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帽子知识 > 隋朝皇帝帽子图片

隋朝皇帝帽子图片

发布时间:2021-09-20 09:16:27

㈠ 哪有隋朝皇帝的图片

那时候还不具备真实的图片技术
画像流传下来到网上的也很少了

毕竟你要的朝代早了点

http://blog.sina.com.cn/u/4717356c010004zw 这个从汉到清朝

http://www.mrzl.com/newss/mr/News/200631511120.asp这有一个隋朝的

其实隋朝和唐朝的画像很少的 历史现在关于秦始皇的样子都有争论

年代太久远了 流传不下来啊 很多都是根据书的描写杜撰的画像

希望能给你有帮助

㈡ 隋朝皇帝上朝时戴啥冠(不是冕冠)精确回答,有文献记载的

冕旒冠:
就跟搓板似的,一溜珠帘子,30多斤

九旒冕。
旒冕,古代王公戴的一种礼帽。《宋史·舆服志》:“九旒冕:涂金银花额,犀、玳瑁簪导……亲王、中书门下,奉祀则服之。” 宋 周密 《武林旧事·皇子行冠礼仪略》:“内服跪受服,兴,置匴於席,执九旒冕者升,掌冠者降三等受之。”

旒冕,是帝王的礼帽,只有皇帝、太子、封王才能佩戴。冕冠形制过去绘画中常见,诸如武梁祠汉代刻石上的黄帝、尧、舜天子像,唐代闫立本画的历代帝王图,宋代作的晋文公复国图,明人所作圣迹图中的孔子像等。这些画像人物头戴冕冠,身穿冕服,冠冕堂皇,仪表威严。

㈢ 各个朝代的官帽

1、秦朝的官帽高度较低,但很讲究簪的花纹,显示了身份地位。

(3)隋朝皇帝帽子图片扩展阅读:

帽子是古代“头衣”的一种,并且是最古老的一种“头衣”,官帽是官吏的制帽,与“便帽”相对。各朝代的官帽形象均有所不同,但均是一个官僚体制的外化。

东晋官帽

东晋成帝咸和九年时,成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黑纱制成的帽子,叫“乌纱帽”。 后来,南朝宋明帝时,有一位叫刘休仁的,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扎边的帽子,亦称做“乌纱帽”。当时,帽子的形状也不固定,有的卷成荷叶形,有的像高高的屋宇,有的还伸出两个黑纱“耳朵”。

唐代官帽

据《中华古今注》记载,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书说:“自古以来,天子服乌纱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这说明唐朝时候,乌纱帽仍然是作为“常服”的帽子。

明代官帽

乌纱帽成为官员专用的帽子并作为官员的代称,则是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朱元璋规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从此,乌纱帽成为只有当官的才能戴的帽子,平民百姓就不能问津了。乌纱帽的产生时间有几种说法,有人说是唐朝,有人说是宋朝。

乌纱帽起初是用藤编织,以草茎为里,纱为表,再涂上漆。后来官员用乌纱帽时,由于纱经过涂漆后坚固而又轻便,于是去掉藤里不用,又在纱帽上“平施两脚,以铁为之”,也就是帽子两侧伸出两只帽翅,这两只帽翅从宋太祖时开始加上,目的是防止官员们上朝站班时互相交头接耳。如果交头接耳,两只帽翅相触,很可能会把帽子碰掉,皇帝就很容易发现。

清代官帽

到了清朝,乌纱帽虽然不再用,可是“乌纱帽”仍成了人们口头上称呼官员的代名词了。

清朝官帽又可以分为朝冠和吉服冠:朝冠,顾名思义是上朝时戴的,顶子分为三层,上为尖型宝石,中为球型宝珠,下为金属底座,用所饰的珍珠(东珠)的数目来加区别。

亲王冠顶装饰有10颗东珠,亲王的世子冠顶装饰有9颗东珠,郡王的冠顶装饰有8颗东珠,贝勒冠顶装饰有7颗东珠,贝子的冠顶装饰有6颗东珠,镇国公冠顶装饰有5颗东珠,辅国公,不入八分公以及民公冠顶均装饰有4颗东珠。侯爵的冠顶装饰有东珠3颗,伯爵的冠顶装饰有东珠2颗,一品官冠顶装饰有东珠1颗。一品以下不能镶嵌东珠,改为其他小宝石。

参考资料:网络-古代官帽

㈣ 唐朝男子戴的帽子叫什么

唐朝男子戴的帽子叫作幞头。幞头是中国古代,特别是唐朝的男子最常佩戴的“帽子”。幞头最初是古代男子用来裹发的四脚头巾,也就是折上巾,折裹头部时,每个人的折叠技巧不一,所以折好的幞头形状各异。隋朝时,礼部尚书牛弘上书朝廷,建议在幞头内设置骨架,罩在头上,以利于折出造型一致的幞头,后来发展成有骨架的乌纱帽。唐朝皇帝李世民穿常服时喜欢佩戴幞头。很快,人们开始效仿皇帝,幞头也成为唐朝最常见的“帽子”。幞头的种类也有很多,如唐朝期的软脚幞头;唐中后期的硬脚幞头。

㈤ 隋朝皇帝列表

要算立为帝的有五个!
隋文帝杨坚(西魏大统七年-仁寿四年,即541年~604年),隋朝开国皇帝,谥号文帝,庙号高祖,在位24年,后为次子杨广所弑。 杨坚为华阴人,系西魏随国公、北周柱国、大司空杨忠之子。北周时曾为“骠骑大将军”,又封为“大兴郡公”,后袭父爵柱国,并将长女嫁北周武帝为后,地位显赫,北周武帝时任随州刺史。其妻即独孤皇后为北周时当朝柱国、大将军独孤信之女。公元581年,杨坚以“受禅”为名,废北周静帝而自立,改年号为“开皇”,建立了“隋朝”。

隋炀帝杨广(569年 - 618年3月11日,在位604年~617年)。隋朝的第二个皇帝,杨坚的次子,是个很有才华、头脑精明的人,却以残暴著称于世。有人拿秦始皇与他相比。
他一直在父亲和母亲独孤皇后面前装得很朴素,以讨其欢心,终于令文帝废长子杨勇。当杨坚病重时,他才露出真面目,对杨坚的宠妃不轨,最后东窗事发,杀掉杨坚。
他在位以后,开通大运河,击溃吐谷浑、突厥、高丽、契丹等国,阔疆五万里,发明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才被废,为中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他又是一个十分残暴的人,他的暴政将隋朝推向灭亡。

杨侗,隋朝宗室。隋炀帝孙,元德太子昭之子,母小刘良娣。原本封为越王,驻守洛阳。隋炀帝被杀後,为王世充拥立为国君,但之後世充意图毒杀侗,侗知难逃一死,遂服毒,遗言:“愿下辈子不要再生在帝王尊贵之家”;但一时半刻竟没毒发,最後被勒毙。

隋恭帝名杨侑,隋炀帝杨广之孙,隋炀帝幸江都,留其为长安留守。太原留守李渊起兵攻克长安之后,被李渊立为傀儡皇帝,杨广被杀后旋即为李渊所废,死后諡号隋恭帝。

杨浩,隋炀帝之侄,秦王杨俊之子,炀帝在江都被弑后,被宇文化及立为皇帝,后被废并遭杀害.

㈥ 隋朝皇帝画像

下面的就是:

㈦ 隋朝历代皇帝

隋朝有5个皇帝,杨坚、杨广、杨侑、杨浩、杨侗。

1、杨坚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 -604年8月13日),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开皇元年(581年)到仁寿四年(604年)在位。

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但是在位晚期逐渐多疑,杀害功臣,并且听信文献皇后之言,废黜长子杨勇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埋下了亡国的祸根。

仁寿四年(604年)在仁寿宫离奇去世。终年六十四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

2、杨广

隋炀帝杨广(569~618年4月11日),本名杨英,小字阿摐,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618年在位),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

仁寿四年(604年)七月,正式即位。在位期间,修隋朝大运河,营建洛阳(东都)、迁都洛阳,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

频繁发动战争,例如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穷奢极欲,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导致了隋朝崩溃覆亡。

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发动江都兵变,杨广为叛军所缢杀。隋恭帝杨侗追谥明皇帝,庙号世祖。

3、杨侑

隋恭帝杨侑(605~619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第三位皇帝(617~618年在位),隋炀帝杨广之孙,元德太子杨昭第三子,母为韦妃。

自幼聪明,气度非凡。初封陈王,后改封代王。隋炀帝亲征高句丽时,留守长安。大业十一年(615年),随隋炀帝巡幸晋阳,拜太原太守,留镇京师。

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攻入长安,拥立为皇帝,年号义宁。义宁二年(618年),为李渊所废黜,降封酅国公,闲居长安。

武德二年(619年),去世,终年十五岁,葬于庄陵,谥号恭皇帝。

4、杨浩

杨浩(?~618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皇帝,隋文帝杨坚之孙,秦孝王杨俊长子。

母亲王妃崔氏,毒杀父王杨俊。杨浩因罪连坐,取消世子资格。隋炀帝即位,继承秦王爵位,授河阳都尉。左卫大将军宇文述讨伐杨玄感作乱时,有所结交,坐罪免职。

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发动江都之变,弑杀隋炀帝,拥立杨浩为帝。即位后,拜宇文化及为大丞相,总揽朝政。率军返回长安,为瓦岗军李密所败,终为宇文化及废黜并毒杀。

5、杨侗

杨侗(604年-619年),字仁谨,隋炀帝杨广之孙,元德太子杨昭次子,母小刘良娣。隋朝皇帝,在位一年。

杨侗仪表漂亮,生性宽厚。初封越王,隋炀帝每次出巡,杨侗常留守东都洛阳。大业十三年(617年),隋炀帝巡幸江都,杨侗与段达、元文都、皇甫无逸等,总管留守后方的事宜。

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元文都等人共同拥立杨侗为帝,改元皇泰,史称皇泰主或皇泰帝。

皇泰二年(619年),杨侗被迫禅位给王世充,并被幽禁在含凉殿。王世充称帝后,封杨侗为潞国公。一个多月后,王世充派其侄王行本缢杀杨侗,谥号恭皇帝,史称皇泰主(皇泰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隋朝

㈧ 隋朝的所有皇帝

如果你说的是隋朝所有的皇帝,那应该有5个,除了2个正统皇帝文炀二帝之外,还包括唐建立前做唐朝傀儡的杨侑,唐建立之后做被王世充拥立的杨侗,和做宇文化及傀儡的杨浩。

隋文帝杨坚(西魏大统七年-仁寿四年,即541年~604年),隋朝开国皇帝,谥号文帝,庙号高祖,在位24年,后为次子杨广所弑。 杨坚为华阴人,系西魏随国公、北周柱国、大司空杨忠之子。北周时曾为“骠骑大将军”,又封为“大兴郡公”,后袭父爵柱国,并将长女嫁北周武帝为后,地位显赫,北周武帝时任随州刺史。其妻即独孤皇后为北周时当朝柱国、大将军独孤信之女。公元581年,杨坚以“受禅”为名,废北周静帝而自立,改年号为“开皇”,建立了“隋朝”。

隋炀帝杨广(569年 - 618年3月11日,在位604年~617年)。隋朝的第二个皇帝,杨坚的次子,是个很有才华、头脑精明的人,却以残暴著称于世。有人拿秦始皇与他相比。
他一直在父亲和母亲独孤皇后面前装得很朴素,以讨其欢心,终于令文帝废长子杨勇。当杨坚病重时,他才露出真面目,对杨坚的宠妃不轨,最后东窗事发,杀掉杨坚。
他在位以后,开通大运河,击溃吐谷浑、突厥、高丽、契丹等国,阔疆五万里,发明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才被废,为中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他又是一个十分残暴的人,他的暴政将隋朝推向灭亡。

隋恭帝杨侗(605年-619年7月,618年6月22日至619年5月23日在位)年号皇泰,是隋朝最后一位君主,隋朝宗室。隋炀帝孙,元德太子昭之子,母小刘良娣。原本封为越王,驻守洛阳。隋炀帝被杀後,为王世充拥立为国君,但之後世充意图毒杀侗,侗知难逃一死,遂服毒,遗言:“愿下辈子不要再生在帝王尊贵之家”;但一时半刻竟没毒发,最後被勒毙。

隋恭帝名杨侑(605年-619年9月14日,隋炀帝长子杨昭的第三子,初封陈王,后改封代王。炀后改隋炀帝幸江都,留其为长安留守。太原留守李渊起兵攻克长安之后,被李渊立为傀儡皇帝,尊杨广为太上皇。618年禅位于李渊,封杨侑为酅国公,唐朝武德二年八月初一丁酉日(619年9月14日)去世,终年15岁,死后谥号隋恭帝。葬于陕西省乾县阳洪乡乳台村南800米处。无子,族子杨行基嗣公。

杨浩(?年-619年)是中国隋朝皇帝,隋文帝之孙,隋炀帝之侄,秦孝王杨俊之子,母亲是王妃崔氏。杨俊好声色,妻子崔氏很忿怒,下毒谋杀丈夫杨俊。事后崔氏被处死,杨浩也因此受连坐,被取消了世子资格,甚至不能为父亲主丧。至其伯父隋炀帝即位,才允许杨浩继承爵位为秦王。
618年3月,炀帝在江都被弑,杨浩被宇文化及立为皇帝,其实是一个傀儡皇帝。半年后的9月,宇文化及废黜杨浩,自立为皇帝,并将杨浩毒死。

㈨ 隋朝皇帝杨昭的画像

杨昭是肥死的,一没当过皇帝,二没画像

㈩ 隋朝皇帝上朝戴什么冠,五代呢

九旒冕。

旒冕,古代王公戴的一种礼帽。《宋史·舆服志》:“九旒冕:涂金银花额,犀、玳瑁簪导……亲王、中书门下,奉祀则服之。” 宋 周密 《武林旧事·皇子行冠礼仪略》:“内服跪受服,兴,置匴於席,执九旒冕者升,掌冠者降三等受之。”

旒冕,是帝王的礼帽,只有皇帝、太子、封王才能佩戴。冕冠形制过去绘画中常见,诸如武梁祠汉代刻石上的黄帝、尧、舜天子像,唐代闫立本画的历代帝王图,宋代作的晋文公复国图,明人所作圣迹图中的孔子像等。这些画像人物头戴冕冠,身穿冕服,冠冕堂皇,仪表威严。但今天能见到的冕的实物,除了袁世凯复辟时穿戴的那件未被国人认可的“皇帝冕”外,就只有鲁荒王朱檀墓出土的这件九旒冕了。

与隋朝皇帝帽子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方领t恤品牌511花色 浏览:130
夏天黑色小西装搭配裙子 浏览:55
绣珠外套 浏览:734
小丑帽子手工编织制作视频 浏览:629
旗袍婚纱新娘发型图片 浏览:765
立裁裤子视频教程 浏览:626
成都童装货架批发市场在哪 浏览:34
与狼共舞男士长袖t恤 浏览:142
男士中老年冬季风衣图片 浏览:350
连帽衣搭配图片 浏览:161
裤子上76a是什么意思 浏览:358
耐克棉服比羽绒服贵 浏览:253
穿旗袍丝袜漏美女的电视剧 浏览:643
花色旗袍的描写 浏览:585
衣柜里有两副手套英语怎么说 浏览:681
西装男裤紧身会好看吗 浏览:706
棕色风衣搭配鞋图 浏览:610
白色风衣女搭配图片女 浏览:276
裘皮大衣怎么搭配裤子 浏览:230
浅蓝色风衣该怎么搭配呢 浏览: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