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把中国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是劳动模范的。名言是谁
这句话出自教科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摘掉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而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的“铁人”王进喜的感人事迹,文中用了“他暗下决心:”来引述王进喜的"我一定要为中国人民争口气,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
换句话说,“把我国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这句话并不是谁说的,而是作者认为王进喜暗下的决心。
(1)摘掉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教材分析扩展阅读:
建国初期,国内确实缺少石油,而且1958年之后,国内对开采石油的决心非常大,当时上上下下对勘探石油,摘掉“贫油国”的帽子抱有绝对的信心,王进喜肯定也有这个心思,这一点毋庸置疑。
王进喜虽然后期当了队长,实际上,还是一线的工人,而且威望很高,这主要是因为王进喜做到了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确实赢得了工人们的一直拥戴。从这一点来讲,王进喜虽然不能文绉绉的“暗下决心”,但是同样的想法,还是有的。
B. 写王进喜的片段作文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工人成了国家的主人,劳动热情倍增.振兴中华,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成了人民群众共同的愿望和行动。被称为“铁人”的王进喜就是胸怀祖国、发愤图强的一代工人的典型。
王进喜本?硎怯衩攀?涂笃胀üと?可他一心为国分忧.有一次在北京街头上,他看到汽车没油烧,在车顶上放着大大的煤气包,靠烧煤气行驶.他难过得吃不好睡不着,心想:“我是石油工人,现在国家缺油,我有责任啊!”不久,他被调到大庆,参加开发新油田的会战,他兴奋得像有使不完的劲,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怼C挥凶》?他和大家住在干打垒的简易棚子里,吃冷饭,睡地铺.钻井机到了,可没有吊车下不了火车,他一声呐喊,带着工人用绳子拉,肩膀顶,终于把机器卸下来运到工地。第一座井架竖起?砹?没有水灌井,他和工人们用脸盆、水桶,硬是把水一盆一桶地弄??争分夺秒地开了钻。发生井喷事故时,没有搅拌机,他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他为什么要?样做:为的是尽快打出石油,改变祖国石油工业落后的面貌。
因为常年劳累,饮食没规律,王进喜得了严重的胃病,经常疼得不能入睡。可他说:“为了拿下大油田,我宁可少活20年!”正是这种铁人精神,正是这种为国忘我的劳动,使得大庆油田很快建成了,使我国摘掉了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
哇!王进喜可真伟大啊!他为了拿下大油田,宁可少活二十年,这种精神值得我敬佩。
C. 问一下,王进喜的感人小故事400字有吗🤗
人物论据素材:铁人精神的故事
导语:1960年,王进喜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人物简介
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肃玉门(祖籍陕西大荔),中国石油工人。1923年他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随后,他成为一名石油工人。他因其用自己身体制服井喷而家喻户晓。1970年11月15日,王进喜因胃病医治无效不幸病逝,享年47岁。
铁人精神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工人成了国家的主人,劳动热情倍增。振兴中华,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成了人民群众共同的愿望和行动。被称为“铁人”的王进喜就是胸怀祖国、发愤图强的一代工人的典型。
王进喜本来是玉门石油矿普通工人,可他一心为国分忧。有一次在北京街头上,他看到汽车没油烧,在车顶上放着大大的煤气包,靠烧煤气行驶。他难过得吃不好睡不着,心想:“我是石油工人,现在国家缺油,我有责任啊!”
不久,他被调到大庆,参加开发新油田的会战,他兴奋得像有使不完的劲,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没有住房,他和大家住在干打垒的简易棚子里,吃冷饭,睡地铺。钻井机到了,可没有吊车下不了火车,他一声呐喊,带着工人用绳子拉,肩膀顶,终于把机器卸下来运到工地。
第一座井架竖起来了,没有水灌井,他和工人们用脸盆、水桶,硬是把水一盆一桶地弄来,争分夺秒地开了钻。发生井喷事故时,没有搅拌机,他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的是尽快打出石油,改变祖国石油工业落后的面貌。
因为常年劳累,饮食没规律,王进喜得了严重的胃病,经常疼得不能入睡。可他说:“为了拿下大油田,我宁可少活20年!”正是这种铁人精神,正是这种为国忘我的劳动,使得大庆油田很快建成了,使我国摘掉了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
D. 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是什么修辞手法
“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这是一个比喻的修辞手法。又是比喻修辞手法分类中缩喻修辞手法。缩喻的典型例句是“思想像潮水一样",缩喻成“思想的潮水",再缩喻成“思潮”。
明喻的公式是:甲象乙。
暗喻的公式是:甲是乙。
缩喻的公式是:甲的乙。
缩喻的“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展开句式是“石油工业落后像一顶帽子”。这样我们就能很明确地看出这是比喻了。
这个例句中还用到了一种修辞方法叫做比喻修辞分类中的“曲喻”。其典型的例句是郭兰英的歌词:"麦浪滚滚闪金光“。“麦浪”是一个曲喻,曲在将麦田比喻成麦田的海洋,海洋里才有浪,这就是有了麦浪。例句先把“石油工业落后”比喻成一个人,人才要戴帽子。直接说“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就是曲喻。
相信这个例句,你只要分析到是一个比喻就行了。缩喻和曲喻都需要分析和解答,许多人有都是分析不出来的。
E. 看完爱国的小故事之后有什么感想
爱国故事中有一个人物——王进喜,
王进喜本来是玉门石油矿普通工人,可他一心为国分忧。有一次在北京街头上,他看到汽车没油烧,在车顶上放着大大的煤气包,靠烧煤气行驶。不久,他被调到大庆,参加开发新油田的会战,他兴奋得像有使不完的劲,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没有住房,他和大家住在干打垒的简易棚子里,吃冷饭,睡地铺。钻井机到了,可没有吊车下不了火车,他一声呐喊,带着工人用绳子拉,肩膀顶,终于把机器卸下来运到工地。第一座井架竖起来了,没有水灌井,他和工人们用脸盆、水桶,硬是把水一盆一桶地弄来,争分夺秒地开了钻。发生井喷事故时,没有搅拌机,他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的是尽快打出石油,改变祖国石油工业落后的面貌。
正是这种铁人精神,正是这种为国忘我的劳动,使得大庆油田很快建成了,使我国摘掉了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
F. 我最敬佩的人王进喜
新中国成立后, 广大工人成了国家的主人, 劳动热情倍增.振兴中华, 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 成了人民群众共同的愿望和行动。被称为“铁人”的王进喜就是胸怀祖国、发愤图强的一代工人的典型。
王进喜本来是玉门石油矿普通工人, 可他一心为国分忧.有一次在北京街头上, 他看到汽车没油烧, 在车顶上放着大大的煤气包, 靠烧煤气行驶.他难过得吃不好睡不着, 心想: “我是石油工人, 现在国家缺油, 我有责任啊! ”不久, 他被调到大庆, 参加开发新油田的会战, 他兴奋得像有使不完的劲, 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没有住房, 他和大家住在干打垒的简易棚子里, 吃冷饭, 睡地铺.钻井机到了, 可没有吊车下不了火车, 他一声呐喊, 带着工人用绳子拉, 肩膀顶, 终于把机器卸下来运到工地。第一座井架竖起来了, 没有水灌井, 他和工人们用脸盆、水桶, 硬是把水一盆一桶地弄来, 争分夺秒地开了钻。发生井喷事故时, 没有搅拌机, 他纵身跳进泥浆池, 用身体搅拌.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为的是尽快打出石油, 改变祖国石油工业落后的面貌。
因为常年劳累, 饮食没规律, 王进喜得了严重的胃病, 经常疼得不能入睡。可他说: “为了拿下大油田, 我宁可少活20 年! ”正是这种铁人精神, 正是这种为国忘我的劳动, 使得大庆油田很快建成了, 使我国摘掉了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
哇!王进喜可真伟大啊!他为了拿下大油田,宁可少活二十年,这种精神值得我敬佩。
G. 摘掉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广大石油战线工作者的主人翁的姿态、为国争光的荣誉感、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的科学干劲、以及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积极拼搏的“铁人”精神。
在旧中国,我国的石油工业十分落后,只有西北的玉门等几个地方产石油,总共只有四十几名技术人员、8台钻浅井的钻机。
大庆油田之后,我国又相继建成了大港、胜利、辽河、江汉、任丘、中原、塔里木等石油基地和天然气基地。石油年产量到20世纪70年代末就达到了1亿吨。2005年,我国的原油产量达到了1.82亿吨。
(7)摘掉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教材分析扩展阅读:
地质工作者在我国东北的松嫩平原上发现了一个大油田。为了纪念即将到来的建国10周年大庆,这个大油田被命名为“大庆油田”。
一场开发大庆油田的大会战打响了。昔日荒凉的大草原上,汇聚了几万人的石油大军。当中有个名叫王进喜的中年人。从15岁起就进玉门油矿做苦工,受尽了外国工头的欺辱。解放后,穷苦人民翻了身,当上了钻井队长。
作为一名石油工人,在北京开会的时候,看到国家因缺石油,汽车顶上背着黑乎乎的煤气包,心里十分难过,他暗下决心:“我一定要为中国人民争口气,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
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十分艰苦。石油工人们为早日出油,日夜奋战在工地上。钻机运到了,可是起重设备没有到。为了早一天开钻,王进喜便带领工人们硬是人推肩扛,把上百吨的钻机运到了井场上,把井架竖立起来。
钻机开钻需要水,工人们就用桶装、用盆端,运来四五十吨水,保证了钻机按时开钻。有一次,发生了井喷事故,因为当时没有搅拌机,王进喜带头跳进了冰冷的泥浆(jiāng)池,用自己的身体搅拌压井用的泥浆,终于制服了井喷。
为了开发油田,王进喜不知疲劳,日夜奋战,人们都称他为“铁人”。
H. 内容分析法的典型案例
日本人巧妙搜集信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大大高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重视信息的开发、利用,不能不说这是个重要原因。
日本的信息传递非常迅速,只要5-10分钟就可以搜集到世界各地金融市场的行情, 3-5分钟就可以查询并调用日本国内三万多个重点公司、企业当年或历年经营生产情况的时间系列数据,5分钟即可利用经济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出国际国内经济因素变化可能给宏观经济带来影响的变动图和曲线,5-10分钟可以查询或调用政府制定的各种法律、法令和国会记录。这种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日本人十分重视信息的作用,时时处处留意信息的搜集,而且善于从平淡无奇的信息报道中分离出重要的内容。例如, 20世纪 60年代中国开发大庆油田,惟独日本和中国谈成了征求设计的买卖。原因是别的国家的设计均不符合中国大庆油田的要求,而日本则事先按大庆油田的要求进行产品设计,等待中国人去购买。那么日本人是怎么知道大庆油田的产品设计要求呢?
其实日本人对大庆油田早有耳闻,但始终得不到准确的信息。后来,日本人从1964年4月20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上看到“大庆精神大庆人”的字句,于是日本人判断‘中国的大庆油田确有其事”。但是,大庆油田究竟在什么地方,日本人还没有材料作出判断。从1966年7月的一期《中国画报》封面上,日本人看到一张照片,铁人王进喜身穿大棉袄,头顶着鹅毛大雪,猜测到“大庆油田是在冬季为零下三十度的东北地区,大致在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之间”。后来,到中国来的日本人坐这段火车时发现,来往的油罐车上有很厚的一层土,从土的颜色和厚度,证实了“大庆油田在东北”的论断,但大庆油田的具体地点还是不清楚。1966年10月,日本人又从《人民中国》杂志上找到了王进喜的先进事迹,从事迹介绍的分析中知道:“最早钻井是在安达东北的北安附近下手的,并且从钻井设备运输情况看,离火车站不会太远。”在该事迹介绍中还写有这样一段话:王进喜一到马家窑看到大片荒野时说:“好大的油海!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丢到太平洋去。”于是,日本人又从伪满州地图上查找到“马家赛是位于黑龙江海伦县东面的一个小村,在北安铁路上一个小车站东边十多公里处。”就这样,日本人终于将大庆油田的准确地理位置搞清楚了。
后来,日本人又从王进喜的一则事迹报道中了解到“王进喜是玉门油矿的工人,是 1959年9月到北京参加国庆之后志愿去大庆的”,由此日本人断定大庆油田在1959年以前就开钻了,并且大体上知道了大庆油田的规模:“马家窑是大庆油田的北端,即北起海伦的庆安,西南穿过哈尔滨与齐齐哈尔铁路的安达附近,包括公主峰西面的大贪,南北400公里的范围。估计从北满到松辽油田统称为大庆。”但是,日本人一时还搞不清楚大庆的炼油规模。
从1966年7月《中国画报》上发表的一张大庆炼油厂反应塔的照片八日本人推算出大庆炼油厂的规模。其推算方法很简单,首先找到反应塔上的扶手栏杆,扶手栏杆一般是一米多一点,以扶手栏杆和反应塔的直径相比,得知反应塔内径约为5米。据此,日本人推断:大庆炼油厂的加工能力为每日 900 Mi,如果以残留油为原油的 30%计算,原油加工能力为每日3000kl,一年以360天计算,则其年产量为1000000kl。根据这个油田的出油能力和炼油厂规模,日本人得出结论:中国将在最近几年出现炼油设备不足,买日本的轻油裂解设备是完全有可能的,以满足每日炼油 10 000 kl的需要。这就是日本人在 1966年从中国公开报刊中获得的有关大庆油田的重要信息,然后按他们估计的大庆油田要求进行产品设计。
此外,日本政府还特别重视信息机构的建设,外务省分布在世界105个国家的75个驻外使馆是其搜集外交信息的前沿阵地,这些机构为日本外交提供各国动向的信息。外务省内有一个约 100人的电信部门,以三班倒方式在 24小时内与世界各地保持不间断的联系,平均每天处理公务电话电报就有近30O0封。在外务省的63个部门中,只有电信部门拥有一栋独立的四层楼,无特殊通行证的人不得进入。公务电报是用110根专线和普通线路收发的,这些公务电报都采取无法破译的密码。为了防止窃听还没有隐线装置。1988年还开始研究采用“宇宙通信系统”,即使在条件恶劣的地区,也可确保通信畅通。
I. 把我国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市劳动模范谁的名言
“把我国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这句话出自教科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摘掉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而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的“铁人”王进喜的感人事迹,文中用了“他暗下决心:”来引述王进喜的"我一定要为中国人民争口气,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换句话说,“把我国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这句话并不是谁说的,而是作者认为王进喜暗下的决心。
建国初期,国内一线工人觉悟都很高,尤其是参加各种会战的工人都如此,毕竟在当时来讲,那绝对是光荣的事情,所以有“暗下决心”的具体言论或许不实,但是此类想法,每个一线工人都会有,因为那是光荣与理想并存的年代!
J. 我最崇拜的人王进喜
我最崇拜的人—母亲 有人崇拜电影明星,有人崇拜革命先烈,有人崇拜自己的老师、同学。可是,我崇拜的人却是她——我平凡的母亲。她没有上过电视,不是家喻户晓;她没有像革命先烈一样冲上前线,保卫祖国;她没有当过老师,教学生知识。可是,她却是我最敬爱的母亲!是谁,在下雨时为你撑起大伞?是母亲;是谁,在你冷的时候为你加衣?是母亲;是谁,在你生病时照顾你?是母亲。 记得有一次,是一个下雨天,我发烧了,家里没人,母亲得知我发烧了,就冒着大雨从工作单位赶回来,一道道闪电在她的头顶上空划过,可她还是不顾自己的身体奔跑在大马路上,回到家里,身上都湿透了,她顾不得换衣服,就来照顾我。我的病好了,母亲却感冒了,我端了一碗水给母亲,她开心地笑了。 另一次,在吃饭时,我挑食,只吃一种菜,母亲就把每一种菜都夹给我吃,母亲这样对我,但是我知道,母亲是为我好,为了饿的营养平衡才这样做的。我虽然表现得不服气,可心理还是想:“妈妈你真好!” 母亲经常教育我尊老爱幼,对别人要有礼貌,做一个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的人。我母亲就是这样一个让我喜欢的人,我永远爱您,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