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历史上有几件事情,可以暴露刘邦的小人嘴脸呢
刘邦在四年多的楚汉战争中,击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被称为汉高祖,也称为汉高帝,刘邦出身亭长,最终夺取天下,当了皇帝。其实,有几件小事,很能说明刘邦的品行,是一个十足的泼皮无赖,然而,就是这样的泼皮无赖,居然成为了一代帝王。
那么,刘邦做了哪几件事,反映了他的小人嘴脸呢?
《史记 黥布列传》记载:淮南王至,上方踞床洗,召布入见,布大怒,悔来,欲自杀。出就舍,帐御饮食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於是乃使人入九江。
黥布(?—公元前196年),又叫英布,九江郡六县(今安徽六安市)人,秦末汉初三大名将之一,他因为犯法被黥面,因此被称为黥布。
项羽派兵打败英布的时候,英布逃到刘邦那里。英布到时,刘邦正坐在床上洗脚,刘邦立即叫英布去见他。英布一进来,看见刘邦这样,怒火中烧,很后悔前来,甚至想要自杀。
由此可见,刘邦的行为,让英布感觉到了羞耻,有这么干的吗?简直没把英布当人看。
不过,当英布退出来后,来到为他准备的馆驿,看到用器、饮食、侍从的服务人员,和刘邦差不多,都很奢华,英布又喜出望外。不过, 这也说明英布犯贱了。
刘邦如此的品行,最终能统一天下,当了皇帝,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很少见的
B. 郦食其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郦食其,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衣食业。为里监门,然吏县中贤豪不敢役,皆谓之狂生。
闻沛公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子,沛公时时问邑中贤豪。骑士归,食其见,谓曰:“吾闻沛公嫚易人,有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自谓我非狂’。”骑士曰:“沛公不喜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 食其曰:“第言之。”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食其。食其至,入谒,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食其。食其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 食其曰:“必欲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衣,延食其上坐,谢之。食其因言六国从衡时。沛公喜,赐食其食,问曰:“计安出?” 食其曰:“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积粟。臣知其令,今请使,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食其往,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译文:
郦食其是陈留高阳人。他非常喜欢读书,但家境贫寒,穷困潦倒,连能供得起自己穿衣吃饭的产业都没有。只当了一名看管里门的小吏,但是县中的贤士和豪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县里的人们都称他为“狂生”。
他听说沛公带兵攻城略地来到陈留郊外,沛公部下的一个骑士恰恰是郦食其邻里故人的儿子,沛公时常向他打听他家乡的贤士俊杰。一天,骑士回家。郦食其看到他,对他说道:“我听说沛公傲慢而看不起人,但他有许多远大的谋略,这才是我真正想要追随的人。你如果见到沛公,可以这样对他说,‘我的家乡有位郦先生,年纪已有六十多岁,身高八尺,人们都称他是狂生,但是他自己说并非狂生。’”骑士回答说:“沛公并不喜欢儒生,许多人头戴儒生的帽子来见他,他就立刻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在里边撒尿。在和人谈话的时候,动不动就破口大骂。所以您最好不要以儒生的身份去向他游说。”郦食其说:“你只管像我教你的这样说。”
后来沛公来到高阳,在旅舍住下,派人去召郦食其前来拜见。郦生来到旅舍,先递进自己的名片,沛公正坐在床边伸着两腿让两个女人洗脚,就叫郦生来见。郦生进去,只是作个长揖而没有倾身下拜,并且说:“您是想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灭掉秦国?”沛公骂道:“你个奴才相儒生!天下的人同受秦朝的苦已经很久了,所以诸侯们才陆续起兵反抗暴秦,你怎么说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郦生说:“如果您下决心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推翻暴虐无道的秦王朝,那就不应该用这种踞慢无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于是沛公立刻停止了洗脚,穿整齐衣裳,把郦生请到了上宾的座位,并且向他道歉。郦生趁机谈了六国合纵连横所用的谋略,沛公喜出望外,命人端上饭来,让郦生进餐,然后问道:“那您看今天我们的计策该怎么制定呢?”郦生说道:“您把乌合之众,散乱之兵收集起来,总共也不满一万人,如果以此来直接和强秦对抗的话,那就是人们所常说的探虎口啊。陈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四通八达的地方,现在城里又有很多存粮。我和陈留的县令很是要好,请您派我到他那里去一趟,让他向您来投降。他若是不听从的话,您再发兵攻城,我在城内又可以作为内应。”于是沛公就派遣郦生前往,自己带兵紧随其后,这样就攻取了陈留。赐给郦食其广野君的称号。
C. 被人说为是流氓皇帝的刘邦,究竟干了什么流氓事
古代的帝有荒淫无道的,有残虐暴躁的,也有软弱无能的,但被人骂为地痞流氓的,只有刘邦一人,毕竟皇帝贵为太子,是九五之尊,身份尊贵,所以很难与地痞流氓扯上关系。我们来看看,刘邦身为一个皇帝,为何会被人骂为“流氓皇帝”,他一生做过哪些“流氓”事?
在打定陶时得了个战利品戚夫人,就把吕雉忘记了。刘邦的父亲和老婆吕雉被项羽活捉当人质,刘邦不闻不问。后来在鸿沟,项羽为了威胁刘邦,支了一口大锅,把刘邦父亲放进大锅,扬言要煮了。没想到刘邦根本没把为当回来,他对项羽说:“我爹就是你爹,你煮咱爹吧,分我口汤喝。”和刘邦玩流氓手段,项羽是徒孙。
刘邦的行为是不是让你大跌眼镜,所以我们需要尊重历史。
D. 《郦食其传》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郦食其传》原文如下:
郦食其,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衣食业。为里监门,然吏县中贤豪不敢役,皆谓之狂生。
闻沛公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子,沛公时时问邑中贤豪。骑士归,食其见,谓曰:“吾闻沛公嫚易人,有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自谓我非狂’。”骑士曰:“沛公不喜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 食其曰:“第言之。”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食其。食其至,入谒,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食其。食其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 食其曰:“必欲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衣,延食其上坐,谢之。食其因言六国从衡时。沛公喜,赐食其食,问曰:“计安出?” 食其曰:“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积粟。臣知其令,今请使,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食其往,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译文如下:
郦食其是陈留高阳人。他自幼就非常喜欢读书,但是因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连能供得起自己穿衣吃饭的产业都没有。因此只当了一名看管里门的小吏,但是县中的贤士和豪强却都不敢随便役使他,县里的人们因此称他为“狂生”。
后来他听说沛公带兵攻城略地来到陈留郊外,而且沛公部下的一个骑士刚好是郦食其邻里故人的儿子,沛公时常向他打听他家乡的贤士俊杰。某天,骑士回了家。郦食其看到他,就对他说道:“我听说沛公高傲而且看不起人,但他是个有远大谋略的人,这也正是我真正想要追随的人。你如果见到沛公,可以这样对他说,‘我的家乡有位郦先生,年纪已有六十多岁,身高八尺,人们都称他是狂生,但是他自己说并非狂生。’”骑士回答说:“沛公并不喜欢儒生,许多人头戴儒生的帽子来见他,他就立刻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在里边撒尿。在和人谈话的时候,动不动就破口大骂。所以您最好不要以儒生的身份去向他游说。”郦食其说:“你只管像我教你的这样说。”
后来沛公来到高阳,在高阳的旅舍住下,派人去召郦食其前来见面。郦生来到旅舍,先递进自己的名片,沛公正坐在床边伸着两腿让两个女人洗脚,就叫郦生来见。郦生进去,只是作个长揖而没有倾身下拜,并且说:“您是想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灭掉秦国?”沛公骂道:“你个奴才相儒生!天下的人同受秦朝的苦已经很久了,所以诸侯们才陆续起兵反抗暴秦,你怎么说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郦生说:“如果您下决心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推翻暴虐无道的秦王朝,那就不应该用这种踞慢无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于是沛公立刻停止了洗脚,穿整齐衣裳,把郦生请到了上宾的座位,并且向他道歉。郦生趁机谈了六国合纵连横所用的谋略,沛公喜出望外,命人端上饭来,让郦生进餐,然后问道:“那您看今天我们的计策该怎么制定呢?”郦生说道:“您把乌合之众,散乱之兵收集起来,总共也不满一万人,如果以此来直接和强秦对抗的话,那就是人们所常说的探虎口啊。陈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四通八达的地方,现在城里又有很多存粮。我和陈留的县令很是要好,请您派我到他那里去一趟,让他向您来投降。他若是不听从的话,您再发兵攻城,我在城内又可以作为内应。”于是沛公就派遣郦生前往,自己带兵紧随其后,这样就攻取了陈留。战争结束后赐给郦食其广野君的称号。
E. 汉朝开国帝王刘邦,为什么要在儒生帽子上尿尿
因为在刘邦的时候儒学思想并不受到尊重,可能刘邦这样做,就是想给儒家人一个下马威吧。
F. 往儒生的帽子里尿溺,儒生到底做错了什么让刘邦这样讨厌
由于原始儒家的理论问题,没有一个统治者会喜欢儒家;后来经过叔孙通改良后的“儒家”,刘邦也很喜欢。我们都知道,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一位“痞子皇帝”。他是真正的泥腿子出身,大字不识一个,后人有诗云:“刘项原来不读书”。这位开创了四百年汉朝国运的汉高祖,据说生平最讨厌的就是儒生了,还曾经在儒生的帽子里撒尿。刘邦到底为什么这么讨厌他们呢?
综上所述,由于传统儒家的理念,没有任何一个统治者会亲近儒生,包括刘邦。
G. 秦始皇焚书坑儒和刘邦把尿撒在儒生的帽子里面有一个歇后语的,这个歇后语怎么说来着
歇后语是:秦皇刘邦撒尿——撒在儒生里
H. 刘邦的大谋士郦食其曾为他献上一计,被张良称为亡国之计,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桩叫汉初顶级谋士张良,惊呼足以让刘邦“陛下事去矣”,“蠢得能亡国”的谋略,就是刘邦的老谋士郦食其的一个“天才谋划”,以现在的话说,叫“分封战国二世祖计划”。
如此“容错”的妙笔,看似简简单单,但真“事儿上见”,却是高难度。比如看看兵败官渡的袁绍,或是自尽煤山的崇祯,就知这样“容错”的担当,放别人身上何等难。
成功的真正要素,不是演义小说里的英明神武,却是看似简单,却极难做到的“容错”“纠错”。这背后的担当襟怀,才是决定胜败的大智慧。汉高祖刘邦,就是生动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