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班《比较多少》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特别是刚入园不久)对数概念还不清晰,不会运用数数的方式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本班幼儿已初步学会运用重叠法对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联的两组数量一样的物体进行比较,会初步了解一样多的含义,但对不一样数量的两组物体进行重叠比较时,并不能理解数量的多与少,只是随意地判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重叠对应的比较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积累有关一一对应的感性经验。
2,学习应用“多些”、“少些”、“一样多”等词。
3,提高观察判断、对应比较、动手操作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学习运用并放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2,难点是能正确判断并说出两组物体谁多谁少。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运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数量的一样多。 2、材料准备: 红皮球4个,绿皮球3个;饭碗3个,小勺3把,盆子4个,小弟弟图像4个,帽子4顶,红花3朵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皮球。
小朋友,老师这里有好玩的东西,(出示4个红皮球)这是什么?(红皮球)对,(教师贴好红皮球,出示绿皮球)这是什么?(绿皮球)我们把红皮球和绿皮球来比一比,(教师边讲边将绿皮球一一对应地贴在红皮球的下面)红皮球和绿皮球哪个多?哪个少?(红皮球多,绿皮球少)小朋友回答得真好,现在老师看哪一个小朋友本领最大,能一个人回答红皮球和绿皮球哪个多?哪个少?(请个别幼儿回答)
2,教师出示饭碗,小勺和盆子 。
小朋友,这是什么? (饭碗)老师还带来了勺子(把3把小勺分别放在3个碗里)小朋友,你们看。碗和勺子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一样多)
现在老师又带来了盆子,边说边拿出4个盆子,一一垫在饭下面。然后用教棒指着一个上面没有饭碗和勺子的盆子问:这个盆子上面有饭碗吗?(没有)那么盆子和饭碗哪个多?哪个少?(盆子多,饭碗少)教师依次问幼儿:饭碗,勺子和盆子哪个多?哪个少?
3,教师出示弟弟、帽子、红花。
小朋友,现在看谁来了?(小弟弟)天气很冷,老师给小弟弟戴帽子了。边讲边把帽子一一对应地戴在小弟弟头上。小朋友,我们来比一比,弟弟和帽子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一样多)现在我们来给小弟弟戴红花,边讲边给3个小弟弟戴红花。我们来比一比,小弟弟和红花哪个多?哪个少?(小弟弟多,红花少)。
4,引导幼儿看教材做练习。
(1)用一对一的方法,把小狗和骨头连起来。比一比,哪个多,哪个少?
(2) 熊猫和竹笋,哪个多?哪个少?
5,延伸活动。
玩“找椅子“的游戏。
把小椅子摆成一圈,幼儿站在椅子后面听教师拍手声,拍手声一停,幼儿立即找到椅子坐下来。第一次教师拿走一把椅子,第二次增加两把椅子,每次游戏结束后提问:什么多?什么少?第三次可让幼儿与椅子一样多。启发幼儿说出“一样多“。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讲的是小班数学比较多少,目的是让孩子掌握一一对应的方法。
活动开始,我拿出两种颜色的气球来引起幼儿的注意。让孩子说出是红颜色的多,还是绿颜色的多。大部分孩子都能准确地说出来,接着我进行小结,让孩子初步了解一一对应的方法。
另外为了能够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我还准备了小弟弟图像,帽子,红花等教具。帽子四顶,红花三朵。整节课下来感觉课堂气氛比较好,幼儿也较积极的参与,效果较理想,不足之处就是没有让每位幼儿都操作,还有少部分幼儿没有完全掌握。对于这一点还需改进。
目的是基本达到了,轻度学生基本掌握,中度学生初步掌握,可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游戏这一环节,学生的情绪激昂,他们可能注重的是游戏本身的趣味,而忽视了活动能给他们所带来的认识。还有鼓励做得太少,虽然知道有些学生是用猜的,但是也是应该给与表扬,至少参与其中了,不能给予忽视。这节课突出的瑕庇是玩与学的结合不是那么的理想。通过不断的反思,我想今后,我会在教学中不断有突破的。
Ⅱ 小班小象去散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能根据提示,观察图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象要回家的心情,乐意把玩好的玩具送回家。
2、 懂得幼儿园的玩具是给大家玩的,不能自己拿回家。
3、学习短句:我的家在幼儿园的玩具柜里,XX要回家。
活动准备:
1、挂图16号;《小朋友的书·我们都是好孩子》
2、磁带及录音机
3、班级中的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故事的题目是什么?小象的家在哪里?
二、教师边出示挂图,边讲述故事,并提问:
1、这是谁?元元带着什么?要到那里去?
2、元元到家了,元元和玩具们在做什么?
3、大家都高兴吗?小象呢?
4、天黑了,玩具们干什么去了?元元和小象呢?
5、小象现在要去哪里?元元是怎么说的呢?
6、玩具动物们吵醒了,问小象“你的家在哪里啊?”小朋友,你们知道小象的家在哪里?(引导幼儿学说“我的家在幼儿园的玩具柜里,我要回家。”)
7、长颈鹿在干什么?它看到幼儿园里怎么了?小朋友,你们说应该怎么办?元元在干什么?
8、小象回到了自己的家,大家高兴吗?你们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小结:幼儿园的玩具是给大家玩的,玩具们每天和那么多小朋友玩,他们很高兴。现在小象回到了家,玩具们都很高兴,元元也很高兴,他说,他再也不把幼儿园的玩具拿回家了。
Ⅲ 小班语言教案《小兔子的帽子》
彩老框框乌 smkaoja63
Ⅳ 小班帽子外衣英语教案
设计背景
我园是一所双语幼儿园,有一部分的民族孩子,民族孩子有一个习俗,他们大多时候都戴着帽子。所以帽子也是孩子熟悉的物品。本活动为了加强孩子对帽子特别是冬天帽子的认识。并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冬天帽子的特点,知道冬天戴帽子可以保暖。
2、关注周围的生活用品,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重点难点
让幼儿区分不同的帽子。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至少带冬天的帽子一顶。
2、教师事先准备不同质地的棉帽,穿冬装和夏装的小朋友图片各一张。
3、布置帽子展览。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带领幼儿参观帽子展览,引导幼儿感知帽子的多样化。请幼儿分散看一看,摸一摸并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二、基本部分
引导幼儿讨论帽子的多样性。
师:这么多漂亮的帽子,你喜欢哪顶?请把它戴在头上。幼儿自由选择一顶自己喜欢的帽子戴在头上。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顶帽子?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些帽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请幼儿自由发言。如:帽子的颜色,质地等方面。
三、结束部分
游戏:戴帽子,引导幼儿关注帽子在冬天的作用。
师(张贴小朋友图片):现在有两个小朋友也想戴帽子,请看看他们适合带什么帽子?请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请幼儿选择合适的帽子放在小朋友的身边。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到帽子展览中找出冬天的帽子并说出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首先通过让幼儿参观帽子展览吸引了幼儿,并让他们在参观中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所发现的东西,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然后通过参观让幼儿讨论帽子的多样性,区分不同的帽子,加深幼儿对帽子的认知。最后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知道冬天戴帽子的作用。整个过程幼儿都能积极参与,积极性也高。但幼儿的生活经验缺乏,语言表述也不太到位。需以后多引导加强。
Ⅳ 小班教案《谁的帽子》
活动目标:
1、愿意模仿故事中的象声词,感受股市中预言的生动、形象。
2、学说角色之间的对话,并体会小动物对小朋友的亲近帮助。
3、乐于并能够表演、讲述故事。
活动准备:
元元、帽子、小动物的贴绒教具,长有一颗大树的背景图。
故事可课件
大象、长颈鹿、猴子的头饰若干。
录好的律动、歌曲的曲子。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做《小动物叫》的律动,并引出课题。
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有几个小动物想和你们做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是谁呀?我们来听听故事《元元的帽子》就知道了。
2、引导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放课件。让幼儿通过看动画片了解故事内容。
3、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故事里都有谁呀?
4、引导幼儿发现与感受故事里的象声词,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
元元的帽子是怎么跑到大树上的?(学说风的象声词)
故事中的大象、长颈鹿、猴子走路是什么声音?(学说象声词“蹬蹬蹬”“哒哒哒”“蹭蹭蹭”等)
5、请幼儿再听故事,并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利用贴绒教具边讲故事边提问,学习小动物与元元的对话。
6、引导幼儿分角色进行复述、表演。
给每个幼儿带上小动物的头饰,和老师一起边复述故事边表演。
7、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8、老师和幼儿一起表演歌曲《我们都是好朋友》结束。