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帽子知识 > 维米尔的帽子荷兰

维米尔的帽子荷兰

发布时间:2022-01-22 14:22:10

❶ 这幅荷兰维米尔的画叫什么名字,说的是一个什么故事,我要用这个素材做一个话剧。求解,谢谢大家

这是维米尔创作于1658到1660年的油画作品"一杯酒",荷兰语是Het glas wijn。
画中的一名妇女正在与一名男士饮用一杯醇酒。这幅作品里的形象是直接参照了荷兰另一位画家德霍赫(De Hooch)的作品"一个荷兰的庭院"(A Dutch Courtyard),但比起德霍赫充满农村生活感的作品来说,维米尔的作品显得更为高级和优雅。
画中的女士穿着正式的礼服,坐在桌旁喝最后一口酒,而旁边的男士穿着帽子与大衣,证明他刚刚抵达或正要离开。男士也与女士保持着较为谨慎的距离,但他望着女士喝酒时并不显得尴尬。画中人的衣饰,房间的摆设与装饰都说明了描绘的是荷兰当时的中产阶层的生活场景。

❷ 维梅尔的帽子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维梅尔的帽子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您下载的该电子书来自:TXT书库
引言
在一幅绘画中,一名荷兰军官倾身向前,正对着一名面带笑容的女 子。在另一幅画中,一名女子站在窗口,掂量着几枚银币。在第三幅画 中,水果从瓷碗中滚出,滑落在一条土耳其地毯上。维梅尔的绘画作品 向来以美丽与神秘征服世人??这些描绘精巧的动人时刻背后隐藏着何 等奇妙的故事?正如卜正民在《维梅尔的帽子》中向我们展示的那样, 尽管这些图画的含义似乎十分私密,但它们实际上为世人打开了通往 一个迅速扩张的世界的大门。
军官戴的时髦帽子是用海狸毛皮制成的,当时的欧洲探险家从土 著美洲人那里用武器换取海狸毛皮。贩卖海狸毛皮的收益则为水手寻 找前往中国的新航线之旅提供了资金支持。在中国,欧洲人用秘鲁银 矿出产的银子,购买了数以千计的瓷器,瓷器成了这段时期荷兰画作中 最亲切的常客。
卜正民追溯了迅速成长的全球贸易网络,正是全球化经济的发展, 让海狸毛皮、土耳其地毯和中国瓷碗同时出现在台夫特(Delft)的客厅 里。一位法国客人曾写道,荷兰码头“货品的半富程度令人难以想象,’。 《维梅尔的帽子》恰恰展示了荷兰码头的库存何等丰富,以及人们摱取 全球财富的迫切贪念如何完成了对整个世界的改造,改造世界的彻底 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象。本书提供的半富内容,让我们对维梅尔的绘 画作品及其所描绘的年代有了全新的理解。
目录
引言
第一章台夫特一景.......................................……

❸ 维米尔 伦勃朗的画作反映了那个时期荷兰怎么样的社会风貌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HarmenszoonvanRijn,1606-1669)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台湾简称为林布兰特。伦勃朗早年从师P.拉斯特曼,1625年在家乡开设画室。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1640-1648年,个人生活的不幸和折磨,使他更深刻地去观察和理解社会,艺术创作也进入一个深化的阶段。1642年儿子去世使他悲痛万分,而《夜巡》(藏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的问世,一开始又不被人理解,这幅带有风俗画和历史画性质,可以使人回忆起往昔荷兰人民反抗异族统治斗争的史诗性杰作,因其进一步突破了传统画法,开始不被订画者接收,一度形成僵局。此时期他的其他作品,也像《夜巡》一样采用更加接近舞台效果的表现手法,含蓄地描绘画面上的主要人物,因而不像30年代那样受到上层社会人士的欢迎,以致生活越来越困难。

❹ 《维米尔的帽子17世纪和全球化世界的黎明》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维米尔的帽子》(卜正民)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提取码:jtl4

书名:维米尔的帽子

作者:卜正民

译者:黄中宪

豆瓣评分:8.3

出版社:理想国 | 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7-1

页数:304

内容简介:

《维米尔的帽子》是著名汉学家卜正民的代表作。作者通过七幅油画、一件荷兰产的青花瓷盘上的细微之处,探寻其背后的世界。于是,我们可以在看似无关的普通器物中,看到荷属东印度公司兴盛的跨洋贸易,看到军官的毡帽里隐藏有寻找中国之路的热情,看到一条由欧美和日本流入中国的白银之河、烟叶数十年间便风靡世界各地。17世纪的人们,依托航海技术的发展,跳脱出囚困自己的周遭,想象并追寻万里之外的异域。他们赌上故乡,奔赴各地,将世界连为一体。一些普通人也被贸易旋风吹起,撒落到异国他乡。世界曾经孤立的的地区被连接成一个全球交流网络,这个变革没有人预测得到,也无人能够扭转。四个世纪以后的我们,对此恍若相识。

作者简介:

卜正民(Timothy Brook),哈佛大学哲学博士,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2015—2016年度亚洲研究学会(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会长。曾任多伦多、斯坦福、牛津等大学历史学教授,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明代社会和文化史、中国近代史、全球史,并担任哈佛大学出版社《帝制中国历史》主编。2005年获加拿大历史协会颁发的历史学奖项弗朗索瓦‧泽维尔‧加诺奖章,2006年获颁古根海姆学术奖。代表著作有《纵乐的困惑》《维米尔的帽子》《为权力祈祷》《秩序的沦陷》《塞尔登的中国地图》等。

❺ 荷兰维米尔有什么代表作

荷兰维米尔一生只留下35幅油画作品。但是在这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却有不少精品之作。维米尔的油画作品以风俗画为主。最初,他主要从事宗教和神话题材的大场面的绘画制作,后来才从事肖像画和风俗画的创作,并在风俗画上显示了特别的才能。著名的代表作品有《倒牛奶的妇女》、《包头帕的少女》、《做花边的女子》、《画家和他的画室》等。

❻ 从《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浅析维米尔及荷兰小画派的艺术特点

你是十堰大学的吧!

❼ 17世纪荷兰风俗画家维米尔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维米尔(1632年~1675年)是荷兰著名的风俗画家,也作肖像和风景画。维米尔与哈尔斯、伦勃朗被认为是17世纪荷兰绘画的3个重要的代表人物。

❽ 为什么荷兰画家维米尔被称为德尔夫特的斯芬克斯

关于维米尔其人、其画,大家却始终不甚了了:他的生平,若明若暗;他的作品,众说不一;对他的评价,至今尚无历史定论。为此,这位17世纪的荷兰画家曾经获得一个雅号:德尔夫特的斯芬克斯。

❾ 在小学八册课文《牧场之国》中,四次出现了“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各有什么作用

海牙(the hague)位于西南部北海沿岸,人口50多万,是全国第三大城,称为“欧洲最大最美丽的村庄”。13世纪以来,海牙一直是荷兰的政治中心。19世纪初首都迁往阿姆斯特丹以后,议会、首相府和中央政府各部仍设在这里。

海牙的著名建筑和平宫座落在市郊,它建于1907-1913年,由各国政府出资捐造,象征协力缔造和平之意,现为联合国国际法院所在地。议会在市中心,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二,荷兰女王要亲临主持议会新年度的开幕式,届时,全市举行庆典活动。

在海牙与荷兰王室相关的莫瑞泰斯(Maurit-shuis)皇家美术馆,收藏有维米尔的“台夫特之眺望”、“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伦勃朗成名作品“突耳布博士之解剖学讲义”等名作。

在这里您还可以去参观皇室城堡、或国际法庭(和平宫)。市内有很多绿意盎然的公园,好比(海牙森林)或(史黑菲尼根森林)等,最适合在晴朗无云的好天气里徜徉其中。每年7月至9月是(西布尔克公园)的玫瑰缭乱绽开的季节,来到这里,您将可以看到各种色彩缤纷且冠上名人姓名的玫瑰。在车站租部自行车四处遨游是个不错的选择,此外您还可以用徒步配合电车的方式,随心所欲地体会海牙之美。

每年6月15日前后,这里还要举办闻名世界的荷兰音乐节和芭蕾舞节。

荷兰旅游文化胜地

·羊角村Leeuwargen

羊角村位于荷兰西北方Overijssel省,De Wieden自然保护区内。冰河时期De Wieden正好位在两个冰碛带之间,所以地势相较于周边来得低,造成土壤贫瘠且泥炭沼泽遍布,除了芦苇与薹属植物外,其它植物不易生长,唯一的资源则是地底下的泥煤。居民为了挖掘出更多的泥煤块以外卖赚钱,而不断开凿土地,形成一道道狭窄的沟渠。后来,居民为了使船只能够通过、运送物资,将沟渠拓宽,而形成今日运河湖泊交织的美景。

羊角村又有“绿色威尼斯”之称,也有人称“荷兰威尼斯”,因为水面映像的都是一幢幢绿色小屋的倒影。这里房子的屋顶都是由芦苇编成,这可是比任何建材来的耐用,使用年数少说40年以上,而且冬暖夏凉、防雨耐晒。

体验羊角村最好的方式当然是来趟运河巡礼,乘坐平底木船穿梭宁谧的村落,一面聆听船夫兼向导娓娓细说各个房子的历史与特色,除了欣赏美景外,文化收获也不少。对于不受行程限制的自助旅行者而言,倒是建议多花 2-3 天的时间来这里渡假。在露营区租一间小木屋和一艘小木船,或者租辆脚踏车在林荫大道间闲逛,以最亲近自然的方式,享受生活的愉悦。

广大的湖泊、密布的水道可是考验着都市人依赖交通标志的能力,通常游客在租船时,店家都会附赠一张羊角村的水路地图,游客只要先找到羊角村最主要也是最大的湖泊Bovewijde,再根据水面上标有号码的旗竿,寻找地图上的水道标号,就可以清楚地找到自己的方位。

·奶酪小镇——豪达Gouda

荷兰奶酪最代表性的就是如同车轮般大小的黄色奶酪(Kaas),而在荷兰说到奶酪当然不能错过“豪达”(Gouda)这个城市。荷兰60%奶酪来自豪达,对于旅游者,最好在6-8月前来豪达,领略一下传统奶酪交易市场的热闹景象。除此之外,豪达还有著名的陶瓷烟斗与蜡烛,可以亲自制,当然好吃的荷兰“威化饼”(stroopwafel)也不能放过。

最早的奶酪交易中心建于1668年,也就是现在的奶酪计量所(Kaas Waag),当时在交易日,数以千计的农庄主人会带着他们的产品来此秤重、品评和买卖。虽然现在这样已不复见,但每周二到周日的下午1时至5时时,仍开放游客参观奶酪计量所,里头放有大型的计量器,同时介绍奶酪历史与制造过程,游客还可以当场试吃。

豪达的市镇厅(stadhuis)和大教堂(grotekerk)是最具古迹价值的两座建筑。市镇厅可以追逆到西元1450年,为世界著名的哥德式建筑,高耸的尖塔、红色的百叶窗以及可爱的自鸣钟,都是其特色。

大教堂始建于1485年,为天主教(旧教)教堂,后来因大火的袭击,于1552年重建。1578年william of orange领导荷兰推翻西班牙统治后,豪达大教堂即改为新教的教堂。这座教堂是荷兰境内最长的教堂(123公尺长),其建筑最大的特色在于彩色的格窗(stained-glass),在荷兰相当珍贵,因为很多类似的教堂,在拥护新教的王室统治下,大多被破坏殆尽。许多教堂的格窗都是由当代的王公贵族或政治家所捐赠的,因此,隐含许多政治意味。

·小孩堤防Kinderdijk

鹿特丹郊外的“小孩堤防 (Kinderdijk)”是荷兰境内最多风车的聚集地,该风车区位于鹿特丹市以东。这里有19座风车并排,非常壮观,但是其实每一座风车都是有一点距离,如果想要好好欣赏风车景色,可以好好安排时间,享受小孩堤坊的乡村风情。Kinderdijk在荷兰语的意思是小孩子的堤防,传说源自15世纪发生大洪水时,曾有一个睡在摇篮里的孩子随着一只小猫咪漂流到此地,成了小孩堤防得名之故。

大约1740年开始,这些就伫立在这里。早期她们勤奋地转动将风力转为水车的动力,抽取过多的水并导入Lek河,使得Alblasserwaard这个低于海平面地区,免于水患之苦。虽然这些工作已经被现代化的科技所取代,但是小孩堤防所遗留壮观的风车美景,仍然为来此的观光客完整地保存着。1997年,小孩堤防的风车更正式被联合国纳入世界古迹的明列之中!

夏天7、8月期间的每个星期六,19作风车还会一起转动。1997年,小孩堤防的风车更正式被联合国纳入世界古迹的明列之中。

·桑斯安斯风车村Zaanse Schans

从阿姆斯特丹往北15公里,便可看到风车朝气蓬勃地转动着。桑斯安斯对观光客来说是一个开放空间式的博物馆。但对于17——18世纪的荷兰人而言,却是生活与工作的场所,在这里可以看到荷兰人如何利用风车产生动力,碾磨制造颜料的木材。古老的建筑和依旧的生活生动地描绘了17、18世纪的荷兰。古老的建筑和造船厂,制作木鞋和奶酪的表演,还有风车,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

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是写在来自荷兰桑河(Zaan)地区制造的羊皮纸上,这个羊皮就是1692年由桑斯安斯风车村的De Schoolmeester造纸风车制造的。

而今,站在绿色的田野前,很难想象,在250年前桑斯安斯有800多座古老的风车的情景,它们密密成排,终日旋转,把荷兰带到未来的年代。

桑斯安斯风车村(Zaanse Schans)是有居民居住、开放式的保留区和博物馆,位于阿姆斯特丹北方15公里。古老的建筑生动描绘了17、18世纪的荷兰生活。真实的房子,古老的造船厂,制作木鞋的表演,还有风车,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桑河(Zaan)区也许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区。250年前,在这片狭小的土地上,矗立着800多座风车。它们承担着各种工业任务。在五座风车中,有三座向游人开放。在桑河上泛舟游览,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欣赏这些美丽的风车。

风车村内的博物馆包括木鞋制造厂、白蜡制造厂、面包房、奶酪和乳制品作坊以及100多年的杂货店。

荷兰人文艺术

·马德罗丹Marodam

在海牙市郊,有一座面积仅为1.8万平方公里的微型“城市”,数以千计的“居民”都是寸把高的“小人”,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马德罗丹“模型城”。城内汇集了荷兰国内120多座著名建筑和名胜古迹,许多模型还能自动运转。

“模型城”建于1952年,是马都拉夫妇为纪念他们在二战中牺牲的儿子而出资建造的,作为献给荷兰儿童的一件礼物。“模型城”有自己的城徽,市长由当今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担任,市议会议员由海牙30名海牙小学生组成。1972年,马德罗丹被“荷兰城市联盟”接纳为正式会员,成为世界上最小的城市。

马德罗丹把荷兰浓缩成一座小巧城市。这里拥有真正的灯塔,两座巨大的堤防,波浪形建筑物的马德罗丹小人国在向你招手,迎接你的到来。阿克马(Alkmaar)的乳酪市集、和平宫、水坝广场的王宫,还有阿姆斯特丹和台夫特运河沿岸的房舍等著名的荷兰景观,都可以在小人国中一览无遗。在全长4.5公里的铁路上,火车四面八方的行驶,风车使劲地旋转,平底小船也在运河上来回穿梭。所有的复制品都以25:1比例模仿实体建造并陈列在美丽的庭园中。室内活动则有“砂世界”的砂雕表演,这些雕塑呈现出荷兰与海争地的历史。冬季阳光减弱,此时在小人国的街道上约有五万盏以上的路灯会亮起,摇身一变成梦幻中的童话国度。

·荷兰王宫Royal Palace,Dam

荷兰王宫(Royal Palace,Dam)位于水坝大道广场上,建于1648年,是17世纪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共有13568棵树桩支撑着这座建筑。这些地桩均为1648到1655年间打入地下的原件,曾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1648年兴建时是作为阿姆斯特丹市政府使用,至今为止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当年拿破仑曾在皇宫居住过。

在主三角墙的浮雕上,阿姆斯特丹被描绘为海洋的统治者。在市民大厅,整个世界都被置于阿姆斯特丹人的脚下。所有地方都铺上了大理石,并悬挂着具有讽寓意义的绘画,这些绘画多为伦勃朗的弟子费尔蒂南德·伯尔及哥维特·弗林克的作品。更高一些的墙体则用看起来象大理石的木材遮盖,这样可使建筑不用承受不必要的负担。引人注目的是室内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风格的家具。他们是荷兰第一个国王路易·波拿巴的遗物。路易·波拿巴在荷兰的统治一直维持到1813年,其后,他的位置被奥兰尼家族代替,这幢建筑也被他们接管。但没愿意在这里居住。

·罗宫博物馆(Paleis Het Loo)

罗宫座落于阿培尔顿附近,从1686年到1975年,它一直是荷兰统治者和皇家最爱的夏宫。但自1984年起,便成了博物馆。走入罗宫,可以看到富丽堂皇的内部装饰,而室外庭园有绿草如茵的雕塑环绕。罗宫曾是荷兰皇家最爱的别墅,现在则成了博物馆。

在经过荷兰政府的重整之后,无论是皇宫本身,或是周围的庭园几乎都恢复17世纪时的旧观。在进入罗宫之后,记得一定要仔细欣赏每个房间,因为它真实生动的展现出从威廉和玛丽到威廉明娜女王(Queen Wilhelmina)在位时,皇室300年来的家居生活。

在这些房间内,有永久与暂时展出的皇家物品,包括文件、绘画、瓷器、银器,以及皇家和宫廷服饰,都呈现出以橙色的拿骚家族与荷兰的渊源。而马厩内所展出的,则是皇家御用马车、猎车、雪橇和老爷车等收藏品。

走到户外的庭园中,巴洛克风格的庭园,完全被阶梯、藤架、雕刻与花瓶所环绕,这里的花花草草在有心栽培之下,每年春夏时所呈现的美景,跟17世纪时皇室所欣赏到的完全一样。而园内的喷泉和人造瀑布也犹如17世纪般,随时有精的演出。

被森林、湖泊所包裹的避暑山庄“罗宫”,褪去它属于皇家的神秘之后,让它原本的美丽和浪漫,也有机会让平民玩家参观,享受属于皇家级的美景。

·海尼根(喜力)啤酒博物馆

遍销全球的著名啤酒——海尼根(Heineken)则是出产于荷兰。不过您在荷兰看不到绿色瓶身的海尼根,一般绿色瓶身的海尼根都是外销,而在荷兰境内看到的都是棕色瓶身。在阿姆斯特丹设有一座博物馆(Heineken Brouwerij),介绍啤酒制造的过程。

海尼根啤酒博物馆(Heineken Brouwerij,Stadhouderskade 78) 1988年以前是生产啤酒的工厂。导览参观约需一个半小时,参观后可无限量畅饮啤酒,是一项颇受欢迎的行程。

荷兰文化特色:

·郁金香

素有“欧洲花园”之称的荷兰,本身是一个只有4.1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家,但却种植有大约44430英亩鲜花。来到荷兰,就等于置身在一片鲜花的海洋。

郁金香是荷兰种植最广泛的花卉,也是荷兰的国花。它象征着美好、庄严、华贵和成功。在荷兰有一个关于郁金香来历的传说:古代有位美丽少女住在雄伟的城堡里,三位勇士同时爱上了她,一个送她一顶皇冠,一个送给她一把宝剑,另一个送了一块金子。但她对谁都不钟情,只好向花神祷告。花神深感爱情不能勉强,便将皇冠变为鲜花,宝剑变成绿叶,金子变球茎根,这样合起来便成了一朵郁金香。

现在荷兰每年大约培育90亿株鲜花,如果拿来平分的话,全世界每个人都可以分到两朵。而其中郁金香就有30亿株。有人推断,如果把这些郁金香全部排列起来,能够围着赤道绕7圈。试想一下:蓝色的地球戴上一串色彩斑斓的郁金香花环,是否份外妖娆?

荷兰种植郁金香的历史要追溯到16世纪末。1562年,比利进外交官奥吉耶·德比斯贝克首先将郁金香球茎从士耳其带到欧洲。1593年,德比斯巴克将球茎寄给荷兰莱植物园,郁金香球茎在那里试种成功,开始培育新的品种。

荷兰的库肯霍夫花园(Keukenhof),是欧洲第一个唤醒大地,捎来春的讯息的地方,这一大片占地70英亩的花园,位于阿姆斯特丹近郊小镇莉丝(Lisse)外围,栽种了大约700万株鲜花球茎,当五颜六色的郁金香、风信子、水仙花依序绽放时,所形成的彩色花海就像一道道彩虹。库肯霍夫公园原是雅各布伯爵夫人的所在地,霍夫(HOF意为城堡中的庭院),用于打猎和种植蔬菜及药草以供厨房膳食,库肯(KEUKEN意为厨房),据说这就是1949年开放的鲜花公园——库肯霍夫名字的起源。

这个公园位于盛产球根花田的中心城市利瑟(Liess),也是每年花卉游行的必经之路。库肯霍夫公园的四周环绕着多采缤纷的花田,这块古老的公园十分壮观。由郁金香、水仙花、风信子,以及各类的球茎花构成一幅繁茂的色彩,恰似坐落在花毡中间的春天的花园,据说圆中各种花卉工达600万株以上,有很多稀有的品种。

每年的春天,这里都将举行为期八周左右的花展,同时还安排许多相关的活动,包括园艺与插花等的工作坊、各种主题的展览等等。去年这里最让人瞩目的活动是花帽的展览,展出花卉在帽子设计方面的运用。

·风车

因为地势低洼,荷兰总是面对海潮的侵蚀,生存的本能给了荷兰人以动力,他们筑坝围堤,向海争地,创造了高达9米的抽水风车,营造生息的家园。

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为人类提供动力的风车。漫长的时期,人们采用原始的方法加工辗磨谷物,最初是手工体力操作,以后是马拉踏车和以水力推动的水车,之后才是借风力运转的风车。

因为荷兰平坦、多风,因而风车很快便得到普及。需求的迅速增加,又带动了风车技术的改造。风车的用途也不再局限于辗磨谷物,而是发展为加工大麦,把原木锯成桁条和木板,制造纸张,还从各种油料作物如亚麻籽、油菜籽中榨油,还把香料磨碎制成芥末。

荷兰风车,最大的有好几层楼高,风翼长达20米。有的风车,由整块大柞木做成。18世纪末,荷兰全国的风车约有一万二千架,每台拥有6000匹马力。这些风车用来碾谷物、粗盐、烟叶、榨油,压滚毛呢、毛毡、造纸,以及排除沼泽地的积水。正是这些风车不停地吸水、排水,保障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土地免受沉沦和人为鱼鳖的威胁。

目前,荷兰大约有两千多架各式各样的风车。荷兰人很喜爱他们的风车,在民歌和谚语中常常赞美风车。风车的建筑物,总是尽量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每逢盛大节日,风车上围上花环,悬挂着国旗和硬纸板做的太阳和星星。

如果没有这些高高耸立的抽水风车,荷兰无法从大海中取得近乎国土三分之一的土地,也就没有后来的奶酪和郁金香的芳香……

·木鞋

荷兰,素有木鞋王国之称。近日,笔者有机会到荷兰“风车村”木鞋博物馆参观,聆听了木鞋的由来,目睹了样式各异的木鞋,了解了木鞋的制作工艺。

木鞋,在荷兰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她已从原先的实用,演变为一种工艺,进而成为一种文化。

荷兰地少且海拔低。在围海造田过程中,原料便宜,易制作,能防潮,好清洗,且能起到劳动保护作用的木鞋应运而生。农民们在鞋内填进稻草等,即可御寒防冻,又舒适耐穿。木鞋因此流传下来。至今,偶尔能看到有的荷兰农、渔民仍有穿木鞋的习惯。

木鞋容易制作,用机械一分钟可作两三双,但要制作一双精美的木鞋,有的需要一两天,甚至一个星期。在木鞋村,你会看到琳琅满目、已成为工艺品且时髦的各式木鞋,你不得不心甘情愿的掏腰包购买。

眼下,在参观者的眼中,木鞋不但是工艺品,也成为荷兰新的象征。据导游介绍,在荷兰,婴儿一出生,父母就要为宝宝精心准备一双小木鞋,以示一生都要与木鞋为伴。谈恋爱时,男青年要送给女友一双木鞋,并要刻上女友的姓名。结婚时,丈夫还要送给妻子一双更加精致的木鞋,以作为爱情的信物。如果你能收到荷兰人馈赠的一双合脚木鞋,那就意味着你是他们眼中最尊贵的朋友了。

·饮食文化

荷兰料理:

在荷兰有许多的餐馆供你选择,让你尽情地享受美食。荷兰至少有30家的餐厅列入米其林(Michelin)的等级,有2家甚至还是6颗星的等级呢!来到荷兰,你会发现在荷兰大快朵颐是顺理成章的!

豆汤(Erwten Soep)、洒有熏腊肠的蔬菜马铃薯泥(Hutspot)、煎饼(Pannekoek)、菜豆加油炸的培根(Kaantjes),或是洒有糖粉的小烙饼(Poffertjes),都是荷兰传统的料理。至于其它美食,如熏鳗鱼,以及配上碎洋葱整条吞食的生鲱鱼(Herring)等,则反映出荷兰与海洋的息息相关。

荷兰的小吃也很特别,如沾蛋黄沙拉酱或花生酱吃的法式薯条(patat)、熏鳗鱼,以及配上碎洋葱整条吞食的生鲱鱼(Herring)等,在观光景点或闹区等的摊贩都有贩售。

荷兰人早午餐多吃冷餐。早餐只吃面包涂奶油或奶酪,喝些牛奶或咖啡。荷兰人不太喜欢喝茶,平常以喝牛奶解渴。荷兰人的正餐是晚餐。晚餐前都习惯先喝些饮料,然后很正规地在餐桌上铺上台布等。通常是两道菜,一道汤。第一道是汤,常用粟米粉调制而成,美味可口。荷兰人在饮食上习惯吃西餐,但对中餐也颇感兴趣,当地中国菜馆之多居欧洲前列。美酒:
遍销全球的著名啤酒——海尼根(喜力),在荷兰境内有数不尽的咖啡厅。原木装璜与香烟熏黄的墙壁,是棕色咖啡厅(Brown Cafe )的特色,也是当地人常去的地方。陈设豪华宽阔的富丽咖啡厅(Grand Cafe )则是年轻人的最爱。如果您是行家,不妨品尝啤酒与荷兰琴酒(Jongejenever)混和的滋味。·宗教
自从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以来,荷兰的宗教分为罗马天主教与新教。从西南部的泽兰省到东北部的格罗宁根省大致可划出一条粗分线。该线的北边传统上为新教占优势,而该线的南边则为天主教区。新教本身又可进一步分成许多的组别,譬如革新教、自由新教和路德教等等。自本世纪中叶开始,教会的影响在荷兰开始衰退。继承父母信仰的传统已不复存在,并因此产生了“世俗化”倾向,这一趋势先出现在新教范围内,后来天主教步其后尘。大多数的荷兰人不再是某一教会的成员。但不同的宗教信仰团体仍然在社会上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来自摩洛哥、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和苏里南的移民,增加了穆斯林和印度教信仰者的量。1848年的宪法保障人们的宗教信仰自由。
荷兰社会组织结构特征为“社会派别划分”的存在,即荷兰社会许多的领域传统上都是按宗教或思想体系(天主教、新教、社会主义或自由主义)来划分的。由于这一“社会划分”概念,形成了许多政治与社会组织机构,它们有非常相似的目标,但却攀附不同的思想体系。这一现象即使是现在都还能从电视、广播、出版、教育以及各种俱乐部观察到。世俗化在荷兰的增长也使“划分的荷兰社会”思想日益开放,使得各相关组织机构间的合并与合作成为可能。

❿ 17世纪荷兰风俗画家维米尔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维米尔出生于荷兰德尔夫特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经营一家客店并兼做卖画的生意。年维米尔加入德尔夫特市圣路加公会成为正式画家。1663年和1669年两次被选为该会会长。他在美术史上曾被称为“谜一样的画家”。自从他去世后,他的名字一度被人们遗忘,直到19世纪中叶的马奈一代人,才重新发现了他,此后,他的名声在20世纪越来越高,被人比喻为“沉睡了两个世纪的司芬克斯”。《做花边的女子》维米尔荷兰维米尔一生只留下35幅油画作品,但是在这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却有不少精品之作。维米尔的油画作品以风俗画为主。最初,他主要从事宗教和神话题材的大场面的绘画制作,后来才从事肖像画和风俗画的创作,并在风俗画上显示了特别的才能。著名的代表作品有《倒牛奶的妇女》《包头帕的少女》《做花边的女子》《画家和他的画室》等。维米尔的艺术具有极其鲜明的个人特色。他是表现宁静生活的诗人,描绘光影变化的大师,他不用明暗法去强调戏剧性效果,而是减弱它的对比强度,用以造成微妙的光影变化和空间感,达到抒情的目的。他的作品多以市民家庭妇女为主角,描绘她们的日常生活,富于生活情趣。但他又区别于当时盛行的荷兰风俗画,无意于情节上引人入胜,而是着力通过生活场面发掘诗意,颇能以朴实真挚的抒情风格打动人心。他是一个生活恬淡、安贫乐道、乐于绘画的艺术家。他的绘画喜欢用蓝、黄两种色调,喜欢表现漫射光线的微妙变化,它使画面不仅充满空间感,而且给狭小天地上抹上一层抒情的色彩。明亮而温暖的阳光给人以宁静和愉悦之感。除光线和色彩外,他的造型也有独到之处,他注重用大色块描绘近于几何形的大形体,而不屑在细节上作纤毫毕露的刻画,给人以浑成大器的印象。可以用“简洁洗练,朴实凝重”8个字加以概括。和荷兰小画派的画家相比,他在艺术成就上显然要高得多。

与维米尔的帽子荷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订校服的时候体重错了有事吗 浏览:318
中超风衣阿兰 浏览:642
冬季男士白色衣搭配 浏览:501
超短肉丝旗袍 浏览:856
现代的睡衣怎么画 浏览:962
娟娟编织马甲第一集视频 浏览:866
纯白色羽绒服中长男装 浏览:709
织绿色衣搭配图片欣赏 浏览:160
女衣貂绒衣外套怎么搭配 浏览:527
苏州旗袍实体店价格表 浏览:545
一条领带多少克 浏览:806
牛仔加绒马甲 浏览:857
我叫mt裤子在哪打 浏览:209
八元女装尾货批发 浏览:213
黄格子衬衣配什么颜色的马甲 浏览:646
牛仔外套怎么像裤子改的 浏览:354
巴宝莉风衣弄上油了上哪洗 浏览:987
怎么给裤子上颜色 浏览:841
男士配色时尚围巾织法视频 浏览:330
家庭如何洗的干净羽绒服 浏览: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