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在古代的文言文里被称做:冠、冕、弁、帻
Ⅱ 高帽子原文及翻译
《高帽子》译文:
世人把奉承人称为戴高帽子。曾经有两个学生,初次被任命去外省做官,一同去向老师拜别。老师说:“现在这个世道,忠直之道行不通,见人就给他戴顶高帽子,这样就可以了。”
其中一人说:“老师说得不错,现在的社会上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有几人呢?”老师很高兴。等到出了门,他看了一眼同来的同学,说:“高帽子已经送出一顶咯!”
《高帽子》原文:
世俗谓媚人为顶高帽子。尝有门生两人,初放外任,同谒老师者,老师谓:“今世直道不行,逢人送顶高帽子,斯可矣。”其一人曰:“老师之言不谬,今之世不喜高帽如老师者有几人哉!”老师大喜。即出,顾同谒者曰:“高帽已送去一顶矣。”
《高帽子》出自清,独逸窝退士撰《笑笑录》
(2)说古书书帽子扩展阅读:
《高帽子》所表现的现实形象
喜欢听好话,听奉承话,听吹捧的话,是人性的弱点。正是因为人性有这种弱点,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给人戴高帽者才有了用武之地,有了广阔的市场。看一看古今中外那些得志于一时的小人,有几个不是靠溜须拍马起家的?有几人不是靠给人戴高帽而青云直上的?有几人没有一套阿谀奉承的看家本事?
有人喜欢吹捧,喜欢奉承,自然就有人投其所好。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问题都要从两个方面来看。溜须拍马固然可恶,喜爱别人戴高帽者同样可恶。一些文学作品常常把溜须拍马者作为讽刺对象,将那些奴颜媚骨者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但对喜欢阿谀奉承的人却笔下留情,似乎所有的过错都是溜须拍马者造成的。
其实,喜欢阿谀奉承的人对世风日下,对社会上出现的腐败现象,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篇《高帽》,通过某京官和老师的一段对话,细致入微地描摹出送高帽者和喜戴高帽者的心态,在举重若轻之中塑造了这样两类人物形象。
尤其是京官的老师——作为喜戴高帽者的形象,先是怒斥弟子溜须拍马,表示要正正派派地做人,接着却又“颔其首”笑纳了弟子送给他的高帽,完全是一副伪君子的形象。文章针砭世俗时弊,鞭辟入里,力透纸背,是一篇富有喜剧效果的小品。
Ⅲ 古风小说,如何用文字形容图中的带纱的帽子和衣服
帽子一般叫帷帽,或者通俗一点的斗笠也行;
衣服的话没有特定的叫法,素衣,白衣都行吧
Ⅳ 古代读书人戴的帽子叫什么冠
现在一般电视上的都是纶巾。事实上在古代文士或文官可以戴一下几种冠:
1 小冠(也称束髻冠)
这是一种束在头顶的小冠,小冠多为皮制,形如手状,正束在发髻上,用簪贯其髻上,用緌
系在项上,武官壮士则多饰缨于顶上,称为垂冠,初为宴居(在家便装)时戴,后通用于朝
礼宾客,文官,学士常戴用。
2 进贤冠(也称儒冠)
是在朝的文官所戴,冠上有梁为记,亦称梁冠,以梁的多少来分等级爵位,并可再衬巾帻,
如无巾帻与梁数,则为儒者戴用。
3 梁冠
梁冠多为在朝文官所戴,一品七梁,二品六梁,三品五梁,四品四梁,五品三梁,六品,七
品二梁,八品,九品一梁,梁冠为历代在朝文官所好戴。梁冠其形方,前低后高,后倾,有
围片,前开后合,冠形按〈三才图会〉复制。
Ⅳ 为什么古代的书生必须要戴帽子
早在春秋时期开始,戴帽子就已经成为了中原文化区别于蛮夷文化的一种标志了,虽说经历了战国动乱的时期,但是行冠礼和对冠服的重视却一直延续到秦汉时期,即使到了清初都还保留着这些文化,因为清朝开始剃发易服才导致逐渐丢失了这项传统文化。
不过这些礼仪到了清朝时期,尤其是到了乾隆年间,大家都留着长长的辫子,看起来光头的比较多文化不一样,导致很多人开始没有再佩戴冠、帽、巾,不过很多有身份地位的还是会佩戴的。
而这些所谓的冠、帽、巾也在不断的演变。
Ⅵ 学完《方帽子店》,你觉得本文真的只是在说帽子的故事吗
不仅是在说帽子的故事,而是借方帽子店这件小事情提醒人们要勇于尝试,勇于创新,不要墨守成规,敢于创新才能不断的进步。
Ⅶ 春秋时期读书人戴什么帽子
冠带
1.古代男孩发育之后到了允许使用成人装束的年龄阶段或教化仪式,后被引申为五行发展过程十二种状态之一,古书中也指穿衣戴帽之行为过程。
2.主初始小成,积极向上,蓬勃发展之状态。取喻男冠女笈之小成。
日历上的冠带:冠就是帽子的意思,带,就是古代配饰的意思。总之是一些装饰品!
3.据《吕氏春秋通诠·慎势》载:“冠带,本指服制,引申为礼仪﹑教化。”
4.借指官吏。
5.指卦象中正印的位置之一。正印临冠带, 出生名门, 能显荣达。
答题不易 望采纳
Ⅷ 请教!貌似林语堂先生论治学的一句话的出处!好像是说英国人研究帽子的礼仪很认真的!
战。携遣玄德、
Ⅸ 说是清朝官员帽子上的不知道什么材质哪位大神赐教
清制官帽顶上会有一个装饰用的顶珠,在造型上,顶珠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以柱式为主的朝冠顶,另一种是圆球状的吉服顶,按照品级不同有材质的区别,一品:红宝石,二品:珊瑚,三品: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四品: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五品:水晶及白色明玻璃,六品:砗磲及白色涅玻璃,七品:素金顶,八品:起花金顶,九品:镂花金顶,没绿的,其他就剩下插孔雀翎的翎管,那个有翡翠的,可是那个是长管型,没圆的;
Ⅹ 古代成人礼三次加戴的帽子分别叫什么
初加:发笄和罗帕、素色的襦裙,似中衣。衣缘没有文饰,腰带用普通的细布带。
再加:发簪、曲裾深衣。
三加:钗冠。正式的大袖长裙礼服,上衣下裳制。佩绶等饰物。
衣服的摆放:按顺序分别叠好、衣领朝东,由北向南依次置于席上,席置于场地东侧;要加的发饰,由有司捧在盘里,立于场地西册,面朝南,从东到西排开,依次是:发笄、发簪、钗笄。
(10)说古书书帽子扩展阅读:
古代的成年礼本意是为了禁止与未成年的异性通婚。冠礼是成年礼的一种高级和代表性形式,也可以说是对成年人婚姻资格的一种道德审查。
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成丁礼演变而来,一直延续至明代。具体的仪式是由受礼者在宗庙中将头发盘起来,戴上礼帽。由于要穿戴的服饰很多;
包括冠中、帽子、幞头、衣衫、革带、鞋靴等,于是分为3道重要程序,分3次将不同材料制成、代表不同含义的帽子一一戴上。“三加”之后,还要由父亲或其他长辈、宾客在本名之外另起一个“字”,只有“冠而字”的男子,才具备日后择偶成婚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