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衮服的万历
定陵出土的万历帝衮服共有五件。其中刺绣三件,缂丝二件。它们均饰十二章图明神宗衮服
案,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团龙左右两肩各一、前后身各三、左右两侧各二。日、月亦分布在两肩,星辰、山分布于后,华虫饰于两袖,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分别饰于前后襟的团龙两侧。
定陵出土的五件衮服,织造之精不同凡响。以缂丝衮服为例,此种工艺起源于汉魏时期,织造时不用大型织机,而是采用通经断纬、小梭挖织的技术,故而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其所用织造材料尤为珍贵。特别是大量地采用赤圆金织纬,是历代缂丝织物中极少见的。而大面积地采用孔雀羽绒制龙纹,则使衮服金翠相映生辉,倍显华丽。此外,衮服还用了蓝、红、绿、黄等28种彩绒。其中经线全为强捻丝线。每厘米的地子用22根;纬线全为不加捻的彩绒。每厘米多达100根。经过这样的色彩搭配和工艺处理,衮服的色泽更加富丽堂皇、庄重大方,从而达到了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的完美统一。
2. 定陵发掘现场直击,为什么万历皇帝尸骨呈怪异的姿势
万历皇帝的尸骨不是平常的躺着,而且一个非常的怪异的姿势,至于原因,人们主要有三种猜测。
其一就是人们觉得万历皇帝死后,在他下葬的过程中,可能是抬棺材的人不小心,一路颠簸,让万历皇帝的尸体变成了这个怪异的形象。
但是这个猜测也不太可信,因为万历皇帝是病死的,并不是因为其他人毒害而死,所以死的时候姿势应该也是平躺的。
所以由此看来,还是第二种猜测最准确。
3. 万历的定陵中,除了金冠龙袍,最珍贵的是什么宝物
万历皇帝的定陵,是建国后我文物专家有计划,有目的,发掘的一座非常完整的帝王级别的陵墓,在这座地下宝库中,专家们共出土了3000多件各类珍贵的文物,如果您认为这些出土的文物,最珍贵的是金冠龙袍,那可就犯了一个想当然的错误,那么定陵中,最珍贵的文物是什么呢?
科学家、考古学家经过对这69卷的丝绸的科研,对明代种蚕,养蚕,缂丝和织染的由来,发展和取得的成绩,都会有一个极其重要的认识,明代纺织工业所能取得的最高成就,就在这批丝绸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这些丝绸,也可以说是中国明代丝绸的编年史,以及集纺织科技大成的富金矿。
定陵的发掘,虽然在保护设备,并不完善的时候,仓促上马,并在发掘过程中,让文物受到了或多或少的损失。
4. 请问定陵出土万历皇帝的金丝翼善冠是纯黄金做的吗
金丝翼善冠是明朝最贪财皇帝之称的万历皇帝朱翊的陪葬品之一,钧金丝是帽子的质地,翼善冠是帽子的款式。
金丝翼善冠的贵重之处不是在于它的区区1斤六两的含金量,而是因为它的轻,这种工艺更让人折服,金丝上的每根金丝只有0.2毫米,相当于头发上的粗细。在补充一下,这里面的金子不是纯金,大概也在22K左右,纯金质量太软,用于制作这样的工艺不好做。
5. 明万历皇帝陵(定陵)出土了哪些国宝级文物
1958年,中国政府向世界公开发布消息:
"明十三陵中定陵已打开……
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和
他的两个皇后尸体腐烂,
骨架完好,头发软而有光。
尸骨周围塞满了无数的金银玉器
和成百匹的罗纱织锦……"
一经公布,
引发了海内外无数艳羡的目光和赞叹之声。
定陵地下宫殿出土了各类器物3000多件,
其中有金器、银器、玉器、珠宝、金冠、
凤冠、兖服、冕旒、百子衣等。
明定陵的发现,
为明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其地宫结构堪称明代皇陵规制的代表。
6. 定陵万历孝靖皇后的九龙九凤冠是什么样的
定陵万历孝靖皇后的九龙九凤冠,高27厘米,口径23.7厘米,重2300克,九龙九凤冠有珍珠3500余颗,各色宝石150余块,冠的内胎用漆木丝扎制,通体簇上各色珠宝。前部接近顶端有9条金龙,每条龙的口中衔着“珠滴”,可以在走动的时候,像步摇那样随步摇晃。
下为点翠八凤,另有一凤在最后,当取九鼎之意,象征着九州之最高统治者的夫人。冠后底部左右悬挂着翠扇式翅叶,点翠地,嵌金龙,再加上各色的珠宝花饰,集中显示了明代镶嵌金银细工的发达。
最引人之处是在金碧辉煌之中突出了天然宝石的美质,各色的宝石都没有磨制成统一的形状,而是在大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以金丝围绕,仍保留着宝石原有的不规则形,使装饰繁多的凤冠免除了各图案单位造型雷同的弱点,从而丰富、自然、富丽堂皇,令人充分感到人工和天然的完美结合。
六龙三凤冠,通高35.5厘米,冠底直径约20厘米。龙全系金制,凤系点翠工艺制成。其中,冠顶饰有3龙:正中一龙口衔珠宝滴,面向前;两侧龙向外,作飞腾状,其下有花丝工艺制作的如意云头,龙头则口衔长长珠宝串饰。三龙之前,中层为3只翠凤。凤形均作展翅飞翔之状,口中所衔珠宝滴稍短。其余3龙则装饰在冠后中层位置,均作飞腾姿态。
冠的下层装饰大小珠花,在珠花的中间镶嵌有红蓝色宝石,周围衬以翠云、翠叶。冠的背后有左右方向的博鬓,左右各为3扇。每扇除各饰一金龙外,也分别饰有翠云、翠叶和珠花,并在周围縀左右相连的珠串。
整个凤冠,共嵌宝石128块,其中红宝石71块、蓝宝石57块,装饰珍珠5449颗,冠总重2905克。由于龙凤珠花及博鬓均左右对称而设,而龙凤又姿态生动,珠宝金翠,色泽艳丽,光彩照人,使得凤冠给人端庄而不板滞,绚丽而又和谐的艺术感受,皇后母仪天下的高贵身份因此得到了最佳的体现,为定陵中凤冠之首。
7. 在明朝万历的定陵中,藏有7个秘密,分别是哪7个秘密
明朝万历皇帝的定陵,是解放后,考古专家有目的,有计划发掘的第一座帝王级别的陵墓。描写这座陵墓如何挖掘,文物如何出土的小说,在网上一搜一大堆,考古的资料,一找一大叠,可是关于万历皇帝定陵的七个小秘密,却少有人知道。
《大明会典》中,暹罗、爪哇等国,向万历皇帝每年进贡乌香为200斤,乌香是什么东西,那是毒、品——鸦、片。经过公安大学的先进仪器的检查,发现万历皇帝的骨髓中,含有鸦、片的成分。万历皇帝吸、毒,已成不争的事实!
8. 明代万历皇帝的定陵墓室结构为什么结构
定陵玄宫(明代称地宫为“玄宫”或“玄寝”,墓主的梓宫所在,为陵寝建筑的核心部分)的建制可用“五室三隧”概括。
“五室”即玄宫的殿室共有五座组合而成。其中,后室又称后殿,为玄宫主室(明代文献称之为“皇堂”),平面做横向长方形。室内面宽30.1米,进深9.1米,顶高9.5米。顶部为横向的条石拱券,断面呈尖顶,两弧相交的“锅底券”形制。室内地面铺砌着打磨平整的正方形花斑石石板,里侧居中的部位设有宝座(棺床)一座,宝座之上铺砌同地面一样的花斑石,周围以汉白玉石镶边,做须弥座形。宝座中央部位留有左右长0.4米,前后宽0.2米的方孔,内实黄土,是风水术中所讲的“金井”。宝座上陈设着帝后的棺椁及随葬器物箱。神宗皇帝的棺材居中,覆金井之上,孝端、孝靖两后棺材分置左右。随葬器物箱多置宝座两端。
中室,又称中殿,位于后室之前。它与前,后,左,右四室相通,在五室中处于枢纽地位。室内平面作纵向长方形,面宽6米,进深32米,室顶高7.2米 ,为纵向的条石拱券结构。室内地面铺砌细料方砖。西部陈设着一帝二后的神座、五供和长明灯。神座,白石雕刻而成,制如帝后生前所用的御座。皇帝的靠背之上雕有四个龙头,背后雕一整龙,龙头伸向靠背前作戏珠状,靠背内侧,浮雕的宝珠两侧雕饰龙纹。两侧扶手之上也各雕龙头。扶手内外两侧及靠背的外侧则均雕云纹。皇后的神座式同皇帝神座,但靠背及扶手上各雕凤头,靠背内侧也雕饰凤纹,两扶手内侧则雕龙纹,其余部分同皇帝神座一样。五供均为黄色琉璃制品,帝后各一套,分置神座之前。每套各有香炉一个,烛台两个,花瓶两个,分置白石座上。还有长明灯,又称万年灯,均以高和口径为0.7米的青花云龙大瓷缸为灯具,上有“大明嘉靖年制”的题款。缸内储油,油面有铜制圆漂一个,内置灯芯。
前室又称前殿,平面亦做纵向长方形,顶高面宽尺度及起券形式、地面铺砖均同中室,不同的是进深为20米,且室内无任何陈设。
左右室,又称左右配殿或侧穴,对称的设于中室两侧。平面均做横向长方形,面宽各26米,进深各7米,顶高各7.4米,券顶同前、中、后三室。室内地面各铺青白石石板,里侧各设宝座(棺床)一座。宝座形制亦为白石须弥座镶边,长17.4米,宽3.7米,高0.4米。宝座上部平铺方砖,中部亦各设一金井。室内无陈设。
“三隧”,是指该玄宫共设有三条隧道,与前室相通的是主隧道。据发掘资料记载,这条隧道分为砖石两段。从宝城右侧的隧道门至明楼后这一段,为砖隧道。砖隧道的尽端终止于一道略呈弧形,有四层城砖砌成的矮墙。由矮墙往里,对着玄宫不远的地方为石隧道的起始处。石隧道的走向通往玄宫前殿,其两侧墙壁,除接近金刚墙部分用城砖垒砌外,均以花斑石砌成,且随着隧道的逐步加深,由一层最后递增至十七层之多。石隧道总长为40米,宽8米。
左右配殿的隧道,即宝城墙内侧石条上刻写的“左道”和“右道”,其全程走向虽因未经全面发掘而不能详知,但从已发掘的局部情况看,其与左右两室相接的部分情况与主隧道和前室相接之处的做法却基本相同:都有保护石门的砖券顶的“隧道券”,且隧道券的外侧都有横截于隧道之前的“金刚墙”。
三、十三陵与“九重法宫”
明十三陵中,长陵至昭陵九陵的玄宫未经发掘,情况还不十分清楚,但根据文献资料所记,可能和定陵一样,同属“五室三隧”之制。理由如下:
首先,陵寝制度的演进和发展与其他各种政治制度一样,都无可避免地要受到“恪守祖制”、“法先王”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定陵为明朝中后期的陵墓建筑,其玄宫制度自然应源自其先前九陵的玄宫制度,也就是说,九陵的玄宫制度应与定陵的大体相同,至少相去不远。
最重要的是定陵玄宫五室的布局采用的是一种九宫式的,亦即井田式的格局,与皇帝生前所居的皇宫内廷建筑布局颇为妙合。其中定陵玄宫的前、中、后三室尊居中路,与内廷建筑中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座建筑的布局相合。左右配殿对称的分布在中室左右,又与对称于交泰殿东西两侧的东西六宫布局相合。定陵玄宫制度的这一特点无疑是我国古代丧葬制度的核心——“事死如事生”礼制观念的体现。而根据《明实录》等文献的记载,明长陵及明永陵等的玄宫制度也是按照明朝皇帝所居的皇帝内廷建筑布局进行规划、设计和建造的。有史料以下为证:
《明世宗实录》卷一八七记,嘉靖十五(1536)年五月,明世宗朱厚熜在讨论永陵的营建时,曾对辅臣李时、夏言等说:“寿宫规制宜逊避族陵(指长陵)
9. 当年挖掘定陵,万历君王和两位皇后的骸骨怎么样了
当年挖完定陵之后,万历君王和两位皇后的遗骸都被老百姓们放火烧毁。因为当时正在经历文化大革命,所以所有有关封建帝国的东西都是罪恶的,这其中当然包括了万历君王和两位皇后的遗骸。文化大革命的可怕,我想大家都有所耳闻。
朱翊钧的定陵是在他上位之后的第12个年头开始修建的。占地面积达到了18万平方米,耗费的物资也高达800万白银。6年之后,朱翊钧的定陵终于完成,成为了明朝十三大陵墓中最大的三座墓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