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帽子知识 > 瑞士传统帽子

瑞士传统帽子

发布时间:2021-12-16 09:20:20

⑴ 瑞士最重要的民俗节日

Grueezi 瑞士人的礼貌
在占瑞士人口70%的德语区,人们用得最频繁的一个词,是你在德文字典里找不到的“grueezi”,那是瑞士人特有的,相互见面时打招呼的瑞士德语,相当于中文里的“您好”吧。瑞士人把它作为区别自己与德国人的
标志,“grueezi”一句乡音,会把瑞士人一下子拉得很近,在异国他乡,一句“grueezi”顿时会...

多姿多彩的瑞士语言
瑞士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融多种文化为一体的国家。它有四大国语,分别是: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罗曼什语。平时国家机关等单位使用的官方语言是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而且在学校也必须选其中的俩种语言作为必修课。因
此几乎所有的瑞士人都能说2、3种语言,而且每一种都非常流利。 其中把...

瑞士:人生的后乐园
“上帝创造万物,将世间财富分给穷人。在一个叫瑞士的地方土地特别贫瘠,什么都没有。于是为了弥补这一欠缺,上帝给了它巍峨的高山,壮观的冰川、瀑布和湖泊,以及幽深诱人的林木与峡谷。”——这就是瑞士。 由此
提及瑞士,必让人想到如画的风景、美轮美奂的钟表、数不清的国际组织和银行;再深一步,会联想起锐利的军刀...

瑞士 追寻梦的气息
许多时候,当别人问起对一个地方的印象时,总是无法简单的言语讲出来。 要总结出对一个地方的印象,是件困难的事情,可是,这个地方的气味却会在一瞬间让人回忆起,加之那些点点滴滴。 初入苏黎世机场的那个黄
昏。站在进港厅门口等候学校的巴士时,从玻璃幕墙上映出天边残留的夕阳和自己的影子,初秋的天气在黄昏已经...

瑞士民风民俗
A.着装在瑞士人的发祥地施维次,男性一般穿过膝的长裤,袖子宽大的衬衫和短夹克;女性着丝质上衣,长裙,天鹅绒背心。B.祭典瑞士的天主教祭典流传至今。在祭典日,人们穿着民族服,唱歌、跳舞和祈祷。儿童节祭典
又称“疯狂的祭典”,参加人戴上假面具,把装有青豌豆的袋子绑在裤子上,互相追打。此时连神父也戴上...

伯尔尼洋葱市场
在与伯尔尼老城区火车站和国会议事厅相对的Bundes广场之间,有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从伯尔边,周围特别是从弗里堡湖区赶来得农民在这里设下成百上千的摊点,商店和农夫们将100多吨的洋葱挂在那里,并与冬季蔬
菜和坚果一起销售,同时也将贩卖其他商品。下午、晚上、学校放学、下班的时候,狂欢节的气氛则开始变得...

少年射击比赛
在每年9月第二个周末,将有4000多名12-16岁的苏黎世男少年们参加此次射击大会。他们将使用将来参军以后要使用的最新式来复枪。胜利者被称为“射手之王”,并在当天将一直受人瞩目。根据分数,大约1/3的
参加者可以获得苏黎世的公司或个人捐赠的奖。在这几天内(星期五到星期一),Albisguetli射...

卢加诺葡萄酒节
卢加诺的葡萄酒庆祝节日在10月的第一周开幕。这并不是由来已久以来的传统,而是瑞士法语区葡萄酒商们间的接洽活动,从1932年开始被人们逐渐所知的。如进一步说明的话,它和提契诺州地区葡萄秋收时节并不是偶然
达到一致的。卢加诺很久以来受来自州内另一个城市洛迦诺的鲜花节的影响,因此开展了葡萄酒节相抗衡。...

瑞士日内瓦-攻城节
每年12月11日,为了纪念历史性事件--日内瓦保卫战的胜利,人们将穿着古装游行。1602年12月11日~12日晚,日内瓦被法国侵略。萨瓦公爵为了保卫日内瓦,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勇敢的日内瓦市民最终赢得了
胜利。尤其是罗优姆大妈用热汤泼浇爬上城墙的法国士兵的故事成为佳话。之后,日内瓦市民为了纪念战争...

⑵ 阿拉伯人为什么带头巾

主要还是环境因素所致。

阿拉伯地区地处沙漠地带,天气炎热并且风沙较大,外出行走用头巾把头和脸裹起来是环境所需。即使在今天,在沙漠里行走时仍然需要头巾,所以头巾在前伊斯兰时期的阿拉伯地区早已存在,而且男女都戴,主要目的是遮挡风沙和烈日。

面纱的存在一个简单的原因是阿拉伯人生活与沙漠,面纱是遮挡风沙之用,而伊斯兰教最早兴盛于阿拉伯,故此原因。

头巾的颜色有等级之分,多为白色或素色,王室人员用红、蓝、黄三色为基调的特制头巾,其他人禁用。

白色是阿拉伯男人的标配。王室的专用色是红色,贵族们则通常用蓝色。

(2)瑞士传统帽子扩展阅读:

阿拉伯头巾的知识

从颜色上看,阿拉伯头巾最初只有白色和米色两种,后来逐渐发展到五颜六色。除了苏丹等国家的男子喜欢缠纯粹的白色外,一般的阿拉伯人都更青睐杂色头巾,尤其是白、红、黑、蓝、紫等混合色系。在阿曼,颜色还有贵贱之分,以红、蓝、黄三色为基调的头巾是王室家族专用的,老百姓则只能用白色或素色的。

从款式上看,大体分戴头箍和不戴头箍两种。沙特、科威特、卡塔尔、巴林等海湾国家,都在头巾上面缠个头箍。北非国家如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以及同样是海湾国家的阿曼等,男子却不戴头箍。头箍是用驼毛做成的圆状环,以黑色居多,也有白色的,与头箍配套的还有一根长长的飘带,戴在头上显得英俊洒脱。

从形状上看,虽然包在头上已经无法辩识,但头巾本身有正方形的,有长方形的,也有三角形的,长度一般在2公尺左右,不过苏丹的最长,达3米开外。

从戴法上看,更是各有千秋。通常的戴法是:先把头巾叠成三角形然后一长一短地盖在头上,将短的一端从前面绕过来,长的一端盖住脸部,接着调整一下,就可以缠绕了。但怎样缠就有讲究了。沙特、科威特、阿联酋等人将头巾紧紧地罩住头顶,然后长长地垂下,再在上面套一个圆而细长的头箍,依着头顶上方把头巾固定住。阿曼人的头巾不垂下,也压根没有箍,而是整整的一块全部缠在头上,挽一个疙瘩,不使脱落,让人一看就知道是阿曼人。

参考资料来源:阿拉伯头巾-网络

⑶ 瑞士的名人

卢梭、阿图尔·奥涅格、费德勒、罗杰·费德勒、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

1、卢梭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

2、阿图尔·奥涅格

瑞士作曲家,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过小提琴、对位法、赋格与指挥。他的创作同时受到了近代法国音乐和德国音乐这两种气质不同的文化影响。

作品数量庞大,体裁面也很广。成名之作是交响诗篇《大卫王》,代表作有清唱剧《火刑堆上的贞德》,交响乐《太平洋231》和电影配乐《拿破仑》、《悲惨世界》、《罪与罚》、《沉默之城》、《福勒克斯船长》、《鲍尔。库劳迪尔》等。

3、费德勒

罗杰·费德勒,1981年8月8日出生于瑞士巴塞尔,瑞士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1998年转为职业),以全面稳定的技术、华丽积极的球风、绅士优雅的形象而著称。众多评论家、现役与退役的选手认为费德勒为史上最伟大球员之一。费德勒不仅在网球领域取得成功,亦在慈善和商业领域活跃。

4、罗杰·费德勒

罗杰·费德勒,1981年8月8日出生于瑞士巴塞尔,瑞士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1998年转为职业),以全面稳定的技术、华丽积极的球风、绅士优雅的形象而著称。众多评论家、现役与退役的选手认为费德勒为史上最伟大球员之一。费德勒不仅在网球领域取得成功,亦在慈善和商业领域活跃。

5、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1921年1月5日—1990年12月14日),瑞士德语作家、剧作家。他青年时期先后在苏黎世和伯尔尼攻读文学、神学和哲学,毕业后在苏黎世《世界周报》任美术与戏剧编辑。1946年迁居巴塞尔,开始职业作家生涯。

相继于40—60年代创作了《罗慕路斯大帝》、《老妇还乡》、《物理学家》等名作,奠定了他在世界戏剧界的声誉。曾获德国曼海姆城颁发的席勒奖、瑞士伯尔尼市颁发的文学奖、意大利广播剧大奖等。

⑷ 麦克阿瑟头上的帽子,为什么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

麦克阿瑟在美国陆军当的最大的官,是陆军参谋长。1935年任职行将结束之际,他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

在美国陆军系统坐到这个位置上,基本就该转型了。要不,等待你的就是往下走,因为参谋长上面,就离总统不远了。

麦帅一生无意从政,但55岁的年龄,离退休还差个八九年,这八九年如何安放自己的尊严,是个问题。屈就他人之下,无论如何不是麦克阿瑟家族的遗风。

元帅的军衔,是美国陆军系统未曾有过的,这种称号极大满足了麦的虚荣心。“麦帅”二字,由此而生。

1937年11月31日,57岁的麦克阿瑟正式就任菲律宾陆军元帅。这次,罗斯福没有再容忍他,果断地剥夺了他的美国军籍。

有所得,必有所失,世界从来如此。

就这样,麦克阿瑟离开了为之服役38年的美国陆军。

如此一来,不在美国陆军系统,他对美国陆军对任何建议和要求,都不再具有官方意义。

二、独一无二的元帅服

说完了故事背景,下一步就是麦帅的衣服了。

为了笼络住麦克阿瑟,奎松答应了几乎他所有的要求。传说麦帅在菲律宾是个总统背后的“独裁者”,就是源于此。

史无前例的“陆军元帅”一职,该穿什么军服呢?菲律宾没有此职位,美国没有此模式,麦帅只有创造了。

这让麦帅颇费了一番心思。最后,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喜好和梦想,设计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造型:

白色的尼龙上衣,似海军军服,但右肩是浅蓝色的是美国陆军军官的肩带;

左脑上,闪耀着他当美国陆军参谋长时的大缓带;

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的军帽:正中间是一只金线绣的美国鹰,一眼看上去就金光闪闪。

“麦克阿瑟将创下一顶帽子上所绣金线重量的美国之最。”一位传记作家评价他说。在美国陆军,他的设计更是成为讥笑的对象。与军服相对应,奎松还给他颁发了最昂贵的指挥官的饰物:一根11盎司的金指挥棒。

⑸ 去法国德国奥地利瑞士旅游,在礼节上要注意些什么

第一,爱好社交,善于交际。对于法国人来说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没有社交活 动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诙谐幽默天性浪漫。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都爽朗热情。善于雄辩高谈阔论,好开玩笑,讨厌不爱讲话的人,对愁眉苦脸者难以接受。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法国人不仅爱冒险,而且喜欢浪漫的经历。 第三,渴求自由,纪律较差。在世界上法国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义者”。“自由、 平等、博爱”不仅被法国宪法定为本国的国家箴言,而且在国徽上明文写出。 他们虽然讲究法制,但是一般纪律较差,,不大喜欢集体行动与法国人打交道,约会必须事先约定,并且准时赴约,但是也要对他们可能的姗姗来迟事先有所准备。 第四,自尊心强,偏爱“国货”。法国的时装、美食和艺术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响之下,法国人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最棒。与法国人交谈时,如能讲几句法语,一定会使对方热情有加。 第五,骑士风度,尊重妇女。在人际交往中法国人所采取的礼节主要有握手礼、拥抱礼和吻面礼。 (2)服饰礼仪 法国人对于衣饰的讲究,在世界上是最为有名的。所谓“巴黎式样”,在世人耳中即与时尚、流行含意相同。 在正式场合:法国人通常要穿西装、套裙或连衣裙,颜色多为蓝色、灰色或黑色,质地则多为纯毛。 出席庆典仪式时:一般要穿礼服。男士所穿的多为配以蝴蝶结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装套装;女士所穿的则多为连衣裙式的单色大礼服或小礼服。 对于穿着打扮,法国人认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选择发型、手袋、帽子、鞋子、手表、眼镜时,都十分强调要使之与自己着装相协调相一致。 (3)餐饮礼仪 作为举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饪王国之一,法国人十分讲究饮食。在西餐之中,法国菜可以说是最讲究的。 法国人爱吃面食,面包的种类很多;他们大都爱吃奶酪;在肉食方面,他们爱吃牛肉、猪肉、鸡肉、鱼子酱、鹅肝,不吃肥肉、宠物、肝脏之外的动物内脏、无鳞鱼和带刺骨的鱼。 法国人特别善饮,他们几乎餐餐必喝,而且讲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种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肴;除酒水之外,法国人平时还爱喝生水和咖啡。 法国人用餐时,两手允许放在餐桌上,但却不许将两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时,他们习惯于将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4)习俗禁忌 法国的国花是鸢尾花。对于菊花、牡丹、玫瑰、杜鹃、水仙、金盏花和纸花,一般不宜随意送给法国人。 法国的国鸟是公鸡,他们认为它是勇敢、顽强的直接化身。 法国的国石是珍珠。 法国人大多喜爱蓝色、白色与红色,他们所忌讳的色彩主要是黄色与墨绿色。 法国人所忌讳的数字是“13”与“星期五”。 在人际交往之中,法国人对礼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别的讲究。宜选具有艺术品味和纪念意义的物品,不宜以刀、剑、剪、餐具或是带有明显的广告标志的物品。男士向一般关系的女士赠送香水,也是不合适的。在接受礼品时若不当着送礼者的面打开其包装,则是一种无礼的表现。

⑹ 法国,奥地利,德国,瑞士,意大利,文化风俗有什么要注意的

(1)社交礼仪
与英国人和德国人相比,法国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现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爱好社交,善于交际。对于法国人来说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没有社交活 动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诙谐幽默天性浪漫。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都爽朗热情。善于雄辩高谈阔论,好开玩笑,讨厌不爱讲话的人,对愁眉苦脸者难以接受。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法国人不仅爱冒险,而且喜欢浪漫的经历。
第三,渴求自由,纪律较差。在世界上法国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义者”。“自由、 平等、博爱”不仅被法国宪法定为本国的国家箴言,而且在国徽上明文写出。 他们虽然讲究法制,但是一般纪律较差,,不大喜欢集体行动与法国人打交道,约会必须事先约定,并且准时赴约,但是也要对他们可能的姗姗来迟事先有所准备。
第四,自尊心强,偏爱“国货”。法国的时装、美食和艺术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响之下,法国人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最棒。与法国人交谈时,如能讲几句法语,一定会使对方热情有加。
第五,骑士风度,尊重妇女。在人际交往中法国人所采取的礼节主要有握手礼、拥抱礼和吻面礼。
(2)服饰礼仪
法国人对于衣饰的讲究,在世界上是最为有名的。所谓“巴黎式样”,在世人耳中即与时尚、流行含意相同。
在正式场合:法国人通常要穿西装、套裙或连衣裙,颜色多为蓝色、灰色或黑色,质地则多为纯毛。
出席庆典仪式时:一般要穿礼服。男士所穿的多为配以蝴蝶结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装套装;女士所穿的则多为连衣裙式的单色大礼服或小礼服。
对于穿着打扮,法国人认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选择发型、手袋、帽子、鞋子、手表、眼镜时,都十分强调要使之与自己着装相协调相一致。
(3)餐饮礼仪
作为举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饪王国之一,法国人十分讲究饮食。在西餐之中,法国菜可以说是最讲究的。
法国人爱吃面食,面包的种类很多;他们大都爱吃奶酪;在肉食方面,他们爱吃牛肉、猪肉、鸡肉、鱼子酱、鹅肝,不吃肥肉、宠物、肝脏之外的动物内脏、无鳞鱼和带刺骨的鱼。
法国人特别善饮,他们几乎餐餐必喝,而且讲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种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肴;除酒水之外,法国人平时还爱喝生水和咖啡。
法国人用餐时,两手允许放在餐桌上,但却不许将两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时,他们习惯于将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4)习俗禁忌
法国的国花是鸢尾花。对于菊花、牡丹、玫瑰、杜鹃、水仙、金盏花和纸花,一般不宜随意送给法国人。
法国的国鸟是公鸡,他们认为它是勇敢、顽强的直接化身。
法国的国石是珍珠。
法国人大多喜爱蓝色、白色与红色,他们所忌讳的色彩主要是黄色与墨绿色。
法国人所忌讳的数字是“13”与“星期五”。
在人际交往之中,法国人对礼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别的讲究。宜选具有艺术品味和纪念意义的物品,不宜以刀、剑、剪、餐具或是带有明显的广告标志的物品。男士向一般关系的女士赠送香水,也是不合适的。在接受礼品时若不当着送礼者的面打开其包装,则是一种无礼的表现。

在奥地利,绿色最令人喜爱,包括许多服饰品也都使用绿色。比如,有灰色的法兰绒西装,特意用绿色边儿。狩猎装多半使用绿色。

奥地利人热情、和蔼可亲。在公共场所,奥地利人即使是和陌生人相见,也打招呼。和主人交谈时,不要主动议论钱、宗教或政治之类的话题(除非主人先谈起)。73%的奥地利公民信仰基督教,到奥地利旅游及参加相关的节日活动请尊重当地的宗教习惯和风俗。奥地利人喜欢别国人知道自己民族的特性和谈论自己的成就。

奥地利的商务礼俗,宜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奥地利商人相当正规、严肃,尤其是首都维也纳,令人觉到一种莫扎特、贝多芬、斯特劳斯等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在此活动过的、王朝风格的气氛。

奥地利人的姓名一般由两个词组成,第一个是名,第二个是姓。姓名另有三个词组成,一般为双名或双姓。平辈之间称呼时,一般相互称姓,只有在家庭内部和好朋友之间才称呼名字。

如果奥地利人的名片上印着好几个头衔,则务必问清楚那一个是最重要的,因为一旦称呼有误会洋相出。与奥地利人通信更是要小心,必须正确无误地冠上他们的真正头衔,有的人的姓名中夹有“VON”,表明他的家庭历史上曾经有贵族。

奥地利妇女结婚后改姓夫姓,即使是离婚或改嫁后也保持着原来丈夫的姓氏,因而切莫以姓氏来推断妇女的夫姓,枉加称呼。奥地利人,不喜欢在新年期间食用虾类。因为虾会倒着行走,象征不吉利,若吃了虾,新的一年生意就难以进取。

守纪律讲整洁 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碰它。在一些人的眼中,许多情况下,德国人近乎呆板,缺乏灵活性,甚至有点儿不通人情。但细细想来,这种”不灵活”甚为有益。没有纪律,何来秩序?没有规矩,何有认真? 德国人很讲究清洁和整齐,不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环境的清洁和整齐,而且也十分重视大环境的清洁和整齐。在德国,无论是公园、街道,还是影剧院或者其它公共场合,到处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德国人也很重视服装穿戴。工作时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里虽可以穿得随便些,但只要有客来访或外出活动,就一定会穿戴得整洁。看戏、听歌剧时,女士要穿长裙,男士要穿礼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装。参加社会活动或正式宴会更是如此。守时间喜清静 德国人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无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德国人应邀到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访朋友,都会按点到达,不会让主人浪费时间干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则的话,就是不礼貌,如有特殊原因无法准时赴约时,都会向朋友表示歉意,并请求原谅。德国人多喜欢清静的生活,除特殊场合外,不大喜欢喧闹。比方说,许多人虽在城里上班,但却把家安在乡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镇,图的就是一个清静。就是那些住在城里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围的无噪音。例如,晚上8时至第二天早晨8时不可以演奏乐器、大声喧哗。如果晚上要搞聚会活动,事先要向邻居讲明情况,请求他们谅解,并尽可能安排在周末,尽可能不大声喧闹。否则,受干扰的邻居会十分恼怒,可能会当面提出抗议,个别人甚至会请警察出面干预。 待人诚恳注重礼仪 通常来讲,同德国人打交道没有太多的麻烦。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比较干脆。凡是他们能办的,他们都会马上告诉你”可以办”。凡是他们办不到的,他们也会明确告诉你”不行”,很少摆架子,或者给人以模棱两可的答复。当然,人际关系和努力的程度对办事也绝非没有影响。 和西方许多国家相似,德国人比较注意礼仪。两人相遇时,不管认识不认识,也不管在路上,或者办公室、宾馆、电梯等地方,都相互打招呼,问声”您好”。餐馆吃饭时,也要向已就坐的顾客点头问候,真的是斯文对斯文,礼多人不怪。朋友见面以握手为礼,告别时亦如此。十分要好的、长时间未见的朋友相见或长期分开时可以相互拥抱。正式场合,仍有男子对女子行吻手礼,但多做个吻手的样子,不必非要吻到手背上。在交往过程中,大多数人往往用”您”以及姓氏之前冠以”先生”或”女士”(也作”夫人”讲)作为尊称。只有亲朋好友和年轻人之间互相用”你”以及名字称呼。对女性,不管其婚否或长幼,都可以称”某女士”,但对已婚妇女应以其夫姓称之。 送礼在德国也很受重视。应邀去别人家做客时,一般都带礼物。大部分人带束鲜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带瓶葡萄酒,个别人带一本有意义的书(或者是自己写的书)或者画册之类等。在欢迎客人(如车站、机场等场所)、探望病人时,也多送鲜花。在祝贺他人生日、节日或者婚嫁等时,可寄送贺卡,如送贺礼,则以实用和有意义为原则,而不是以价格高低论轻重。所送之礼物都要事先用礼品纸包好。许多人常在收到礼后会马上打开观看,并向送礼人表示感谢。 在德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女士在许多场合下都受到优先照顾,如进门、进电梯、上车等,都是女士优先。男士要帮女士开轿车门、挂衣服、让座位等。女士对此只说声”谢谢”,而不必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认为对方不怀好意。在同人交谈时,德国人很注意尊重对方。不询问人家的私事(如不问女性的年龄,不问对方的收入等),也不拿在场的人开玩笑。就餐谈话时,不隔着餐桌与坐得较远的人交谈,怕影响别人的情绪。

楼主,我好辛苦呢,采纳吧啊~~

⑺ 瑞士必备用品

申请资料,护照,录取通知书都是必须的
还有就是给你一个
建议携带的行李清单:
服饰:内衣、袜子、薄毛衣、长袖体恤、风衣;皮鞋、皮靴、鞋;皮带、围巾、帽子、手套

注:瑞士冬天一般都有暖气,建议从国内多带些轻便衣物,国内的较便宜。

生活用品:毛巾,浴巾,浴帽,肥皂盒,轻便水杯,漱口杯,梳子,小镜子,雨伞,剃须刀及刀片,电蚊香片,转换插头;眼镜(隐形,框架,太阳镜)和眼药水。

药品:常用药品,如:感冒药,消炎药,跌打损伤药等,常用的小药品从国内带来合适,贵重的药品瑞士可以买到,并且一般都买了社会保险,能够报销。

文化用品:钢笔,墨水等;字典(汉语小字典,法汉,汉法等);专业书籍(高等数学,计算机等),因为书本较重,可以不用带太多,否则行李会超重,机场罚钱很贵,倒不如以后回国时再带来,反正第一年也未必能用上很多专业书籍,并且很多资料也可以在网上或图书馆查到。

厨房用品:筷子、勺子、菜刀(放在托运箱里)

⑻ 有一个帽子的品牌,帽子上带这样的logo

New Era : New Era是全球领先的头饰设计者、开发商和制造商

⑼ 瑞士节日的主要节日

白色圣诞节在瑞士并多见。无论对于基督教徒还是非教徒,圣诞节都是一年中最受欢迎的节日。圣诞节期间的赞美诗反映了瑞士在欧洲的中心位置,同时反映了瑞士多种语言文化的现状。
圣降节于圣诞节前夕的第四更星期天,传统地被认为是为上帝降生而做准备的节日。特别是到了十九世纪,圣降节日历被认为教育孩子们耐心等待报酬的一种方式,因为圣降节日历有24个小窗口,打开每个小窗口可以看到不同的圣诞景致。圣降节日历已经成为瑞士传统圣诞节的一部分。Adventskranz是由常青树环和四支蜡烛制城,每支蜡烛代表这圣降节的每一个星期天。(第一个星期天点燃第一支蜡烛,第二个星期天点燃第二支,如此继续。)
追逐圣诞老人(Klausjagen)
每年11月5号,瑞士信奉天主教的地区一直保持着“追逐圣诞老人”的传统。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施维茨州Rigi岸边的Küssnacht。人们已经没有太多堆追逐,而是进行一场盛大热闹的表演,灯火通明,并且吹号角放烟花。200多男人身穿白色长衬衣和胡子,头上戴着高高的主教尖帽;帽子由彩色透明纸做成,里面点燃蜡烛。这些装扮好的人们穿越街道,并向人们行屈膝礼。圣诞老人也出现在游行的队伍中,由几个Schmutzlis助手和举火把的人陪同。他们身后跟着几百身着白色农夫衬衣,腰间挂着大牛铃的人,即追逐圣诞老人的人。
圣诞老人
圣诞老人并不是出现在圣诞前夜和圣诞节当天,而是12月6号。这天,孩子们醒来,发现他们昨晚放在床前的鞋子或袜子里放满了桔子、花生和甜点。圣诞老人在Schmutzli的陪同下去拜访小孩子,特别在中部各州。和Patron Saint不同,Schmutzli通常身着黑衣,表情阴郁,拄著拐杖,身后被着装满礼物的麻袋。在瑞士其它地区,也由近似的女性角色,如意大利语区提挈诺南部的Befana,和瑞士西布法语区的Chauche-vieille。(在提挈诺州,孩子们在一月5到6号挂起长袜。Befana的名字由显现节而来,好孩子会受到甜点;传统上,坏孩子会在长袜里发现煤球或类似煤球的糖块。)
圣诞树
12月24日的夜晚在瑞士是一个家庭庆祝的节日。这一夜,小孩子们第一次看到装饰点燃的圣诞树,灯火辉煌,树下摆着包好的礼物。
在瑞士,圣诞树通常是点缀燃烧蜡烛,而不是电灯泡。不幸的是,有时会因为圣诞树燃烧而引发火灾。点缀瑞士圣诞树的电灯通常发射出温暖的黄色灯光,而不是像美国的闪烁彩灯。
谁送来的礼物?
传统上,天主教区的孩子们被告知,礼物是由天使基督带来;但今天的孩子们可能和世界其它地区灯孩子一样,认为礼物是圣诞老人送来的。 大多数的瑞士乡村有新年戴面具庆祝的传统,至今仍很流行。有些地方的恶魔面具做得十分恐惧吓人。最有名的是位于外阿彭策尔州的乌奈施(Urnäsch)的新年老人面具:男人女人都佩戴巨大的头饰。传统服饰还包括挂在脖子上的巨大牛铃。新年老人一般都是男人,他们要把新年祝福从一个村庄传送到另一个。
新年的庆祝活动在每年1月13号举行。这一天是古老的凯撒历(Julian calendar)中的新年, 比今天公历晚了13天。1582年,罗马教皇宣布改革历法,在阿彭策尔州却遭到基督教徒的拒绝。 但为了方便日常生活,外阿彭策尔州最终在1798年改用公历。 瑞士的狂欢节虽然无法与里约热内卢相比,但一定会让那些认为瑞士人保守的人们大跌眼睛。里约热内卢狂欢节通常在盛夏时举行,而瑞士狂欢节上,人们的服饰则比较保暖。
狂欢节期间,参与者们夸张地装扮,尽情地享受,可谓疯狂致极。面具服饰使得人们找到新的自我。狂欢队伍演奏着音乐,走街串巷。
在瑞士,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狂欢节,且日期不同。狂欢节起源很多,混和了异教徒的春季庆典,基督仪式及非宗教的民间传统。在某些州,人们按照异教传统,使用面目狰狞的面具驱赶恶魔。
瑞士最大最著名的狂欢节在:巴塞尔和卢塞恩。 在瑞士或世界其它地方,复活节都会让人首先联想到彩蛋和兔子。耶稣受难日(Good Friday)和复活节星期一(Easter Monday)成为人们外出度假的好时机,十分受欢迎。
复活节前的几个星期,商店橱窗里就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巧克力兔子、彩蛋及复活节蛋糕(Osterfladen),特别吸引小孩子。复活节星期天,孩子们开始在房子周围和花园里寻找复活彩蛋,希望能尽快装满手中的篮子。瑞士的这一传统与欧洲其它国家及美国相同。
瑞士也有自己特有的复活节风俗,特别在某些州更具特色。
- 位于南部意大利语区的门德里西奥(Mendrisio):在大斋期第四日,当地人会上演耶稣受难复活剧,及罗马士兵、马背上的小号手。复活节星期五的庆祝更加严肃,死难基督和圣母玛利亚的雕像被抬着走遍大街小巷。
- 在瑞士西部罗蒙地区(Romont),“哭泣的妇女们”抬着血红的跪垫穿过街巷,身着基督受难的标志,如将基督钉死在十字架上用的钉子,基督头上的王冠,及圣女薇罗尼卡(St.Veronica)为身背十字架的基督擦额头用的手绢,并印有基督头像。在弗里堡州的小镇上,教徒们虔诚地祷告并吟唱赞美诗。
- 在日内瓦附近的尼永(Nyon)城中,喷泉都用鲜花,彩带和彩蛋装饰起来。这一传统十分古老,来自德国。其含义是庆祝冬雪融化,喷泉解冻。
- 在瓦莱州的某些村庄,保留着古老的复活节传统:分发面包、奶酪和红酒。
- 卢塞恩每年进行复活节演唱会。
- 伯尔尼州的鲁曼蒂根村(Rumendingen),保留着复活节星期日玩木棒游戏的传统。由于在复活节星期天禁止进行任何传统运动,如摔跤等,所以有了这个游戏。木棒游戏中,最年长的参与者扔出一个木棒,其他参与者努力使自己的木棒靠近。 秋季是丰收的季节,这不仅意味着要记得感谢上帝的赐予,而且是在市场上庆祝丰收,并做好冬季的储备。11月11号的圣马丁节(St Martin's Day)是缴租金的传统日期,人们常常以宴会的形式来庆祝。在这段时间,瑞士的不同地区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
弗里堡州的村庄以(Bénichon)宴会的形式庆祝秋季的到来。 人们在宴会上尽情享受美食,并跳舞游行,奏乐庆祝。位于格吕耶(Gruyère)地区的沙尔梅(Charmey)还在庆典上进行推干草车比赛。比赛由五人一组的形式进行的,其中一人坐在装饰好的手推车上,其他人推着车绕村两圈。最先结束的将获得奖品。同时,装饰手推车最具富创意的一组也会获得奖励。
瑞士很多地方庆祝感恩节。下瓦尔登州州会施坦斯(Stans)庆祝放牧节(Aelperchilbi),是由当地的高山会组织的。该组织最初由夏季牧民组成,其成员很少有耕种的农民。庆祝活动首先在教堂开始,在这里摆满了各种果蔬和山区奶酪。之后,庆祝活动的气氛越来越轻松。礼拜式结束后,在市中广场上会举行开胃酒会。兴奋的男男女女们, 身披动物皮和苔藓,追着小孩子撒糖。最后是花车游行:花车设计要求以日常生活为主题,如收割机。
施坦斯(Stans)庆祝在每年十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举行。在同一时间,瑞士中部地区也举行类似的活动。 在纳沙泰尔州,九月底举行为期三天的葡萄酒节。庆祝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复杂精细的花车游行。
这里是瑞士最大的葡萄酒节,但在中部地区也有类似的庆祝。
有耐心等待的人们, 可以参加日内瓦湖边的沃韦(Vevey)葡萄酒节。沃韦葡萄酒节每25年举行一次。在游行列队中,有牛车和其它动物,还有人扮演酒神。当然,节日上一定有很多美食,特别是美酒。上一届沃韦葡萄酒节是在1999年,到下一届还需要等待很久。 每年的10月底11月初,为了欢送阿尔卑斯的夏天,在许多地区举行阿尔卑斯山的感恩节。此节原来是教会成人的庆祝活动,后来变成居民们用舞蹈来进行的庆祝活动。
尼瓦尔登州的所有村庄各自在不同的山顶,举行庆祝活动。乳制品加工者、牧场主、和村子里的人汇聚在一起祭神。这样的活动根据村落大小,及地域的传统有多种形式,一般的形式则是重大的教会仪式,及地区性举办的午餐、舞蹈。比如在克恩斯村教会的神父们在访问各家的同时会送去弥撒。
饭后戴着假面具的“野人”,边做恶作剧边在大街小巷中穿行。上午他们给大声吟诵诗词的孩子们分晒干的水果,午饭后则摆出各种可笑的样子四处行走,并还将表演投掷旗帜和乡村舞蹈。最后“野人”将送干酪给神父作为对神父亲切的报答。舞蹈将持续到清晨,庆祝活动随着一声哨响,传遍整个村庄后结束。

⑽ 瑞士人对于服装的喜好,瑞士服装的特色

瑞士 就想到红
但又不能全身红
帽子红点缀点金色
衣服白 点缀黑
裤子黑 简洁干练

可以咨询下设计师啊 在下点 瑞士风设计 国际化
若大的加工厂?这还要上来问啊。。汗哦。要人不 服装配色我懂

与瑞士传统帽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么样制服巨蟹座 浏览:656
2020夏季韩版女装批发 浏览:214
女装马甲外套18一25岁 浏览:728
短款水貂绒外套里面配卫衣可以吗 浏览:86
织衣领桃领 浏览:926
穿衬衫裤子怎么搭配 浏览:38
巴宝莉新款围巾好看吗 浏览:223
健身房体测穿什么裤子 浏览:257
女装童装都用什么面料 浏览:665
旗袍秀表演丽华旗袍秀徽州美 浏览:778
灰色衣搭配蓝色背带裙 浏览:672
穿一带布鞋搭配什么裤子和衣服 浏览:977
韩都衣舍t恤怎么样 浏览:736
ck羽绒服尺码对照表 浏览:778
花花公子长款马甲男 浏览:498
如何织鱼骨针法围巾 浏览:690
为什么羽绒服认为标上数字 浏览:972
牛仔外套能配短裤 浏览:43
纯棉衬衫脱色怎么办 浏览:908
嘎巴甸风衣褪色修复 浏览: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