
复位,瓶盖又自动盖好.这样,可以腾出一只手来拿勺子,再也不手忙脚乱
了.
只要把铅丝支架松一松,把自动瓶盖拆下来,然后换上一个瓶塞,就可
以到商店买油了.
方便饭菜挂罩

夏天存放饭菜很不方便.放在竹篮里吧,孔大,苍蝇能爬进去,篮底面
积又有限,放不下多少.
我设计的饭菜挂罩很简单:用铅丝弯五个圆盘,用四根结实的线绳连结
起来.上面装挂钩,外围用网眼窗纱罩住,搭接处可用尼龙搭扣封住.
用时,把挂罩挂起来,把碗放在各层圆盘上.苍蝇蟑螂都进不去.不用
时,可以折叠存放,不占地方.

王宏
烤馍器

妈妈正忙着做饭,弟弟非要急着吃烤馒头,一个火怎么能同时派两个用
场呢 做一只简易烤馍器,就帮大忙了.
找一个漏了底的小铁盆,把底剪掉.在盆壁上剪出几个长9厘米,宽7
厘米的长方形,把长方形铁片向里掰一掰(见上图),就成了烤馍盒.做饭
的时候,把盆倒扣在火上,把馒头切成片放在烤馍盒中.这样,上面炒菜,
下面的馒头片也烤好了.

崔 芳
自动防溢装置

煮饭的时候,如果没人在锅旁边,水开时饭锅很容易溢出来,这一直是
件很恼人的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设计了一种自动防溢装置.构造如图所示:在锅
盖钮处固定一块圆铁片,在两个锅提把间搭一条木横梁,在正对锅盖钮处装
一块磁铁(可以用扬声器的磁铁),仔细调整磁铁与圆铁片的距离,使得锅
盖稍一掀开,就能被磁铁吸上去.在横梁上,还可以用旧闹钟改作一个报警
铃.先把闹铃发条上满,当锅盖被吸开时,能撞开闹铃钮自动报警.
有了这套装置,煮饭时就可以放心了.开锅的时候,只要锅里的泡沫稍
稍把祸盖顶起一点,磁铁会立即把锅盖吸开,这样就防止了溢锅.同时闹铃
报警,呼叫主人.

卢毅
简便机械手

鸡蛋刚在开水里煮好,用手去拿会烫手.
告诉你一个最简单的方法,你来试试看,包你满意.
准备一个洗衣夹和两把调羹,如图绑好.瞧!拿热鸡蛋多方便!怎么样
这个方法不错吧!
水开报警

妈妈让我烧水.我一边烧水,一边学习,好几次丢下书本看水开了没开.
怎么办呢
我把水壶盖顶上的顶钮旋下来,按壶顶口大小削一块小木塞.找一只金
属哨子,照着哨嘴的大小,在小木塞上开条槽.把哨嘴插入槽里.
烧水时,把带有哨子的木塞塞在壶顶口.水一开,哨子便"嘟嘟嘟"地
叫起来.这样可以等听到哨子响以后再去灌开水,多方便啊!

刘中
余温热水

为了充分利用两用炉的热量,我用铁皮焊制了一只弧形水箱,用铁丝将
它紧紧地固定在两用炉的炉壁上.水箱的顶部开一个洞,装上漏斗灌水,水
箱的下部装上一个水龙头放水.这样既不影响做饭取暖,而且随时有热水可
用.

石静
油满自动停灌

我家煤油炉上用的煤油指示计断了,妈妈加油的时候,因为看不清加满
了没有,油常常溢出来.
我想了一个办法,在煤油瓶的瓶塞上装了一长一短两根空心塑料管.长
的那根一直插到接近瓶底,露在外边的那头和短的一般齐.灌油的时候,将
两根塑料管同时插到煤油炉的注油孔里.这时候,短的那根塑料管往煤油炉
里灌油,煤油炉里的空气顺着长的那根塑料管跑到煤油瓶里.当煤油炉里的
油灌到油面和长塑料管的管口相平的时候,长塑料管里不再有空气流动,煤
油瓶里的油也就不再流动,这时候你就知道油已经灌满了.

关勇
自动水位报警

每天晚上我都要帮妈妈把水缸挑满,因为屋里暗,看不清楚,往往挑得
太多,水从缸里漫出来,流了一地.
于是我做了一个自动水位报警器,就像图上画的那样.浮在水面上的是
热水瓶上用的软木塞.软木塞上插了一根铁丝或铜丝,上面焊了一小片薄金
属片.贴墙钉了一个硬铁丝做成的圈架,用来固定软木塞使它不至于乱漂动.
然后,利用干电池在墙上装了一个电灯的线路.这样,当水倒到一定水位的
时候,铁丝上的金属片就会和固定在上面的金属片相接触,使线路接通,灯
泡就会自动发亮.它告诉我,缸里的水已经满了.

朱健荣
捣蒜的一个新方法

夏天,人们经常用蒜调凉菜.但是,在碗(或其他器具)里捣蒜的时候,
蒜会从碗里蹦出来.
我有一个方法,不会使蒜从碗里蹦出来:用一块纱布,绑在捣蒜锤的把
上,纱布刚好盖在碗上.捣一下,纱布也随着捣蒜锤落下来,盖严了碗,蒜
就不会蹦出来了.
做煤球不脏手

有时候买来的煤球碎了,就要自己做煤球,往往把手弄得很黑.到了阴
雨天气,煤球还不容易干.我自己动手做了个做煤球器,既不会弄脏手,又
不用在碎煤球末中加水,做出煤球来不要太阳晒,可以随做随用.
找一根700毫米长的自来水管,做一根直径和水管内径相等的50毫米长
的圆木柱,再找一根700毫米长,比木柱细一些的钢筋(或木棍),插在木
柱里,另一端装上把手,放进自来水管内,做媒球器就算做好了.
当你把自来水管往煤里一插,管里就有了许多煤,再用力拿住把手往下
压,压几次就把手轻轻往下一推,一个煤球就出来了.

俞晖
两用小铁铲

我家有把小铁铲,用来铲垃圾,蜂窝煤灰等东西.小铲铲了东西,不容
易端平,小铲里的东西常常往下掉.有时用手或扫帚压住铲里的东西,拿着
很别扭.我设计了一把两用小铁铲,使用效果很好.
找一根较粗的,比小铁铲柄长的铁丝,一端按小铁铲铲面的大小,做成
环形.环形的下端敲扁,向下扩成90°角(如图).最好能在环形铁丝边沿
装一块薄铁皮,成勺形.铁丝的另一端,绕一圈后,缚在小铁铲把柄的端头
(如图).
铲上东西以后,用手捏紧把柄与铁丝,铲里的东西就再也掉不下来了.
松开铁丝,铁丝向上弹起,铲里的东西倒出来很方便.

王 刚
改良簸箕

提着簸箕去倒垃圾,最怕刮风.一刮风,簸箕中的垃圾被吹起来,灰尘
和纸屑满天飞.即使不刮风,碎纸也容易撒在地上.于是,我在簸箕上加了
个盖,使用时,把盖子打开,扫进垃圾以后,把盖子放下来.这样,既卫生
又美观.

李廼丹
让蟑螂进瓶

一天,我把喝过的汽水瓶放在门后,第二天看见里面有一个蟑螂,怎么
也爬不出来.于是,我就在家里有蟑螂的地方放了好几个汽水瓶,瓶里装一
点有味的东西,吸引蟑螂.这样,蟑螂闻到气味,就往瓶里爬,只要一进去
就出不来了.

徐东昕
液控水龙头

我们这里自来水的供水时间不定,家家备有水缸,来水时把缸注满.可
是,有时上班时才来水,有时夜间来水,这样用水很不方便.如果能在来水
时自动把水注满,然后自动关闭龙头就好了.
为此,我设计了这个液控水龙头,龙头柄上接一段连杆,连杆与浮球杆
和浮球相连.浮球放在水缸里,无水时浮球下降,通过连杆把龙头打开.水
注满缸后,浮球升到水面,通过连杆把龙头关闭.这样,不用人来照管,我
家的水缸总会注得满满的.
水中吸管

我家水缸底常常堆积许多污物,很不卫生.我做了一只小小吸水管,可
以除去这些污物.找一根长与水缸差不多高,直径约为3~3.5厘米的竹筒.
除了在竹筒的一端留下两个节头以外,其他节头用烧红的小铁棍烫通.再在
节头下部一厘米左右的地方开一个小孔(如图),吸水管就做好了.
用手指抵住小孔,把打通节头的一端放入水缸底部.放开小孔,水下压
力把空气从小孔排出,污水流入筒内.再用手指抵住小孔,把吸管提出水面.
这时候空气的压力把管内污水托住,使它流不出来.只有放开小孔的时候,
污水才会流出来.
这样连续几次,就可以把水缸底的污水吸干净.

郑学武
虹吸管淋浴器

把一个小铁块拴在塑料管的一头,沉入厕所的水箱中,塑料管的另一头
装上蓬蓬头,就制成了虹吸管淋浴器.
用的时候,先往管内充满水,把上头插入水箱,就可以喷水了.不用时,
只要把莲蓬头挂得比水箱内水面稍高的地方,就不流水了.

茅涌
自动下水道塞

现在,不少家庭都把自来水装进室内,同时也装了下水管道.但是,下
水管道往往没有水封弯,下水道里的臭气可以冒进室内,很不卫生.为了随
时把下水道口塞住,我设计了这种自动下水道塞,效果还满不错呢!
材料很简单,就是找一个小皮球或者乒乓球,放在下水槽内.下水槽的
底面要抹的略向下水道口倾斜.平时,皮球可以顺着斜坡自动滚到下水道口
处,把口塞起来,防止臭气溢出.倒水时,皮球会自动浮起来,打开管口,
水流畅行无阻.

苏 飞
两用牙刷

市场上卖的牙刷,毛大都是平的,刷牙很不方便.我设计了一种牙刷,
可以内外两用.如图,将牙刷毛剪成波浪形,刷牙外面时,用凹进去的部分;
刷牙里面时,用凸出部分.希望工厂也能生产这样的牙刷.

王永生
改进牙刷

用普通牙刷刷牙时,牙膏沫往往顺着牙刷把儿流到手上,很不方便.我
在牙刷把上作了一点小改进,克服了这个缺点.像图示那样,找一块直径3
厘米左右的橡胶圆片,中心扎一个孔,套在牙刷把儿的中部.这个圆片就会
把毛刷部分和手柄部分隔开.有了牙膏沫,会从圆片部分滴下去,不会再流
到手上了.

李志强
自动牙签盒

我设计了一个自动牙签盒,按一次按钮就能自动竖起一根牙签.在盒子
里,有一个三角形的签槽.签槽底部有一条窄缝,缝里装着托签板,托签板
与按钮杆相连.按下按钮,托签板下落,牙签落到板上;松开按钮,弹簧把
托签板顶起,同时,托签板的上部凹槽里托起一根牙签.由于牙签的一端被
挡住,牙签就竖了起来.
自动出水瓶

小孩端凉水瓶倒水,很不安全.我想了个办法,在凉水瓶上装一个软木
塞,软木塞上钻两个孔,插入两根玻璃管.一根接近瓶底:叫出水管:另一
根短的叫进气管.进气口下头接一根不长的软皮管,从侧面切开一个10毫米
的口子,下头用圆木棒堵死,这是进气阀.找一个软塑料玩具,头上钻一个
小进气孔,去掉圆哨,插在玻璃管上当作打气的球.
要喝水的时候,用指头按住小孔,来回地捏玩具,瓶内气压增高,水就
会从出水口自动流出,流到杯子里,使用方便又安全.

温智红
自来水瓶

暑假里,爸爸妈妈白天上班去了,我和弟弟在家.弟弟年纪小,提不动
水瓶,遇上我正在做作业,也只好停下来给他倒水喝.要是弟弟自己能倒多
好啊.
后来,我想到了虹吸管.于是,找来了一长一短两根橡皮管和一段玻璃
管.在水瓶的软木塞上开了个孔,把玻璃管捅过去.在玻璃管的上端套了根
长橡皮管,下端套了根短橡皮管.我又在瓶塞上开了个孔.这样,轻轻一吸,
就有水流出来.弟弟也可以自己倒水喝了.不用的时候,把出水口向上卷起,
用夹子夹紧;用的时候,松开夹子,水就会不断地流出来.

冯萍
自流气压热水瓶

气压热水瓶很方便,用手一压瓶盖,水就流出来.但是,它也不能放手,
手一松,水就不流了.如果要接满一杯水,手要压几次才行.
我设计的自流气压热水瓶,只要用手一压,水就源源不断地流下来.手
松开,照样流.当杯子接满水以后,按一下漏气阀,水就不流了,非常省劲.
这种改进的气压水瓶是根据虹吸原理来工作的.当用手压瓶盖时,水面
受到压力,把水压进虹吸管,当虹吸管的出水头比瓶内液面低时,水就一直
会流出去.如果需要停止放水,只要按一下漏气阀,使虹吸管漏气,虹吸破
坏了,水就不再流了.

喻炜 罗斌
能挂盆的脸盆架

家家都有脸盆和脚盆,但如何放置它们却是个问题.叠在一起放,不卫
生;分开放,太占地方.
我发现脸盆架下面有好大一块地方,挂脚盆非常合适.可是,盆边的斜
度太大,用普通形状的挂钩挂不住.经过几次实验,我发现只要把挂钩制成
"C" 形,就可以把盆挂住.
制法:找一段和钢笔差不多粗的废塑料棒,在火上烤软,弯成"C"形,
冷却后打上孔,用螺钉固定到脸盆架的合适位置上.
使用时,先把盆边平推入口,再轻轻放下就可以挂住了.

商振刚
安全水果刀

用一般水果刀削水果,皮不容易削薄,而且不安全.我制作了一把水果
刀,安全又方便.它由塑料瓶和转笔刀上的刀片组成.瓶上开一个洞,便于
出果皮,刀片用轴固定在瓶上,可以旋转,用时倾斜在瓶里,刀刃露在瓶外.
露出长短可以调整,这样就可以削不同的水果了.

陈若夫
省力的螺丝刀

我们人小,用螺丝刀拧螺丝,往往拧不动.怎么办呢
有办法.在螺丝刀的木柄上,钻一个小孔.并找一根能插进小孔的铁棍,
备用.使用的时候,小铁棍插进小孔,一手扶住螺丝刀,一手用力拉动铁棍
作圆周运动.本来拧不动的螺丝,现在就能较容易的拧下来.

郭智伟
并联插座

家用电器增多,电源插头不够用,我就自己做了一个插座盒,可以插上
许多个插头.
找一块宽40毫米的长木板(长度根据自己需要决定).在木板的中间钉
上一条宽约8毫米,高约20毫米的长木条.木条两边再分别钉上与它等长的
薄铜皮,并弯成∩(如图).距离铜皮外侧约1毫米处,分别钉上宽约5毫
米,高约20毫米的长木条,以防被插头撑开.
接着,找几块薄木片,钉一个外盒,并开上相应的槽和孔.铜皮两端再
分别接上电源线,插座就做好了.

张朝晖
防触电插座

有一次,我那淘气的小弟弟把一根铁钉插进电源插座孔里,只听"唉哟!"
一声,弟弟跌倒在地上,还不停地喊:"很麻,很麻!"爸爸知道后,狠狠
地批评了他一顿.我想:能不能设计一种不会触电的插座呢 我想了好多办
法,归纳到一点,就是如何解决铁钉伸不进去,而插头却能伸进去的问题.
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终于设计出了防触电插座.
具体做法是:在铜片和插座盖之间装上两道活门,使第一道活门打开时,
只能打开另外一个孔的第二道活门,却打不开本孔的第二道活门.因此,从
一个孔插入的东西不能继续通过第二道活门,无法接触带电的铜片,这样就
起到了防触电的作用.而当插头从两个孔同时插入时,第二道活门就会同时
打开,这时,这种插座就同普通插座一样方便.

徐琛
单响拉线开关

停电以后,来回拉几次开关,就不知道它是开着还是关着.等到没人的
时候来了电,电灯白白亮着,既浪费又危险.
我对拉线开关作一点改进,只要听一听响声就能准确判断拉线开关是开
着还是关着.改造的时候,只要在开关棘轮无铜片的齿面上,粘一层薄胶皮.
当开关拉到断电位置时,铜触片敲在橡皮或塑料泡沫上,几乎没有声音.当
拉到通电位置时,铜触片敲在轮上的铜片上,发出清脆的"咔嗒"声.这样,
凭响声就能区别通断了,又准确,又方便.

陈文胜
开关线绳枢纽

我家住在北方的农村,睡火炕.为了晚上睡觉拉灯方便,常常把开关拉
线接长,绕过钉子或小滑轮,顺着炕沿,从墙边拉到炕头.这样做有个缺点,
就是在拐弯的地方,开关线绳容易磨断,而且不好拉.
我找了一段十二三厘米长的粗铁丝,弯成""形(如图)的枢纽,把
它用钉子固定在炕沿上,两头接上线(如图)就行了.钉子的头上可以套个
橡皮塞,防止铁丝做的枢纽滑出来.

聂方明
自动开灯装置

晚上回家,家里漆黑,找不到灯绳开灯.要是屋里有一点亮该多好,于
是我在门旁安了一个自动开灯装置.
先找一个电灯微动开关和两块木头,其中一块要比开关的厚度稍厚一
点.先在这块木块上横着挖一个槽,要正好能把开关塞进去.先把这块木头
垂直钉在另一块木头的一端,然后塞入开关,再把另一块木头钉在门框和墙
上(如上图).安装开关的木块要按门打开时的弧度稍微离门近些.然后按
开关的高度钉一片木片,木片一头锉扁一点,使门一开就能拨动电灯开关.
最后在墙上装一个灯泡,再接上电线.自动开关就做好了.这样,门一开,
灯就亮,再找灯绳就方便多了.

王宏宇
收音机的定时开关

妈妈每天早晨都要听天气预报,可是事情一多,就把时间错过了.要是
时间一到,收音机就自动响起来,该多好啊!
我找了一个玻璃球,又用铁片做了一个直径比玻璃球大一点儿的小圆
筒.筒的上口装一个斜滑道,滑道外端用钳子夹一个凹槽,把玻璃球放进凹
槽里.筒底放一个小电键,这个电键代替收音机的开关.
把闹钟上好弦,让闹铃发条旋钮凑近玻璃球.闹钟一响,把球拨入筒内,
把电键簧片压下,接通电源,收音机就响了.

曹岚
钟闹灯亮

每天早晨小闹钟一响,我就起来开灯,好几次感冒了.要是小闹钟一闹
电灯就亮,该多好啊!
我找了块薄铁皮剪成长方形,对折,一头卡在闹钟发条的旋钮上;另一
头紧靠在接电灯的微动开关(见图)上.响铃时,发条旋钮带动铁皮转动,
铁皮旋转时,拨动接电灯的微动开关,电灯就亮了.

刘 鹏
双层灯罩

我们科技小组的几个同学家住在农村,夏天在屋外做作业,灯下小虫子
很多,干扰学习.为了捕捉小虫,我们研制了一个双层灯罩(如图),使用
的效果很好.只要小虫飞到灯罩里去,就很难出来,不一会儿就烤死了.如
果在灯罩夹层里面放些水,捕虫的效果更好.不用的时候,只要把电源断开,
取下灯泡和灯罩,把水从灯口的圆孔中倒掉就行了.

江苏省镇江市九中初一科技小组
蜡烛灯

蜡烛是人们常使用的一种照明工具.即使在今天,有时停电也要用到它.
特别是在农村,山区,蜡烛更是农家的必备品.但是蜡烛有许多缺点,如烛
焰怕风;烛体不易固定;亮度不能控制等等.怎样改进呢
先考虑固定烛体与防风,这点好解决.将蜡烛插在一个铁筒中,罩上一
个玻璃罩就可以.但其他矛盾也随之而来了,蜡烛愈烧愈短,烛焰如何保持
在灯罩的最佳中心位置呢 我联想到可以把卡口式灯泡的固定方式借用到蜡
烛灯上来,安个弹簧就行.
靠近烛焰的烛质受热软化,又不能充分燃烧,白白耗费.怎样使蜡烛不
流泪呢 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不断降低蜡烛顶部温度,使热量向四周传导散
发.汽车的发动机前面均有金属散热片,是否也可以把这借鉴到蜡烛灯上来
呢 我在金属润肤香脂盒上钻一个大孔(使套蜡烛的铁筒能插进去即可),
然后找一铁片剪成图示样子,在中心打一个同样的大孔,将剪好的散热片焊
接在盒上(二者的大孔要对齐).做好后,套在灯头上一试,效果很好.
怎样控制烛焰的亮度呢 当然不能像油灯那样调整灯芯的长短,蜡烛是
固体,不可能调节烛芯.煤气炉的空气阀启示了我.用内外两个带气窗的套
圈套在一起(内圈就用散热片下面的铁盒,外圈用一另做的塑料圈),通过
转动这个气门来控制空气流量,实现了调节烛焰亮度的愿望.具体结构见图.

柳国弘
无泪蜡烛

现在市场上出售的蜡烛有一个缺点:点燃不久,蜡液就会溢出来,沿着
蜡烛往下流,弄脏了桌面,还浪费了石蜡.
怎样才能不流烛泪呢 经过反复实验,我设计了一种灯芯管,像图示那
样,用薄铁片卷一根细管,比蜡烛芯略粗一点,管外套一个硬纸板剪的小圆
板,把这个灯芯管套在蜡烛芯上.点燃蜡烛以后,由于小圆板挡住了火苗的
辐射热,所以蜡烛周围的石蜡熔化很慢.铁管把热量传给灯芯附近的石蜡,
使它熔化供应燃烧.这样石蜡就不会溢出来了.

李钢
万能伞架

下雨天真讨厌,每一次从屋外拿着湿淋淋的伞进来,不知道搁在哪里才
好.放屋外,怕伞弄丢了;带进屋内,又会把地板弄湿.唉!真头痛!
哈!有了!为什么不自己动手,做一个万能伞架呢 你瞧,既简单又方
便,还可以放很多把伞,真合用!
蚊香定时环

以前点蚊香,到时候得把它弄灭;有时忘记了,会把一盘蚊香都烧完.
浪费蚊香不说,室内烟气太大也不舒服.
我经过几次试验,用铝片做了一个小铝环,把它套在蚊香的某一个位置,
烧到那里,铝环会把香头的热传走,蚊香就灭了.经过试验,可以找出不同
时段蚊香燃烧的长度;然后按照需要点燃的时间,把铝环卡在一定的位置,
蚊香就会按时熄灭.所以可以把这坏称为蚊香定时环.

刘凤军
新式门锁扣

一般的门锁扣(也叫扣吊)都是横着安装的.不锁门的时候,它横在那
里很容易被门碰弯,有时还会把人的衣服挂住扯破.我想改造它,也看到过
一些改进的办法,比如用小钉子销住,用橡筋拉住.但我觉得都不够巧妙.
经过很长时间的琢磨和实验,我发明了一种新式门锁扣:使合页与扣吊
成45°角;上锁的时候,可以将它横过来扣上,开锁后却会自动垂下去.

申陆军
内外双用门扣

爸爸妈妈经常上夜班,深夜回家,我们已经插上门睡着了.有时候,爸
爸妈妈大声叫喊,也叫不醒我们.后来,爸爸妈妈只好一出门就把我和妹妹
锁在家里.我们想出去玩玩,门已经反锁上了,出不去.
于是,我用铁片做了一个内外双用门扣(见图),再用两个锁扣,一个
钉在门的外面,一个钉在室内的门框上.爸爸妈妈走的时候,就从室外把活
动门扣锁在门上.室内的锁扣还没有上锁,可以随意进出.我们睡觉的时候,
把室内的门扣扣上,插上销子,门就锁好了.爸爸妈妈下班回来,从室外就
可以开锁进门.

吴磊
秘密的扣吊

我有一个小书箱,里面的书放得有条不紊,可是经弟弟一翻,就乱七八
糟了.怎么办呢
我想办法,制作了一个秘密关子:用一副扣吊装在箱子的合口处(如图),
箱盖上的扣吊页两旁钉两个小钉子,系上橡皮筋,把扣吊压在箱盖的边沿.
在箱子的扣鼻上方开一个小孔.
这样,盖上箱子,箱盖上的吊扣在橡皮筋的作用下,扣在了箱子里的扣
鼻上.看上去没锁,可弟弟怎么也打不开了.
要开的时候,只要拿根钉子捅进小孔,稍稍用力顶一下,就能打开箱盖.

与和帽子有关的小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哈尔的移动城堡帽子店制作 浏览:246
怎样编织线编织宝宝帽子 浏览:554
阿仕顿羽绒服男装 浏览:180
杰奥男士羽绒服新款图片 浏览:368
衬衫袋里可以用胸袋帕吗 浏览:856
儿童钩针蜂窝帽子 浏览:331
黑色外套搭配白色真丝衬衫图片 浏览:446
怎么用彩纸做环保裙子图片大全 浏览:467
秋冬蕾丝长裙搭配什么外套好看 浏览:786
紫色裙子搭配什么裤子好看吗 浏览:13
紫色镂空衣怎么搭 浏览:381
最潮的女生冬装服装搭配 浏览:500
蘑菇街女装要如何做 浏览:509
安清欢同款衣 浏览:454
粉紫色上衣搭配什么颜色的裙子 浏览:551
妈妈给女儿送羽绒服的阅读 浏览:382
衬衫衣领卷了 浏览:172
帽子卡扣怎么安装 浏览:715
凯迪拉克皮带怎么装 浏览:580
男生穿裤子女生穿丝袜 浏览: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